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河南省焦作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质量测试(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精准解析】.doc,共(24)页,385.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71590b3a14330c7b880e90ed999aee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焦作市普通高中2019-2020学年(下)高一年级学业质量测试生物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糖属于单糖,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B.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的多样性C.蛋白质高温加热后,其肽键断裂、肽链伸展D.叶绿素a、血红蛋白的元素组成中均含有微
量元素【答案】B【解析】【分析】蛋白质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由于蛋白质是由DNA控制合成的,因此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多样性。【详解】A、核糖是五碳糖,属于单糖,但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A错误;
B、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的不同是蛋白质多样性的直接原因,蛋白质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多样性,B正确;C、蛋白质高温加热后,肽链伸展,但肽键没有断裂,C错误;D、叶绿素a含有C、H、O、N、Mg,不含微量元素
,D错误。故选B。2.下列有关大肠杆菌与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肠杆菌和酵母菌均能独立合成蛋白质B.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由8种核苷酸组成C.大肠杆菌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可同时进行D.大肠杆菌和酵母菌在低渗溶液中不涨破【答案】B【解析】【分析】大肠杆菌属于
原核生物,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比较项目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大小较小较大主要区别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拟核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细胞壁有,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分为多糖生物膜系统无生
物膜系统有生物膜系统细胞质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DNA存在形式拟核中:大型环状、裸露;质粒中:小型环状、裸露细胞核中: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裸露存在增殖方式二分裂无丝
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可遗传变异方式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详解】A、大肠杆菌和酵母菌均含有核糖体,因此都能独立合成蛋白质,A正确;B、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由4种脱氧核苷酸组成,B错
误;C、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核膜,因此转录和翻译过程可同时进行,C正确;D、大肠杆菌和酵母菌都含有细胞壁,因此它们在低渗溶液中不涨破,D正确。故选B。3.叶绿体和液泡是植物细胞中含有色素的细胞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内的各种色素都分布在生物膜表面B.煮沸的红苋菜水呈红色
,说明花青素具有水溶性C.离体的叶绿体在适宜的条件下可独立进行光合作用D.洋葱呈紫色的原因是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含色素【答案】A【解析】【分析】叶绿体中含有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光合色素不溶于水,可溶于
有机溶剂。液泡中也可能含有色素,其中的色素是水溶性的。【详解】A、细胞内的色素不都分布在生物膜表面,如细胞液中也可能含有色素(花青素),A错误;B、煮沸的红苋菜水呈红色,说明花青素具有水溶性,B正确;C、只要条件适宜,离体的叶绿体可独立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D、洋葱呈紫色的原因
是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含色素,进而表现紫色,D正确。故选A。【点睛】4.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氧气能顺浓度梯度进入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B.葡萄糖进入人体组织细胞均需要载体蛋白协助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D
.在安静状态下,神经细胞停止对葡萄糖的跨膜运输【答案】D【解析】【分析】小分子的运输方式:(1)被动运输:物质进出细胞是顺浓度梯度的扩散,叫做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①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进出细胞的方式。(如:O2)②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蛋白的
扩散方式。(葡萄糖进出细胞的方式)(2)主动运输:有能量消耗,并且需要有载体的帮助进出细胞的方式。(小分子物质、离子)大分子的运输方式:胞吞和胞吐:大分子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不需要载体但需要能量。【详解】A、氧气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故氧气能顺浓度梯度通过自由扩散
进入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A正确;B、葡萄糖进入人体组织细胞可能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均需要载体蛋白协助,B正确;C、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其分泌方式是胞吐,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C正确;D、安静状态下,神经细胞仍继续吸收葡萄糖,D错误。故选D。【点睛】5.下列有关酶和ATP的叙述
