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1 页
  • 大小 532.815 KB
  • 2024-10-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江苏省盐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盐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盐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8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江苏省盐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x,共(21)页,532.81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eb3b30ff7d06fed45c91c877986e52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三年级阶段性质量检测语文试卷(2024.10)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所有的逻辑推理,目的只有一个,即找出事物的真相。这是个艰巨的任务,因为真相往往是难以捉摸的。但不探

寻真相是荒谬的,那种真相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想法同样是荒谬的,它否定了我们所有的努力,使真相沦落为妄想。真相有两种基本形态:一为本体真相,一为逻辑真相。所谓本体真相,指的是关乎存在的真相。某个事物被认定是本体真相,那么它必然存在于某处。桌上有一盏灯,这是本体真相,因为它确实是在

那里,而不是幻象。逻辑真相是在我们的思维和语言中自动呈现出来的真相。肯定一个命题意味着已判断它为真,反之亦然。一个命题如果真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那么它就为真。例如一个命题说一艘船泊在码头上,如果这里确实有一艘船,确实有一个码头,而这艘船确实泊在码头上,那么这个命题就是

真的。判断一个真命题的过程就是以语言为媒介,将大脑中的观念(主观事实)与相应事物的真实状态(客观事实)联结起来。上例中,如果那个命题所说的与现实情况并不相符,则命题就是假的。在任何特定的情况下,对真相的确认都要去检查别人认定或推测所得的真相在现实中

是否存在依据,即确认真相就是要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这里我们所要关注的焦点是事物的客观情况。如果不能判断一个命题如“狗在车库里”的真假,那么仅仅在大脑中思考狗、车库或者其他相关概念是无助于解决这个问题的,得亲自到车库去看看。从这一点也可以清楚地看出,为什么我们说本体真相更为基础。

决定命题真假的依据是客观现实情况,而逻辑真相是建立在本体真相基础之上的主观判断。当人们撒谎时,他很清楚现实世界中真相是什么,而在表述时却有意欺瞒篡改。他知道“A是B”,但他说出来的却是“A不是B”。逻辑真相反映的就是命题内容符合客观事实

,即符合论。另一理论——融贯说,则从属于符合论。“融贯说”指如果一个命题与某个已经得到证明的理论或思想学说一致(相融贯),那它就是真的。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例,如果说某个关于物质世界的特殊命题是真的,那是因

为它与相对论是一致的。使这个命题逻辑上正确的正是相对论本身,因为相对论被认为是真实地反映了物质世界客观规律的理论,它与真实的物质世界是相符合的。由此可以看出,融贯说如果想成立,必须依靠符合论,因为符合论更为基

础。我们应该注意到,依据融贯说得出来的结论可能是非常荒谬的,因为它所依赖的基础并非客观事实,而是某种理论或思想学说。而任何理论或者思想学说都可能是错误的,或者已经过时,与现实世界并不相符。(摘编自D.Q.麦克伦尼《简单的逻辑学·真相》,赵明燕译)材料二:对事物的真理

性认识,必须以看到它的本质、揭示它的真相为前提,即人的思想如实地反映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但是,人们揭示了事物的真相,并不等于对事物获得了真理性认识。揭示了真相,我们的认识仍处在对事物现象的感知阶段,并没有上升到理

性阶段,还不能证明我们已经获得了真理性认识。其实,搞清楚事物的真相,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在客观世界中,真相与假象是常常混淆着的,以至于人们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真假难分;在实际生活中,甚至可能出现真假颠倒的情况;有的时候,真相与假象常常是并存着的情况——真中有假、假中有真,更增加了人们

分辨真假的难度。在对人本身的认识上,看清一个人的真面目很难,这主要因为人性极端复杂多变。正如一个西方谚语说:“人是什么?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揭示事物的真相有难度,除了自然原因之外,还有社会原因。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在一些人认为是利害相关的问题上,把问题的真相宣示

出来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人们为了揭示事物的真相,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或者刁难,有时,还要付出惨痛的代价。哥白尼提出日心说,遭到了当时罗马教廷的强烈反对,认为这一理论违背了圣经的教义。哥白尼坚持自己的观点,被判处

火刑。不过,科学已经证明,真理是在哥白尼这一边。可见,在寻找真理的这一步中,即为了充分地揭示出事物的真相,必须要拿出勇气,甚至还要有一种个人牺牲精神。虽然揭示真相是有难度的,但是真相毕竟会被揭示。真相之所以必然会被揭示,是因为人们通过揭示事物

的真相,进而认识真理。这个过程中,认识主体即人的素质起决定作用。作为认识主体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真实的自我。所谓真实的自我就是能够勇于正视自己,正视自己的本来面目。只有那些勇于正视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揭示真实的客观世界,才能够真正把握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

我们还应该怀着一颗纯真的心,勇于说真话,把揭示真相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摘编自宋惠昌《求真的哲学:真相与真理》)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事物的真相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因此找出某个事物的真相是个艰巨的任务。B

.融贯说从属于符合论,以符合论为基础,融贯说如果要成立,必须依靠符合论。C.“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说明人性极端复杂,要看清人的真面目难度很大。D.人作为揭示真相、认识真理的主体,既要勇于正视自我,又要怀着一颗纯真的心。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

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一艘船泊在码头上”这一命题是假的,说明现实中只有一个空空的码头存在,而没有一艘船停泊在那里。B.本体真相反映的是事物的客观现实情况,而逻辑真相是建立在本体真相基础之上的主观判断,本体真相比逻辑真相更可靠。C.现实生活中,揭示真相常会遇到各种阻碍,甚至要付

出惨痛代价,但只有勇敢地揭示真相,我们才有可能获得真理性认识。D.虽然揭示真相有难度,但真相必然会被揭示,因为我们把揭示事物的真相看作是理所当然的,需要通过揭示真相来认识真理。3.下列选项中不可以...作为材料二第二段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3分)A.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

离在一天内的变化微乎其微,而《两小儿辩日》中,一孩童却认为太阳初升时离地球近而正午时离地球远。B.杨贵妃很美吗?在唐朝时期的审美观下,人们认为杨贵妃很美,但是在当代人的审美观下,我们也许不再认为她是美的。C.叶尾壁虎有着枯叶一样的条纹和叶状的尾巴,能够将自己完美地融入周围环境中

,乍看上去就像一片在秋风中枯萎的树叶。D.在许多人眼中,“新闻”一度成为“事实”的同义代名词,然而实际上,“虚假新闻”一直困扰着我们。4.围绕“真相”这一论题,两则材料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4分)5.阅读下面安徒生《皇帝的新装》中的情节,简要分析这一情节印证了两则材料

中的哪些观点。(6分)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

蠢。“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云中记(节选)①阿来地震前,县里正规划把云中村

开发成一个旅游点。大学毕业考上县里公务员的仁钦回村里来说,县旅游局还挂着一张打造云中旅游点的规划图。他说,上山的机耕道要全面加宽,铺上柏油。入村的磐石旁那棵松树要命名为迎客松。旁边要建游客接待中心,里头卖茶和咖啡。田间小路要加宽,要硬

化,要方便游客到果园里去采摘,去体验。仁钦说到这里,马上就有人反对。我们进村的路绕那么大个圈,就是为了不占用土地,为了多种一些庄稼。仁钦可以解释,但他懒得解释。他说:那还只是个规划,项目真要上马,县里会派人来讲。我不讲了。回到家里,妈妈要他对乡亲们耐烦一点。仁钦说:刚说到要修路,他们

