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达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5)页,1.446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b1ed5c907004d63471a73a8c99965f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达州中学2024年秋季高一上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注意事项:1.本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2.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一、单选题(本题共32小题,每小题2.5分,共80分)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长征二号F遥十七
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托举载有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完成交会对接后,3名航天员进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①哈雷彗星②准备发射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③陨
石④太空运行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空间站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高的是()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3.最可能干扰空间站与地面通讯的是()A.太阳活动B.太阳辐射C.日地
距离D.气候异常【答案】1.C2.C3.A【解析】【1题详解】坠落于地表的陨石和准备发射的神舟号飞船属于地球的附属物,不能称为天体,②③错误;太空中太空运行的神州十七号载人飞船属于天体,而哈雷彗星、行星、流星体、月球、星云、恒星等都属于天体,①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选C。【2题详解】月球绕地球公转组成地月系,地月系与其他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等共同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又和其他恒星以及各种各样的天体组成了银河系,银河系外还有许多类似的天
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银河系和数以亿计的星系合起来叫做可观测宇宙,空间站位于地月系中,属于太阳系、银河系;不属于河外星系。C正确,A、B、D错误。故选C。【3题详解】空间站与地面通讯通过无线电短波通信联系,耀斑和太阳风等太阳活动会对电离层产生强烈干扰,从而对无线
电短波通讯造成影响,A正确。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形式释放的能量,不会对电离层造成影响,B错误。日地距离和气候异常也不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C、D错误。故选A。【点睛】天体是宇宙中各种物质的总称。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根据中心天体的不同,天体系统可以分为行星系、恒星系等。下图
为“太阳系局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M行星可能是()A.月球或金星B.水星或木星C.水星或金星D.火星或土星5.和地球相比,M行星没有生命的主要原因是()①没有坚硬的陆地表面②距离太阳更近,表面温度过高③公转方向为自东向西④没有液态水和适合呼吸的大气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4.C5.D【解析】【4题详解】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轨道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据图可看出,M天体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之内,可知M天体可能为水星和金星,
C正确,ABD错误。故选C。【5题详解】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相比,地球上存在生命的主要原因是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有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的存在,所以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②正确;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④正确;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与坚硬的地表无关,①错误
;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③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属于类地行星的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这些星球有着厚厚的岩石地壳,同地球表面一样存在沙石、土地,所以统称为类地行星。6.
下列不属于太阳系中八大行星运动特征的是()A.绕日运动方向具有同向性B.绕日运动轨道具有近圆性C.绕日运动轨道面具有共面性D.绕日运动速度具有同速性【答案】D【解析】【详解】从北极上空看,太阳系中八大行星都按逆时针方向(自西向东)沿着近圆形的轨道运行,它们的轨道大体在同一平面上中,
因此八大行星的运动具有同向性、近圆性和共面性,ABC不符合题意;八大行星的自转和公转速度都有很大差异,D符合题意。故选D。2019年春节贺岁影片《流浪地球》火爆荧屏,该片叙述由于太阳直径增大将吞没地球,导致地球被这流浪逃离
太阳系的科幻故事。下图是太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7.图中小行星带位于()A.地球轨道的内侧B.土星公转轨道的外侧C.土星与木星之间D.木星与火星轨道之间8.地球是一颗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表现在()A.公转方向不同B.轨道形状与其他行星差异大C.轨道倾角不同D.太阳系中唯
一有生命的行星【答案】7.D8.D【解析】【7题详解】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行星带位于木星和火星轨道之间,D正确,C错误;位于地球轨道的外侧,土星公转轨道的内侧,AB错误。故选D。【8题详解】地球是太阳系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体现在是太阳系中唯
一有生命的行星,D正确;其普通性体现在与其他行星具有相似的运动特征,如公转方向相同(同向性),轨道形状与其他行星相近(近圆性),公转轨道接近在一个平面(共面性),ABC错误。故选D。【点睛】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
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下图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9.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年太阳辐射总量由高到低排序为()A.乙>甲>丙>丁B.乙>丁>甲>丙C.丙>乙>丁>甲D.丙>丁>乙>甲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阴雨多晴