,正确的是()A.酶和ATP均具有专一性B.有些酶可以作为其他酶的底物C.细胞中的酶与ATP的合成无关D.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需要ATP但不需要酶【答案】B【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
团,-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易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所以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详解】A、酶具有专一性,ATP不具有专一性,A错误;B、酶绝大多数
是蛋白质少数是RNA,故有些酶可以作为其他酶的底物,例如部分酶可以被蛋白酶水解,B正确;C、ATP的合成需要酶的催化,C错误;D、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的二氧化碳的固定和还原两个阶段,需要多种酶的参与,D错误
。故选B。6.下列有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不会影响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合成的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被分解C.白天光照充足时,光合作用强度通常大于呼吸作用强度D.有氧呼吸产生的CO2通过2层膜进入同一细胞叶绿
体被利用【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需要考生掌握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和联系,明确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因素,然后分析选项进行判断。【详解】A、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可能影响呼吸作用,如温度能通过影响相关酶的活性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A错误;B、光
合作用合成的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才能进入线粒体被分解,B错误;C、白天光照充足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通常大于呼吸作用强度,积累有机物供植物生长发育,C正确;D、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具双层膜结构,有氧呼吸产生的CO2通过4层膜进入同一细胞叶绿体被利用,D错误。故选C。7.某同学将
紫色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0.3g/mL蔗糖溶液中,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将外表皮换成内表皮,则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B.质壁分离过程中,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液浓度逐渐降
低C.若将蔗糖溶液的浓度加倍,则质壁分离及复原所需时间会缩短D.若将蔗糖溶液改为适宜浓度的尿素溶液,则会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中水分就透过原
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与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原生质层就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逐渐发生质壁分离。【详解】A、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也含有大液泡,置于0.3g/mL蔗糖溶液中也会发
生质壁分离,A错误;B、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不断失水,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液浓度逐渐升高,B错误;C、若将蔗糖溶液的浓度加倍,细胞失水越快,失水量会更多,质壁分离所需时间会缩短,复原所需时间会变长,C错误;D、若将蔗糖溶液改为适宜浓度的尿素溶液
,由于尿素会被细胞吸收,因此会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D正确。故选D。8.下图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与细胞①相比,细胞⑥的物质运输效率较低B.细胞②时期,观察到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
清晰C.细胞④中染色体数和核DNA数均是细胞③的2倍D.细胞⑤的膜从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分析图示可知,细胞①处于间期,细胞②处于前期,细胞③处于中期,细胞④处于后期,细胞⑤处于末期,细胞⑥为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详解
】A、细胞①比细胞⑥体积更大,则相对表面积较细胞⑥小,物质运输效率较低,A错误;B、细胞③处于中期,观察到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清晰,B错误;C、细胞④处于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是细胞③的2倍,但核DNA数与细胞③相同,C错误;D、动物细胞⑤处于末期,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
陷,最后将细胞缢裂成两部分,分裂成两个子细胞,D正确。故选D。9.下列有关细胞的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能够提高单细胞生物代谢的效率B.对多细胞生物来说,细胞衰老不利于个体生存C.癌变的细胞中多
个基因的结构发生了改变D.细胞凋亡是一种病理现象,可加速细胞癌变【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实质是基因的选
择性表达。人体是多细胞个体,细胞衰老和死亡与人体衰老和死亡不同步,而个体衰老的过程就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细胞癌变的原因:(1)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2)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