就反对。现在的村民,什么都反对,怎么对他们耐烦?阿巴②说:乡亲们就是心疼田地嘛。仁钦说:他们不高兴,我还烦着呢。妈妈说:你都是干部了,你有什么好烦的?仁钦说:我回来看妈妈和舅舅,倒先让他们搞烦了。好了,我不烦了,妈妈给我做最爱吃的!妈妈就和面,妈妈就从木桶里捞酸菜,切牛肉丁,仁钦

自己去地里摘来刚泛红的辣椒,做成一锅酸酸辣辣的汤,把擀好的面片下到汤里。一碗下肚,就把仁钦吃得满头大汗。仁钦在大学学的文秘专业,他想给领导当秘书,这样进步才快。可工作了几个月,县领导还连话都没对他说过一句。每次有县长副县长在的场合,人们前呼后拥,他都站在十米开

外。没有随领导开过会,没有随领导下过乡,更没替领导写过讲话。他主动跟办公室主任表示过愿意做些事情。主任说,不着急嘛,先熟悉熟悉情况,多学习学习,来日方长嘛。地震了,仁钦的进步比天天给县长写讲话的人还快

。地震中走了的妹妹③,还不知道仁钦已经是瓦约乡的乡长了。今天,阿巴要专门去看妹妹。他沿着云中村这个半山小平地临着峡谷的边缘行走。当年去磨坊的人要走这条路,去沟里砍柴和采药的人要走这条路,把牛羊赶到沟对面草坡上放牧也要走这条路。这条路一多半被柳树、桦树遮住了阳光。潮润的路面上总

是布满了脚印。人的,牛羊的。有时候,还会有大型走兽的。现在,这条路上什么脚印也没有。草从两边往路中央蔓延。草不慌不忙。草先让柳树的叶子,桦树的叶子落满路面,去年的压着前年的,今年的压着去年的。草等这些层层叠叠的落叶腐烂,让被云中村人踩了

上千年的坚硬路面变得松软,然后,才把根伸过去,才把种子落在上面。最多再过两年,草就能把这条路完全掩没了。阿巴踩着那些落叶往前走。两匹马跟在后面。铃声叮当,在树影四合的路上回响。花楸树出现了。花楸长着羽状的叶子。春天开白色的花,秋天结白色的果。传说花楸枝头繁密的浆果是熊酿制果酒的

好材料。熊攀到树上,用这些浆果把胃塞得满满当当。熊的胃就是浆果发酵的酒缸。熊吃饱了浆果,就一动不动呆在树上,睡在树杈中间。等肚子里的浆果发酵,变成酒。等酒劲冲上头,它们就快乐地拍打胸脯,摇晃树枝。最后,从树上掉下来,在树下昏睡,呕吐。那都是老辈人传下来的故事。阿巴没有见过。但他相信这样的故事。再后

来的年青人,到了仁钦他们这一辈,都不爱听这样的故事了,说这是胡说八道。就在这时,阿巴看到了那道裂缝。地震发生那年,就出现在村后山上,使得泉水干涸。现在,这条巨蛇还在缓慢蠕动身体。在这里,它转身向下。巨蛇在划出界限。云中村重生的希望三年多前就已破灭。为此,他

爬到山上的祭坛前,仰望着雪山,责问过山神阿吾塔毗,怎么忍心把云中村从他怀抱中推开。雪山却一动不动,阿吾塔毗没有说话。现在的阿巴只感到安慰。根据巨蛇划出的界限,云中村消失的时候,曾经推动云中村水磨的溪水不会消失,压在巨石

下的水磨房也不会消失,妹妹可以永远留在山上,就在曾经的云中村旁。阿巴扶着巨石,走到磨房门口的方向。岩石已经被太阳晒热了,有些烫手。他心头一热,轻轻地叫了一声:妹妹,我看你来了。没有声音。只有溪水在几十米外

飞珠溅玉,奔腾喧哗。他把额头抵在岩石上,泪水流出眼眶,滑下脸腮。手摸着的岩石热乎乎的,额头抵着的岩石也热乎乎的。阿巴说:妹妹,这是你吗?这是你吗?其实他知道,这只是太阳把岩石晒热了。阿巴平静一下自己。草地有些潮湿。他铺一块毡垫,坐下。然后把褡裢打开。他

在原来磨房开门的方向,摆上了苹果和罐头。他说:这是仁钦给妈妈的。他又摆上茶叶、盐和糌粑。他说:这是我带给你的。他说:我想喝一口酒,你也用一点吧。他把碗里的酒浇在石头上,把剩下的留给自己。他把从仁钦那里拿来的照片靠在岩石上。镜框里的妹妹,就是云中村妇女普通的样子

,是瓦约乡妇女普通的样子。她刚用梳子蘸着清水梳理过头发。梳好后,还抹了头油。不是商店里卖的头油,带着隐约的香气。她抹的是用动物油脂自制的头油,散发着动物身上的某种气味。在云中村人的鼻子闻来,这是好闻的气味。但

这种气味到了移民村就不行了。现在云中村下去的女人用头油时,都到超市去买。她们都不用这种头油了,免得自己身上散发出跟别人不同的味道。阿巴对着照片说了那么多话,他说了云中村会消失,说了云中村人全体移民到远处去的

情况。他说:只有三家人没去。你知道的,觉珠丹巴家,和咱们的仁钦一样,两个娃娃争气,好好念书,地震还没有来,两口子就到城里去了。还有裁缝家,还有祥巴家。还有率嘎家,一家人都死了,就留下那个爱跳舞的央金姑娘,断了一条腿,可怜的姑娘。我们其余人,都到移民村去了。我也去了。都有

三个多年头了。(有删改)【注】①本文写于5·12汶川地震后。②阿巴是云中村的祭师,也是仁钦的舅舅。③妹妹是仁钦的母亲。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地震还没有发生时,云中村曾经被作为旅游开发的重点项目;地震之后,整个云中村都消失殆尽了。B.仁

钦起初是个郁郁不得志的基层公务员,因地震受到提拔重用,却不愿意去祭奠因地震而死的母亲。C.阿巴愿意相信花楸树浆果和熊的故事,表明了他对神秘的亲近,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D.有几家人没去移民村,原因不是他们眷恋云中村,而是他们要么早就迁居城里,要么死了。7.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

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借仁钦之口详细介绍了云中村的旅游开发规划,是为了后面对云中村优美风景的描写做铺垫。B.反复出现“这条路”,表明这曾是云中村的主干道;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草的蔓延,意在表现村子周遭的山野之美。C.写溪水的喧哗和前文写雪山的静默一样,

都是借大自然的无情、无言来反衬人们的悲伤,以乐景衬哀情。D.移民村的女人不再用动物油脂制作的头油,说明她们已渐渐融入现代生活,建立了新的生活方式。8.文中不断出现“临着峡谷的边缘”“花楸树出现了”“阿巴看到了那道裂缝”

这类标示空间地点的语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9.“‘告诉’,是瓦约乡的古老习俗。两个人在路上遇见,要是昨天才见过面,就互相把昨天以来的事情告诉一遍。”作者为什么安排阿巴对着妹妹的照片娓娓“告诉”?(6分)二

