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1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0 页
  • 大小 1.207 MB
  • 2024-10-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7 已有15人购买 付费阅读4.00 元
/ 2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20)页,1.207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2cfd106d0e83a7639322db47acf67f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S-32Ⅰ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

分,共20分)1.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选项混合物纯净物单质电解质A盐酸熔融NaOH石墨K2SO4溶液B空气Fe(OH)3胶体铁纯碱CCuSO4·5H2OCaCl2水银铜D氨水KNO3晶体O3HClOA.AB.BC.CD.D【答案】D【解析】【详解】A.硫酸钾溶液是混合物,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

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B.氢氧化铁胶体是混合物,不是纯净物,故B错误;C.五水硫酸铜是由同种物质形成的纯净物,不是混合物,故C错误;D.氨水是氨气溶于水得到的混合物、硝酸钾晶体是由同种物质形成的纯净物、臭氧是氧元素形成的单质、次氯酸是能部分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的电解质,

故D正确;故选D。2.美国科学家用某有机分子和球形笼状分子C60制成了“纳米车”(如图所示),每辆“纳米车”是由一个有机分子和4个C60分子构成,直径约6到9纳米:“纳米车”可以用来运输单个的有机分子。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A.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C60与石墨是同素异形体C.该物质会出现丁达尔效应D.该物质与氯化钠溶于蒸馏水中,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二者【答案】B【解析】【详解】A.C60是由碳元素形成的非金属单质,不属于化合物,故A错误;B

.C60与石墨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正确;C.C60是由碳元素形成的非金属单质,属于纯净物,不可能表现胶体的性质,属于不可能出现丁达尔效应,故C错误;D.C60溶于蒸馏水中得到的分散系为胶体,胶

粒和氯化钠都可以透过滤纸,不可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二者,故D错误;故选B。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SO4、Ca(OH)2、AgCl、CaO均属于电解质B.金属铜和熔融的NaCl均能导电,其导电粒子相同C.氯气溶于水能够导电,所以

氯气是电解质D.醋酸溶液导电能力一定弱于盐酸【答案】A【解析】【详解】A.H2SO4、Ca(OH)2、AgCl、CaO均属于化合物,且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故H2SO4、Ca(OH)2、AgCl、CaO

均属于电解质,A项正确;B.金属铜含有可自由移动的电子,熔融的NaCl中含有可自由移动的离子,导电粒子不同,B项错误;C.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项错误;D.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有关,当醋酸溶液中离子浓度

较高时,其导电能力可能强于盐酸,D项错误;答案选A。4.下列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与氧化还原知识无关的是A.菜刀洗过后如果没擦干,放置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斑点B.用食醋可以洗水垢C.用天然气做饭烧菜D.月饼盒中放置硫酸亚铁粉末包【答案】B【解析】【详解】A.菜

刀洗过后如果没擦干,放置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斑点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了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的铁锈,故A不符合题意;B.用食醋可以洗水垢发生的反应为食醋中的醋酸和水垢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中没有元素发生化合价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故B符合题意;

C.用天然气做饭烧菜时,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中有元素发生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D.月饼盒中放置硫酸亚铁粉末包是因为铁粉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延缓月饼的保质期,铁粉氧化时有元素发生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5.下列既属于非氧化

还原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2C+SiO22CO+SiB.H2+I2=2HIC.CaO+H2O=Ca(OH)2D.4Fe(OH)2+2H2O+O2=4Fe(OH)3【答案】C【解析】【详解】非氧化还原反应是指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均不发

生变化的反应;A、B、D均为氧化还原反应,只有C选项符合题意,正确选项C。6.下列反应中,氮元素全部被氧化的是A.2323MgNMgN+点燃B.3222AgNO2Ag2NOOΔ++C.432325NHNO4N2HNO9HOΔ+

+D.3222NH3Cl=N6HCl++【答案】D【解析】【详解】A.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氮气分子中的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故A错误;B.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硝酸银中的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故B错误;C.由方程式可知,

