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贡市蜀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7 页
  • 大小 376.250 KB
  • 2024-11-0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四川省自贡市蜀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自贡市蜀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自贡市蜀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四川省自贡市蜀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7)页,376.25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8f9f5bd62a4803952495927e1fc43d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蜀光中学高2023级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本试题卷共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交回。2、试卷中的选择题部分,请在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

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试卷中的非选择题部分,请用0.5mm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卷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不能答在

试题卷上。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在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和比赛期间需要监测一些相关指标,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

.血红蛋白B.血糖C.肾上腺素D.睾酮【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等组成,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细胞内的成分也不属于内环境。【详解】A、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符合

题意;B、血糖属于营养物质,可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不符合题意;C、肾上腺素属于激素,作为调节物质(信号分子)可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不符合题意;D、睾酮属于雄激素,可作为调节

物质(信号分子)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不符合题意。故选A。2.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D.运动时,丙酮酸转

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间的关系:①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②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详解】血浆中的葡萄糖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再通过组织液进入全身各处的细胞,包

括骨骼肌细胞,A正确;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其代谢产生的C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到组织液中,B正确;氧气通过血红蛋白被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液,再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中,C

正确;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而不发生在组织液中,D错误。故选D。3.磷酸盐体系(24HPO−/24HPO−)和碳酸盐体系(3HCO−/23HCO)是人体内两种重

要的缓冲体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有氧呼吸的终产物在机体内可转变为3HCO−B.细胞呼吸生成ATP的过程与磷酸盐体系有关C.缓冲体系的成分均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D.过度剧烈运动会引起乳酸中毒说明缓冲体系的调节能

力有限【答案】C【解析】【分析】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

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2、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由于不同生物体中相关的酶不同,在植物细胞和酵母菌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动物

细胞和乳酸菌中产生乳酸。【详解】A、有氧呼吸的终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形成H2CO3,再由H2CO3形成H+和HCO3-,A正确;B、细胞呼吸生成ATP过程与磷酸盐体系有关,如在细胞呼吸中磷酸盐作为底物参

与了糖酵解和柠檬酸循环等过程,B正确;C、缓冲体系的成分如HCO3-、HPO42−携带电荷,不能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C错误;D、机体内环境中的缓冲物质能够对乳酸起缓冲作用,但过度剧烈运动会引起乳酸中毒说明缓冲体系的

调节能力有限,D正确。故选C4.正常人体体温的昼夜周期性波动称为体温日节律。下列有关体温日节律的叙述,错误的是()A.因年龄和性别不同而存在差异B.是机体内环境稳态的一种表现C通过神经调节来维持D.有利于机体适应昼夜变化【答案】C【解析】【分

析】人体的产热=散热,使体温维持动态平衡,这是机体内环境稳态的表现。外界温度发生变化的时候,皮肤的温觉/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延传入神经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通过分泌TRH,调节TSH间接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加或者减少细胞的新陈代谢,下丘脑同时调节肾上腺素的分泌和骨骼肌的

活动、毛细血管的收缩或舒张来调节体温,因此,体温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完成的。【详解】A、正常人的体温因年龄性别不同存在差异,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A正确;B、内环境通过各器官、系统协调合作使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指标处于动态平衡中

,是内环境稳态的一种表现,B正确;C、体温的调节需要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维持,C错误;D、人体体温昼夜周期性波动,有利于机体适应昼夜温度变化,D正确。故选C。5.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可使红细胞失水

皱缩B.体温的改变与组织细胞内的代谢活动没有关系C.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液和血浆D.静脉滴注后,药物可经血浆、组织液到达靶细胞【答案】D【解析】的。.【分析】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

淋巴液。【详解】A、血浆渗透压降低可使红细胞吸水,甚至涨破,A错误;B、体温的改变与机体的产热、散热相关,而产热就与组织细胞内的代谢活动有关,B错误;C、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液和组织液,C错误;D、静脉滴注后,药物首先进入血浆,然后通过组织液到达靶细胞,D正确。故选D。6.瞳孔开大

肌是分布于眼睛瞳孔周围的肌肉,只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当抓捏面部皮肤时,会引起瞳孔开大肌收缩,导致瞳孔扩张,该反射称为瞳孔皮肤反射,其反射通路如图所示,其中网状脊髓束是位于脑干和脊髓中的神经纤维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面部皮肤感受器→传入神经①→脑干→网状脊

