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8 页
  • 大小 10.305 MB
  • 2024-09-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5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18)页,10.305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eac5c7daa225ff0b6056f9f2650838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合肥一六八中学2022级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调研地理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0小题,共60分)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

探测之旅,迈出了中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图1为我国火星探测标识“揽星九天”,图2为探测器的轨道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1中,数码和天体名称匹配的()A.①—火星B.②—地球C.③—水星D.④—木星2.火星大气

比地球大气温度低的最主要原因是()A.比地球面积小B.比地球密度小C.比地球质量小D.距离太阳远3.图2中所显示的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A.银河系B.河外星系C.太阳系D.地月系【答案】1.A2.D3.C

【解析】【1题详解】在“揽星九天”标识中,①②③④分别位于距日由近及远的第四、第五、第六、第七位置,则①为火星,②为木星,③为土星,④为天王星,A正确,排除BCD,选A。【2题详解】火星大气比地球大气温度低的最主要原因是

距离太阳远,D正确;比地球面积小、比地球密度小、比地球质量小都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BC,选D。【3题详解】探测器轨道示意图中所显示的是均为太阳系中的成员,故图中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C正确。排除ABD,故选C。【点睛】地球距日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

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据报道,科学家预测2023年太阳活动将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期。那时将发生大量的太阳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有①黑子②耀斑③太阳风(是从太阳大气最外层向空中持续抛射出来的物质粒子流),它们所对应的太阳外部大气层,从外到里排列分

别是()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③①②5.如果2022~2023年是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那么下一个活动强烈时段约是()A.2011~2012年B.2033~2034年C.2006~2007年D.2087~208

8年6.本次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对地球可能造成的影响有()①南、北两极出现极光现象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影响无线电长波通信④漠河地区出现“白夜”现象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答案】4.B5.B6.A【解析】【4题详

解】太阳大气层由外向内依次为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①黑子发生在光球层,②耀斑发生色球层,③太阳风(高能带电粒子流)发生在日冕层,故它们所对应的太阳外部大气层,从外到里排列分别是③②①,B正确。故选B。【5题详解】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2022~20

23年是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下一个活动强烈时段约是2033~2034年,B正确。故选B。【6题详解】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两极高层大气,在高纬度地区形成美丽的极光现象,①正确;高能带电粒子流影响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导致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②正确;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而不是

长波通信,③错误;漠河“白夜”现象是由于其纬度较高,夏季白昼时间较长导致的,与太阳活动无关,④错误;综上所述,故选A。【点睛】太阳大气层由内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光球层太阳活动是黑子,它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影响地球气候;色球层太阳活动是耀斑,产生磁暴现象和影响地球无

线电短波通信;日冕层太阳活动是太阳风(日冕物质抛射、高能带电粒子流),在地球两极高空形成极光现象。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读地质时期(部分)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7.古生代末期()A.被子植物繁盛B.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

C.海平面高于现代D.水稻、小麦等频频歉收8.恐龙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征是()A.总体比较寒冷B.总体比较湿润C.冷暖干湿交替D.温暖干旱明显9.地球的演化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这些阶段按照时间顺序正确的排序是()①初期的岩浆时代②出现爬行动

物和裸子植物的中生代③原始海洋时代④陆地面积增加,出现昆虫、鱼类、两栖类动物的古生代⑤出现鸟类、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造山运动阶段A.①③④②⑤B.①③②④⑤C.①③⑤②④D.③①④②⑤【答案】7.B8.D9.A【解析】【7题详解】被子

植被繁盛的时代是新生代而不是古生代,A错误;结合图示可知,古生代末期温度较低,属于寒冷期,可能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B正确;结合图示可知,古生代末期的寒冷期,可能使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海平面较低,C错误;古生代并没有传统农业,D错误。故选B。【8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生代

是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的时代,是恐龙的繁盛年代,据图示可知,中生代全球气温较高,降水较少,全球温暖干旱明显,D正确,A、B、C错误。故选D。【9题详解】地球演化之初是岩浆活动非常剧烈的熔炉,后陆地、原始海洋和原

始大气慢慢形成。生命出现在原始海洋里,蓝藻的出现改变了大气的成分,出现了原始海洋中的鱼类,生命适应环境,不断进化,进一步演化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故地球的演化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①初期的岩浆时代,③原始海洋时代,④陆地面积增加,出现昆虫、鱼类、两栖类,裸蕨类的

古生代,②出现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的中生代,⑤出现鸟类、哺乳类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造山运动阶段。因此,按照时间顺序排序①③④②⑤正确,故选A。【点睛】距今2.5亿年-6500万年前的时代,地质学上分为3个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称为中生代,是地球上爬虫

