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卷 含答案.doc,共(9)页,359.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f40406610ff6767794034d2ed2b449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长春二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月考高一生物试题2021年4月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4题,共100分,共4页。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5分,共60分)1.下列哪
项不属于豌豆适合作遗传学实验材料的理由()A.豌豆属于自花传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B.豌豆的花属于单性花,容易操作C.豌豆具有多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D.一株豌豆一次可以产生很多后代2.有关遗传学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A.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B.杂合子自交后代不
会出现纯合子C.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D.A和A,A和a,a和a都是等位基因3.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四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
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C.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
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4.已知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让一株杂合子小麦自交得F1,淘汰掉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后,再自交得F2,从理论上计算,F2中不抗锈病占植株总数的()A.14B.16C.18D.1165.下列有关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一群同种生物个
体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4种不同的交配类型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表型比为3∶1C.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6.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
小球做遗传定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Ⅰ、Ⅱ小桶可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小球可代表生殖细胞,小
球上的字母可表示雌、雄配子相应的基因组成B.甲乙同学的实验应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C.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必须相等,Ⅰ、Ⅱ桶小球总数必须相等D.乙重复100次实验后,统计的AB组合的概率约为25%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B.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中C.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16种D.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8种
8.如图表示基因型为RrYy的个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其中各种雌配子的数量相等,各种雄配子的数量也相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F1中纯合子占14,基因型不同于亲本的占12B.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F1的基因型有16种C.F
1表现出的各种性状既与细胞中各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又与环境有关D.基因R与r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基因R与Y组合在一起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9.已知某植物的抗病(A)和不抗病(a)、花粉长形(B
)和花粉圆形(b)、高茎(D)和矮茎(d)三对性状能自由组合。现有4株纯合的植株,其基因型分别为:①aaBBDD;②AABBDD;③aaBBdd;④AAbbDD。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任意选择两植株杂交都能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B.欲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选用的杂交组合只有①和④、②和③C.欲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可选择③和④进行杂交D.欲通过检测花粉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可选择④和任意植株杂交10.基因型为AaBb(两
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某植物个体自交,双显性子代中含隐性基因的个体占()A.1/16B.8/9C.9/16D.1/211.萝卜的根形由两对等位基因决定,且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现用两个纯合的圆形块根萝卜作亲本进行杂交,F1全为扁形块根。F1自交后代F2中扁形块根、
圆形块根、长形块根的比例为9∶6∶1,则F2中的圆形块根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A.23B.616C.89D.31612.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传粉植物,可以接受本植株的花粉,也能接受其他植株的花粉。在一块农田间行种植等数量基因型为Aa和aa的玉米(A和a分别控制显性性状
和隐性性状,且A对a为完全显性),假定每株玉米结的籽粒数目相同,将收获的玉米籽粒种下去,具有A表型和a表型的玉米比例应接近()A.1∶4B.5∶11C.1∶2D.7∶913.刺鼠的毛色由两对等位基因B、
b和C、c决定,B(b)和C(c)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黑色)对b(褐色)为显性;凡是具有CC和Cc基因型的鼠是正常体色,只要基因型是cc则为白化鼠。黑色的刺鼠与bbcc的白化鼠交配,其子一代中,12个体是白化鼠,14是黑色正常刺鼠,14是
褐色正常刺鼠。请推测黑色亲本的基因型是()A.bbCcB.BbCcC.BbCCD.BBCc14.果蝇的体色有黄身(H)、灰身(h)之分,翅形有长翅(V)、残翅(v)之分。现用两种纯合果蝇杂交,因某种精子没有受精能力,导致F2的4种表型比例为5∶3∶3∶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果蝇体色和翅形的遗
