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淄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9 页
  • 大小 1.568 MB
  • 2024-09-1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4.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山东省淄博市淄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山东省淄博市淄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山东省淄博市淄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6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3.20 元
/ 1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4.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山东省淄博市淄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9)页,1.568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fd1ff2c05998185648b9b7e78d610a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淄博中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1.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春节迎新,清明节踏青,端午节挂艾草,中秋节赏月,重阳节登

高。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是A.天人感应B.天人合一C.敬天保民D.厚德载物2.“历史好比演剧,地理就是舞台。”如图为古代某一时期经济文化交流示意图,该图的主题是()A.汉代对外交通B.佛教传播路线C.唐朝

主要商路D.元朝对外交往3.11世纪以后,西欧产生了以《列那狐的故事》等为代表的文学作品,其内容主要取材于日常生活,提出一些市民关心的社会问题,歌颂市民或农民的个人机智与聪敏,大胆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愚蠢。这反映

出A.商品经济获得发展B.英雄传奇备受颂扬C.骑士文学走向衰落D.教权王权矛盾激化4.下表所列为新罗真德女王年间(647~654年)出自《三国史记》(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正史)的几则记述。这可直接佐证,新罗当时()时间记述二年(648)春秋请诣

国学……春秋又请改其章服,以从中华制。于是内出珍服,赐春秋及其从者。三年(649)春正月,始服中朝衣冠。四年(650)夏四月,下教,以真骨在位者执牙笏。六月,遣使大唐……王织锦作《五言太平颂》,遣春秋子法敏,以献唐皇帝。是岁始行中国永徽年号。五年(651)春正月朔,王御朝元殿,受百官正

贺。贺正之礼,始于此。A.实现了半岛统一B.正式与大唐建交C.礼乐典章中华化D.已纳入唐朝版图5.下图为近代某地区的人口结构图。与该地区发展状况相符的是()A.西班牙和葡萄牙文化成为主体B.种姓制度扮演着极其重要角色C.大和绘和

浮世绘是其特色艺术D.王权与教权并立的政治格局6.2015年以来,欧洲经历了二战以来规模空前难民危机及难民涌入导致的工作竞争,欧盟不得不在内部边境上重启临时管控,民众对难民的排斥情绪有增无减。这种状况被称为欧洲的“再边境化”,该现象表明欧洲()A.一体化进程遭遇到严重挫折B.难民

问题严重威胁世界和平C.传统治理模式面临新的挑战D.反经济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7.下表为16世纪至20世纪上半期世界人口的迁移情况。引发19世纪中后期世界人口移出地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时间主要移出地主要移入地1500~1850年欧洲、非洲美洲1850~1945年欧洲、亚洲美洲A

.工业革命后黑奴贸易衰落B.亚洲遭受列强侵略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D.美洲土著居民消失8.公元1世纪,罗罗马马商人经常把把购进的中国丝织织品拆开,重新编织成质地极薄的、几近透明的袍的的子。一些罗马人为透明的丝袍可能会引起道德败坏而焦虑不安,另外一些人则担心购买奢侈品可能会

损害帝国的经济。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当时()A.中国丝织水平世界领先B.罗马统治危机显现C.东西贸易商路严重受阻D.奢靡生活备受抵制9.亚历山大远征期间,在被征服地区建立了70多个城市,定都巴比伦城,保留波斯帝国的行政制度,鼓励东西方种族通婚。这些措施旨在()A.加强对被征服地区的控制B.沿袭北非

地区传统文明C.促进不同区域间文化交流D.推动希腊文化中心东移10.位于墨西哥城的三文化广场包含了阿兹特克人的金字塔、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教堂和现代墨西哥议会(后改为外交部)大厦。广场上的碑文写道:“这不是任何人的胜利或失败,而是一个混血民族痛苦的诞生。这就是

今天的墨西哥。”这体现出A.对殖民罪恶的深度痛恨B.对文化包容的不懈追求C.对印第安文明的高度赞扬D.对文明交融的理性反思11.二战后,印度的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主要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而历史传统中

的种姓因素等仍影响着政治与社会生活。在埃及,官方宗教和官方语言分别是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但也有不少人信仰基督教并使用英语和法语。这体现出新兴民族国家()A.完全摆脱宗主国影响B.逐步走上现代化道路C.文化呈现多样化特征D.独立过程中留有隐患12.15世纪末,金属活字

