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6 页
  • 大小 102.408 KB
  • 2024-09-2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3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共(16)页,102.40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86fc56f9e3631dff2a03d42bfe7600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新蔡一高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一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2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4分)1.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以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知道历史上有个商王朝,而且这些文献无一是成于商代的。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将大量的商人亲

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这说明()A.故事传说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B.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商朝C.商朝最早奠定了国家的基本形态D.甲骨文的发现使商朝历史成为信史2.西周通过分封制,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秦朝建立后,面对空前扩大的统治区域,却采用了郡县制。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A.行政区域划分的变化B.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C.官员任用原则的变化D.保证了专制皇权的强化3.从元鼎四年

(公元前113年)起,汉武帝多次大规模“巡狩”,视察地方,结果发现郡国存在不少严重问题,如“新秦中(关中以北新开发地区)或千里无亭徼(防御工事)”,但是中央政府并未得到监御史的奏报。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汉武帝()A.设置十三州郡刺史B.实行推恩令C.发兵平定地方叛乱D.确

立察举制度4.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5.“收敛藩镇,权归于上,一兵之籍,一财之源,一地之守,皆人主自为之也。欲专大利而无受其大害,遂废人而用法,废官而用吏,禁防纤悉,特与古异,而威柄最为不分。”材料描述的是()A.秦朝统一后推行的郡县制B.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现象C.

北宋解决地方割据的措施D.汉初实行郡国制6.宋朝时期推行的任官回避制度,是在前代的基础上逐渐完善起来的。《宋史》载:“惟不许官本贯州县及邻境”。该制度旨在()A.瓦解血缘宗法体系B.健全地方行政机构C.防止地方势力膨胀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7.1

938年7月出版的某论著说:“日本的长处是其战争力量之强,而其短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退步性、野蛮性,在其人力、物力之不足,在其国际形势之寡助……中国的短处是战争力量之弱,而其长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进步性和正义性,在其是一个大国家,在其国际形势之多助。”这一论

述()A.反映出当时抗战已进入战略相持阶段B.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C.科学预见到了抗战的艰巨性和持久性D.折射出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8.下表是不同史料关于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叙述,据此可知()史料出处团民“均自备口粮,毫无滋扰”《民教相仇都

门见闻录》《刘以桐,义和团民》其党焚杀劫掠,无所不至。《奉案杂存》《劳乃宣,力主剿灭义和团的官员》拳民出死力为国宣难,入京以来,秋毫无犯。《中国近代史料丛刊》《刚毅,主张利用义和团的官员》A.上述史料还原历史真相B.历史叙述具有主观色彩C.亲历者的叙述真实可靠D.阶级立场

决定历史叙述9.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对于日寇对我国的领土侵略和内政干涉,表示激烈的反抗”,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抵抗日寇侵略和蒋介石政府的压迫,“勇敢地与苏维埃政府和东北各地抗日政府一起,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这反映了()A.

日本全面侵华导致了民族危机加深B.国共两党有合作抗日的意愿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初步奠定D.中共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10.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说:“城邦在本性上先于个人和庭”“凡隔离而自外于城邦的人……他如果不是一只野兽,那就是

一位神”。他强调()A.城邦是由个人和家庭构成的B.公民利益是城邦价值核心C.个人的利益应当服从于城邦D.城邦已被赋予了神权色彩11.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把部落和氏族束之高吧!是古代雅典一次改革后流行的谚语。

与此谚语流行密切相关的改革措施()A.确立财产等级制度B.建立公民陪审法庭C.设立五百人议事会D.向全体公民开放官职12.罗马法规定遗嘱继承高于法定继承,同时期中国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主导,两者的共同点是()

A.以规则维护社会的稳定B.把血缘关系放在了首位C.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D.尊重物权人的自由意志13.近代的《权利法案》重申了中世纪时期颁布的《大宪章》里面的内容,这就是将国王与贵族的权利分辨明晰。这反映了()

