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达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含解析.docx,共(30)页,75.81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677a49b6b54f800bbc6376fac12d8a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达州外国语学校高2026届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共8页,答题卡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
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准考证号”栏目内。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
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符号、载体及仪式。文化符号与载体是节日内涵的重要内
容,文化是依靠具体载体来传承的,文化载体让文化变得生动可感,能够给予人们视觉、听觉、触觉的多元享受。如春节流行的对联、年画、龙灯、窗花、舞龙等;端午节的包粽子、赛龙船;中秋节的月饼、赏月、玩花灯等,都是传统节日符号、载体与仪式感的体现
。作为农历年节文化的主要载体,这不仅是对节日形象的点缀,还是一部地域文化的辞典,也是中华文化传播、信仰传承、道德凝聚、审美形塑的良好载体。这些节日载体不仅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而且展示过程也轻松活泼、贴近自然,使人们在其中体会亲情,感受欢娱,传
递温暖。在传统节日文化符号与载体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挖掘文化性强、参与度高、特色鲜明、群众喜闻乐见、寄托情怀的节日物品和象征物,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中国是礼仪之邦,仪式表达着中国人对事物重要性、价值性的认同,没有仪式
感的节日难以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而仪式本身又是让人参与进来的重要方式。一系列依次展开的程序,代表着节日文化内涵的逐层展示,也是让心灵参与其中审美的过程。在这样一套看似繁琐的仪式里,人们的情感得到表达
和宣泄,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也得到彰显和传承。仪式让传统节日变得庄重,富有意义,为生活增添了趣味和价值。通过举办仪式,人们可以领略到人生的美好、自然的瑰丽,人性的善良,感受到对生命的虔诚和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仪式感让节日成为节日,能唤醒人们内心
对于节日的尊重。当传统节日丧失了仪式感,节日应有的庄重感、吸引力、投入性、参与性也就消失了。因此,我们要有仪式感地过好传统节日。传统节日蕴含着敬天爱人、崇尚团圆、以和为贵等精神内核,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的挖掘,以及对文化符号、载体、仪式的重视,离不开国家
宏观层面的正确引导和积极干预,也需要各类媒体、学者、商家、民俗学家、艺术家等社会主体的共同参与。党和政府要切实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普及与教育,发挥各级组织的引导作用,共同宣传、解释、介绍及传播传统节日中优秀的文化元素,使其成为滋养
民族精神、民族气质的重要内容。(摘编自人民论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材料二:又到月圆中秋时,沪上多彩文旅活动让广大市民在节日里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9月9日,松风听音名家古琴展(首展)亮相上海松江泗泾古镇,李朝阳、吴明涛等古琴演
奏名家将为观众带来一场独特的中秋古琴音乐会。次日,上海市民艺术大课堂——淮音戏曲课堂迎来中秋专场,学员将在此学唱中秋歌曲的淮音表达。上海保利大剧院也发出“穿上国风服装,打卡不一样的花好月圆”的邀约。内蒙古博物院在9月8日至9月11日连续推出“中秋手作——千秋鉴
团圆”“中秋课堂《玉·见文明》”“特别企划——趣看文物·中秋篇”等活动,让观众在博物馆里感受中秋古韵、共话家国团圆。其间,博物院还将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第一实验小学沁苑校区全体师生奉献一场别开生面的中秋文化课堂,
让大家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文化内涵。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于9月7日发放5000张陕西文旅惠民卡,游客可用来购买享受惠民补贴的文化演出和旅游景区门票。陕西多家景区也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惠民礼包。白鹿原影视城推出“走进白鹿秋色,惠享美好生活”中秋微度假系列主题活动,
游客可以在景区吃月饼、赏月圆、诵诗书、行汉礼,感受传统文化。景区还向全国教师发出邀请,教师本人凭相关证件即可免费乘坐观光扶梯、观看演出。湖北不少景区推出光影盛宴,点亮中秋夜空,将赏月、拜月祈福等民俗活动融入现代科技之中。9月10日至12日,荆州方特将推出超级
月亮主题造景,炫酷的动态光影秀和柔美的汉服舞蹈快闪携手营造“月下游园,共赏风雅”的唯美浪漫意境。武汉植物园“奇幻森林夜游”活动精彩继续,游客可在王莲展示区看明月映水照花影,还能与10米高的“超级大月亮”合影留念。9月10日至11日,第四届全球文旅创作者大会暨千机秀点亮云台山表演秀将
在河南焦作云台山景区上演。届时,1000架无人机集结,融合中秋月圆、竹林七贤、嫦娥奔月等传统文化元素,打造让人耳目一新的视听奇观。云台山中秋游园会国风演艺、潮玩打卡、浪漫夜游等项目将为游客带去别样体验。(摘编自中国文化报《多彩文旅活动感受花好月圆》)材料三:这个中秋,在烟台体验过中秋节的
还有一批“特殊”的外国友人。中秋节前夕,俄罗斯第一电视台北京分社社长巴沙以及俄罗斯塔斯社驻上海记者伊万等一行走进烟台,以外国记者的视角记录烟台,实地感受中秋的浓厚氛围。“我在中国待了很多年了,对中秋节最大的感
受就是很热闹。”在东山宾馆,巴沙带着女儿一起跟师傅学习制作月饼,看着女儿开心的模样,巴沙高兴地说:“以前只吃过月饼,不知道制作过程是什么样子的,这是一次很有趣的体验,这个中秋节我和家人们也在中国团圆了。”学习制作月饼、打卡百年老街所城里、观摩海
阳沙滩雕塑……作为俄罗斯第一电视台的记者,巴沙这次来烟台,也带着自己的任务。“烟台是一座很美的城市,有文化浓厚的老街,也有现代化的建筑。”在烟台,他们一路观摩一路用镜头记录,巴沙告诉记者,这次回去之后,
他也会把中国的发展变化以及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自己的方式传递给俄罗斯的观众。(摘编自潇湘晨报《“老外”在烟台过中秋节,难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统节日习俗是文化载体之一,抽象的节日文化内涵通过具体载体而变得生动可感,带给人丰富的享受。B.注重挖掘传统节日文化
内涵,可以展示我国文化独特魅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C.传统节日让仪式变得庄重,富有意义,人们通过传统节日可以感受到对生命的虔诚和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D.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要
携起手来不断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加强文化符号与载体建设。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传统节日习俗使节日具备了更多的仪式感,没有仪式感的节日根本没有办法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B.
