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甘肃省张掖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全市联考历史答案.docx,共(9)页,238.67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7840197292118856783d834ad2fd0c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学年第一次全市联考高一历史参考答案1.【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红山、仰韶、大汶口、屈家岭、良渚等几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其文明因素各有千秋,特色鲜明,体现出了较明显的文明的地域性,反映了区域文明的不同的演进路径,B项正确;材料未能体现游牧文明与农耕
文明的碰撞,排除A项;材料未能体现中原文明与海洋文明的融合,排除C项;文明之间存在交流融合,孤立发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2.【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当时周王室派人到鲁国‘求赙(以财物助丧事)’”可知,周王室衰微,破坏了周礼制度,本质上反映了东周时期宗法
分封制逐渐崩溃,B项正确;AC项只是对材料的概括,不是本质,排除AC项;“率先”说法错误,材料未反映,排除D项。故选B项。3.【答案】A【详解】“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体现了墨家尚贤的主张,“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体
现了法家严刑酷法的思想,“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体现了儒家以礼治国的主张,“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A项正确;BCD项对应错误,排除BCD项。故
选A项。4.【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逐渐衍生出‘个体家庭’的意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犁牛耕,生产力大进步,推动者生产关系也发生了变革,逐渐产生了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因此出现“家”含义变化的现象
,C项正确;A项主要影响诸侯关系,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变法的影响只是一部分原因,主要原因应从经济因素考虑,排除D项。故选C项。5.【答案】C【详解】根据“秦朝地方行政体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统一全国以后,丞相绾说“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
之”,建议分封诸侯王,而李斯否定了这种看法,主张设郡县制,集权中央,最后秦始皇同意了李斯的建议,C项是关于“秦朝地方行政体制”的言论,C项正确;“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即丞相协助天子处理全国政务,不符合“地方行政体制
”,排除A项;“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反映的是唐朝实行的两税法,与秦朝无关,排除B项;材料“并为正宰相”反映的是北宋前期出现多个长官都是宰相的现象,这说明当时实行宰相集体领导制,与秦朝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6.【答案】C【详解】根
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汉朝实行察举制,孝廉是重要的标准。郭巨就是因为孝道被举荐为孝廉。C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地方制度,排除A项;刺史制是汉朝实行的监察地方制度,排除B项;科举制是隋唐实行的选官制,排除D项。故选C项。7.【答案】B【详解】由材料“各种性质的大多
数佐理官员,由长官从平民中自由任用”可知,佐理官员由“长吏”自由从平民中任用,这一做法拓展了平民参与政治的途径,B项正确;“有效抑制”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封国问题,排除C项;材料只是论及地方官吏的任用问题,无法得出其对政府
行政效率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8.【答案】C【详解】中朝又叫内朝,由皇帝左右亲信近臣构成,汉武帝时为加强皇权,提拔了一批有才干的中下层官员,作为自己的高级侍从和助手,替他出谋划策,中朝实际上是在宫廷内逐渐形成的新决策机构,属于
汉武帝加强皇权的措施,而不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A、B、D三项都是汉武帝为了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9.【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从西汉开始女娲传说和伏羲传说由之前的分别流行于我国的南北
各地变为被演绎成为兄妹关系或夫妻关系,这反映了汉代南北文化的进一步交融,B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华夏认同观念的加强,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区域间经济往来的信息,排除C项;神话传说是文学创作的来源之一,但不能得出“文学
创作源于神话传说”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10.【答案】D【详解】南朝时,北方长期战乱,而南方相对安定,所以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农业的发展,D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安史之乱后,排
除A项;题干体现的是农业产量的大幅提高,其直接原因应该考虑农业生产方面的因素,而不是政区调整,排除B项;《史记》所处的汉代和《宋书》中南朝的江南自然条件都优越,无法说明变化的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1
1.【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中的示意图及所学知识可知,这段历史时期经历了从魏蜀吴三足鼎立到西晋的统一到东晋十六国的对峙再到南北朝的对峙,这一阶段的特征主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时期,C项正确;根据材料,这一时期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时期,国家统一说法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根
