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月考试历史试题.docx,共(6)页,636.32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4d2d5b53c567360a5052bdf67cc90b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射洪中学高2023级高二上期第一学月考试历史试题(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仪礼.觐礼》曰:“同姓大国,则曰
伯父;其异姓大国,则曰伯舅。同姓小邦,则曰叔父;其异姓小邦,则曰叔舅。”王国维认为:“异姓之国……以婚姑、甥舅之谊通之,于是天下之国,大都王之兄弟甥舅,而诸国之间,亦皆有兄弟甥舅之亲。”这反映出西周时期()A
.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联系紧密B.构建起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统治C.神权迷信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减弱D.华夏民族国家封建化进程加快2.下表所列内容皆涉及汉武帝即位之初的部分社会现状。这说明当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豪
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史记·平准书》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汉书·董仲舒传》匈奴连岁入边,烽火逼于长安……杀掠人口,动以万计。《史记·匈奴列传》A.国家治理方略亟待调整B.无为而治的方针成效不
大C.君主专制政体面临危机D.解决王国问题已迫在眉睫3.东晋建立之初,高门士族琅邪王氏当权,时称“王与马,共天下”。此后,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七族相继掌权。材料反映了()A.东晋时期门阀士族形成B.士族是东晋特有的阶层C.魏晋庶族丧失政治地位D.东晋时期皇权相对
削弱4.唐代宗始设枢密使,“初不置司局,但有屋三楹,贮文书而已。其职掌惟承受表奏于内中进呈;若人主有所处分,则宣付中书门下施行而已”。据此可知,当时的枢密使()A.主要负责军事事务B.类似皇帝秘书机构C.地位在中书省之上D.下属机构较为完备5.宋朝实行官、职、差遣制度,官只表示
官阶俸禄品级,并不执掌实权;职是加官虚衔,属名誉称号;只有差遣后才取得实权,负责具体事务。这一制度设计()A.有效提高了行政效率B.防止了官吏擅长之权C.适应文人治国的需要D.加剧了政府财政危机6.“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
而钱塘之险失;淮东淮西,汉南汉北,州县错隶而淮汉之险失;汉中隶秦,归州隶楚,又合内江外江为一而蜀之险失。”材料评述的古代地方制度()A.遵循了山川形便的原则B.强化了专制皇权统治C.推动了大一统国家发展D.凸显了边疆治理水平7.明太祖朱元璋时,时任监察御史的周观政,曾经值守奉天门,有宦官带
一批女乐入宫,被周观政阻止,宦官口称奉皇帝诏,周观政不听,并要求当面奉皇帝诏旨。最后,明太祖朱元璋只好亲自出宫解释:“宫中女乐废缺,欲使内家肄习耳。朕已悔之,御史言是也。”对此,“左右无不警异者。”这表明()A.政府行政效率提高B.皇权受到一定制约C.监察机构
职权扩大D.明朝吏治腐败严重8.“大一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政治观、民族观与天下观,也是历代国家治理所追求的理想与目标。下列表述与“大一统”治国理念最相符的是()A.民为邦本,本固邦宁B.六合同风,九州共贯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D.和实生物,同则不继9.法国学者费
尔南在研究地中海政治秩序时指出:“商业经济的‘自由’和不可持续特质,使地中海帝国无法像大陆帝国那样通过汇聚足够规模的人口和财富来建立集权体系,地理版图的碎片化分布,使帝国不得不依赖掌握经济特权的商贾群体对政治的普遍参与来凝聚力量。”该学者旨在说明()A.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
性B.地中海帝国建立集权体制的必然性C.地理环境与政治文明特征的相关性D.大陆帝国对商贾参与政治的依赖性10.雅典重视公共设施建设,这些设施占据了城市的绝大部分空间,并面向全体男性公民开放。人们自由穿梭在城市里,谈论时政、欣赏戏剧、
祭祀诸神、享受生活,他们是这座城市的主人。这说明雅典()A.人人平等享有政治权利B.商品经济高度繁荣C.政治体制影响社会生活D.人文主义思想盛行11.罗马帝国通过陆续授予被征服者罗马公民权;建立自治市体系,在给予地方相当高的自治权的同时,主动吸引地方精英进入上层
阶级的圈子。从公元1世纪开始,部分意大利人和其他行省公民也可以进入元老院。这体现了罗马帝国()A.社会矛盾得以消除B.国家治理的开放性C.公民权利日益扩大D.法律体系不断完善12.中世纪早期,法国国王的收入主要来自王室领
地。中世纪晚期,向臣民征收的国家赋税取代封建赋税成为法国君主收入的主要来源,国王从“靠自己活”转向“靠臣民活”。这一变化说明法国()A.庄园经济瓦解B.封建王权不断强化C.等级君主制建立D.近代民族国家形成13.中世纪晚期,英国破坏航道行为频发,河道治理举措之一是权利人依法向国
王或议会提交请愿,通过请愿、调查、立法等程序,展现了民众、国王、议会三者互动的加强。这说明英国()A.国家治理具有法治化特征B.天赋人权思想影响社会变革C.航海技术得到了明显提高D.近代民主政治得以初步确立14.罗斯福新政时期,从前属于州权范围的教育、卫生、社会福利、工业管制、劳资关系等,均