类统治地球最鼎盛的时代,其中代表动物恐龙,出现于三叠纪晚期,鼎盛于侏罗纪、白垩纪中期,灭绝于6500万年前白垩纪晚期,由于当时地球上最繁盛的最具代表性的物种就是恐龙(统治地球时间长达约1.6亿年之久),故中生代也被称为恐龙时代。被子植物是在大约1.3亿~1.35亿年前的早白垩世起源的。直到离

今8000~9000万年的白垩纪末期,被子植物才在地球上的大部分地区占了统治的地位。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在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29.59N,102.08°E)发生6.8级

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下图示意地球内部圈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代表岩石圈的是()A.①B.②C.③D.④11.该地震产生的地震波,向下传播经古登堡界面后()A.横波和纵波速度均加快B.横波速度减慢,纵波消失C.横波

和纵波速度均减慢D.纵波速度减慢,横波消失【答案】10.C11.D【解析】【10题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岩石圈表示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结合图中,应为③,C正确,ABD错误。故选C。【11题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地震波向下传播经古登堡界面后纵波减速,横波消失,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地球

的内部圈层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圈层们界限是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下图为某蔬菜大棚的照片,温室大棚是目前进行蔬菜反季节种植的主要技术手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

大棚中二氧化碳增加,可提高蔬菜生长速度,原因是()A.能防止病虫害发生B.可提高土壤的肥力C可提高夜间温度D.可提高空气湿度13.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A.光照太

强B.热量不足C.年温差较小D.日温差较小14.夏季在蔬菜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目的是()A.削弱太阳辐射B.增强大气辐射C.增强地面辐射D.削弱大气逆辐射【答案】12.C13.D14.A【解析】【12题详解】.考杳二氧化碳的作用,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能够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将地面损失的热量返还地面,起到保温的作用,C正确;二氧化碳与病虫害无关,A错误;与土壤的肥力无关,B错误;与空气湿度无关,D错误。故选C。【13题详解】人类可以对于那些不利于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进行

调节和改造,塑料大棚使得晚上大棚内的温度不会太低,气温日较差相对较小,而晚上温度高,蔬菜的呼吸作用比较强,消耗的有机质比较多,不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D正确,C错误;与自然条件相比,大棚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光照较弱,A错;大棚具有保温作用,热量更充足,B错。故选D

。【14题详解】黑色的尼龙网对太阳辐射具有较强的削弱作用,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减少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进而起到减小昼夜温差的效果,避免大棚内温度过高,减少作物水分蒸腾,A正确;黑色尼龙网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

少,从而减少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都减弱,BC错误;黑色尼龙网主要是影响白天的辐射,与夜晚大气逆辐射的保温作用关系小,D错误。故选A。【点睛】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气候:包括光照、热量、水分等要素,它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基础因素。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

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区耕作不便,且不利于水土保持.适宜发展畜牧业、林业等。土壤: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农作物,如酸性红壤种茶树。水源:尤其对干旱地区的农业发展显得更为重要。市场:市场的需求量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运输:对商品农业,尤其是对花卉等园艺生和乳畜业的生产非常重要。政策:起鼓励或限制作用,如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建立。劳动力、科技、冷藏保鲜技术等。下图为地球表层海水温,盐度,密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代表的是()A.温度、盐度、密度B.温度、密度、盐度

C.密度、温度、盐度D.密度、盐度、温度16.不属于影响③的因素是()A.蒸发量B.降水量C.入海径流量D.海洋生物量17.关于②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A.影响海底地形形成B.影响航运速度C.影响海洋生物分布D.影响油气开发【答案】15.C1

6.D17.C【解析】【15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洋表层水温自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海洋表层盐度自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低纬度海区递减;海洋表层密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大,两极海域最大。由此判断①为密度,

②为温度,③为盐度,C正确。故选C。【16题详解】③为盐度变化曲线,影响盐度的因素是蒸发量、降水量、入海径流量。蒸发量大于补给量,则盐度高,反之则低;盐度低时通常有河流注入,起到稀释作用;海洋生物量对盐度影响很小,D符合题意,ABC不符

合题意。故选D。【17题详解】②为温度变化曲线,海底地形形成是受内力作用影响,A错误。航运速度受洋流和风向影响,B错误。海水运动、气象灾害等会影响油气开发,D错误。海水温度影响海洋生物分布,海洋温度上升还会