控,所以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详解】A、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中的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提高细胞代谢的效率,单细胞生物没有细胞分化,A错误;B、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说,细胞普遍衰老导致个体的衰老,细胞衰老是正常的生命现象,B错误;C、癌细胞的产生是多个基因发生突变累积的结果,C正确;D、细胞凋
亡是一种正确现象,可加速清除癌变细胞,D错误。故选C。【点睛】10.如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二倍体动物(2N=4)的细胞分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细胞有1对同源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B.该细胞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C.该细胞可形成2种基因组成
的子细胞D.该细胞含有1个染色体组,2条染色体【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只含两条大小不同的染色体,且着丝点没有分裂,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详解】A、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有2条染
色体、4条染色单体,A错误;B、该二倍体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而图示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含有A和a基因,说明该细胞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B正确;C、由于图示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含有A和a基因,所以该细胞分裂后可形成2种基因组成的子细胞,C正确;D、该细
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含有1个染色体组,2条染色体,D正确。故选A。11.下图甲、乙、丙表示某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丁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细胞与乙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相同B.丙细胞的名称为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C.甲细胞可对应丁图cd段,乙、丙细胞可对应丁图ef段D.丙细胞的染色体DNA中发生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子染色体移向
细胞两极,且同一极的染色体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丁曲线中bc段,完成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加倍,该过程是染色体复制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cd段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属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和中期;de段表示着丝点分裂;ef段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属于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详解】A、甲细胞含有8条染色单体,乙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A错误;B、由于甲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说明该动物为雌性动物,所以丙细胞的名称为第一极体,B
错误;C、甲细胞含有染色单体可对应丁图cd段,乙、丙细胞不含染色单体可对应丁图ef段,C正确;D、丙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是第二极体,所以其染色体DNA中发生的变异不可以遗传给后代,D错误。故选C。12.猫尾长短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
基因的分离定律。现有一对长尾猫相互交配,后代出现长尾猫和短尾猫,比例为2: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猫的长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B.后代出现题述比例的原因可能是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C.后代中长尾猫的基因型可能与亲代长尾猫的基因型不同D.后代雌雄猫随机交配,所得子代中长尾猫出现的
概率为1/2【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一对长尾猫相互交配,后代出现长尾猫和短尾猫,比例为2∶1(3∶1分离比的异常情况),说明长尾对短尾为显性,亲本长尾猫均为杂合子,且子代出现显性纯合致死现象。设控制猫尾长短的一对等位基因为A/a,据此分析。【详
解】A、一对长尾猫相互交配,后代出现长尾猫和短尾猫,即出现性状分离,则长尾为显性性状,A正确;B、正常情况下,杂合子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而题述出现2∶1的比例,说明可能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B正确;C、由于出现显性纯合致死情况,
后代长尾猫应均为杂合子,基因型与亲本长尾猫相同,C错误;D、后代雌雄猫随机交配,正常情况下子代中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2/3×2/3×1/2+2/3×1/3×1/2×2=4/9,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2/3×2/3×1/4=1/9,则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4/9,由于显性纯合致死,
则子代中长尾猫出现的概率为1/2,D正确。故选C。13.某同学将红花月季与白花月季进行杂交,F1全为红花,F1自交得F2,F2中有红花和白花,二者数量比为97:。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花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
