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卷参考答案.pdf,共(5)页,461.200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470d36bbdaa58e9d335b23c27fe4ff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地理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2年11月期中联考高一地理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泥石流发生的条件主要有三:①山区地形陡峻、山高谷深;②岩体土体松动、破碎;③大量水流(暴雨或冰雪融水)。暴雨或冰雪消融也起到了诱发作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部分地区松
散固体物质丰富(岩性松散),沟深坡陡(地势陡峭),持续强降雨(连续性降水)导致雨水迅速汇聚,夹带松散物质,进而诱发泥石流灾害。而本次群发性泥石流灾害的形成原因则不包括河流众多,因此答案选C。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3S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包括
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NSS),要更快更好地识别本次泥石流的影响范围,可以通过遥感影响进行实时监测,即选择A选项的遥感技术;D选项的测绘技术相对于3S技术而言,其快捷性和实效性比3S技术稍逊一筹。3.【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艾达是一颗小行星”“艾
达的卫星,后被命名为艾卫一”,说明“艾达——艾卫一”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为行星,属于行星系,四个选项中只有地月系是行星系,因此选C。4.【答案】C【解析】太阳系中小行星带的位置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因此答案选C。5.【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帕克太阳探测
器’已于2021年4月成功穿过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太阳大气的最外层为日冕层,所对应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风,因此D选项正确。6.【答案】D【解析】X所对应的太阳大气层为色球层,亮度最大的为光球层,A选项错误;受太阳风影响,地球高纬度地区会产生极光现象,B选项错误;色球层中的耀斑主要干扰无线电短波
通讯,因此C选项错误;科研人员在森林中进行地质探测时的罗盘指向失灵,可能是受到磁暴的影响,磁暴主要由色球层中的耀斑引起。7.【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图中本来该汪洋一片的南洞庭湖杆洲区域萎缩成草原,湖床已经干涸”,则说明图中暂且没有水圈了,图中所反映出来的圈层为
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D正确。8.【答案】B【解析】地球的外部圈层相互联系,相互渗透,A选项错误;水圈是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B选项正确;生物圈包括岩石圈的上部、大气圈的底部和水圈的全部,C选项错误;岩石圈包括上地幔的顶部及地壳,D选项错误。9.【答案
】A【解析】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陆生蜗牛是最为常见的无脊椎动物化石”,无脊椎动物广泛出现在早古生代时期,因此更早的太古宙地层中不能发现蜗牛化石,且太古宙是广泛的海洋无陆地,因此太古宙地层无法采用“陆生蜗牛壳体古
气候分析法”,答案选A。10.【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旱季生长的蜗牛壳体稳定氧同位素组成(δ18O)整体偏正、雨季生长的壳体显著偏负”。表中所反映的干湿情况是大尺度上的地质年代干事情况的整体变化趋势,就小尺度而言,在一年中也可能有干湿变化,因此A选项中说δ18O全部偏
正错误;新生代以湿润期为地理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主,材料中“雨季生长的壳体显著偏负”,因此B选项正确;受气候交替变化影响,未来可能会发展为一段干燥期,未来蜗牛壳体δ18O偏正可能性大,C选项错误;气候干燥则δ18O偏正,但不一定气候越干燥,δ18O数值越大,D选项错误。11.【答
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贝壳堤是古海岸的遗迹,即过去的海岸线,所以贝壳堤位置可以作为衡量平原地区海岸线位置变化的重要标志,图示标注的即距今年份,年份越久,则说明该贝壳堤形成时间越早,通过观察图片,可知海岸线的变化是由西向东变化的,即从6700年前至今,渤海湾西岸海岸线的变化是向渤
海湾方向推进,选择A选项。12.【答案】B【解析】贝壳堤是由海洋里大量甲壳生物的遗骸堆积而形成的,即海水携带的物质到海岸沉积下来,所以贝壳堤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海水堆积作用。13.【答案】C【解析】该实验主要模拟
的是干旱条件下冲积扇形成与变化过程,通过已学知识可知,冲积扇是湿【解析】材料中介绍了片流沉积,片流沉积是水流携带的润、半湿润地区,河流自山地留至山麓,因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剧减,所携带的物质在沟谷出口处不断堆积而成的扇状堆积体。所以A选项错误,该地貌主要受堆积作用影响,B选项错误,该地貌在自然界中
多分布于河流出山口。而冲积扇是从顶部向四周展开,因此其中间部分厚于两边,所以D选项错误。冲积扇自扇顶至扇缘,地面逐渐降低,堆积物由粗到细,所以扇形上部有更多的砂砾状物质,C选项正确。14.【答案】C沉积物在物源端开阔地快速堆积形成的连片状堆积体。因为其所需水体能量较高,所以片流沉积在实验