、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命题人:顾宁静)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曹玮之守秦州也,州之西,立文盈关。关之所在,最为要害;关之左右,皆蕃俗也。玮以恩信结之,咸为之用,故秦州每岁出兵,以守文盈关而已。秦州所

守既寡,则州兵虽少而用足,粮草可以自给。自后帅臣守其旧规,不改增。文盈之西九十里,号张小哥族,亦名张遵。旧与邻族有怨而本帐兵马衰耗常乞纳土前后帅臣皆以难守不许。及范翔作陕漕,权知秦州,遂许之,发兵城.其地

,建于古渭州。城既立,知州刘渔与秦州商贾及居人二千余家皆在城中,翔亦亲至其地,犒设其族。蕃人相约出兵截杀渔、翔等,翔等微.知其语,犒设之日,晚还文盈。次日兵起,求翔不得,遂于中路筑城,截杀商贾及修城兵民共五六十人。道路隔绝,贼兵居其

间,粮道断绝,城中无食。朝廷使张昪知秦州,刘涣、郭恩领兵苦战,攻破中路贼城。朝廷犹不能弃古渭,但罢不为州,置寨主、监酒二人,每季轮一将兵守之,张氏世袭蕃巡检。然自文盈至古渭九十里,其间但通一路,路旁即是界濠。秦州每岁支移

省税应付古渭,而秦阙食则以贵价籴之,自是秦州始困矣。张氏既与蕃族不和,雠.秦之兵,日向秦州驻劄①,当与同其患难,于张氏则便,而秦州实无所利也。(节选自苏辙《龙川别志》)材料二:夫将材有九: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知其饥

寒,察其劳苦,此之谓仁将;事无苟免,不为利挠,有死之荣,无生之辱,此之谓义将;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此之谓礼将;奇变莫测,动应多端,转祸为福,临危制胜,此之谓智将;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此之谓信将

;足轻戎马,气盖千夫,善固疆埸②,长于剑戟,此之谓步将;登高履险,驰射如飞,进则先行,退则后殿,此之谓骑将;气凌三军,志轻强虏,怯于小战,勇于大敌,此之谓猛将;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宽而能刚,勇而多计,此之谓大将。(

节选自《说将·将材》)【注】①驻劄:同“驻扎”。②疆場:指战场;場,yì。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旧与邻族A有怨B而本帐C兵马D衰耗E常乞纳土F前后帅臣G皆以难守H不许。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是(▲)(3分)A.城,指筑城,与《过秦论》中“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中的“城”词义和用法相同。B.微,指私下,暗地里,其中的“微”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中的“微”词义不同。C.雠,指应答,联合,与

《伶官传序》中的“及仇雠已灭”中的“雠”词义不同。D.不及,指赶不上,与《师说》中“其贤不及孔子”中的“不及”词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曹玮守秦州时,非常善于搞好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扼

守险要的文盈关,以寡御众。B.范翔守秦州时,同意张遵率部归附朝廷,并派知州刘渔在古渭州治所筑城,扩大朝廷领土。C.在张昇守秦州时,刘涣、郭恩率军攻破阻挡在文盈关与古渭州间的蕃人城池,清除了障碍。D.《说将·将材》中把将材分为九类,

一名优秀的步将需要武艺高强,气势超群,能巩固疆埸。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而秦阙食则以贵价籴之,自是秦州始困矣。(2)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此之谓信将。14.材料二中说“将材有九”,试

据此评价曹玮具备哪些为将才能。(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小题。吴中书事杨乘①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名归范蠡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香径②自生兰叶小,响廊③深映月华空。尊前多暇但怀古,尽日愁吟谁与

同。【注】①杨乘:晚唐诗人,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宣宗大中元年登进士第,官终殿中侍御史。②香径:苏州香山旁小溪,传说吴王种香花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③响廊:用于跳舞的木板长廊。相传是吴王夫差为西施而造。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以“十万人家”写出吴中的繁华,“天堑东”交代了吴中地理环境,而“管弦台榭”句写出了作者此时沉醉于亭台楼阁的歌舞之中。B.颔联“国破西施一笑中”指范蠡用美人计助越灭吴,“名归范蠡五湖上”指范蠡功成退隐后,泛舟五湖。因为韵律要求,这一联上下句语序作了颠倒。C.颈联描写现实之景,特

别是“自”“空”二字,意蕴丰富。“自”独自之意,表现了香径荒凉冷落之景;“空”徒劳之意,渲染了响廊空寂无人之境。D.这首七言律诗咏史怀古,以景起笔,以愁收结,感情深沉,语言含蓄;颔联、颈联两联对仗工整,韵律和谐。16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愁”?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念奴娇·过洞庭》中“”写因夜气清冷,所以觉得头发稀疏,如今被免职了,不免带有几分萧条与冷落。但词人的气概却丝毫不减,“”,表现出词人不

管处境如何,自己心神毫不动摇的气度。(2)古诗常“以阔境显孤危”,杜甫《登岳阳楼》通过“,”,以雄健笔力描写阔大景象,来凸显自己的孤独。(3)古典诗文中景物描写是一项重要内容,《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了谢灵运居住过的地方的景物特点;白居易在《

琵琶行并序》中通过描写宅地周围植物缭绕丛生来表明谪居地环境特点的句子是“”。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某年路过一家县城的中药铺,看到一副字体烫金的对联: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乃摘星汉春牡丹夏芍

药秋菊冬梅为济生郎“启明”“长庚”“南箕”“北斗”是神话的四方星宿;“牡丹”“芍药”“菊花”“梅花”是中国的四季名花。这样的联句挂在中药铺里,上联中的“摘星汉”应该是指医师,下联中的“济生郎”应该是指草药。我深为所动:一家县城中药铺有这样高远的专业追求,让人刮目相看。很多年后,偶

翻闲书,见到一则逸闻:1789年清廷殿试后,皇上见高中探花的考生一只眼大一只眼小,龙心不悦,当场出对子难为..他: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手。该考生当即应对: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为探花郎。皇上以四方星宿入题,以“摘星手”自称,显摆的是所

谓“帝王气象”;而该考生以四时名花应对,“探花郎”一语不失为“妙对”。不过,谁都不会想到,多少年后,这副堂而皇之的对联会被一个小县城的中药铺借用,而且用得真是地方:医生是白衣天使,以星宿称之,恰如其分;()。18.下列句子中的“难为”与文中加点的“难为”,意义

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似这般许多行李,难为老猪一个逐日家担着走。(吴承恩《西游记》)B.这么冷天,我的儿,难为你想着来!快上炕来坐着罢。(曹雪芹《红楼梦》)C.难为你亲自端来,不吃太对不起你了。(巴金《春

》)D.欧阳雪:于科长,佟小姐,干吗这样难为他呢?(老舍《面子问题》)19.文中为什么说“‘探花郎’一语不失为‘妙对’”?请简要说明。(5分)20.请仿照画横线部分的句子,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以完成对中药铺对联的评价。(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有我之境,是把读书作为人生的避风港。作家毛姆曾说过,养成读书的习惯,就如给你自己建造了一座逃避人生几乎所有不幸的避难所。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面对坎坷、遇到挫折,无所畏惧、(A)一往无前是一种态度,掩卷沉思、反思自己也是一种态度。前者的精神是雄健的,①。通过读书,在历史中寻找借鉴,从他人那里汲取经验,未尝不是(B)以守为攻、站在问题之外看问题的大智慧。不仅如此,以读书修身正己,能让人少几分“卷帷望月空长叹”的烦恼纠结,多一分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定从容,反而有助于我们迈过这些坎。无我之境,是把读书②。有人说,读一本好书,是一次精神的修行,是一次灵魂的洗礼。确实,阅读和思考是每个人都不会虚度的旅程。它能让人放慢原本急匆匆的步伐,撇掉(