律B.F2白花中纯合子占3/7C.F2中红花杂合子占1/3D.F2白花测交,后代全都为白花【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F2代的性状分离比9:7,可以判断,月季花色是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详解】A
、F1自交,F2中红花和白花数量比为9:7,是9:3:3:1的变式,说明月季花色由两对基因控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设基因为A/a、B/b,则F1红花基因型为AaBb,F2中白花基因型为A_bb、aaB_、abb,其中纯合子占3/7,B正确;C、F2中红花(A_B_)占
9/16,红花纯合子(AABB)占1/16,则红花杂合子占8/16=1/2,C错误;D、F2白花测交,即基因型为A_bb或aaB_或aabb的白花月季与基因型为aabb的月季杂交,后代基因型中含bb或aa,一定是白花,D正确。故选C。14.小麦的高
秆和矮秆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科研人员将基因型相同的高秆小麦植株自交,F1出现高秆和矮秆。他又从F1中选取部分高秆小麦进行测交,测交后代出现高秆和矮秆小麦,比例为3: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小麦的高秆为显性性状,矮秆为隐性性状B.F1
出现的高秆与矮秆性状分离比为3:1C.F1选取的高秆小麦中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比例为1:2D.测交后代高秆小麦全为杂合子,矮秆小麦全为纯合子【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将基因型相同的高秆小麦植株自交,F1出现高秆和矮秆,说明高杆对矮杆为显性,分
别设为A、a,则亲本高杆小麦为Aa,据此分析。【详解】A、据分析可知,小麦的高秆为显性性状,矮秆为隐性性状,A正确;B、亲本高杆小麦均为Aa,则F1中AA:Aa:aa=1:2:1,高秆与矮秆性状分离比为3:1,B正确;C、从F1中选取部分高秆小麦进行测交,测交后代出现高秆和矮秆小麦,比例为3
:1,则F1选取的高秆小麦中AA:Aa=1:1,C错误;D、F1选取的高秆小麦中AA:Aa=1:1,测交后代高秆小麦全为杂合子,矮秆小麦全为纯合子,D正确。故选C。15.某植物的花为两性花,将基因型为AaBb
的植株(甲)与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乙)杂交,得到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8∶1∶1∶8。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杂交时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套袋等操作B.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C
.植株甲在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基因重组D.植株甲的两对基因中A和B、a和b分别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甲)与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乙)杂交,得到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
AaBb∶aabb∶aaBb=8∶1∶1∶8,不符合测交1∶1∶1∶1的比例,可推测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且植株甲提供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Ab∶AB∶ab∶aB=8∶1∶1∶8。【详解】A、由于该植物为两性花,自然状态下会闭花自花授粉,因此杂交时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套袋等操作,A正确
;B、若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则测交后代基因型比例应为1∶1∶1∶1,与题述信息不符,因此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C、D、由以上分析可知,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
上,而植株甲提供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Ab∶AB∶ab∶aB=8∶1∶1∶8,说明植株甲中基因A和b、a和B分别在同一对染色体上,且出现AB、ab型配子的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发生了交叉互换,即一定发生了基因重组,C正确,D错误。故选D。16.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类遗传病
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B.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C.单基因遗传病患者体内一定存在致病基因D.利用基因探针可检测所有类型的遗传病【答案】D【解析】【分析】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
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单基因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可能由显性致病基因引起,也可能由隐性致病基因引起;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由染色体异常引起,如21三体综合征
。【详解】A、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A正确;B、猫叫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B正确;C、单基因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患者体内一定存在致病基因,C正确;D、利用基因探针可检测
含有致病基因的遗传病,不一定能检测所有类型的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错误。故选D。17.某种二倍体高等动物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该动物的肤色有白色和黄色两种,其中黄色对白色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