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亲本果蝇的基因型是HHvv和hhVVC.不具有受精能力的精子基因组成是HVD.F2黄身长翅果蝇中双杂合子的比例为2/515.某生物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E—e独立遗传,且基因A、b、e分别控制①、②、③三种酶的
合成,在这三种酶的催化下可使一种无色物质经一系列转化变为黑色素。假设该生物体内黑色素的合成必须由该无色物质转化而来,如图所示,则基因型为AaBbEe的两个亲本杂交,出现黑色子代的概率为()A.164B.864C.364D.276416.在减数分裂Ⅰ后期,父方和母方的染色体各向两极移动的情况为()A
.父方和母方染色体在两极随机地结合B.通常母方染色体移向一极,而父方染色体移向另一极C.父方和母方染色体中各有一半移向一极,另一半移向另一极D.未发生染色体互换的染色体移向一极,而发生染色体互换的染色体移向另一极17.人类精子发生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细
胞中染色单体数最多可达92条B.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是不同的C.染色体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D.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1/22318.下列哪一项不是精子、卵细胞发生的区别()A.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B.一
个原始的生殖细胞形成的成熟生殖细胞个数C.成熟生殖细胞是否经过变形D.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19.下列与减数分裂及受精作用有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对生物的遗传、变异具有重大意义B.同一个
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组成一般是不同的C.经过减数分裂及受精作用之后,后代与亲本的染色体数量可以保持一致D.经过减数分裂及受精作用之后,后代与亲本的染色体组成可以保持一致20.如图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包含的两对等位基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A与a的分
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B.B与b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分裂ⅠC.A与a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分裂ⅠD.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互换21.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四个概念的比较,如图所示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a、b、c图中都有2条染色体,且都有染色单体B.
a、b、c图中都有一对同源染色体C.c图中有一个四分体,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D.a图中有2个DNA分子,b、c图中均有4个DNA分子22.图甲、乙、丙是某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是极体和卵细胞B.图甲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
体C.图乙细胞中染色单体数为0D.图丙细胞的名称是初级卵母细胞23.某动物的体细胞中有10条染色体,经检验一滴精液里有220个DNA分子(均为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这滴精液中的精子至少来源于________初级精母细胞()A.11个B.
22个C.55个D.88个24.下图是人体内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CD期的细胞都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B.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CD段某一时期C.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细胞板和纺
锤体都出现在BC时期D.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EF期的细胞都含23对同源染色体25.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C.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
26.人类遗传病中,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甲家庭丈夫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妻子表现正常;乙家庭中,夫妻都表现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患红绿色盲。从优生角度考虑,甲、乙家庭应分别选择生育()A.男孩、男孩B.女孩、女孩C.男
孩、女孩D.女孩、男孩27.正常蚕幼虫的皮肤不透明,由显性基因A控制。油蚕幼虫的皮肤透明如油纸(可以看到内部器官),由隐性基因a控制,A对a是显性,它们都位于Z染色体上。以下哪一个杂交组合方案,能在幼虫时就可以
根据皮肤特征,很容易地把雌雄蚕区分开来()A.ZAZA×ZAWB.ZAZA×ZaWC.ZAZa×ZAWD.ZaZa×ZAW28.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中“分离”和“自由组合”的基因,指的是()①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②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③同源染色体
上的非等位基因④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9.失散多年的堂兄弟(同一祖父),若从DNA分子水平上鉴定这一关系,最可靠的DNA分子来源是()A.常染色体B.X染色体C.Y染色体D.线粒体3
0.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几个基因所在的位置如图所示。据右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就是由多个线性排列的基因组成的B.朱红眼基因和深红眼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C.截翅基因与硬短毛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产生配子时黄身基因与棒眼基因可能分离31.下图所示为人的一对性染色体,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
是同源的(图中Ⅰ片段),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下列遗传系谱图中(和分别代表患病男性和女性)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Ⅱ-2片段的是()A.①④B.③④C.①②D.②③32.与常染色体遗传相比,伴性遗传的特点是()①正交与反交结果不同②男女患
者比例大致相同③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或女性患者多于男性④可代代遗传或隔代遗传A.③④B.①④C.①③D.②③33.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孩子既是红绿色盲又是XXY的患者,从根本上说,前者致病基因的来源与后者的病因发生的时期分别是()A.
