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6)页,36.81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e11d33215866ba0f06653a233a91a20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新蔡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2024年9月份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于是之陈丹青①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总算没拆,
模样,也还大致没变。前年去看了场话剧《阮玲玉》,出台的都是目下演剧界的新腕儿,倒也演得卖力。但是不好。也说不上哪儿不好——所以更不见佳。一句话:话剧腔。这才想到二十年前看《茶馆》。我连着三夜看了三场,那后两回的戏票全是我站在台
阶沿愣靠等退票等来的。②头场其实是看昏了,此后两天丧魂落魄,天黑了就往人艺小广场人堆里扎,词儿是早学顺溜了:富裕票!有富裕票没有?得,头排中座。仰头看,蓝天野郑榕于是之这几位爷在聚光灯下连耳梢脖梗的细皱纹都叫我瞧得清清楚楚。临了“王掌柜”撒纸圈儿,还有那么几片掠到我脸上身上,触电似的。
谢幕时众演员离我那叫近的,真想蹿上去抓一把,可于是之一脸的不动声色,俩手软软地虚拍拍,鞠躬到地,台底下那可是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多少年后《茶馆》告别演出,据说谢幕时二楼有位小姑娘冲着台上大叫:永别啦,王掌柜!③是了。别说“永别”演出,二十年前那三天热昏,我就老在想,得赶紧看,以后这帮
老将退了,就看不到这阵势了。怎么办呢,我年轻,年轻人心里被一件事给烧的,就非得有所举动,我就给于是之同志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则我记得很短:于老师,您好,我连看三场《茶馆》,太棒了!你们这代活宝(我真用了“活宝”这俩字)要是不演
了,就再没得好戏看!那时的市内邮票四分钱一枚。信寄出,我睡踏实了。只是往后好些天走进走出的,我总有意无意松开臂肘,手掌略略向外虚张着,虚晃着,学那“王掌柜”茶座间走动照应的小动作:人忙惯了,就是那架势,江南上了岁数的勤快跑堂也一样,嘿,到了舞
台上给于是之这么不起眼地撩几下子,绝了!④几天后,于老先生的回信居然搁在门房口。我没要他回信的意思呀,大概是看在美院的信封吧。字迹清秀老实,纸是那种练习本子扯下来的,写满一张。我飞快读过,却有点失望:他说,他的表演离焦菊隐导演
的要求,离老舍同志的剧本,都还差得远,还要努力云。大师回信,大师谦逊,诚然感动,但这和开会发言“创作谈”的老套有啥两样?我以为在他信中会看到他那右手晃晃撩撩的意思的。⑤开春,于是之竟给杨先让先生请来美院开讲座,我又看
见他了!那天于先生说些什么,我不记得了。实话说,也有点儿失望。好像是怎样的体验生活,体验生活怎样要紧。他真的以为自己的表演对不住老前辈么?他真的以为体验了“生活”他才能演成那样儿么?看来是真的谦逊,真的相信。可是别人为什么不如他?“文化大革命”中,我看过批判赵丹的资料,赵丹大大咧咧说:体验
生活?我演工像工,演农像农!我可没当过工人和农民!——于先生开过茶馆当过掌柜么?他见是一定见过,可是当年泡茶馆的爷们儿多的是,他演来出神入化,因为他是“于是之”!我连看三场凭什么?还不是冲着他!⑥翌年我出国去。读到一篇于是之写的短稿,心中大喜,真是说得好。他说,他每次出台前就对自
己念叨着:往坏里演吧,往坏里演。豁出去,反而演好了。又说王掌柜决定寻死刻意安顿家人的第三幕,导演要求送别鞠躬后要有眼泪流下来,所以每次王掌柜流下泪来那一瞬,于是之就在心里暗自嘀咕:得,这回没演砸,这回没演砸。⑦他终于说了出来:那才是他
实实在在的“生活”,他在舞台上“体验”的是他自己,对得住他的戏。在台下,他像大部分那几代艺术家,诚心诚意,自然而然活在同一的思路话语中,“体验”着,“生活”着。可是上得戏台,他就分明晓得“往坏里演”,一边流泪,一边庆幸“没演砸”——那一刻
,就在那一刻,他其实既不是老舍笔下的王掌柜,也不是焦导演旗下的好演员,他是谁呢?在台上,他谁也不是,就是他于是之。(选自《多余的素材》,有改动)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对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
中开头写观看话剧《阮玲玉》这一内容,是为了反衬《茶馆》的表演本色当行,同时引出下文看话剧《茶馆》的故事。B.第②段写到作者在聚光灯下连几位话剧演员“耳梢脖梗的细皱纹都叫我瞧得清清楚楚”,这个细节表现了作者对话剧演员的喜爱及对传统话剧的狂热之情
。C.第②段结尾处写到一位小姑娘朝着于是之喊道:“永别啦,王掌柜”,这表达了观众对于是之表演成就的赞叹之情和对于是之告别舞台的遗憾之情。D.文章两处都有写到作者对于是之失望之情。失望的原因是他认为于是之不够诚心,不够自
然。2.作者在文中称于是之为“大师”,请结合全文分析“大师”的具体表现。3.第⑦段中,哪一句最能体现作者对于是之的赞赏之情?【答案】1.D2.(1)淡定从容。(2)演技精湛。(3)为人谦逊。(4)谨小慎微。3.在台上,他谁也不是,就是他于是之。【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