传统节日的仪式使人的身体和心灵均参与到节日中来,它对节日的庄重感、吸引力、投入性、参与性均有影响。C.上海、陕西、湖北等地中秋活动有音乐会、吃月饼、赏月圆等,这些活动依然是中秋节重要的传统活动形式。D.湖北一
些景区中秋活动融入现代科技,推出光影盛宴,如荆州方特炫酷的动态光影秀和云台山千架无人机表演。3.下列诗句中,不体现中国传统节日仪式的一项是()A.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B.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C.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筵开听颂椒。的的的D.问
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4.仪式对于传统节日有何重要的现实意义?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5.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我国当前应如何更好地推广传统节日文化。(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纸坊传人蒋爷孙丹北宋真宗年间,富阳竹纸就被选作御用文书纸和科举考
试用纸,享有“十件元书纸考进士”的美誉。经过数百年传承,富春大地上涌现出许多能工巧匠和擅长纸品生意的商人。其中蒋爷的名气最响亮,不仅因他造纸技艺精湛,更因他深谙经商之道。蒋爷出生在清末一户造纸世家,十八岁跟着父亲学手艺。摸着薄如蝉翼的竹纸,蒋爷满是皱纹的脸上便洋溢出丝丝得意,好像是酿
造出一坛坛入口醇香、回味悠久的好酒。过完七十大寿,蒋爷生了场重病,眼力和体力大不如以前,做纸的七十二道工序不能一一亲力亲为了,只能在一旁瞅上几眼,但关键环节,蒋爷仍然亲自出马。纸好,首先原料要好。遴选上好的青竹,蒋爷绝不含糊,算计着日子。待到小满前一天,天还没亮透
,蒋爷便带人上了山。来到竹林,蒋爷两眼一瞥,在竹上画一个红圈,工人便用斧子将竹子砍下。整整几天,蒋爷满山跑遍,那精气神不像是重病初愈的古稀老人。砍下的竹子经过工人断青、削青、拷白、浸坯、断料后,便要淋料了。这料,蒋爷已备齐,早早存放在石槽
里。每年一开春,蒋爷叫上帮工,推出一辆独轮车,车两侧放两只大大的木桶。每到一户人家,蒋爷上前敲门,户主打开门,笑着把蒋爷迎进屋,上座,敬茶,递烟。蒋爷抿一口茶,抽一口烟,看着户主到内房拎出一只尿桶,“咣
咣”倒入木桶。很快,蒋爷放下茶杯,从口袋摸出一个铜板,搁在桌上,拱手告辞。“蒋爷,不瞧瞧?”帮工小声提醒。蒋爷头一摇,手一摆:“都是厚道人家,不会耍滑,下一家。”有一年,蒋爷特意叫上年幼的儿子。儿子嫌臭嫌脏,不愿去。“小子,别瞧不起。”蒋爷正色告诫,“这尿作用大着呢!”经翻滩洗净的白料,
工人捆扎后放入尿桶,每页用人尿淋浸,使纤维软化。这样做出来的纸,防虫蛀,防渗墨,这正是富春竹纸的秘方。纸坊需要大量纯尿,不能有污物,且要陈尿,沉淀半个月以上。自家留存尿不够用,就去村里收尿。庄户人家一般屎尿都当肥料使用,舍不得他用。多年来,蒋爷为人爽直,价格公道,十里八乡哪
家不曾受过蒋爷的恩惠?只要蒋爷来,没二话。淋好尿的白料,横放堆叠成篷,用干草垫底盖顶围裹密封,发酵两个礼拜后,放入清水浸泡半个月,榨去水分,经过掰料、舂料变成稀薄竹浆,即可抄纸。抄纸最考验手艺,蒋爷打着赤膊亲自示范。蒋爷
双手拿起竹帘放入竹浆,竹帘是用极细的竹丝为经,丝线为纬,手工编织而成。蒋爷轻轻晃动,使竹浆均匀沉淀,形成一层膜,称为湿纸。蒋爷把竹帘放到纸架板上,轻轻揭起竹帘,湿纸就留在板上。蒋爷一次次重复,滤出厚厚一沓纸,榨干水分,煏弄烘晒后
,纸张厚薄均匀,不差毫厘。以前,蒋爷祖上做好纸,雇条船,通过水路,运送到上海、苏州等地售卖。蒋爷当家后,开了家“富春纸坊”。蒋爷自幼爱好书画,当街铺开自家竹纸,挥毫写字作画,就是一出活广告。画像栩栩如生,
字迹力透纸背,纸色洁白,质地柔韧,闻之有竹子清香,久藏不腐不蛀,深受文人墨客喜爱,订购者络绎不绝。那年,蒋爷出了趟远门,半个月后回到家,翻看账本,眉头紧锁,叫来儿子问话。“前日,钱塘吴员外定购500刀纸?”儿子点头。“全是一等品?
”“糊弄谁?”蒋爷厉声道,“出门前盘点过,一等品存货只有480刀。”儿子站着,低头不语。“掺了二等品吧?”蒋爷抬起头,两眼像利刃刺向儿子。“爹,客人要得急。”儿子上前一步,红着脸轻声说,“咱家一等和二等的纸,外表相差无几,作
了字画,过二十年才有差别,不碍事。”听闻此话,蒋爷铁青着脸,起身从货架上抽出一张纸,揉成团,扔在地上,让儿子捡起展开。“客人的信任,就像这张纸,你揉皱了,抚得再平,也恢复不了原样。”蒋爷一字一句缓缓道。“纸分等级,人品也分等级。生意人,诚信为本,切
不可欺。”蒋爷叫上儿子连夜乘船赶去客人那里,追回了二等纸,道了歉,退了款,赔了一笔钱。客人大为惊讶,非常感动,当场表示“一旦用纸必选富春纸坊”,之后逢人便赞,成为一段佳话。儿孙们谨记着蒋爷训示,将蒋爷书写的“戒欺”二字装裱后悬挂于店堂正上方。经过苦心经营,富春
纸坊延续百年,久盛不衰。(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第一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蒋爷”活动提供了社会背景。B.儿子在交付吴员外订购的五百刀纸时,故意把二等品掺进一等品中,以次充好。C.“纸坊传
人”“小满前一天”“每年一开春”等说法,使小说具有了传统文化色彩。D.“纸分等级,人品也分等级。生意人,诚信为本,切不可欺”一句,点出了主题。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在写蒋爷“摸着薄如蝉翼的竹纸”“丝丝得意”时,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带给读者独特的艺术感受
。B.小说写蒋爷重病,“眼力和体力大不如前”,后面又写“整整几天,满山乱跑”,看似矛盾实则凸显了他的形象特点。C.小说插叙了蒋爷祖上做好纸并售卖的情节,与前面蒋爷家世和跟随父亲学手艺的情节相照应,使情节严谨合理。D.这
篇小说以情节曲折见长,详略得当,小说用第三人称视角叙事,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8.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蒋爷”这人物形象的。9.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戒欺”的理解,以及其在文本
和现实中的意义。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故逐之。”(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
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
善盗耶?①”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②也,寡人反取病③焉。”(节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得无……耶:难道……吗。②熙:同“嬉”,开玩笑。③病:辱,耻辱。10.乙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晏子至A楚B王C赐晏子D酒E酒酣F吏二G缚一
人H诣王。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齐之.习辞者也B.可以.一战吾欲辱之,何以.也C.战于.长勺今民生长于.齐不盗D.再而.衰出淤泥而.不染12.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围绕以
弱胜强的“长勺之战”,详写了战前准备和战后论战,略写了战争过程,详略得当,突出了曹刿的军事才能与政治卓见。B.乙文晏子巧妙运用类比说理,用“橘生淮南为橘淮北为枳”来类比“齐人在齐为良民在楚为盗”,有力地反击了楚王的侮辱,