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二次分裂B.与父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C.与父母亲都有关、受精作用D.与母亲有关、减数第一次分裂34.在果蝇野生型与白眼突变体杂交实验中,最早能够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最关键的实验是
()A.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且雌雄比例为1∶1B.F1雌雄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白眼全部为雄性C.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比例为1∶1D.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
,后代白眼全部为雄性,野生型全部为雌性35.关于“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下列哪一项叙述是正确的()A.R型活细菌与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成的S型细菌不能产生S型细菌后代B.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可能培养出S型细菌和R型细菌C.用DNA酶处理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后与
活R型菌混合,可培养出S型细菌和R型细菌D.格里菲思用R型活细菌与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可导致小鼠死亡,这就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36.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实验设计思路最关键的是()A.区分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B.提
取大肠杆菌的DNAC.提取T2噬菌体的蛋白质D.区分DNA和蛋白质,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37.下面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每个双链DNA分子一般都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B.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接着1个磷酸和1个碱基C.每个DNA分子的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糖数D.双链DNA分子中
的一段若含有40个胞嘧啶,就一定会同时含有40个鸟嘌呤38.下列关于DNA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大多数DNA由两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为螺旋结构B.脱氧核糖上1′-C与磷酸相连,5′-C与碱基相连C.DNA的单链中,具有游离的磷酸基团的一端为5′-端,具
有—OH的一端为3′-端D.DNA的两条链反向平行39.假设一个DNA片段中,碱基T共312个,占全部碱基的26%,则此DNA片段中碱基G所占百分比和数目分别是()A.26%,312个B.24%,288个C.
24%,298个D.12%,144个40.如果某DNA的一条链上的某段碱基排列顺序是5′-A—G—A—T—C—G—A—T-3′,则另一条链上对应的碱基排列顺序是()A.5′-A—G—A—T—C—G—A—T-3′B.5′-G—
A—G—T—C—G—T—A-3′C.3′-T—C—T—A—G—C—T—A-5′D.3′-C—T—C—G—C—T—A—T-5′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0分)41.(10分)已知豌豆种子子叶的黄色与绿色是由一对遗传因子Y、y控制的,用豌豆进行下列遗传实验,具体情况如下:(1
)从实验可判断这对相对性状中是显性性状。(2)实验二黄色子叶戊的遗传因子组成中杂合子占。(3)实验一子代中出现黄色子叶与绿色子叶的比例为1∶1,其主要原因是黄色子叶甲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4)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作。42.(1
0分)下图1为某动物体内五个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图2表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的生物不同细胞分裂时期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图3为某哺乳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简图,其中A~G表示相关细胞,①~④表示过程,请回
答下列问题:(1)图1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a细胞处于分裂。(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可发生在图2中的所代表的时期。(3)图3中细胞进行①过程时发生的主要物质变化是;若图中的精原细胞基因型为AaXbY,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仅发生过一次异常(无基因突
变),产生的G细胞基因型为aaXb,则F细胞的基因型为。43.(10分)如图是甲病(用A、a表示)和乙病(用B、b表示)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其中一种为伴性遗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病属于遗传病,乙病是遗传病。(2)5号的基因型是,8号是纯合子的概率为。(3)若7号与9号个体
结婚,生育的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44.(10分)如图一所示的是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示意图,图二所示的是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一写出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正确顺序是:B→→C。(2)根据图二实验结果可知,用于标记噬菌体的同位素是,请完成标记T2噬菌体的操作步骤:①配制适合细菌生长的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用放射性标记的,作为合成DNA的原料。②在培养基中接种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再用此细菌