受到总统和联邦政府的干预,拨款和政策制定之权均归属联邦,州和地方政府只有执行和管理之权。对上述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联邦体制进行内部调整B.分权制衡原则遭到破坏C.国家干预经济成效显著D.地方政府代表资本利益15.“英国宪法,一言以蔽之,是建基在单一最高权力的基础上,并使其行之有效
;而美国宪法,则建基于分散最高权力的原则,并希望通由这种繁琐的结构来掩盖其低下性”。此观点认为()A.英美权力中心都在议会B.英美都坚持分权制衡原则C.英国行政效率优于美国D.英美同属议会制共和政体16.战国时,各国普遍按田亩征税,连贵族大臣都不
得逃避。赵奢在赵国担任田部吏,平原君手下人拒绝纳税,被赵奢诛杀九人,吓得赵国再也无人敢拒缴赋税。这一做法旨在()A.推广按亩征税B.承认土地私有C.打击贵族豪强D.增加国家收入17.洋务运动中后期,少数“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发展为独立经营的商办企业。甲午中日战争前后,代表新的生产力的
近代产业工人已达到20万人左右。这反映了()A.近代工业发展加速自然经济解体B.洋务企业实现了向民营企业转型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初步发展D.自救变革促进晚清社会结构变动18.苏辙认为:“(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
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他意在说明王安石变法()A.缩小了贫富差距B.缺乏社会基础C.增加了财政收入D.背离改革初衷19.20世纪初,清政府在新政中推行《学制改革》,新学制的宗旨为“以忠孝为根本,以中国经史文学为基础
,使得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论其知识,练其艺能,等到他日成才,各适实用”。该学制()A.延续了清王朝的统治B.标志中国近代教育建立C.奠定了文官制度基础D.未突破中体西用的范畴20.镇压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强迫国会议员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又以《中华民国约法》取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利用改制宪法的办法,增加总统的职权;后又通过投票的方式实现君主立宪制,为袁世凯实行独裁、复辟帝制披上了“合法”的外衣。据此可知()A.法治已经取代人治B.国人支持复辟帝制C.宪政意识有所增强D.复辟已有法律依据21.下列是关于中国共产党开展政权建设的两则史料,对其解读最为合理的是()◆在我们边区
政府中,共产党员和其他党派的人士,以及无党无派的人士,都很亲密的合作……非共产党员都同样有职就有权,使工作得到更大的发展◆村和县的议会出现了,村选是整个制度的基础,由边区参议会选举政府,这真正代表了中国的一种革命,农民第一次走进了政府机构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
时中央政府受到广大农民欢迎B.抗日民主政权团结抗日力量,激发了民众参政热情C.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2.根据下表内容,可判断其主题应为()时间解放区工作事项1948年
10月长春解放后,改造基层政权,取消旧的保甲机构,建立了区公所1948年11月沈阳解放,及时打碎旧政权机构,废除保甲制度,建立街道政权组织1949年3月东北各省普遍召开了村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村人民政府委员会A.全国解放区展开基层治理B.保甲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C.东北基层
民主政权的建设D.解放区人民实现当家作主23.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了“积极建立待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决定。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待业保险”正式更名为“失业保险”。这一变化反映了()A.经济改革引发失业现
象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C.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完善D.思想解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24.西汉时期的官僚队伍中同时存在着循吏和酷吏两大群体。表1为循吏与酷吏的比较,两者的差异反映了这一时期()表1群体出身执政风格循吏孝廉贤良方正下顺民情,宽容忠信,毋使民
惧,除害兴利,慈爱万姓,均徭赏罚。酷吏刀笔吏文法吏专任刑罚,以暴理奸,刻深少恩,以酷为能;直法行治,斩伐不避贵戚;专以人主旨意为狱;定诸律令,务在深文。A.集权与分权之争B.察举制度已经衰落C.教化与法治合流D.治国策略灵活务实25.763年,礼部侍郎杨绾认为科举考试造成了“幼能就学,皆诵
当代之诗”,而“六经则未尝开卷,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则皆同挂壁”的现象。由此可知,杨绾主张()A.增强考试的公平性B.确立儒学主流地位C.改革官员选拔制度D.抑制文学艺术发展26.1853年,英国政府剥夺了东印度公司的用人权,要求通过考选来任命驻印度的官员