使说理深入浅出,生动形象。C.甲文中曹刿用卓越的军事才能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化解了鲁国的危机;乙文中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用敏捷的思维和出众的口才维护了齐国的尊严。D.甲乙两文都主要采用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人物语言极具个性,充分展现了曹刿和晏子作为国之重臣精神风貌。1
3.翻译下列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14.甲文中曹刿的军事才能体现在哪些方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归园田居(其二)陶渊明野外罕人
事①,穷巷寡轮鞅②。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③中,披④草共来往。的的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注】①人事:指与人结交来往。②鞅:马驾车时颈上的皮带,代
指车马。这句是说居处僻陋,车马稀少。③墟曲:犹乡野。墟,隐僻之地。④披:拨开。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语言质朴,语调悠然,叙述了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段,在一片“静”的境界中,飘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B.开头四句从正面写“静”,用“野外”“穷巷”“荆
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生活的清贫,暗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C.中间四句是以外在的“动”来写乡居生活内在的“静”,写出作者往来于田间,打理桑麻,虽孤独但也快乐的隐居生活。D.本诗中的“野外罕人事”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户庭无尘杂”,一外一内,有异曲同工
之妙,都写出了诗人摆脱官场和世俗束缚后轻松愉悦的心情。16.陶渊明的乡居生活总体说是镇静安静的,但是他的心情也会有喜有忧,结合诗句加以分析。(三)情景默写(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2)在《劝学》一文中,表达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3)韩愈在《师说》中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近来常听人说:“我们青年要耐得过这寂寞的日子”我想这寂寞的日子,并不是苦境,①_____________。我觉得世间一切光明,都从寂寞中发见出来。譬如天时,一
年有一个冬季,是一年的寂寞日子。在此时间,万木枯黄,气象凋落死寂,冷静,都是他的特色。②_____________,不是就从这个寂寞的冬天发见出来的么?一天有一个暗夜,也是一天的寂寞日子。在此时间,万种的尘嚣嘈杂,都有个一时片刻的安息。可是一日中最光耀的曙色,③_
____________?18.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划横线句的引号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A.“他有一种想把时间抢回来的劲头。”钟扬的
同事回忆道。B.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C.像这样奉行本本主义,不懂得联系实际的“理论家”,越少越好。D.如今,“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景正在变成可能。(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谦和礼敬的
处世哲学,是“中国茶”的文化内核。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茶无处不在,在拜师、婚庆、社交、商业聚会等重要场所,茶作为一种重要礼仪传承至今。师徒结对以茶见证,以茶敬师,在崇敬中升华情感;婚庆大典以茶祝福,以茶敬上,在和睦中见证幸福;合作伙伴以茶会友
,以茶敬礼,在谦和中达成双赢。谦和礼敬的处世哲学,在这一礼仪中表达得(①),充分释放出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很多外国友人在品尝醇厚甘冽的中国茶的同时,也为这种谦和礼敬的茶文化所折服,这正是“中国茶”的
文化力量。交融互鉴,文明共享,一直是“中国茶”的价值追求。早在唐宋时期,就有商队一路(②),漂洋过海,将中国茶叶运到世界各地,源自中国的茶以及茶文化也就传遍全球。现在,中国茶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使者,她迈着和平
的脚步已经走遍了120多个国家,向世界展示了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和洒脱豁达的大国风度。世界友人也通过一片小小的茶叶,了解到中国的地大物博,感知到中华文化的(③)。20.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22.文中画波浪线句子
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请简析其运用及表达效果。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倾听,就是集中精力,开动脑筋,认真听取。一个谦虚好学的人,一个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个善于反思、自强不息的人,永远懂得倾听。倾听,是亲近自然的方
式;倾听,是接受信息的渠道;倾听,是净化心灵的艺术……倾听自然的声音,倾听美妙的音乐,倾听师长、朋友、同学真挚温暖的话语……我们在倾听中成长。请以“倾听”为话题写篇文章。要求:1、文章不能离开话题范围。2、立意自定,题目自拟。3、记叙文。4、字数不少于700字。5、不得抄袭。达州外
国语学校高2026届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共8页,答题卡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准考证号”栏目内。2.选择
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
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符号、载体及仪式。文化符号与载体是节日内涵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依靠具体载体来传承的,文化载体让文化变得生动可感,能够给予人们视觉、听觉、触觉的多元享受。如春节流行的对
联、年画、龙灯、窗花、舞龙等;端午节的包粽子、赛龙船;中秋节的月饼、赏月、玩花灯等,都是传统节日符号、载体与仪式感的体现。作为农历年节文化的主要载体,这不仅是对节日形象的点缀,还是一部地域文化的辞典,也是中华文化传播、信仰传承、道德凝聚、审美形塑的良好载体。这些
节日载体不仅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而且展示过程也轻松活泼、贴近自然,使人们在其中体会亲情,感受欢娱,传递温暖。在传统节日文化符号与载体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挖掘文化性强、参与度高、特色鲜明、群众喜闻乐见、寄托情怀的节日物品和象征物,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
信和国际竞争力。中国是礼仪之邦,仪式表达着中国人对事物重要性、价值性的认同,没有仪式感的节日难以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而仪式本身又是让人参与进来的重要方式。一系列依次展开的程序,代表着节日文化内涵