培养T2噬菌体。(3)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需要。A.细菌的DNA及其氨基酸B.噬菌体的DNA及其氨基酸C.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D.细菌的DNA及噬菌体的氨基酸(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长春二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月考高一生
物试题答案1.答案B解析豌豆花属于两性花,进行自花传粉,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豌豆具有多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豌豆一次可以产生许多后代,便于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实验结果。2.答案A解析纯合子只能产生一种配子,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A正确;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纯合子,如Aa自交后代出现纯合子
AA、aa,B错误;隐性性状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体杂交子一代不能表现出的性状,C错误;A和a是等位基因,A和A、a和a是相同基因,不是等位基因,D错误。3答案A【详解】A、孟德尔在纯合亲本杂交和
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A正确;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遗传因子控制的”,B错误;C、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来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C错误;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有性生殖生物的核遗传现象,但不能解释细胞质基因遗传现象,D错误。故选A。4.答案B解析
设小麦抗锈病、不抗锈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杂合子自交,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淘汰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aa)后,剩余植株中,AA占13,Aa占23。淘汰掉不抗锈病的植株后,再自交,其中13AA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而23Aa自交发生性状分离(AA∶Aa
∶aa=1∶2∶1),所以F2中不抗锈病植株所占的比例为23×14=16。故选B。5.答案C解析在一个生物群体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6种不同的交配类型,A错误;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1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B错误;鉴别一棵具有显性性状的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植物常用自交法,简便易行,还可提高纯合子的比例,便于留种,C正确;测交可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而不是数量,D错误。6.答案C解析Ⅰ、Ⅱ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小球可代表生殖细胞,小球上的
字母可表示雌、雄配子相应的基因组成,A正确;每次抓取的小球要放回原桶内,目的是保证桶内两种小球数量相等,B正确;两小桶内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而雌雄配子的数目不一定相等,一般都是雄配子多于雌配子,C错误;
Ⅲ、Ⅳ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模拟的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验,产生基因型为AB配子概率为12×12=14=25%,D正确。7.答案D解析:选D孟德尔定律的前提是遗传因子独立存在,不相互融合;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减数分裂中;按照孟德尔定律,A
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3×3×3×3=81(种);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2×2×2=8(种)。8.答案C解析:选C亲本基因型是RrYy,子一代中该基因型占14,因此不同于亲本的占34,A错误;子一代组
合方式是16种,基因型是9种,B错误;子一代表现型既受基因控制,也受环境影响,表现型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C正确;Y与R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D错误。9.答案B解析依据所给四个植株的基因型,任选两植株杂交都能产生含有一对等位基因的后代,可用于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A正
确;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杂交后代至少含有两对等位基因,可选用的杂交组合有①和④、②和③、③和④,B错误;欲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可选择③和④进行杂交,产生AaBbDd,再让其自交即可产生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C正确;欲通过检测花粉
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可选择④和任意植株杂交,都可产生Bb等位基因,D正确。10.答案B解析依据自由组合定律,双显性子代的基因型为A_B_,所占比例为9/16,其中只有AABB不含隐性基因,在双显性子代中所占比例为1/9,则双显性子代中含隐性基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1/9=8/9
。11.答案A解析F2中比例为9∶6∶1,即9∶3∶3∶1的变形,圆形块根的基因型为3A_bb和3aaB_,其中1AAbb、2Aabb、1aaBB、2aaBb,杂合子占46=23,A正确。12.答案D解析根据农田间行种植等数量基因型为Aa和aa的玉米可以知
道:产生的配子中:A占14,a占34。因为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受粉植物,可以接受本植株的花粉,也能接受其他植株的花粉,说明它们之间能进行自由传粉,玉米结的籽粒中,AA占14×14=116,Aa占14×34×2=616,aa为34×34=916。因此,收获的玉米种下去,具有A表型和a表型的玉
