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性检测 生物.doc,共(6)页,1.061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d83eb6fd3062271f06593f06031beb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e太原五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检测高二生物(理)出题人:赵冬霞韩雪芳校对人:赵冬霞韩雪芳时间:2020.12.8(青年路校区)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1.高等动物激素与植物激素的主要区别在于A.有无特定分泌腺体B.是否是蛋白质C.是否微量高效D.是否有调
控代谢活性2.为提高银杏枝条扦插成活率,采用800mg/L吲哚丁酸(IBA)浸泡枝条1小时,然后将其插入苗床。下图为诱导生根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枝条下切面的愈伤组织是细胞脱分化形成的B.愈
伤组织的形成有利于分化出更多的不定根C.不定根的分化是枝条内多种激素共同调控的结果D.新生的不定根中生长素浓度可能高于800mg/L3.下图中甲图是一株盆栽植物,乙图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如将该植物向左侧水平放置,根将向下生长,表现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B.给予该植物右侧光照,③、④侧生长素浓度可分别用乙图c、g点表示C.甲图①处生长素浓度可用乙图f点表示,此处生长受到抑制D.如果摘除甲图中的部位①,则②处生长素浓度会高于10-6mol.L-14.黄瓜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某兴趣小组将生物园里的二倍体黄瓜的雌花分为四组,处理方法如下表,其中最可能获
得二倍体无子黄瓜的处理组是组别甲乙丙丁开花前是否套上纸袋不套袋不套袋套上纸袋套上纸袋开花后用适宜浓度的溶液处理柱头不处理用生长素处理用生长素处理用秋水仙素处理A.乙组B.丙组C.乙组和丙组D.丙组和丁组5.生长素是人们发现和研究较早的植物激素,其主要作用
是促进细胞生长。右图示某植物地上部分,下列有关生长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生长迅速而②生长受抑制是由于②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高于①B.该植物体地上部分生长素不都是由①、②、③、④所示结构合成C.②生长受抑制而④生长较快,是由于①合成的生长素无法运输
到④部位D.由于④结构能够生长,因此该植物的生长没有体现顶端优势现象6.种子胎萌泛指种子收获前在田间母本植株上的发芽现象,在大麦、玉米、水稻等禾本科植物中常见。由于种子胎萌消耗其储藏物质,致使种子质量下降。可用0.01%-0.5%的青鲜素在收获种子的前20d喷施,有效进行调控。不合理的
是A.发生胎萌的大麦种子,其α-淀粉酶的活性增高B.若赤霉素受体基因发生缺失突变,胎萌现象可能受到抑制C.青鲜素能够抑制发芽,所以可长期广泛应用于种子、蔬菜的保存D.用脱落酸处理玉米的脱落酸合成缺失突变体,可抑制胎萌发
生7.油菜素甾醇(BR)是一种能促进植物茎秆伸长和细胞分裂的植物激素,下图为BR合成的调控机制。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油菜素甾醇和生长素协同促进植物茎秆伸长B.BR浓度升高时,会使BZR1的降解速度加快C.胞内BR的合成
速度受胞外BR的反馈调节D.BR作为一种植物激素,在调节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8.如图是甲、乙、丙及NAA等四种植物激素的作用模式图,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丙都是非蛋白质的小分子有机物B.甲、乙都可促进果实成熟C.乙、丙之间具有
协同作用D.甲、乙之间具有拮抗作用9.PIN蛋白是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时的输出载体,其合成过程及位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PIN基因经转录、翻译过程合成PIN蛋白B.PIN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后需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
C.生长素经PIN蛋白输出细胞时不需要消耗ATPD.PIN基因表达异常时,植物可能会失去顶端优势10.用蒸馏水和适宜浓度的甲、乙两种生长调节物质,分别对3组高矮、粗细等生理状况一致的杨树幼苗进行喷涂处理,2个月后的测定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
述正确的是处理植株测定结果叶片测定结果蒸馏水55.385.6108.41.05甲68.2119.5120.61.12乙43.890.488.21.13A.物质甲、乙的生理作用相反B.物质乙在影响株高方面与赤霉素具有拮抗作用C.物质乙可提高单个叶片的叶绿素总量D.物质乙对植物光合
作用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若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天敌捕捉的概率相等,则天敌的存在不会影响调查值的大小B.很多昆虫有翅膀,活动能力较强,因此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昆虫
的种群密度C.用样方法调查森林乔木植物物种种类时应对各样方数据求平均值D.重捕方法不当造成已捕获的标记个体死亡,会导致估计值比实际值偏大12.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的环境中
,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
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D.-2~2℃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13.如右图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及其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
b点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D.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014.某地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树林,成为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某科研小组对该地区生活
在弃耕农田的动物甲进行了十年的调查与研究,甲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错误的是A.据图可知,t5之后动物甲的环境容纳量是K1B.通过统计该树林里某样方内优势种植物的个体数可获知物种丰富度C.群落中优势物种的改变可作为群