据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古代文明已经成型,排除B项;北方少数民族日益活跃说法片面,没有反映出南方在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排除D项。故选C项。12.【答案】C全科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详解】材料强调的是从曹魏到西晋最高职
官任职身份的变化,即士族人数显著增加,这表明西晋时期士族门阀势力发展壮大,C项正确;材料只反映了士族门阀力量的壮大,没有体现西晋王朝统治腐朽,排除A项;B项根据材料无法得出,排除;D项夸大了宗王外戚的影响力,且从材料中也无法得出,排除。故选C项。1
3.【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少数民族首领以华夏正统自居,以此阐发自己政权合法性,进而维护其统治的稳定,C项正确;少数民族统治者此举意在强调自身政权的正统地位,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少数民族生活习惯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民族
平等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4.【答案】C【详解】据材料可知,大运河打通了南北诸河流的联系,将扬州和全国连接成一体,至中、晚唐时期,扬州成为“雄富冠天下”的一方都会,而运河最南端的余杭,也从一个边境前哨地一跃而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这说明了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运河沿岸城市的发展,C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南北经济格局的变化,而是强调扬州、余杭等运河沿岸城市的兴起,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大运河开凿前的隋王朝,就实现了统一,排除B项;经济中心南移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15.【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唐朝
与吐蕃会盟,刻石立碑,结束了战争维护和平,促进了汉藏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可以见证汉藏民族的团结友好。B项正确;唐朝没有对吐蕃进行管辖,排除A项;唐朝与吐蕃是民族交往,排除C项;天山南北是西域地区,排除D项。故选B项。16.【答案】A【详
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隋两个王朝对历史发展做出的共同贡献是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制度和政策,所以A正确;构建沟通南北的水上运输通道只适用于隋朝,所以B错误;修筑了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程的是秦朝,不包括
隋朝,所以C错误;秦朝推行了以思想统一服务于政治统一的统治方法,所以D错误。17.【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唐朝两税法以男丁与田地数目为标准,并对流动的商贩征税,免除特权阶层的税收特权,这有
利于扩大征税范围,A项正确;两税法在客观上对户籍管理有所松弛,有利于人口流动,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贵族阶层的经济特权,没有涉及政治特权,排除B项;两税法是为了增加国家收入,不是为了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排除
D项。故选A项。18.【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公元8世纪前期是唐朝盛世,公元8世纪后期唐朝由盛转衰,宫廷画的风格也截然相反,反映了社会变迁影响艺术创作,B项正确;画师艺术风格受时代影响,并不是无迹
可循,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艺术创作与社会真实的关系,得不出艺术创作再现社会真实的结论,排除C项;民间风俗画崇尚写实主义,排除D项。故选B项。19.【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齐民要术》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
上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记载了食物原料以及各种主副食的加工、烹任方法,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的肉食制作方法,体现出当时饮食文化胡汉融合的特征,C项正确;《神农本草经》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已知最早的中药学著作,排除A项;《禹贡地域图》是中国有文献可考的最早的
历史地图集,并在序言中提出了绘制地图的6项原则,即著名的"制图六体",为中国传统地图(平面测量绘制的地图)奠定了理论基础,排除B项;《元朝秘史》是我国蒙古族最早的一部历史和文学著作,记载蒙古族的起源和成吉思汗、窝阔台汗时期的历史,排除D项。故选C项。20.【答案】B【详解】根
据材料“天下有大忧者,又有大可疑者(指抗击西夏名将狄青),今上体平复,大忧者去矣,而大疑者尚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朝廷上下把狄青当作最大的威胁,致使他很快被罢免了枢密使的官职,这体现了宋代“崇文抑武”的国策,B项正确;分权制衡,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强干弱枝,与材料主旨不符
,排除C项;文武制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21.【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中的观点都夸大了王安石变法的不利影响,没有客观公正地评价王安石变法,C项正确;材料中的观点贬低了王安石变法,但不能就此认为其忽视了北宋的统治危机,排除A项;材料强调王安石变法中的变革,并未背离求
变求新的历史传统,排除B项;材料中观点无法说明期其站在大地主大官僚立场之上,排除D项。故选C项。22.【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题中主要涉及两宋的海外贸易发展迅速、地理分布格局和贸易范围,再结合所学知识,这些都与经
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即将完毕相适应,A项正确;材料没有描述政府对海外贸易的态度,排除B项;海外贸易在国家经济中占主导不符合史实,两宋时期国家经济中占主导的还是小农经济,排除C项;材料中不涉及贸易税的相关情况,更看不出在政府财税中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23.【答案】C【详解】南北面官的设置,南
北由不同官吏管理,体现因俗而治的特点,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促进民族交融,所以并未导致蕃汉分离。与此同时,在客观上促进了辽朝社会经济的发展,C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ABD项的表述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项。2
