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第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化学试题【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5 页
  • 大小 488.000 KB
  • 2024-09-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第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化学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第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化学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第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化学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2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第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化学试题【精准解析】.doc,共(15)页,488.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4e7062e09130d6b7fea3c69723afba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一6月份化学月考卷一、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48分)1.下列有关酸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气中的SO2溶于水,最终形成酸雨B.NO2或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C.pH<7的雨水不都是酸雨D.工业废水任意排放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答案】D【解析】【详解】

A.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能被氧化为硫酸,形成酸雨,A正确,不符合题意;B.酸雨的形成是由于SO2、NO2而引起的,B正确,不符合题意;C.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C正确,不符合题意;D.工业废水任意排放引起江河湖泊的污染,

而酸雨是由于SO2、NO2而引起的,D不正确,符合题意。答案选D。2.下列实验室制取NH3并进行干燥、收集验满和尾气处理的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制取NH3B.干燥NH3C.收集NH3并验满D.吸收多余NH3【答案】D【解析】【详解】A.氯化铵

加热分解为氨气和氯化氢,在试管口遇冷又化合为氯化铵,不能得到氨气,A错误;B.浓硫酸与氨气反应,不能干燥氨气,B错误;C.由于氨气密度小于空气,导气管应伸入到试管底部进行气体的收集,C错误;D.氨气极易溶于水,易产生倒吸现象,用倒置的漏斗进行防倒吸,D正确;答案选D。3.通入SO2能引起下列溶液

的颜色变化,其中SO2的作用和SO2使溴水褪色相同的是()A.品红褪色B.NaOH酚酞溶液褪色C.石蕊试液变红D.酸性KMnO4溶液褪色【答案】D【解析】【分析】SO2通入溴水后褪色,是因为SO2、H2O与Br2发生了

氧化还原反应,SO2作还原剂。【详解】A、SO2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是因为SO2具有漂白性,故A错误;B、SO2通入NaOH酚酞溶液,溶液褪色,是因为SO2与氢氧化钠反应,溶液碱性减弱,SO2表现的是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故B错误;C、SO2通入石蕊试液,溶液变红,是因为SO2与水反应生成亚

硫酸,溶液显酸性,SO2表现的是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故C错误;D、SO2通入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的原因是高锰酸钾与SO2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SO2作还原剂,故D正确。故选D。4.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

.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D.验证非金属性:Cl>C>Si【答案】B【解析】【详解】A.反应中除了温度不同,催化剂也不同,不能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故A错误;B.该装置可构

成Cu、Zn原电池,可以能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B正确;C.反应中生成的乙酸乙酯为气态,冷凝后变成液态,装置中气体的压强容易发生变化,导管插入饱和碳酸钠容易中,容易产生倒吸,故C错误;D.HCl不是Cl元素的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合物,所以不能据此判断非金属性强弱,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D,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一种方法是根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合物的酸性判断,但盐酸不是,该装置也不能验证碳酸和硅酸酸性的强弱,因为二氧化碳中会混有HCl,影响实验。5.如图为锌铜原电池示

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锌片为负极,且锌片逐渐溶解B.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C.铜为正极,铜不易失电子而受到保护D.该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答案】B【解析】【详解】A.锌比铜活泼,锌片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Zn-2e-=Zn2+,锌片逐渐溶

解,故A不选;B.锌为负极,失电子,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故B选;C.此原电池中,锌失电子,铜不会失电子,被保护,故C不选;D.该装置是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D不选。故选B。6.M、N、P、E四种

金属:①M+N2+=N+M2+②M、P用导线连接放入硫酸氢钠溶液中,M表面有大量气泡③N、E用导线连接放入E的硫酸盐溶液中,电极反应为E2++2e-=E,N-2e-=N2+。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P、M、N、EB.E、N、M、PC.P、N、M、ED.E、P、M、N【答案】A【解析

】【详解】①在反应M+N2+=N+M2+中,M为还原剂,N为还原产物,还原性M>N,金属活动性M>N;②M、P用导线连接放入硫酸氢钠溶液中,M表面有大量气泡,则M为正极,P为负极,金属活动性P>M;③N、E用导线连接放入E的硫酸盐溶液中,电极反应为E2++

2e-=E,N-2e-=N2+,则N为负极E为正极,金属活动性N>E;综合以上分析,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P>M>N>E,故选A。7.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的两种结构不同的单质,在100kPa时,1mol石墨转化为