(A/a)只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a基因的精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动物关于肤色的基因型有5种B.一纯合黄色雌性个体与一白色雄性个体交配,后代雄性和雌性各占一半C.欲探究一黄色雌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可使其与多只黄色雄性个体交配D.选择白色雌雄个体杂交,
后代得到的白色个体所占的比例最大【答案】C【解析】【分析】已知黄色对白色为显性,控制肤色的基因(A/a)只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a基因的精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白色雄性个体不能提供含Xa的配子,因此不存在基因型为XaXa(白色雌性)的个体。【详解】A、由以上分
析可知,由于不存在基因型为XaXa的个体,则该动物关于肤色的基因型有XAXA、XAXa、XAY、XaY,共4种,A错误;B、纯合黄色雌性(XAXA)个体与白色雄性(XaY)个体交配,由于含有a基因的精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后代全为
黄色雄性,B错误;C、欲探究一黄色雌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可使其与多只黄色雄性个体交配,若后代全为黄色个体,则亲本黄色雌性个体为纯合子,若后代出现白色雄性,则亲本黄色雌性个体为杂合子,C正确;D、选择白色雌雄个体杂交,后代全为白色雄性,D错误。故选C。18.下列有关T2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子代噬菌体DNA的合成原料来自亲代噬菌体B.子代噬菌体合成蛋白质外壳的场所是噬菌体的核糖体C.子代噬菌体蛋白质的合成模板是亲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D.子代噬菌体DNA的合成过程遵循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答案】D【解析】【分析】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它的头部和尾部的外壳都是由蛋白质构成,头部内含有DNA。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将DNA注入大肠杆菌中,在亲代T2噬菌体DNA
的控制下,利用大肠杆菌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等原料,并利用大肠杆菌的酶、核糖体等,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经过组装后增殖。【详解】A、子代噬菌体DNA的合成原料来自宿主大肠杆菌,A错误;B、子代噬菌体合成蛋白质外壳的场所是大肠杆菌的核糖体,B错误;C、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是
由亲代噬菌体的DNA经转录和翻译后合成的,C错误;D、子代噬菌体DNA的合成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T配对,G与C配对,D正确。故选D。19.下图为某DNA片段模式图,①②③④代表相应的物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DNA分子中②总是和2个①相连B.不
同DNA分子中①和②的排列顺序体现了DNA分子的多样性C.DNA分子一条链中碱基C的数量一定是双链中碱基C数量的一半D.图中序号所代表的物质,RNA中不含有的是②和④【答案】D【解析】【分析】DNA是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的,而脱氧核糖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基团、一分子含氮碱基和一分子脱氧核糖组成
的,DNA具有双螺旋结构,由磷酸基团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排列,不同的碱基排列顺序储存了遗传信息。【详解】A、在一个线性双链DNA分子中,会存在两个脱氧核糖只与1个磷酸基团连接,A错误;B、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
连接,构成了DNA的基本骨架,在不同的DNA分子中该结构不变,DNA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体现了DNA分子的多样性,B错误;C、在单链中C的数量不一定是双链中C的数量的一般,C错误;D、②为脱氧核糖,④为胸腺嘧啶,RNA中不含有这两种结构,
D正确;故选D。20.乙肝病毒由内部的核心部分和包围核心的衣壳以及外部的包膜组成,内部的核心部分含DNA和DNA聚合酶,衣壳由蛋白质组成。乙肝病毒侵染机体时,DNA和DNA聚合酶进入肝细胞内,参与乙肝病毒的增殖,形成大量子代乙肝病毒,最终释放至肝细胞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乙肝病毒
DNA可控制乙肝病毒衣壳蛋白的合成B.组成乙肝病毒衣壳蛋白的单体种类由氨基决定C.乙肝病毒DNA聚合酶在DNA复制过程中发挥作用D.被乙肝病毒入侵细胞的及时清除属于细胞凋亡【答案】B【解析】【分析】1、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
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2、根据题意可知,乙肝病毒由内部的核心部分和包围核心的衣壳以及外部的包膜组成,内部的核心部分含DNA和DNA聚合酶,衣壳由蛋白质组成,故该病毒为DNA病毒。乙肝病毒侵染机体宿主细胞时,将核酸DNA和DNA聚合酶都注入肝
细胞内,利用肝细胞的原料、能量和场所等完成乙肝病毒的增殖,形成大量子代乙肝病毒导致肝细胞裂解释放子代病毒。【详解】A.乙肝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过程,以自己的DNA为模板可以进行复制和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乙肝病毒DNA可控制乙肝病毒衣壳蛋白的合成,A正确;B.组成乙肝病毒衣壳蛋白的单体即氨基酸
,氨基酸分子的种类是由R基决定的,B错误;C.DNA聚合酶在DNA复制过程能够催化脱氧核苷酸合成DNA,C正确;D.被乙肝病毒入侵细胞的及时清除属于细胞凋亡,有利于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D正确。故选B。21.下图表示人类嗜T细胞
病毒(HTLV)侵入人体T细胞后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HTLV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中B.HTLV中存在催化过程①②③④的相关酶C.过程②中碱基配对方式与过程③中不完全相同D.过程④中不存在碱
基互补配对的现象【答案】C【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察了中心法则,由于HTLV病毒的遗传信息如图所示,可以看出其遗传物质为RNA,主要进行以RNA逆转录形成DNA的方式来传递遗传信息。【详解】A、根据图示可以看出HTLV的遗传物质为RNA,遗传信息储
