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精品同步试题 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统编版2019)第1单元1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29.254 KB
  • 2024-10-1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4-2025学年精品同步试题 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统编版2019)第1单元1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4-2025学年精品同步试题 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统编版2019)第1单元1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4-2025学年精品同步试题 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统编版2019)第1单元1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4-2025学年精品同步试题 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统编版2019)第1单元1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Word版含解析.docx,共(6)页,29.25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258deea2c954f03ed15ac71c19aecc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一单元1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这并不是说,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其余

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而是说,这是在归根到底不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的相互作用。例如,国家就是通过保护关税、自由贸易、好的或者坏的财政制度发生作用的,甚至德国庸人的那种从1648—1830年德国经济的可怜状况中产生的致命的

疲惫和软弱(最初表现为虔诚主义,而后表现为多愁善感和对诸侯贵族的奴颜婢膝),也不是没有对经济起过作用。这曾是重新振兴的最大障碍之一,而这一障碍只是由于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把慢性的穷困变成了急性的穷困才动摇了。所以,并不像人们有时不加思考地想象的那

样是经济状况自动发生作用,而是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既定的、制约着他们的环境中,是在现有的现实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的,在这些现实关系中,经济关系不管受到其他关系——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多大

影响,归根到底还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它构成一条贯穿始终的、唯一有助于理解的红线。(节选自恩格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材料二马克思早在1842—1843年围绕《德法年鉴》的创办而与他人进行的大量通信中,就提出了“庸人及

其国家”,分析了在专制政治的淫威下庸人们苟且生存、缺乏独立思维的机制和状况。1843年3月,马克思到荷兰游历,对比国外的情形和舆论的状况,更加意识到德国“可恶至极的专制体制”的不堪。德国提供给世人的,只是空洞的

爱国主义和畸形的国家体制。一个最平凡的荷兰人仍然是一个现代社会自由的公民,而在德国,即使是最有见解的人也都把希望寄托在国家身上。在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的统治下,当时的德国正在上演专制主义的滑稽喜剧,到处是自谓“爱国者”的“可怜虫”;或者更本质地说,是可笑的体制需要而且也培育了这种“可怜虫的爱

国主义”。整个国家还肤浅地沉浸在1813年战胜法国的荣耀中炫耀爱国主义的胜利,而面对法国革命的蓬勃生机,则丝毫也不感到“羞耻”。在5月的信中,马克思展开了更为详尽的分析。在马克思看来,德国社会最重要的症结在于它是“属于庸人的”,是一个庸人的世

界、庸人的社会,或者说庸人是这个世界和社会之主;正如尸体充满了蛆虫一样,世界上充满了庸人。庸人当道,需要的是奴隶,或者可以说,他们是“这些奴隶的占有者”。奴隶没有自由,占有者也并不需要自由,从这个意义上说,“他

们和他们的奴隶一样,都是庸人”。但究其实,人却是有思想的存在物,心灵和行为上自由的人必然是国家、社会体制上的共和主义者;因为人自身的状况决定着他们所属的共同体的特征和要求。但当时德国的问题是庸人既不愿做自由的人,也不愿做共和主义者。他们希

求与动物一样,只是卑微地生存和繁殖;或者更准确地说,作为一个人,他们也许知道自己该希求哪些属于自己的东西,但在政治的淫威下,为人“非常审慎”的德国人就不再做非分之想,“不再希求别的”了。假如一个人感到自己并不是

独立的人,而是像被饲养的奴隶或马匹一样是其主人的所有物,那么,很自然地主人就成了整个社会的目的,世界就属于主人的了。他会认为,世界就应该是现在他所统治的这个样子,或者应该是他自己以为的这个样子。他要按照自己的愿望和理解来确定世界的秩序和未来

,并且“骑在那些不知有其他使命而只知对主人‘俯首听命,投其所好并准备效劳’的政治动物的脖子上”。马克思把以上的分析归结为一点:“庸人的世界是政治动物的世界。”在我看来,这里的“政治动物”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在这样的社会中不管是什么职业、什么阶层的

人都关注政治,政治是国家、社会生活的焦点和中心;二是指在政治的统率和辖制下,每个人都分为不同的等级,形成严格的差序体制,而“非人化”就成为这种体制的原则和特征。以此来观照一下德国与法国的情况,二者的不同之处就很明显了:德国致

力于这种“庸人世界”体制的完善,而法国革命则是“要重新使人恢复为人”。所以德国“当然必定远远落后于”法国了。(摘编自聂锦芳《马克思关于“庸人及其国家”的思想及其意义》)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政治、法、宗教、

文学等的发展不仅是经济状况带来的负面结果,还是在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相互作用的结果。B.经济关系深受其他现实关系的影响,但归根到底它是决定性基础,无论哪个历史阶段都不可逾越这条红线。C.德国庸人自诩为“爱国者”,但他们的“爱国主义”并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而是专制体制的产物与必需品。D

.在马克思看来,正是因为德国沉浸在1813年战胜法国的荣耀中,所以德国的统治制度是“可恶至极的专制体制”。答案:C解析:A项,“是经济状况带来的负面结果”错误,原文中说的是“这并不是说,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

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而是说,这是在归根到底不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的相互作用”。B项,“经济关系深受其他现实关系的影响”错误,“深受”与原文“经济关系不管受到其他关系——政治

的和意识形态的——多大影响”不符;“无论哪个历史阶段都不可逾越这条红线”错误,原文说的是“归根到底还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它构成一条贯穿始终的、唯一有助于理解的红线”,只强调这条红线是贯穿始终的、唯一有助于理解的。D项,强加因果关系。2.下列选项,最能全面而准确地概括材料一主要观点的一项是()A.