铵根离子中全部氮原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但反应中硝酸根离子中氮元素部分降低被还原,故C错误;D.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氨气分子中的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D正确;故选D。7.部分含碳物质的分类与相应碳元素的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A.a为CH4B.b存在多种同素异形体C.c属于酸性氧化物D.d转化为e可通过化合反应实现【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a为甲烷、b为碳单质、c为一氧化碳、d为二氧化碳、e为碳酸盐。【详解】A.由分析可知,a为碳元素化合价为—4价的甲烷,故A正

确;B.由分析可知,b为碳单质,可能为金刚石、石墨、足球烯等由碳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正确;C.一氧化碳是不成盐氧化物,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反应为化合反应,故D正确;故选C。8.在无色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a+、H+、

Cl—、CH3COO-B.K+、Ba2+、OH—、4MnO−C.Na+、Mg2+、Cl—、24SO−D.Ca2+、S2—、Br—、ClO—【答案】C【解析】【详解】A.无色透明溶液中,氢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次氯酸,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高锰酸根离子在溶液

中呈紫色,则无色溶液中不可能含有高锰酸根离子,故B错误;C.四种离子在无色透明溶液中不发生任何反应,能大量共存,故C正确;D.无色透明溶液中,次氯酸根离子和硫离子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C。9.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NaHSO4

的溶液中:Na+、24SO−、3HSO−、Ca2+B.pH<7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4NH+、23CO−C.可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K+、3HCO−、Cl-、4NH+D.透明澄清的溶液中:Na+、Cu2+、Cl-、24SO−【答案】D【解析】【详解】A.NaHSO4

的溶液呈酸性,H+和3HSO−不能大量共存;CaSO4微溶,Ca2+和24SO−不能大量共存,A项不选;B.pH<7的溶液中含有大量H+,H+和23CO−不能大量共存,B项不选;C.可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中含有大量OH-,OH-和3HCO−不能大量共存,OH-和4NH+不能大量共存,C项

不选;D.透明澄清的溶液中,Na+、Cu2+、Cl-、24SO−能大量共存,D项选;答案选D。10.下列各组溶液中的两个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A.氢氧化钠与盐酸;氢氧化钾与醋酸B.BaCl2溶液和稀硫酸;Ba(OH)2溶液和稀硫酸C稀硝酸和K2CO3溶液;稀盐酸和NaHCO3溶液D.

NaHCO3溶液与KHSO4溶液;KHCO3溶液与HCl溶液【答案】D【解析】【详解】A.盐酸的溶质HCl是强酸,能完全电离,醋酸是弱酸,不能完全电离,不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故A错误;B.BaCl2溶液和

稀硫酸反应只生成硫酸钡沉淀,Ba(OH)2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不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故B错误;C.稀硝酸和K2C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322CO2HHO+CO−++=,稀盐酸和NaHC

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22HCOHHO+CO−++=,不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故C错误;D.NaHCO3溶液与KH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和KHCO3溶液与HCl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相同,都可以表示为:322HCOHHO+CO−++=,故D正确;故选D。二、选择题(每

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30分)11.在离子反应++3+22O=xR+yH+OmR+nH中,x和y分别为A.2、2B.2、3C.3、3D.2、4【答案】D【解析】【详解】由原子个数守恒可知,化学计量数x=m,由得

失电子数目守恒可得:2m=4,解得m=2,由氧原子个数守恒可知,n=2,由氢原子个数守恒可知,y=2n=4,故选D。12.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A.金属钠和水反应:22Na2HO=Na2OHH+−+++B.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碳气体:23COOH=HCO−−+C

.硫酸氢铵溶液和过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应:22442OHHBaSO=BaSOHO−++−++++D.碳酸氢钙溶液与石灰乳混合:()23322Ca2HCOCaOH=2CaCO2HO+−+++【答案】D【解析】【详解】A.金

属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22Na+2HO=2Na+2OH+H,故A错误;B.氢氧化钠溶液与少量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232CO+2OH=CO+HO,故B错误;C.硫酸氢铵溶液和过量

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一水合氨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2-4432422OH+H+Ba+SO=BaSONHHO+HO+NH++,故C错误;D.碳酸氢钙溶液与石灰乳混合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3322Ca+2HCO+CaOH=2CaCO+2HO,故

