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2 页
  • 大小 311.171 KB
  • 2024-09-2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9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共(12)页,311.17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1e31606954d76c80c5fdbf1cf0c440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二历史(学科名称)(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以下是《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吴于廑齐世荣主编1)第一章目录。其中“……”处最恰当的子目是A.氏族制度的形成B.私有制和阶级的形成C.王位世袭制的出现D.采集和

狩猎生活2.据《每日邮报》报道,考古学家宣称,在埃及当地金字塔建造者墓群中的挖掘结果表明,建造金字塔的人并不是奴隶,而是当时的工匠。这个墓群是用砖砌起来的,位于金字塔的背阴面。通过对该墓群的发掘,考古学家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建造者当时的生活和饮食状况。考古学

家声称,此墓群建造在金字塔的旁边,证明了当时建造金字塔的工人并不是当时社会最底层的奴隶。因为如果他们是奴隶的话,他们的墓群将不可能建造在金字塔附近。这说明A.考古发现必须经过历史的记载来印证B.不经过

考古印证的历史记载没有意义C.考古发现是探寻历史真相的重要途径D.考古是证实历史可靠性最有效的手段3.据记载,一位名叫梅斯的马其顿巨商从地中海东岸的推罗城启程,沿于闐、楼兰、敦煌等地,于公元100年抵达洛阳,受到中国皇帝的接见,并被赐予“金印紫缓

”。这一记载反映了A.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B.汉代东西方间的接触和交流C.宋元海外贸易的发展D.洛阳发展成为国际性大都会4.古代雅典没有宪法,也不存在明晰法律的法官和律师,其法律裁决完全依照民众的喜好与厌恶,因此民众讨厌谁,就利用多数人的权利对其进行迫害。由此可见,雅典

司法A.缺乏完善的行政监督机制B.暴露出直接民主制的弊端C.维护极少数奴隶主贵族利益D.削弱了全体公民的参政权利5.希林顿《非洲史》:“考古证据显示,东非的大湖区和乍得湖之间的地区,在公元前1000至前600年期间,存在过早期的炼铁活动,这时西亚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这说明A.东非

沿岸总体落后于西非地区B.自然环境不会影响文明的发展C.人类文明的产生具有多源特征D.非洲大陆最早掌握了冶铁技术6.欧洲中世纪前期的教育为教会所垄断。为了培养神职人员,教会在地方兴办僧院学校,在教区设立主教学校。而到了12世纪,欧洲一些城市的行会自发地创办了世俗大学,

开设文法和计算方面的课程。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欧洲A.教会势力日益衰落B.商人政治地位提高C.商品经济得到发展D.世俗教育得到普及7.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占据了欧洲至亚洲和美洲最有利的通商路线。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辟了北

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西欧人还不断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这些航海探险活动A.破坏了多元文明的格局B.开阔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C.加速了欧洲的资本积累D.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8.下表为1522-1700年

哥斯达黎加人口比重变化表,据此表明新航路开辟年份总人口土著人口非土著人口(白、黑、混血人种)人数占比(%)人数占比%15222720027200100一一1569174791716698.23131.81611155381490895.96304.117001

92931548976.3380423.7A.加速了人才的流动B.带有体现血腥暴力征服C.利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壮大了土著白人的力量9.16世纪中后期,西班牙开创了在菲律宾马尼拉和墨西哥阿卡普尔科之间的大帆船贸易。

每一年,大笔白银自墨西哥运抵马尼拉。丝绸会从明朝南部海岸运送到菲律宾,然后装上马尼拉大帆船,向东运送到阿卡普尔科。下图为贸易路线示意图,该图可说明A.西班牙主宰了亚洲经济贸易B.帆船贸易使美洲极大受益C.世界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至亚洲10.新航路开辟后,

在16世纪中叶前,玉米由海道传入中国闽浙沿海,随后进入长江流域、华北地区,最后遍布中国,影响了中国传统农业的发展。曾有人说:“美洲作物传华四百余年来,对中国土地利用和粮食生产确实引起了一个长期的革命。”材

料意在说明A.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区物种交流B.美洲作物传入使传统农业发生巨大变化C.美洲作物的传入大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D.美洲作物的传入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11.16世纪前,西欧胡椒的价格曾用一定量的金和银来衡量,因此常被用作为借贷和纳税的媒介。17世纪前后,葡萄牙皇帝的