影响海洋的盐度、pH值、溶解氧含量,从而对海洋生物造成影响,致使鱼类种群重新分布,同时还会伤害珊瑚礁,破坏海洋生物多样性,C正确。故选C。【点睛】海水温度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水温度调节大气温度,影响气候;海水温度影响海洋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海水温度变化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摄食、产卵、洄游、死亡等

并影响鱼类种群的变化,最终影响到渔业资源的数员、质量及其开发利用;海水温度对海洋运输有影响,纬度较高的海域,海水有结冰期,通航时间较短,在冰封海域航行需要装备破冰设施。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8.图中冲浪爱好者利用了()A.潮汐的能量B.洋流的能量C.海啸的能量D.波浪的能量19.关于图中波浪的描

述正确的是()A.波浪越高,能量越大B.风速越小,波浪越大C.波浪越高,波峰越低D.波的传播方向与风向相反20.下列关于海水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A.海啸大多由海底地震引起B.热带、温带沿海地区可能受到风暴

潮的袭击C.通常,一天中可以观察到三次海水涨落D.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答案】18.D19.A20.C【解析】【18题详解】海面的浪潮涌动属于波浪,因此冲浪利用的是波浪的能量。D正确,ABC错误。故选D。【19题详解】风速越小,波浪

越小;波浪越高,波峰越高;波的传播方向与风向相同。A正确,BCD错误。故选A。【20题详解】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A说法正确。风暴潮是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通常指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等强烈

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高,使受其影响海区的潮位大大地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热带、温带沿海地区可能受到风暴潮的袭击,B说法正确。通常,一天中可以观察到二次海水涨落,C说法错误。波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D说法正

确。本题要求选择说法错误的一项,故选C。【点睛】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在白天的称潮,夜间的称汐,总称潮汐。一般每日涨落两次,也有涨落一次的。北大西洋暖流是一股强大的水流,这支大西洋“热量输送带”靠盐运转。首先,北大西洋暖流将温暖的咸水带到格陵兰岛和冰岛周

围海域,在那里冷却并下沉到海底。然后,它慢慢从深海向南迁移。然而,因为全球变暖的原因,浮力大的淡水稀释了沉重的盐水,限制了其下潜深度,从而使这台引擎动力减弱或熄火。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全球变暖导致北大西洋暖流的“引擎动力减弱或熄火”,主要原因是()A.注入海洋的河流水量减少B.水循环

活跃使大气降水增多C.高纬度固态水融化量增多D.海水温度增加溶解盐分增多22.北大西洋暖流环流减缓会使()①北欧变冷②北欧变暖③西欧降水增加④西欧降水减少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21.C22.B【解析】【21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北大西洋暖流将温暖的

咸水带至格陵兰岛和冰岛周围海域,在此冷却并下沉海底,而格陵兰岛和冰岛所处纬度较高,冰川较多,随着全球变暖,高纬度固态冰川融水量增多,融化的大量淡水稀释了这里沉重的盐水,从而限制了其下潜深度,使得“引擎动力减

弱或熄火”,C正确;注入海洋的河流水量减少,则淡水对盐水的稀释作用减弱,有利于盐水的下沉,A错;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区域降水分布格局发生变化,该区域大气降水不一定增多,B错;海水温度增加,水份蒸发加大,海水盐分更容易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盐分不会增多,D错。故选C。【22题详解】

暖流给沿岸气候起到了增温增湿的作用,北大西洋暖流减缓,为北欧地区输送的热量减少,北欧变冷,①正确,②错;北大西洋暖流减缓,为西欧地区输送的水汽减少,西欧地区降水减少,③错,④正确,故选B。【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影响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②对渔场分布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以及上升补偿流附近,底层营养物质上涌,藻类以及浮游生物丰富,饵料充足,鱼类资源丰富。③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洋流航行速度加快且节省

燃料;寒暖流相遇附近海雾较多,北极地区的冰山随洋流南下,都会影响海洋航行安全。④对污染物的影响:一方面加快了污染物的净化速度,另一方面也扩大了污染物的影响范围。如图为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一处地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3.图中石林的形成原因是()A.风力侵蚀作用B.岩浆作用C.流水溶蚀作用D

.变质作用24.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②气候越湿润,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就越好③气温愈高,愈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④喀斯特地貌与生物活动没有关系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答案】23.C24.C【解析】【2

3题详解】我国西南地区有大量的石灰岩分布,长期受流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喀斯特地貌。图中的石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24题详解】①喀斯特地貌的岩石为可溶性岩石,所以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故①正确。②喀斯特地貌为