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的的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D项,“文章两处都有写到作者对于是之的失
望之情。失望的原因是他认为于是之不够诚心,不够自然”说法错误。这两处所说的“失望”并不是表达了作者对于是之的不满之情,是通过先抑而后扬,为下文意外得到短稿的喜悦而蓄势,表达的是作者对于是之面对众人所说“套话”的理解之情,表明了他对于是之艺术追求的理解和赞赏之情。故选D。【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
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1)淡定从容。第②段写到他表演结束后,观众的掌声雷动,他却不动声色,表现了他的淡定。(2)演技精湛。全文多次写到于是之的“晃晃撩
撩”的动作令人难忘,表现他演技的精湛。(3)为人谦逊。作者作为一个观众给于是之写信,没想到他居然会写了满满一纸回信,表现他为人谦逊,没有架子。(4)谨小慎微。于是之面对大众说话,无论是回信还是讲座都有套话,表现他的谨慎小心。【3题详解】本题考查提取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答题
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精读第⑦段,从中提取最能体现作者对于是之赞赏之情的语句,就是该节的最后一句话“他是谁呢?在台上,他谁也不是,就是他于是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时,抓住于是之“在台下”和“在台上”不同的表现回答。“在台下,他像大部分那几代艺术家,诚心诚意,自然
而然活在同一的思路话语中,‘体验’着,‘生活’着”“上得戏台,他就分明晓得‘往坏里演’,一边流泪,一边庆幸没演砸”,这就是说在台上,他不拘泥于原作和导演要求,坚持个性化表演。这句话是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内容上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情感上起到抒发理解和赞赏之情的作用。【点睛】要把握人物的形象,注重分析
人物的具体做法、心理以及神态、肖像等描写手法涉及的具体内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细菌的衣食住行高士其衣食住行是人生的四件大事,不但人类如此,就是细菌也是如此,只不过没有人类这样讲究罢了。细菌是极微极小的生物,是生物中的“小宝宝”。这个“小宝宝”穿的是什么?吃的是什么?住在哪里?怎样行动
?我们不妨见识一下。好哇,请细菌出来让我们瞧一瞧!不行,细菌是肉眼看不见的东西,它只有我们眼珠的二万分之一大小。好在几百年前终于有人发现了它们,这个人就是来自荷兰的列文·虎克。列文·虎克一生的嗜好就是磨镜片,在他屋子里存着好几百架自制的显微镜,他天天
在镜头下观察各种微小东西的形状。有一天他研究自己的齿垢,忽然看见好些微小的生物在唾液中游来游去,好像鱼在大海中游泳一般。这些微小的生物就是我们现在所要介绍的细菌。我们起初以为细菌没有“衣服”,后来经过仔细观察,才晓得它们个
个都穿着一层薄薄的“衣服”,科学的名词叫作“荚膜”。这种衣服的成分是“蜡”,要把它染成紫色或红色才看得清楚。细菌很怕热,若将它们抹在玻璃片上,放在热气上烘,顷刻间这层蜡衣就融化了。细菌又很爱体面,当它们来到人类或动物的
体内游历,或在牛奶瓶中游弋之时,穿得格外整齐,这层蜡衣也就显得格外分明。细菌的种族很多,其中以“荚膜杆菌”“结核杆菌”及“肺炎球菌”三族的衣服穿得特别厚,穿得特别讲究,特别容易为我们所认识。细菌的吃最为奇特而复杂,我们若将它们详详细细
地分析一下,也可以写成一部食经。在这里不便将它们的全部秘密泄露,只略选其大概而已。细菌是贪吃的小孩子,它们一见了可吃的东西便抢着吃,吃个不休,直到吃得精光为止。它们中有吃荤的,也有吃素的,但大多数的细菌都是荤素兼吃的,也有
的细菌荤素都不吃而去吃空气中的氮,或无机化合物如硝酸盐、亚硝酸盐、一氧化碳等。更有专吃死肉不吃活肉的腐菌和专吃活肉不吃死肉的病菌。一些平常住在水里或土壤里的细菌,到了人或动物的身上就容易被饿死。结核杆菌及鼠疫杆菌等这些穷凶极
恶的病菌就很调皮,它们离开寄主之后,又能暂吃别的东西以维持生存。在吃的方面,细菌还有一种和人类差不多的脾性,就是太酸的不吃,太咸的不吃,太干的不吃,太淡而无味的也不吃,大凡合人类胃口的也就合细菌的胃口。所以人类正吃得有滋有味的时候,想不到它
们也在那里不露声色地偷着吃。多数细菌的住是和食通在一起的,吃到哪里就住到哪里,在哪里住就吃哪里的东西,它们吃的范围越广,它们住的区域也就越大。而且有些细菌可以随风飘游,这样,它们的子孙便散布于各地了(从前德国有一位科学家曾特意坐气球到天
空去寻找空中的细菌,他发现离地面4000米之高还有好多细菌在那里徘徊)。大部分的细菌都是将土壤作为归宿,而以粪土中所住的细菌为最多,大约每一克重的粪土中住有近1亿个细菌。由土壤而入于水,便以水为家,到了人及动植物身上,便以人及动植物的身体为家。还有一种细菌叫作“爱热菌”,
在温泉里也可以存活。好多种细菌身上都有一根或多根活泼而轻松的鞭毛。这鞭毛鼓舞起来,它们便可在水中飞奔,伤寒杆菌能于1小时之内渡过4毫米长的路程。这一点路在细菌看来实在远得很,因为它们的身长尚不及2微米,而4毫米是