4.【答案】C【详解】根据“入户安居,商旅不绝”结合所学可知,宋辽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贸易兴旺,商旅不绝,百姓安居乐业,说明和议带来双赢局面,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岁币支出负担沉重”,排除A项;B项表述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且太绝对
,排除B项;材料反映檀渊之盟造成宋辽边境贸易兴旺,百姓安居乐业,无法体现“北宋屈辱求和有失国威”,排除D项。故选C项。25.【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理’不仅是自然界的,也是社会的最高原则,二程把君、臣、父、子这些封建社会的伦理规范,全部归结为‘天理’的体现,一切伦理道德都是‘理’,每事物都产
生于‘理’”可知,二程认为,“理”不仅是自然界的,也是社会的最高原则,是封建社会的伦理规范,说明“理”学说的本质是维护皇权和礼教服务,C项正确;探究宇宙万物内在规律,侧重于自然界的“理”,不能反映其本质,排除A项;理学吸纳了佛道学说,排除B项;倡导唯心主义哲学不是理学的本质所在,排除D项。故选C项
。26.【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汉唐时期的册封、进贡,间接控制,发展为实行和内地同样的赋役政策,直接控制边疆地区,表明元朝国家治理趋向一体化,A项正确;多元化与“皆赋役之,比于内地”不符,排除B项;制度化是两者的相同之处,排除C项;国家治理趋向平等化与元朝实行民族分化政策等不符,排
除D项。故选A项。27.【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15世纪初的明代,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可知,郑和下西洋,带给世界的不是坚船利炮的殖民侵略,而是友好和友谊,说明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之间友好交往,C项正确;郑和
下西洋增加了明王朝的财政收入,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中国明朝时期造船和海航技术的高超,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郑和下西洋对中国社会推动作用巨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8.【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江南
苏、松、杭、嘉、湖地区形成许多著名市镇,这些市镇中的居民,‘以机为田,以梭为未’,靠近这些市镇的村坊居民,也大都以种桑养蚕和纺织为生。”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时期出现了专业性的市镇,市镇居民从业结构发生变化,农业手工业
获得发展,商品经济繁荣,D项正确;A项隋朝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B项两宋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C项元朝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29.答案】B【详解】通过观察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和新航路开辟后,苜蓿、玉米等重要农作物先后引进中国,
可推知外来农作物的种植和推广,丰富了当地人们的饮食种类,B项正确;首先在东南沿海地区得到种植与苜蓿、葡萄、胡桃、胡萝卜等农作物的引进不符,排除A项;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只是部分信息,并不适用于整个材料,排除C项;推动了各地饮食结构的趋同夸大了外来农作物的
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30.【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中国历史上在新疆地区设治管理的措施,汉代时设置了西域都护府,唐代时设置安西都护府,清乾隆时期设立伊犁将军,1884年新疆正式建省,B②③
④①排序正确;A项清代排在汉代之前,排除A项;C项唐代排在汉代之前,排除C项;D项清代排在唐代之前,排除D项。故选B项。31.【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写了一部著作,介绍了当时各国社会现状及军事、科技等”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魏源在林则徐《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一书,这部书按照世界五大洲介绍各国历史、地理、社会现状等,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A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的革命纲领,不符合题意
,排除B项;《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在维新变法运动过程中的代表作,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革命军》是近代四川革命家邹容撰政书,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32.【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兴车马之利”“准自专其利”
“兴银行”“兴器皿技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A项正确;洋务运动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排除B项;《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没有体现出农民阶级的愿望,排除C项;《资政新篇》是为了挽救太平天国的统治
,不是为了推翻清朝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33.【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有选择地译介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的前半部分,删去了后半部分有关伦理学的内容;林纾翻译《黑奴吁天录》时注重借黑奴的悲惨命运警醒国人。”可知,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
有选择的将前半部分进行翻译,且将“进化”意译为“天演”,略去“伦理”一词及相关内容,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物竞天择,适则生存,林纾翻译《黑奴吁天录》时注重借黑奴的悲惨命运警醒国人,有选择的翻译介绍西方著作说明了近代知识精英实现救亡图存的政治理想,A项正确;宣传维新变法的主
