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数学人教A版必修4教学教案》2.5.1 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2)含答案【高考】.doc,共(6)页,303.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1d4b3a7eb7325258987a107ad104a7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课题名称:2.5.1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教学背景分析(一)课标的理解与把握1.掌握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力学问题等一些实际问题.(重点)2.学会用向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难点)(二)教材分析:本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向量的认识,更好地体会向量这个工具的优越性
.对于向量方法,就思路而言,几何中的向量方法完全与几何中的代数方法一致,不同的只是用“向量和向量运算”来代替“数和数的运算”.这就是把点、线、面等几何要素直接归结为向量,对这些向量借助于它们之间的运算进行讨论,然后把这些计算结果翻译成关于点、线、面的相应结果.代数方法的流程图可
以简单地表述为:则向量方法的流程图可以简单地表述为:这就是本节给出的用向量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三步曲”,也是本节的重点.(三)学情分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生作为教
学活动的主题,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影响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因素。在教法学法方面,采用启发式、探讨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创造疑问,学生想办法解决疑问,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以自己的努力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
平行四边形这个几何模型,归纳总结出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三步曲”.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深刻理解向量在处理有关平面几何问题中的优越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并体会向量在几何和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教学中要求尽量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这个现代化手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应用向量解决其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用向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向量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三步曲”.难点:如何将几何等实际问题化归为向量问题.教学准备、教
学资源和主要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讨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过程-2-教学环节教师为主的活动学生为主的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思路1.(直接导入)向量的概念和运算都有着明确的物理背景和几何背景,当向量和平面坐
标系结合后,向量的运算就完全可以转化为代数运算.这就为我们解决物理问题和几何研究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本节专门研究平面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思路2.(情境导入)由于向量的线性运算和数量积运算具有鲜明的几何背景,平面几何图形的许多性质,如平移、全等、相似、长度、夹角等都可以由向
量的线性运算及数量积表示出来,因此,可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中的一些问题.下面通过几个具体实例,说明向量方法在平面几何中的运用.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周期现象丰富的实际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了数学与现实的距离目标引领
板在黑板的右上角,并对目标进行解读活动导学提出问题(例1)图1图2证明:方法一:如图2.作CE⊥AB于E,DF⊥AB于F,则Rt△ADF≌Rt△BCE.∴AD=BC,AF=BE.由于ACAE2+CE2=(AB+BE)2
+CE2=AB2+2AB·BE+BE2+CE2=AB2+2AB·BE+BC2.BD2=BF2+DF2=(AB-AF)2+DF2=AB2-2AB·AF+AF2+DF2=AB2-2AB·AF+AD2=AB2-2AB·BE+BC2.∴AC2+BD2=2(AB2+BC2).图3方
法二:如图3.①教师引导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长度与两邻边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利用类比的思想方法,猜想平行四边形有没有相似关系.指导学生猜想出结论: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四条边的平方和.②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证明方法,并点拨学生对各①平行四边形是表示向量加法和减法的几
何模型,如图1,你能观察、发现并猜想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长度与两邻边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吗?-3-以AB所在直线为x轴,A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设B(a,0),D(b,c),则C(a+b,c).∴|AC|2