的逐层展示,也是让心灵参与其中审美的过程。在这样一套看似繁琐的仪式里,人们的情感得到表达和宣泄,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也得到彰显和传承。仪式让传统节日变得庄重,富有意义,为生活增添了趣味和价值。通过举办仪式,
人们可以领略到人生的美好、自然的瑰丽,人性的善良,感受到对生命的虔诚和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仪式感让节日成为节日,能唤醒人们内心对于节日的尊重。当传统节日丧失了仪式感,节日应有的庄重感、吸引力、投入性、参与
性也就消失了。因此,我们要有仪式感地过好传统节日。传统节日蕴含着敬天爱人、崇尚团圆、以和为贵等精神内核,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的挖掘,以及对文化符号、载体、仪式的重视,离不开国家宏观层面的正确引导和积极干预,也需要各类媒体、学者、
商家、民俗学家、艺术家等社会主体的共同参与。党和政府要切实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普及与教育,发挥各级组织的引导作用,共同宣传、解释、介绍及传播传统节日中优秀的文化元素,使其成为滋养民族精神、民族气质的重要内容。(摘编自人民论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
》)材料二:又到月圆中秋时,沪上多彩文旅活动让广大市民在节日里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9月9日,松风听音名家古琴展(首展)亮相上海松江泗泾古镇,李朝阳、吴明涛等古琴演奏名家将为观众带来一场独特的中秋古琴音乐会。次日,上海市民艺术大课堂——淮音戏曲课堂迎来中秋专场,学员将在此学唱中秋歌曲
的淮音表达。上海保利大剧院也发出“穿上国风服装,打卡不一样的花好月圆”的邀约。内蒙古博物院在9月8日至9月11日连续推出“中秋手作——千秋鉴团圆”“中秋课堂《玉·见文明》”“特别企划——趣看文物·中秋篇”等活动,让观众在博物馆里感受中秋古韵、共话家国团圆。其间,
博物院还将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第一实验小学沁苑校区全体师生奉献一场别开生面的中秋文化课堂,让大家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文化内涵。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于9月7日发放5000张陕西文旅惠民卡,游客可用来购买享受惠民补贴的文化演出和旅游景区门票。陕西多家景区也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惠民礼包
。白鹿原影视城推出“走进白鹿秋色,惠享美好生活”中秋微度假系列主题活动,游客可以在景区吃月饼、赏月圆、诵诗书、行汉礼,感受传统文化。景区还向全国教师发出邀请,教师本人凭相关证件即可免费乘坐观光扶梯、观看演出。湖北不少景区推出光影盛宴,点亮中秋夜空,将赏月、拜月祈福等民俗活动融入现代科
技之中。9月10日至12日,荆州方特将推出超级月亮主题造景,炫酷的动态光影秀和柔美的汉服舞蹈快闪携手营造“月下游园,共赏风雅”的唯美浪漫意境。武汉植物园“奇幻森林夜游”活动精彩继续,游客可在王莲展示区看明月映水照花
影,还能与10米高的“超级大月亮”合影留念。9月10日至11日,第四届全球文旅创作者大会暨千机秀点亮云台山表演秀将在河南焦作云台山景区上演。届时,1000架无人机集结,融合中秋月圆、竹林七贤、嫦娥奔月等传
统文化元素,打造让人耳目一新的视听奇观。云台山中秋游园会国风演艺、潮玩打卡、浪漫夜游等项目将为游客带去别样体验。(摘编自中国文化报《多彩文旅活动感受花好月圆》)材料三:这个中秋,在烟台体验过中秋节的还有一批“特殊”的外国友
人。中秋节前夕,俄罗斯第一电视台北京分社社长巴沙以及俄罗斯塔斯社驻上海记者伊万等一行走进烟台,以外国记者的视角记录烟台,实地感受中秋的浓厚氛围。“我在中国待了很多年了,对中秋节最大的感受就是很热闹。”在东山宾馆,巴沙带着女儿一起跟师傅学习制作月饼,看着女儿开心的模样
,巴沙高兴地说:“以前只吃过月饼,不知道制作过程是什么样子的,这是一次很有趣的体验,这个中秋节我和家人们也在中国团圆了。”学习制作月饼、打卡百年老街所城里、观摩海阳沙滩雕塑……作为俄罗斯第一电视台的记者,巴沙这次来
烟台,也带着自己的任务。“烟台是一座很美的城市,有文化浓厚的老街,也有现代化的建筑。”在烟台,他们一路观摩一路用镜头记录,巴沙告诉记者,这次回去之后,他也会把中国的发展变化以及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自己的方式传递给俄罗斯的观众。(摘编自潇湘晨报《“老外”在烟
台过中秋节,难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统节日习俗是文化载体之一,抽象的节日文化内涵通过具体载体而变得生动可感,带给人丰富的享受。B.注重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可以展示我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C.传统节日让仪式
变得庄重,富有意义,人们通过传统节日可以感受到对生命的虔诚和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D.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要携起手来不断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加强文化符号与载体建设。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节日习俗使节日具备了更多的仪式感,没有仪式感的节日根本没有办法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B.传统节日的仪式使人的身体和心灵均参与到节日中来,它对节日的庄重感、吸引力、投入性、参与性均有影响。C.上海、陕西、湖北等地的中秋活动有音乐会
、吃月饼、赏月圆等,这些活动依然是中秋节重要的传统活动形式。D.湖北一些景区的中秋活动融入现代科技,推出光影盛宴,如荆州方特炫酷的动态光影秀和云台山千架无人机表演。3.下列诗句中,不体现中国传统节日仪式的一项是()A.思亲堂上茱
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B.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C.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筵开听颂椒。D.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4.仪式对于传统节日有何重要的现实意义?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5.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我国当前应如何更好地推广传统节日文化。【答案】1.C2.B3.D4.①能够给
予人们视觉、听觉、触觉的多元享受;②是中华文化传播、信仰传承、道德凝聚、审美形塑的良好载体,使人们在其中体会亲情,感受欢娱,传递温暖;③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④人们的情感得到表达和宣泄,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也得到彰显和传承,人们可以领略到人生的美好、自然的瑰丽,人性的善良,感受到对生命的虔诚和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5.①全力打造节日文化盛宴,举办多彩文旅活动;②充分利用群众假日需求,实施文化惠民措施;③新式体验享别样节日,科技助力文化推广;④借外国友人视角平台树文化自信,推
