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第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析【精准解析】.doc,共(17)页,105.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d92df98919ca9cd8243b6af687b973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一历史六月月考卷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1.公元前40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遗址中,最有可能发掘出A.粟(小米)B.小麦C.甘薯D.玉米【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根据目前的研究,西亚地区两河流域文明的居民最早培植
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故选B;粟为东亚文明培育出的农作物,不符题意,排除A;玉米和甘薯是印第安人培育的两种重要农作物,不符题意,排除CD。2.学术界认为文明诞生需要符合一些基本标志。这些基本标志不包括()A.阶级的产生B.国家的形成C.文字的出现D.城市的出现【答案】D【
解析】【详解】文明诞生的主要标志是随着私有制的发展,出现了阶级,同时以暴力机关为代表的国家形成,在文化上出现了文字。城市并不是判断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排除。3.雅典城市的移民异邦人并
没有民主权利,但许多人还是长期居住在雅典,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对雅典的满意和忠诚;这说明古代雅典A.异邦人积极参与政治生活B.民主政治运作成效获得公众认同C.民主政治难以保障公民个人自由D.异邦人不得随意离开城邦【答案】B【解
析】【详解】“移民异邦人表现了对雅典的满意和忠诚”显然是受到雅典民众对于城邦忠诚的影响,说明雅典民主政治运作成效获得公众认同,故B项正确;外邦人没有公民权,显然不能参加政治活动,故A项错误;雅典的民主政治一定程度保护公民的个人自由,故C项错误;外邦人有离
开雅典城邦的自由权,故D项错误。故选B。4.欧洲中世纪曾出现过“以一种个人的联合、上下级之间靠个人之间的效忠与保护维系着的关系”,这种关系赖以存在的基础是A.城市B.庄园C.土地D.宗教【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以一种个人的联合、上下级之间靠个人之间的效忠与保护
维系着的关系”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欧洲中世纪的封君封臣制度,而维系这种制度的基础是土地,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封君,其主要义务是服兵役,故选C;欧洲中世纪的城市拥有一定的自治权,它与封建主之间并没有必然效忠关系,排除A;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
济组织,它并不是维系封君封臣制度的基础,排除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宗教因素并不是维系封君封臣关系的基础性因素,排除D。5.在西欧封建制度下,“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表明当时封君与封臣()A.不能越级
从属B.不构成权利义务关系C.产生严重对立D.是平等关系【答案】A【解析】【详解】“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意味着从属关系不能越级,即封君和封臣之间不能越级统属,A正确;封君和封臣之间存在权利义务关系,排除B;西欧封建制度下的封
君和封臣由权利义务束缚,之间并未产生严重对立,排除C;封君的政治地位明显高于封臣,排除D。6.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这些新兴城市一般都具有的特征是()①经济中心②宗教中心③相对自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①②③【答案】B【解析】【详解】10—11世纪西欧的城市兴起主要得益于商品经济发展,因此这些城市多是经济中心。城市兴起之后,市民通过斗争或者购买,获得了自治权,B正确;10—11世纪西欧城市不是宗教中心,排除A、C、D。7.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
国,其都城在A.巴格达B.君士坦丁堡C.热那亚D.开罗【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帝国的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故选A;君士坦丁堡是拜占庭帝国的都城,不符题意,排除B;热那亚是意大利利古里亚大区首府,也是意大利最大的港口,不符题意,排除C;开罗属埃及首都及最大城市
,不符题意,排除D。8.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下列文明成果经阿拉伯人传人欧洲的是A.印度的数字B.拉丁字母C.《査士丁尼法典》D.庄园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人继承了
被征服地区的文化,他们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古典著作,融合东西方文化,成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故选A;拉丁字母本身就是从欧洲的希腊字母演化而来的,因此不存在借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说
法,排除B;《查士丁尼法典》是欧洲罗马人的成就,不存在借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说法,排除C;庄园制度本身就是欧洲的产物,不存在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说法,排除D。9.印度教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是在()A.希腊人征服印
度河流域时期B.孔雀帝国时期C.笈多帝国时期D.德里苏丹国时期【答案】C【解析】【详解】笈多王朝时期印度教兴起,王朝诸王信奉印度教,因此这一时期印度教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C正确;亚历山大政府印度河流域的时间是在前326年,当时印度教尚未兴起,排除A;孔雀王朝的代表人物阿育王主
要信仰佛教,排除B;德里苏丹国信仰伊斯兰教,排除D。10.10-15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国家。这些国家()①广泛使用奴隶②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③与阿拉伯商人存在商业往来④出口黄金、象牙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D【
解析】【详解】10—15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国家,比较著名的是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等,这些国家广泛使用奴隶,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为主,同时由于此地盛产黄金,象牙,因此这些成为其主要的出口物,D正确;A概括不全,排除;10至15世纪东非沿海国家并