印刷术传遍欧洲。路德准确地捕捉到新技术带来传播方式的革命,用一场“革命”换来了另一场“革命”的胜利。由此可见A.中国技术推动了欧洲政治变革B.现代印刷术促进文化发展C.印刷术的诞生促进了思想解放D.宗教改革发生

具有必然性13.《左传》记载,前676年,虢公、晋侯朝见周王,周王以美酒款待二人,并皆赐给二人玉五毂,马三匹;前488年,根据吴国的要求,鲁国以相当于侍奉周天子的规格百牢(即猪、羊各百头)之礼招待前来会晤鲁公的吴王夫差。据此可知()A.礼崩乐坏影响政局稳定B.社会治理秩序亟需重构C.礼制带

来沉重经济负担D.政治经济实力左右礼制14.孔子提出“为政以德”,强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人人“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墨子认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主张“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二者都主张()A.

改革内政,重构统治秩序B.重视贤德,变革选拔标准C.崇德尚贤,规范统治行D.抑制暴政,稳定社会秩序为15.在完成统一后,秦始皇强行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至咸阳。秦朝还曾经向丽邑(今陕西临潼)移民三万户,向云阳

(今陕西淳化)移民五万户,向北河(今内蒙古中部)、榆中(今陕西北部)移民三万户。其做法旨在()A.解决人口不平衡的现状B.巩固国家政治统一C.增强关中地区经济活力D.促进边疆地区开发第Ⅱ卷非选择题(4小题,共55

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区域文明下的谷物酒西亚和埃及的啤酒是以麦类为原料的,其酿造技术传至相邻的古希腊但并不受欢迎,因为希腊的谷物常陷入不足。中国的黄酒以黍类或稻米为原料仅传至同是稻作区的朝鲜、日本等地。印加帝国是以玉米为原料的吉查

酒,仅限于美洲地区。大航海时代的阿夸维特酒和兰姆酒由于来自美洲大陆的廉价马铃薯之普及,曾是滋补酒的北欧阿夸维特酒才得以成为大众化的酒。西方殖民者把甘蔗移植到美洲,大种植园广泛建立,兰姆酒是利用甘蔗精制砂糖后

剩余的糖浆制成,价格低廉,易于保存。奴隶船往返于三角贸易间,运载着由种植园奴隶生产的兰姆酒到非洲换取更多的奴隶。工业革命后成为世界商品的葡萄酒工业革命后,铁路让酒得以大量运输。连续式蒸馏器和低温杀菌技术,让葡萄酒得以大量生产并长期保存。1860年,

基于自由贸易原则英法缔结关税协定,促进了波尔多葡萄酒出口到世界各地。全球化社会下的鸡尾酒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高科技革命、喷射机航线的形成、物流革命等,美国的鸡尾酒文化进而普及到全世界。混合搅拌了世界各地背景不一样的酒或饮料,也融合交

织多国的酒文化。——改编自宫崎正胜《酒杯里的世界史》根据材料和所学,说明“酒发展史是一部由区域世界不断走向整体世界的历史”。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英博物馆部分镇馆之宝的罗塞塔石碑,其内容是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诏书,碑文分别以三种不同文字(埃

及草书、埃及象形文字以及希腊文)记录了诏书的同一段落。它最初是由拿破仑远征埃及时发现,后成为英国人的战利品。帕特农神庙石雕,又称埃尔金大理石雕,原是希腊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顶部的一组建筑构件,于1806年被苏格兰人从神庙上拆下,运回伦敦卖给了大英博物馆。—

—摘编自(英)尼尔《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材料二2002年12月,为了声援拒绝返还帕特农神庙石雕的大英博物馆,并且一劳永逸地免除文物返还诉求的羁绊,欧美18家博物馆馆长于慕尼黑签署《关于普世性博物馆重要·性及价值的宣言》。《宣言》强调:无论收藏的文物原属何处,有赖于这些“普世性”博物馆,才得以保存

并被更多观众欣赏;这些博物馆收藏的世界各地文物,无论其来源是否正当,都是为了服务于全体公民(而非某一国家公民)并致力于多元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包容。——摘编自《关于普世性博物馆重要性及价值的宣言》(1)分析材料一,说明两件文物史料价值。(2)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二中“普世性博物馆”的观点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普希金最早塑造拿破仑形象是在1814年的诗歌《皇村回忆》中。他在诗中写道,拿破仑是“一个靠诡计和鲁莽上台的皇帝”,他上台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用凶恶的手举起血腥的宝剑”,“马上燃起/新战争的可怕烽烟”,“敌人像浩荡的洪水/淹没了俄国的土地。”……“人间的灾星出现了”。1