2微米的2000倍。霍乱弧菌飞奔得更快,它们可于1小时之内走过18厘米长的路程,这一路程比它们的身体长9万倍,别的生物都不能跑得这样快。然而细菌若专靠它们自己的鞭毛游动毕竟走得不远。它们是喜欢旅行,喜
欢搬家的,于是不得不利用别的法子。它们发现苍蝇附在马尾能日行千里,老鼠伏在船舱里犹能从欧洲搬到亚洲,心想何不就附在苍蝇和老鼠身上,这样不是也可以游历天下吗?于是蚊子苍蝇就成了它们的飞机,臭虫跳虱就成了它们的火车,鱼蟹蚝蛤就成了它们的轮船,它
们便自由自在地到处观光。不仅如此,它们还会把人作为交通工具,从这个人跳到另外一个人身上。你看,在电车上,在戏院里,在一切公共的场所,这个人吐了一口痰,那个人说话口沫四溅,都是它们旅行的好机会呀。(摘编自
《细菌世界历险记》)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细菌体积非常小,我们难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直到列文·虎克通过显微镜才发现了它。B.细菌的表面有一层蜡制的“荚膜”,“荚膜”在被染成紫色或红色后更易被看清楚。C.住在土壤里的
细菌非常挑食,它们到了其他地方后,就会因缺少适合的食物而饿死。D.有些细菌尽管身上长着有助于它们飞奔的鞭毛,但仍需借助外力才能进行长途旅行。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同种类的细菌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特点不尽相同
,例如病菌和腐菌有不同的食物喜好,病菌喜欢吃活肉,腐菌喜欢吃死肉。B.科学家发现爱热菌的生命力极其顽强,它不仅能够在肮脏的粪土中生存,还可以在氧气稀薄的高空和温度较高的热水中生存。C.许多细菌的住是和吃联系在一起
的,水中如果有食物,它们能够以水为家,动植物身上有食物,它们也能够以动植物身体为家。D.文章以总分式结构展开,开篇提到细菌和人类一样也有衣食住行方面的需求,接着分别对这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逻辑清晰。6.一篇好的科普文的用语在追求严谨准确的同时,还应以读者为中心,既要让读者易于理解也要让读者产生兴
趣。本文是如何体现科普文这一用语特点的?请结合文本最后一段的内容,简要分析。【答案】4.C5.B6.①严谨准确:在介绍细菌出色的飞奔能力时,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在介绍细菌的特殊结构时,使用限定性词语,让表达更加科学准确。②便于理解:在介绍细菌具有飞奔能力时,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以伤寒杆菌和霍乱弧菌为例,便于读者理解。③产生兴趣:善打比方且用语生动,将细菌传播的过程描写得生动有趣,极富想象力。【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住在土壤里的细菌非常挑食,它们到了其他地方后,就会因缺少适合的食
物而饿死”曲解文意,原文是说“一些平常住在水里或土壤里的细菌,到了人或动物的身上就容易被饿死”。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B.“还可以在氧气稀薄的高空和温度较高的热水中生存”错,原文是说“在温泉里
也可以存活”。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点和语言特点的能力。①严谨准确:“伤寒杆菌能于1小时之内渡过4毫米长的路程”“霍乱弧菌飞奔得更快,它们可于1小时之内走过18厘米长的路程,这一路程比它
们的身体长9万倍”,在介绍细菌出色的飞奔能力时,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穿得格外整齐,这层蜡衣也就显得格外分明”“好多种细菌身上都有一根或多根活泼而轻松的鞭毛”在介绍细菌的特殊结构时,使用限定性词语“格外”“活泼而轻松”,让表达更加科学准
确。②便于理解:结合“伤寒杆菌能于1小时之内渡过4毫米长的路程”“霍乱弧菌飞奔得更快,它们可于1小时之内走过18厘米长的路程,这一路程比它们的身体长9万倍”可知,在介绍细菌具有飞奔能力时,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伤寒杆菌和霍乱弧菌为例,便于读者理解。③产生兴趣:结合“
它们是喜欢旅行,喜欢搬家的”“于是蚊子苍蝇就成了它们的飞机,臭虫跳虱就成了它们的火车,鱼蟹蚝蛤就成了它们的轮船,它们便自由自在地到处观光”可知,善打比方且用语生动,将细菌传播的过程描写得生动有趣,极富想象力。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九日①水阁[宋]韩琦②池馆県摧古榭荒
,此延嘉客会重阳。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酒味己醇新过熟,蟹鳌先实不须霜。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注】①“九日”指的是农历九月九日,也就是传统的重阳节。这一天既有登高怀远,也有置酒赏菊的习俗。②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
12日),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这首诗作于宋英宗平治二年(1065年)秋,诗人正在京中任右仆射,可谓官隆位显。7.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鉴赏不正确一项是()的A.这首七律开篇两句很好地照应了标题,“池馆、古榭”照应“水阁”,“重阳”照