不是所有国家都与阿拉伯商人存在商业往来,排除B、C。11.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发展到强盛时期。对印加帝国的叙述不恰当的是A.国王拥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权B.由贵族充任政区长官C.实行轮番而治的民主政治D.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
统【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印加帝国实行的是专制统治,而非民主政治,故C项符合题意;印加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国王,世袭继承,拥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权,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印加帝国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每个政区设立一个
长官,以贵族充任,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印加帝国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用于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以及调动军队,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12.《马可·波罗游记》对日本的描写:“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
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这一描写A.真实可信、影响巨大B.真实可信、但影响有限C.毫无根据、亦无影响D.脱离现实、但影响较大【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
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的说法明显脱离实际,可信度较低,故排除A、B项;但《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引起的影响较大,特别是题意中的描写激发了当时欧洲人到东方寻金的热情,故排除C项,故选D项。13.从世界发展的角度看,哥伦布发现美洲
的最大价值是A.使人类首次进入美洲大陆B.打破了美洲与世界隔绝的状态C.发现了美洲独有的农作物D.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哥伦布发现美洲的价值。世界发展的角度指的是世界一体化进程,而哥伦布发现美洲,打破了美洲与世界隔绝的状态
,开始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则是从世界发展的角度看,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最大价值,A、C、D均不是从世界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哥伦布发现美洲的价值的,是均不能选的,本题答案只能是B。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最大价值14.1300-1500年左右,欧洲人口只有八千万,1700年达到了一亿两千万。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欧洲减少了对外殖民B.物种的全球大交流C.外来移民的大量涌入D.生育观念空前解放【答案
】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1300-1500年正是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时期,而早期的殖民扩张促进了物种的全球大交流,故影响到欧洲人口的增加,B正确,A项错误;这一时期主要是欧洲向外移民,排除C项
;当时人们思想还受到天主教的束缚,空前解放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15.1493年教皇为协调西班牙和葡萄牙之间的矛盾而裁定了一条分界线,即教皇子午线(如下图)。此举()A.揭开了新航路开辟的序幕B.确立了西班牙海上霸主地
位C.划定了西葡两国的殖民范围D.规避了殖民扩张和殖民争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教皇子午线的分界是“线以东为葡萄牙,线以西为西班牙”,联系所学知识可
知,新航路开辟时,西班牙沿非洲西海岸向西航行殖民扩张,而葡萄牙主要是沿非洲西海岸向东航行殖民扩张的,所以此线主要是划定两国的殖民范围,C项正确。航海家的航线才是揭开新航路开辟的序幕,A项排除。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16.西欧殖民者将开采出的大量金银运回本国,致使西欧贵金属增多,导致金银贬值,物价上涨,引发价格革命。这场革命最有利于A.工人阶级B.封建贵族C.新兴资产阶级D.农民阶级【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以判断这场革命是指价格革命。价格革命打击了西欧
的封建势力,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始积累,有利于新兴资产阶级的壮大,故C项正确。当时还没有工人阶级,A项错误。封建贵族是被打击的对象,与问题不符,故B项排除。农民价格革命没有直接关系,故D项排除。点睛:价格革命主要是指金银价格下降,商品价格飞涨。当时西欧靠收取定额的
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实际收入下降,而新兴资产阶级高价出售商品,牟取暴利(资本)。由此导致双方力量发展变化。价格革命打击封建势力,促进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也成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17.文艺复兴时期,教堂里面的绘画和广场上的雕刻,主题是宗教,表现的往往却是真实的人生,
一些以朝圣或形容神迹的故事,其中又隐含了许多为了信仰而不惜挑战权威的故事。这说明文艺复兴A.否定天主教会权威B.推动了信仰的自由C.追求人的自身价值D.恢复古典传统文化【答案】C【解析】【详解】文艺复兴时期,教堂里面的绘画和
广场上的雕刻,主题是宗教,表现的往往却是真实的人生,体现了重视人的价值的人文主义精神,故C正确;宗教改革否定天主教会权威,A不符合题意,排除;宗教改革主张因信称义,推动了信仰的自由,排除B;文艺复兴是打着恢复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实
质是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主题是宗教,表现的往往却是真实的人生”,联系所学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分析解答。18.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
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A.主张废除宗教仪式B.挑战教会权威C.肯定王权高于教权D.否定信仰上帝【答案】B【解析】【详解】新教并非废除宗教仪式,而是简化宗教仪式,故A排除;材料认为,宗教改革之前,天主教会垄断教义,具有绝对的权威。宗教改革后,人们绕开了教会,直接与
“上帝”对话,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故B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王权高于教权,故C排除;宗教改革并非否定对上帝的信仰,而是否定教皇的权威,故D排除。19.史学界普遍认为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续和发展。能佐证其“发展”的是A.反对教权主