C)火急火燎,摆脱内心浮躁,在流连字里行间的风景里,找到一个安静的精神角落。城南有一家大型书店,一个特点就是拥有非常长的楼梯,其意图就在于让每个来到书店的人在(D)扶摇直上的过程中,能够放慢脚步,感受书香,从容沉淀。在这个意义上,读书绝不仅仅是一种放松身心的休闲,更是一种拯救灵魂的生

活方式。21.文中加方框的(A)(B)(C)(D)四个成语中有两处使用错误,请标明序号并修改。(4分)答:序号(▲),改正:▲;序号(▲),改正:▲。22.请在文中划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5个字。(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论语》中讲,“仁者乐山”。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说,山之所以被瞻仰,是因为“草木生焉,万物植焉,飞鸟集焉,走兽休焉,四方益取与

焉,出云道风,从乎天地之间。”英国作家娜恩·谢泼德说:“身体在山里会有一种超脱的快感,像某种取代思维的病症,但所有患者绝不会请求被治愈。”我们栖居的大地上有许多的山。山,引发了你哪些回忆与联想?山,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与启迪?请结合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确定立意,自

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三年级阶段性质量检测语文试卷(2024.10)试卷说明: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材料一:所有的逻辑推理,目的只有一个,即找出事物的真相。这是个艰巨的任务,因为真相往往是难以捉摸的。但不探寻真相是荒谬的,那种真相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想法同样是荒谬的,它否定了我们所有的努力,使真相沦落为妄想。真相有两种基本形态:一为本体真相,一为逻辑

真相。所谓本体真相,指的是关乎存在的真相。某个事物被认定是本体真相,那么它必然存在于某处。桌上有一盏灯,这是本体真相,因为它确实是在那里,而不是幻象。逻辑真相是在我们的思维和语言中自动呈现出来的真相。肯定一个命题意味着已判断它为真,反之亦然。一个命题如果真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那么它就为真。例如一

个命题说一艘船泊在码头上,如果这里确实有一艘船,确实有一个码头,而这艘船确实泊在码头上,那么这个命题就是真的。判断一个真命题的过程就是以语言为媒介,将大脑中的观念(主观事实)与相应事物的真实状态(客观事实)联结起来。上例中,如果那个命题所说的与现实情况并不相符,则命题就是假的。【2A

】在任何特定的情况下,对真相的确认都要去检查别人认定或推测所得的真相在现实中是否存在依据,即确认真相就是要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这里我们所要关注的焦点是事物的客观情况。如果不能判断一个命题如“狗在车库里”的真假,那么仅仅在大脑中思考狗、车库或者其他相关概念是无助于解决这个问题的,得亲自到

车库去看看。从这一点也可以清楚地看出,为什么我们说本体真相更为基础。决定命题真假的依据是客观现实情况,而逻辑真相是建立在本体真相基础之上的主观判断。当人们撒谎时,他很清楚现实世界中真相是什么,而在表述时却有意欺瞒篡改。他知道“A是B”,但他说出来的却是

“A不是B”。逻辑真相反映的就是命题内容符合客观事实,即符合论。另一理论——融贯说,则从属于符合论。“融贯说”指如果一个命题与某个已经得到证明的理论或思想学说一致(相融贯),那它就是真的。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例,如果说某个关于物质世界的特殊命题是真的,

那是因为它与相对论是一致的。使这个命题逻辑上正确的正是相对论本身,因为相对论被认为是真实地反映了物质世界客观规律的理论,它与真实的物质世界是相符合的。由此可以看出,融贯说如果想成立,必须依靠符合论,因为符合论更为基础。我们应该注意到,依据融贯说得出来的结论可能是非常荒谬的,因为它所依赖的基础并非

客观事实,而是某种理论或思想学说。而任何理论或者思想学说都可能是错误的,或者已经过时,与现实世界并不相符。(摘编自D.Q.麦克伦尼《简单的逻辑学·真相》,赵明燕译)材料二: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必须以看到它的本质、揭示它的真相为前提,即人的思想如实地

反映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但是,人们揭示了事物的真相,并不等于对事物获得了真理性认识。揭示了真相,我们的认识仍处在对事物现象的感知阶段,并没有上升到理性阶段,还不能证明我们已经获得了真理性认识。其实,搞清楚事物的真相,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在客观

世界中,真相与假象是常常混淆着的,以至于人们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真假难分;在实际生活中,甚至可能出现真假颠倒的情况;有的时候,真相与假象常常是并存着的情况——真中有假、假中有真,更增加了人们分辨真假的难度。在对人本身的认识上,看清

一个人的真面目很难,这主要因为人性极端复杂多变。正如一个西方谚语说:“人是什么?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揭示事物的真相有难度除了自然原因之外,还有社会原因。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在一些人认为是利害相关的问题上,把问题的真相宣示出来并不是一

件很简单的事情。人们为了揭示事物的真相,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或者刁难,有时,还要付出惨痛的代价。哥白尼提出日心说,遭到了当时罗马教廷的强烈反对,认为这一理论违背了圣经的教义。哥白尼坚持自己的观点,被判处火刑。不过,科学已经证明,真

理是在哥白尼这一边。可见,在寻找真理的这一步中,即为了充分地揭示出事物的真相,必须要拿出勇气,甚至还要有一种个人牺牲精神。虽然揭示真相是有难度的,但是真相毕竟会被揭示。真相之所以必然会被揭示,是因为人们通过揭示事物的真相,进而认识真理。这个过程中,认识主体即人的素质起决定作用。作为

认识主体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真实的自我。所谓真实的自我就是能够勇于正视自己,正视自己的本来面目。只有那些勇于正视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揭示真实的客观世界,才能够真正把握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我们还应该怀着一颗纯真的心,勇于说真话,把揭示真相看作理所当然

的事情。(摘编自宋惠昌《求真的哲学:真相与真理》)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事物的真相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因此找出某个事物的真相是个艰巨的任务。B.融贯说从属于符合论,以符合论为基础,融贯说如果要成立,必须依靠符合论。C.“一

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说明人性极端复杂,要看清人的真面目难度很大。D.人作为揭示真相、认识真理的主体,既要勇于正视自我,又要怀着一颗纯真的心。【答案】A。A选项中“事物的真相是可望不可即的”,是错误的。依据在材料一第一段“那种真相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想法同样是荒谬的,它否定了我们所有的

努力,使真相沦落为妄想”,该观点本身就是错误的,所以选A。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一艘船泊在码头上”这一命题是假的,说明现实中只有一个空空的码头存在,而没有一艘船停泊在那里。B.本体真相

反映的是事物的客观现实情况,而逻辑真相是建立在本体真相基础之上的主观判断,本体真相比逻辑真相更可靠。C.现实生活中,揭示真相常会遇到各种阻碍,甚至要付出惨痛代价,但只有勇敢地揭示真相,我们才有可能获得真理性认识。D.虽然揭示真相有难度,但真相必然