A.英国宪政发展一成不变B.贵族势力遭受沉重打击C.英国宪政发展尊重传统D.国王变为统而不治的虚君14.184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过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根据美

国宪法,随后()A.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B.国会将自行建造缉私船C.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D.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15.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路易斯·布兰代斯说:“有言论和集会自由,公共讨论就可以抵抗邪说的散布流行。长久安定依赖于人们自由地表达不满以及提出补救的方法。正因为

他们认识到强权统治的可能,他们才修订宪法保证言论和集会的自由。”此番话体现了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权力是()A.言论自由权B.司法审查权C.弹劾总统权D.司法解释权16.据许振渊编著《法国议会》: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从1879年到1940年的61年间,前后有100届内

阁,平均每届内阁的任期只有6个月。这能够反映出()A.总统无权B.议会权力过大C.虚假共和D.权力平衡机制缺失17.对于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有人指出:在维持一个社会系统稳定性的时候,对内涵发展的阻挠必然导致向外延

的扩张,对内部改造的回避和拒绝必然导致对外的冒险。这意在说明德国体制()A.留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隐患B.有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C.有利于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D.有利于内部改造的进行1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德两国是交战双方的

主要成员,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德国首先向法国宣战,其后法国也对德宣战。请思考,在宣战之前,双方政府要经过的程序是()A.德国:宰相经过议会同意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B.德国:议会直接宣战;法国:议会直接宣战C.德国:皇帝直接宣战;法国:总统提出法案,国防

部长副署,议会同意后总统宣战D.德国:皇帝提出法案,议会同意后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19.反映“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行政首脑对议会负责”“法律的制定体现了工业革命对政治的推动”这三项特征的法律文件是()A.《权利法案》B

.美国《1787年宪法》C.《德意志帝国宪法》D.法国《1875年宪法》20.鸦片战争前,制约英军航行作战的关键是其对中国沿海缺乏地理认知和准确的海图。为此,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在中国沿海展开大范围水文调查,但这一行为并没有受到清军的干扰。这说明()A.中英综合国力差距巨大B.清朝海上军事实力不足C

.英国的殖民扩张准备充分D.清政府缺乏近代海权观念2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常期居住,或不时往来,均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此规定()A.体现了对中国主权的维护B.成为鸦片战争再次爆发的借口C.限制了中英间的贸易往来D.表现出统治者对洋人的警惕

22.甲午战争前,光绪帝要求“厚集兵力”,认真备战;慈禧反对贸然应战,支持斡旋求和;李鸿章奔走于英、俄等国公使间,企求列强出面调停。该现象()A.表明近代化努力效果显著B.说明甲午战败有其必然性C.反映了列强之间矛盾尖锐D.体现出中日力量对比悬殊23.在义和团运

动中,清政府一直处于或剿或抚、剿抚两难、进退维谷的境地。清政府的这种“两难”表现主要是因为()A.清政府忙于甲午战争B.各阶层民众共同反抗C.列强的侵略不断加剧D.内外交困,统治不稳24.1901年,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所列12项要求分

为:惩罚性、预防性、赔偿性等几类条款。下列内容中属于“预防性”条款的是()A.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B.惩治附和与支持义和团的官员C.发生反帝斗争的地区暂停科举D.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使馆界”25.北伐战争中,共产党员叶挺领导的独

立团英勇善战,先后攻克汀泗桥与贺胜桥,率先攻入武昌城,俘虏守敌1万余人,基本上歼灭了吴佩孚的主力,两湖战事胜利结束。这表明()A.国民革命在闽粤等省兴起B.共产党开始掌握革命武装领导权C.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D.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26.1923年

共产国际指出:“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是必须的……但中国共产党无论如何不应在这些活动中隐藏自己特殊的旗帜”。材料中的“特殊的旗帜”是指()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B.革命统一战线方针C.武装斗争的革命方针D.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27.抗战时期,