应“九日”。诗第一句写出了池馆园林的荒凉,反衬了嘉客在重阳赏菊品酒的雅兴之浓。B.此时作者年事已高,他从心底里服老,尾联的两句“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正是这样的心理写照。C.诗中“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两句有着严格的对仗,以“老圃”对“黄花”,“秋容”对“晚节”,
“淡”对“香”。D.整首诗歌体现的并不是在秋色里持续的消沉,而是在一片肃杀的秋景之中强调一种高洁的人品。8.这首诗塑造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首联和颔联进行分析。【答案】7.B8.①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淡泊宁静、
晩节弥坚的诗人形象。②首联两句写虽然诗人住处的水阁古榭倾颓破败,但诗人也不介意,还高兴地在那里宴请嘉宾欢度重阳,表现了诗人生活俭朴,不尚奢华。这是从外在的表现来写的。③颔联两句借赞颂重阳时节,菊花虽晩开却尤为芬芳而寄意:晩节可贵,要注重晩节。这里以“黄花晩节香”喻晩节
可贵,并自勉要注重晩节。这是从内在的精神实质来写的。【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他从心底里服老”分析错误。“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晩节香”,这两句借赞颂重阳时节,菊花虽晚开而尤为芬芳而寄意:晚节可贵,要注重晚节。两句含比兴之意,字面上是写菊花犹有晚香,言外之
意则是表达自己有岁虽晚而节弥坚的品格。虽然此时作者年事已高,然而他从心底里并不服老。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九日水阁》是北宋诗人韩琦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描写了重阳佳节在水阁延请宾客的情形,借重阳时节,菊花虽晚开而尤为芬芳而寄意
:要注重晚节。首联“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是说:水阁虽已毁坏,古老的台榭也已经荒凉,幸好还能在这里延请嘉宾聚会欢度重阳。这两句写诗人住处的水阁古榭虽倾颓破败也不介意,还高兴地在那里宴请嘉宾欢度重阳。第一句写池馆园林荒凉的感觉,第二句点出九日宴会之事,
虽然池馆倾圮,台榭荒芜,却有嘉客来助成重阳雅集,环境虽然荒僻,人的兴致却很高。表现了诗人生活俭朴,不尚奢华。这是从外在的表现来写诗人形象。颔联“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是说:虽惭愧园圃荒芜,秋景有些暗淡,姑且请欣赏重阳节格外芳香的菊花。一方
面绘时令风光,一方面借秋景秋色譬喻主人公淡泊宁静、晚节弥坚的品格。三、四两句正面写九日赏菊,是韩琦的名句,这两句借赞颂重阳时节,菊花虽晚开而尤为芬芳而寄意:晚节可贵,要注重晚节。两句含比兴之意,字面上是写菊花犹有晚香,言外之意则是表达自己有岁虽晚而节
弥坚的品格。这是从内在的精神实质来写诗人形象。由此可总结出人物形象: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淡泊宁静、晩节弥坚的诗人形象。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
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梁肉,麾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责,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林,五十亩种粳。岁终,会
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
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侯之,值其酿熟,取头上
葛巾漉洒,漉毕,还复著之。(节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材料二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节选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9.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
/即便就酌/醉而归B.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C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D.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
至即便就/酌醉而归/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祭酒:本义是在大飨宴时以年老宾客一人举酒祭祀地神,需长者立主位,面南酒祭神开席;后用为官名,意为首席、主管,如国子祭酒等。B.弦歌:指出任邑令,典出自《论语·阳货》,曾记孔子学生子游任武城宰,以