。1870年,内阁颁布枢密院令,“一切文官职务的任命,都必须根据文官委员会委员们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英国政府的这些做法旨在()A.提升国家治理水平B.实现政治与管理的结合C.消除官僚腐败现象D.规范官员的选拔和任用27.“西方文
官制度是在多党竞争条件下进行正常管理活动的需要,也是资产阶级宣传国家超阶级性的产物”。这反映了西方文官制度()A.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B.强调廉洁奉公和群众监督C.与中国科举制度有渊源关系D.实现了政治与管
理的结合28.20世纪初,清政府在新政中推行《学制改革》,新学制的宗旨为“以忠孝为根本,以中国经史文学为基础,使得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论其知识,练其艺能,等到他日成才,各适实用”。该学制()A.延续了清王朝的统治B.标志中国近代教育建立C.奠定了文官制度基础D.未突破中体西
用的范畴29.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文官任用资格有明文规定,文官的考试由典试委员会进行组织,各级文官如存违背职守、玷污官吏身份等各种情况之一者,应当受到惩戒。并根据《文官惩戒委员会编制法草案》规定成立文官惩戒委员会。这些规定()A.保证了官员
选拔制度的公正B.体现国家制度建设的连续性C.奠定了近代文官制度的基础D.说明政府文官管理的制度化30.2008年,上海浦东新区试点公务员聘任制改革,公开招聘城市规划、金融规划等6个专业领域的人才,并对聘任人员采用协议工资制,薪资待遇明显高于普通公务员。这一改革()
A.标志着公务员聘任制的建立B.使公务员待遇得到普遍提高C.适应了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D.提高了公务员岗位的吸引力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28分)材料一: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下同)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
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
国家的嬗变。——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确立行政、立
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材料三:(法国大革命)废除了那样多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他东西,这时,我便倾向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
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中央集权制“是旧制度在大革命后仍保存下来的政治体制的唯一部分,因为只有这个部分能够适应大革命所创建的新社会”。——摘编自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材料四:西方国家的问责机制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的政治体制紧密相
关,是责任政府的基本元素,其效力范围是整个国家,其约束的对象是整个国家的所有公职人员。西方国家对政府公职人员的监督体系主要包括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舆论监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闻监督通过新闻媒介的传播达到全社会或公众对政府官员的
监督,由于这种监督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国民性,因而这种监督比行政监督更有效、更有力量。——《西方官员问责制》(1)依据材料一分析春秋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趋势。依据战国时期的历史,说明“制度的重新建构”。(5分)▲(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华民国确立的政治体制与中国古代
的权力制衡体制根本不同是什么?(4分)▲(3)依据材料三归纳作者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后至19世纪中后期政体演变的主要趋势及根本原因。(7分)▲(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国家对官员监督与中国明清时期的巡视制度的不同之处,整体评价中国明清时期和近代西方对官员的监督。(
12分)▲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中国古代汉中地区的行政区划材料一图2——《历史地图册》(中外历史纲要下)材料二元朝在中书省直辖区域外,全国共设10个行省。元代的行省完全一反过去汉州、唐道、宋路的划分方法,无视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等山川边界,破除山川之险的屏障。行省统
郡县,镇边鄙,与中书省为表里。以蒙古人充各路达鲁花赤(掌印),汉人充总管,回回充同知。元朝行省虽然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但却没有出现地方割据局面。——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以古代汉中地区为例说明元朝地区行政区划的变化
并加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