821年6月8日,普希金创作《拿破仑》一诗时,拿破仑斯人已逝,1812年的硝烟业已消散,剑拔弩张的法俄矛盾也逐步淡化。《拿破仑》一诗称拿破仑为“伟大的人物明星”,预言他“不朽之光却在闪烁”。这是一种历史学家式的评判,包含着高度的历史理性。诗歌对拿破仑的认同并没有止步于此,它在思考“拿

破仑究竟给俄国和世界带来什么”时,从政治、文化和理念的层面,而非战争的层面,揭示出拿的破仑最为珍贵的价值:“他为俄罗斯人民/指出了崇高的使命,/给世界以永恒的自由,/是他放逐生涯的遗赠。”——摘编自宋德发《拿破仑的三副面孔——普希

金笔下的拿破仑形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普希金笔下拿破仑形象的变化进行说明。(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口迁徙材料二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纵向发展(指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序列)制约着

横向发展(指各地区之间逐渐发展成为整体世界的过程),纵向发展所达到的阶段和水平,规定着横向发展的规模和广度。横向发展一方面受纵向发展的制约,一方面又对纵向发展具有反作用。横向发展与一定阶段的纵向发展相适应,就往往能促进和深化纵向

发展。——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结合人口迁徙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淄博中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15小题,

每题3分,共45分)1.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春节迎新,清明节踏青,端午节挂艾草,中秋节赏月,重阳节登高。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是A.天人感应B.天人合一C.敬天保民D.厚德载物【答案】B【解析】【详解】在

不同的节日采取不同的活动,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顺应,这是天人合一的表现,故选B;天人感应、敬天保民和厚德载物都与对自然的顺应不符,排除ACD。2.“历史好比演剧,地理就是舞台。”如图为古代某一时期经济文化交流示意图,该图

的主题是()A.汉代对外交通B.佛教传播路线C.唐朝主要商路D.元朝对外交往【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如图为古代某一时期经济文化交流示意图”可知,图中显示了印度文化(佛教)外传,尤其是在中国境内体现了“敦煌、龙门、云冈”等地,可知这些都是著名的佛教石窟

所在地,B项正确;汉代的对外交通著名的是丝绸之路,其两端是中国的长安,欧洲的大秦,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唐朝的主要商路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佛教是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的,而不是元朝,排除D项。故选B项。3.11世纪以后,西欧产生了以《列那狐的故事》等为

代表的文学作品,其内容主要取材于日常生活,提出一些市民关心的社会问题,歌颂市民或农民的个人机智与聪敏,大胆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愚蠢。这反映出A.商品经济获得发展B.英雄传奇备受颂扬C.骑士文学走向

衰落D.教权王权矛盾激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欧中世纪时期。根据材料“11世纪以后,西欧产生了以《列那狐的故事》等为代表的文学作品,其内容主要取材于日常生活,提出一些市民关心的社会问题,

歌颂市民或农民的个人机智与聪敏,大胆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愚蠢。”可知,西欧中世纪中晚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学发展,反映了城市复兴时期的社会生活,歌颂市民或农民的个人机智与聪敏,大胆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丑

恶和愚蠢,A项正确;英雄传奇备受颂扬的是骑士文学,排除B项;骑士文学在中世纪西欧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排除C项;教权王权矛盾激化,与材料信息描述的市民文学发展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A项。4.下表所列为新罗真德女王年间(647~

654年)出自《三国史记》(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正史)的几则记述。这可直接佐证,新罗当时()时间记述二年(648)春秋请诣国学……春秋又请改其章服,以从中华制。于是内出珍服,赐春秋及其从者。三年(649)春正月,始服中朝衣冠。四年(650)夏四月,下教,以真骨在位者执

牙笏。六月,遣使大唐……王织锦作《五言太平颂》,遣春秋子法敏,以献唐皇帝。是岁始行中国永徽年号。五年(651)春正月朔,王御朝元殿,受百官正贺。贺正之礼,始于此。A.实现了半岛统一B.正式与大唐建交C.礼乐典章中华化D.已纳入唐朝版图【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

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648年至651年的新罗。根据材料“春秋又请改其章服,以从中华制”“春正月,始服中朝衣冠”“是岁始行中国永徽年号”“贺正之礼,始于此。”及所学可知,唐朝时期,新罗深受中国礼制思想的影响,学习模范唐王朝的典章制度及礼

