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政治试卷参考答案.pdf,共(5)页,431.076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82799c40e2821e337be7c9c7cde02e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政治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政治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仰韶人能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会制作骨器和彩陶,还会纺织。”反映出河南仰韶人处于新石器时代,这时出现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此时人们集体劳动共同占有生产
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②④符合题意。从材料可以看出,仰韶人处于新石器时代,当时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但仍然非常落后,①③错误。2.【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中并不体现奴隶制的出现促进了原始氏族制度的解体,①不符合题意;“在新的设防城市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城墙并非无故
,它们的堑壕成了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高耸入文明时代了”,这表明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人类逐步由蒙昧野蛮状态迈向文明时代,②③正确;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后来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④错误。故选D。3.【答案】B【解析】从材料的意思看,主要表达了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原因以及主要的剥削方式,所以选①②;而③的说法“生产力决定了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在材料中看不出来,故不选;④的说法错误
,不选。4.【答案】D【解析】材料中两位学者的观点“资本家发财致富是由于节约和对于劳役所得做出的牺牲性的储蓄,再加上大胆的、富有想象力的聪明狡黠的冒险投资……”,某种程度上等于否认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依靠暴力和掠夺的
方式得来的和剥削的存在”,所以D符合题意,而C项是不合题意的;材料的观点没有揭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所在,因此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也没有体现出“相对于封建制生产关系,资本主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的意思,因此B项也不入选。5.【答案】B【解析】基
于教材的表述,《共产党宣言》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雄辩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的正确道路,所以①③符合题意。而空想社会主义仅从理性、正义等观念原则出发,揭露
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描绘未来理想社会的美好蓝图,且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没有找到变革社会的正确途径,所以②④不符合题意。6.【答案】D【解析】选项A不合题意,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没有使得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B不合题意,巴黎公社没有使得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C不合题意,苏联的成立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无关;D正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俄国十月革命标志着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故选D。7.【答案】A【解析】①③正确,材料中“从上
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这说明党的诞生让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有了主心骨,有了值得信赖的新领导者;②错误,“十月革命”给中
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④错误,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故选A。政治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8.【答案】A【解析】依据教材的表述,党的八大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①②符合题意,④不
符合题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因此③错误;因此,选A。9.【答案】C【解析】①错误,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②④符合题意,到1956年底,农业、手工业、资
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标志着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③错误,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故选C。10.【答案】B【解析】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都只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一个历史阶段,故排除①③,选B项。1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的主
旨意思判断,这一突破是指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所以排除A和B,应该选D项,而C的表述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不符合题意。12.【答案】A【解析】歌曲《春天的故事》中“一九七九年,那是一
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决定在深圳、珠海等地搞经济特区改革开放试点,A符合题意。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是在1984年,B与题意不符。把海南岛开辟为经济特区是在1988年,C项与题意不符。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是在1990年,与题意也不符。13.【答案】C
【解析】③排第一位,“乡土星火,壮士扼腕显活力”指的是从安徽小岗村开始的,之后在全国铺开的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是在1978年冬天;②排第二位,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①排第三位,200
1年成功入世,对外开放踏新程,进入新阶段;④排第四位,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故正确排序是③—②—①—④。故选C。14.【答案】B【解析】①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五千多年文明史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③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
一种精神标识和精神力量,可以为新时代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感;④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属于科学理论范畴。故选B。15.【答案】C【解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社会主义思想源于社会实践,不是源于理论研究和思考,①表述错误;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社会主义思想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并没有完成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所以④错误;因此,选C。16.【答案】B【解析】材料未体现生产力决定产品的消费方式,排除A。“石器——原始社会;金属工具(青铜器)——奴隶社会;铁器和牛耕——封建社会;蒸
汽机和电——资主义社会”的演说主题可能是生产力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因素,它决定生产关系,B正确。矛盾具有特殊性,世界各国并不是都要经历相同的发展历程,排除C。材料并未强调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不同地区
的社会形态更替存在差异性,排除D。政治参考答案第3页(共4页)17.【参考答案】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或者“这
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所决定的。”)(2分)②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这是资本主义
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4分)③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因此资本主义终将灭亡。(3分)④但目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
一定程度,加上资产阶级也采取了系列措施来缓和矛盾,因此资本主义暂时还不会灭亡。(3分)【解析】本题要求学生说明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这从材料一当中可以得到信息提示,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经济危
机。而这正是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灭亡的原因,即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第二,为什么现在资本主义还不会灭亡,从材料二中可以找到原因,一是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而是资产阶级也采取了一些缓和的措施。18.【参考答案】①近代中国人民的
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3分)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
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回答了“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即可记4分。)(4分)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
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4分)【解析】解答本题需要审清设问。不能按照教材上的总结来写答案。要考虑设问限制,即从近代中国人民历史任务的角度来作答。因此最终答案一定落
到两个层面:第一是争取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第二则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示了光明的前景。19.【参考答案】(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化三改”,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分)(2)①社会主义
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2分)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2分)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2分)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
会主义阵营的转变。(2分)【解析】本题侧重对教材知识的考查。材料只是作为背景呈现,材料中可提供的作答信息不多。需要学生对教材知识有较好的落实。20.【参考答案】(1)①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4分)政治参考答案第4页(共4
页)②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6分)③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2分)(2)略。(6分)【解析】(1)本题考
查改革开放的意义,教材上对此有明确的总结,但材料中也有丰富的信息提示。因此学生可以结合材料,并借助一定的教材语言来归纳。(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但学生一定要弄清楚“主题”和“标题”的区别。主题在材料中已经提供,可以任选,但建议学生重新拟定一个更加确切的标题,便于
自己写作提纲。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