落演替的标志之一D.自然界中,缺失了人工干预的农田不一定能演替成结构复杂的树林15.群居动物有一种警报系统,只要有一个动物发现捕猎者发出警报,就可引起全群反应。实验者向鸽群放出饥饿的苍鹰,观测鸽的种群数量与报警可传达的距离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A.鸽子和苍鹰之间只有竞争关系B.食物网中鸽和苍鹰一定属于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C.鸽种群数量越大反应越快,被苍鹰捕杀的机会就越少D.鸽通过报警使同伴逃跑或群起抵抗,属于互利共生关系16.下图是根据实验室中人工饲
养黑腹果蝇的数据统计绘制而成的曲线图。人工饲养是在一定大小的培养瓶中,喂以一定量的酵母菌的条件下进行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曲线的纵坐标能反映种群密度的大小B.黑腹果蝇的增长率变化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小C.该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D.一个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能随
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17.在某块丝瓜地中主要生活着两种小型昆虫(甲、乙)。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下图为在某年度丝瓜生长期间调查该瓜地甲、乙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推测4-6月份应该是一年中丝瓜大量结果的时期B.两种昆虫是捕食关系,甲是被捕食者,
甲的营养级较低C.丝瓜和这两种昆虫及其生活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D.统计该瓜地两种昆虫成虫的数量可计算昆虫的种群密度18.某果园中存在A、B两种果树害虫,果园中的鸟(C)可以捕食这两种害虫,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Y诱杀B可减轻B
的危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果园中包含害虫A的一条食物链是A→CB.A和B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C.假如使用性引诱剂Y诱杀B的雄性个体,就可以破坏B种群的性别比例,导致种群密度降低,从而减轻B的危害D.习性相似物种的生
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19.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
无机环境影响2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及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不是生产者B.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只包含生产者与消费者两种成分D.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21.为
提高农业产量,农民采取了如下手段:①人工除草;②使用农药消灭害虫;③温室种植时,适当降低夜间温度;④对农作物施肥。某同学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进行分析,其中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为了减少营养级,从而降低能量
传递过程中能量的损失B.②是为了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C.③是为了提高农田生态系统能量输入问题D.④是为了给农田生态系统额外补充能量,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22.有关图示的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有两条食物链B.狐与鸟
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C.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D.该图表示生物群落,狐为第三、四营养级23.如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已知种群c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A.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c→b→aB.种群b在第3~7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是由于a的增加和c的减少C.b和a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一定自然区域内,a、b、c三个种群中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24.下图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据图分析,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用于桑树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CB.图中未利用的能量是指蚕粪便中的能量C.桑树与蚕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以用(E+F+G+H)/A表示D.桑树的总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可以用B+C表示25.某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马尾松→松毛虫→杜鹃”,如图表示松毛虫摄入能量的流动方向,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链中的生物在数量上呈正金字塔模型B.松毛虫和杜鹃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E/A表示C.由松毛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用C+D+F表示D.若迁走全部杜鹃,松毛虫的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个题,每题10分,
共50分)26.(每空1分,共10分)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种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如图1表示某动物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情况的数学模型,请回答以下问题:(1)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之一的_____,该形式较为直观形象。(2)图中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_____型曲线。该模型需要满
