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全市联考历史试题

PDF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542.884 KB
  • 2024-09-3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甘肃省张掖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全市联考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甘肃省张掖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全市联考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甘肃省张掖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全市联考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甘肃省张掖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全市联考历史试题.pdf,共(8)页,542.88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e2f3cfce32d4cbc05d042dbc699e0a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页共7页第I卷(选择题2022—2023学年第一次全市联考高一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大约距今5000年前后,中华文明走向早期国家形态的前夜,自北向南发现了红山、仰韶、大汶口、屈

家岭、良渚等几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其文明因素各有千秋,特色鲜明。如图主要展现了()A.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碰撞B.华夏文明演进的不同路径C.中原文明与海洋文明的融合D.南北文化系统的孤立发展2.公元前720年,周平

王去世,按照周礼:臣民如丧考妣,皆穿缟素,停止宴乐婚嫁。诸侯、亲戚奔丧与否,都应按照制度行事。但是据《左传》记载,当时周王室派人到鲁国“求赙(以财物助丧事)”。该事件本质上反映了东周时期()A.礼崩乐坏的现象B.宗法分封制逐渐崩溃C.周天子势力衰微D.鲁国率

先打破旧制度3.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丁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

有了。”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对应的思想流派正确的是()A.甲—墨、乙—法、丙—儒、丁—道B.甲—儒、乙—法、丙—道、丁—墨C.甲—道、乙—法、丙—儒、丁—墨D.甲—墨、乙—法、丙—道、丁—儒4.“家”字在春秋以前仅有两个意

思,分别是氏族宗庙、宗族。而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逐渐衍生出“个体家庭”的意思。导致“家”的含义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逐步瓦解B.宗法制趋向完善C.生产关系的变革D.各国变法的推动5.历史课上,在讨论秦朝地方行政体制时,

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其中所引史料正确的是()甲说: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乙说: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丙说: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丁说:中

书令,侍中,及丞郎以上至三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为正宰相。A.甲说B.乙说C.丙说D.丁说6.中国古代崇尚“德治”,孝道是政府与民间最推崇的。有史料记载,郭巨“家贫,有子三第2页共7页岁,母减食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

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而被荐举为孝廉。这一史料反映的是()A.分封制B.刺史制C.察举制D.科举制7.两汉时期,郡、县长官(太守、县令长、县尉、县氶),即所谓“长吏”由中央任命,而“少吏”或“掾吏”等各种性质的大多数佐理官员,由长官从平民中自由任

用。据此可知,这一做法()A.有效抑制了地方的豪强大族B.拓展了平民参与政治的途径C.激化了诸侯国与中央的矛盾D.提升了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8.下列不属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A.“推恩令”B.“酎金夺爵”C.建立中朝D.设立刺史9.战国时期以来,女娲传说和伏羲

传说分别流行于我国的南北各地。从西汉开始,他们或被演绎成为兄妹关系,或被演绎成夫妻关系,“伏羲鳞身,女娲蛇躯”的母题成为常见于文人诗赋、砖石和绢画的基本题材。这一变化反映了汉代()A.华夏认同观念的加强B.南北文化的进一步交融C.区

域间经济往来频繁D.文学创作源于神话传说10.《史记》中描述江南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厚”。南朝沈约的《宋书》中却描述江南地区“一岁或捻,则数郡忘饥”。促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经济重心南移B.政区的

调整C.自然条件优越D.人口的迁入11.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认识。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示意图反映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国家统一和南方开发初见成效B.中华古代文明走向成型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进程加

快D.北方少数民族日益活跃12.据统计,曹魏时期的录尚书事、中书监、中书令等八种职官,任职者约114人,所谓士族只有司马氏兄弟二人,裴秀、陈泰和荀凯等5人,寥寥无几;而至西晋,上述八种最高职官,任职者约173人,其中士族

83人,宗王外戚33人,两项合计已经超过总任职人数的67%。这一变化表明()A.西晋王朝统治腐朽B.官员治理能力堪忧C.士族势力日益壮大D.宗王外戚左右朝政13.北魏建立者鲜卑拓跋氏自称“轩辕之苗裔”,建立北周的鲜卑宇文氏则称“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少数

民族统治者此举意在()A.提高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B.改变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C.强调自身政权的正统地位D.实现与汉族间的平等地位14.大运河打通了南北诸河流的联系,将扬州和全国连接成一体,扬州自此成为东南地区的交通枢纽,至中、晚唐时期,成为“雄富冠天下”的一方都会;而运河

最南端的余杭,在大运河的影响下,也从一个边境前哨地一跃而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材料反映出大运河的开通()第3页共7页A.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B.加快了隋朝统一进程C.带动了沿岸经济网点的发展D.推动了经济中心的南移15.公元8

