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物理试题(A卷) 含解析

DOC
  • 阅读 9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0 页
  • 大小 4.277 MB
  • 2024-12-0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物理试题(A卷)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物理试题(A卷)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物理试题(A卷)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9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物理试题(A卷) 含解析.docx,共(20)页,4.277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5f7001d202e9b45a29a1e2bdda9a99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年秋季高二年级第三次联考物理(A卷)(考试范围:必修第一册至第三册,选必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所示,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甲是双缝干涉示意图,若只增大挡板上两个狭缝1S、2S间的距离d,两相邻亮条纹间距离x将减小B.图乙是用干涉法检测工件表面平整程度时得到的干涉图样,弯曲的干涉条纹说明被检测的平面在此处是凹陷的C.图丙中的

P、Q是偏振片,当P固定不动,缓慢转动Q时,光屏上的光亮度将一明一暗交替变化,此现象表明光波是横波D.图丁中央存在一个亮斑,是光线通过一个不透光的圆盘得到的衍射图样【答案】B【解析】【详解】A.根据双缝干涉相邻两亮条纹的间距x与双缝

间距离d及光的波长的关系式Lxd=可知只增大挡板上两个狭缝1S、2S间的距离d,两相邻亮条纹间距离x将减小,故A正确;B.由图可知,条纹向空气薄膜较厚处发生弯曲,说明弯曲处的光程差变短,空气薄膜间距变小,则被检测的平面在

此处是凸起的,故B错误;C.只有横波才能产生偏振现象,故光的偏振现象表明光是一种横波,故C正确;D.泊松亮斑是光线通过小圆板得到的光的衍射图样,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B。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多个相同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沿同一直线均匀的摆放在水平桌面上,两个相邻物块间的距离都为0.

15ml=,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1=,现在给最左端的物块一向右的水平初速度2m/sv=,物块间的碰撞均为弹性碰撞,210m/sg=,则被撞的物块个数是()A.10B.12C.13D.14【答案】C【解析】【详解】物块间的碰撞为弹性碰撞,而且物块

的质量相等,所以两碰撞的物块速度交换,最后被碰撞的物块末速度为零,故由能量守恒,动能全部转化为内能,x为物块运动的位移总和,有212mvmgx=得2mx=故能撞击的物块213.30.15xnl==取整数,故n取13。故选C。3.高速公路的ETC电子收费系统如图所示,

ETC通道的长度是识别区起点到自动栏杆的水平距离。某汽车以8m/s的速度匀速进入识别区,ETC天线用了0.4s的时间识别车载电子标签,识别完成后发出“滴”的一声,司机发现自动栏杆没有抬起,于是采取制动刹车,汽车刚好没

有撞杆。已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0.6s,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25m/s,则该ETC通道的长度约为()A.6.4mB.8.0mC.9.6mD.14.4m【答案】D【解析】【详解】汽车的运动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在识别时间

内和司机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运动,然后减速刹车。在识别车载电子标签的0.4s时间内汽车匀速运动距离为1180.4m3.2mxvt===在司机的反应时间0.6s内汽车匀速运动距离为2280.6m4.8mxvt===刹车

距离为236.4m2vxa==该ETC通道的长度约为12314.4mxxxx=++=故选D。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玩具飞机Q吊着一质量为M的物块P(可视为质点),以大小为0v的速度共同匀速竖直上升。某时刻P、Q间的轻质细线断

裂,空气阻力不计,玩具飞机的动力不变,重力加速度为g,则从细线断裂到P的速度为零的过程中()A.玩具飞机Q动量的变化量大小为0MvB.玩具飞机Q上升的高度为0(2)2Mmvhmg+=C.物块P做自由落体运动D.物块P的机械能减少【答案】A【解

析】【详解】CD.细线断裂后,物块P做竖直上抛运动,物块P只受重力作用,机械能守恒,故CD错误;A.以物块P和玩具飞机Q整体作为研究对象,系统满足动量守恒,则玩具飞机Q的动量变化量绝对值和物块P的动量变化量绝对值相等,所以玩具飞机Q动量变化量大小为0Mv,故A正确;B.从细线断裂到P的速度为零,P