髓束→脊髓(胸段)→传出神经②→瞳孔开大肌A.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B.传入神经①属于脑神经C.传出神经②属于躯体运动神经D.若完全阻断脊髓(颈段)中的网状脊髓束,该反射不能完成【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

神经系统,主管接收、分析、综合体内外环境传来的信息;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其中脑神经共12对,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脊神经共31对,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负责管理躯干、四肢的感觉和运动。此外,脑神经和脊神经中

都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详解】A、该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脑干和脊髓)参与,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B、由脑发出的神经为脑神经,脑神经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

故传入神经①属于脑神经,B正确;C、瞳孔开大肌是分布于眼睛瞳孔周围的肌肉,只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自主神经系统不包括躯体运动神经,传出神经②属于内脏运动神经,C错误;D、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若完全阻断脊髓(颈段)中的网状脊髓束,则该反射活动不完整,该反射不能完成,D正确

。故选C。7.条件反射的建立提高了人和动物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人和高等动物生存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犬看到盆中的肉时唾液分泌增加是先天具有的非条件反射B.有人听到“酸梅”有止

渴作用是条件反射,与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有关C.条件反射的消退是因中枢把原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抑制性效应的信号D.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条件反射的消退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答案】C【解析】【分析】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

应答反应,叫做反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详解】A、实验犬看到盆中的肉时唾液分泌增加,是

后天性行为,需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高级反射活动,属于条件反射,A错误;B、有人听到“酸梅”有止渴作用是条件反射,与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有关,B错误;C、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神经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

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使得条件反射逐渐减弱直至消失,C正确;D、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而条件反射的消退也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也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错误。故选C。8.脊髓、脑干和大脑皮层中都有调节呼吸运动的

神经中枢,其中只有脊髓呼吸中枢直接支配呼吸运动的呼吸肌,且只有脑干呼吸中枢具有自主节律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只要脑干功能正常,自主节律性的呼吸运动就能正常进行B大脑可通过传出神经支配呼吸肌C.睡眠时呼吸运动能自主进行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D.体液中CO2浓度的变化可通过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

进行调节【答案】A【解析】【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只有脑干呼吸中枢具有自主节

律性,而脊髓呼吸中枢直接支配呼吸运动的呼.吸肌,故若仅有脑干功能正常而脊髓受损,也无法完成自主节律性的呼吸运动,A错误;B、脑干和大脑皮层中都有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中枢,故脑可通过传出神经支配呼吸肌,B正确;C、正常情况下,呼吸运动既能受到意识的控制,也可以自主进行,这反映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睡

眠时呼吸运动能自主进行体现脑干对脊髓的分级调节,C正确;D、CO2属于体液调节因子,体液中CO2浓度的变化可通过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如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可刺激脑干加快呼吸频率,从而有助于二氧化碳排出,D正确

。故选A。9.心率为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心肌P细胞可自动产生节律性动作电位以控制心脏搏动。同时,P细胞也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受体阻断剂A和B能与各自受体结合,并分别阻断两类自主神经的作用,以受试者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为对照,检测了两种受体阻断剂对心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自

主神经被完全阻断时的心率为固有心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受体阻断剂A可以阻断副交感神经的作用B.受试者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小于固有心率C.经突触结构在交感神经与P细胞之间传递兴奋D.若受试者心率为90次/分,则交感神经作用更强【答案】D【解析】【分

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

产生局部电流,膜外电流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兴奋,膜内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兴奋,而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详解】A、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跳加快、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减弱,据图分析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当受体阻断剂A与受体结合后,心率比

安静时明显加快,而受体阻断剂B与受体结合后,心率下降,所以受体阻断剂A可阻断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受体阻断剂B可阻断交感神经的作用,A正确;B、自主神经被完全阻断时的心率为固有心率,与对照组(安静状态下的心率,心率为65次/分)相比,

受体阻断剂A和B同时处理时为固有心率(心率为100次/分),说明安静状态下心率小于固有心率,B正确;C、自主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与心肌P细胞之间的连接是通过神经末梢与心肌细胞之间的突触来实现的,因此经突触结构在交感神经与P细胞之间传递兴奋,

