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共(5)页,133.31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6f57612018b84c3a5ffc14d2b6b1e4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荆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十月月考历史试题命题人:审题人: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距今约3300~3000年的成都平原十二桥文化遗址,发现了大规模的宫殿及其周围的大型建筑,数以千计的精美祭祀品,玉璋等高级玉器;出现了
高耸的城墙,严密的城防设施等强制性公共权力标志物。由此可知,这一时期该区域()A.国家形态初具规模B.政权与神权有所联系C.阶级分化日益明显D.首领的权威更加显著2.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极具特色,有着明显的当地特点,用途由之前为上层阶级服务的礼器开始作为生活用器使用,而它的纹饰
也是从之前的奢华繁琐向现实主题纹饰转变,去奢从简。这反映出()A.青铜铸造技术的进步B.社会大变革的征象C.人本主义思想的传播D.阶层流动性的加强3.秦统一后,以秦国度量衡为基础,制定新的度量衡制度,由
官府制作统一标准的度量衡器发放到全国,每年对度量衡进行检定,对度量衡不正者要绳之以法。秦朝的做法旨在()A.形成统一国内市场B.实现对地方的有效控制C.强化君主专制权力D.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4.关于秦朝的灭亡,贾谊认为“仁义不施”;陆贾认为“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柳
宗元则强调“秦之失,在政不在制”。这三者都认为秦的速亡在于()A.废除分封制B.农民起义的频发C.法律的残酷D.统治者实行暴政5.西汉为了巩固对西北地区的统治,征发戍卒戍边,并且建立了一套专门的管理制度,戍卒在完成候望等军事任务外,还要承担许多杂役,主要包括烹饪、种植、建筑等方面。这()A.拓展了
西汉统治疆域B.保证了戍卒在西北地区自力更生C.加强了西北地区建设D.推动了西汉地方管理体制的成熟6.汉武帝的宫廷内,以加侍中、给侍中、常侍等官称的方式,令贤良文学、上书言事者中的严助、朱买臣、吾丘寿王、主父偃、严安等人出入禁省、随侍左右、顾问应对、参与大
事,形成与丞相相对的皇帝决策班子。汉武帝此举()A.确保了皇位的传承稳固B.调整了君权与相权关系C.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D.贯彻了独尊儒术的政策7.266年,晋武帝将宗室子弟分封为王,宗室封王者达27人,“以郡为国”“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
、中、下三军,兵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人。邑五千户为小国,置一军,兵一千五百人”。晋武帝此举()A.缓解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B.抑制了士族势力的膨胀C.便利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D.埋下了王朝内乱的隐患8.下图为魏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示意图。
与图中数字①②③④对应正确的是()A.北齐、北周、梁、陈B.北周、北齐、梁、陈C.北齐、北周、陈、梁D.北周、北齐、梁、唐9.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西晋末年,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由此可以推断()A.鲜
卑族建立前秦政权并迅速统一北方B.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C.南方取代了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D.内迁少数民族建立政权阻碍民族交融10.三国时期,涌现出了大量的人才。据统计,曹魏集团人才来自十二州、五十郡,主要集中在谯沛和颍川等地;孙吴集团人才来自十一州、三十二郡,主要
集中在淮泗和江东等地;蜀汉集团的人才来自十州、三十郡,主要集中在荆州和益州等地。由此可知,当时()A.曹魏集团人才选拔最具包容性B.国家统一具有坚实的文化基础C.政局动荡利于社会的阶层流动D.地缘政治影响政府的人才选拔11.魏晋时期,地方撰写的有关名士和豪强
的人物传记,是州郡长官了解地方社会的重要信息来源,也是中正评定士人资品的主要依据之一。这反映了该时期()A.士人社会地位的提高B.历史书写对象的转移C.地方豪强势力的兴起D.国家治理方式的调适12.关于下表所示材料,主题最为准确的一项是()文献材料材料来源“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
爱之如一”《资治通鉴》“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旧唐书》“彼此不为寇敌,不举兵革,不相侵谋”《唐蕃会盟碑》碑文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B.中外民族交流C.大一统国家局面得以最终奠定D.唐代历史演变的兴衰13.官话是指以
之为母语的人口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级方言。西周与东周时期王畿一代王室所用的雅言成为官言;汉代关话、洛语先后成为官话,并向周边扩展;魏晋南北朝时,洛阳雅音吸收吴越方言而成的金陵音成为正统官话之一;隋朝以金陵音和洛阳正音为基础融合形成长安音逐渐成为正统。官言的变化说明
()A.南方文化影响加深B.民族交融促进了国家统一C.经济重心开始南移D.官言由政治中心变化决定14.如下图所示,影响隋朝运河状态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地形B.历史基础C.经济交流D.政治考量15.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实行赋税制度改革,纳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使古代赋税标
准开始由“税人”朝“税地”方向发展,实现了“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的效果。这一改革()A.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造成户籍制度的混乱C.实行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D.催
生了新的经济因素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对边疆地区高度重视。在北方,秦始皇派遣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出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下令修筑长城,将秦、赵、燕三国旧长城连接起来,有效地抵御了匈奴的南
下侵扰。同时,秦始皇还在北方边疆设置了九原郡等郡进行管理。——摘编自林剑鸣《秦史稿》材料二秦朝在南方地区积极开拓。秦始皇发动五十万大军南征百越,历经数年艰苦征战,最终将岭南地区纳入秦朝版图。秦朝在岭南设立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并迁徙大量中原人口到岭南,
促进了当地的开发和民族交融。——摘编自王子今《秦汉边疆与民族问题》材料三秦朝对西南边疆也有所经营。秦始皇派遣常颏开通了五尺道,加强了秦朝与西南地区的联系,使得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部落开始被纳入秦朝的统治范围。——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1)根