广传统节日文化。【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C.“传统节日让仪式变得庄重,富有意义,人们通过传统节日可以感受到对生命的虔诚和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错。原文是“仪式让传统节日变得庄重,富有意义,为生活增添了趣味和价值。通过举办仪式,人们可
以领略到人生的美好、自然的瑰丽,人性的善良,感受到对生命的虔诚和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没有仪式感的节日无法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错,以偏概全,原文是“没有仪式感的节日难以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
”,“难以”不等同于“无法”。C.“上海、陕西、湖北等地的中秋活动有音乐会……这些活动依然是中秋节重要的传统活动形式”错。选项所列出的“音乐会”不属于中秋传统文化活动形式。D.“湖北一些景区的中秋活动融入现代科技,推出光影盛宴,如……云台山千架无人机表演
”错。云台山千架无人机表演在河南焦作。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A.提到重阳节插茱萸习俗。B.提到端午悬挂艾草和驱邪符、喝菖蒲酒的习俗。C.提到除夕年夜饭,用椒柏酒向长辈们敬
酒的习俗。D.是诗人感慨自己与家人一年能团聚多久,没有体现中国传统节日仪式。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①由原文“中国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符号、载体及仪式。文化符号与载体是节日内涵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依靠具体
载体来传承的,文化载体让文化变得生动可感,能够给予人们视觉、听觉、触觉的多元享受”可知,能够给予人们视觉、听觉、触觉的多元享受。②由原文“作为农历年节文化的主要载体,这不仅是对节日形象的点缀,还是一部地域
文化的辞典,也是中华文化传播、信仰传承、道德凝聚、审美形塑的良好载体。这些节日载体不仅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而且展示过程也轻松活泼、贴近自然,使人们在其中体会亲情,感受欢娱,传递温暖”可知,是中华文化传播、信仰传承、道德凝聚、审美形塑的良好载体,使人们在其中体会亲情,
感受欢娱,传递温暖。③由原文“在传统节日文化符号与载体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挖掘文化性强、参与度高、特色鲜明、群众喜闻乐见、寄托情怀的节日物品和象征物,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可知,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
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④由原文“在这样一套看似繁琐的仪式里,人们的情感得到表达和宣泄,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也得到彰显和传承。仪式让传统节日变得庄重,富有意义,为生活增添了趣味和价值。通过举
办仪式,人们可以领略到人生的美好、自然的瑰丽,人性的善良,感受到对生命的虔诚和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可知,人们的情感得到表达和宣泄,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也得到彰显和传承,人们可以领略到人生的美好、自然的瑰丽,人性的善良,感受到对生命的虔诚和更高层次的
精神享受。【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①由材料二“沪上多彩文旅活动让广大市民在节日里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内蒙古博物院在9月8日至9月11日连续推出‘中秋手作——千秋鉴团圆’…
…等活动,让观众在博物馆里感受中秋古韵、共话家国团圆”可知,可以全力打造节日文化盛宴,举办多彩文旅活动。②由材料二“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于9月7日发放5000张陕西文旅惠民卡……”可知,可以充分利用群众假日需求
,实施文化惠民措施。③由材料二“湖北不少景区推出光影盛宴,点亮中秋夜空,将赏月、拜月祈福等民俗活动融入现代科技之中……”“9月10日至11日,第四届全球文旅创作者大会暨千机秀点亮云台山表演秀将在河南焦作云台山景区上演……”可知,新式体验享别样节
日,科技助力文化推广。④由材料三“这个中秋,在烟台体验过中秋节的还有一批‘特殊’的外国友人……他们一路观摩一路用镜头记录,巴沙告诉记者,这次回去之后,他也会把中国的发展变化以及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自己的方式传递给俄罗斯的观众”可知,可以借外国友人视角平台树文化自信,推广传统节日文化。(二)现代
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纸坊传人蒋爷孙丹北宋真宗年间,富阳竹纸就被选作御用文书纸和科举考试用纸,享有“十件元书纸考进士”的美誉。经过数百年传承,富春大地上涌现出许多能工巧匠和擅长纸品生意的商人。其中蒋爷的名气最响亮,不仅因他
造纸技艺精湛,更因他深谙经商之道。蒋爷出生在清末一户造纸世家,十八岁跟着父亲学手艺。摸着薄如蝉翼的竹纸,蒋爷满是皱纹的脸上便洋溢出丝丝得意,好像是酿造出一坛坛入口醇香、回味悠久的好酒。过完七十大寿,蒋爷生了场重病,眼力和体力
大不如以前,做纸的七十二道工序不能一一亲力亲为了,只能在一旁瞅上几眼,但关键环节,蒋爷仍然亲自出马。纸好,首先原料要好。遴选上好的青竹,蒋爷绝不含糊,算计着日子。待到小满前一天,天还没亮透,蒋爷便带人上了山。来到竹林,蒋爷两眼一瞥,在竹上画一个红圈,工人
便用斧子将竹子砍下。整整几天,蒋爷满山跑遍,那精气神不像是重病初愈的古稀老人。砍下的竹子经过工人断青、削青、拷白、浸坯、断料后,便要淋料了。这料,蒋爷已备齐,早早存放在石槽里。每年一开春,蒋爷叫上帮工,推出一辆独轮车,车两侧
放两只大大的木桶。每到一户人家,蒋爷上前敲门,户主打开门,笑着把蒋爷迎进屋,上座,敬茶,递烟。蒋爷抿一口茶,抽一口烟,看着户主到内房拎出一只尿桶,“咣咣”倒入木桶。很快,蒋爷放下茶杯,从口袋摸出一个铜板,搁在桌上,拱手告辞。“蒋爷,不瞧瞧?”帮工小声提醒。蒋爷头一摇,手一摆:“都是厚道人家,不会
耍滑,下一家。”有一年,蒋爷特意叫上年幼的儿子。儿子嫌臭嫌脏,不愿去。“小子,别瞧不起。”蒋爷正色告诫,“这尿作用大着呢!”经翻滩洗净的白料,工人捆扎后放入尿桶,每页用人尿淋浸,使纤维软化。这样做出来的纸,防虫蛀,防渗墨,这正是富春竹纸的秘方。纸坊需要大量纯尿,不能有污物,
且要陈尿,沉淀半个月以上。自家留存尿不够用,就去村里收尿。庄户人家一般屎尿都当肥料使用,舍不得他用。多年来,蒋爷为人爽直,价格公道,十里八乡哪家不曾受过蒋爷的恩惠?只要蒋爷来,没二话。的淋好尿的白料,横放堆叠成篷,用干草垫底盖顶围裹密
封,发酵两个礼拜后,放入清水浸泡半个月,榨去水分,经过掰料、舂料变成稀薄竹浆,即可抄纸。抄纸最考验手艺,蒋爷打着赤膊亲自示范。蒋爷双手拿起竹帘放入竹浆,竹帘是用极细的竹丝为经,丝线为纬,手工编织而成。蒋爷轻轻晃动,使竹浆均匀沉淀,形成一层膜,称为湿纸。蒋爷把竹帘放到纸架板上,轻轻揭起竹帘,湿纸
就留在板上。蒋爷一次次重复,滤出厚厚一沓纸,榨干水分,煏弄烘晒后,纸张厚薄均匀,不差毫厘。以前,蒋爷祖上做好纸,雇条船,通过水路,运送到上海、苏州等地售卖。蒋爷当家后,开了家“富春纸坊”。蒋爷自幼爱好书画,当街铺开自家竹纸,挥毫写字作画,就是一出活广告。画像栩栩如生,字迹力透纸背,纸色洁白,质地柔
韧,闻之有竹子清香,久藏不腐不蛀,深受文人墨客喜爱,订购者络绎不绝。那年,蒋爷出了趟远门,半个月后回到家,翻看账本,眉头紧锁,叫来儿子问话。“前日,钱塘吴员外定购500刀纸?”儿子点头。“全是一等品?”“糊弄谁?