C正确;D、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跳加快、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减弱,安静状态下心率为每分钟65次,受体阻断剂A可阻断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故交感神经能使其每分钟增加115-65=50次,受体阻断剂B可阻断交感神经的作用,故副交感神经能使其每分钟降低65-50=15次,如果两者作用强度相等,两者同

时存在,理论上应该是每分钟65+50-15=100次,若受试者心率为每分钟90次,与被完全阻断作用时相比偏低,据此推测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起作用,副交感神经作用更强,D错误。故选D。10.学生参加适度的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改善神经系统功能。关于锻炼和劳动

具有的生理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有助于机体进行反射活动B.有益于学习和记忆活动C.有利于增强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功能D.有利于突触释放递质进行兴奋的双向传递【答案】D【解析】【分析】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其中肺泡的数目、呼吸肌的数目不会改变,变的只是呼吸肌的发达程度和参与呼吸的肺泡数目

。【详解】ABC、经常参加锻炼或适宜的体力劳动,呼吸肌收缩力量得到加强,可以扩大胸廓的活动范围,使呼吸的深度加大、加深,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量增多,增强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功能,有助于机体进行反射活动,有益于学习和记忆活动。体育锻炼会使呼吸肌收缩力量得到加强,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量增多,ABC正确;D

、兴奋在神经元间是单向传递,D错误。故选D。11.胰高血糖素可激活肝细胞中的磷酸化酶,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提高血糖水平,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胰高血糖素经主动运输进入肝细胞才能发挥作用B.饥饿时

,肝细胞中有更多磷酸化酶b被活化C.磷酸化酶a能为肝糖原水解提供活化能D.胰岛素可直接提高磷酸化酶a的活性【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胰高血糖素与肝细胞膜上的胰高血糖素受体结合后,胞内磷酸化酶b被活化,促进肝糖原分

解,葡萄糖通过膜上葡萄糖载体运输到胞外,增加血糖浓度。【详解】A、胰高血糖素属于大分子信息分子,不会进入肝细胞,需要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A错误;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肝细胞中有更多磷酸化酶b被活化成磷酸化酶a,加快糖原的分解,以维持血

糖浓度相对稳定,B正确;C、磷酸化酶a不能为肝糖原水解提供活化能,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活化能,C错误;D、根据题图无法判断胰岛素和磷酸化酶a的活性的关系,且胰岛素为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进入细胞内发挥作

用,D错误。故选B。12.氨基酸脱氨基产生的氨经肝脏代谢转变为尿素,此过程发生障碍时,大量进入脑组织的氨与谷氨酸反应生成谷氨酰胺,谷氨酰胺含量增加可引起脑组织水肿、代谢障碍,患者会出现昏迷、膝跳反射明显增强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兴奋经过膝跳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

比经过缩手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短B.患者膝跳反射增强的原因是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减弱C.静脉输入抗利尿激素类药物,可有效减轻脑组织水肿D.患者能进食后,应减少蛋白类食品摄入【答案】C【解析】【分析】反射活动是由反射弧完成的,如图所示反射

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都是非条件反射。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详解】A、膝跳反射一共有2个神经元参与,缩手反射有3个神经元参与,膝跳反射的突触

数目少,都是非条件反射,因此兴奋经过膝跳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比经过缩手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短,A正确;B、患者由于谷氨酰胺增多,引起脑组织水肿、代谢障碍,所以应该是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减弱,B正确;C、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没

有作用于脑组织,所以输入抗利尿激素类药物,不能减轻脑组织水肿,C错误;D、如果患者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其中的氨基酸脱氢产生的氨进入脑组织的氨与谷氨酸反应生成谷氨酰胺,加重病情,所以应减少蛋白类食品摄入,D正确。故选C。【点睛】13.从

炎热的室外进入冷库后,机体可通过分泌糖皮质激素调节代谢(如下图)以适应冷环境。综合激素调节的机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垂体的主要功能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B.糖皮质激素在引发体内细胞代谢效应后失活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

放激素也可直接作用于肾上腺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都存在分级调节【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人体内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在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的过程中,既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详解】A、

垂体接受下丘脑分泌的激素的调节,从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分别调节相应的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调节生长发育等,A错误;B、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由此可知:糖皮质激素在引发体内细胞代谢效应后失活,B正确;C、促肾

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垂体,不能直接作用于肾上腺,C错误;D、由图可知: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促使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