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被称作“解放区”;随后长达3年的国共内战时期,由中共控制的区域亦被称作解放区。材料中两个“解放区”的含义分别是()A.武装割据,人民主权B.民主独立,思想解放C.独立领导,武装斗争D.民族解放,民主自由28.1949年元旦,有人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称:“人类历史亦翻到更光荣灿烂

的新页,……整个亚洲大局,将于今年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A.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的结束B.解放战争形势出现重大转折C.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D.中共将取代国民党成为执政党29.空想社会主义所提出的一些天才设想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是非常重要

的。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A.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B.提出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设想C.回应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D.揭示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道路30.1872~1893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在各国出版先后撰写了7篇序言,每一篇序言都是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和不同国情,对宣言

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和修改。这表明()A.19世纪末欧洲不具备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B.马克思主义可以直接用于指导各国的革命运动C.要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对待《共产党宣言》D.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灵活多变、缺乏普世价值31.下图为某学者所绘的《一战期间俄国国内时局示意图》对图解读全面的是()

A.两个政权并存局面是短暂的B.十月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C.俄国国内社会矛盾错综复杂D.沙皇改革催生俄国民主革命32.列宁在评价十月革命时说:“犹如通天火柱一般,后面燃烧着过去的残物,前面照耀着将来的新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去的残物”仅指封建残余B.“过

去的残物”仅指资产阶级政权C.“新途径”指的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D.“新途径”指的是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第II卷(非选择题二、主观题(本题共2道小题,第1题18分,第2题18分,共36分)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甲午战争后)日

本政府提交的和平条款汇聚了国内不同集团的各种要求。陆军坚持割占辽东半岛……海军希望取得台湾……财界要求中方赔偿白银2亿两……日本政府将这些观点综合为一个十条和谈方案,而把重点放在赔款、割地、朝鲜的独立,以及商业与航海方面的特权上。——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

000中国的奋斗》材料二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

抗日战争。——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日军侵华历史》材料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

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四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从宏观的视角看,它是一场全面的民族

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在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获得了平等地位。抗日战争中,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

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日本提交的和平条款《马关条约》”中获得“商业”特权的内容,并说明这一时期列强侵略中国的方式的变化。(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

料二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指出打破日本“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的幻想的事件是什么?“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两场中日战

争的结果,并分析两次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来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材料二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

、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

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材料三胡绳在《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中指出: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

争的事例。(3)依据材料二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4)材料三和材料一的评价是否矛盾?你如何理解材料三对中华民国成立的评价?新蔡一高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详解答案1.D【解析】材料信息“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将大量的商人亲

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说明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使商朝历史告别传说时代,成为信史,故D项正确。2.C【解析】和分封制相比,郡县制的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故C项正确。3.A【解析】材料信息说明,汉武帝时,监御史的职能已经不能有效的发挥。为了解决

此类问题,汉武帝设置了十三州郡刺史来监察地方,故A项正确。4.C【解析】在中书、门下省中增加低品级官员入职的宰相数量,是牵制以前身居高位的宰相权力,从而进一步分散弱化相权以加强皇帝对朝政的控制,故C项正确。5.C【解析】宋朝加强中央

集权解决了地方割据,故C项正确。6.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任官回避制度有利于防止家庭势力形成造成地方割据,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C项正确。7.C【解析】据材料“日本的长处是其战争力量之强,而其短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退步性、野蛮性,在其人力、物力之不足,在其国际形势之寡助....