弦歌为教民之具,故后因以“弦歌”为出任邑令之典。C.解绶:绶是一种丝质带子,古代常用来拴在印纽上,古人为官时将系有绶带的印信佩戴在身,解绶,指辞去官职,又称“解印绶”。D.姓字;姓本指标志家族系统字,秦汉以后,姓氏合一;字是在十五岁成年之后在本名以外所起的别名,亦称“表字”,用于自称。1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从小就志向很高,文章写得好;为人任性率真,清高自负;所有这些,《五柳先生传》做了实证。B.陶渊明家里贫穷,宁愿亲自耕种病倒,却不愿为官;即使卧床挨饿也不愿接受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C.陶渊明先后担任镇军、建威参军、州主薄、彭泽
令等职;因他厌恶当官,淡泊名利,所以在位时间不长。D.陶渊明非常喜欢读书喝酒;读书一有顿悟而忘了吃饭;喝酒一定要醉,醉后回去,一点也不收敛情绪。12.把文中两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2)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晏如也。13.根据文本,请简述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来由和结果。【答案】9.B10.D11.C12.①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喝到酣畅之处,都弹拨一番寄托心意。②家里四壁空空,不能遮阳挡雨;粗布衣衫十分破烂,盛饭
的容器经常空着,也不在意。13.陶潜淡泊功名,不愿与腐败官场同流合污;而当时他为生计所迫,出任彭泽县令。浔阳郡派遣凶狠贪婪的督邮来检查公务,而县吏要陶潜穿戴官服、恭敬地去迎接督邮。陶潜说,不会为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
小人贿赂献殷勤,并辞职归乡。.的【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曾经在九月九日没有酒,陶渊明走出宅边,在菊花丛中闲坐,时间长了,采了一手菊花,忽然赶上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无酒”动宾,其后应断开,“出”后句意思紧密,排除AC;“久
之”意思是过了一会儿,不表示“坐了很长时间”,此处作时间状语,单独成句,其前应断开,排除D。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和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在十五岁成年之后”错误,男子二十岁冠礼成年,女子十五岁笄礼成年;“用于自称”错误,字一般用于他人尊称。故选D。【11题详
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先后担任镇军、建威参军、州主簿、彭泽令等职”错误,原文为“州召主簿不就”,所以,应为“先后担任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
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解”,懂得;“蓄”,保存;“适”,舒服、自得;“辄”,就、总是。(2)“萧”,萧条;“短褐穿结”,衣衫褴褛;“屡”,多次;“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
能力。根据原文“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可知,陶潜淡泊功名,不愿与腐败官场同流合污,弃官回家;根据原文“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责,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可知,陶潜为生计所迫
,也曾出任彭泽县令;根据原文“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可知,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县吏要陶潜穿戴官服、恭敬地去迎接督邮;陶潜不愿为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地去向小人贿赂献殷勤,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参
考译文:材料一: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他叫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境内)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官职名)。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曾经著作《五柳先生传