上升的时间为0vtg=玩具飞机Q的加速度为()FmgMmgmgMagmmm−+−===则玩具飞机Q上升的高度为2012hvtat=+联立解得20(2)2Mmvhmg+=故B错误。故选A。5.有a、b、c、d四颗地球卫星:a还未发射,在地球赤道上随地球表面一起转动;b在地球的近地圆轨道上正常运

行;c是地球同步卫星;d是高空探测卫星。各卫星排列位置如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的向心加速度大于b的向心加速度B.四颗卫星的速度大小关系是:abcdvvvvC.在相同时间内b转过的弧长最长D.d的运动周期可能是20h【答案】C【解析】【详解】A

.因为a、c角速度相同,根据2ar=因a离地心的距离小于c离地心的距离,所以a的向心加速度小于c;b、c是围绕地球公转的卫星,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2MmGmar=解得2GMar=因b的轨道半径小于c的轨道半径,所

以b的向心加速度大于c,综上分析可知,a的向心加速度小于b的向心加速度,故A错误;B.因为a、c的角速度相同,根据vr=知a的速度小于c;b、c、d是围绕地球公转的卫星,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22MmvGmr

r=解得GMvr=因b的轨道半径最小,d的轨道半径最大,所以b的速度大于c,c的速度大于d,则bcdvvv,bcavvv故B错误;C.因b的线速度最大,则在相同时间内b转过的弧长最长,故C正确;D.c、d是围绕地球公转的卫星,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2224MmGmrrT=解得32rTGM

=的可知因d的轨道半径大于c的轨道半径,d的周期大于c,而c的周期是24h,则d的运动周期大于24h,故D错误。故选C。6.如图所示,光滑的半圆环沿竖直方向固定,M点为半圆环的最高点,N点为半圆环上与半圆环的圆心等高的点,直径MH沿竖直方向,光滑的定滑轮固定在M处,

另一小圆环穿过半圆环用质量不计的轻绳拴接并跨过定滑轮。开始小圆环处在半圆环的最低点H点,第一次拉小圆环使其缓慢地运动到N点,第二次以恒定的速率将小圆环拉到N点。滑轮大小可以忽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第一次轻绳的拉力大小逐渐增大B.第一次半圆环受到的压力大小不变C.小圆环第一次在N点与第二次在N点时,轻绳的拉力大小不相等D.小圆环第一次在N点与第二次在N点时,半圆环受到的压力大小相等【答案】B【解析】【详解】AB.

小圆环沿半圆环缓慢上移过程中,受重力G、拉力TF、弹力NF三个力处于平衡状态,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半圆环的半径为R,由图可知OMN与NBA△相似,则有NTFFGRRMN==在小圆环缓慢上移的过程中,半径R不变,MN的长度逐渐减小,故轻绳的拉力

TF逐渐减小,小圆环所受的支持力的大小不变,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半圆环所受的压力的大小不变,故A错误,B正确;CD.第一次小圆环缓慢上升到N点时,有T2FG=,NFG=第二次小圆环运动的过程中,假设小圆环速率恒为v,当小圆环运动到N点时,在水平方向上有2TNcos45vFFmR−=在竖

直方向上有Tsin45GF=解得T2FG=,2NvFGmR=−故小圆环第一次在N点与第二次在N点时,轻绳的拉力大小相等,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半圆环受到的压力大小不相等,故CD错误。故选B。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

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7.如图(a)为一列简谐横波在4st=时的波形图,图(b)为介质中平衡位置在2.5mx=处的质点P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横波的波速为0.5m/sB.该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C.若该横波传播过程中遇到宽度为0.2m的障碍物

,会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D.0~2s时间内,质点P运动的位移为16cm【答案】AC【解析】【详解】A.由图(a)可知该简谐横波波长2m=,由图(b)可知周期4sT=,则波速2m/s0.5m/s4vT===故A正确;B.根据图(b)的振动图像可知,在2.5mx=处的质点在4st=时振动