中国的短处是战争力量之弱,而其长处则在其战争本质的进步性和正义性,在其是一个大国家,在其国际形势之多助。”可知抗战的艰巨性和持久性,C正确;据所学可知1938年10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故A错误;1935年12月的瓦窑

堡会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B错误;材料只是叙述了抗战的艰巨性和持久性,没有涉及抗战的力量问题,D错误。8.B【解析】表格显示义和团团民“毫无滋扰”,力主剿灭义和团的官员说义和团团员“焚杀劫掠”,主张利用义和团册的官员说文和团“秋毫无犯”,,显然都是从自己的立场阐述义和团状

况,不代表客观性,B正确。表格中历史不具有一定客观性,不能真实还原历史真实性。A错说。来历者的就逃往也带有个人主观色彩,并不一定真实可靠,C错误。材料中论述并不是因为阶级立场不同导致,D错误。9.C【解析】根据题干中“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抵抗日寇侵略和蒋介

石政府的压迫”,可以推辞该宣言发布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之前,再结合题干中“勇敢地与苏维埃政府和东北各地抗日政府一起,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可知该宣言为1935年8月1日在长征途中所发表的《八一宣言》在该宣言中,中国共产党号召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就为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的建立奠定了初步基础,故选C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全国侵华是在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迹之后,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项;在题干中并没有提及国民党对抗日的态度,排除B项,在1945年4月所召开的中共七大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排除D项。10.C【解析】根据材

料可知,亚里士多德明确强调城邦利益应凌驾于个人和家庭之上,故选C项;材料中并没有论及城邦的组成问题,排除A项;根据材料“城邦在本性上先于个人和家庭”可知,亚里士多德并不提倡个人利益,排除B项;“凡隔离而自外于城邦的人……他如果不是一只野兽

,那就是一位神”的说法只是在形容城邦的重要性而非为其披上神权的色彩,排除D项。11.C【解析】“把部落和氏族束之高阁吧”是指用地域代替血缘,这是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内容,五百人议事会是从十个行政选区选出的,故选

C项;确立财产等级制是梭伦改革的内容,排除A项;陪审法庭是司法机构,与部落无关,排除B项;向全体公民开放官职与部落无关,排除D项。12.A【解析】A项表述与题目中遗嘱法和嫡长子继承制相符,故选A项;B项表述与遗嘱法不相符,排除B项;题目中并未体现公

平公正的原则,排除C项;D项表述不符合中国的嫡长子继承制,排除D项。13.C【解析】英国宪政在发展过程中具有渐进性,不断进行调整,故A项错误;《大宪章》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原则,是对王权的约束,与贵族势力遭受打击无关,故B项错误;英国《权利法案》重申《大宪章》的内容,可见英国宪政尊重传统,故C

项正确;1721年责任内阁制形成后,国王才变成统而不治的虚君,故D项错误。14.A【解析】根据美国宪法的规定,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的立法,但是如果国会重新表决,以2/3以上的多数通过的话,则总统的否决无效,故选A项。B、C两项与题意无关;D项不符合美国宪法的规

定,故排除。15.D【解析】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及修正案可知,美国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题干材料是最高法院大法官对宪法规定的言论和集会自由的解释。故选D项。16.B【解析】187

5年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授予总统,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总统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A、D两项错误;1875年宪法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C项错误;材料中内阁更换频繁,体现的是议会对内阁不满,相对应的是内阁对议会没有能够形成权

力制衡,使议会权力过大,B项正确。17.A【解析】德国建立的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是对内部发展改造的回避和阻挠,按材料的观点,这种体制会导致对外的扩张,故A项正确。18.C【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14~1918年,当时德国是君主立宪制,德皇保留有很大的权力

,名为君主立宪,实为专制;而法国是民主共和制,总统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结合所学综合分析可知C项正确。19.D【解析】英国国王世袭,故A项错误;美国总统不需要对国会负责,故B项错误;德国国家元首是皇帝,世

袭制,故C项错误;法国符合题干材料所述,故D项正确。20.D【解析】从材料看不出两国综合国力的特征,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清朝军事力量不足,故B项错误;英国殖民者准备充分,体现不出来,故C项错误;英国人进行大范围的水文调查,而中国