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所以降水越多,气候越湿润,流水作用越强烈,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就越好,故②正确。③气温愈高,越有利于加快化学反应,愈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故③正确。④喀斯特地貌与生物活动有关系,

生物丰富,生物酸多,越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故④错误。综上,正确是①②③,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C。鸡冠洞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是一处大型溶洞,长达5600m,上下分五层,落差138m。此类洞穴在北方

少见,被誉为“北国第一洞府”。自1992年开始开发,新辟进出洞口,铺设洞内道路,安装照明彩灯,修建牌楼房舍。2012年1月9日,鸡冠洞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下图为洞内景点“定海神针”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5.此类洞穴在北方少见,是因为北方()①

气候较为寒冷干燥②地下水资源较为贫乏③多为深层地下水④石灰岩分布极少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的26.“定海神针”是鸡冠洞中最小的一根石柱,其形成的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B.流水溶蚀C.风力堆积D.流水堆积【答案】25.A2

6.D【解析】【分析】【25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该洞穴为大型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温暖湿润的南方地区,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此类洞穴在北方少见,是因为北方气候较为寒冷干燥,且地

下水资源较为贫乏,流水的溶蚀作用微弱,难以形成溶洞,①②正确。北方地区有浅层地下水,也有深层地下水,石灰岩分布较多,③④错误。故选A。【26题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石柱形成的外力作用是流水堆积,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喀

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喀斯特地貌分为喀斯特溶蚀地貌和喀斯特沉积地貌。喀斯特溶蚀地貌主要包括溶沟和石芽、峰林和孤峰,以及溶斗和地下溶洞

等;喀斯特沉积地貌主要有各种形态的石钟乳、石笋、石柱和钙化等。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7.图示地貌为()A.流水堆积地貌B.风力侵蚀地貌C.冰川堆积地貌D.风力堆积地貌28.图示地貌区盛行风向为()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答案】27.D28.C【解析】【27题详解】

通过阅读景观图可知,图示地貌为沙丘,沙丘为风力堆积地貌,D正确。流水堆积地貌多形成冲积扇、冲积平原等,A错误。风蚀地貌多形成风蚀柱等,B错误。冰川堆积地貌多形成冰碛地貌,C错误。故选:D。【28题详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图示地

貌为沙丘,其迎风坡坡度缓,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可判断该地盛行西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新月形沙丘是风积地貌的一种,是平面如新月的沙丘。其纵剖面的两坡不对称,迎风坡凸面平缓,坡度在5°-20°之间;背风坡凹而陡,一般为28°-3

4°.新月形沙丘背风坡的两侧形成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称为沙丘的两翼,此两翼顺着风向延伸。新月形沙丘是在单一方向的风或两种相反方向的风的作用下形成的。重庆某中学暑假组织野外考察活动。下图示意宿营地等高线地形分布,湖面与山峰高差小于600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图中瀑布落差可

能是()A.25米B.20米C.15米D.30米30.图中四个宿营地能够互相对望的是()A.②和③B.③和④C.①和②D.①和④【答案】29.C30.C【解析】分析】【29题详解】读图可知,山峰海拔是780米,而由题干可知,湖面和山峰的高差是小于600米,所以湖面最低海拔在【180米之上。

读图可知,瀑布的最大落差应该是小于湖面最低海拔与比湖泊海拔高,且离湖泊最近的等高线之差,用200米减去180米,即小于20米,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选C。【30题详解】读图可知,②与③之间有凸坡阻挡视线,两宿营地不能够互相对望,不符合题意;③与④之间为山脊,山脊阻挡视线,两宿营地

不能够互相对望,不符合题意;读图可知,①和②位于河谷两侧的山脊之上,两地之间没有凸出地形阻挡视线,两宿营地能够互相对望,符合题意;①与④之间有凸坡阻挡视线,两宿营地不能够互相对望,不符合题意。综上可知,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选C。【点睛】从山上向下

,坡面上的等高线先疏后密,则坡形为凸坡,凸坡阻挡视线;从山上向下,坡面上的等高线先密后疏,则坡形为凹坡,凹坡不阻挡视线;从山上向下,坡面上的等高线均匀,则坡面坡度均匀。二、综合题(共两题,共40分)3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1

9年,南京燃气热水锅炉进行低氮改造,避免城市热岛效应。江苏天和冷暖设备有十多年大型商用锅炉改造案例,他们的德地氏冷凝燃气锅炉NOx减少80%,CO减少90%,重量是钢制锅炉的1/3,比普通钢制锅炉节能40%,静音运行,低氮氧化合物排放。材