存在RNA中,A错误;B、HTLV是一种病毒,其是一种高度寄生的生物,会利用宿主细胞中的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等多种酶进行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B错误;C、过程②属于DNA的复制,存在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与T配对,C与G配
对,③属于转率,存在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与U、T与A、C与G之间配对,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C正确;D、过程④为翻译过程,会发生密码子与反密码子之间的配对过程,D错误;故选C。22.某植物园中,在常年开白花的植物种群中偶尔出现了一株红花植株,经鉴定该变异性状是由一个基因突变引起的。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A.红花基因与白花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同B.该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会出现白花,这是基因重组的结果C.用紫外线处理该红花植株,会使其定向恢复为白花植株D.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突变基因【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
构的改变,所以确定是否是基因突变,只能推测其花色基因碱基序列。【详解】A、红花基因突变形成白花基因,使得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A正确;B、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会出现白花,这是基因分离的结果,B错误;C、紫外线处理该红花植株,不一定恢复为白花植株,因为基因
突变具有不定向性,C错误;D、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突变基因,D错误。故选A。23.小麦是六倍体,黑麦是二倍体。某科研人员以小麦和黑麦为对象,培育出八倍体小黑麦。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小麦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中含一个染色体组
B.小麦和黑麦杂交形成的植株不育,称为单倍体C.小麦和黑麦杂交形成的植株,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可育D.小麦和黑麦能杂交且产生了后代,属于同一个物种【答案】C【解析】【分析】1、自然状态下,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产生的后代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由于三个普通小麦的染色体组,一个黑麦染色体组
,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育,再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可以获得八倍体小黑麦。2、小黑麦的单倍体植株仍有四个染色体组(3个普通小麦的染色体组,1个黑麦染色体组),减数分裂时出现联会紊乱,不育。【详解】A、小麦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中含3个染色体组,
A错误;B、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产生的后代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是四倍体,B错误;C、小麦和黑麦杂交形成的植株是四倍体,由于三个普通小麦的染色体组和一个黑麦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因此不育,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的八倍体小黑麦是可育的,C正确;
D、小麦和黑麦能杂交形成后代,但该后代不育,所以二者不属于同一物种,D错误。故选C。24.玉米(2N=20)是雌雄同株植物,既可植株间相互传粉,也可同株异花传粉,胚是玉米种子中最重要的部分,由受精卵发育而成。某科研小组用秋水仙素处理基因型为Aa的抗病玉米幼苗(品系甲),得
到四倍体玉米幼苗(品系乙),然后将品系甲和品系乙在同一地块中混合种植,在自然状态下生长繁殖一代,得到它们的子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品系甲上所结种子胚中均含有30条染色体B.品系乙植株体细胞中可能含有80条染
色体C.两品系混合种植产生的子代为二倍体和三倍体D.品系乙能够产生3种类型的配子,比例为1∶2∶1【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意可知,用秋水仙素处理基因型为Aa的抗病玉米幼苗品系甲,得到四倍体玉米幼苗品系乙AAaa,产生的配子为A
A∶Aa∶aa=1∶4∶1,然后将品系甲和品系乙在同一地块中混合种植,在自然状态下生长繁殖一代,则甲品系玉米自交产生子一代基因型有AA、Aa、aa,杂交产生的子一代基因型有AAA、AAa、Aaa、aaa;乙品系玉米自交产生子一代基因型有有AAAA、AAAa、AAaa、Aaaa、aaaa,杂交
产生的子一代基因型有AAA、AAa、Aaa、aaa。【详解】A、品系甲可以接受甲和乙的花粉,所以尚明所结种子胚中有30条染色体(三倍体)和20条染色体(二倍体)两种,A错误;B、品系乙为四倍体,体细胞含有40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含有80条染色体,B正
确;C、由分析可知,两品系混合种植,可能有自交和杂交,所以产生的子代为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三种,C错误;D、品系乙能够产生3种类型的配子,比例为AA∶Aa∶aa=1∶4∶1,D错误。故选B。25.在古代,人们把体色鲜艳、鱼尾鱼鳍以及鱼眼等比较大的野生鲫鱼从原来的鱼
群中分离出来,单独饲养并繁殖,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与野生鲫鱼表现型不同的具有观赏价值的新品种——金鱼。金鱼与野生鲫鱼仍属于同一物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长期连续选育获得的金鱼品种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强B.人工选择导致野生鲫鱼中鱼尾比较大的基因频率定向增大C.金鱼