金刚石,要吸收1.895kJ的热能。据此,试判断在100kPa压强下,下的结论正确的是()A.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相同B.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属于化学变化C.1mol石墨比1mol金刚石的总能量高D.金刚石比石墨稳定【答案】B【解析】分析: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热量,说明石墨的能量低于金刚石的能量,能量低的物质稳定;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生成新物质;据以上分析解答。详解: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的两种结构不同的单质,物理性质不相同,A错误;金刚石和石墨是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B正确;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

石,要吸收1.895kJ的热能,所以金刚石比石墨能量高,C错误;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低,能量越低越稳定,石墨比金刚石稳定,D错误;正确选项B。点睛:在100kPa时,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kJ的热能,说明石墨的能量低,金刚石

的能量高,石墨比金刚石稳定,也就是说,物质所含能量较低的稳定。8.在2L容积不变的容器中,发生N2+3H22NH3的反应。现通入4molH2和4molN2,10s内用H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2mol/(L·s),则10s后容器中N2的物质的量是()A.1.6molB.2.8molC.3.2

molD.3.6mol【答案】C【解析】【详解】10s内用H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2mol/(L•s),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N2)=13v(H2)=13×0.12mol/(L•s)=0.04mol/(L•s),则参加反应的氮气的物质的量为:0.04m

ol/(L•s)×10s×2L=0.8mol,故10s后容器中N2的物质的量是:4mol-0.8mol=3.2mol。答案选C。9.在可逆反应2A(g)+3B(g)xC(g)+D(g)中,已知:反应开始加入的物质只有A、B,起始浓度A为5mol·L-1,B为

3mol·L-1,前2min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5mol·L-1·min-1,2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mol·L-1,则关于此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2min末时A和B的浓度之比为5∶3

B.x=1C.2min末时A消耗的浓度为0.5mol·L-1D.2min末时B的浓度为1.5mol·L-1【答案】D【解析】【详解】1112A()+3B()xC()+D()(mol?L)5300(mol?L)11.50.5x0.52min(mol?L)41.5

0.5x0.5gggg---初始浓度转化浓度浓度A.2min末时,A和B的浓度之比为4:1.5=8:3,故A错误;B.C的反应速率为0.52minxmol·L-1·min-1=0.5mol·L-1·min-1,解得x=2,故B错误;C.2min末时,A的消耗浓度为

1mol·L-1,故C错误;D.2min末时,B的浓度=1.5mol·L-1,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有关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的有关计算知识,属于考查的重点内容,注意三行式在解题中的灵活

应用,难点B,应用速率比等于方程式计量数之比求解。10.下列各组有机物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A.CH3CH2CH2OH和CH3-O-CH2CH3B.和C.和CH3(CH2)2CHOD.和【答案】B【解析】【详解】A.322CH

CHCHOH和323CHOCHCH−−的分子式都为38CHO,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A项不选;B.和的分子式分别为38CHO、36CHO,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符合题意,B项选;C.和()322CHCHCHO的分子的分子式都是4

8CHO,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C项不选;D.和的分子式都为362CHO,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D项不选;答案选B。11.下列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A.CH4+Cl2CH3Cl+HClB.H2+Cl22HClC.CH2

=CH2+H2OCH3CH2OHD.2NaOH+Cl2=NaClO+NaCl+H2O【答案】C【解析】分析: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键断裂,断键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相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是加成反应。详解:甲烷和氯气混合光照后,甲烷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

所代替生成氯代物而使黄绿色消失,属于取代反应,A错误;氢气和氯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氢是无机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B选项错误;CH2=CH2中碳碳双键断裂,两个碳原子分别结合了羟基和氢原子,属于加成反应,C选项正确;氯气和氢氧化钠反

应是无机物之间的反应,不属于有机反应,D选项错误;正确答案:C。12.下列四种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类型不同..的是A.CH4+Cl2CH3Cl+HClB.CH3CH2OH+HBrCH3CH2Br+H2

OC.CH3CH2CH2Br+NaOHCH3CH=CH2↑+NaBr+H2OD.CH3COOCH2CH3+NaOHCH3COONa+C2H5OH【答案】C【解析】【详解】A为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B为乙醇的卤代反应;C为卤代烃的消去反应;D为酯的水解反应。A、B、D均属于取代反应。故选C。13.