义和愚昧主义B.提倡思想自由C.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D.宣扬个性解放【答案】C【解析】【详解】A选项的内容双方都有,属于其继续故错误;B选项的内容两个运动都有体现属于继续而非发展,故错误;C选项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更多强调人
的尊严和价值否定教会的禁欲主义,而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了未来世界的政治蓝图,故C选项体现发展,是正确的;D选项属于双方共有,是继续而非发展,故错误。20.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政治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是()A.议会权力得到扩大B.王位继承权从国王转到议
会C.国王失去了行政权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权利法案》颁布之后,英国议会权力得到扩大,确立了议会中心地位,A正确;王位继承权并未发生转移,排除B;《权利法案》颁布之后,英国王国依
然掌握较大的行政权,排除C;1721年责任内阁制形成之后,国王逐渐“统而不治”,排除D。21.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关税”;南北战争后的宪法修正案中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
”。这些规定A.保证了三权分立的运转B.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C.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D.完善了分权制衡的体制【答案】B【解析】“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关税”“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说明中央政府限制地方权力,主要是加强
中央政府的权力,故B正确;A和D是中央政府权力的关系和原则;C中人民主权不符合题意。22.19世纪初,一位俄国贵族说:“(废除农奴制)农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吗?一些田地难道不休耕、一些谷仓难道不会空吗?毕竟,我们市面上的面包大部分不是由自由农民生产出来的而是出自贵族……离开了主人的管束,农民只
会贪杯、干坏事。”上述材料反映出这位贵族的基本主张是A.维护农奴制度B.废除农奴制度C.推翻沙皇专制D.对农奴制进行改革【答案】A【解析】【详解】农奴没有管束,就会不务正业,影响正常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稳定,这样说反映出这位俄国贵族反对废除农奴制
,极力维护旧制度,A项正确;俄国贵族强调只有农奴制才能保证社会生产和生活,说明其反对废除农奴制度,不希望对农奴制进行改革,BD两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对沙皇专制的态度,C项错误。23.1802年英国出台第一
部《工厂法》,法律规定:9岁以上的儿童每天可以工作8小时,14岁以上的儿童每天可以工作12小时;他们不能在凌晨6点之前工作,他们睡觉的时间不能晚于凌晨2点。由此可以推断A.工业革命中工人生存状况恶劣B.工厂主注重保障儿童正当权益C.工厂规范化和制度化体系出现D.工人罢工斗争赢得
了合法权益【答案】A【解析】【详解】1802年的《工厂法》规定“9岁以上的儿童每天可以工作8小时,14岁以上的儿童每天可以工作12小时;他们不能在凌晨6点之前工作,他们睡觉的时间不能晚于凌晨2点”,这说明童工的生存状况恶劣,成年工人的状况也不会好,
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开始注重保障儿童正当权益,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工厂的规范化,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工人罢工斗争的信息,故D项错误。24.据统计,美国钢铁工业在1870—1905年间产量增
加了9倍,企业数却减少了2/3;1880—1905年间造船吨位增加了1倍,而造船厂减少了1/2;农机制造业在1860—1905年产值增加5倍之多,工厂数减少了1500多家。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改良蒸汽机的开始推广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破坏C.国家干预以防止生产过剩D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工业产量提高,但企业数量减少,这是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出现垄断组织的结果,故D项正确;A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生产力造成破坏,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
项;从材料时间信息来看,资本主义国家还没有实行干预经济的政策,排除C项.;25.《共产党宣言》中提到:“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还不发展的最初时期出现的。”这一体系是指A.空想社会主义B.英国古典政治
经济学C.德国古典哲学D.科学社会主义【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故其体系应该是空想社会主义,故选A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代表新兴产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理论体系,不
是反映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排除B项;德国古典哲学标志着近代西方哲学向现代西方哲学的过渡,排除C项;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排除D项。26.“《宣言》通过分析人类社会历史,总结出人类发展的规律,并展望未来——剥削与被剥削的社会关系终将逐步发展为消除剥削、人人平等的社会关系。”该《
宣言》的发表标志着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C.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D.资本主义弊端的暴露【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该文件的内容推断,此《宣言》是《共产党宣言》,依据的内容是“总结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故A选项正确;目前人类的生产力尚低,故共产主义理想尚未实现,故B选项错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是巴黎公社,正式建立政权是俄国的十月革命,而非《共产党宣言》,故C选项错误;早在《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前的经济危机之中
,资本主义的弊端就已经显现,故D选项错误。27.马克思说:“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受人敬仰,它的英烈们已永远铭记在工人阶级的伟大心坎里。”这说明巴黎公社A.标志着无产阶级首次登上世界历史舞台B.是在无产阶级政党导