素,应该是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D错误。故选B。14.为探究下丘脑对哺乳动物生理活动的影响,某学生以实验动物为材料设计一系列实验,并预测了实验结果,不合理的是()A.若切除下丘脑,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可导致

机体脱水B.若损伤下丘脑的不同区域,可确定散热中枢和产热中枢的具体部位C.若损毁下丘脑,再注射甲状腺激素,可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D.若仅切断大脑皮层与下丘脑的联系,短期内恒温动物仍可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答案】C【解析】

【分析】1、人体对低温的调节:低温→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立毛肌收缩、皮肤表层毛细血管收缩,散热减少;同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多,体内物质氧化加快,产热增多。2、人

体对高温的调节:高温→皮肤温觉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立毛肌舒张,皮肤表层毛细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加,散热增加。【详解】A、下丘脑可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可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若切除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可导致机体脱水,A正确;B、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因此损伤下丘脑的不同区域,可确定散热中枢和产热中枢的具体部位,B正确;C、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下丘脑,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

泌,若损毁下丘脑,则甲状腺激素无法作用于下丘脑,C错误;D、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若仅切断大脑皮层与下丘脑的联系,短期内恒温动物仍可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C。15.一些人中暑后会出现体温升高、大量出汗、头疼等症状。下

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参与体温恒定和水盐平衡的调节B.体温升高时,人体可通过排汗散热降低体温C.为维持血浆渗透压平衡,应给中暑者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D.大量出汗时,垂体感受到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答案】D【解析】【分析】1、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

减少。【详解】A、体温恒定过程中既有下丘脑参与的神经调节过程,也有甲状腺激素等参与的体液调节过程;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既有下丘脑参与的神经调节,也有抗利尿激素参与的体液调节,故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参与体温恒定和水盐平衡的调节,A正确;B、体温升高时,汗腺分泌增加,人体可通过排汗散热降低体温,B正确

;C、中暑者会丢失水和无机盐,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维持血浆渗透压平衡,在给中暑者补充水分的同时,也应适当补充无机盐,C正确;D、大量出汗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此时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到渗透压变化,通过传入神经传导给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5分)16.图1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之间的关系,图2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几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

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图1中的_____(填图中文字)。甲和乙的成分接近,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乙中_____;图2中的A代表______。(2)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

上来源于_____。如果某人长期营养不良,会引起甲液_____(填“增加”或“减少”),原因是_____。(3)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内环境的作用是_____(答出1点即可)。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_____调节网络来维持。【答案】(1)①

.丙和乙②.含有较多的蛋白质③.肺(2)①.Na+和Cl-②.增加③.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中的水分更多地渗出至组织液(3)①.体内细胞生活直接环境;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②.神经-体液-免疫【解析】【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的,

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2、分析图1:甲(组织液)、乙(血浆)、丙(淋巴)、丁(细胞内液)【小问1详解】图1甲(组织液)、乙(血浆)、丙(淋巴)。淋巴细胞生活在淋巴管和血管中,因此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内

环境是图1中的丙淋巴和乙血浆。甲(组织液)和乙(血浆)的成分接近,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乙(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图2体现了“内环境是细胞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这一功能,图中A能进行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表示肺。【小问2详解】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

由无机盐维持,其中90%以上来源于Na+和Cl-;如果某人长期营养不良,氨基酸摄入减少,机体蛋白质合成不足,血浆蛋白质会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中的水分更多地渗出至组织液,导致组织液(甲液)中水分增多,甲液(组织液)

增加。【小问3详解】内环境又称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也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2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下进行。17.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部分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婴儿出生

后由于外界温度低于母体子宫内温度,其下丘脑可分泌_____(激素)通过作用于垂体促进腺体A的分泌活动。这种由下丘脑→垂体→腺体A调节激素分泌的机制叫做_____调节。(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增加_____(激素)的生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其作用是_____;同

时_____产生渴觉,增加饮水,从而保证体内水盐平衡。(3)饥饿时血糖调节中主要相关激素是由_____细胞分泌的,其生理作用是促进的分解和非糖的物质的转化,从而升高血糖。【答案】(1)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分级(2)①.抗利尿激素②.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③.大脑皮层(3)①

.胰岛A②.肝糖原【解析】【分析】1、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促进新陈代谢、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速物质的氧化分解。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TRH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随血液运输到甲