方向向上,结合图(a)的波形图,由同侧法可知,该波向x轴负方向传播。故B错误;C.当障碍物尺寸与波长相差不多或小于波长时可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所以该横波传播过程遇到宽度为0.2m的障碍物,会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故C正确;D.由图(b)可知0~2s时间内,质点P运

动的位移为0。故D错误。故选AC。8.如图(a),我国某些农村地区人们用手抛撒谷粒进行水稻播种。某次抛出的谷粒中有两颗的运动轨迹如图(b)所示,其轨迹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抛出点均为O,且轨迹交于P点,抛出时谷粒1和谷粒2的初速度分别为1v和2v

,其中1v方向水平,2v方向斜向上。忽略空气阻力,关于两谷粒在空中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谷粒1的加速度等于谷粒2的加速度B.谷粒2在最高点的速度大于1vC.谷粒2从O到P的运动时间小于谷粒1D.谷粒1从O到P的平均速度大于

谷粒2【答案】AD【解析】【详解】A.抛出的两谷粒在空中均仅受重力作用,加速度均为重力加速度,故谷粒1的加速度等于谷粒2的加速度。故A正确;C.在竖直方向上谷粒2做竖直上抛运动,谷粒1做自由落体运动,从O到P两者竖直位移相同,所以谷粒2运动时间较长。故C错误;B.谷粒2做斜抛运动,水

平方向上为匀速直线运动,运动到最高点的速度即为水平方向上的分速度,从O到P与谷粒1水平位移相同,但运动时间较长,所以谷粒2水平方向上的速度较小,即最高点的速度小于1v。故B错误;D.两谷粒从O点到P点的合位移相同,运动时间谷粒1较短,所以谷粒1的平均速度大于谷粒2。故D正确。故选AD。9.如图

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竖直轻弹簧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上端拴接一质量为m的物体A,初始时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弹簧的弹性势能大小为E,将另一与A完全相同的物体B轻放在A上,重力加速度为g,关于二者之后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B被弹簧弹回到某位置后将脱离

物体A向上运动B.A、B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为gC.A、B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为2gD.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224mgEk+【答案】CD【解析】【详解】BC.初始时,A、B的加速度最大,对A、B组成的系统,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122mgkxma−=1kxmg=解得2ga=故B错误,C

正确;D.当两物体运动到最低点时,其速度为零,弹簧的弹性势能达到最大,根据简谐运动的对称性,有222kxmgma−=解得23mgxk=根据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有22pmax2142()mgEmgxxEEk=−+=+故D正确;A.由于系统在运动过程中最大加速度为2g,所以物体B将始终受到向下的重

力和A对B向上的支持力,所以B将不会脱离物体A向上运动,故A错误。故选CD。10.在空间中有两个点电荷1Q和2Q,位置分别为x轴上的O和x1处,如图所示为x轴上各点电势随坐标x的变化规律。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点电荷的电势公式为kqr=(其中k为静电力常量,q为场源点电荷

电荷量,r为某点到场源点电荷的距离),不计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Q带正电,2Q带负电,且12QQB.若将带负电的试探电荷在0x处静止释放,则该电荷将沿x轴负方向运动C.在x2处静止释放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q,则该电荷沿x轴正方向运动,其电势

能减少,动能增加D.由题中信息可知:()()22021210xxxxxx−=−【答案】BD【解析】【详解】A.因为正电荷附近电势大于0,负电荷附近电势小于0,由题图可知,1Q电荷附近的电势为正,2Q电荷附近的电势为负,且在2Q右侧的电势先为负后变正,说明1Q电荷为正电荷

,2Q电荷为负电荷,且12QQ,故A错误;B.在x−图像中,其图像的斜率表示电场强度,由图可知,在0x处的图像的斜率不为零,即电场强度不为零,且场强方向向右,若将带负电的试探电荷在0x处静止释放,负电荷受力向左,因此该电荷将会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沿x轴负方向运动,故B正确;C.由之前的分