米比例应接近116+616∶916=7∶9。13.答案B解析由题干可知:黑色刺鼠基因型为B_C_,褐色刺鼠基因型bbC_,白化鼠基因型为bbcc或B_cc。黑色刺鼠(B_C_)与白化鼠(bbcc)交配,子一代中有12个体是白化鼠,所以亲本黑色刺鼠含有c为B_Cc,子一代中14
是黑色正常刺鼠,14是褐色正常刺鼠,亲本黑色刺鼠含有b,所以黑色亲本的基因型是BbCc。14.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用两种纯合果蝇杂交,F2出现4种类型且比例为5∶3∶3∶1,是9∶3∶3∶1的变形,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F1的基
因型是HhVv,亲本果蝇的基因型是HHVV与hhvv或HHvv与hhVV,由于已知果蝇有一种精子不具有受精能力,而F2比例为5∶3∶3∶1,说明该精子的基因组成为HV,所以亲本的基因型只能是HHvv与hhVV,B、C正确;F2黄身长翅果蝇的基因型是HhVV、HHVv、HhV
v,比例为1∶1∶3,所以双杂合子的比例为3/5,D错误。15.答案C解析因为该生物体内的黑色素只能由题图中的无色物质转化而来,则黑色个体的基因型是A_bbee,则AaBbEe×AaBbEe产生A_bbee的概率为34×14×14=364。16.答案A解析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
色体分离,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与染色体来源无关,所以父方和母方染色体在两极随机地结合,A正确,B、C错误;染色体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D错误。17.答案D解析人体细胞内有23对、46条染色体,复制后为92条染色单体,A正
确;在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互换情况下,姐妹染色单体上基因可能是不同的,B正确;四分体的形成是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是减数分裂Ⅰ后期,C正确;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1,D错误。18.答案D解析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均等分裂,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会发生不均等分裂,A
不符合题意;一个精原细胞可形成4个精子,而一个卵原细胞只能形成1个卵细胞,B不符合题意;精细胞形成后需变形为蝌蚪状才成为精子,卵细胞不需要变形,C不符合题意;成熟的精子和卵细胞是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都含有相当于体细胞一半的染色体,D符合题意。19.答
案D解析经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后代与亲本的染色体数量一致,但染色体组成一般不同,其具有多样性。20.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已发生互换,使每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分别有A和a,所以等位基因A与a的分离
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21.答案A解析a图中含同源染色体,但没有姐妹染色单体;b图中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c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正在联会,处于减数分裂Ⅰ前期。a、b、c图中都有1对同源染色体,其中a图中不含染色单体,b和c图中都含有染色单体,A错误,B正确;四分体是由同源染色体两两
配对形成的,因此c图中有一个四分体,C正确;a图中有2个DNA分子,b、c图中均有4个DNA分子,D正确。22.答案B解析由图甲细胞发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推测该生物为雌性动物,图甲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为卵细胞和极体,A正确;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时彼此分离,图甲
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图乙细胞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单体数为0,C正确;图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前期,该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D正确。23.答案A解析体细胞的染色体条数为10,则精子中染色体条数为5。一滴精液里有220个DNA分子,则一共有
220/5=44个精子,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以产生4个精子,则精子至少来源于11个初级精母细胞,A正确。24.答案B解析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图中CD段表示减数分裂Ⅰ以及减数分裂Ⅱ的前、中期,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处于减数分裂Ⅱ时期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
体,A错误,B正确;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图中BC时期表示有丝分裂前的间期的DNA复制,而细胞板只出现在植物细胞分裂的末期,纺锤体应在前期出现,C错误;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图中EF期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人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有46对同源染色体,D错误。25.答案
B解析:选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非都与性别决定有关,A错误;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时,一对性染色体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所以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B正确;生殖细胞中既有常染色体又有性染色
体,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如呼吸酶等相关的基因也会表达,C错误;初级精母细胞中一定含有Y染色体,但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不一定含有Y染色体,D错误。26.答案C解析已知甲家庭丈夫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