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2、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作用相反。【小问1详解】婴儿出生后由于外界温度低于母体子宫内温度,则婴儿遭

受寒冷刺激后产生的神经冲动可传至其下丘脑,下丘脑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该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促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甲状腺(腺体A)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促进物质氧化分解加强,产热增加。这种由下丘脑→垂体→腺体A调节激素分泌的机

制叫做分级调节。【小问2详解】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增加饮水,

从而保证体内水盐平衡。【小问3详解】饥饿时血糖浓度下降,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A细胞的活动增强,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18.太极拳是我国的传统运动项目,其刚柔并济、行云流水般的动作

是通过神经系统对肢体和躯干各肌群的精巧调控及各肌群间相互协调而完成。如“白鹤亮翅”招式中的伸肘动作,伸肌收缩的同时屈肌舒张。下图为伸肘动作在脊髓水平反射弧基本结构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是_____

,脊髓作为_____,作用是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若肌梭受到适宜刺激,兴奋传至a处时,a处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_。(2)伸肘时,图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用是释放_____(兴奋性/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屈肌运动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

体膜,使_____(填“Na+”或“Cl-”)离子通道打开,屈肌舒张。伸肌运动神经元神经末梢与肌肉细胞是通过_____联系的,兴奋在此部位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3)在打太极拳做动作时,很多动作需要站桩并维持一定的时间,这主要是大脑发出的神经冲动能作用于脊髓传出神经的结果,这说明_

____。(4)若图中神经细胞所处细胞外液中Na+浓度降低,a点的静息电位_____(填“不变”、“增大”或“减小”),a点兴奋时形成的动作电位峰值将_____(填“不变”、“增大”或“减小”)。【答案】(1)①.传出(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屈肌和伸肌②.神经中枢③.由负电位变成正

电位(2)①.抑制性②.Cl-③.突触④.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3)低级神经中枢受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4)①.不变②.减小【解析】【分析】1、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

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神经节所在的神经元是传入神经元,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以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者腺体。2、静息电位时膜电位分布是外正内负,主要由钾离子外流产生和维持,动作电位膜电位分布是外负内正,主要由钠离子产生和维持。【小问1详解】

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是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屈肌和伸肌;脊髓作为神经中枢,作用是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若肌梭受到适宜刺激,兴奋传至a处时,该部位Na+内流,所以a处膜内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

小问2详解】伸肘时,图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用是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肌运动神经元的树突膜或细胞体膜,使Cl-离子通道打开,屈肌舒张;伸肌运动神经元神经末梢与肌肉细胞是通过突触联系的,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

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此部位只能单向传递。【小问3详解】在打太极拳做动作时,很多动作需要站桩并维持一定的时间,这主要是大脑发出的冲动能作用于脊髓传出神经的结果,这说明低级神经中枢受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小问4详解】动

作电位的产生与钠离子内流有关,若图中神经细胞所处细胞外液中Na+浓度降低,而静息电位是K+外流形成的,所以a点的静息电位将不变,而a点兴奋时形成的动作电位峰值将减小。19.对果蝇的研究发现,果蝇能记住去避开一种气味,训练的方法是接触这种气味之前伴随着电击。果蝇

的这种记忆由一种被称为蕈形体神经元的细胞管理,如图1和图2。电击能将多巴胺传递给蕈形体神经元,引发一系列生化反应,最终存储了将电击与气味联系起来的记忆,但这段记忆很快就会被遗忘。运动、压力和睡眠等因素,会影响上述反应和过程,有研究表明,睡眠

促进记忆的过程可能依赖于抑制主动遗忘的过程。(1)学习和记忆都是脑的高级功能,是指神经系统不断地_________,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学习也是建立_________反射的过程。(2)果蝇

避开某种气味的反射建立过中,_________是非条件刺激,_________属于无关刺激。(3)据图分析,蕈形体神经元上识别多巴胺的受体是_________,其中_________对应基因的变异可导致学习障碍,_________对应基因的变异将阻碍遗忘。(4)“遗忘”能够提高大

脑效率,其原因包括A.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忘记一些细节,有助于提取信息共性,进而提高对处理未知情况的灵活性和预见性B.使多巴胺与DAMB受体持续结合,为dDA1受体发挥作用提供机会C.保证大脑留出足够的储存空间,从而不影响下一次的学习效果【

