【文档说明】湖北省部分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Word版.docx,共(9)页,1.188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8bbaa6323ed28d9940f39c65cbe5ca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年秋季普通高中11月份高三年级阶段性联考生物学本试卷共8页,22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
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厅,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
将答题卡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一切生命都是出物质组成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微量元素在细胞中含量很少,故它们对细胞的作用很微小B.正常情况下细胞内自由水所占比例越大,细胞的代谢就越旺盛C.糖类是细胞的主要
能源物质,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肪可以相互转化D.蛋白质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2.科学家设计了一种纳米药物运载体,该运载体可与特定细胞结合,经紫外光激活后在细胞膜上钻孔,将药物运送到靶细胞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将药物运送到
细胞中,该运载体需要钻开两层生物膜B.钻孔后可以运送药物到细胞中,说明细胞膜已失去选择透过性C.一个细胞是否能成为靶细胞,很可能与其表面的糖蛋白有关D.该药物运载体钻孔后会在细胞膜上留下一些细小孔洞3.细胞生活在一个液体环境中,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必须经过细胞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被动运输是指物质以扩散方式进出细胞的运输过程B.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分子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C.大分子物质以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时不需要蛋白质的参与D.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糖分的结果4.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
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的.的A.实验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紫色大液泡,再转换高倍镜观察B.第二次观察时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
头D.为了节约实验时间,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5.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其分裂间期又可分为G1期、S期(DNA复制期)和G2期。下图表示细胞周期以及一个细胞周期结束后细胞可能出现的几种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药物可抑制细胞内DNA复制,推测
它主要作用于Ⅲ期B.若细胞内存在DNA解旋的现象,则此时细胞一定处于Ⅱ期C.观察植物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时,宜选择Ⅳ期相对较长的材料D.一次分裂结束后,细胞就会失去继续分裂的能力而最终走向死亡6.肺炎支原体(MP)是一类缺乏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可通过膜表面的P1蛋白黏附在肺上皮细胞表面,并通过
多种途径导致肺上皮细胞死亡,其机理如图所示。临床上常使用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P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和细胞器,因此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B.MP黏附到肺上皮细胞表面后能够侵入细胞内部,引起细胞的死亡C.M
P的P1蛋白可与肺上皮细胞膜上的Toll受体结合完成黏附过程D.临床上将溶菌酶和阿奇霉素混合使用,可能不会增强对支原体肺炎的疗效7.造血干细胞可分化为红细胞和多种淋巴细胞,其中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为120天,衰老后会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A.造血干细胞分化为红细胞和多种淋巴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全能性B.同一个体的红细胞和淋巴细胞相比,核酸完全相同,蛋白质种类不同C.人体红细胞衰老时,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内的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D.人体红细胞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的过程,需
要线粒体和溶酶体的参与8.大豆与根瘤菌是互利共生关系。大豆通过光合作用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而根瘤菌可将大气中的N2转化为含氮养料供大豆利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豆与根瘤菌都属于自养型生物,但二者的细胞结构不同B.大豆细胞中的色素都位于类囊体薄膜上,且都能吸
收光能C.光合作用可将光能转化为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D.根瘤菌固定的N元素能够用于合成蛋白质、脂肪和糖类9.某小组欲通过测量温度的高低来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热量的多少,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锥形瓶外有保温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测量温度时