与野生鲫鱼的体细胞中所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不同D.金鱼的出现增加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物种多样性【答案】B【解析】【分析】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不断进化。由题干信息可知,由于人工选择的作用,导致野生鲫鱼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定向进化出具有观赏价值的金鱼品种。【详解】A、金鱼的长期选育是按照人类观赏需求进行的人工选择过程,获得的金鱼品种不一定适应自然环境,A错误;B、人工选择体色鲜艳、鱼尾鱼鳍以及鱼眼等比较大的野生鲫鱼从原来的鱼群中分离出来,单独饲养并繁殖,会导致野生鲫鱼中鱼尾比较大的基因频率定向
增大,B正确;C、金鱼与野生鲫鱼的体细胞中所含有的染色体数目相同,C错误;D、金鱼与野生鲫鱼仍属于同一物种,金鱼的出现没有增加物种多样性,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26.生物兴趣小组调查某家族遗传病,其中甲、乙两种病的遗传系谱图如下图所示,甲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乙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且
II1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同学认为乙病的遗传方式是伴Y染色体遗传,其他同学认为小明的判断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II1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
,III2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III2是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3)III3和III4属于近亲关系,若结婚会使后代患病的概率大大增加,试计算此二人婚配生出的后代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
__。(4)若III5某器官中有的细胞中含2个乙病致病基因,有的细胞中无乙病致病基因,不考虑变异,则该器官可能是__________。【答案】(1).Ⅲ3患乙病,其父亲Ⅱ1不患乙病(2).AaXBY(3).aaXBXB或aa
XBXb(4).1/2(5).5/6(6).睾丸【解析】【分析】分析系谱图:Ⅱ1和Ⅱ2都患甲病,但它们有一个正常的儿子,即“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1和Ⅱ2都不患乙病,但它们有一个患乙病的儿子,说明乙病是隐性遗传病,又Ⅱ1不携带乙病致病基
因,说明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3是两病皆患的个体。【详解】(1)Ⅲ3患乙病,其父亲Ⅱ1不患乙病,说明乙病的遗传方式不是伴Y染色体遗传。(2)根据Ⅲ2不患甲病(aa),可知Ⅱ1(不患乙病)的基因型是AaXBY;就乙病而言,Ⅱ1的基因型是XB
Y,Ⅱ2的基因型是XBXb,则Ⅲ2(不患甲病)的基因型及概率是1/2aaXBXB或1/2aaXBXb,可见其是纯合子的概率是1/2。(3)III3两病皆患,其父母都患有甲病,但Ⅲ1不患甲病,所以其基因型是1/3AAXbY,2/3AaXbY,III4不患甲病,但其父亲是乙病的患者(X
bY),所以其基因型是aaXBXb,因此婚配后生出的后代正常的概率为(2/3×1/2)×1/2=1/6,则患病的概率是1-1/6=5/6。(4)若Ⅲ5某器官中有的细胞中含2个乙病致病基因,有的细胞中无乙病致病基因,不考虑变异,则该器官中的细胞
能进行减数分裂,应该为生殖器官,即睾丸。【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系谱图判断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27.某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其翅形有全翅和残翅两种
,受基因A、a控制,全翅昆虫有长翅和小翅两种,受基因B、b控制。某科研人员以长翅雌昆虫与残翅雄昆虫为亲本,F1均为长翅,F1雌雄昆虫相互交配,F2出现长翅雌昆虫、长翅雄昆虫、小翅雄昆虫、残翅雌昆虫、残翅雄昆虫,比例为6:3:3:2:2。不考虑基因位于X、Y
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1)全翅对残翅是_________性,长翅对小翅是__________性。(2)基因A、a位于_________染色体上,基因B、b位于_________染色体上。(3)亲本雌雄昆虫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___,F2长翅雌昆虫中杂合子的比例是_________。(4)现有一长翅雄昆虫,欲判断其基因型,可让其与多只表现型是_________的雌昆虫交配。若后代不出现残翅,则该昆虫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若后代__________________,则该昆虫的基因型是
_________。【答案】(1).显(2).显(3).常(4).X(5).AAXBXB、aaXbY(6).5/6(7).残翅(8).AAXBY(9).出现残翅(10).AaXBY【解析】【分析】题意分析:F2出现长翅雌昆虫、长翅雄昆虫、小翅雄昆虫、残翅雌昆虫、残翅雄昆虫,比例为6:3:3:
2:2,雌性中:全翅:残翅=3:1,全为长翅;雄性中:全翅:残翅=3:1,长翅:小翅=1:1,说明全翅、长翅为显性性状,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体上,B、b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详解】(1)由分析可知:全翅、长翅为显性性状。即全翅对残翅是显性,长
翅对小翅是显性(2)由分析可知: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体上,B、b位于X染色体上。(3)由分析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根据题中比例可知,F2长翅雌昆虫占6份,其中纯合子只有AAXBXB,占1份,故F2长翅雌昆虫中杂合子的比例是1-1/6=5/6。(4)长翅
雄昆虫的基因型为AAXBY、AaXBY,要通过杂交实验判断其基因型,可采用测交来进行,可让其与残翅雌昆虫aa杂交,若其基因型为AAXBY,子代不出现残翅,若其基因型为AaXBY,子代将出现残翅。【点睛】掌握基因自由组合
定律的实质及其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根据后代的表现并推出相关基因的位置及其显隐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前提。28.下图为HIV的增殖过程,a~c表示生理过程,请根据下图回答相关问题:(1)HIV能够进入细胞,说明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的。(
2)过程a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过程b中发生的碱基配对方式是________。(3)若HTV的RNA中(A+U)占30%,则以病毒RNA为模板合成的双链DNA中A与G分别占_________、________。HIV是逆转录病