21年,唐朝和吐蕃双方派使节,先在唐京师长安盟誓。次年又在吐蕃逻些重盟。公元823年,将盟文刻石立碑,用汉藏两种文字对照,树于拉萨大昭寺门前,如下图。其存在历史价值是()A.证实了唐朝对西藏有效管辖B.见证了汉藏民族的团结友好

C.标志着中外交流的良好开端D.证明了天山南北是中国领土16.秦、隋是两个短命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A.制定了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制度和政策B.开辟了沟通南北经济交流的水上运输通道C.修筑了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事D.推行了以

思想统一服务于政治统一的统治方法17.唐朝的两税法规定:对于没有固定居住地的流动商贩,所在郡县按照其收入的三十分之一征税。另外,曾经在“租庸调制”中享有免税特权的皇亲国戚、官僚、豪门、寺院等,都被免除特权。由此可知,唐

朝两税法的实行()A.有效地扩大了征税范围B.剥夺了贵族阶层的政治特权C.限制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旨在促进商品经济发展18.公元8世纪前期宫廷画师张萱以仕女画见长,其作品格调活泼明快,人物欢愉活跃。公元8世纪后期

宫廷画师周舫笔下所绘仕女往往面含幽怨,举止慵倦,怅然若失,仿佛是沉湎在一种百无聊赖的心态中。据此分析可知()A.画师艺术风格无迹可循B.社会变迁影响艺术创作C.艺术创作再现社会真实D.宫廷绘画崇尚写实主义19.中国古代某部农书记载了食物原料以及各种主副食的加工、烹任方法,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的肉食制

作方法,体现出当时饮食文化胡汉融合的特征。这部农书是()A.《神农本草经》B.《禹贡地域图》C.《齐民要术》D.《元朝秘史》20.嘉祐元年(1056年)正月,宋仁宗生了一场病,后慢慢康复,学士刘敞说:“天下有大忧者,又

有大可疑者(指抗击西夏名将狄青),今上体平复,大忧者去矣,而大疑者尚存。”八月,仅做了四年枢密使的狄青最终被罢官。这体现出宋代的治国理念是()A.分权制衡B.崇文抑武C.强干弱枝D.文武制衡21.宋代以来,历代王朝的官修史书基本上都认为王安石变法乱祖宗法度,“

祸国殃民”,最终导致北宋亡国,并把王安石的诸项新法称作聚敛之术,“聚敛害民”,还把王安石的理财思想斥为“剥民兴利”。这些观点均()A.忽视了北宋的统治危机B.背离了求变求新的历史传统C.没有全面评价变法影响D.站在大地主大官僚

立场之上22.与唐代相比,两宋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贸易港口大大增多、遍布沿海广大区域,且不再是零星点状分布而是主次分明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多层次结构;贸易范围也远超唐代,远至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材料说明()A.宋代贸易发展与经济重心转移相适应B.宋代政府较唐代更加重视海外贸易第4页共7页C.

宋代海外贸易在国家经济中居于主导D.海外贸易税是宋朝政府的主要财源23.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体现因俗而治的特点B.有利于缓和民族

矛盾C.导致蕃汉的分裂D.客观上促进辽朝社会经济的发展24.檀渊之盟后的百年间,北宋每年给辽“岁币”,宋辽之间“入户安居,商旅不绝”。这说明()A.岁币支出负担沉重B.宋辽政权从此不再对立C.和议带来双赢局面D.北宋屈辱求和有失国威25.二程认为“理”是

先于“气”而存在的,“理”不仅是自然界的,也是社会的最高原则,二程把君、臣、父、子这些封建社会的伦理规范,全部归结为“天理”的体现,一切伦理道德都是“理”,每事物都产生于“理”。由此可见,“理”的学说本质是()A.探究宇宙万物内在规律B.防

止佛道对儒学的渗透C.为维护皇权和礼教服务D.竭力倡导唯心主义哲学26.关于边疆地区的治理,汉唐王朝往往是通过册封和朝贡控制,元朝则“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表明元朝国家治理趋向()A.一体化B.多元化C.制度化D.平等化27.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发表讲话,称“15世纪初的明代,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这段话赞誉()A.郑和下西洋增加了明王朝的财政收入B.中国明朝时期造船和海航技术的高超C.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之

间友好交往D.郑和下西洋对中国社会推动作用巨大28.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形成许多著名市镇,这些市镇中的居民,“以机为田,以梭为未”,靠近这些市镇的村坊居民,也大都以种桑养蚕和纺织为生。上述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A.隋唐B.两宋C.元朝D.明朝29.下表是重要农作物

引进古代中国的情况表。据此可推知,中国古代引进的外来农作物()重要农作物引进朝代首先引种地区原产地苜蓿、葡萄、胡桃、胡萝卜公元前2世纪西北中亚、西亚占城稻11世纪福建越南烟草、玉米、番茄16世纪福建、广东美洲马铃薯17世纪福建美洲A.首先都在东南沿海地区得到种植B.丰富了当地人们的饮食

