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份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doc,共(7)页,77.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16b44953527aa413ab23aea0f36118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历史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以下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是A.诲人不倦B.有教无类C.仁者爱人D.述而不作,信而好古2.洪武三年,明太祖读(孟子),大发脾气,下
令国子监撤去孔庙中的孟子牌位,之后又组织人手将所谓“大逆不道”的话语悉行删除,并规定“课士不以命题,科举不以取士”。孟子的主张中最可能让明太祖“大发脾气”的是A.“仁政”B.“民贵君轻”C.“性本善”D.“君舟民水”3.有人阅读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道德经》后,总结了以下内容,你
认为可信的是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B.“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C.“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D.“若是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4.有学者这样评价我国古代的
一位思想家,他的学说开创了一个崭新时代,为秦统一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君主集权制国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根据。以下符合其学说的观点是A.“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B.“无为而治,与民休息”C.“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D.“兼相爱,交相利”5.春秋战国时期,不仅诸子“游走讲学”成为一种
盛况,而且“士人游宦于列国”也司空见惯,如孔子先后到过周、齐、卫、宋、蔡、楚等地,苏秦、张仪等来往于各国之间。据此可知,当时A.百家争鸣进入了顶峰B.文化统一成为了共识C.区域文化的融合加强D.儒学的主流地位提高6.《剑桥插图中国史》中有这样的叙述:“汉代儒学的胜利并不排斥其他思
想流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异己得到排斥B.汉代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C.汉代儒学吸取了阴阳家等流派的思想D.儒学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7.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博士弟子入选”,内由太常负责选择,外由
郡国察举。规定太学的学习科目设“五经”,学生可任选一经学习,以自学为主,老师定期讲经,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做官。太学的兴办A.有利于实现西汉王朝的思想统一B.促进了汉代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C.建立了以考试为主的官僚选拔制度D.缓和
了统治阶级集团内部的矛盾8.“董仲舒提出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思想,构建了国家与家族之间的纵向顺从关系,同时将忠孝引入政治领域,使君臣关系披上了天地之道的外衣。”材料观点意在说明董仲舒A.继承了儒家原始
的民本思想B.完善了儒家学说的思想体系C.将儒家学说提升为统治思想D.强化了家国同构的封建秩序9.孟子讲“觉”,佛教讲“悟”,程颢、程颐兄弟则将二者圆通。北宋僧人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佛教“亦有意于天下国家矣,何尝不存其君臣父子”。这反映出北宋A.儒学统治地位动摇B.儒学与佛教
的融合C.理学成为官方哲学D.阳明心学影响深远10.朱熹指出:“仁义根于人心之固有,天理之公也;利心生于物我之相形,人欲之私也。循天理,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徇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害已随之。”在这里朱熹主张A.天理与人欲不可兼得B.仁义与天理是后天养成的C.天理与义利相辅相成D.
一切私利是社会混乱的根源11.“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崇实致用”12.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
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主张思想解放B.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等级观念C.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D.揭露宋明道学
家清心寡欲的虚伪主张13.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上述观点表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A.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B.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C.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D.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14.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从儒学内部逐
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15.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
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16.苏格拉底提
出:人们不可能认识外部世界也不应该认识外部世界,因为自然界是神创造的,由神支配受神管理,人的理性根本不可能认识神所创造的东西。那么作为人只要研究好人应该做的事就可以了。这体现出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A.强调神的伟大价值B.使哲学成为独立学科C.属于自然哲学范畴
D.具有人文主义的色彩17.“在他看来,人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关心自己的灵魂。只有一种真正的不幸——那就是作恶,也只有一种真正的幸福——那就是行善。由于没有人想要使自己不幸,因此也就没有人自愿作恶。认识到善是什么的人就会行善。”因
此,“他”提出A.“人是万物的尺度”B.“美德即知识”C.“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D.“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18.拉斐尔创作的《圣母的婚礼》,作品中圣母玛利亚及其夫约瑟端庄、文雅。达·芬奇创作的《
圣母、圣婴与圣安妮》中,圣母赤着脚,更像一位村姑。这主要表明当时A.宗教不再是艺术创作的素材B.艺术创作已经摆脱神学束缚C.新教成为艺术家的创作工具D.美术作品回归人的自然属性19.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
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A.教会是否腐败B.信仰是否必要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20.金观涛在《探索现代社会的起源》中指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从不同方面刻画了同一过程。”“同一过程”是指
A.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B.摆脱教会对人性的束缚C.宣扬俗权之上增进民族意识D.全面批判封建意识形念21.14~16世纪,人文精神的旗帜在欧洲高扬;而到了18世纪,理性之光照亮了欧洲近代发展的道路。导致这种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仁人
志士的探索追求B.人文主义自身的魅力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22.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明确指出:“把权威赋予人等于引狼入室,因为欲望具有兽性,纵然最优秀者,一旦大权在握,总倾向于被欲望的激情所腐蚀。”针对这一现象,18世纪设计出解决方
案的历史文献是A.《权利法案》B.《论法的精神》C.《社会契约论》D.《天演论》23.古代希腊、罗马已有分权与制衡的思想;近代洛克、孟德斯鸠的分权论逐步使西方分权学说臻于完整;美利坚的缔造者们对欧洲的分权学说进行了改造和创新,提出了
“立体分权”(包括横向分权和纵向分权)的理念思想。据此可知A.近代欧美政治学说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B.分权是西方一以贯之的政治原则C.分权是民主政权建设的理论基础D.优秀的制度构想能推动政治实践24.《世界史》中写道:“在英国的三年,使伏尔泰熟悉了英国的
唯物主义理论,对它极力赞扬。大约在1733年他写了《英国通信》——在里面他陈述了自然神论的哲学,并尖锐地抨击了教会和社会,”材料中的“哲学”应该是A.三权分立、法律是人理性的体现B.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
天赋人权、人类的不平等根源于财产的私有D.人非工具、法律是人自由和平等的规范25.“康德对自由的认识是,一方面它不是在(外在的)经验中,另一方面它又不是随意的。”在这里可以看出,康德认为“自由”的实现应当A.建立严密的法制B.