仪文化,C项正确;7世纪末,新罗统一朝鲜半岛,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新罗向唐王朝学习的相关内容,与建交关系无关,排除B项;新罗并未纳入唐朝版图,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5.下图为近代某地区的人口结构图。与该地区

发展状况相符的是()A.西班牙和葡萄牙文化成为主体B.种姓制度扮演着极其重要角色C.大和绘和浮世绘是其特色艺术D.王权与教权并立的政治格局【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洲

)。根据材料“混血人种5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以来,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美洲进行殖民,印第安人因疾病、屠杀等原因大量死亡,殖民者为补充劳动力,进行了黑奴贸易,并从本国移民了大量人口,逐渐形成混

血人种、白种人、印第安人、黑人组成的人口结构,西班牙和葡萄牙文化也逐渐成为主体文化,A项正确;种姓制度影响的主要是印度,排除B项;大和绘和浮世绘是日本的特色艺术,排除C项;王权与教权并立的政治格局出现在中世纪的西欧,排除D项。故选A项。6.20

15年以来,欧洲经历了二战以来规模空前的难民危机及难民涌入导致的工作竞争,欧盟不得不在内部边境上重启临时管控,民众对难民的排斥情绪有增无减。这种状况被称为欧洲的“再边境化”,该现象表明欧洲()A.一体化进程遭遇到严重挫折B.难民问题严重威胁世界和平C.传统治理模式面临新的挑战D.反经

济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欧洲)。根据材料可知,欧洲严重的难民问题使欧盟不得不重启边境的临时管控,民众对难民的排斥情绪有增无减,结合所学可知,《威

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民族国家拥有独立主权,欧洲国家传统治理是以独立主权为原则,严重的移民问题冲击了主权国家的治理模式,C项正确;材料强调欧洲的难民政策,与欧洲一体化进程无关,排除A项;题干内容仅是述及难民问题对欧洲的影响,并不能扩大为“全世界”,排除B项;材

料强调难民问题,不属于反经济全球化浪潮,排除D项。故选C项。7.下表为16世纪至20世纪上半期世界人口的迁移情况。引发19世纪中后期世界人口移出地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时间主要移出地主要移入地1500~1850年欧洲、非洲美洲

1850~1945年欧洲、亚洲美洲A.工业革命后黑奴贸易的衰落B.亚洲遭受列强侵略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D.美洲土著居民消失【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表格内容可得出,19世纪中后期人口移出地由非洲转移到亚洲,根据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受工业革命的影响,传统的黑奴贸易逐步衰落,因此非洲迁

出人口下降,A项正确;亚洲遭受列强侵略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开始形成是新航路的开辟,排除C项;美洲土著并没有消失,排除D项。故选A项。8.公元1世纪,罗罗马马商人经常把把购进的中国丝织织品拆开,重新编织成质地极薄的、几近透明的袍子。一些罗马人为透明的丝袍可能会引起道德败坏而焦虑不安,另外一

些人则担心购买奢侈品可能会损害帝国的经济。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当时()A.中国丝织水平世界领先B.罗马统治危机显现C.东西贸易商路严重受阻D.奢靡生活备受抵制【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罗马商人经常把把购进的中国丝织织品拆开,重新编织成质地极薄的、几近透明的

袍子”,“另外一些人则担心购买奢侈品可能会损害帝国的经济”,可以看出中国的丝绸在罗马的地位,相当于奢侈品,反映了中国丝织水平的高超,A项正确;材料不能得出罗马统治危机,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商路阻断,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抵制奢靡生活,排除D项。故选A项。9.亚历山大远征期间,在被征服地区建立了70

多个城市,定都巴比伦城,保留波斯帝国的行政制度,鼓励东西方种族通婚。这些措施旨在()A.加强对被征服地区的控制B.沿袭北非地区传统文明C.促进不同区域间文化交流D.推动希腊文化中心东移【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

可知这是目的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亚历山大帝国。根据“在被征服地区建立了70多个城市,定都巴比伦城,保留波斯帝国的行政制度,鼓励东西方种族通婚”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亚历山大远征期间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

融,从而有助于加强对被征服地区的控制,A项正确;这些措施最终是为了加强对被征服地区的控制,并不是为了沿袭北非地区的传统文明,排除B项;亚历山大远征期间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融,不是主要目的,排除C项;推动希腊文化中心东