料二:图1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图2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1)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生产和生活活动释放大量热量B.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C.城市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D.城市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长期生活在

热岛中心的人们会表现为情绪烦躁不安、精神萎靡、忧郁压抑、记忆力下降、失眠、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溃疡增多、胃肠疾病复发等。(2)为了美好的生存环境,请说出减缓城市热岛效应的可行性措施?(3)图1位于图2中的层,该层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4)图2中字母B代表层,大气以运动为主,有利于高

空飞行;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选择填空)。A.接受太阳辐射多B.接受地面的热量多C.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D.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5)如若修建一个可能有污染的工厂,应建设在(图1)a

、b、c中的哪处?说明理由。【答案】(1)A(2)树立“绿色”理念意识;节能减排,大力发展绿色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温室气体和有害气体的排放;倡导清洁生产,限制工业污染排污;改变城市下垫面,植树种草,

扩大公园面积等。(3)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4)平流层;水平;D(5)c;c点城市热岛效应之外(在下沉距离之外),可以避免大气污染物,避免加重城市污染;a、b点在市热岛效应之内,会加重城市污染。【解析】【分析】试题考查城市热岛效应【详解】(1)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生产

和生活活动释放大量热量,A正确。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会减少热岛效应,B错。城市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对城市热岛效应形成影响不大,C错。城市上空云量并不少,D错。(2)城市热岛效应形成主要原因是城市生产和生活活

动释放大量热量,减缓城市热岛效的措施可结合原因来回答,如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温室气候和有害气体的排放。倡导清洁生产,限制工业排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工程措施如加强城市绿化,大力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等。(3)图1表示的是近地面,位于图2

中的对流层,从图中看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面降低。(4)图2中字母B代表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由于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导致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D正确。(5)从图中可看出,a位于市区、b位于市区和郊区之间、c在城市热岛效应之外。为了减少城市污染,有

污染的工业不能建在市区。b点在市热岛效应之内,污染会随城市风吹到市区,加重城市污染,也不适合。c在城市热岛效应之外,可以避免大气污染物进入市区,c最合适。【点睛】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1)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在的(2)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

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在下沉距离之外。3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21年夏季部分城市发生了严重的内涝。近年来,盐城市大力治理和改造城市排水系统,但由于还未完全竣工,导致2021年10月14日盐城市区部分地区形成

了如右下图的“看海”景观。左下图为水循环过程环节图。(1)图中数字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①。(2)下列地理现象中,具有图中环节②作用的是()(单项选择题)。A.塔里木河河水蒸发B.高山冰川融化C.影响我国的夏季风D.跨流域调水工程(3)促进陆地水体更新的水

循环类型主要是。(4)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在于(双项选择题)。A.使地表的水体呈现三态变化B.塑造地表形态C.使地球表面水资源均匀分布D.调节全球热量平衡(5)造成城市“看海”的原因有哪些?【答案】(1)蒸发(2)C(3)海陆间循环(4)BD(5)降水量异常增多;

城市管道系统设计不合理;城市硬质地面增多;植被减少,河湖面积减少;城市规划不合理等。【解析】【分析】本大题以盐城市和水循环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循环等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知识掌握能力,提高地理科学素养。【小问1详解】①是

由海洋的水受热蒸发到空中,产生水蒸气的过程所以是蒸发。【小问2详解】②环节是水汽输送,并且是由海洋到陆地的过程,塔里木河水蒸发是陆地间循环,A错误。高山冰川融化,没有发生水汽输送,B错误。夏季风从海洋为我国

大部分地区带来充足的降水,C正确。跨流域调水影响的是地表径流,D错误。故选C。【小问3详解】陆地水体更新需要有新的水源补给,而降水是最好的方法,陆地上的降水大多数来自海陆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和降水等过程。【小问4详解】水的三态变化不管是地表水,其他地区的水也是可以进行,A错误。水循环

通过降水、地表径流等侵蚀搬运作用,塑造地表形态,B正确。地球表面水并不均匀分布,有的地方缺水,有的地方洪涝灾害频繁,C错误。水的比热容大,通过吸热放热调节局部温度,并且降水也可以打压高温,两极地区通过温度降低,吸热,调节全球温度,D正确。故选BD。【小问5详解】降水量过多,并且过于

集中,是我国季风气候的显著特点,过多的降水,使得土壤水饱和,一些城市排水系统无法承担过多的降雨,水泥路阻挡地表水的下渗,更多的水流到街上,植被减少,保持水土的能力下降,河湖面积减少,调节洪水的能力下降

,城市规划的不合理也容易导致出现城市内涝。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