会被揭示,因为我们把揭示事物的真相看作是理所当然的,需要通过揭示真相来认识真理。【答案】C。A选项,运用了材料一第二段用到的例子,分析解决需要用到课内逻辑单元的知识,该命题违反了充足理由律。“一艘船泊在码头上”这一

命题是假的,可以是没有一艘船停泊在这里,也可以是多艘船停泊在码头上。B选项强加比较,依据在材料一第三段“本体真相更为基础。决定命题真假的依据是客观现实情况,而逻辑真相是建立在本体真相基础之上的主观判断”

,原文并没有将二者的可靠性进行比较。D选项曲解文意。依据在材料二第四段“真相之所以必然会被揭示,是因为人们通过揭示事物的真相”,并非是“我们把揭示事物的真相看作是理所当然的”。3.下列选项中不可以...作为材料二第二段观点的论据的一

项是(▲)(3分)A.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在一天内的变化微乎其微,而《两小儿辩日》中,一孩童却认为太阳初升时离地球近而正午时离地球远。B.杨贵妃很美吗?在唐朝时期的审美观下,人们认为杨贵妃很美,但是在当代人的

审美观下,我们也许不再认为她是美的。C.叶尾壁虎有着枯叶一样的条纹和叶状的尾巴,能够将自己完美地融入周围环境中,乍看上去就像一片在秋风中枯萎的树叶。D.在许多人眼中,“新闻”一度成为“事实”的同义代名词,然而实际上,“虚假新闻”一直困扰着我们。【答案】B。A

选项“太阳和地球的距离变化微乎其微”是实际情况,是真相;但孩童看到太阳初升时离地球近而正午时离地球远,该过程是观察事物中感受到的真假难分,所以A选项正确。B选项,对杨贵妃的美丑认识的不同是不同时代的观点,这两种观点并不存在真假的情况,所以说并不属于真假难辨。在材料二第二段中指出“

在对人本身的认识上,看清一个人的真面目很难,这主要因为人性极端复杂多变”,重在人性,而非相貌。C选项,叶尾壁虎有枯叶一样的条纹和叶状的尾巴是它的真相,那么乍看上去像一片在秋风中枯萎的树叶是叶尾壁虎可以呈现的虚假的情况,这属于真假并存。D选项,“新闻”一度成为“事实”的同

义代名词是指“新闻”的真实。而虚假新闻是假象,人们有时在现实生活中是难以分辨“新闻”真假,所以D选项正确。4.围绕“真相”这一论题,两则材料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4分)【答案】①材料一侧重阐释本体真相和逻辑真相两种形态以及从融贯说和符合论来进

一步闸释逻辑真相;②材料二侧重分析我们难以揭示真相的原因和揭示真相的方法、态度。5.阅读下面安徒生《皇帝的新装》中的情节,简要分析这一情节印证了两则材料中的哪些观点。(6分)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

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答案】①众人的赞美是一种

谎言,是有意欺瞒。这些人明知道皇帝新衣并不存在却违心赞美。②社会生活中,人们揭示真相时会遇到各种阻碍、刁难。赞美皇帝新衣的人们担心显出自己不称职、愚蠢而选择说谎。③本体真相是关乎存在的真相。“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揭示的是

一种本体真相。④怀有纯真之心,勇于说真话的人更能够揭示真相,童话中的小孩有一颗纯真的心,能够正视现实,勇于说真话。(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云中记(节选)④阿来地震前,县里正规划把云中村开发成一个旅游点。大学毕业考上县里公务员的仁钦回村里来说

,县旅游局还挂着一张打造云中旅游点的规划图。他说,上山的机耕道要全面加宽,铺上柏油。入村的磐石旁那棵松树要命名为迎客松。旁边要建游客接待中心,里头卖茶和咖啡。田间小路要加宽,要硬化,要方便游客到果园里去采摘

,去体验。仁钦说到这里,马上就有人反对。我们进村的路绕那么大个圈,就是为了不占用土地,为了多种一些庄稼。仁钦可以解释,但他懒得解释。他说:那还只是个规划,项目真要上马,县里会派人来讲。我不讲了。回到家里,妈妈要他对乡亲们

耐烦一点。仁钦说:刚说到要修路,他们就反对。现在的村民,什么都反对,怎么对他们耐烦?阿巴⑤说:乡亲们就是心疼田地嘛。仁钦说:他们不高兴,我还烦着呢。妈妈说:你都是干部了,你有什么好烦的?仁钦说:我回来看妈妈和舅舅,倒先让他们搞烦了

。好了,我不烦了,妈妈给我做最爱吃的!妈妈就和面,妈妈就从木桶里捞酸菜,切牛肉丁,仁钦自己去地里摘来刚泛红的辣椒,做成一锅酸酸辣辣的汤,把擀好的面片下到汤里。一碗下肚,就把仁钦吃得满头大汗。仁钦在大学学的文秘专业,他想给领导当秘书,这样进步才快。可工作了几个月,县领导还连话都没对他说

过一句。每次有县长副县长在的场合,人们前呼后拥,他都站在十米开外。没有随领导开过会,没有随领导下过乡,更没替领导写过讲话。他主动跟办公室主任表示过愿意做些事情。主任说,不着急嘛,先熟悉熟悉情况,多学习学习,来日方长嘛。地震了,仁钦的进步比天天给县长写讲话的人还快。地震中

走了的妹妹⑥,还不知道仁钦已经是瓦约乡的乡长了。今天,阿巴要专门去看妹妹。他沿着云中村这个半山小平地临着峡谷的边缘行走。当年去磨坊的人要走这条路,去沟里砍柴和采药的人要走这条路,把牛羊赶到沟对面草坡上放牧也要走这条路。这

条路一多半被柳树、桦树遮住了阳光。潮润的路面上总是布满了脚印。人的,牛羊的。有时候,还会有大型走兽的。现在,这条路上什么脚印也没有。草从两边往路中央蔓延。草不慌不忙。草先让柳树的叶子,桦树的叶子落满路面,去年的压着前年的,今年的压着去年的。草

等这些层层叠叠的落叶腐烂,让被云中村人踩了上千年的坚硬路面变得松软,然后,才把根伸过去,才把种子落在上面。最多再过两年,草就能把这条路完全掩没了。阿巴踩着那些落叶往前走。两匹马跟在后面。铃声叮当,在树影四合的路上回响。花楸树出现了。花楸长着羽状的叶子。

春天开白色的花,秋天结白色的果。传说花楸枝头繁密的浆果是熊酿制果酒的好材料。熊攀到树上,用这些浆果把胃塞得满满当当。熊的胃就是浆果发酵的酒缸。熊吃饱了浆果,就一动不动呆在树上,睡在树杈中间。等肚子里的浆果发酵,

变成酒。等酒劲冲上头,它们就快乐地拍打胸脯,摇晃树枝。最后,从树上掉下来,在树下昏睡,呕吐。那都是老辈人传下来的故事。阿巴没有见过。但他相信这样的故事。再后来的年青人,到了仁钦他们这一辈,都不爱听这样的故事了,说这是胡说八道。就在这时,阿巴看到了那道裂缝。地震发生那年,就出现在村后山上,

使得泉水干涸。现在,这条巨蛇还在缓慢蠕动身体。在这里,它转身向下。巨蛇在划出界限。云中村重生的希望三年多前就已破灭。为此,他爬到山上的祭坛前,仰望着雪山,责问过山神阿吾塔毗,怎么忍心把云中村从他怀抱中推开。雪山却一动不动,阿吾塔毗没有说话。现在的阿巴只感到