=(a+b)2+c2=a2+2ab+b2+c2,|BD|2=(a-b)2+(-c)2=a2-2ab+b2+c2.∴|AC|2+|BD|2=2a2+2(b2+c2)=2(|AB|2+|AD|2).用向量方法推导了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与两条邻边之间的关系.在用向量方法解决涉及
长度、夹角的问题时,常常考虑用向量的数量积.通过以下推导学生可以发现,由于向量能够运算,因此它在解决某些几何问题时具有优越性,它把一个思辨过程变成了一个算法过程,学生可按一定的程序进行运算操作,从而降低了思考问题的难度,同时也为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提供了方便.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体会向量带来的优越性
.因为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平行且相等,考虑到向量关系DB=AB-AD,AC=AB+AD,教师可点拨学生设AB=a,AD=b,其他线段对应向量用它们表示,涉及长度问题常常考虑向量的数量积,为此,我们计算|AC|2与|DB|2.因此有了方法三.方法三:设AB=a,AD
=b,则AC=a+b,DB=a-b,|AB|2=|a|2,|AD|2=|b|2.∴|AC|2=AC·AC=(a+b)·(a+b)=a·a+a·b+b·a+b·b=|a|2+2a·b+|b|2.①同理|DB|2=|
a|2-2a·b+|b|2.②观察①②两式的特点,我们发现,①+②得|AC|2+|DB|2=2(|a|2+|b|2)=2(|AB|2+|AD|2),即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两条邻边平方和的两倍.③至此,为解决重点问题所作的铺垫已经完成,向前发展可以说水到渠成.教师充分让学生对以上各
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讨论认清向量方法的优越性,适时引导学生归纳用向量方法处理平面几何问题的一般步骤.由于平面几何经常涉及距离(线段长度)、夹角问题,而平面向量的运算,特别是数量积主要涉及向量的模以及向量之间的夹角,因此我们可以用向量方法解决部分几何问题.解决几何问
题时,先用向量表示相应的点、线段、夹角等几何元素.然后通过向量的运算,特别是数量积来研究点、线段等元素之间的关系.最后再把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得到几何问题的结论.这就是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种方法分析比较,平行四边形是学生
熟悉的重要的几何图形,在平面几何的学习中,学生得到了它的许多性质,有些性质的得出比较麻烦,有些性质的得出比较简单.让学生体会研究几何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综合方法、解析方法、向量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猜想能力,让学生能动态地发现图
形中AR、RT、TC之间的相等关系,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作出上述图形,测量AR、RT、TC的②你能利用所学知识证明你的猜想吗?能利用所学的向量方法证明吗?试一试可用哪些方法?③你能总结一下利用平面向量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基本思路吗?.-4-几何问题的“三步曲”,即(1)建
立平面几何与向量的联系,用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2)通过向量运算,研究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如距离、夹角等问题;(3)把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讨论结果:①能.②能想出至少三种证明方
法.③略.图4例2如图4,ABCD中,点E、F分别是AD、DC边的中点,BE、BF分别与AC交于R、T两点,你能发现AR、RT、TC之间的关系吗?活动:解:如图4,设AB=a,AD=b,AR=r,AT=t,
则AC=a+b.由于AR与AC共线,所以我们设r=n(a+b),n∈R.又因为EB=AB-AE=a-21b,ER与EB共线,所以我们设ER=mEB=m(a-21b).因为ERAEAR+=,所以r=21b+m(a-21b).因此n(a+b)
=21b+m(a-b),即(n-m)a+(n+21−m)b=0.由于向量a、b不共线,要使上式为0,必须=−+=−.021,0mnmn解得n=m=31.所以AR=31AC,同理TC=31AC.于是RT=3
1AC.所以AR=RT=TC.点评:教材中本例重在说明是如何利用向量的办法找出这个相等关系的,因此在书写时可简化一些程序.指导学生在今后的训练中,不必列出三个步骤.课堂小结1.由学生归纳总结本节学习的数学知识有哪些:平行四边
形向量加、减法的几何模型,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步骤,即“三步曲”.特别是这“三步曲”,要提醒学生理解领悟它长度,让学生发现AR=RT=TC,拖动平行四边形的顶点,动态观察发现,AR=RT=TC这个规律不变,因此猜想AR=RT=TC.事实上,由于R、T是对角线AC
上的两点,要判断AR、RT、TC之间的关系,只需分别判断AR、RT、TC与AC的关系即可.又因为AR、RT、TC、AC共线,所以只需判断、、ATAR、AD与AC之间的关系即可.探究过程对照用向量方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三步曲”很容易地可得到结论.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问题..第一步,建立平面几何与向量的联系,用向量表示问题中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第二步,通过向量运算,研究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第三步,把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关系:AR=RT=TC-5-的实质,达
到熟练掌握的程度.2.本节都学习了哪些数学方法:向量法,向量法与几何法、解析法的比较,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的化归的思想方法,深切体会向量的工具性这一特点.通过小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便于学生记忆.当堂评价图5如图5,AD、BE、CF是△ABC的三条高.求证:A
D、BE、CF相交于一点.证明:设BE、CF相交于H,并设AB=b,AC=c,AH=h,则BH=h-b,CH=h-c,BC=c-b.因为BH⊥AC,CH⊥AB,所以(h-b)·c=0,(h-c)·b=0,即(h-b)·c=(h-c)·b.化简得h·(c-b)=0.所以AH⊥BC.
所以AH与AD共线,即AD、BE、CF相交于一点H.学生口答,教师进行点评.板书设计1、学习目标2、例题3、课堂检测教学反思-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