移与题干主要目的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0.位于墨西哥城的三文化广场包含了阿兹特克人的金字塔、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教堂和现代墨西哥议会(后改为外交部)大厦。广场上的碑文写道:“这不是任何人的胜利或失败,而是一个混血民族痛苦的诞生。这就是今天的墨西哥。”这

体现出A.对殖民罪恶的深度痛恨B.对文化包容的不懈追求C.对印第安文明高度赞扬D.对文明交融的理性反思【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这不是任何人的胜利或失败,而是一个混血民族痛苦的诞生。这就是今天的墨西哥。”可得出西方的殖民侵带来的不仅有先进的生产方式,还有对墨西哥的灾难,因此反映出对文明交融

的理性反思,D项正确;A项太绝对,只讲到一个方面,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不懈追求”也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反思,排除B项;根据“而是一个混血民族痛苦的诞生”可得出也不是高度赞扬,排除C项。故选D项。11.二战后,印度的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主要官方语言为印地

语和英语,而历史传统中的种姓因素等仍影响着政治与社会生活。在埃及,官方宗教和官方语言分别是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但也有不少人信仰基督教并使用英语和法语。这体现出新兴民族国家()A.完全摆脱宗主国影响B.逐步走上现代化道路C.文化呈现多样化

特征D.独立过程中留有隐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二战后的新型民族国家。根据材料“印度的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主要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而历史

传统中的种姓因素等仍影响着政治的与社会生活”“在埃及,官方宗教和官方语言分别是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但也有少数人信仰基督教,使用英语和法语”体现的是受历史因素影响,这些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呈现多样化的特征,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新兴民族国家完全摆脱宗主国影响,与史

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关于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新兴民族国家的隐患,排除D项。故选C项。12.15世纪末,金属活字印刷术传遍欧洲。路德准确地捕捉到新技术带来传播方式的革命,用一场“革命”换来了另一场“革命”的胜利。由此可

见A.中国技术推动了欧洲政治变革B.现代印刷术促进文化发展C.印刷术的诞生促进了思想解放D.宗教改革发生具有必然性【答案】C【解析】【详解】随着金属活字印刷术的传播,马丁·路德利用这一技术变革大力宣传新教思想,推动了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C正

确;马丁·路德并未提出政治理念,排除A;题干涉及的并不是现代印刷术,排除B;通过题干信息无法得出当时宗教改革发生具有必然性,排除D。13.《左传》记载,前676年,虢公、晋侯朝见周王,周王以美酒款待二人,并皆赐给二人玉五毂,马三匹;前488年,根据吴国的要求,

鲁国以相当于侍奉周天子的规格百牢(即猪、羊各百头)之礼招待前来会晤鲁公的吴王夫差。据此可知()A.礼崩乐坏影响政局稳定B.社会治理秩序亟需重构C.礼制带来沉重经济负担D.政治经济实力左右礼制【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

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周王以美酒款待二人,并皆赐给二人玉五毂,马三匹”“鲁国以相当于侍奉周天子的规格百牢(即猪、羊各百头)之礼招待前来会晤鲁公的吴王夫差”可知,虢公、晋侯朝见周王,周王以诸侯之礼款待,吴王夫差去鲁

国,鲁国却以周王之礼招待,体现了当时不同的实力会晤时采用不同的礼仪,D项正确;吴王夫差使用周王之礼体现了礼崩乐坏,但材料未体现政局变化,排除A项;社会治理是一种导致公共理想的社会和经济效果的治理模式,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招待不同人物的东西都

不是特别贵重,并未产生经济负担,排除C项。故选D项。14.孔子提出“为政以德”,强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人人“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墨子认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主张“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二者都主张()

A.改革内政,重构统治秩序B.重视贤德,变革选拔标准C.崇德尚贤,规范统治行为D.抑制暴政,稳定社会秩序【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

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据材料孔子提出“为政以德”,人人"见贤思齐”,墨子认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可知,孔子和墨子都主张统治者要有贤德,规范统治行为,C项正确;荀子作为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重建社会秩序是其哲学的最终目的,A项排除;

材料论述孔子和墨子对统治者的要求,不是关于选拔人才的标准,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暴政,排除D项。故选C项。15.在完成统一后,秦始皇强行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至咸阳。秦朝还曾经向丽邑(今陕西临潼)移民三万户,向云阳(今陕西淳化)移民五万户,向北河(今内蒙古中部)、榆中(今陕西北部)移民三万户。