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它们又都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B.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是在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相互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的。C.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既定的、制约着他们的环境中和现有的现实关系的基础上创造

的。D.经济关系不管受到其他关系——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多大影响,归根到底还是具有决定意义的。答案:B解析:材料一的观点是“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关键意思有三点:①以经济发展为基础;②它们又都互相作用;

③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包含这三点意思的只有B项。3.下列有关“庸人及其国家”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庸人,主要指当时德国占有者之外的奴隶,他们普遍缺乏独立思维的机制,只是苟且偷生。B.当时专制政治统治下的德国就是庸人国家,统治者及其

奴隶都不愿做自由人和共和主义者。C.德国的庸人世界就是政治动物世界,被“骑”的政治动物甘愿以主人为中心确定秩序与未来。D.庸人世界中,各种阶层都关心政治,“非人化”成为这种差序体制的原则和特征。答案:A解析:材料二的第二

段中说的是“在马克思看来,德国社会最重要的症结在于它是‘属于庸人的’,是一个庸人的世界、庸人的社会,或者说庸人是这个世界和社会之主……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和他们的奴隶一样,都是庸人’”,从这里看,“庸人”

应该还包括“占有者”。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参考答案:①道理论证:直接和间接引用马克思书信中的论述,对“庸人及其国家”的特点和影响进行阐述。②对比论证:将德国与荷兰、法国进行对比,揭示德国庸人社会的现状和危害。③比喻

论证:如将庸人比作蛆虫,揭示了德国庸人当道的现实。5.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庸人对德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简要概括。参考答案:①阻碍了德国经济的重新振兴;②强化了专制体制;③使德国人陷入“非人化”处境;④使德国远远落后于法国。二、语言

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哲学首先是一种反思、批判的人生态度。它对一切问题都要,做一番反省性或前瞻性的思考。它在别人从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对人们通常未加省察和批判就加以接受的一切成见、常识等进行批判性的省察,质疑它们的合理性依

据和存在权利。科学的一切领域和人生的一切方面都向哲学思维敞开,接受哲学家的质疑、批判与考问;同时,(),也要在这种质疑、批判和考问中证明自身的合理性。我们把这一点叫作哲学思维的敞开性。哲学活动因此成为一种质疑、批判和考问的活动,其具体任务包括两个:一是揭示、彰显暗

含或隐匿在人们日常所拥有的各种常识、成见和理论背后的根本性假定和前提;二是对这些假定或前提的合理性提出疑问,进行批判和考问,迫使它们为自己的合理性进行辩护,从而为新的可能性开辟道路。以塞亚·柏林把这种哲学活动的必要性概括得:“如果不对假定的前提进行检验,将它们,社会就会陷入僵化,信仰就会变成

教条,想象就会变得呆滞,智慧就会陷入贫乏。社会如果躺在无人质疑的教条的温床上睡大觉,就有可能渐渐烂掉。要激励想象,运用智慧,防止精神生活陷入贫瘠,要使对真理的追求,就必须质疑假设,向前提挑战,至少应做

到足以推动社会前进的水平。”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追本溯源恰如其分置之度外孜孜不倦B.寻根究底恰如其分束之高阁持之以恒C.追本溯源入木三分束之高阁孜孜不倦D.寻根究底入木三分置之度外持之以恒答案:B解析:“追本溯源”,追究事物产生的根源。“寻根究底”,

追究根底,泛指弄清一件事的来龙去脉。根据语境应用“寻根究底”。“恰如其分”,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入木三分”,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用来形容议论、见解深刻。此处做“概括”的补语,只能是“恰如其分”。“置之度

外”,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束之高阁”,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架子上面,指扔在一边,不去用它或管它。根据适用对象,应选“束之高阁”。“孜孜不倦”,非常勤勉,不知疲倦。“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根据语境,应选“持之以恒

”。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哲学思维本身也向质疑、批判和考问敞开B.也要敞开质疑、批判和考问哲学思维本身C.对哲学思维本身的质疑、批判和考问也要敞开D.质疑、批判和考问哲学思

维本身也要敞开答案:A解析:这段文字论述的是“科学”和“哲学思维”之间的辩证关系,根据“科学的一切领域和人生的一切方面都向哲学思维敞开,接受哲学家的质疑、批判与考问”,同时结合“也要在这种质疑、批判和考问中证明自身的合理性”,可知“哲学思维”是其阐释的对象,故答

案为A项。8.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就必须对假设质疑,向前提挑战,至少应做到足以推动社会前进的水平。B.就必须质疑假设,挑战前提,至少应达到足以推动社会前进。C.就必须对假设

质疑,向前提挑战,至少应做到足以推动社会前进的能力。D.就必须质疑假设,挑战前提,至少应达到足以推动社会前进的水平。答案:D解析:A项,“做到”与“水平”搭配不当;B项,缺少宾语中心语;C项,“做到”与“能力”搭配不当。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

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面对世界,一种可以验证的思维,才是趋向世界真实的思维。验证思维①,一是现实的结果,一是逻辑的推导。这种思维②,但它是人类迄今为止探索世界的最好方法了。它至少让人类的智慧,不再停留或满足于一种主观幻想之中。逻辑思维的特征体现为两个“验证”,一个

是自身的“自圆其说”,另一个是与现实的符合,而这两种“验证”,都源于将思维规则客观化的过程,也就是说思维的规则③。参考答案:①依据于两点②虽然依然存在局限③反映的必须是客观世界的原则1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用一句话概括其中心意思。城市如果要让生活更美好,就要从让每个人都住有所居开始。但

住房问题又是城市最大的挑战,“房荒是城市特有的问题”。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人口在城市的高度集中,带来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从而形成住房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巨大反差。住房短缺是一种典型的“城市病”。参考答案:住

房短缺是伴随城市发展而产生的“城市病”。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