》自娱自乐,当时的人称这本书为实录。陶渊明的双亲年迈,家里很穷,他被起用为州祭酒,忍受不了官场的繁杂事务,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州郡召他担任主簿,他没有赴任,亲自耕种,自给自足,最终因劳累得了疾病。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去探望
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对他说:“贤人处世,国家政治黑暗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世,为什么如此折磨自己呢?”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自比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了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他却挥挥手让道济离
开了。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官职名)。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打算当一个小县的县令过隐居的生活,可以吗?”当政者听说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官府的公田都让人种高粱,说:“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够了。”妻子、儿子坚持要求种粮食,于是下令二顷五
十亩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粮食。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官职名)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怎么能为了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赋。起初颜延之(人名)担
任刘柳后军功曹(官职名),在浔阳和陶渊明有交情,后来到始安郡做官,经过浔阳(地名),常常到陶渊明的住所饮酒。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送给酒店,以便一来就能喝酒。曾经在九月九日没有酒,陶渊明走出
宅边,在菊花丛中闲坐,时间长了,采了一手菊花,忽然赶上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喝到酣畅之处,都弹拨一番寄托心意。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
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郡将(官职名)曾经来拜访他,正赶上他酿的酒糟熟了,陶渊明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材料二: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不知道姓名,房子旁边有五棵柳树,所以就用它作为自己的号(或所以
就以此为号)。清闲安静少说话,不爱慕虚荣实利。喜欢读书,却不去穷根究底的解释,一旦对书的内容有所感悟,就高兴得忘了吃饭。本性爱喝酒,可是家里穷不能一直得到。亲朋故旧知道这样,有时就置办酒招他过来,他去饮酒一定会喝完,目的
是一定要醉。醉以后回去,一点也不收敛情绪。家里四壁空空,不能遮阳挡雨;粗布衣衫十分破烂,盛饭的容器经常空着,也不在意。经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很能显示自己的志向,不计较得失,用这来结束自己一生。四、名篇名句默写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长恨
歌》中用萤火虫、孤灯烘托唐玄宗孑然一身、形影相吊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追忆往事,是陆游诗歌中常有的内容,如《书愤》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一联,就是对抗金历史的回忆。(3)《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夕殿萤飞思悄然②.孤灯挑尽未成眠
③.楼船夜雪瓜洲渡④.铁马秋风大散关⑤.春江潮水连海平⑥.海上明月共潮生【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
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萤、洲、渡、潮、生。【点睛】答好识记类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要在真正理解原文语意和表达技巧的基础上完成背诵,书写时还要注意字体正确。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第7