D正确;故选D。13.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无色水样的成分进行检验,已知该水样中只可能含有+K、2+Mg、3+Fe、2+Cu、+Ag、2+Ca、2-3CO、2-4SO、Cl−中的若干种离子。该小组同学取部分水样进行实验,向水样中先滴加足量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足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

解;最后滴加硝酸银溶液,又产生白色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观察水样可以确定一定不存在的离子只有2+CuB.经过实验可以确定一定存在的离子是+K、2-3CO、2-4SO、Cl−C.水样中可能存在Cl−D.水样中可能存+K【答案】C【解析】【分析】某无色

水样,则不含有2+Cu、3+Fe,向水样中先滴加足量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2-3CO、2-4SO中的一种或两种;再滴加足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则2-3CO、2-4SO均存在;故不存在2+Mg、+Ag、2+C

a,根据溶液电中性,则一定含有一种阳离子+K,最后滴加硝酸银溶液,又产生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为氯化银,则氯离子可能来自于前面所加盐酸而不一定是原溶液的,故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详解】A.因水样无色,则观察水样可以确定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有2+Cu、3+Fe,选项A错误;B.经过实验可

以确定一定存在的离子是+K、2-3CO、2-4SO,不能确定是否有Cl−,选项B错误;C.滴加硝酸银溶液之前加了盐酸,引入了Cl−,所以无法确定水样中是否含有Cl−,选项C正确;D.水样中一定存在+K,选项D错误。答案选C。14.滴有酚酞

的Ba(OH)2溶液显红色,在该溶液中分别滴加一定量X溶液后有下列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在序号装置X溶液现象ⅠHNO3溶液红色褪去,无沉淀,灯泡亮度没有明显变化ⅡNa2SO4溶液红色不变,有白色沉淀生成,灯泡亮度没有明显变化ⅢH2SO4溶液红色褪去,有白色沉

淀生成,灯泡逐渐变暗A.实验Ⅰ中溶液红色褪去,说明发生了反应2HOH=HO+−+B.实验Ⅱ中溶液红色不变,灯泡亮度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溶液中依然存在大量的Na+与OH—C.实验Ⅲ中溶液红色褪去,有白色沉

淀生成,灯泡逐渐变暗,说明发生了反应22442Ba2OH2HSOBaSOH=2O+−+−++++D.将实验Ⅱ中Na2SO4溶液换成CuSO4溶液,灯泡会变暗,说明生成产物都是弱电解质【答案】D【解析】【详解】A.实验Ⅰ中溶液红色褪去,说明氢氧化钡溶液与

硝酸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钡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OH=HO+−+,故A正确;B.实验Ⅱ中溶液红色不变,灯泡亮度没有明显变化是因为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后溶液中含有大量的

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故B正确;C.实验Ⅲ中溶液红色褪去,有白色沉淀生成,灯泡逐渐变暗,说明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2442Ba2OH2HSOBaSOH=2O+−+−

++++,故C正确;D.将实验Ⅱ中硫酸钠溶液换成硫酸铜溶液,灯泡会变暗,说明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其中溶于水的氢氧化钡能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D。1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

700℃时反应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和另一种化合物。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下列有关说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A.Na的还原性强于金刚石B.另一种化合物是NaC

lC.纳米级金刚石粉末可以透过半透膜D.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答案】C【解析】【详解】反应方程式为4Na+CCl4C+4NaCl。A、反应中Na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为还原剂,所以Na的还原性强于金刚石,故A正确;B、根据方程式,“另一种化合物”指的是NaCl,故B正确;

C、胶体的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不能透过半透膜,因此纳米级金刚石粉末不能透过半透膜,故C错误;D、CCl4和金属钠反应生成金刚石和氯化钠,符合“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的特点,属于置换反应,故D正确;故选C。

16.已知氧化性Fe3+>Cu2+,322FeFe3Fe+++=,在Fe2(SO4)3和CuSO4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有铁粉剩余,则不溶物中有铁和铜单质B.若有铁粉剩余,则反应后的溶