”蒋爷厉声道,“出门前盘点过,一等品存货只有480刀。”儿子站着,低头不语。“掺了二等品吧?”蒋爷抬起头,两眼像利刃刺向儿子。“爹,客人要得急。”儿子上前一步,红着脸轻声说,“咱家一等和二等的纸,外表相差无几,作了字画,过二十年才有差别,不碍事
。”听闻此话,蒋爷铁青着脸,起身从货架上抽出一张纸,揉成团,扔在地上,让儿子捡起展开。“客人的信任,就像这张纸,你揉皱了,抚得再平,也恢复不了原样。”蒋爷一字一句缓缓道。“纸分等级,人品也分等级。生意人,诚信为本,切不可欺。”蒋爷叫上儿子连夜乘船赶去客
人那里,追回了二等纸,道了歉,退了款,赔了一笔钱。客人大为惊讶,非常感动,当场表示“一旦用纸必选富春纸坊”,之后逢人便赞,成为一段佳话。儿孙们谨记着蒋爷训示,将蒋爷书写的“戒欺”二字装裱后悬挂于店堂正上方。经过苦心经营,富春纸坊延续百年,久盛不衰。(有删改)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第一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蒋爷”活动提供了社会背景。B.儿子在交付吴员外订购的五百刀纸时,故意把二等品掺进一等品中,以次充好。C.“纸坊传人”“小满前一天”“每年一开春”等说法,使小说具有了传统文化色彩。D.“纸分等级,人
品也分等级。生意人,诚信为本,切不可欺”一句,点出了主题。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在写蒋爷“摸着薄如蝉翼的竹纸”“丝丝得意”时,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带给读者独特的艺术感受。B.小说写蒋爷重病,
“眼力和体力大不如前”,后面又写“整整几天,满山乱跑”,看似矛盾实则凸显了他的形象特点。C.小说插叙了蒋爷祖上做好纸并售卖的情节,与前面蒋爷家世和跟随父亲学手艺的情节相照应,使情节严谨合理。D.这篇小说以情节曲折见长,详略得当,小说用第三人称视角叙事,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增添了
故事的真实性。8.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蒋爷”这人物形象的。9.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戒欺”的理解,以及其在文本和现实中的意义。【答案】6.B7.D8.(1)正面描写。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如:语言描写,文中蒋爷儿子所说的话,很好的体现了他教子有方、讲
诚信的形象特点;动作描写,文中蒋爷抄纸一段的描写,“双手拿”“轻轻晃动”“放”“轻轻揭起”一系列动作,展示出他精湛的技艺。)(2)侧面描写。通过对户主、客人的描写,从侧面衬托蒋爷为人爽直、讲诚信的形象特点。(3)对比手法。将蒋爷与帮工、儿子做对比
,凸显其人物形象。9.理解:“戒欺”,就是诚信为本,切不可欺。①故事中,“戒欺”使得富春纸坊延续百年,久盛不衰。②现实中,“戒欺”讲诚信,才能行稳致远。【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故意把二等品掺进一等
品中”错误,是有客人催得紧等客观原因,而不是“故意”。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艺术手法的能力。D.“小说以情节曲折见长”错误,本文主要围绕蒋爷造纸技艺精湛、深谙经商之道叙述,没有更多“曲折”;“小说用第三人称视角叙事……增添了故事的真
实性”错误,第三人称作为全知视角,使故事叙述得更全面。。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1)正面描写。通过描写“蒋爷”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塑造形象。如:语言描写,蒋爷对儿子说“客人的信任,就像这张纸
……”等体现了他教子有方、讲诚信的形象特点;动作描写,文中写蒋爷抄纸时“双手拿”“轻轻晃动”“放”“轻轻揭起”等一系列动作,展示出他精湛的技艺;神态描写,蒋爷得知儿子“以次充好”时,“两眼像利刃”“铁青着脸”,体现出他教子之严、人品之高
。(2)侧面描写。通过描写户主“笑着把蒋爷迎进屋,上座,敬茶,递烟”和客人“逢人便赞”等,从侧面衬托蒋爷为人爽直、讲诚信的形象。(3)对比手法。将帮工对户主的怀疑和蒋爷对户主的信赖对比,将儿子以次充好与蒋爷退款赔钱对比,凸显蒋爷信任别人,也讲究诚信。
【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理解:“戒”指警惕,戒除;“欺”指欺骗。“戒欺”指不要有欺骗行为,要讲究诚信。①文本中,“戒欺”是蒋爷对子孙的训示,也是富春纸坊延续百年的经营之道,
“戒欺”方可久盛不衰。②现实中,“戒欺”也是商家的立足之本。海尔集团讲诚信,求质量,创造了国际品牌。“戒欺”才能行稳致远,勇立潮头。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十年春,
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
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
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①”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②也,寡人反取病③焉。”(节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得无……耶:难道……吗。②熙:同“
嬉”,开玩笑。③病:辱,耻辱。10.乙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晏子至A楚B王C赐晏子D酒E酒酣F吏二G缚一人H诣王。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齐之.习辞者也B.可以.一战吾欲辱之,何以.也C.战于.长
勺今民生长于.齐不盗D.再而.衰出淤泥而.不染12.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围绕以弱胜强的“长勺之战”,详写了战前准备和战后论战,略写了战争过程,详略得当,突出了曹刿的军事才能与政治卓见。B.乙文晏子巧妙运用类比
说理,用“橘生淮南为橘淮北为枳”来类比“齐人在齐为良民在楚为盗”,有力地反击了楚王侮辱,使说理深入浅出,生动形象。C.甲文中的曹刿用卓越的军事才能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化解了鲁国的危机;乙文中晏子面对楚王的
侮辱,用敏捷的思维和出众的口才维护了齐国的尊严。D.甲乙两文都主要采用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人物语言极具个性,充分展现了曹刿和晏子作为国之重臣的精神风貌。13.翻译下列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
然者何?水土异也。14.甲文中曹刿的军事才能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10.AEF11.C12.D的13.(1)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明察,但一定诚心处理。(2)只是叶子相像罢了,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这是什
么原因呢?(是因为)水土不相同啊。14.①知己知彼,对内知道靠什么作战取胜,对外知道怎么打可以取胜。②指挥若定,在开战时,阻止鲁庄公马上擂鼓进兵的冲动,而是等待时机,在齐人三鼓士气已衰时开始进行反击。③稳扎稳打,在齐国军队进攻失败后,鲁庄公立刻就要指挥驱车追击敌人,曹刿却反对,先下车查看敌军战车的
轮迹,确定敌人是真的败逃后才同意追击。【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名小官吏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赐”的主语是“楚王”,
因此应该在“楚王”前断开,即A处;“赐”后接双宾语“晏子”和“酒”,因此应从第一个“酒”后断开,即E处;“酒酣”的主语是晏子等人,后面“吏二”是下一句的主语,因此,“酒酣”后应断开,即F处;“吏二缚一人诣王”是连动句,中间不用断开。故在AEF三处断句。【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代词,代打仗这件事;结构助词,的。句意:当权者自会谋划打仗的事。/是齐国的一个能言善辩的人。B.介词,凭借;介词,用。句意: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句意: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
C.都是介词,在。句意: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句意: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D.连词,表示顺承关系;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句意: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衰弱了。/句意:生长在淤泥中,而不被污泥所污染。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
文章内容,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D.“充分展现了曹刿和晏子作为国之重臣的精神风貌”分析错误。通过甲文“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可知,当时曹刿并不是国家的重臣。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