能证明乙烯里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的事实是()A.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乙烯分子里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C.乙烯完全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相等D.乙烯容易与溴水发生反应,且1mol乙烯完全加成消耗1mol溴单质【答案】D【解析】【详解

】A.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不一定是碳碳双键,碳碳叁键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A项错误;B.环烷烃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也为1∶2,不能说明乙烯里含有一个碳碳双键,B项错误;C.乙烯完全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相等,说明乙烯分子里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

2,不能说明含有一个碳碳双键,C项错误;D.依据加成反应的规律,1mol碳碳双键只能与1mol溴发生加成反应,所以1mol乙烯完全加成消耗1mol溴单质,可以证明乙烯只含1个碳碳双键,故D正确;答案选D。14.有机化合物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①加成反应②氧化反应③取代反应④加聚反应A.①③B.①②③

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该有机物含有碳碳双键、羟基、羧基、苯环,结合烯烃、醇、羧酸、苯的性质来解答。【详解】①含有碳碳双键、苯环均可发生加成反应,故①选;②含碳碳双键、羟基均可发生氧化反应,故②选;③含羟基、羧基均可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③选;④含碳碳

双键可发生加聚反应,故④选;综上所述,①②③④均可以发生,B项正确;答案选B。15.下图为实验室制取少量乙酸乙酯的装置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向A试管中先加入浓硫酸,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乙醇,再加冰醋酸B.试管B中导气管下端管

口不能浸入液面的目的是防止实验过程中产生倒吸现象C.实验时加热试管A的目的之一是及时将乙酸乙酯蒸出,使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D.试管B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吸收随乙酸乙酯蒸出的少量乙酸和乙醇【答案】A【解析】【详解】A.在做酯化反应实验时,

加入试剂的顺序是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最后加冰醋酸,故A错误;B.乙酸和碳酸钠溶液反应,乙醇和水互溶,所以如果试管B中导气管下端管口浸入液面下,会产生倒吸现象,故B正确;C.乙酸和乙醇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将乙酸乙酯及时蒸出,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故C正确;D.试

管B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有两点:一是吸收随乙酸乙酯蒸出的少量乙酸和乙醇,二是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有利于乙酸乙酯分层析出,故D正确;故选A。16.关于有机物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葡萄糖、果糖是单糖,蔗糖、麦芽糖是二糖B.淀粉与纤维素通式相同,二者

互为同分异构体C.油脂水解都生成饱和脂肪酸和甘油D.利用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可鉴别所有蛋白质【答案】A【解析】【详解】A.葡萄糖、果糖是单糖,不能水解;蔗糖水解产生一分子葡萄糖一分子果糖,麦芽糖水解产生两分子葡萄糖,所以蔗糖

、麦芽糖都是二糖,A正确;B.淀粉与纤维素通式相同,但n不同,分子式不同,所以二者不是同分异构体,B错误;C.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都能水解,由于形成油脂的高级脂肪酸中有的是饱和的,有的是不饱和的,所以不能都水解生成

饱和脂肪酸和甘油,C错误;D.只有分子结构中带苯环的蛋白质遇浓硝酸才会发生颜色反应,所以颜色反应不可鉴别所有蛋白质,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A。二、填空题(共52分)17.为了检验淀粉水解产物,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淀粉液1Δ⎯⎯⎯→剂①试水解液2⎯⎯⎯→试剂②混合

液Δ3⎯⎯⎯→剂③试砖红色沉淀回答下列问题:(1)试剂1是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2)试剂2是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离子反应为:____________;如果实验过程中没有加入试剂2而

直接加入试剂3,能否实现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若不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3)如何检验第①步实验已基本完成______________。【答案】(1).稀硫酸(2).起催化作用(3).NaOH溶液(4).中和作催化剂的硫

酸,使检验水解产物的实验得以顺利进行;(5).H++OH-=H2O(6).否(7).硫酸能溶解Cu(OH)2而使实验失败(8).用试管取出少量水解液,加入碘水,若不显蓝色,说明水解反应已基本完成【解析】【详解】(1)因淀粉水解需要酸催化剂,所以试剂1是H2SO4溶液,作催化剂;(2)因淀粉水

解用稀硫酸催化剂,检验葡萄糖时溶液要呈碱性,所以试剂2是NaOH溶液,中和作催化剂的硫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H++OH-=H2O,使检验水解产物的实验得以顺利进行,如果实验过程中没有加入试剂2而直接加入试剂3,因为硫酸能溶解Cu(OH)2