足的条件是_____。(3)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_____(K1或者K2)。(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分析图中曲线,与D段相比,影响C段的因素最可能是_____。A.食物和天敌B.气候和传染病(5)在D阶段,若该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____
_会变小。(6)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前4年该种群数量___(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第9年调查松鼠的年龄组成,最可能表现为___型。(7)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构成如图
。据图分析,______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__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做好防治准备工作。27.(每空1分,共10分)以下是加拿大某地区动物种群数量变化及植被演替情况的部分调查资料。请根据图表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表示雪兔种群数量变化的是曲线_____。由图推
测,雪兔与猞猁的关系是______。(2)调查猞猁的种群数量应使用_____法,某次调查时,初次抓捕猞猁用红色醒目染料标记后放归,三周后用同种方法捕捉到猞猁,计数后得到数据比实际值_____(偏大、偏小或相同),导致这种结果的最主
要原因是______。(3)该区域的优势植物的替代情况及部分阶段土壤的pH变化如下表所示,请据表回答。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的替代顺序草本植物→灌木→柳树赤杨云杉、铁杉1945年1846年1847-1860年1861-1935年土壤的pH7.
26.554.8①演替过程中土壤pH值变化主要与_____(填写生物名称)有关。②云杉和铁杉成为优势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4)若要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取样方法是______,统计方法可选用_
___和____。28.(每空1分,共10分)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乙表示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图丙是该生态系统中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过程,图中字母表示所含的能量。请据图回答:(1)生态系
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图甲中包括_____条食物链,狮子和野狗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2)图乙中A表示初级消费者____________
_的能量,B表示初级消费者______的能量。除了图中所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还有一部分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3)假设某时期野狗全部绝灭,此时狮子的食物有1/5来自羚羊,2/5来自斑马,其它来自食蛇动物,则
狮子增加1kg,至少需要消耗草_______________kg。(4)图丙中,若从c、e、g、h、i中选择若干字母,用式子来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则应表示为_______________,若植物光合固定的太阳能是m,第一、第二营养
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____×100%。29.(每空1分,共10分)Ⅰ.某一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化如图所示(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1)草本植物、灌木
和乔木它们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2)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会呈现出镶嵌分布,从而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__。(3)b~f段,显示火灾后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该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_。三类植物在b~
f段的增长方式近似于____型曲线。Ⅱ.酵母菌是发酵工程常用的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某同学为了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取样前,需要对培养液______,目的是让酵母菌分布______
,用血球计数板制片时,应先将__________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在其边缘。(2)可用台酚蓝染液进行染色,被染色的是_____(填“活”或“死”)的酵母菌。(3)下图中,A图是一块血球计数板正面示意图,B图是该同学将试管中培养液摇匀后取样并制片,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现象,为了能便于计数,则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填“少加点培养液”或“对培养液进行稀释”)。(4)C图是该同学观察到某时刻该培养液被稀释10倍后,计数室中某中方格酵母菌分布状况,则此时该培养液酵母菌的个数约为_________个/mL(图
中小圆圈表示酵母菌)。30.(每空1分,共10分)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图1),并对插条进行了不同的处理(见表格),结果见柱状图2。实验编组ⅠⅡⅢⅣ实验处理说明:表示用细胞分裂素处理叶片(1)细胞分裂素是
一种植物激素。它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产生,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_____作用的_____(选填“微量”或“大量”)的有机物。(2)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减少_____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培养的原因是减少_____对实验结果的
干扰。(3)据表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Ⅰ组实验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后,_____(选填“促进”或“抑制”)了B叶生长;在Ⅱ组实验中,该对照
组的处理方法是_____,实验结果说明:_____。(5)实验Ⅱ、Ⅲ、Ⅳ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快慢与A叶的关系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