安慰。根据巨蛇划出的界限,云中村消失的时候,曾经推动云中村水磨的溪水不会消失,压在巨石下的水磨房也不会消失,妹妹可以永远留在山上,就在曾经的云中村旁。阿巴扶着巨石,走到磨房门口的方向。岩石已经被太阳晒热了,有些

烫手。他心头一热,轻轻地叫了一声:妹妹,我看你来了。没有声音。只有溪水在几十米外飞珠溅玉,奔腾喧哗。他把额头抵在岩石上,泪水流出眼眶,滑下脸腮。手摸着的岩石热乎乎的,额头抵着的岩石也热乎乎的。阿巴说:妹妹,这是你吗?这是你吗?其实他知道,这只是太阳把岩石晒热了。阿巴

平静一下自己。草地有些潮湿。他铺一块毡垫,坐下。然后把褡裢打开。他在原来磨房开门的方向,摆上了苹果和罐头。他说:这是仁钦给妈妈的。他又摆上茶叶、盐和糌粑。他说:这是我带给你的。他说:我想喝一口酒,你也用一点吧。他把碗里的酒浇在石头上,把剩下的留给自己。他把从仁钦那里拿来的

照片靠在岩石上。镜框里的妹妹,就是云中村妇女普通的样子,是瓦约乡妇女普通的样子。她刚用梳子蘸着清水梳理过头发。梳好后,还抹了头油。不是商店里卖的头油,带着隐约的香气。她抹的是用动物油脂自制的头油,散发着动物身上的某种气味。在云中村人的鼻子闻来,这是好闻的

气味。但这种气味到了移民村就不行了。现在云中村下去的女人用头油时,都到超市去买。她们都不用这种头油了,免得自己身上散发出跟别人不同的味道。阿巴对着照片说了那么多话,他说了云中村会消失,说了云中村人全体移民到远处去的情况。他说:只有三家人没去。你知道的,觉珠丹巴家,和咱们的仁钦一样,两个娃娃

争气,好好念书,地震还没有来,两口子就到城里去了。还有裁缝家,还有祥巴家。还有率嘎家,一家人都死了,就留下那个爱跳舞的央金姑娘,断了一条腿,可怜的姑娘。我们其余人,都到移民村去了。我也去了。都有三个多年头了。(有删改)【注】①本文写于5·12汶川地震后。②阿巴是云中村的祭师,也是仁钦的舅

舅。③妹妹是仁钦的母亲。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地震还没有发生时,云中村曾经被作为旅游开发的重点项目;地震之后,整个云中村都消失殆尽了。B.仁钦起初是个郁郁不得志的基层公务员,因地震受到提拔重用,却不愿意去祭奠因地震而死的母亲。C.阿巴愿意相信花楸

树浆果和熊的故事,表明了他对神秘的亲近,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D.有几家人没去移民村,原因不是他们眷恋云中村,而是他们要么早就迁居城里,要么死了。【答案】B【解析】“因地震受到提拔重用,却不愿意去祭奠因地震而死的母亲”错误,

原文只交代了阿巴要去看妹妹,并未说仁钦没有来的原因,选项属于无中生有。7.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借仁钦之口详细介绍了云中村的旅游开发规划,是为了后面对云中村优美风景的描写做铺垫。

B.反复出现“这条路”,表明这曾是云中村的主干道;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草的蔓延,意在表现村子周遭的山野之美。C.写溪水的喧哗和前文写雪山的静默一样,都是借大自然的无情、无言来反衬人们的悲伤,以乐景衬哀情。D.移民村的女人不再用动物油脂制作的头油,说明她们已渐渐融入现代生活,建立了新的生活方式

。【答案】D【解析】A.“为了后面对云中村优美风景的描写做铺垫”错误;B.“意在表现村子周遭的山野之美”错误,是为了表现村子在地震后的衰败;C.“以乐景衬哀情”理解错误。8.文中不断出现“临着峡谷的边缘”“花楸树出现了”“阿巴看到了那道裂缝”这类标示空间地点的语句

,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①串联了阿巴的行踪,使文章脉络清晰;②触发了阿巴对过往的回忆,展示了这里的风物、民俗,表现了阿巴对于云中村的无比熟悉和留恋。9.“‘告诉’,是瓦约乡的古老习俗。两个人在路上遇见,要是昨天才

见过面,就互相把昨天以来的事情告诉一遍。”作者为什么安排阿巴对着妹妹的照片娓娓“告诉”?(6分)【答案】①作者借“告诉”的方式回忆了地震以来云中村发生的变化,娓娓道来,显得自然舒缓;②“告诉”是当地传统的交流方

式,作者借此表现了阿巴的兄妹情深,也展示了云中村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③“告诉”的对象是一张照片,阿巴却事无巨细地诉说,体现了地震中活下来的人们内心的伤痛。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

题。材料一:曹玮之守秦州也,州之西,立文盈关。关之所在,最为要害;关之左右,皆蕃俗也。玮以恩信结之,咸为之用,故秦州每岁出兵,以守文盈关而已。秦州所守既寡,则州兵虽少而用足,粮草可以自给。自后帅臣守其旧规,不改增。文盈之西九十里,号张小哥族,亦名张遵。旧与邻族有

怨而本帐兵马衰耗常乞纳土前后帅臣皆以难守不许。及范翔作陕漕,权知秦州,遂许之,发兵城.其地,建于古渭州。城既立,知州刘渔与秦州商贾及居人二千余家皆在城中,翔亦亲至其地,犒设其族。蕃人相约出兵截杀渔、翔等,翔等微.知其语,犒设之日,晚还文盈。次日兵起

,求翔不得,遂于中路筑城,截杀商贾及修城兵民共五六十人。道路隔绝,贼兵居其间,粮道断绝,城中无食。朝廷使张昪知秦州,刘涣、郭恩领兵苦战,攻破中路贼城。朝廷犹不能弃古渭,但罢不为州,置寨主、监酒二人,每季轮一将兵守之,张氏世袭蕃巡检。然自文盈至古渭九

十里,其间但通一路,路旁即是界濠。秦州每岁支移省税应付古渭,而秦阙食则以贵价籴之,自是秦州始困矣。张氏既与蕃族不和,雠.秦之兵,日向秦州驻劄①,当与同其患难,于张氏则便,而秦州实无所利也。(节选自苏辙《龙川别志》)材料二:夫将材有九: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知其饥寒,察其劳苦,此之谓仁将;事无苟免,不为利挠,有死之荣,无生之辱,此之谓义将;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此之谓礼将;奇变莫测,动应多端,转祸为福,临危制胜,此之谓智将;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

贵,此之谓信将;足轻戎马,气盖千夫,善固疆埸②,长于剑戟,此之谓步将;登高履险,驰射如飞,进则先行,退则后殿,此之谓骑将;气凌三军,志轻强虏,怯于小战,勇于大敌,此之谓猛将;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宽而能刚,勇而多计,此

之谓大将。(节选自《说将·将材》)【注】①驻劄:同“驻扎”。②疆場:指战场;場,yì。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旧与邻族A有怨B而本帐C兵马D衰耗E常乞纳土F前后帅臣G皆以难守H不许。【答案】BEF句意:过去与邻近