质为FeSO4C.若铁粉无剩余,且溶液中无Cu2+,则溶液中一定没有Fe3+D.若铁粉无剩余,且溶液中有Cu2+,则溶液中一定没有Fe3+【答案】D【解析】【分析】氧化性Fe3+>Cu2+,在Fe2(SO

4)3和CuSO4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Fe先和Fe3+反应,待Fe3+反应完全后,Fe再和Cu2+反应。【详解】A.Fe先和Fe3+反应,待Fe3+反应完全后,Fe再和Cu2+反应,若有铁粉剩余,说明溶液中的Fe3+全部

转化为2Fe+,并且Cu2+全部转化为Cu,则不溶物中含有剩余的Fe和生成的Cu,A项正确;B.若有铁粉剩余,说明溶液中的Fe3+全部转化为2Fe+,并且Cu2+全部转化为Cu,溶液中的溶质只有FeSO4,B项正确;的C.若铁粉无剩余,且溶液中无Cu2+,说明Fe将Fe3+

全部转化为2Fe+后,Fe继续和溶液中Cu2+的反应生成Cu单质,Fe恰好和Cu2+完全反应,则溶液中一定没有Fe3+,C项正确;D.若铁粉无剩余,且溶液中有Cu2+,说明Fe的量不足,此时溶液中可能有Fe3+也可能没有Fe3+,D项错误;答案选D。17.某离子反应中

涉及H2O、ClO—、4NH+、H+、N2、Cl—等六种微粒,其中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氯元素被氧化B.反应后溶液的酸性明显减弱C.消耗1个还原剂,转移3个电子D.氧化剂与还原

剂的粒子个数之比为2:3【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反应中氮气的物质的量增大,说明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铵根离子是反应的还原剂、氮气是氧化产物,则具有氧化性的次氯酸根离子是氧化剂、氯离子是还原产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lO—+2NH+4=N2↑

+3Cl—+2H++3H2O。【详解】A.由分析可知,具有氧化性的次氯酸根离子是氧化剂,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故A错误;B.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有氢离子生成,则反应后溶液的酸性明显增强,故B错误;C.由方程式可知,反应消耗2个铵根离子时,转移6个电子,则反应消耗1个还原

剂,转移3个电子,故C正确;D.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氧化剂次氯酸根离子与还原剂铵根离子的粒子个数之比为3:2,故D错误;故选C。18.双碱法脱硫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过程Ⅰ中,SO2表现出酸性氧化物的性质B.过程Ⅱ中,32gO2可氧

化126gNa2SO3C.双碱法脱硫过程中,NaOH可以循环利用D.总反应为()224222CaOH2SOO=2CaSO2HO+++【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过程Ⅰ发生的反应为SO2+2NaOH=Na2SO3+H2O,过程Ⅱ发生的

反应为2Ca(OH)2+2Na2SO3+O2=2CaSO4+4NaOH,总反应为2Ca(OH)2+2SO2+O2=2CaSO4+2H2O。【详解】A.由分析可知,过程Ⅰ发生的反应为SO2+2NaOH=Na2SO3+H2O,反应中二氧化硫表

现出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故A正确;B.由分析可知,过程Ⅱ发生的反应为2Ca(OH)2+2Na2SO3+O2=2CaSO4+4NaOH,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32g氧气氧化亚硫酸钠的质量为32g32g/mol×2×126g/mol=252g,故B错误;C.由分析可知,过程Ⅰ消耗氢氧化钠,过程Ⅱ生

成氢氧化钠,则双碱法脱硫过程中,氢氧化钠可以循环利用,故C正确;D.由分析可知,双碱法脱硫的总反应为2Ca(OH)2+2SO2+O2=2CaSO4+2H2O,故D正确;故选B。19.白磷(P4)与CuSO4溶

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423342411P60CuSO96HO=20CuP24HPO60HSO++++(Cu3P难溶,其中P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中只有一种元素被还原B.Cu3P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C.白磷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其个数比为5

:6D.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3423411P60Cu96HO=20CuP24PO192H+−+++++【答案】C【解析】【分析】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铜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磷元素的化合价部分降低被还原、部分升