天少,年太阳辐射总量低B.乙地海拔高云层薄,年太阳辐射总量高C.丙地纬度低气温高,年太阳辐射总量高D.丁地距海远降水少,年太阳辐射总量低【答案】9.C10.A【解析】【9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地太阳辐射量取值范围为90~100,乙地太阳辐射量取
值范围为150~160,丙地太阳辐射量取值范围为220~230,丁地太阳辐射量取值范围为120~130,因此,四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丙乙丁甲,C正确,排除ABD。故选C。【10题详解】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甲地位于四川盆地,中间低
四周高,水汽不易扩散,多阴雨天气,因此,云层较厚年太阳辐射总量较低,A正确;乙地位于塔里木盆地,多晴朗天气,因此年太阳辐射总量较高,排除B;丙地海拔较高,云层较薄,因此年太阳辐射量较为丰富,排除C;丁地靠近海洋,受海洋影响较大,降水较多年,太阳辐射总量较低,排除D。故选A。【点睛】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包括纬度因素,海拔,天气状况以及昼长时间。一般认为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多晴朗天气,昼长时间较长,太阳辐射量较多。全球首段光伏高速公路(如下图)位于山东济南,它是我国首条承载式光伏高速公路。这种
路面的最上层是类似毛玻璃的半透明新型材料,拥有较高的透光率,下面的太阳能电池能把光能转化成电能,实时输送至电网。完成下面小题。11.与我国西北地区相比,山东济南在高速公路上推广光伏发电的优势有()①光照充足②私家车数量多③资金充足、技术力量雄厚④高速公路网密集A.①②B.②
③C.②④D.③④12.对光伏高速公路影响较大的自然因素是()A.地质及水文条件B.气象及水文条件C.气象及气候条件D.地质及气候条件13.下列地区中,建设光伏高速公路后发电效能最高的是()A.华北平原B.云贵高原C.青藏高原D.东南丘陵【答案】11.D1
2.C13.C【解析】11题详解】与我国西北地区相比,山东济南的资金充足、技术力量雄厚,高速公路网密集,有利于在高速公路上推广光伏发电,③④正确;与山东济南相比,我国西北地区光照充足,①错误;私家车数量与光伏道
路建设无关,②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12题详解】光伏发电依靠太阳光照,受天气(气象)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受地质水文条件影响较小,C正确,ABD错误。故选C。【13题详解】【四个地区中,华北平原纬度较高,且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阴雨天气较多,
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少,故A项错误;云贵高原、东南丘陵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阴雨天气较多,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少,故B、D项错误;青藏高原纬度较低、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建设光伏高速公路后发电效能最高,故C项正确。故选C。【点睛】光伏路面技术就是把汽车
、自行车、人等行驶行走的道路和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相结合,使原本普普通通的路面既能正常行人、行车,同时还可以利用太阳能光伏设备发电。2023年6月,太阳表面出现了160多个太阳黑子(下左图)这是20多年来太阳黑子数最多的一个月。更多的
太阳黑子不仅意味着更多的太阳耀斑,还意味着更多的日冕物质抛射(即高能带电粒子流的抛射,该粒子流是太阳风的主要成分)事件。下右图为“太阳圆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14.推测下一次太阳黑子大量出现的年份可能是()A.202
7年B.2028年C.2034年D.2039年15.太阳黑子出现在()A.①层B.②层C.③层D.太阳内部16.更多的日冕物质抛射事件产生时()A.我国北方地区极光绚烂B.部分地区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C.国内有线电视信号中断D.全球多地出现降水高峰【答案】14.C15.A16.B【解析
】【14题详解】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约为11年,若2023年是太阳活动高峰年,则下一个太阳黑子大量出现的年份为2034年,C正确,ABD错误。故选C。【15题详解】图中①为光球层、②为色球层、③为日冕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黑子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不出现在太阳内部,A正确,D错误;色球
层太阳活动为耀斑、日珥;日冕层太阳活动为日冕物质抛射,BCD,错误。故选A。【16题详解】极光主要出现于高纬度地区的夜空,我国北方地区纬度低,很少能看到极光现象,A错误;更多的日冕物质抛射事件产生时,这些物质会闯入地球大气层,干扰电离层,影
响无线电短波通信,造成部分地区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对有线电视信号没有影响,B正确,C错误;太阳活动可能诱发水旱灾害,但不是全球多地出现降水高峰,D错误,故选B。【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
波通讯;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在两极地区的夜空产生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等。韩国石油天然气公司利用地震波在伊拉克北部的Hawler油盆发现一座新油田。经试开采,油井每天的石油产量为1万桶。完成下面小题。17.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
示地底储有石油的是()A.①B.②C.③D.④18.为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最晚的是()A.上海B.重庆C.北京D.拉萨【答案】17.A18.D【解
析】【17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纵波速度快,横波速度慢,纵波可以在三态中传播,横波不能在液体中传播,石油属于液体。①图中横波消失,纵波速度下降,表示地底储有石油,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8题详解】莫霍面以上为地壳,地壳厚度越薄,地震波
传来所需时间越短,地壳厚度越厚,地震波传来所需时间越长,而海拔越高,地壳则越厚,海洋地壳比陆地地壳薄,平原地区比高原地区薄。在以下四地中,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最高,地壳最厚,传来的地震波最晚,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地
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均能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结构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纵波和横
