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10月) 地理

DOC
  • 阅读 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5.186 MB
  • 2024-12-0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10月) 地理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10月) 地理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10月) 地理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8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10月) 地理.docx,共(10)页,5.186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df4ee5003f2b467c0cf001f955fefb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段考地理科试题命题人:蒋小川审题人:王放国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涂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80分)2019春节上映了一部中

国科幻片《流浪地球》,下图为该片剧照,讲述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所吞没。为了自救,人类提出一个名为“流浪地球”的大胆计划,即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万座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人类暂时转入地下城生活。用2500年的时间奔往另外一个

栖息之地。但是把地球搬家的步骤也很繁琐:第一步,用地球发动机使地球停止自转;第五步,最近的适合居住的星系是4.2光年外的比邻星,地球泊入比邻星轨道,成为这颗恒星的行星。完成下面1-4小题。1.如果地球搬家的第一步成

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将被严重影响的是A.安全的宇宙环境B.适中的日地距离C.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D.适宜的温度范围2.如果地球顺利泊入比邻星轨道,则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为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3.《流浪地球》中导致人类决定飞离太阳系自救的

最主要因素是A.地球表面温度太低B.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将导致地球无法获得稳定的光照C.地球由于人类无节制排放温室气体发生了极端天气,已不适应人类生存D.地球大气结构发生重大改变影响人类生存4.在电影里有

这么一个情节,地球大气被木星吸走一部分,并有可能地球撞向木星,除了这些危险,在靠近木星时,以下哪个也是地球可能面临的A.被小行星撞击的几率增大B.没有大气的削弱作用白天地表温度越来越低C.遭遇更强的太阳辐射D.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夜晚地表温度越来越高2013年2月15日,俄罗斯境内乌拉

尔山地区遭遇陨石雨“袭击”。据此完成5-6小题。5.坠落的陨石是穿过地球大气层与地面撞击之后的天体的残余部分,该天体可能是下列天体中的A.行星B.卫星C.流星体D.恒星6.下面图中大、中、小圆各代表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能正确表示他们之间

关系的是A.B.C.D.图中的“蓝月亮”为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出的银河系中一个可能孕育生命的外星天体,据推测它本身不发光,但该天体上光照良好。据此回答7-8小题。7.“蓝月亮”应属于A.行星B.恒星C.彗星

D.卫星8.“蓝月亮”上的光照可能来自A.恒星B.地球C.行星D.太阳宜居带是指一颗恒星周围适宜生命存在的理想区域。2017年2月23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在距离地球40光年的一颗恒星(TRAPPIST-1)周围发现了7颗与地球大小相当

的类地行星,其中三颗位于宜居带内。图甲为“TRAPPIST-1系统”示意图。图乙中阴影区域为太阳系的宜居带分布图。读图,完成9-10小题。9.位于太阳系宜居带的行星除地球外还有A.金星B.水星C.火星D.木星10.之所以推测出位于“宜居带”内的行星“宜居”,最可能的原因是A

.与中心天体距离适中B.天体表面平坦C.有富含二氧化碳的大气D.有肥沃的土壤某年6月,中国神舟飞船与天宫五号在距地面约370公里的轨道成功对接后高速运行,下图为某摄影师抓拍到的“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据此完成11题。11.“天神

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是一种“凌日”现象,在地球上看,太阳系中能产生“凌日”现象的行星是A.水星、金星B.金星、火星C.金星、木星D.火星、木星12.古代有些诗人善于观察地理环境,在诗句中往往描写或反映出一些地理现象的特点,请阅读有关古诗,思考,“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其诗中所反映的月相应该是A.上弦月B.凸月C.满月D.下弦月读我国年太阳辐射能分布图,完成13-15小题。13.仅考虑太阳能蕴含量,我国适宜建太阳能发电站的地形区是A.青藏高原B.四川盆地C.江汉平原D.华

北平原14.据图,太阳辐射能最少的是A.青藏高原B.四川盆地C.内蒙古高原D.东南丘陵15.上述地区太阳辐射能贫乏的原因是①盆地地形,河流多,空气中水气多且水汽不易扩散②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长③多阴雨和大雾天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多④纬度高,气温低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16

.在十字路口处,我们有时能见到以太阳能为电源的交通信号灯(如图)。从太阳辐射角度考虑,我国下列城市中最适合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的是A.成都B.拉萨C.北京D.大连2021年9月28日,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我国研制的太

阳双超卫星“羲和号”首次亮相。作为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于10月14日发射,卫星的发射成功,标志中国正式进入“探日时代”。据此结合太阳相关知识,完成17-19小题。17.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①豫章郡出石,可燃为薪。②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③

烟火冲天,其声如雷,昼夜不绝,声闻五六十里,其飞出者皆黑石硫黄之类,经年不断……热气逼人三十余里。④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挹之,乃采入缶中。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帷幕皆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8.太阳活

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①太阳活动强烈时,会对卫星导航、空间通信等带来影响②耀斑爆发时,太阳风变得强劲,从而干扰地球的电离层③黑子每11年出现一次,与地震、暴雨等灾害密切相关④释放出高能带电粒子流干扰地球磁场,使全球可见极光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

④19.太阳活动强烈时,下列行为能有效防范其影响的是A.增加户外活动,增强皮肤活力B.加强监测和预报,做好应急准备C.扩大电信网络建设,保持网络通畅D.清理“宇宙垃圾”,保护宇宙环境下图是太阳辐射能量随波长的分布图,读图完成20-21小题。20.投