能力。(1)“狱”,案件;“虽”,虽然,即使;“察”,明察;“必”,一定。(2)“徒”,只,仅仅;“其”,它的,它们的;“实”,果实;“然”,这样。【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依据甲文第一段“问:‘何以战?’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可知,曹刿知己知彼,对内知道靠什么作战
取胜。依据甲文第三段“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可知,作战时,他知道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所以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才决定追击他们,曹刿对外知道怎么打可以取胜。②依
据甲文第二段“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可知,指挥若定,在开战时,阻止鲁庄公马上擂鼓进兵的冲动,而是等待时机,在齐人三鼓士气已衰时开始进行反击。③依据甲文第二段“下视其辙,登
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可知,曹刿擅长稳扎稳打,不急于进攻和追击,在齐国军队进攻失败后,鲁庄公立刻就要指挥驱车追击敌人,曹刿却反对,先下车查看敌军战车的轮迹,确定敌人是真的败逃后才同意追击。参考译文:【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
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当权者自会谋划打仗的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
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夸数目,一定按照实情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明察,但一定诚心处理。”曹刿回答说:
“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
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勇
气。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衰弱了,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
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乙】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身边的大臣说:“晏婴,是齐国的一个能言善辩的人。现在他正要来,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在他来的时候,大王请允许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是做什么的?
’(我则)回答说:‘(他)是齐国人。’大王(接着再)问:‘(他)犯了什么罪?’(我就)回答:‘(他)犯了偷窃罪。’”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名小官吏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做什么的人?”(小官吏)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
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道:“我听说,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子相像罢了,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水土不相同啊。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
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难道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取其辱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归园田居(其二)陶渊明野外罕人事①,穷巷寡轮鞅②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③中,披④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注】①人事:指与人结交来往。②鞅:马驾车时颈上的皮带,代指车马。这句是说居处僻
陋,车马稀少。③墟曲:犹乡野。墟,隐僻之地。④披:拨开。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语言质朴,语调悠然,叙述了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段,在一片“静”的境界中,飘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
B.开头四句从正面写“静”,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生活的清贫,暗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C.中间四句是以外在的“动”来写乡居生活内在的“静”,写出作者往来于田间,打理桑麻,虽孤独但也快乐的隐居生活。D.本诗中的“野外罕人事”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
户庭无尘杂”,一外一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诗人摆脱官场和世俗束缚后轻松愉悦的心情。16.陶渊明的乡居生活总体说是镇静安静的,但是他的心情也会有喜有忧,结合诗句加以分析。【答案】15.C16.①喜乡间生活宁静,没有俗事俗人打扰。“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就表现了乡居的宁静,“虚室绝尘想”
暗含摆脱时俗束缚的喜悦。②喜乡邻关系友好淳厚。“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与乡邻一起谈论桑麻生长的情况,令人喜悦。③忧自己的庄稼毁于一旦。“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诗人生怕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毁于一旦,心怀恐惧。
一喜一忧,反映出经历过乡居劳作的洗涤,诗人的心灵变得明澈了,感情变得淳朴了。【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C.“孤独”理解错误,这四句写的是诗人时常沿着野草丛生的田间小路,和乡邻们来来往往,共话桑麻,并不“孤独
”。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及作者情感的能力。作答本题要抓住题干中关键句“但是他的心情也会有喜有忧”,然后分析喜在何处,忧在哪里。(1)喜乡间生活宁静和乡邻关系友好淳厚。“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住在郊
野很少与人结交往来,偏僻的里巷少有车马来往。诗人“久在樊笼”之后,终于回归田园,他摆脱了仕宦生活,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官场中人造访的情景,他总算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宁静。诗人透露出对宁静的乡居生活的喜悦。“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
想”,在“白日”大好的时光,可以自由地掩起柴门,把自己关在虚空安静的居室里,让那些往昔曾萦绕于心间令人烦恼的尘俗杂念,彻底断绝。“虚室绝尘想”暗含摆脱时俗束缚的喜悦。“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是说遇到淳朴的农人,
大家谈论的没有其它,只是说说桑麻的长势情况,绝不同于官场应酬,不是他所厌恶的“杂言”。与虚伪的官场相比,诗人与邻里的关系是是清澄明净的,大家的谈论是愉快的,轻松的,诗人内心充满自由与喜悦。“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桑麻渐渐长高,诗人开垦的土地也越来越广,令人喜悦。(2)
忧自己的庄稼毁于一旦。当然乡村生活也有他的喜惧。“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又流露出诗人的担忧,诗人怕霜雪突然来临,把自己辛苦种植的庄稼给毁于一旦,就像衰草那样零落了,这是所有种庄稼的人的担忧,这是诗人忧之所在。(三)情景默写(6分)17.补
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2)在《劝学》一文中,表达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韩愈在《师说》中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看万山红遍②.层林尽染③.君子生非异也④.善假于物也⑤.小学而
大遗⑥.吾未见其明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染”“生”“假”“遗”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
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近来常听人说:“我们青年要耐得过这寂寞的日子”我想这寂寞的日子,并不是苦境,①_____________。我觉得世间一切光明,都从寂寞中发见出来。譬如天时,一年有一个冬季,是一年的寂寞日子。在此时间,万木枯黄,气象凋