波波速都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B.①和②之间是莫霍面C.在深约2900千米处纵波突然消失D.地核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20.岩石圈是指()A.①整体B.①整体和②的顶部C.②的顶部D.③的外部21.从海底火山口喷发出的岩浆,一般来源于()A.地壳B.上地幔顶部C.上地幔上部D.下地幔【答案】19.B
20.B21.C【解析】【分析】【19题详解】据图判断,在古登堡界面以上,纵波和横波波速都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古登堡界面处横波消失,纵波波速减小,A错误;①地壳和②地幔之间是莫霍界面,B正确;2900千米处为古登堡界面,在深约2900千米处横波突
然消失,纵波突然降速,C错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位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D错误。故选B。【20题详解】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顶部(即②的顶部)和地壳(即①整体)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B正确,ACD错误,故选B。【21题详解】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上地
幔上部的软流层,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壳和地幔的界面是莫霍界面,地幔和地核的界面是古登堡界面。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其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
性,不同地质年代的古地理环境不同,主要生命存在形式的特点也不同。下图为同学们绘制的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气中氧气含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2.地质时期,地球氧气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海陆变迁B.频繁的火山爆发C.生物的呼吸作用D.植物
的出现和发展23.地质年代甲()A.爬行动物盛行B.现代海陆形成C.是重要的成铁期D.是重要的成煤期24.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A.干燥,冷热多变B.湿润,森林茂密C.寒冷,冰雪广布D.全球气候分
带明显【答案】22.D23.D24.B【解析】【22题详解】读图可知,随着生物的进化,绿色植物的出现和发展,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大量氧气,使地球氧气浓度在前寒武纪后期迅速增加并在古生代以来保持相对稳定,生物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C错误,D正确;海陆变迁、
频繁的火山爆发与地球氧气浓度变化关系不大,AB错误。故选D。23题详解】读图可知,地质年代甲是古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期,D正确;爬行动物盛行于中生代,A错误;现代海陆形成于新生代,B错误;前寒武纪是重要的成铁期,C错误;故选D。【24题详解】石炭—二叠纪气候温暖潮湿、森林茂密,是
地球上重要的成煤期,B正确;干燥的气候条件下,植被覆盖率低,A错误;寒冷的气候条件下,植被覆盖率低,C错误;全球气候分带明显并不能反映植被覆盖情况,D错误;故选B。【点睛】地质年代是用来描述地球历史事件的时间单位,通常在地质学和考古学中使用,主要包含两方面含义,其一是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其二是各地质事件发生距今的时间。【读“甲、乙两地岩层分布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25.与A岩层相比,Y岩层的形成时间()A.较早B.较晚C.相同D.无法判断26.D地层中生物兴盛的地质年代,甲地的地理环
境可能是()A.炎热干旱B.寒冷干燥C.热带海域D.森林密布27.B地层中生物兴盛的植物最可能是()A.蕨类植物B.藻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答案】25.B26.D27.A【解析】【25题详解】A岩层有三叶虫化石,形成时间最早,形成于古生代;Y岩层出现鸟类化石、恐龙足迹化石,形
成于中生代,形成时间晚于A岩层。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26题详解】D岩层出现植物化石和恐龙足迹化石,说明森林茂密,陆地面积扩大,地理环境不太可能是热带海域,D对,C错;炎热干旱和寒冷干燥,不可能出现恐
龙繁盛,此时应该茂密森林才有利于大型动物出现,AB错。故选D。【27题详解】A层含有三叶虫化石,应是早古生代,B层位于A层上部,形成较A层晚,且B层含有鱼类化石,应为晚古生代。结合所学知识,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A对;藻类植物在前寒武纪时期较为繁盛,B错;中生代裸子
植物极度兴盛,C错;新生代被子植物繁盛,D错。故选A。【点睛】在恐龙称霸陆地的地质历史时期是中生代,在中生代时期陆地上裸子植物繁盛,所以在恐龙称霸陆地的地质历史时期,陆地上裸子植物繁盛。28.下列关于低层大气成分的主要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
碳吸收太阳短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B.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重要条件C.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D.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答案】A【解析】【详解】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吸收
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但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A错误;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重要的物质条件,B正确;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C正确;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地表生物避免受到大量紫外线照
射而受到伤害,因此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D正确。题目需要选择不正确选项,故选A。北京时间2023年5月10日21时22分,长征七号火箭搭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顺利发射,飞船次日成功与中国空间站对接(空间站距地面约400Km)。完成下面小题。29.飞船升空过程中,经历的温度变化是()A.降
低—升高—升高—降低B.降低—升高—降低—升高C.升高—降低—升高—降低D.升高—降低—降低—升高30.下列关于对流层大气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平流运动显著B.夏季高度高于冬季C.利于高空飞行D.海拔越高气温越高【答案】29.B3
0.B【解析】【29题详解】在大气的垂直分层中,对流层气温随海拔高度上升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海拔高度上升而上升,高层大气气温随海拔高度先上升而后降低。故飞船在过程中,所经历的大气层的气温变化是:降低(对流层)-升高(平流层)-降低(高层大气)-升