其做法旨在()A.解决人口不平衡的现状B.巩固国家政治统一C.增强关中地区经济活力D.促进边疆地区开发【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类题,时空是中国秦朝。根据材料可知,秦始皇强行迁徙天下豪富至咸阳与移民至北部地区,是为了强化对地方的管理,从

而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B项正确;材料中的做法是巩固统治,不是解决人口不平衡的现状,排除A项;移民边疆并不能增强关中地区经济活力,排除C项;豪富移民咸阳没有促进边疆开发,排除D项。故选B项。第Ⅱ卷非选择题(4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区域文

明下的谷物酒西亚和埃及的啤酒是以麦类为原料的,其酿造技术传至相邻的古希腊但并不受欢迎,因为希腊的谷物常陷入不足。中国的黄酒以黍类或稻米为原料仅传至同是稻作区的朝鲜、日本等地。印加帝国是以玉米为原料的吉查酒,仅限于美洲地区。大航海时代的阿夸维

特酒和兰姆酒由于来自美洲大陆的廉价马铃薯之普及,曾是滋补酒的北欧阿夸维特酒才得以成为大众化的酒。西方殖民者把甘蔗移植到美洲,大种植园广泛建立,兰姆酒是利用甘蔗精制砂糖后剩余的糖浆制成,价格低廉,易于保存。

奴隶船往返于三角贸易间,运载着由种植园奴隶生产的兰姆酒到非洲换取更多的奴隶。.工业革命后成为世界商品的葡萄酒工业革命后,铁路让酒得以大量运输。连续式蒸馏器和低温杀菌技术,让葡萄酒得以大量生产并长期保存。1860年,基于自由贸易原则英法缔结关税协定,促进了波尔多葡萄酒出口

到世界各地。全球化社会下的鸡尾酒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高科技革命、喷射机航线的形成、物流革命等,美国的鸡尾酒文化进而普及到全世界。混合搅拌了世界各地背景不一样的酒或饮料,也融合交织多国的酒文化。——改编自宫崎正胜《酒杯里的世界史》根据材料和所学,说明“酒的发展史是一部

由区域世界不断走向整体世界的历史”。【答案】古代世界,各文明区由于受自然地理环境、交通和种植作物单一、产量低的限制,酒的产量低,相邻地区的酒虽有交流但较少,呈现出区域性特征,相对封闭。新航路开辟、欧洲殖民扩张、世界范围内物种交流使廉价酿酒原料更易获得、酒的产量增加,酒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加强了世界的联系。工业革命促进了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制酒技术的提高,自由贸易的实行使酒能够大量生产、长途运输,波尔多葡萄酒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反映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联系的进一步加强。第三次科技革命、现代交通的发展、物流革命和经济的全球化,鸡尾酒融合

了世界各国的酒,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强。【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大航海时代的阿夸维特酒和兰姆酒”,“工业革命后成为世界商品的葡萄酒”,“全球化社会下的鸡尾酒”,得出古代世界,各文明区由于受自然地理环境、交通和种植作物单一、产量低的限制,酒的产量低,相邻地区的酒虽有交流但较少,呈现出区域性

特征,相对封闭。论述的过程中,列举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等对酒的推动和发展,做到史论结合,论述清晰即可。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英博物馆部分镇馆之宝罗塞塔石碑,其内容是古埃及帕特农神庙石雕,又称埃尔金大理石雕,原是希腊雅典卫城

帕特农神的国王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诏书,碑文分别以三种不同文字(埃及草书、埃及象形文字以及希腊文)记录了诏书的同一段落。它最初是由拿破仑远征埃及时发现,后成为英国人的战利品。庙顶部的一组建筑构件,于1806年被苏格兰人从神庙上拆下,运回伦敦卖

给了大英博物馆。——摘编自(英)尼尔《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材料二2002年12月,为了声援拒绝返还帕特农神庙石雕的大英博物馆,并且一劳永逸地免除文物返还诉求的羁绊,欧美18家博物馆馆长于慕尼黑签署《关于普世性博物馆重要·性及价值的宣言》。《宣言》强调:无论收藏的文物原属何处

,有赖于这些“普世性”博物馆,才得以保存并被更多观众欣赏;这些博物馆收藏的世界各地文物,无论其来源是否正当,都是为了服务于全体公民(而非某一国家公民)并致力于多元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包容。——摘编自《关于普世性博物馆重要性及价值的宣言》(1)分析材料一,说明两件文

物的史料价值。(2)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二中“普世性博物馆”的观点。【答案】(1)①史料类型:石碑、石雕属出土实物,为一手史料,史料价值大。②史料内容:罗塞塔石碑用三种文字书写诏书,对于研究古埃及文字学及早期国家文明有重要