清政府没有干扰,说明当时清政府海权意识淡薄,故D项正确。21.D【解析】开放五口通商,没有体现出维护主权,故A项错误;材料不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故B项错误;开放五口通商,没有限制对外贸易,故C项错误;外国人不能到乡间和内地进行贸易和游

历,表现了当时清政府对洋人的警惕态度,故D项正确。22.B【解析】“光绪帝要求‘厚集兵力’,认真备战;慈禧反对贸然应战,支持斡旋求和;李鸿章奔走于英、俄等国公使间,企求列强出面调停”表明清政府统治阶级内部出现矛盾,说明甲午

战败有其必然性,故B项正确;A、C、D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23.D【解析】义和团运动时期,甲午战争已经结束,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时期,并不是各阶层都反抗列强,故B项错误;清政府的两难境地不只是由于列强侵略导致的,故C

项错误;清政府剿抚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是由于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另一方面是由于列强侵略的加剧,所以应该是内外交困,统治不稳所导致的,故D项正确。24.D【解析】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便于进行外交方面的事宜,属于预防性条款,故D项正确;A项属于赔偿性条款,排除;B、C两项属于惩罚性条

款,排除。25.C【解析】由材料“北伐战争中,共产党员叶挺领导的独立团”“基本上歼灭了吴佩孚的主力”可知,北伐战争胜利使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北伐战争的胜利而非国民革命的兴起,排除A项;国民革命时期共产党放弃革命领导权,排

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北伐战争的胜利而非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巩固,排除D项。26.D【解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革命统一战线方针、武装斗争是共产党和国民党相同的主张,故A、B、C三项错误;中共之所以说有特殊的旗帜,是因为他们还要实现共产主义目标,故D项正确。27.D【解析】武装割据

,人民主权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特征,故A项错误;民主独立,思想解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表现,故B项错误;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特点,故C项错误;摆脱日本的统治即为民族解放,摆脱国民党的反动独裁统治即为民主自由

,故D项正确。28.D【解析】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1949年4月解放军占领南京,故A项排除;1947年,人民解放战争的重大转折点是转入战略反攻,故B项排除;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是1949年9月,

故C项排除;1949年元旦,三大战役基本结束,国民党主力部队基本被消灭,国民党丧失了在军事上的优势地位,中共即将取代国民党成为执政党,故D项正确。29.D【解析】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都揭露和批判资

本主义社会,故A项错误;都有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设想,故B项错误;回应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不是主要区别,故C项错误;只有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故D项正确。30.C【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出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故A项错误

;材料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完善,没有反映出它的实践,故B项错误;材料“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和不同国情,对宣言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和修改”,体现出要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对待《共产党宣言》,故C项正确;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意在

解决工业革命后的社会问题,具有普世价值,故D项错误。31.C【解析】材料中并没有对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相关提及,排除A项;十月革命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其爆发具有历史必然性而非偶然性,排除B项;根据材料中的示意图不难看出,一战期间俄国国内以

沙皇为首的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彼此之间矛盾重重、错综复杂,故选C项;沙皇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俄国民主革命,但这并不是对材料信息的全面解读,排除D项。32.C【解析】“过去的残物”指封建残余和资产阶级政权,

故A、B两项错误;“新途径”是指社会主义道路,故C项正确,D项错误。33.(1)内容: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2分)变化: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2分)(2)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逐步发展为全面侵

华战争。(2分)(3)淞沪会战(1分)政治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2分);军事上,正面战场大规模会战和敌后战场相配合。(2分)(答具体会战、百团大战、少数民族武装等可酌情给分)(4)结果:甲午战败,抗日战争取得胜利。(1分)影响

:甲午战败,使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2分)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

国际地位得到提高。(4分)34.(1)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民主革命思想——三民主义;发动武装起义——武昌起义;建立革命政权——中华民国。(8分)(2)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成为五四运动产生的思想基础;辛亥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为五四运动提供了阶级基础。(4分)(3)不矛盾。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6分)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