的部族有仇怨,并且自己手下的兵马不足,多次请求归附,而秦州的前后几任将军和官员都因为当地难驻守而没有答应。“旧与邻族”作“有”的状语,“怨”为宾语,句意完整,故B处断开;“本帐兵马”作主语,“衰耗”作谓语,主谓结构,句意完整,故E处断开;“前后帅臣”作主语,“不许”做

谓语,中间不能断开,应在F处断开。故选BEF。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城,指筑城,与《过秦论》中“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中的“城”词义和用法相同。B.微,指私下,暗

地里,其中的“微”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中的“微”词义不同。C.雠,指应答,联合,与《伶官传序》中的“及仇雠已灭”中的“雠”词义不同。D.不及,指赶不上,与《师说》中“其贤不及孔子”中的“不及”词义相同。【答案】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及

识记古代文化常识能力。A.错误。“城”动词,筑城。/名词,城郭、城墙。句意:调集军队在他们所在之地筑城。/自己认为这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坚固的城防。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曹玮守秦州时

,非常善于搞好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扼守险要的文盈关,以寡御众。B.范翔守秦州时,同意张遵率部归附朝廷,并派知州刘渔在古渭州治所筑城,扩大朝廷领土。C.在张昇守秦州时,刘涣、郭恩率军攻破阻挡在文盈关与古渭州间的蕃人城池,清除

了障碍。D.《说将·将材》中把将材分为九类,一名优秀的步将需要武艺高强,气势超群,能巩固疆埸。【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并派知州刘渔在古渭州治所筑城”错,原文为“范翔作陕漕,权知秦州,遂许之,发兵城其地,建于古渭州。城既立,知州刘

渔与秦州商贾及居人二千余家皆在城中”,应是范翔派兵筑城,然后命知州刘渔到城中办公。故选B。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而秦阙食则以贵价籴之,自是秦州始困矣。【译文】(1)而秦州缺粮就要出

高价买粮,从此秦州开始困窘。(2)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此之谓信将。【译文】对有功之人(勇敢向前的人)加以重赏,对有过之人(贪生怕死后退的人)加以重罚,奖赏不拖延(或及时),惩罚不区分地位高下,这样的将帅被称作信将。14.材料二中说“将材有九”,试据此评

价曹玮具备哪些为将才能。(3分)【答案】①所带兵寡,扼守要害,可谓智将;②兵力不足但不贪图开疆拓土,确保边疆稳定。兵少而用足,粮草以自给。怯于小战,勇于大敌,可谓猛将;③关之左右皆为蕃俗,结以恩信,可谓仁将。参考译文:材料一:曹玮驻守秦州,在秦州之西,设文盈关。关隘设在最要害的地方;关隘的左右

,都是外族人居住,曹玮用恩德信义结交他们,这些外族人都能为他所用,所以秦州每年用兵,只把守文盈关而已。秦州所守卫的区域少,州兵虽然少但用度充足,所需粮草可以自给自足。从此以后的将军官员遵守他的老规矩,不改变,不增加。文盈以西九十里,有个名为张小哥的部族,也称张遵。过去与邻近的部族有仇怨,并且自

己手下的兵马不足,多次请求归附秦州,而秦州的前后几任将军和官员都因为当地难驻守而没有答应。等到范翔担任陕州转运使,暂时代理掌管秦州,就答应了张遵的请求,调集军队在他们所在之地筑城,建在古渭州。城建成后,知州刘渔与秦州商贾及居人二千多户都住在城中,范翔也亲自到那里犒劳他的部族。与张遵有仇的蕃

人约定出兵截杀刘渔、范翔等人,范翔等人暗中得知他们的计谋,犒赏当天,晚上就回到文盈关。第二天,蕃人起兵,没有抓到范翔,于是在半路筑城,截杀过往的商贾及修城士兵民工一共五六十人。道路断绝,贼兵守在文盈关与新城之间,向新城运送粮食的道路断绝,城中

没有食物。朝廷派张昪管理秦州,刘涣、郭恩率领军队苦战,攻陷贼人在中路所建造的城。朝廷还是不能放弃古渭,只是不再设置州,设置寨主、监酒二个职位,每季度轮换一人带兵驻守,张氏世袭蕃巡检之职。但是从文盈到古渭九十里,中间只通一条路

,路旁就是界濠。秦州每年运送钱粮供给古渭,而秦州缺粮就要出高价买粮,从此秦州开始困窘。张氏既然与蕃族不和,联合秦州的军队,一天天地向秦州靠近驻扎,如果秦州与他共患难,对于张氏部族有利,而对于秦州确实没有什么好

处。材料二:将帅的才干,可以分为九种类型:用自己的德行引导教育部下,用礼法规范部下的行动,知道部下饥寒,明察他们的辛劳疾苦,这样的将帅被称作仁将。临事能不苟且而免于损害,不被利益所屈服,宁愿为荣誉献身,也不屈辱求生,这样的将帅被称作义将。身份高贵但不骄横,打了胜仗又不自恃功劳,贤德而能谦

逊待人,性情刚直又能包容他人,这样的将帅被称作礼将。作战变化莫测,行动处置变化多端,身处逆境能转祸为福,面临危险又出奇制胜,这样的将帅被称作智将。对有功之人以重赏,对有过之人以重罚,奖赏不拖延,惩罚不区分地位高下,这样的将帅被称作信将。身手矫捷,冲锋陷阵时快如战马,气概能胜过千夫,

长于掌控战场的局势,又擅长剑戟,这样的将帅被称作步将。能攀高山,走险地,骑射如飞,进攻时身先士卒,撤退时在队伍后面殿后,这样的将帅被称作骑将。气盖三军,蔑视强敌,对小的战役小心谨慎,面对强大的敌人则愈战愈勇,这样的将帅被称作猛将。遇见贤人好像自己觉得比不上,从谏如流,待

人宽厚又不失刚直,勇敢果断又富于计谋,这样的将帅被称作大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小题。吴中书事杨乘①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名归范蠡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香径②自生兰叶小,响廊③深映月华空。尊前多暇但

怀古,尽日愁吟谁与同。【注】①杨乘:晚唐诗人,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宣宗大中元年登进士第,官终殿中侍御史。②香径:苏州香山旁小溪,传说吴王种香花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③响廊:用于跳舞的木板长廊

。相传是吴王夫差为西施而造。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以“十万人家”写出吴中的繁华,“天堑东”交代了吴中地理环境,而“管弦台榭”句写出了作者此时沉醉于亭台楼阁的歌

舞之中。B.颔联“国破西施一笑中”指范蠡用美人计助越灭吴,“名归范蠡五湖上”指范蠡功成退隐后,泛舟五湖。因为韵律要求,这一联上下句语序作了颠倒。C.颈联描写现实之景,特别是“自”“空”二字,意蕴丰富。

“自”独自之意,表现了香径荒凉冷落之景;“空”徒劳之意,渲染了响廊空寂无人之境。D.这首七言律诗咏史怀古,以景起笔,以愁收结,感情深沉,语言含蓄;颔联、颈联两联对仗工整,韵律和谐。【答案】A【解析】A.