答案】(1)①.接受刺激②.条件(2)①.电击②.气味(3)①.dDA1受体和DAMB受体②.dDA1受体③.DAMB受体(4)AC【解析】【分析】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

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小问1详解】学习和记忆都是脑的高级功能,是指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学习是后天训练习得的,

故是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小问2详解】果蝇避开某种气味是建立在电击这种刺激之上的,是后天习得的,属于条件反射,反射建立过程,是气味与无关刺激电击关联形成的,该过程中电击属于非条件刺激,气味属于无关刺激。【小问3详解】神

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据图可知,蕈形体神经元上识别多巴胺的受体是dDA1受体和DAMB受体;据图1可知,学习主要与dDA1受体与多巴胺结合后引发Ca2+内流有关,故若与dDA1受体对应基因变异将导致学习障碍;据图2可知,遗

忘主要与多巴胺与DAMB受体结合后引起的效应有关,故DAMB受体对应基因的变异将阻碍遗忘。【小问4详解】分析题意可知,遗忘能够提高大脑效率的原因:一方面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忘记一些细节,有助于提取信息共性,进而

提高对处理未知情况灵活性和预见性;另一方面遗忘能保证大脑留出足够的存储空间,从而不影响下一次的学习效果。故选AC。20.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需要超过正常量的胰岛素才能产生正常的生理效应。患者常表现为血糖含量高,且胰岛素含量高。请回答下列问题:(1)胰岛素在维持人体血糖平衡方面非常

重要,当血糖含量升高到一定程度时,_____细胞的活动增强,其分泌的胰岛素增加,一方面通过_____,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恢复正常。(2)褪黑素(MLT)是大脑松果体分泌的一种激素

,与昼夜节律的调节有关。近年来研究表明MLT也可参与维持机体血糖平衡,机体缺乏MLT时,会影响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出现胰岛素抵抗,从而影响血糖调节。请通过实验证明该结论:①实验步骤:a.选取若干只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随机均分成甲、

乙两组。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正常饲养数天,检测各组大鼠的血糖和胰岛素含量,计算平均值并记录。b.甲组大鼠手术摘除松果体,乙组大鼠进行_____处理。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正常饲养一段时间,检测各组大鼠的血糖和胰岛素含量,计算平均值并记录。c.甲组大鼠注射适

量MLT溶液,乙组大鼠注射_____。注射后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正常饲养数天,检测各组大鼠的血糖和胰岛素含量,计算平均值并记录。②预期实验结果:若上述结论成立,则甲组大鼠手术后的血糖含量_____(填“高于”“等于”或“

低于”,下同)手术前,注射后其含量恢复正常;甲组大鼠手术后胰岛素含量_____手术前,注射后其含量恢复正常;乙组大鼠血糖和胰岛素含量在整个实验阶段均正常。【答案】(1)①.胰岛B细胞②.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细胞和肝细胞转化为甘油三

酯等(2)①.手术但不摘除松果体②.等量生理盐水③.高于④.高于【解析】【分析】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具有升血糖的作用。【小问1详解】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胰岛B细胞的活动增强,胰岛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的上升,一方面促进血

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细胞和肝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等;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这样既增加了血糖的去向,又减少了血糖的来源,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小

问2详解】根据题意可知,胰岛素抵抗指机体因胰岛素功能下降,导致机体血糖浓度上升,进而导致机体胰岛素含量升高。因此,根据本实验目的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机体是否产生褪黑素,褪黑素是大脑松果体分泌的激素,因此自

变量的设置方式为手术切除松果体,实验组手术切除松果体,为排除手术留下的伤口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对照组应手术但不切除松果体;本实验因变量为机体胰岛素含量及血糖浓度,因此对小鼠做出自变量处理后,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正常培养数天后,检测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和胰岛素含量;为进一步验证MLT与血糖平衡及胰岛

素抵抗的关系,甲组大鼠作为实验组注射适量用生理盐水配制的MLT溶液,乙组作为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甲组大鼠摘除松果体后,内源性MLT消失,故甲组大鼠会出现胰岛素抵抗,血糖含量高于手术前;因甲组大鼠出现胰岛素抵抗导致血

糖浓度升高,胰岛B细胞的活动增强,胰岛素分泌量增多,导致甲组大鼠手术后胰岛素含量高于手术前。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