高(高层大气),B正确,A、C、D错误。故选B。【30题详解】该层上部冷、下部热,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不利于空气的平流运动,A错误;对流层夏季地面受热多,对流旺盛,夏季高度较高,冬季较低,B正确;对流运动不利于高
空飞行,C错误;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因此离地面越高,气温越低。气温随海拔的增加而递减,D错误。故选B。【点睛】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自下而上可以将其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下图为“地球某大气成分浓度垂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
小题。31.该大气成分主要分布于()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电离层32.受人类活动影响,部分地区该大气成分浓度降低,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大气透明度提高B.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C.大气透明度降低D.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减少【答案】31
.B32.B【解析】【3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0-12千米属于对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5干米高度间气层属于平流层,55干米以上属于高层大气;读图可知,该大气成分浓度最大的高度在25千米~35千米,属于平流层,B正确、
ACD错误;故选B。【32题详解】读图可知,该大气成分在25~35千米高度范围内浓度最高,该高度范围是平流层,故该大气成分最可能是臭氧,臭氧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臭氧减少后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B正确
、D错误;臭氧浓度与大气透明度无关,AC错误;故选B。【点睛】大气的垂直分层:地球大气从地面向上,可延伸到数千千米高空。根据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33.北京时间2023
年5月2日23时27分,云南保山市隆阳区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左图示意此次地震震中位置,下右图示意地球圈层结构,其中①、②虚线表示不连续界面。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的(1)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球圈层中的____(填字母)(2)岩石圈在图中由____、____(
填字母)共同构成。(3)图中A代表的圈层名称为____。(4)①所表示的不连续界面为____(填文字),②所表示的不连续界面为____(填文字),其上下相邻的内部圈层结构为____、____。(填文字)【答案】(1)D(2)①.D②.E
(位置可互换)(3)大气圈(4)①.莫霍界面②.古登堡界面③.地幔(下地幔)④.地核(外核)【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地震和地球的内外部圈层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
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由材料可知,云南保山市隆阳区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而大陆地壳的平均深度为39-41千米,说明此次地震发生于地壳;而图中的D位于①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故震源位于图中的D圈层。【小问
2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对应D和E。【小问3详解】图中A圈层位于空中,代表大气圈。【小问4详解】据图分析可知,①界面是地壳D和地幔F的分界线,为莫霍界面;②是地幔F和地核G的分界线
,为古登堡界面;古登堡界面以上为地幔(下地幔),以下为地核(外核)。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1)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水汽和杂质。其中既是光合作用原料、又有保温作用的气体是____
__;能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的气体是______(2)ABC对应的大气层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3)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大气层是______(填字母),该层大气随高度上升温度的变化特点是______。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集中
于_______层(填字母)。(4)电离层位于图中大气层的______(填字母),电离层对于人类的重要作用是_________。(5)A层大气上界高度随纬度而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答案】(1)①.干洁空气②.二氧化碳③.臭氧(2)①.对流层②.平流层
③.高层大气(3)①.A②.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③.A(4)①.C②.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5)随纬度升高而降低【解析】【分析】本题以大气垂直分层设置问题,涉及大气垂直分层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
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是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二氧化碳既能作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又具有保温作用,属于温室气体。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小问2详解】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大气层自下而上分别为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小问3详解】人类位于对流层底部,因此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大气层是A对流层;因为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导致该层大气气温随高度上升气温下降;对流层含有水汽、杂质,风、云、雨
、雪等天气现象集中在A对流层。【小问4详解】电离层位于大气层的C高层大气,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具有重要的作用。【小问5详解】读图可知,A为对流层。就纬度而言,低纬度地区高17-18千米,中纬度地区高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高8-9千米,即对
流层高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