而使实验失败;(3)因淀粉未完全水解时还有少量的淀粉,而碘能使淀粉变蓝。18.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2的性质,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中盛放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过程中,装置B、C中发生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现象分别说明SO2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装置D的目的是探究SO2与品红反应的可逆性,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尾气可采用________溶液吸收。【答案】(1).蒸馏烧瓶(2).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3).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4).无色溶液中出现黄色浑浊

(5).还原性(6).氧化性(7).5SO2+2MnO4-+2H2O=2Mn2++5SO42-+4H+(8).品红溶液褪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点燃酒精灯加热,溶液恢复为红色(9).NaOH(答案合理即可)【解析】【详解】(1)根据仪器的特征,该仪

器是蒸馏烧瓶;亚硫酸钠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SO2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2)酸性高锰酸钾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中硫元素是中间价态,有还原性,所以二氧化硫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褪色,同时说明二氧化硫有还原性,SO2

的氧化性能将S2-氧化成S,则实验过程中,装置B、C中发生的现象分别是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无色溶液中出现黄色浑浊,这些现象分别说明SO2具有的性质是还原性和氧化性;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SO2+2MnO4-+2H2O=2Mn2++5SO42-+4H+。(3)二氧化

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加热褪色后的品红溶液,溶液的颜色能复原,所以探究SO2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品红溶液褪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点燃酒精灯加热,溶液恢复为红色。(4)该实

验的尾气是SO2,SO2用NaOH溶液吸收。19.某温度时在2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2)反应开始至

2min,用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3)下列叙述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填序号)A.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B.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C.单位时间内每消耗3molX,同时生成2molZD.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4)在密

闭容器里,通入amolX(g)和bmolY(g),发生反应X(g)+Y(g)=2Z(g),当改变下列条件时,反应速率会发生什么变化(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①降低温度:____②加入催化剂:____③增大容器的体

积:____【答案】(1).3X+Y2Z(2).0.05mol·L-1·min-1(3).AB(4).减小(5).增大(6).减小【解析】【分析】利用坐标图象推断X、Y、Z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时,首先从图象的起点切入,依据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其次利用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确

定化学计量数,最后依据反应结束后是否存在某一物质的量为0,确定反应是可逆反应还是不可逆反应。利用某量判断平衡状态时,需分析题中所给的量是常量还是变量,变量不变是平衡状态;分析条件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需分析条件改变后,能否引起分子碰撞次数的增大或活化能的降

低。【详解】(1)从反应起点看,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从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分析,化学计量数为3X+Y→2Z;从反应的最终结果看,没有一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为0,所以反应可逆,因此该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3X+Y2Z。答案为:3X+Y2Z;(2)反应开始至2min,用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mol2L2min=0.05mol·L-1·min-1。答案为:0.05mol·L-1·min-1;(3)A.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小,当

物质的量不变时,反应达平衡状态,A符合题意;B.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断减小,混合气体的压强不断减小,当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B符合题意;C.不管反应是否达平衡,单位时

间内每消耗3molX,同时生成2molZ,此时反应不一定达平衡状态,C不合题意;D.不管反应进行到什么程度,混合气体的总质量都保持不变,所以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时,不一定达平衡状态,D不合题意;故选AB。答案为:AB;(4)①降低温度:反应物的能量降低,有效碰撞次数减少,反应速率减小;②加入催化剂

: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化学反应速率加快;③增大容器的体积:减小反应混合物的浓度,分子有效碰撞的次数减少,反应速率减慢;答案为:减小;增大;减小。【点睛】在推断X、Y、Z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时,我们很

容易忽视反应的可逆性,把反应物与生成物中间的“”写成“==”。20.A是化学实验室中最常见的有机物,易溶于水有特殊香味,并能进行如图所示的多种反应。(1)物质A和C的结构简式A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

_____。(2)反应②的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反应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反应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答案】(1).CH3CH2OH(2).CH3COOCH2CH3(3).取代反应(4).2CH3CH2OH+2Na→2CH3CH2ONa+H2↑(5).2CH3CH2OH+O2CuΔ⎯⎯→2CH3CHO+2H2O【解析】【分析】

A是化学实验室中最常见的有机物,易溶于水有特殊香味,则A是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C是乙酸乙酯。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则D是乙醛。乙醇和钠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据此分析解答。【详解】(1)物质A和C分别是乙醇和乙酸乙酯,结构简式分别是

CH3CH2OH;CH3COOCH2CH3;(2)反应②是酯化反应,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3)反应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H3CH2OH+2Na→2CH3CH2ONa+H2↑;(4)反应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CH3CH2OH+O2CuΔ⎯⎯→2CH3CHO+2H2O。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