下的第一次伟大尝试C.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D.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答案】C【解析】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故C正确;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是19世纪三四年代的三大工人运动,A项错
误;巴黎公社革命没有无产阶级政党领导,B项错误;D项的标志是俄国十月革命,排除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受人敬仰,它的英烈们已永远铭记在工人阶级的伟大心坎里”,联系巴
黎公社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分析解答即可。28.到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其中葡萄牙统治的殖民地为()A.新格拉纳达B.海地C.秘鲁D.巴西【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葡萄牙在拉美的
殖民地是巴西,D正确;新格拉纳达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排除A;18世纪的海地是法国的殖民地,排除B;秘鲁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排除C。29.在西亚,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法、俄等国纷纷扩大势力范围,分割领土。所分割的领土原为()A.奥斯曼帝国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D.亚历山大帝国【答案】A【解析】【详解】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法、俄等过扩大势力范围,分割领土,所分割领土主要是在巴尔干半岛、埃及等地,这原属于奥斯曼帝国,A正确;拜占庭帝国在1453年就已
经灭亡,排除B;阿拉伯帝国1258年灭亡,排除C;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323年灭亡,排除D。30.1908年,孟买总罢工成为20世纪初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的高潮,这次罢工的导火索是英国殖民当局逮捕了A.提拉克B.阿拉比C.孟尼利克二世D.
圣马丁【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08年,英国殖民当局逮捕了提拉克,引发了孟买10多万工人举行政治总罢工,要求释放提拉克,故选A;阿拉比是埃及抗英斗争的领导人物,不符题意,排除B;孟尼利克二世是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中的领导人物,不符题意,排除C;圣马丁是
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人物,不符题意,排除D。31.列宁曾精辟地指出:“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纯属历史偶然B.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十月革命创造了条件C.20世纪初的俄国没有任何爆发无产阶级革命的条
件D.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是历史的巧合【答案】B【解析】这里的“战争”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加速了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外因,是偶然性因素,排除A;俄国经济发展缓慢,落后于其
他资本主义国家。一战激化了各种矛盾,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十月革命创造了条件,加速其到来,故排除CD,选B。32.马克思、恩格斯说,社会主义革命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前提下在全世界同时发生。下面事件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是A.美国独立
战争B.俄国十月革命C.伊朗立宪革命D.法国大革命【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俄国十月革命验证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的论断,这是对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故选B;美国独立战争、伊朗立宪革命和法国大革命都
是资产阶级革命,它们并没有丰富和完善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排除ACD。33.1922年3月,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但英国保留了一些特权,不包括()A.制宪权B.驻军C.控制苏伊士运河D.领事裁判权【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至1922年“华
夫脱党”领导反英独立运动,最终迫使英国在1922年2月承认埃及独立,埃及独立后,英国保留了在苏伊士运河的驻军权,以控制苏伊士运河,同时保留了领事裁判权,但是并未保留制宪权,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排除。34.在研究20世纪70年代滞胀危机时,有学者将1973年称之为“七
灾之年”,即同时出现农作物歉收、海洋环流转变、外汇市场剧烈波动以及中东战争引起世界原油涨幅高达4倍的价格飙升等,在该学者看来,当时的滞胀危机发生的原因是A.商品生产过剩B.战争导致世界局势动荡C.供给急剧变动D.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答案】C【解析】农作物歉收、海洋环流转变、外汇市场剧烈波动以
及由中东战争引起的世界原油价格飙升等导致总供给出现急剧变动,即总供给不足,正是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导致危机发生。故答案为C项。从材料信息来看应当是供给不足,排除A项;战争只是危机发生的诸多原因中的一种,且是以导致供求关系失衡来影响经济危机,排除B项;D项
不是危机爆发的原因,只能是结果,排除。35.美国副总统亨利·阿加德·华莱士(1888-1965)认为马歇尔计划既是对美国商品、资本输出的极大补助,又是加速世界分化的催化剂。这表明马歇尔计划A.有助于美国战后经济恢复B.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C.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目的D.导致欧洲走向了分裂对抗【答案
】C【解析】【详解】根据“马歇尔计划既是对美国商品、资本输出的极大补助,又是加速世界分化的催化剂”,可见马歇尔计划一方面有利于美国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有利于美国的政治利益即遏制社会主义、对抗苏联,加剧了冷战局面和欧洲分裂,故C正确;A.结
合所学知识,美国在二战中本土远离战场,经济未受到破坏,反而大发战争财,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有利于西欧战后经济恢复,故A错误;B.结合所学知识,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华约建立,故B错误;D.根据“马歇尔计划既是对美国商品、资本输