前期最明显,因此D选项是错误的;通过观察片流沉积的图像不难得出,片流沉积呈现片状向下冲积,通常是连片分布且不断向四周扩大展开的,因此其沉积由早到晚的顺序为①②③,厚度最大的为①,因此A、B选项错误;片流
沉积形成似裙裾形态主要是水流方向多样化,使其呈现辐散状展开的模式,C选项正确。15.【答案】C【解析】冰碛垄形态与冰舌前缘形态相似,一般不呈现明显的扇状,A选项错误;冰碛垄是由冰川搬运、堆积形成,位于地势较为和缓处,B选项错误;冰碛垄分布未沿山谷成条
带状分布,成垄状堆积分布,D选项错误;冰碛垄沉积物大小混杂,无分选性,C选项正确。16.【答案】A【解析】根据图中冰碛垄的不同年代的分布位置来看,其面积在不断地缩小,并向海拔高处后退,因此可以推断,当地气
候处在变暖的状态,导致冰川萎缩,冰舌后退,冰川堆积形成的冰碛垄也向海拔高处移动,故选择A选项。17.(12分)【答案】(1)①当地太阳能资源丰富(2分);②太阳能属于清洁可再生资源(2分)。(共4分)(2)①拉萨地区海拔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强(2分);②拉萨地区,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2分)
。(共4分)(3)①减少房屋形体阻挡物,尽量采用松散型住宅(2分);②充分利用南向壁面,可增大南向窗户面积(2分);③安置家庭太阳能发电板(2分)。(共4分,任答两点得4分)【解析】(1)拉萨作为“日光城”积极开发太阳能最主要的原因包括太阳能资源
丰富,永远开发的条件;其次是开发太阳能相对其他能源的优点。地理参考答案第3页(共4页)(2)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可以从纬度因素、地形因素、天气状况和大气透明度方面考虑。(3)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松散型住宅受遮挡少,且南墙太阳辐射最丰富等信息
进行解答。18.(14分)【答案】(1)①地壳(2分)(2)F一般来说离震中越近,地面造成的损失越大,烈度越大。(4分,每点2分)(3)上下颠簸。(2分)纵波可以在固液气中传播,而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因此在堰塞湖水体中的救援人员只能感受到纵波。(2分)(共4分)(4)
纵波;莫霍面;液;固(4分,每空1分)【解析】(1)根据材料中震源深度为16千米,而大陆地壳厚度平均厚度为33千米和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进行比较可得出震源位于地壳。(2)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地震烈度的主要因素是震中距,在震中附近
烈度最大。(3)本题主要考查地震波中的纵波与横波在液态这介质中传播的差异。(4)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的分界面、分布和特点。19.(12分)【答案】(1)T4(1分)T4的地层年龄最老。(2分)(2)T1处物质组成存在明显的分层;(1分)上层为粒径小的粉砂和黏土,下层为粒径更大的砾石(或上层
颗粒小,下层颗粒大);(1分)物质在沉积时,粒径大的先沉积,粒径小的后沉积。(1分)(3)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此时塑造出河漫滩;(2分)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上升时,河床纵剖面的比降加大,水流侵蚀作用加强,使河流下切,原来的河漫滩成了河谷两侧阶地,如果地壳多次间歇性上升,这
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2分)(4)葫芦口附近的地形较为陡峭,(1分)不利于堰塞湖相沉积的堆积和保存,而巧家地区由于位于一个大型滑坡体上,巧家地形平缓开阔,(1分)可以为湖湘沉积的堆积和保存提供广阔空间。
【解析】(1)从T1到T4,形成最早的是T4,T4地层年龄为942±92千年,其地层年龄最老,故形成时间最早。(2)T1处物质组成存在明显的二元结构,上细下粗,上层为粒径小的粉砂和黏土,下层为粒径更大的砾石。其形成原因,地壳抬升前,河流阶地原处
在被洪水淹没的位置,洪水期没过时,由于被没过的部位水浅且流速慢,在滩面留下一层细粒沉积,覆盖了下部的河床砾石状物质。(3)河流阶地是地壳间歇性抬升和河流下切侵蚀作用的影响下形成的,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有积极河流阶地金沙江下切侵蚀,使原来的河谷谷底超出洪水位,形成阶地;地壳经历四次抬升,河流
多次下切,形成四级阶地。(4)在巧家县城附近广泛分布了湖相沉积物,而其对岸的葫芦口却难有大面积的湖相沉积物,主要是因为葫芦口附近的地形较为陡峭,不利于堰塞湖相沉积的堆积和保存,而巧家地区由于位于一个大型滑坡体上,地形平缓
开阔,可以为湖湘沉积的堆积和保存提供广阔空间。地理参考答案第4页(共4页)20.(14分)【答案】(1)新月形沙丘(1分)剖面图如下:(3分)(2)沙丘区位于祁曼塔格山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上,呈狭长带状延伸;(
2分)区内有13条间歇性河流搬运沉积物为风沙地貌发育提供了沙物质来源。(2分)(3)迎风坡颗粒大,背风坡颗粒小;(2分)沙丘迎风坡风力大,以侵蚀为主,风的搬运能力强,此时只有颗粒大的搬运物能够沉积;(2分)沙丘背风坡风力小,加上背风坡易形成涡流,风的搬运能力减弱,此时颗粒小的搬运物能够沉积。(2
分)【解析】(1)考查风力沉积形成的新月形沙丘识别和剖面图的绘制,重点掌握迎风坡坡缓,背风坡坡陡这一主要特征。(2)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和材料信息提取能力,沙丘主要沿山麓呈带状分布,从而推断沙源主要是河流从上游山区搬运的沉积物。(3)本题主要从微观角度考查沙丘迎风坡与背风坡风力差异而导致
作用力的差异,从而得出颗粒大小分布规律。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