0届法兰克福书展上组织了一场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出版业影响的在线讨论,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认为,全世界出版业都在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尽管出版业没有像其他一些行业经历需求崩溃,但疫情对该行业的影响是______①________的。疫情影响雪上加霜,再加上数字经济方
兴未艾,社交媒体信息过载,三重冲击,对于传统书业的经营者来说,在制定经营战略时,他们不得不______②________,因为一旦决策错误,情况则会更糟。尽管书业相对新闻报纸、广播电视、大众杂志等与读者近
距离、即时性产生连接的“热媒介”而言,其以专业性、深度性和长时效的“冷媒介”特点,尚存优势。但无论是“热”媒介还是“冷”媒介,在社交媒体迅速崛起的时代,读者纷纷“离场”转向“屏读”,却是不争的事实。面对读者“转场”,传统的书业并没有做好准备
和预案。当新东方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转型时,董宇辉的直播带货成为社会热点,特别是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化石成金的主播卖书案例,竟然生发了社会对于读书价值的讨论。人们普遍认为董宇辉“出圈”的根本原因是他读了太多的书,很快形成了“你在读书上花的时间都会在未来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的共识。社会大众纷纷点赞
,书业专业人士也对董宇辉______③________,认为董宇辉的直播卖书,才是真正的“读书人”卖书。15.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17.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
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A.书业相对……而言,其以专业性、深度性和长时效的“冷媒介”特点,尚存优势。B.面对读者“转场”,传统的书业并没有做好准备和预案。C.人们很快形成“你在读书上花的时间都会在未来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的共识。D.人们普遍认为董宇辉“出圈”
的根本原因是他读了太多的书。【答案】15.①显而易见②深思熟虑③赞不绝口16.董宇辉的直播带货成为社会热点,特别是主播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化石成金的卖书案例,竟然引发了社会对于读书价值的讨论。17.C【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处
,根据语境可知,疫情虽然没有让出版业“像其他一些行业经历需求崩溃”,但影响非常明显而且巨大,因而选填“显而易见”。显而易见,(事情、道理)非常明显,很容易看清楚。第二处,根据语脉,第二处应填面对疫情,传统书业的经营者采取经营策略时的谨慎态度,因而选填“深思熟虑”“
小心翼翼”之类的成语即可。“深思熟虑”,深入细致地思索考虑;“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第三处,根据语境,此处应填人们对董宇辉直播带货的态度,因而选填“赞不绝口”或“交口称赞”之类成语。“赞不绝口”,意思是连声称赞;“交口称赞”,异口同声地称赞。【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
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语病:第一处,语序不当。“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化石成金的主播卖书案例”顺序不当,应改为“主播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化石成金的卖书案例”;第二处,搭配不当。“生发了社会对于读书价值的讨论”中“生发……讨论”动宾搭配不当,改为“引发了社会对于读书价值的讨论
”。【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冷媒介”中引号表示特殊含义。B.“转场”中引号表示特殊含义。C.“你在读书上花的时间都会在未来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中的引号表示引用。D.“出圈”中引号表示特殊含义。故选C。六、作文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有家长向媒体反映,北京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被要求用筷子吃饭,宝宝的压力很大,有的孩子学习用筷子手都磨红了。而有的孩子因为用不好筷子,竟然畏惧在幼儿园吃饭。一些“80后”父母心疼孩子在幼儿园饿肚子。材料二:与这些父母心疼孩子的温情相比,武汉有一个父
亲则显得很“冷血”。新闻上说,为训练自己4岁的儿子(正好上幼儿园中班),他让孩子每天跑步3000米,日复一日从不耽搁,并且经常洗冷水澡,时不时还参加一下18公里的徒步。而且,这还只是一个开始。读了上述两则材料,你有
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严而不酷方为真爱李嘉诚在一个访谈栏目讲过,“一个鸡蛋,从内部破壳是生命,从外部破壳是食物”。的确如此,人生压力与生俱