出的极大补助,又是加速世界分化的催化剂”,可见导致欧洲走向了分裂对抗只符合题干的部分意思,题干的主旨是凸显马歇尔计划的双重性,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是冷战政策在经济领域的运用.二.非选择题(共30分)36.对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目标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
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材料二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
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材料三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
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摘编自徐
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经济和文化因素?(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路德的思想主张。据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3)据材料三,概括卢梭
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归纳启蒙运动最大的价值和意义。【答案】(1)思想主张:强调人性反对神学束缚;追求人现世的幸福和自由。因素:城市经济繁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保留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遗存。(2)思想主张:人人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国家
权力高于教会。进步:人们获得信仰方式的自由;推动自由传播到更广泛的社会层面。(3)观点:卢梭:通过社会契约获得自由。康德:人要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不能为了个人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价值意义:追求人本身的彻底解放(或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
“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可概括得出文艺复兴时期强调人性反对神
学束缚,追求人现世的幸福和自由的主张。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意大利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原有的文化遗存等方面概括。(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
…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可得出,马丁路德的主张是人人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国家权力高于教会。第二小问,由材料“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
开来”,结合所学知识从信仰自由、社会基础的扩大等方面概括其进步性。(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得出卢梭的主张是通过社会契约获得自由;根据材料“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
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得出康德的主张是人要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不能为了个人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人本身的解放与人思想的解放两个方面概括其价值意义。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光荣革命”后…以前长期
作为英国政治生活中一个主要因素的国王宫廷和议会的冲突,却朝着一个固定的方向发展。这就是王权逐渐受到限制而衰落,而议会的权力却节节上升,终于超过了王权,成为英国政治中掌握最高权力的机构。——王觉非《近代英国史》材料二美国前总统小布
什曾说:“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筅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材料三第一条立法权由众议院与参议院两院行使。第二
条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任期七年,连选得连任第五条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据《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下册整理(1)依据
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使英国“王权逐渐受到限制而衰落”的法律性文件是什么?“议会的权力却节节上升”的结果使英国最终确立了何种政体?在该政体下,英国国家元首处于何种地位?(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
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3)材料三节选的法律条文出自哪里?依据材料说明总统受到了谁的制约?该宪法使该国最终确立了何种政体?【答案】(1)《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统而不治(国家的象征)。(2)实行三权分立,总统只掌握行政权,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总统由选举
产生,有任期限制。(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参议院。资产阶级议会制共和制政体。【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而扩大了议会的权力,标志着英国从此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该种政体下,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是虚君
。(2)结合所学可从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角度进行分析。从三权分立的角度看,美国总统只掌握行政权;从权力制衡的角度看,总统行使权力是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制约的,且他还是由选举产生的,有任期上的限制。(3)出处:由材料“总统任期七年,连选得
连任”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法律条文显然出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制约:由材料“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等信息可知,总统行使权力时受到
参议院的制约。政体:结合所学可知,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法国确立了资产阶级议会制共和制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