种类C.得益于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D.推动了各地饮食结构的趋同30.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是中国历史上在新疆地区设治管理的措施,按第5页共7页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在新疆地区正式建省②设置西域都护府③设

置安西都护府④设立伊犁将军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②①④D.②④③①31.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写了一部著作,介绍了当时各国社会现状及军事、科技等。该著作是()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孔子改制考》D.《革命军》32.《资政新篇》记载:“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之火轮

车,一日夜行七八千里,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兴银行,……兴器皿技艺,有能造其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这反映了()A.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B.自强求富的指导思想C.农民阶级的强烈愿望D.推翻清朝统治的目的33.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有选择地译介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

》的前半部分,删去了后半部分有关伦理学的内容;林纾翻译《黑奴吁天录》时注重借黑奴的悲惨命运警醒国人。晚清的知识精英们有选择地译介西方著作旨在()A.实现救亡图存的政治理想B.宣传维新变法的主张C.系统介绍西方的思想文化D.促进近代文学的发展34.陈旭

麓曾评价某历史事件:“……已经越出康、雍、乾以来厉禁知识分子干预时事的成规,它是民族危机刺激下的集群……举子士人的登场在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更明显地标志着世风和士风的变化。”其中“士风”的变化指()A.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B.革命派参与内政改革C.维新派掌握政治

实权D.顽固派宣布实行“新政”35.1901年《辛丑条约》特别规定“永禁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并要求清政府将条约文本“于中国全境渐次张贴”。这一规定表明()A.中国半殖民地秩序开始确立B.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帝国主义

就侵华利益达成了妥协36.兴中会宣言指出:“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由此可知,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理论与实践的目标是()A.民主共和B.拯救中国C.资本主义D.思想启蒙37.“它(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

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未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D.结

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38.在中国这样一个有两千多年帝制传统的国度里,国家最高权力的所有者从皇帝变成了总统,民众都不太适应。而国会的运作,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的分立制衡等西方话语,中国人也一直不是很清楚。国家一下子改成共和制以后,的确使百姓比较困惑。民众不知道总统

是个什么样的职务,也不知道没有皇帝的生活该怎么过,诸如此类的问题,大家都没有底。学者在此强调的是()A.民主革命加剧社会动荡B.复辟帝制顺应大众心理C.封建礼教束缚民众思想D.共和体制缺乏群众基础第6页共7页39.辛亥革命后,旧的体制、规范、观念、风习、信仰、道路都由于皇权崩溃,开始或毁坏

,或动摇,或日益腐烂。正因为此,强大的保守顽固势力便不断掀起尊孔读经、宣扬复辟的浪潮,想牵引局面恢复或倒退到“前清”时代去。为此,部分知识分子()A.发动二次革命摧毁封建根基B.积极宣传科学社会主义学说C.掀起新文

化运动以解放思想D.寻求联俄联共的革命新道路40.有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意味着思想的自由、人性的解放、理性的复归,承袭着中华古典精神中的忧患意识、爱国主义等要义,在一定程度上还发展了传统文化。新文化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就必须是传统的创造性转化”。这说明新文化运动()A.是对传统文化进一步发展B.

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C.具有贯通中西文化的倾向D.唤起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4分)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

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

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袁行需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三元

朝政府在中央设中书省统领全国行政,在地方设行中书省,行中书省以丞相或平章政事为长官,凡地方军政大事无不统领。——翦伯赞《中国史纲要》(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分别指出“地方分权体制”和“独制”格局的内涵。(4分)(2)依据材料二阐述中央集权制统治的基本模式。

(6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出元朝在地方管理制度上的创新之处并概述其对后世的影响。(4分)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材料一在河南辉县固围村的战国时期魏墓中,一次出土了160多件铁器,其中有铁农具58件,数件“V”形型或铁犁冠被发现。——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

古代史》材料二(东晋时期)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昂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唐】房玄龄等《晋书》材料三论轻彻薄赋,亦当以唐朝为最。租庸调制可谓中国历史上赋税制度之中最好者,当时的农民生活宽舒安适,促成了整个社会之安定

繁荣,自唐太宗贞观到唐玄宗开元年间,全科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第7页共7页历时100余年。——摘编自钱移《中国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推断战国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指出这一现象对土地制度的影响。(4分)(2)结合所学

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太宗贞观年间到唐玄宗开元年间社会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4分)43.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是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4分)。材料一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

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复就物竞天择、弱肉强食、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原理,阐发救亡的论证。——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孟子便主张民权……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组织联邦共和

政体……将取欧美之民主以为模范。——《孙中山全集》材料二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

。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悄忧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日,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陈独秀(1)据材料一,先指出严复宣传维新思想的理论来源,再指出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来源。(6分)(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严复和孙中山在政体主张上的不

同。(4分)(3)据材料二,概括国人对西洋文明觉悟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后的觉悟”的核心内容。(4分)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