应将温度计插入A、C锥形瓶中B.实验中甲装置为实验组,乙装置为对照组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葡萄糖中的能量均主要以热能形式散失D.推测经过相同的时间后,甲装置的温度计读数要高于乙装置10.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二倍体生物在繁衍过程中保持了遗传的稳定性。下列叙述中与此有关的是()A.减数分
裂形成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且是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B.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互换C.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间发生自由组合D.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11.黄花苜
蓿是一种优良的豆科牧草,素有“饲料皇后”之称。其野生种群存在二倍体和四倍体两种类型,在我国以四倍体更常见。为了获得优良的苜蓿品种,育种工作者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杂交育种路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与二倍体苜蓿相比,四倍体苜蓿常叶片更大、茎秆更粗壮B.将二倍体苜蓿和四倍体苜蓿杂交,理
论上其后代不可育C.图中①表示对母本去雄,该操作一般应在雄蕊成熟前进行D.图中套袋的目的完全相同,都是为了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12.系谱图分析是遗传疾病诊断和优生的重要依据。下图甲、乙、丙、丁均为某种单基因遗传
病的系谱图,且致病基因均不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甲一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Ⅲ2为杂合子的概率为1/2B.乙一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图中患者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C.丙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禁止近亲结婚能够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病率D.丁的可
能遗传方式有3种,可通过对Ⅱ2的相关基因进行PCR后电泳进一步确定13.科学家对生物的遗传物质进行了漫长的探索。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艾弗里设计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自变量的控制遵循了加法原理B.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C.沃森和克里克采用物理模型建构的方法,阐明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特点D.梅塞尔森和斯塔尔运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14.植物甲有二倍体、四倍体、六倍体(分别记做R2、R4、R6)多种类型,它们耐寒性不一样。为探
究耐寒性差异的原因,科研工作者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已知Sel是寒冷响应的转录因子,其表达水平升高,能增加植物的耐寒能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e1基因的甲基化改变了其脱氧核苷酸序列B.除DNA外,细胞中某些蛋白质也可以发生甲基化C.Sel基因数量越多,Sel蛋白
表达量就越多D.Se1基因数量越多,Se1基因被甲基化的程度越低15.我国科学家将外源生长激素(GH)基因导入鲤鱼的受精卵,培育出了生长速率更快的转基因鲤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的A.导入的GH基因是一个DNA
分子,磷酸与核糖交替连接构成其基本骨架B.转基因鲤鱼的体细胞中均含有GH基因,但只有特定细胞能合成生长激素C.GH基因在鲤鱼体内复制时,DNA聚合酶催化子链沿着5'→3'的方向延伸D.GH基因在鲤鱼体
内的表达过程体现了生命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16.2022年我国科学家成功改造了小鼠(2n=40)的染色体,获得了一条4号染色体和一条5号染色体首尾融合的突变小鼠M,在全球首次实现了哺乳动物的人工染色体融合。假如M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其他染色体正常联会和分离,改造后的染色体按下图所示方式联会,
之后其中1条染色体随机进入一极,其余两条染色体进入另一极。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A.获得突变小鼠M的过程发生了染色体变异B.突变小鼠M的体细胞中最多含有78条染色体C.仅考虑4号和5号染色体,推测M产生染色体正常配子的概率是1/2D.该成果可
为研究某些人类遗传病的的发病机制和治疗途径提供动物模型17.科学家将单个大肠杆菌在有氧条件下用含有微量葡萄糖和大量柠檬酸盐(大肠杆菌不能利用柠檬酸)的培养基繁殖,然后接种于12瓶相同的培养基中独立培养。此后的每一天,分别从每瓶中取出1%接种至12瓶新的、完全
相同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经若干代繁殖后,12个菌株都表现出细胞更大,生长速度更快的特点;繁殖约3.15万代后,其中一个菌株甚至获得了以柠檬酸盐为食的“超能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是因为大肠杆菌繁殖周期短,可以缩短实验时间B.环境中的柠檬酸盐导致大肠杆菌发生基因突
变,从而产生“超能力”菌株C.随着大肠杆菌繁殖代数的增加,其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D.该实验证明不同的大肠杆菌种群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可以进化出相似的适应特征18.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野生型果蝇表现为红眼、正常眼、灰体,其部分隐性突变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某实验室保存有
纯合的野生型雌果蝇甲和白眼黑檀体雄果蝇乙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眼基因a和粗糙眼基因ru为一对等位基因B.粗糙眼基因ru与黑檀体基因e能够自由组合C.若要根据后代眼色来判断果蝇的性别,则可选择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D.