史料价值,是揭秘埃及文化的钥匙;埃尔金大理石雕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典型代表,对于研究古希腊建筑及早期战争文化有重大价值。③史料遭遇:两大文物都见证了英国掠夺他国文物的罪恶。(说明:答出其中任三点言之有理)(2)宣扬普世性价值是片面的。欧美博物馆搜集众多文物,在收藏、展示、研究人类文化遗产方面发挥

积极作用,其全方位提供文化知识,是传承和传播人类文化重要载体。但这里大部分文物是长期殖民掠夺的结果,《宣言》以“普世性”为借口拒绝返还,目的是维护既得利益并掩盖其文物收藏的帝国主义本质,是霸权逻辑的体现。(答出其中任两点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详解

】(1)从史料类型角度分析,得出石碑、石雕属出土实物,为一手史料,史料价值大。史料内容:依据材料“碑文分别以三种不同文字(埃及草书、埃及象形文字以及希腊文)记录了诏书同一段落”,得出罗塞塔石碑用三种文字书写诏书,

对于研究古埃及文字学及早期国家文明有重要史料价的的值,是揭秘埃及文化的钥匙;依据材料“帕特农神庙石雕,又称埃尔金大理石雕,原是希腊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顶部的一组建筑构件”,得出埃尔金大理石雕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典型代表,对于研究

古希腊建筑及早期战争文化有重大价值。史料遭遇:依据材料“它最初是由拿破仑远征埃及时发现,后成为英国人的战利品。”,“于1806年被苏格兰人从神庙上拆下,运回伦敦卖给了大英博物馆”,得出两大文物都见证了英国掠夺他国文物的罪恶。(2)评析:依据材料“才得以保存并被更多观众欣赏;这些博

物馆收藏的世界各地文物,无论其来源是否正当,都是为了服务于全体公民(而非某一国家公民)并致力于多元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包容”,得出欧美博物馆搜集众多文物,在收藏、展示、研究人类文化遗产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其全方位提供文化知识,是传承和传播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依据材料“为了声援拒绝返还帕特

农神庙石雕的大英博物馆,并且一劳永逸地免除文物返还诉求的羁绊,欧美18家博物馆馆长于慕尼黑签署《关于普世性博物馆重要·性及价值的宣言》”,得出大部分文物是长期殖民掠夺的结果,《宣言》以“普世性”为借口拒绝返还,目的是维护既得利益并掩盖其文物收

藏的帝国主义本质,是霸权逻辑的体现。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普希金最早塑造拿破仑形象是在1814年的诗歌《皇村回忆》中。他在诗中写道,拿破仑是“一个靠诡计和鲁莽上台的皇帝”,他上台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用凶恶的手举起血腥的宝剑”,“马上燃起/新战争的可怕烽烟”,“敌人像浩荡的

洪水/淹没了俄国的土地。”……“人间的灾星出现了”。1821年6月8日,普希金创作《拿破仑》一诗时,拿破仑斯人已逝,1812年的硝烟业已消散,剑拔弩张的法俄矛盾也逐步淡化。《拿破仑》一诗称拿破仑为“伟大的人物明星”,预言他“不朽之光却在闪烁”。这是一种历史学家式的评判,包含着高度的

历史理性。诗歌对拿破仑的认同并没有止步于此,它在思考“拿破仑究竟给俄国和世界带来什么”时,从政治、文化和理念的层面,而非战争的层面,揭示出拿破仑最为珍贵的价值:“他为俄罗斯人民/指出了崇高的使命,/给世界以永恒的自由,/是他放逐生涯的遗赠。”——摘

编自宋德发《拿破仑的三副面孔——普希金笔下的拿破仑形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普希金笔下拿破仑形象的变化进行说明。(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形象变化:由“人间的灾星”到“伟大的人物明星”。

普希金认为拿破仑是“人间的灾星”。19世纪初,拿破仑对外战争从早期捍卫革命成果的正义战争逐渐变成了侵略扩张的非正义战争,压迫被征服地区,掠夺财富,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在俄国,拿破仑的入侵,引发了俄国1812年卫国战争。普希金认为拿破仑发动战争,

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苦难。普希金从维护俄国国家利益出发,强烈抨击了拿破仑的侵略暴行,称他为“人间灾星”。普希金认为拿破仑是“伟大的人物明星”。拿破仑通过战争,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向欧洲地区传播,所到之处,废除封建贵族特权,推行《拿破仑法典》,传播启蒙思想。拿破仑战争促进了欧洲政治