高被氧化,则硫酸铜和白磷是反应的氧化剂,磷化铜是反应的还原产物,白磷是还原剂、磷酸是氧化产物。【详解】A.由分析可知,反应中铜元素和磷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故A错误;B.由分析可知,反应中磷化铜是反应的还原产物,磷酸是氧化产物,故B错误;C.由分析可知,反应中白磷既做氧化

剂又做还原剂,由方程式可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个数比为5:6,故C正确;D.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4233411P+60Cu+96HO=20CuP+24HPO+120H,故D错误;故选C。20.反应①: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KI溶液,产生白色CuI沉淀,溶液变棕色(生成I

2,溶于水后的颜色),无气体生成。反应②:向反应后溶液中通入过量SO2,溶液变成无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滴加KI溶液时,KI被24SO−氧化,CuI是还原产物B.通入SO2后,溶液变无色,体现SO2的氧化性C.若反应①生成2个I2分子,两个反应一共转

移8个电子D.上述实验条件下,物质的还原性:Cu2+>I2>SO2【答案】C【解析】【分析】反应①: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KI溶液,产生白色CuI沉淀,溶液变棕色(生成I2,溶于水后的颜色),无气体生成,CuSO4→CuI,Cu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1价,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

,CuSO4作氧化剂;KI→I2,I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KI作还原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224+4KI=Cu2I++O2KCuSISO↓;反应②:向反应后溶液中通入过量SO2,溶液变成无色,说明SO2使I2转化

为I-,I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则SO2作还原剂,I2作氧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24SO+I+2HO=SO+2I+4H。【详解】A.由分析可知,滴加KI溶液时,KI被Cu2+氧化

,A项错误;B.由分析可知,SO2作还原剂,体现SO2的还原性,B项错误;C.根据4224+4KI=Cu2I++O2KCuSISO↓可知,生成1个I2分子,转移2个电子;根据2--+2224SO+I+2HO=SO+2I+4H可知,反应消耗1个

I2分子,转移2个电子,则若反应①生成2个I2分子,两个反应一共转移8个电子,C项正确;D.根据4224+4KI=Cu2I++O2KCuSISO↓可知,CuSO4作氧化剂,2I是氧化产物,则氧化性:Cu2+>I2,D项错误;答案选C。Ⅱ卷二、作答题(除

标注外,每空2分,共50分)21.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其中水资源和其他化学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海水中含有多种盐类,如NaCl①、4MgSO②等。目前,通过海水晒盐可制得食盐晶体和苦卤,食盐精制后可制成饱和食盐水③用以生产NaOH④、3NaHCO⑤、NaClO⑥、2Cl⑦

、盐酸⑧等,苦卤经过氯气氧化,热空气吹出2SO⑨吸收等一系列操作可获得Br2.电解熔融氯化钠可冶炼金属钠⑩;海底埋藏大量可燃冰甲烷⑪是一种清洁能源。(1)上述标有序号的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非电解质的

是___________。(2)写出⑤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3)采用电解法可以实现“食盐水③用以生产NaOH④”,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所示:2222NaCl2HO2NaOHClH+

++电解,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4)氯气(Cl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制得NaCl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2Cl2NaOH=NaClNaClOHO+++,反应中每消耗一个氯气分子,

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___个。(5)海水提溴的过程中涉及的反应有222BrCl=Br2Cl−−++,222242HOSOBr4HS=2BrO+−−++++,根据上述反应可判断Cl-、Br-、SO2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答案】(1)①.①

②④⑤⑥②.⑨⑪(2)NaHCO3=Na++HCO-3(3)2Cl—+2H2O电解2OH—+H2↑+Cl2↑(4)1(5)SO2>Br—>Cl—【解析】【小问1详解】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因自身电离而导电的化

合物,酸、碱和盐通常是电解质,则上述标有序号的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②④⑤⑥;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绝大多数有机物例如甲烷是非电解质,二氧化硫等酸性氧化物在液态时不导电,溶于水生成酸溶液会导电、自身不提供自由离子,故属于非电解质,则属于非电解质的