仓库里堆积了三十多年卖不掉的陈货胡椒。荷兰东印度公司由于胡椒销售困难,甚至只能用胡椒折偿的办法来给股东支付股息。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是A.商业革命,贸易扩张B.货币贬值,投机活跃C.战争频仍,经济衰退D.人口流动,消费增加12.下图①②③④代表四

个国家,对其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描述正确的是A.15世纪末,①率先海上探险,人类对地球认识有了新飞跃B.18世纪,②的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C.16世纪前期,③的改革,削弱了教会权力,实现了国家统一D.14世纪

,④的新文化运动,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束缚13.美国人安东尼·M·阿里奥托编写的《西方科学史》一书,其第三部分目录如下。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第三部分科学革命第十二章文艺复兴:“人们能够做他想做的一切事情……”第十三章地球

在旋转!第十四章从巫术到机械论第十五章大自然的语言:伽利略第十六章“如此令人惊叹的一致”第十七章怀疑派化学家第十八章乐观主义抑或园圃耕作?A.肯定了近代科学革命对思想解放的积极引领B.忽视了思想解放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反作用力C.认识到了科学革命与思

想解放内在的交互性D.全面解释了人类文明发展多层面之间的关系14.宗教改革后的新教伦理把获利视为上帝对于选民的期望,不仅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而且把劳动获利看作是远离罪恶和堕落的手段之一。新教伦理A.

体现了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B.有利于封建民族国家的形成C.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D.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进步15.1760年,英王乔治三世一上台,马上改组政府,把所有具有王政复古思潮的人聚结在自已的周围,并安插到重要的职位上去,形成“国王之友”派。他亲自审阅议会的投票报告,并授意建立了一个专门收

买议员的财政管理办事机构。这说明当时的英国A.国王通过内阁控制了议会的财政权B.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起主导作用C.以议会为核心的民主制度尚需完善D.国家决策权力的归属问题悬而未决16.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包括普鲁

士在内的每一个国家的行政权由国家自身的政府和行政机构承担,帝国作为一个整体并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完整的行政机构,帝国的某些关键部门都只是普鲁士政府相应部门的扩展。由此可见A.帝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B.帝国有浓厚的君主专制色彩C.帝国是松散的邦联制国家D.普鲁土在帝国中居主导地位17.美国总

统拥有立法否决权,国会可通过三分之二的多数再次否决总统。据统计,历任总统行使过2374次否决权,其中仅有111次被国会推翻。在美国历史上,罗斯福是使用否决权最多的总统,635次否决被推翻的只有9次。这说明在美国权力运行中A.国会立法权有名无实B.宪法执行效果大打折

扣C.人民主权原则遭破坏D.总统的行政权渐趋扩大18.欧洲最早出版的科学期刊是19世纪中叶首批成立的各国科学院的院刊。随着科学家按其专业组成专业性学会进行研究,到1921年科学期刊已增至2.5万种,其中大部分

是在19世纪后期增加的,这反映了A.科学研究日趋大众化B.科技成果改变人类生活C.科学院数量迅猛增加D.科学与技术结合更紧密19.英国在1813年、1833年分别废除东印度公司对印度和中国的贸易垄断权;1846年,废除《谷物法》,谷物可以自由进口;1849年,废除了《航海条例》。

这表明英国A.加紧对殖民地的掠夺B.奉行自由贸易政策C.已经完成工业革命D.对海外贸易进行垄断20.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指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

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这里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指的是A.剩余价值理论B.唯物主义理论C.阶级斗争学说D.共产主义学说21.1871年,巴黎公社颁布法令:统计被遗弃工厂的数目,拟定工人协作社的章程,规定把工厂转让给工人协作社的条件以及应向厂主交付的赎金数额。这反映

了A.旧式的国家机器依旧未被粉碎B.工人阶级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C.公社具有一定的社会主义倾向D.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本确立22.甘地认为:“使用曼彻斯特布,我们还只是损失了金钱,但如果在印度也产生了一个曼彻斯特……我们

生存的道德基础就要被摧毁了。”而马克思则认为:“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纺机,毁坏了它的手纺车……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两者认识的差异在于A.工业文明扩张的影

响B.英国殖民统治的方式C.印度民族灾难的根源D.民族解放的合理途径23.到1900年,人类的“世界文明”意识开始苏醒。尽管所有国家在语言、文化和社会实践等方面还保持着相当大的差异,但都不由自主地被拖入同一个世界经济和世界市场之中。但各个民族并非以平等关系参与这场全球性发展,欧洲人(或