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系统介绍西方的思想文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有选择翻译,而非系统介绍,排除C项;促进近代文学的发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34.【答案】A【详解】由材料“越出康、雍、乾以来厉禁知识分子干预时事的成规,它是民族危机刺激下的集群”“
举子士人的登场”可知这一历史事件是指“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拉开维新运动的序幕,因此推动了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A项正确;本题与革命派无关,排除B项;维新派未掌握政治实权,仅参与内政改革而已,排除C项;受戊戌变法的
影响,顽固派大约三年后才宣布实行“新政”,并非当时宣布实行,排除D项。故选A项。35.【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1901年《辛丑条约》特别规定‘永禁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并要求清政府将条约文本‘于中国全境渐次张贴’。”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禁止中国人加入或成立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进一步说明清政府已经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项正确;中国半殖民地秩序开始确立,与材料中的信息主旨不符,排除A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
潮是在甲午战争后,排除C项;帝国主义就侵华利益达成了妥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36.【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瓜分豆剖”“拯救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资产阶级革命派把救亡图存贯穿于理论和实践中,B项正确;
实行民主共和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但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发展“资本主义”问题,排除C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会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但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排除D项。故选B项。37.【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
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未结束封建制度,D项符合题意;ABC项均是关于辛亥革命的正确评价,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38.【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在中国这样一个有两千多年帝制传统的国度里,
国家最高权力的所有者从皇帝变成了总统,民众都不太适应。”可知清政府灭亡后,民众对总统、国会、共和制等共和体制非常陌生、困惑,故共和体制缺乏群众基础,D项正确;题干没有反映社会动荡,排除A项;袁世凯、张勋等人复辟
帝制的行为,违背历史潮流,遭到以资产阶级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的反对,排除B项;题干没有反映封建礼教束缚民众思想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39.【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辛亥革命后为了反击保守势力掀起的尊孔复古逆流,部分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
运动以解放思想,C项正确;二次革命针对的袁世凯的,排除A项;部分知识分子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以反击尊孔复古,而不是积极宣传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排除B项;寻求联俄联共的革命新道路的是孙中山,排除D项。故选C项。40.
【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新文化运动......承袭着中华古典精神中的忧患意识、爱国主义等要义......是‘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可知,该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而非“借助传统文化传播民主思想”,
B项正确;对传统文化进一步发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题干涉及的是新文化运动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并未涉及对西方文化的态度,排除C项;唤起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与材料所要表达的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
项。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41.【答案】(共14分)(1)内涵:地方分权体制指西周实行的分封制;独制格局指秦确立的中央集权制。(4分)(2)基本模式:建立皇帝制度,皇权至上,皇位世袭;建立皇帝任免的
三公九卿中央政府机构;建立皇帝任免的郡县制。(6分)(3)制度:行省制度。影响: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我国近现代的省级行政区划分奠定了基础。(4分)42.【答案】(共12分)(1)现象:使用并推广铁农具。影响:推进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4分)(2)主要原因: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自然条件优越;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统治者的统治政策。(任答四点可得4分)(3)主要原因:轻徭薄赋;实行租庸调制。(4分)43.【答案】
(共14分)(1)来源:生物进化论。来源:吸收古代民本思想;借鉴欧美资本主义学说。(2)不同:严复主张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主张民主共和制。(3)过程:从器物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核心内容:民主和科学。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
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