析可知,该图像的斜率为电场强度,由题图可知在x2处的图像斜率为0,所以该位置的电场强度大小为0,所以该试探电荷在该位置不受电场力的作用,即合力为0,该试探电荷静止不动,故C错误;D.由题图可知,在0x位置,电势为0,所以两点电荷在0x产生的电势大小相等,即1201

0QQkkxxx=−在x2处由之前的分析可知,电场强度为0,所以两个点电荷在x2处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由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有()1222221QQkkxxx=−解得()()22021210xxxxxx−=−故D正确。故选BD。三、实验题:共计14分。11.小华同学在“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的实验中:(1)该同学先用米尺测得摆线长为97.43cm,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的直径如图甲所示,则摆球的直径为________cm;(2)另一位同学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由于没有游标卡尺,无法测小球的直径d,实验中将摆线长作为摆长l,测得多组周期T和l的数

据,作出2lT−图乙像,如图乙所示。实验得到的2lT−图像是________(填“a”“b”或“c”),小球的半径是________cm。【答案】①2.125②.a③.0.5【解析】.【详解】(1)[1]由题中图示游标卡尺可知,游标卡尺是20分度的,游标卡尺的精度是0.05

mm,摆球的直径21mm50.05mm21.25mm2.125cmd=+==(2)[2]摆线的长度与摆球的半径之和是单摆实际上的摆长L,若将悬点到小球最低点的距离作为摆长l,则Llr=+,由单摆周期公式2LTg=可得224glTr=−由题图可知,实验得到2lT−图像应

该是a;(3)[3]2lT−图像的纵轴截距0.5cmbr==12.某实验小组为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设计了如图(a)所示电路,所用器材如下:电压表(量程0~3V,内阻很大);电流表(量程0~0.6A

);电阻箱(阻值0~999.9);干电池一节、开关一个和导线若干。(1)调节电阻箱到最大阻值,闭合开关。逐次改变电阻箱的电阻,记录其阻值R、相应的电流表示数I和电压表示数U。根据记录数据作出的UI−图像如图(b)所示,则干电池的电动势为________V(

保留3位有效数字)、内阻为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2)该小组根据记录数据进一步探究,作出1RI−图像如图(c)所示。利用图(c)中图像的纵轴截距,结合(1)问得到的电动势与内阻,还可以求出电流表内阻为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3)由于电压表内阻不是无穷大

,本实验干电池内阻的测量值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的【答案】①1.58②.0.64③.2.5④.偏小【解析】【详解】(1)[1][2]由电路结合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得UEIr=−由图像可知1.58VE=内阻1.581.370.

640.33r−==(2)[3]根据()AEIRRr=++可得A11RrRIEE+=+由图像可知A2RrE+=解得A2.5R=(3)[4]由于电压表内阻不是无穷大,则实验测得的是电压表内阻与电源内阻的并联值,即实验中测得的电池内阻偏小。

四、计算题:共计42分。13.近年来,对具有负折射率人工材料的光学性质及应用的研究备受关注,该材料折射率为负值()0n。光从真空射入负折射率材料时,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关系仍然遵从折射定律,但折射角取负值,即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法线同

侧,如图甲所示。在真空中对称放置两个完全相同的负折射率材料制作的直角三棱镜A、B,折射率2n=−,顶角为,A、B两棱镜斜面相互平行,两斜面间的距离为d,如图乙所示。现有一束激光,沿竖直方向从A棱镜上的P点垂直入射,在B棱镜

下方有一平行于下表面的光屏。(1)为使激光能从棱镜A斜面射出,求的取值范围;(2)若30=,激光通过两棱镜后打在光屏上的Q点,求P、Q的水平间距。.【答案】(1)045;(2)132d+【解析】【详解】(1)分析可知光线的入射角等于棱镜的顶角,若光线能从棱镜

A斜面射出,应小于临界角,由1sinCn=解得45C=所以的取值范围为045(2)光传播的光路图如图所示:由折射定律可知sinsinn=解得45=由几何关系可知sintancosxdd=+解得132xd+=14.