者说“西方人”)攫取了最大的利益。造成当时各民族关系不平等的重要原因是A.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B.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C.世界出现一体化趋势D.列强之间矛盾的加剧24.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美德法四国的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

世界中所占的比重如下表所示,对其解读正确的是英国美国德国法国1870年31.8%23%13.2%10%1913年14%38%16%6%①美国已经成为世界霸主②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超越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③帝图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④美、德首先结成同盟国A.①②B.②③C

.③④D.①④25.在一战后的停战纪念日里,英国政府主导着社会记忆的重构,哀悼战争死难者在较长时间内成为纪念活动的主题。后来在以退伍军人为代表的公众推动下,这一主题由庆祝军事胜利逐渐转向多重性,在他们眼中,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不在是光荣和正义的战争。这表明当时英国A.民众对一战的反思趋

于理性B.公众的价值观念趋向务实C.政府主导着民间舆论的走向D.政府与民众矛盾渐趋尖锐26.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战争,不能为俄国人提供足够的食物,拒绝进行土地改革。最后这些政策使得在工人和农民中产生一种共识,即他们的问题只能由苏维埃来解决。这说

明,当时的俄国A.列宁主义开始成为工人革命的指导思想B.逐步具备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群众基础C.需要进一步深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民众生活艰难27.1930~1932年乌克兰地区粮食产量和征粮量(乌克兰每年向苏联中央政府上交的粮食量)统计。这表明当时苏联时

间粮食产量(单位:万吨)征粮量(单位:万吨)1930年22907801931年17607001932年1280770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存在重大失误B.农村经济建设深受西方经济危机影响C.农民为国家经济工业化作出巨大贡献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难以恢复国民经济28.下表

所示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短暂和平时期的若干历史事件。从全球的观点看,这些事件反映出当时A.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具有稳定性B.亚非拉反殖民斗争具有多样性C.法西斯国家已经成为人类公敌D.社会主义道路得到了广泛认同29.“一些大

国为了自保平安,竟出卖了小国主权,以为这样就会填饱纳粹那帮家伙贪婪无止境的肚皮,但是转年大战还是爆发了。”材料描述的事件是A.日军发动“七七事变”B.德国吞并奥地利C.《慕尼黑协定》的签订D.德国突袭波兰30.雅尔塔会

议中,丘吉尔和斯大林只用半张纸上的百分比协议就决定了罗马尼亚、希腊、时间1917年1926---192720世纪二三十1936年匈牙利等国家的命运,以致连丘吉尔当时都担心这种做法会受到指责而想把这张纸条烧毁。这反映出A.雅尔塔体系具有强权政治色彩B.英国反对

大国干涉巴尔干事务C.英苏共同维护巴尔干地区和平D.丘吉尔的行为违背了英国利益31.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成为第一个踏上美国国土的苏联领导人,美国人通过电视看到以前被认为是恶魔的苏联领导人,注视着他与美国农夫谈

话,倾听他离开时对东道主的盛情表示的感谢。这说明了A.交流是两极格局下美苏关系主题B.美苏两极格局逐渐走向瓦解C.冷战的特点是对抗与缓和相交织D.苏联放弃对美国的敌对政策32.下图是“马歇尔计划”资金使用示意图,据如图可知马

歇尔计划A.有利于战后国际收支平衡B.让美国商品占领西欧市场C.直接导致欧洲关税一体化D.复兴欧洲,缓和美苏关系33.1948年出台的《国际媒体保证计划》规定:只要好莱坞等美国传媒公司的电影对美国正面宣传,美国政府就将其“不吃香的外国货币”换成美元

;美国政府还直接资助美国发行商“在德国、波兰和南斯拉夫这类国家的活动”。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美国政府A.特别注重电影的娱乐宣传功能B.重视与波兰发展友好关系C.试图将霸权触角伸向世界各地D.利用电影来推动经济增长34.有

学者认为,由第三世界所构成的“中间地带”,作为尚未被冷战体系所覆盖的区域,恰好构成了冷战体系自身的“薄弱环节”,从中蕴含着突破既有体系、创造新的秩序的可能性。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行C.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35.德国学者斯宾

格勒在《西方的没落》(1918年)中,提出西方文明必然走向没落和灭亡;英国学者汤因比在《历史研究》(1934—1961年)中,指出西方文明仍有一线希望,可以避免解体的命运;美国学者福山在《历史的终结》(1992年)中,认为人类