是⑨⑪,故答案为:①②④⑤⑥;⑨⑪;【小问2详解】碳酸氢钠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故答案为:NaHCO3=Na++HCO-3;【小问3详解】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工业上电解法制备烧碱的反应为电解饱和食盐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电解2OH—+H2↑+Cl2↑,故答案为:2Cl—+2H2O电解2OH—+H2↑+Cl2↑;【小问4详解】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反应中每消耗一个氯气分子,转移的电子数为1,故答案为:1;【小问5详解】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则由方程式可

知,二氧化硫、溴离子和氯离子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SO2>Br—>Cl—,故答案为:SO2>Br—>Cl—。22.现有A、B、C、D四种可溶性盐溶液,它们的阳离子分别是Ba2+、Ag+、Na+、Cu2+中的某一种,阴离

子分别是3NO−、24SO−、Cl-、23CO−中的某一种。(1)根据已知条件分析,将同一种盐溶液中的阳离子与阴离子用短线连接。__________Ba2+Ag+Na+Cu2+3NO−24SO−Cl-23CO−(2)四种盐溶液中,B

溶液呈蓝色。则B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3)向另外三种无色溶液中分别加入盐酸,A溶液变浑浊,C溶液有气泡产生。则A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C溶液与D溶液混合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答

案】22.23.CuSO424.①.AgNO3②.2+2-33Ba+CO=BaCO【解析】【分析】现有A、B、C、D四种可溶性盐溶液,它们的阳离子分别是Ba2+、Ag+、Na+、Cu2+中的某一种,阴离子分别是3NO−、24SO−、Cl-、

23CO−中的某一种,Ba2+、Ag+、Cu2+和23CO−形成的盐均为难溶盐,则其中一种盐为Na2CO3;Ag2SO4是微溶盐,AgCl是难溶盐,则另一种可溶盐为AgNO3;BaSO4是难溶盐,则剩余的两种可溶性盐分别为BaCl2、CuSO4。【小问1详解】由分析可知,四

种可溶性盐分别为Na2CO3、AgNO3、BaCl2、CuSO4,故答案为;【小问2详解】四种盐溶液中,B溶液呈蓝色,则B的溶液中含有Cu2+,B为CuSO4;【小问3详解】向另外三种无色溶液中分别加入盐酸

,A溶液变浑浊,说明A中含有Ag+,则A为AgNO3;C溶液有气泡产生,C中含有23CO−,C为Na2CO3,则D为BaCl2,C溶液与D溶液混合的离子方程式为2+2-33Ba+CO=BaCO。23.元素的价类二维图是以元素的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二维平面

图。下图为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其中的箭头表示部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上图横坐标方框中对应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___,物质A的颜色是___________。(2)类比推理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由22Zn2HZnH+++=+,可推知22Fe2HFeH+++=+B.由()22CaOHOCaOH+=,可推知()2323FeO3HO2FeOH+=C.由22FeO2HFeHO+++=+,可推知3232FeO6H2Fe3HO+++=+D.由2232F

eClCl2FeCl+=,可推知()()2232FeOHHO2FeOH+=(3)向沸水中滴加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可制得A的胶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向FeCl3

溶液中加入NaClO和NaOH溶液,可制得新型绿色消毒剂高铁酸钠(Na2FeO4),相应的反应方程式如下:32422FeCl3NaClO10NaOH2NaFeO9NaCl5HO++=++,请用单线桥法标示出该反应中

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答案】23.①.盐②.红褐色24.AC25.①.FeCl3+3H2OΔFe(OH)3(胶体)+3HCl②.【解析】【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图中横坐标方框中对应的物质类

别是盐,物质A为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故答案为:盐;红褐色;【小问2详解】A.由活泼金属锌与酸反应生成锌离子和氢气可知,活泼金属铁与酸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氢气,则类比推理正确,故符合题意;B.氧化铁不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则类比推理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由碱性氧化物氧化亚铁与酸反应生

成亚铁离子和水可知,碱性氧化物氧化铁与酸反应生成铁离子和水,则类比推理正确,故符合题意;D.氢氧化亚铁不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则类比推理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C;【小问3详解】向沸水中滴加5~6滴氯化铁饱和溶液,继续煮沸氯化铁在溶液中发