毒,如果仅将HIV的RNA直接注射到宿主细胞中,则________(填“会”或“不会”)产生新的HIV,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相对(2).4种脱氧核苷酸(3).A—U、T—A、G—C、C—G(4).15%(5).35%
(6).不会(7).宿主细胞中没有逆转录酶等病毒增殖所需的物质【解析】【分析】分析图示过程可知,HIV为RNA病毒,遗传物质为单链RNA,含有逆转录酶,在HIV侵入宿主细胞时,会将其自身的RNA和逆转录病毒均注入宿主细胞内,RNA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
逆转录成双链DNA分子,可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然后利用宿主细胞中的原料、酶、核糖体等,合成自身RNA、蛋白质外壳等组成成分,经过组装生成子代HIV病毒,然后离开细胞。【详解】(1)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从外
界进入细胞,细胞不需要的或有害的物质不容易进入细胞,而HIV能够进入细胞,说明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是相对的。(2)过程a为逆转录过程,原料是4种脱氧核苷酸。过程b为转录过程,碱基配对方式是A—U、T—A、G—C、C—G。(3)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若HIV的RNA中(A+U)占30%,则
以病毒RNA为模板合成的双链DNA中(A+T)占30%,(C+G)占70%,又双链DNA分子中碱基A=T、C=G,因此A与G分别占15%、35%。HIV是逆转录病毒,如果仅将HIV的RNA直接注射到宿主细胞中,而宿主细胞中
没有逆转录酶等病毒增殖所需的物质,则不会产生新的HIV。【点睛】本题考查病毒、逆转录过程、转录过程相关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RNA病毒增殖过程的掌握和理解,明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并准确分析图示过程是解题关键。29.已知玉米籽粒的红粒对白粒为显性,由基因A
和a控制,籽粒的非甜对甜为显性,由基因B和b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现有红粒非甜玉米和白粒甜玉米,二者均为纯种,欲培育出纯种红粒甜玉米。若采用杂交育种,从F2开始进行筛选,直到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为止,则F3红粒甜玉米中纯合子占_____
___。若采用单倍体育种,则常选择________(代)的玉米植株进行花药离体培养,然后常用________处理__________,获得纯种红粒甜玉米。(2)若将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后
,与白粒甜玉米杂交,则后代中红粒甜玉米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3)玉米植株的高茎和矮茎、抗病和易感病是两对相对性状,高茎和抗病性状为显性性状,这两对性状分别由E、e和D、d两对基因控制,E、e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D、d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这两对
性状都会影响玉米的产量。现有基因型为EeDD和EEdd的植株杂交,子代中出现了矮茎抗病植株,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EEdd的植株在形成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是基因型为EeDD的植株发生了部分自交。为了确定这种现象是由哪种原因造成的,
通常让该矮茎抗病植株与表现型为_________的植株杂交,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这种现象是由基因型为EEdd的植株在形成配子时发生基因突变引起的,该矮茎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
________;若_________________,则这种现象是由基因型为EeDD的植株发生了部分自交引起的,该矮茎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答案】(1).3/5(2).F1(或第二代)(3).秋水仙素(或低温)(4).
(单倍体)幼苗(5).5/36(6).矮茎易感病(7).子代矮茎抗病植株∶矮茎易感病植株=1∶1(或子代出现矮茎易感病植株)(8).eeDd(9).子代全是矮茎抗病植株(10).eeDD【解析】【分析】在解决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析问题时
,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的问题,再进行组合。【详解】(1)纯合红粒非甜玉米(AABB)和白粒甜玉米(aabb)杂交,F1为红粒非甜玉米(AaBb),F1自交,F2为A_B_∶A_bb∶aaB_∶aabb=9∶3∶3∶1
,其中自交能产生红粒甜玉米的基因型及比例为2/16AABb、4/16AaBb、2/16Aabb、1/16AAbb,则F3中红粒甜玉米占2/16×1/4+4/16×3/16+2/16×3/4+1/16=15/64,纯合红粒甜玉米占2/16×1/4+4/1
6×1/16+2/16×1/4+1/16=9/64,因此F3红粒甜玉米中纯合子占9/64÷15/64=3/5。若采用单倍体育种,则常选择F1代的玉米植株进行花药离体培养,然后常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单倍体幼苗,使其染色体加倍,获得纯种红粒甜玉米。(2
)将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后的基因型为AAaaBBbb,产生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4∶1∶4∶16∶4∶1∶4∶1,与白粒甜玉米(aabb)杂交,则后代中红粒甜玉米
所占的比例为5/36。(3)若是基因型为EEdd的植株在形成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即形成了基因型为ed的配子,则该矮茎抗病植株基因型为eeDd,将其与矮茎易感病(eedd)植株杂交,子代矮茎抗病植株(eeDd)∶矮茎易感病植株(eedd)=1∶1;若是基因型为EeDD的植株发生了部分自交,则该矮茎
抗病植株基因型为eeDD,将其与矮茎易感病(eedd)植株杂交,子代全是矮茎抗病植株(eeDd)。【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以及异常情况分析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提取题干有效信息并进行
逻辑推理的能力,明确利用分离定律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问题的方法是解题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