射到教室里的阳光,主要属于图中的A.①区B.②区C.③区D.全部区域21.太阳辐射是A.长波辐射B.短波辐射C.有二十二分之一到达地球表面D.核衰变产生能量读我国30°N地区太阳年总辐射量分布图。据此完成22-23小题。22.仅从自然资

源的角度考虑,图中四地最不适宜建设太阳能发电站的是A.A地B.B地C.C地D.D地23.下列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维持着地表的温度B.煤和石油等矿物燃料来源于地下,其能量不是来源于太阳辐射C.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

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D.太阳辐射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火星探测分为四步走。第一步,定轨,探测器发射进入绕地轨道,绕地飞行;第二步,地火转移;第三步,火星捕获,进入绕火星

轨道,绕火星飞行;第四步,探测器登陆火星)。下图为“天问一号”探测器示意图。火星车的肚子旁还装有4个“大翅膀”,这4个“翅膀”是太阳能电池板,专门为火星车运行提供能源。据此完成24-25题。24.“天问一号”探测器A.发射和运行

时可能受极光的干扰B.定轨以后位于地球平流层C.运行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D.发射起飞后成为自然天体25.我国航天发射一般选择在太阳活动微弱时段进行是为了避免A.地球磁暴导致航天器方向错乱B.黑子和耀斑爆发带来降水异常C.航天

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不畅D.太阳风暴干扰发射场风速下图为某学校学生制作的简易太阳活动观测装置示意图。据此完成26-27小题。26.用该装置可观测到的太阳活动类型是A.日珥B.太阳风C.太阳耀斑D.太阳黑子27.正确使用该装置观测太阳活动A.只能正午时刻观测

B.可直接用肉眼观测C.必须戴护目镜观测D.可在阴天天气观测读某地地质剖面略图,完成28-30小题28.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29.根据图中化石,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30.关于地层和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叶虫化石存在于元古代地层中B.各类岩石组成的地层中都有化石C.化石是埋藏在

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D.元古代地层中常含有恐龙化石地球上生命出现后,物种数量随着地理环境的改变会出现变化。下图为不同地质时期地球物种数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31-32小题。31.恐龙灭绝的时期发生在

A.①B.②C.③D.④32.甲地质时期,地球演化史的特点是A.铁矿形成的重要时期B.动物逐渐适应陆地环境C.被子植物开始大量出现D.现代地貌格局基本形成2019年1月20日22时28分在西藏日喀则市(30.1°N,87.8°E)发生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距日喀则市区约1

41千米,市区有明显震感。下图示意青岛—日喀则地形起伏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据此完成33-35小题。33.关于图中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圈层厚度与距海远近成正比B.地形起伏与①圈层厚度大致呈负相关C.横波经过莫霍面时突然消失D.岩浆主要发

源于②圈层上部34.关于本次地震,叙述正确的A.破坏最严重的地点为震源B.日喀则高楼层比低楼层居民震感明显C.日喀则市与拉萨市震级不同D.日喀则市与拉萨市烈度相同35.假如有一天我们能“遁地”前往地球另一侧

去看看,从日喀则市垂直钻入地下,保持直线前进,在穿过地心前,我们依次穿过的是A.地壳-地幔-地核-莫霍面-古登堡面B.地壳-软流层-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C.岩石圈-软流层-地壳-地幔-地核D.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读某地地震波波速随

深度变化图,完成36-37小题。36.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A.5千米处B.17千米处C.33千米处D.2900千米处37.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厚的是A.大西洋B.黄土高原C.青藏高原D.刚果盆地读20元人民币上的风景图,回答38-39小题。38.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

个数为A.2个B.3个C.4个D.5个39.构成该景观图的最活跃的图层是A.水圈B.大气圈C.生物圈D.岩石圈俄罗斯远东堪察加半岛上的“PloskyTolbachik”火山爆发,火山灰云有10公里高,并散布到了太平洋的上空。回答以下问题。40.火山灰满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

大影响。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B.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第II卷(非选

择题)二、综合题(20分)41.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21年5月15日,携带着“祝融号”火星车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表面。“祝融号”火星车上共携带了气象探测仪、导航与地形相机、多光谱相机、表面成分探测仪、磁场探测仪、次表层雷达等,其将在火

星表面开展多项科学探测任务,进行火星勘测甚至取样分析,并传回了在火星上拍摄的第一批照片。下图为“祝融号”火星车。材料二:火星是八大行星之一,距离太阳约2.28亿千米。地表沙丘、砾石遍布。火星的大气密度只有地球的大约1%,自转周期为24时37分,表面平均温度零下5

5℃。2015年9月28日,美国宇航局NASA宣布:火星表面存在流动的液态水,这一发现无论对寻找外星生命,还是人类移民火星,都具有不同凡响的意义。材料三:地球是距离太阳第三近的大行星,日地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地球上71%

为海洋,29%为陆地。地球被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大气的主要成分为氮、氧。地球的自转周期为23时56分4秒,表面的平均温度大约15摄氏度且昼夜温差较小。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体。(1)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下列属于天体的是____(填字母

),并说明判断理由是。(4分)A.成功发射入轨的“天问一号”探测器B.登陆火星表面的“祝融号”火星车C.位于发射场地的探测器组合体D.搭载在着陆平台的“祝融号”火星车(2)根据材料分析推测,“祝融号”的主要任务可能是探测火星哪些方面

的内容?(至少写出3个)(6分)(3)据材料二分析火星表面平均温度比地球低的主要原因。(4分)(4)地球上有适于生物生存的温度,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90171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