“写出了作者此时沉醉于亭台楼阁的歌舞之中”错误,这是作者的想象,虚写当年吴国的繁华,并非实写作者自己。故选A。16.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愁”?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案】愁:①对国运渐衰、世事难测的感叹。②诗人自身孤独寂寞,无人

理解的伤感。表现手法:①对比。通过当年的繁华和眼前的凄清冷落对比,借古伤今,感叹晚唐国运渐衰。②用典。以范蠡和西施颠覆吴国的典故,感叹历史兴衰,感慨唐朝的衰落。也有羡慕范蠡,自身不能自主的无奈。③直抒胸臆。通过写尊前多暇,只能独自借酒消愁,表达无人理解的惆怅。④寓情于景。颈联

写昔日的香径已生出新兰叶,月华流泻徒然照在长廊深处,营造了空寂荒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对世事无常、历史兴衰更替的感伤。【解析】愁:①“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写出当年吴国歌舞升平,一片繁华景象,“香径自生兰叶小,响廊深映月华空”,香径自生,回廊空响,当年的繁华

已成往事。通过对往昔盛世的回忆和当下衰景的描写来体现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表现出诗人对国运渐衰、世事变迁、物是人非的伤感。②“名归范蠡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运用范蠡的典故,表达出诗人对他的羡慕之情,同时也有自身不能自主的无奈;“尊前多暇但怀古,尽

日愁吟谁与同”,直抒胸臆,表明诗人现在多有空闲时间,只能喝喝酒,怀怀古,空闲苦闷、无人赏识,无可奈何之感油然而生,抒发了怀才不遇,无人理解的苦闷。表现手法:①“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写出当年吴国的繁华景象,“香径自生兰叶小,响廊深映月华空”写当年的繁华已成往事,诗中通过对当年繁

华和眼前凄清冷落的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将抽象的国运兴衰具象化,让读者能从鲜明的景象对比中体会到国家的变化,往昔的繁华更衬托出如今的衰败,这种借古伤今的手法,使读者能深切感受到晚唐时期国运的逐渐衰落。②作者以范蠡和西施颠覆吴国的典故为例,这个典故本身蕴含着历史的兴衰交替,诗人引用此典故,一方面

是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另一方面,诗人也可能羡慕范蠡在历史舞台上能够有所作为且功成身退,而自己却在当下的环境中无法掌握自身命运,这种无奈通过典故的运用含蓄地表达了出来。③“尊前多暇”直接表明诗人在酒席前有很多空闲

时间,“愁”字更是直接点出了诗人的情感基调。这种直抒胸臆的方式让读者能够直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惆怅,没有任何隐晦的表达,使情感的传递更加直接、强烈。(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念奴娇

·过洞庭》中“短发萧骚襟袖冷”写因夜气清冷,所以觉得头发稀疏,如今被免职了,不免带有几分萧条与冷落。但词人的气概却丝毫不减,“稳泛沧浪空阔”,表现出词人不管处境如何,自己心神毫不动摇的气度。(2)古诗常“以阔境显孤

危”,杜甫《登岳阳楼》通过“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以雄健笔力描写阔大景象,来凸显自己的孤独。(3)古典诗文中景物描写是一项重要内容,《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渌水荡漾清猿啼”表现了谢灵运居住过的地方的景物特点;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通过描写宅地

周围植物缭绕丛生来表明谪居地环境特点的句子是“黄芦苦竹绕宅生”。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某年路过一家县城的中药铺,看到一副字体烫金

的对联: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乃摘星汉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为济生郎“启明”“长庚”“南箕”“北斗”是神话的四方星宿;“牡丹”“芍药”“菊花”“梅花”是中国的四季名花。这样的联句挂在中药铺里,上联中的“摘星汉”应该是指医师,下联中的“济生郎”应该

是指草药。我深为所动:一家县城中药铺有这样高远的专业追求,让人刮目相看。很多年后,偶翻闲书,见到一则逸闻:1789年清廷殿试后,皇上见高中探花的考生一只眼大一只眼小,龙心不悦,当场出对子难为..他: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手。该考生当即应对: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为探花郎。皇上以四

方星宿入题,以“摘星手”自称,显摆的是所谓“帝王气象”;而该考生以四时名花应对,“探花郎”一语不失为“妙对”。不过,谁都不会想到,多少年后,这副堂而皇之的对联会被一个小县城的中药铺借用,而且用得真是地方:医生是白衣天使,以星宿称之,恰如其分;()。1

8.下列句子中的“难为”与文中加点的“难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似这般许多行李,难为老猪一个逐日家担着走。(吴承恩《西游记》)B.这么冷天,我的儿,难为你想着来!快上炕来坐着罢。(曹雪芹《红楼梦》)C.难

为你亲自端来,不吃太对不起你了。(巴金《春》)D.欧阳雪:于科长,佟小姐,干吗这样难为他呢?(老舍《面子问题》)【答案】D(文中的“难为”是故意刁难、使人为难的意思。A.“难为”是多亏、难得的意思;B.“难为”是指对某人的付出表示感激;C.“难为”是指感谢某

人做某事;D.“难为他”是使人为难的意思)19.文中为什么说“‘探花郎’一语不失为‘妙对’”?请简要说明。(5分)【答案】①“探花郎”一语双关,一指进士及第中的第三名,二指探寻名花的雅士。②自称“探花郎”,贴合身份,工整而巧妙地应对上

联的“摘星手”。20.请仿照画横线部分的句子,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以完成对中药铺对联的评价。(4分)【答案】草药享日月精华,以名花代之,适得其神。(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

2题。有我之境,是把读书作为人生的避风港。作家毛姆曾说过,养成读书的习惯,就如给你自己建造了一座逃避人生几乎所有不幸的避难所。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面对坎坷、遇到挫折,无所畏惧、(A)一往无前是一种态度,掩卷沉思、反思自己也是一种

态度。前者的精神是雄健的,①。通过读书,在历史中寻找借鉴,从他人那里汲取经验,未尝不是(B)以守为攻、站在问题之外看问题的大智慧。不仅如此,以读书修身正己,能让人少几分“卷帷望月空长叹”的烦恼纠结,多一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定从容,反而有

助于我们迈过这些坎。无我之境,是把读书②。有人说,读一本好书,是一次精神的修行,是一次灵魂的洗礼。确实,阅读和思考是每个人都不会虚度的旅程。它能让人放慢原本急匆匆的步伐,撇掉(C)火急火燎,摆脱内心浮躁,在流连字里行间的风景里,找到一个安静的精神角落。城南有一家大型书店,一个特点就是拥有

非常长的楼梯,其意图就在于让每个来到书店的人在(D)扶摇直上的过程中,能够放慢脚步,感受书香,从容沉淀。在这个意义上,读书绝不仅仅是一种放松身心的休闲,更是一种拯救灵魂的生活方式。21.文中加方框的(A)(B)(C)(D)四个成语中有两处使用错误,请标明序号并修改。(4分)答:序号(▲),改正:

▲;序号(▲),改正:▲。【答案】(B)以退为进(D)拾级而上22.请在文中划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答案】①但后者未必就是逃避(后者的态

度是沉稳的);②作为诗意的栖居地(作为精神的栖息地)。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论语》中讲,“仁者乐山”。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说,山之所以被瞻仰,是因为“草木生焉,万物植焉,飞鸟集焉,走兽休焉,四方益取与焉,出云道风,从乎天地之间。”英国作家

娜恩·谢泼德说:“身体在山里会有一种超脱的快感,像某种取代思维的病症,但所有患者绝不会请求被治愈。”我们栖居的大地上有许多的山。山,引发了你哪些回忆与联想?山,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与启迪?请结合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