据材料,概括秦朝边疆治理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实施的条件。(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秦朝边疆治理的历史影响。(6分)17.(1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13年,丞相李斯抨
击儒者不师今而学古,批判当世之政,惑乱民众之心,甚至公然诽谤朝政,上则损害皇帝的威望,下则扩大私党的影响。他建议除秦官定史书《秦记》以外,其他历史记载都予以烧毁;除了博士官所掌管的以外,天下有私人收藏《诗》《书》和百家语者,都必须交地方官员烧毁;有敢私下讨论
《诗》《书》的,处以弃市之刑,以古非今的,诛灭其家族;官员知情而不举报者与其同罪;焚书令颁下30天仍拒不遵行的,罚作筑守边城的劳役,而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在禁、烧之列。李斯的建议得到秦始皇的批准。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材料二汉武帝喜欢积极向上的儒家学说,即位之初就改变了“不认儒者”的政策。汉武帝曾多次下诏策问,要求贤良方正就治国指导思想进行理论论证。董仲舒提出用儒家学说统一全国思想的建议,他指出大一统是宇宙的普遍法则,没有统
一的思想与之适应,统治者就无法保持一统局面。他说:“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摘编自龚书铎总主编《中国社会通史》(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斯抨击儒者的历史背景。(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政策。(9分)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量北方人口南迁,他们在江南地区定居下来,与当地的原住居民共同生活,彼此
通婚。北方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如铁制农具、牛耕技术等,极大地提高了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同时,北方的语言、风俗等也逐渐在江南地区传播开来。——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随着北方人口的大量涌入以
及与周边地区交流的增加,江南地区的文化逐渐呈现出多元融合的特点。例如,江南地区的建筑风格在吸收了北方建筑的特点后,变得更加多样化;北方的面食文化对江南地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民族交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民族交融的意义。(6分)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科举制作为历经了1300年悠久历史的一种考试制度,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科举不分门第,不论贵贱,唯才是举,打破了门阀专制。科举考
试制度消除了荐举制度选才缺乏客观标准的弊端。随着政权开放,科举考试参加者愈来愈多。科举考试的内容、程序和相关的规定日趋制度化、严密化。——摘编自康金红《我国古代科举制选拔人才的公正性刍议》材料二政治的近代化就是政治的民主化、科学化,就是要反对和消除封建主义
、专制主义,建立民主政治制度,树立民主社会观和人生观,实行民主政治生活。而科举制早已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因此不可能产生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整个封建统治阶级都非常迷恋这种制度,热衷于维护这种制度。——摘编自孙学涛《科举制与中
国近代化》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科举制的历史贡献”为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高一十月月考历史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5ABDDC6-10BDABD11-15DAAD
A二.非选择题16.(14分)(1)措施:设郡管理;移民实边;修筑长城;开通五尺道。(答两点即可)(4分)条件:国家统一的实现;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社会经济的发展;军事力量的强大。(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
之有理亦可)(4分)(2)历史影响: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推动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发展;有利于边疆地区社会秩序的稳定;促进了边疆地区的民族交融;为后世的边疆治理提供了重要参考。(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6分)17.(17分)(1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统一思想,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社会秩序的重建和整合的需要;李斯主张以法家思想治国。(8分)(2)积极方面:政治上,确立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的正统地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王朝的统治。思想上,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实
现了思想的统一。文化上,推动了儒家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促进了文化的繁荣。社会方面,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规范了人们的行为,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6分)消极方面:独尊儒术限制了其他思想流派的发展,造成了思想的僵化;儒家思想成为统治工具,缺乏多样性和活力。(3分)18.(12
分)(1)方面:婚姻;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习俗。(答出三点即可)(6分)(2)意义: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丰富了江南地区的文化内涵;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了民族间的了解和信任;有利于推动国家的统一。(答出三点即可)(6分)19.(12分)示例:论题:科举制是古代
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2分)阐述: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从选官标准来看,相比以血缘关系为标准的世官制,及以家世门第为标准的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强调考生的学识才能,选官标准更科学,从选官方式来看,世官制采用世袭方
式,察举制采用推荐方式,科举制则实行公开考试择优录取,选官方式更公正。从选官权力来看,察举制选官权在地方,科举制选官权则集中到中央和皇帝手中,符合中央集权与皇权加强的趋势。从选官范围来看,九品中正制将选官范围局限在社会上层,而科举制则
将选官范围扩大到社会中下层,范围更广。(8分)综上所述,科举制实行公平竞争,因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对后世中西方都有重大影响。(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