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2月) 历史答案(教师用).docx,共(5)页,37.603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32ab0a3aa22b967a95154d0ae51acf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箴言中学2022年上学期高一入学考试参考答案历史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题号12345678答案BBAACDCD题号91011
1213141516答案BBBCCABD1.【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此制度是西周时期为解决权力的继承问题而设计的,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相关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制度是以嫡长子继承原则为核心的西周宗法制,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与解
决权力继承问题无关;C选项错误,察举制是西汉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与西周时期解决权力继承问题的制度无关;D选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夏朝时期开始出现世袭制,使得权力在一家一姓中传承,但是并未解决家族内部权力纷争的问题。因此正确答案为B选
项2.【答案】B【解析】材料说明了战国时期为适应社会需要纷纷进行改革,表明社会出现变革趋势,B项正确;当时世袭制度遭到严重的冲击,但并非彻底瓦解,排除A项;商鞅、李悝等皆为法家代表人物,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严重冲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因此变法的主体不是奴隶主贵族,排除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
现小农经济精耕细作特点,排除D项。故选B项。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汉高祖初期‘自天子不能俱醇驷……’文景时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及所学可知,材料中的变化说明文景时期比汉高祖初期的经济有所发展。主要原因是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促
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A项正确;采取汉承秦制加强了君主专制,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开始推行编户制度,排除C项;文景时期,郡国并行导致地方威胁到了中央集权,排除D项。故选A项。4.【答案】A
【解析】根据“韩愈”“文以载道”“宋代”等信息可知,材料主旨是知识分子推动的儒学复兴,从而巩固了儒学思想的政治地位,故选A;抒发个性和表达情感以及市民阶层壮大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BC;这场古文运动并不仅仅是为了文学复
古,D项没有体现本质内容,排除。故选A。5.【答案】C2【解析】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唐宋时期政府收入中钱币所占比例上升,实物所占比例下降,这种变化说明这一时期货币使用量增大,商品经济活跃,故选C;图示主要反映了政府收入种类的比例变化,没有体现动乱对政府收入的影响,排除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是在南宋时期,排除B;自然经济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排除D。6.【答案】D【解析】根据“宋代士大夫阶层不仅是文化主体,而且也是一定程度的政治主体”,结合所学可知,宋朝实行崇文抑武的政策,重用文臣,故D项正确;宋代
采取分化事权的措施,加强了君主专制,排除A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积贫积弱,排除B项;北宋实行崇文抑武的政策,是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并非为了实现君民共治的制度理想,排除C项。故选D项。7.【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行省的划分使得材料中提到的“黄河、长江、洞庭、钱塘”等河流之险完全消解,有利于抑制分裂割据,加强中央集权,C项正确,排除B项;材料与使国家从松散走向严密的说法无关,排除A项;
犬牙交错原则不利于区域间的民族融合,排除D项。故选C项。8.【答案】D【解析】从数据可以看出,清代人口不断增长,而人均耕地面积不断下降,这反映出人口急剧增长使人地矛盾日益显露,D项正确;A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到边疆,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粮食的产量,排除
C。9.【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通过考古发现纠正了汉文帝霸陵位于白鹿原凤凰嘴的错误说法,这说明考古发现有利于历史研究的深入发展,B项正确;“二重证据法”依然有利于新史学研究,排除A项;文献资料是可
以作为一手史料的,排除C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项。10.【答案】B【解析】《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将条约文本秘而不宣,最终成为国际外交史上的大笑话,这说明鸦片战争并没有使清朝的外交体制发生变化,B项正确;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开
始发生变化,是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排除A项;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人就已经开始“开眼看世界”,排除C项;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11.【答案】B【解析】据材料“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则总统政治上之权力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改总统制为内阁制,目
的是限制总统的权力,旨在维护民主共和的革命成果,B正确;材料主要是强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改总统制为内阁制的目的,而不是强调其性质,A与题意无关;材料没有涉及“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C错误;D说法违背史实。12.【
答案】C3【解析】申新纺织公司生产率超过了在华日商纱厂,这说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C项正确;A项过分夸大了申新纺织公司的作用,排除A项;申新纺织公司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排除B项;近代民族工业并未实现独立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1
3.【答案】C【解析】根据“红军是民众抗日战争的主力军”“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可知这些标语体现了中共的政治主张,C项正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了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和十年内战局面的结束,排除AB项;华北事变说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
要矛盾,排除D项。故选C项。14.【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文物迁徙的路线来看,这主要和日军侵华路线类似,因此故宫文物的迁移反映了日军对中国侵略的加深,A项正确;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范围过大,排除;全面抗战开始于193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与沿海工业内迁有关,排除。故选A项。15.【答案】B【解析】根据“1960年”、“压缩基本建设战线,认真清理劳动力,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保证农业生产等举措”等信息可知,这些举措是对当时农村中出现的“左”倾错误的调整,意图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B项正确;这些举措是在纠正“左”倾
错误,而不是调整国民经济的结构比例和推动城镇地区就业形式好转,排除AD项;1952年底我国就已经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排除C项。故选B项。16.【答案】D【解析】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推动了西方国家与中国经贸往来的改善,故答案为
D项;美苏争霸是导致西方国家对中国全面禁运的原因,排除A项;中国改革开放是自1978年,排除B项;中国国力的增强对这一变化也有影响,但不符合题干中“关键因素”的要求,排除C项。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
共52分。其中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4分。17.(14分)【答案】(1)措施:修建九边重镇、重新修筑长城并驻重兵,抵御北方游牧民族;设置卫所,派驻军队驻守南部边疆地区;在西南各民族聚居区推行土司制度
;与鞑靼首领俺答汗订立和议,进行册封;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并对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任答四点,得8分)(2)特点:继承性,借鉴和继承了前朝的边疆政策;创新性,如盟旗制度等;方式的多样性,不同地区政策不同
;地域的的广阔性,包含黑龙江、新疆、西藏、云南等广大地区;因地制宜,因俗而治(任答三点,得6分)18.(12分)4【答案】示例:中国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是前所未有的变局。中国从夏商周以来,是农耕文明的社
会。经济上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政治上等级制度森严,思想上儒家思想长期据主流地位。鸦片战争后,出现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前所未有的变局。鸦片战争后,中国受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代议制度的影响。1911年,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
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鸦片战争后,西方近代工业经济传入中国,冲击了自然经济并使之开始解体,中国逐渐使用机器化大生产,开始了由农耕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型;鸦片战争后,随着民主、自由、平等、法制等启蒙思想的传入,中国民众经历了数次思想启蒙,民主、自由、平等、法制观念渐入人心;这
些可谓是中国旷古未有之变局。总之,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向工业文明转变,这是中国数千年未有的大变局。提示:考生若从科技、外交等方面说明“未有之变局”亦可。19.(12分)【答案】(1)特点:体现家国一体观念;具有
浓厚的忠君色彩;强调“大一统”;报效国家与获取功名相联系。(2)不同:将爱国与兴民权相结合;建立近代民族国家。(言之有理也可)原因:近代民族危机的加深,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0.(14
分)【答案】(1)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颁布《天朝田亩制度》等;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地主阶级:林则徐、魏源等开眼看世界,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资产阶级:康有为等开展戊戌变法,
改良政治;孙中山等领导辛亥革命,建立共和政体,传播民主共和观念;陈独秀等领导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道路;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等等。社
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建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两弹一星”等国防科技成就等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等等。5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