来,只有具备了把压力转换为动力的能力,才能获得新生。每一个孩子都是降临世间的天使,他们背负使命,他们在传承血脉的同时,要在不断的竞争中胜出,才能好好活下去,他们是一个民族文化薪火相传的使者,他们要担负天下兴亡之重任,他们中某一人甚至被“天降大任”,接管全人类命运。这是使命,对于每个生
命而言,更像是一种压力,唯有教育,才能让孩子们把压力转化成动力,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说,教育就是在压力条件下,不断激发孩子成长欲望,不断挑战极限,生命才能负重而行。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被要求使用筷子,这是一种中国式餐桌礼仪,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孩子压力很
大,为了练习,磨红了小手,甚至有了畏惧情绪,这恰恰说明孩子并不抵触这种成长教育,孩子掌握每一种生命技能,都需要一个过程,心里畏惧,付出艰辛,驾轻就熟。这样的严厉的教育方式,才是一种从内而外的突破,这才是一种生命成长过程。在广阔的非洲大草原,羚羊妈妈和猎豹妈妈都不断告诫
育自己的孩子,“你必须比它们跑得更快才行”。当然,这里的“它们”,指的就是羚羊和猎豹的同类,跑的最快的猎豹有机会捕获羚羊,跑的最快的羚羊有机会躲过猎豹的追杀,这就是残酷的优胜劣汰自然生存法则。人类贵为万物之灵,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同时,却变得越来越娇贵
。优胜劣汰未免危言耸听,但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却是,80后、90后为人父母,培养的孩子素质,的确“一代不如一代”。幼儿园的一双“筷子”,折射出便是这些父母的温情式教育,这样的温情教育,从另一个角度讲,就是溺爱,吃不得一点苦,受不得一点罪,全世界只有一个中心,那就是“孩子”。一只
鸡蛋,如果不具备从内部突破的能力,21天后,可能就会变成一只臭蛋。我们的孩子在将来又会怎么样呢?答案,不言自明,废柴一堆,想来,不寒而栗!80后,90后饱受社会所诟病,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生于安乐,死于安乐”。作为独生一代,“四二一”的家庭结构,集万
千宠爱于一身,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这些生活在80后的孩子却认为理所当然,于是乎在他们看来,他们幼儿园里面的孩子也应该重蹈其“覆辙”。很多社会问题就是出在这种温情教育上,宅男腐女,啃老族,败家族,这一群人“没有信仰,没有底线,没有
追求”的“三无人员”,甚至于被戏称为“坑爹一代”。如果真爱自己的孩子,就放过“孩子”,诸如用筷子吃饭这类成长教育,还是放手让孩子慢慢尝试吧,唯有如此,他们才有机会在风里,在雨里,在阳光下自由成长。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体会进步的快乐,进步绝不是拔苗助长,否则教育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在虎爸狼妈式教育风靡
的现代社会,有一部分父母,用一种近乎残酷的方式折磨我们的孩子,武汉一位父亲奉行“冷血”的教育方式,惹来很大争议。父爱如山毫无疑问,但是如山的父爱不能压垮孩子。在可承受范围之内,教育太过于温情,将来孩子的生命会
缺乏韧性。太过于冷血近乎于残酷的教育,又会让生命之花来不及绽放。,教育是一次性的,教育不能讲速成,“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陪孩子一起经风吹,受雨淋,在阳光下快乐奔跑,父母老去,留给孩子一份真情。【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有两则材料,有人曾经说过,看一个社会
的文明程度,只要看看如何对待妇女和儿童就可以了。显然,从以上两则材料中,我们看到的景象是对立的,一面是温情脉脉的心疼,一面是冷酷无情的折磨。到底哪一种是正确的,哪一种是不正确的?我们不能仅从表面看问题,应透过现象,深入到实质进行思考。如果从小朋友成长的角度,可立意为:①任何学习都不会是轻松
的,不经磨炼难以成才;②学会了该学会的,磨炼了该磨炼的,这就是健康的成长;③从小培养自立自强的意识,一生都有益;等等。如果从父母的角度,可立意为:①对孩子的一味温情,不一定是真正的爱;②对孩子的严酷,不一定不是爱;③该温情的温情,该严酷的严酷,这才是真正的爱;④成长既需要
温情,也需要严酷;等等。点睛:材料作文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另外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可能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由于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动笔前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适
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有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