贯彻公认的法则C.维护多数人利益D.具有严格的自律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26.(32分)中华文明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中国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按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摘编自李奎良《董仲舒关于社会制度设计的贡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孔子被认
为是“保守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的思想依据各指的是什么?(4分)材料二董仲舒把自然界的“天”塑造成有意志的人格神,把人间的一切都说成是上天有目的的安排,天意与人事紧密相连。他还大力宣扬孔孟的“君君臣臣父
父子子”的等级观念。他提出“性三品”说,认为人性是有等级的,上等人是圣人,是天生的统治者,下等人只能永远当牛马和奴隶。——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政治观点。(6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
舒提出该观点的主要目的。(4分)材料三宋代理学的兴起是当时社会存在的产物。一是北宋统治者强化封建统治的需要。封建统治者除了在政治、军事上加强对人民的镇压外,还需要在思想上对人民进行说教和控制。理学正是建立和强化封建秩序的理论基础。二是魏晋隋唐以来儒、佛、道三
教既长期纷争,又相互影响、渗透而趋于合流的结果。隋代王通提倡三教合一,唐代韩愈仿佛、道的传法系统,建立儒家道统,为理学的产生开了先河。——摘编自王士立主编《中国古代史》(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不同点。(8
分)材料四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黄宗羲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顾炎武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
王夫之(4)根据材料四,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如何继承和批判传统儒学的。(6分)27.(18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历经了由低级到高级、由感性到理性的变化,不同时期的人文精神具有不同的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
料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普罗泰格拉(1)材料一表明普罗泰格拉对神灵持怀疑的态度,分析其产生的政治、经济原因。(4分)材料二“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
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管他。”——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2)材料二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什么观点?分析其产生的思想因素。(4分)材料三(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
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
,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3)依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并说明它的社会意义。(8分)(4)纵观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认识。(2分)答案一、选择
题1、B2、B3、A4、A5、C6、C7、A8、D9、B10、C11、C12、C13、A14、A15、B16、D17、B18、D19、C20、B21、C22、B23、A24、B25、D二、材料题26、(1)保守主
义者:礼,克己复礼(恢复周礼)。(2分)人道主义者:仁,仁者爱人;为政以德。(2分,任何一点即可得分。)(2)政治观点:“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学说;“性三品”学说。(6分)主要目的:宣扬封建等级强化,维护封
建君主专制统治。(4分)(3)原因:封建统治者稳定封建秩序、巩固统治的需要;魏晋隋唐以来儒、佛、道三教合流的结果;隋唐儒学大家的倡导与努力;(4分,不得抄原文,每点2分,任答两个要点即可)主要不同:哲学范畴:程朱:客观唯心主义(理是万物的本原)
陆王:主观唯心主义(心是万物的本原)。认识论:程朱:格物致知(向外探寻)陆王:致良知(内心感悟)。(8分)(4)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批判“君为臣纲”(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限制君权)的新思想;继承了先秦儒家关注现实的思想,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
风,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经世致用);继承前代唯物思想,批判理学唯心主义,建立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体系。(6分)27(1)原因: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发展;希腊奴隶制工商业的繁荣。(4分)(2)观点:世俗权力高于教会权力。(2分)思想因素:
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人文主义复苏。(2分)(3)主张:反对神权统治,主张宗教自由;(2分)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2分)说明:冲击了封建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舆论准备。(4分)(4)思想文化具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随着时代的进步,
思想文化不断向前发展。(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