如图所示装置由“加速器”和“平移器”组成。平移器由左右两对水平放置、相距为L的平行金属板构成。两平行金属板间的电压大小均为1U、电场方向相反,极板长度均为L、间距均为d。一初速度为零、质量为m、电量为q+的粒

子经过电压为0U的加速器后,沿着第一对平行金属板的下板上沿水平射入,粒子最终水平撞击在右侧荧光屏上。平行板外的电场以及粒子的重力都忽略不计。(1)求粒子离开加速器时的速度大小1v;(2)求粒子离开第一对平行金属板时竖直方向

位移1y的大小;(3)通过改变加速器的电压可以控制粒子水平撞击到荧光屏上的位置,当粒子撞击荧光屏的位置最高时,求此时加速器的电压2U。【答案】(1)012qUvm=;(2)2104ULyUd=;(3)22

12LUUd=【解析】【详解】(1)由20112qUmv=解得的012qUvm=(2)粒子经过第一对平行金属板的过程中竖直方向的位移21112yat=粒子在平行金属板间的加速度1UqEqammd==粒子穿过第一对金属板所用时间11Ltv=解得21104ULyUd=

(3)当粒子沿着第二对上方金属板右侧边沿射出时,粒子竖直方向平移量最大,此时几何关系满足123yyyd++=粒子离开加速场时的速度222vqUm=通过每一对平行金属板所用时间22Ltv=两对平行金属板内场强方向相反,根据对称性可得211324ULyyUd==,22122222yULyvt

atUd===解得2212LUUd=15.如图,表面光滑的水平面中间存在水平光滑凹槽MN。质量为mC=4kg,长度为L的木板C放置在凹槽内,其上表面恰好与水平面平齐。开始时木板C静置在凹槽左端M处,其右端与凹槽右端N距离0.0

4md=。水平面左侧有质量分别为mA=2kg与mB=1kg的小物块A、B。二者之间锁定一压缩轻弹簧,其弹性势能为3JE=。弹簧解除锁定后,将A、B两物块弹开,物块B滑上木板C(已与弹簧分离),当B刚滑到C最右端时,C恰好

第一次碰到N点。已知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0.2=,重力加速度g取210m/s,求:(1)物块B刚滑上木板C时的速度大小vB;(2)物块B在木板C上滑行过程系统内能的增量Q;(3)若C的质量减为Cm,则在C第()1kk次碰撞N点时,木块B恰好滑到C右

端,且此时BCvv。已知C不与M碰撞,与N的碰撞为弹性碰撞,求CCmm与k的关系。【答案】(1)2m/s;(2)1.2J;(3)见解析【解析】【详解】(1)弹簧解除锁定后,根据机械能守恒,可知A、B物块弹开过程中弹性势能转化为A、B物块的动能,即22AABB1122

Emvmv=+水平面光滑,则A、B系统动量守恒,则A、B物块动量大小相等AABBmvmv=联立以上两式可得B2m/sv=(2)对B、C分别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22BBBCBC2m/s0.5m/smgmgagamm−==−=−==,对C运动分析得2C12dat=解得0.4st=对B、

C运动进行分析,二者运动位移之差为木板长度,即22BBC1122vtatatL+−=解得0.6mL=B、C系统内能增量B1.2JQmgL==(3)根据分析可得,每次木板与右侧N碰撞后均会以相同大小的速度向左减速运动,假设木板第一次与N碰撞的时间为Ct,则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

碰撞后木板向左以相同大小加速度减速到最左侧恰好速度为0,时间也是Ct。故第k次碰撞N点时,木板恰好运动了()C21kt−,而物块B的受力情况与运动情况和(2)中完全一致。故()'CC210.4stkt=−=根据2CC12dat=,2CC12dat=解得2CC2CC

atat=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BCCmgam=,BCCmgam=则2CCC2CCCatmatm==故联立以上各式可得()C2C121mmk=−又由于BCvv−则CCBC22vtvtd=,B1.2m/sv=解得C1s

15t故CC1s1115210.4s6ttk==−可得3.5k则13.5k由于碰撞次数k为整数,则k可取值2,3。故CCmm与k的关系为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