历史以西方文明在全世界的胜利而“终结”。上述对西方文明的看法A.揭示了西方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B.源于学者对西方社会的悲观情绪C.突破了以西方为中心的史学范式D.一定程度反映了国际形势的变动第II卷(非选择题)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分)材料一在棉花传入之前,中国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不能织布。北宋时面对不断增多的人口,苎麻产量低,加之契丹军队行军时“沿途民居园囿桑柘,必夷伐焚荡”,人们迫切需要寻找可替代的大众化织品。棉花在“宋元之间始传种于中国,关陕闽广

首获其利,盖此物出外夷,闽广通海舶,关陕通西域故也”。元初已经形成了“江东陕右亦多种”的局面,棉布的销售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王祯在其《农书·木棉序》中形容棉布的状况,“夫木棉诸种艺制作之法,驳骏北来,江淮川蜀,既获其利。至南北混一之后,商贩于此,服被渐广”。元政府为劝种棉花和适应棉纺织的规模生

产,“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责民岁输棉布十万匹”。明代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摘编自王东、陈玲《宋元棉花东进的技术社会形成理论研究》材料二16世纪以后,葡萄牙、荷兰把印

度棉布贩卖到欧洲。三次英荷战争后英国控制了棉布贸易。印度棉布热引起来英国毛纺织业的破产和失业,1721年,政府颁布进口禁令。印度棉布更多地销往非洲、美洲等市场。因民众对棉布的需求越来越大,水力纺纱机、“骡机”等专利技术设备不断涌现,到18世纪80年代,英国生产的棉布出口额的94

%销售到了之前印度棉布所占领的市场。英国对原棉需求量的急剧上升,使越来越多的非洲奴隶被运往美洲的棉花种植园。英国通过进口原棉出口棉布等制成品,迫使西印度群岛、美国南方诸州以及亚洲一些地区依附于英国的工业化。19世纪,随着英国

对印度殖民统治的加强,印度逐渐沦为英国的原材料供应地和制成品销售市场,英国棉布便顺理成章地取代印度棉布主导了世界市场。——摘编自晋兰天《国家与市场: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棉花在中国传播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取代印度棉布主导地位的原因。(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棉布贸易”的影响。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20世纪上半期世界大事记(部分)对历史事件进行不同侧面、不网时空的宏

观和微观分析,可以发现许多历史现象和规律。请从表中选取一组相关联的历史事件(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指出其反映的历史现象或规律,并对其加以阐释。(要求:写出所选的事件;反映的历史现象或规律;阐释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通畅。)高二开学考试历

史答案: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时间1900-19091910-19191920-19291930-19391940-19491--35:BCBBC,CBBCB,ABCDC,DDDBB,CAABA,BCBCA,CBCDD36.(18分)(1)

棉花推广受种植纺纱技术和社会的多重影响;海陆两路传人,两条传播路径;宋元是棉花在中国推广的重要时期;形成了棉花专业种植区域和规模化生产;政府政策和经济利益的刺激加快了传播。(6分)(2)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扩张推动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政府贸易保护政策促进本地生产;生产技术

的进步,大机器生产(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拥有广阔殖民地,拥有充足的原料;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传统经济遭到破坏;印度产品缺乏竞争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7分)(3)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了强

制分工的国际贸易体系;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各国联系的加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初期加剧了黑奴贸易,给亚洲、美洲地区带来了灾难;客观上促使该地区传统经济的瓦解。(5分)37.(12分)【示例1】历史事件:俄国十月革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新经济政策、苏联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2分)历史现象:俄国开辟历史新纪元(俄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2分)阐释:在列宁主义的指导下,俄国十月革命缔造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保卫苏维埃政权,列宁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物力财力,打退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但由于战

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推行,引发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列宁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发展了国民经济,巩固了政权。斯大林上台后开展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随着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工业强国。由此苏联开辟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道

路。(8分)【示例2】历史事件: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2分)历史现象:一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2分)阐释:一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该体系暂时调节了帝国主义之间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矛盾,有利于战后和平和经济发展。但对战败国的掠夺性惩罚及分赃不均,这种国际新秩序又潜伏着深刻的矛盾,和平不可能长久维持。(8分)【示例3】历史事件:孟买工人总罢工、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2分)历史现象:2

0世纪初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2分)阐释: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同时亚洲和拉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民族和民主意识觉醒,展开了反侵略反封建的民族民

主运动。孟买工人总罢工掀起了反英斗争的高潮,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国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国。这些运动激励了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不懈斗争。(8分)【示例4

】历史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2分)历史规律:战争引发革命,革命制止战争。(2分)阐释:言之有理即可。(8分)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