落死寂,冷静,都是他的特色。②_____________,不是就从这个寂寞的冬天发见出来的么?一天有一个暗夜,也是一天的寂寞日子。在此时间,万种的尘嚣嘈杂,都有个一时片刻的安息。可是一日中最光耀的曙色,③________
_____?18.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划横线句的引号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A.“他有一种想把时间抢回来的劲头。”钟扬的同事回忆道。B.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C.像这样奉行本本主义,不懂得联系实际的“理论家”,越少越好。D.如今,“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景正在变成可能。【答案】18.①实在是一种乐境。(或:而是一种乐境)②可是那一年中最华美的春天。③不是从这寂寞的暗夜发见出来的么?19.C【解析】【分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
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前文说“并不是苦境”,由此可知,此处应填“而是……”或“实在是……”,相对于前文的“苦境”,此处应该是在谈“乐静”,故可填“而是一种乐境”之类。第二空,前文说“我觉得世间一切光明,都从寂寞中发见出来”,说明“寂寞”可以成
就光明,结合后文的“不是就从这个寂寞的冬天发见出来的么”,说明此处是在说“春天”,故可填“可是那一年中最华美的春天”。第三空,前文说“一天有一个暗夜,也是一天的寂寞日子。在此时间,万种的尘嚣嘈杂,都有个一时片刻的安息”,说明此处重点写“暗夜”,结合后文的“可是一日
中最光耀的曙色”,此处可填“不是从这寂寞的暗夜发见出来的么”。【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引号作用:表示引用。A.表示引用;B.表示引用;C.表讽刺或否定;D.表示引用。故选C。(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
题。谦和礼敬的处世哲学,是“中国茶”的文化内核。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茶无处不在,在拜师、婚庆、社交、商业聚会等重要场所,茶作为一种重要礼仪传承至今。师徒结对以茶见证,以茶敬师,在崇敬中升华情感;婚庆大典以茶祝福,以茶敬上,在和睦中见证幸福;合作伙伴以茶会友,以茶敬礼,在谦和中达成双赢。谦和
礼敬的处世哲学,在这一礼仪中表达得(①),充分释放出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很多外国友人在品尝醇厚甘冽的中国茶的同时,也为这种谦和礼敬的茶文化所折服,这正是“中国茶”的文化力量。交融互鉴,文明共享,一直是“中
国茶”的价值追求。早在唐宋时期,就有商队一路(②),漂洋过海,将中国茶叶运到世界各地,源自中国的茶以及茶文化也就传遍全球。现在,中国茶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使者,她迈着和平的脚步已经走遍了120多个国家,向世界展示了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和洒脱豁达的大国风度。世界友人也通过一片小小的茶叶,
了解到中国的地大物博,感知到中华文化的(③)。20.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22.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请简析其运用及表达效果。【答案】20.①淋漓尽致(酣畅淋漓)②翻山越岭(跋山涉
水)③博大精深(源远流长)21.茶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在社交以及拜师、婚庆、商业聚会等重要场所,喝茶作为一种重要礼仪传承至今。22.使用比喻,把“中国茶”比作“使者”,生动形象的说明了“中国茶”对世界经济文化交流所起的作用;运用拟人,
用“迈着和平的脚步”“走遍”“展示”“洒脱豁达”等赋予“中国茶”人的行为和气质特征,突出表现了“中国茶”在世界经济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和独特魅力。【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结合语境“充分释放出中国茶文
化的独特魅力”,此处是说表达得很充分,可填“淋漓尽致”或“酣畅淋漓”。“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也可形容非常痛快。“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舒适;常指文章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第二空,此处与“漂洋过海
”照应,可从“山”的角度强调中国的茶和茶文化走过了遥远艰难的路途传遍全球,可填“翻山越岭”或“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形容在外工作的艰苦或旅途的遥远。“跋山涉水”:意思是指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旅途艰苦。第三空,语境是修饰“中国文化”,强调历史悠久,
文化广博高深,可填“博大精深”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术广博高深,多用于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源远流长”:河流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
的语病有:一、不合逻辑,把“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茶无处不在”改为“茶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二、搭配不当,把“在拜师、婚庆、社交、商业聚会等重要场所”改为“在社交以及拜师、婚庆、商业聚会等重要场所”;三、搭配不当,把“茶作为一种重要礼仪”改
为“喝茶作为一种重要礼仪”。【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从“中国茶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使者”可知,此处使用了比喻,把“中国茶”比作“世界经济文的化交流的使者”,能引发读者
联想和想象,使“中国茶”的形象更加生动、具体、可感,突出说明了“中国茶”对世界经济文化交流所起的作用,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从“她迈着和平的脚步”“走遍了120多个国家”“展示
了……洒脱豁达的大国风度”可知,划线句子运用了拟人,赋予“中国茶”人的行为和气质特征,增强语言的亲切感,使“中国茶”的形象更加生动、具体,突出表现了“中国茶”在世界经济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和独特魅力,突出表达了对“中国茶”的赞美之情,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按
要求作文倾听,就是集中精力,开动脑筋,认真听取。一个谦虚好学的人,一个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个善于反思、自强不息的人,永远懂得倾听。倾听,是亲近自然的方式;倾听,是接受信息的渠道;倾听,是净化心灵的艺术……
倾听自然的声音,倾听美妙的音乐,倾听师长、朋友、同学真挚温暖的话语……我们在倾听中成长。请以“倾听”为话题写篇文章。要求:1、文章不能离开话题范围。2、立意自定,题目自拟。3、记叙文。4、字数不少于700字。5、不得抄袭。【答案】略【解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审题:本题是一道话题作文题。材料第一段解释了倾听的含义和“倾听”对人的重要性,即“倾听”意为“集中精力,开动脑筋,认真听取”,“倾听”是谦虚好学的人、一个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个善于反思、自强不息的人的必备素质。材料第二段解释了“倾听”
的意义,它可以让人亲近自然,接受信息,净化心灵,因此我们应学会倾听,在倾听中不断净化、提升自己。材料第三段介绍了倾听的对象,启发我们生活中应注重倾听,从倾听对象身上学习他们的优点,或据此反思自己,做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在倾听
中获得成长。这篇文章既可以写成人际交往类,也可以写成感悟思考类。倾听春天的莺歌燕语,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意境的优美;倾听大海的潮起潮落,我们感受到激越的乐章和壮美的境界;倾听长者的教诲,我们如坐春风;倾听朋友的诉说,我们感受到友谊的可贵……作文的话题为“倾听
”,文章应围绕“倾听”来行文。我们可以由倾听不同对象带来的不同感受入手,写一篇记叙文,一次倾听朋友发牢骚的经历,表现倾听的重要性还可以采用片断的形式,由倾听世界各地的声音表现对世界上饥饿、战争等现象的关注如我们可以听到非洲儿童饥饿的喊叫;我们可以听到耶路撒冷的枪声,明白不同
宗教的人因信仰而战,受苦的只是百姓;我们可以听到怒吼的洪水声,它冲毁房屋,卷走百姓,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记叙文应以叙事为主,适当加入抒情和议论;文中应有细节描写,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立意:1.倾听朋友诉说,增进友谊。2.倾听父亲
的教诲,反思中成长。3.学会倾听,做谦虚好学之人。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