甲和乙杂交得到F1,F1自由交配得F2,F2雄性果蝇中表现为野生型的个体占3/16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4分。19.中国酿酒文化源远流长,但过度饮酒有害健康。酒精代谢的中间产物乙醛在血液中的积累是引起醉酒的主要原因,严重者
甚至引起中毒。肝细胞中的乙醛脱氢酶(ALDH)能够催化乙醛转化为乙酸,进而分解为H2O和CO2。回答下列问题:(1)ALDH起催化作用的机理是_______。(2)研究人员分离并纯化了某生物的ALDH,并对其最适pH以及酸碱稳定性进行了探究。测定ALDH酸碱稳定性的方
法是:以最适pH条件下保存24h后的酶活性为100%,测得其他pH条件下保存24h后的相对酶活性,结果如图。由图可知:①ALDH最适合在pH为_______的条件下保存。②ALDH在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条件下更不稳定,推测其原内可
能是_______。(3)美他多辛是临床上常用的解酒药。现有一种新型解酒药X,欲验证X具有解酒作用且效果更优,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善实验内容:将性别、体重、年龄等基本一致的醉酒模型小鼠随机均分为______组,分别给每组
小鼠注射适量且等量的______、X溶液,记录并比较每组小鼠的平均醉酒时间。预期实验结果为_________。20.2018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再创奇迹,“抗盐碱水稻”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其科研团队发现某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图显示两者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C
O2吸收速率,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测定野生型和突变型水稻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常用__________作试剂提取色素。如果对两种水稻的色素提取液进行吸收光谱的测定,预测两者在__________区有明显的差异
。(2)光照强度为A时,野生型水稻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__;若降低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则B点将向_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光照强度大于P时,突变型水稻的光合速率反而高于野生型水稻,推测其主要原因是突变型水稻固定
CO2的酶的活性__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野生型水稻。(3)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了NaHCO3溶液对突变型水稻叶片净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先增大后减小。试解释:①叶片净光合速率先增大的主要原
因是______;②高浓度NaHCO3条件下,叶片净光合速率反而减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21.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该过程受到严格的遗传机制决定,对生物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十分重要。近些年的研究表明,细胞
凋亡受到许多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凋亡的速率与它们的功能密切相关,推测白细胞的凋亡速率比红细胞______(填“快”或“慢”)。(2)DNA损伤是导致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DNA在复制过程中
出现差错的概率极低,其主要原因是_____。(3)研究表明,细胞核内P基因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P基因的表达受miRNA(小分子RNA)和Q基因的调控,其机理如图所示:的①合成P蛋白时,核糖体沿着mRNA从__________(填“a→b”或“b→a”)移动;最终P1、P2
、P3的氨基酸序列______(填“相同”或“不同”)。②据分析,miRNA对P基因的表达的影响机制是:_____。Q基因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是_____(填“促进凋亡”或“抑制凋亡”)。22.某两性花植物茎的颜色——紫色和绿色受核基因A/a控制,叶片形状——缺
刻叶和马铃薯叶受另一对核基因B/b控制,两对性状均为完全显隐性关系。科研工作者用该植物两个纯合品系甲(紫茎马铃薯叶)和乙(绿茎缺刻叶)进行了杂交实验,其中乙表现为雄性不育,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杂交组合F1F2甲(♂)×乙(♀)全为紫茎、缺刻叶紫茎:绿茎≈3:1缺刻叶:马铃薯叶≈3:
1(1)分析实验结果可知,该植物茎的颜色中,__________为显性性状,且A/a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分离定律的实质是_________。(2)进一步对F2统计发现,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
刻叶:绿茎马铃薯叶≈9:3:3:1,这说明A/a、B/b位于__________对染色体上。请从F1或F2中选择合适的材料,再设计一个杂交实验验证上述结论,写出所选的杂交组合:__________。(3)研究表明,
该植物的雄性育性由另一对核基因D/d控制。统计发现:①F2中紫茎株绝大多数是雄性可育,绿茎株绝大多数是雄性不育。分析其原因是_____;②F2中偶见紫茎不育株和绿茎可育株,且二者数量相等。分析其原因是_
________。(4)进一步研究表明,细胞质中也有控制该植物雄性育性的基因。这说明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