文化的重构,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在此影响下,俄国爆发了十二月党人发动的反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的武装起义,传播了革命的主张。因此普希金认为拿破仑不但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步,而且为俄罗斯指明了方向,称

他是“伟大的人物明星”。普希金笔下拿破仑形象的变化,反映了普希金评价的视角和立场的改变,折射出普希金从充满激情到理性的思想历程,也反映出普希金所处的时代背景的变化,这些都影响了他对拿破仑的评价。【解析】【详解】形象变化:依据材料“人

间的灾星出现了”、“《拿破仑》一诗称拿破仑为‘伟大的人物明星’”可知,由“人间的灾星”到“伟大的人物明星”。说明:依据材料“他上台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用凶恶的手举起血腥的宝剑’,‘马上燃起/新战争的可怕烽烟’,‘敌人像

浩荡的洪水/淹没了俄国的土地。’……‘人间的灾星出现了’”可知,普希金认为拿破仑是“人间的灾星”。然后结合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消极影响分析,即19世纪初,拿破仑对外战争从早期捍卫革命成果的正义战争逐渐变成了侵略扩张的非正义战争,压迫被征服地区,掠夺财富,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在俄国,拿破

仑的入侵,引发了俄国1812年卫国战争。普希金认为拿破仑发动战争,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苦难。普希金从维护俄国国家利益出发,强烈抨击了拿破仑的侵略暴行,称他为“人间灾星”。依据材料“《拿破仑》一诗称拿破仑为

‘伟大的人物明星’,预言他‘不朽之光却在闪烁’”可知,普希金认为拿破仑是“伟大的人物明星”。依据材料“从政治、文化和理念的层面,而非战争的层面,揭示出拿破仑最为珍贵的价值:‘他为俄罗斯人民/指出了崇高的使命,/

给世界以永恒的自由,/是他放逐生涯的遗赠’”,结合拿破仑对外战争的积极意义分析,即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向欧洲地区传播,所到之处,废除封建贵族特权,推行《拿破仑法典》,传播启蒙思想。拿破仑战争促进了欧洲政治文化的重构,封建、专

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在此影响下,俄国爆发了十二月党人发动的反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的武装起义,传播了革命的主张。因此普希金认为拿破仑不但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步,而且为俄罗斯指明了方向,称他是“伟大的人物明星”。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是普希金笔下

拿破仑形象的变化,反映了普希金评价的视角和立场的改变,折射出普希金从充满激情到理性的思想历程,也反映出普希金所处的时代背景的变化,这些都影响了他对拿破仑的评价。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口迁徙材料二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纵向发展(指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序列)

制约着横向发展(指各地区之间逐渐发展成为整体世界的过程),纵向发展所达到的阶段和水平,规定着横向发展的规模和广度。横向发展一方面受纵向发展的制约,一方面又对纵向发展具有反作用。横向发展与一定阶段的纵向发展相适应,就往往能促进和深化纵向发展。——据吴于廑齐世荣《

世界史》结合人口迁徙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答案】示例观点:人类历史纵向与横向发展相互影响。说明:纵向发展制约横向发展。在古代社会,因生产力发展水平有限,人口迁徙、物质文化交流局限于欧亚大陆与北非,如印欧人的迁徙、亚欧民族大迁徙等。到了近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全球航路开辟,引起人口、

商品的全球性流动,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横向发展促进和深化纵向发展。在古代,中国北部鲜卑族、欧洲日耳曼族的迁徒,打开了民族间的闭塞局面,加速了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近代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而缺少横向联系的文明或地区,纵向发展则略显迟滞,如美洲的印第安文明,与世界长期隔绝,在西方殖民入侵的情况下走向衰落。历史的纵向和横向发展是世界历史过程中的两个基本方面他们的共同基础和最终推力都是物质生产的进步。【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和近代世界。首

先,分析材料内容,材料一是5世纪亚欧民族大迁徙和1650-1940全牛人口迁徙示意图,材料二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的关系,结合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根据材料“纵向发展制约着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所达到的阶段和水平,规定着横向发展的规模和广度”

可得出人类历史纵向与横向发展相互影响;其次,结合印欧人的迁徙、新航路开辟、中国北部鲜卑族的迁徙、近代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印第安文明的衰落等相关史实,对观点进行分析说明。要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紧扣观点。最后,对所

分析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5347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