生水解反应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ΔFe(OH)3(胶体)+3HCl;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铁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氯化铁是反应的还原剂,氯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还原,次氯酸钠是反应的氧化剂,反应生成2mol高铁酸钾,

反应转移6mol电子,则表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单线桥为,故答案为:FeCl3+3H2OΔFe(OH)3(胶体)+3HCl;。24.含氯物质在日常生活中具有许多重要用途,回答下列问题:(1)工业上常利用反应

3242242NaClOHSOSO2ClO2Na=HSO+++制备ClO2,其中还原剂是___________。(2)亚氯酸钠(NaClO2)较稳定,但加热或敲击亚氯酸钠固体时立即爆炸,爆炸后的产物可能为___________(填标号

)。A.NaCl、Cl2B.NaCl、NaClOC.NaClO3、NaClO4D.NaCl、NaClO3(3)工业上可利用ClO2制备亚氯酸钠(NaClO2),反应体系中涉及下列物质(有一种物质未列出):NaClO2、ClO2、H2O2、NaOH、O2,写出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4)某温度下将Cl2通入KOH溶液里,反应后得到KCl、KClO、KClO3,混合溶液,其中ClO—与3ClO−的个数之比为11∶1,则Cl2与KOH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原子和被氧化的氯原子的个数之比为___________。(5)已知还原性:I—>Fe2+

>Cl—,写出少量氯气通入到FeI2溶液中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6)实验室用下列方法均可制取氯气①()2222MnO4HCl=MnClCl2HO+++浓②22NaClO2HCl=NaClClHO+++③()42222K

MnO16HCl浓=2KCl2MnCl5Cl8HO++++④322KClO6HCl=KCl3Cl3HO+++若各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相同,①②③④生成的氯气质量比为___________。【答案】24.SO225.D的的26.2ClO2+H2O2

+2NaOH=2NaClO2+O2+2H2O27.4∶328.Cl2+2I—=I2+2Cl—29.5∶10∶5∶6【解析】【小问1详解】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二氧化硫是反应的还原剂,故答案为:S

O2;【小问2详解】由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亚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由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可知,亚氯酸钠发生歧化反应时,+3价应介于生成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之间;A.氯化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氯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都小于+3价,则氯化钠和氯气不可能是亚氯酸钠爆炸后的产物,故错误;B.氯化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都小于+3价,则氯化钠和次氯酸钠不可能是亚氯酸钠爆炸后的产物,故错误;C.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高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

价为+7价,都大于+3价,则氯酸钠和高氯酸钠不可能是亚氯酸钠爆炸后的产物,故错误;D.氯化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3价介于—1价和+5价之间,则氯化钠和氯酸钠可能是亚氯酸钠爆炸后的产物,故正确;故选D;【小问3详解】由

化合价变化可知,工业上可利用二氧化氯制备亚氯酸钠的反应为氢氧化钠溶液中二氧化氯气体与过氧化氢溶液反应生成亚氯酸钠、氧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O2+H2O2+2NaOH=2NaClO2+O2+2H2O,故答案为:2ClO2+H2O2+2NaOH=2NaClO2+O2+2H2O;【小

问4详解】由化合价变化可知,氯化钾是氯气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的还原产物,次氯酸钾和氯酸钾是反应的氧化产物,设氯化钾的个数为11、氯酸钾的个数为1,由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可知,氯化钾的物质的量为11+1×5=16,则被还原的氯原子和被氧化的氯原子的个

数之比为16∶12=4∶3,故答案为:4∶3;【小问5详解】由还原性的强弱顺序可知,少量氯气与碘化亚铁溶液反应时,氯气优先与溶液中的碘离子反应生成碘和氯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I—=I2+2Cl—,故答案为:Cl2+2I—=I2+2Cl—;【小问6详解】设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amol,由

方程式可知,反应①②③④生成的氯气质量比为71a2∶71a∶71a510∶71a35=5∶10∶5∶6,故答案为:5∶10∶5∶6。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