,假设由A、a基因控制,其基因型为XAY,妻子表现正常,其基因型为XaXa,所以这对夫妻只要生育男孩就可以避免该遗传病在后代出现;乙家庭中,夫妻都表现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患红绿色盲,因为人类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此可
以判断妻子有可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所以这对夫妻最好生女儿,使后代患病几率低。27.答案D解析ZaZa(雄性油蚕)与ZAW(雌性正常蚕)交配,子代中正常蚕均为雄性(ZAZa),油蚕均为雌性(ZaW),在幼虫时从皮肤是否透明即可将雌雄蚕区分开来。
28.答案D解析基因分离定律中“分离”指的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自由组合定律中“自由组合”指的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自由组合,故选D。29.答案C解析男性体内常染色体一半来源于父方,一半来源于母方,随机性较大,A不符合题意;男性的X染色体只能来源于母亲,则堂兄弟X染色体不同,不能推断亲缘关系,B不符合题意;Y染色体能从父亲传给儿子,再传给孙子,则堂兄
弟的Y染色体相同,C符合题意;人体的线粒体基因几乎全部来源于母亲,则堂兄弟线粒体DNA分子不同,不能推断亲缘关系,D不符合题意。30.答案D【详解】A、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错
误;B、朱红眼基因和深红眼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是非等位基因,B错误;C、截翅基因与硬短毛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D、黄身基因与棒眼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黄身基因与棒眼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若减数第一次
分裂前期发生交叉互换,则姐妹染色单体上的黄身基因与棒眼基因可能会随着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离,D正确。故选D。31.答案A解析对比X和Y染色体可知,Ⅱ-2只位于Y染色体上。该遗传病的特点是,男性全部患病,女性全部正常。32.答案C解析伴性遗传的性状与性别相关联,正交与反交结果不同,而常染色体遗
传正交与反交结果相同,①正确;常染色体遗传与性别无关,男女患者比例大致相同,而伴性遗传男女患者比例不相同,②错误,③正确;显性遗传往往可代代遗传,隐性遗传为隔代遗传,常染色体遗传和伴性遗传都具有该特点,④错误。33.答案A【详解】根据题意,这对夫妇表现正常,可能的基因型是XBX-×XBY,他们生
了一个红绿色盲病的男孩,其致病基因Xb肯定来自于母亲,则母亲的基因型为XBXb;该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且患有色盲,则可以确定其基因型为XbXbY,则该男孩的两条X染色体都来自母亲,应为母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产生含两条X染色体的卵细胞,而这样的卵细胞参与受精导致,因此A正确。故选A。34.答案B解析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F1全部表现野生型,雌雄比例1∶1,只能说明野生型相对于突变型是显性性状,不能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错误;F1中雌雄果蝇杂交
,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白眼全部为雄性,说明这一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比例1∶1,这属于测交类型,仍不能说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错误;白眼雌性与野
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为雄性,野生型全部为雌性,能证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但不是最早说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错误。35.答案B解析R型活细菌与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的S型细菌可以遗传,A错误;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所以
用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可能培养出S型细菌和R型细菌,B正确;用DNA酶处理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后,DNA水解,与R型活细菌混合,不能培养出S型细菌,C错误;格里菲思用R型活细菌与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可导致小鼠死亡,只能证明S型细菌体内存在
转化因子,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36.答案D解析在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实验设计思路最关键的是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直接地、单独地去观察它们的作用。37.答案B解析:选BDNA分子的基
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每个DNA分子中通常都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A正确;在DNA分子中,一般情况下每个脱氧核糖上连接2个磷酸和1个碱基,B错误;1分子脱氧核苷酸由1分子碱基、1分子磷酸和1分子脱氧核糖组成,因此DNA中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糖数,C正确;在双链DNA分子
中A=T,C=G,D正确。38.答案B解析大多数DNA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为螺旋结构,少数DNA由单链构成,A正确;磷酸和碱基分别连在脱氧核糖的5′-C和1′-C上,B错误;DNA单链3′-端具有羟基(—OH),5′-端具有
游离的磷酸基团,C正确;DNA分子的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正确。39.答案B解析DNA分子中,G+T、C+A各占50%,所以T=26%,G=24%,G的数目设x,x312=GT=24%26%,x=288,B正确。40.答案C解析DNA的两条单链反向
平行,且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T配对,C与G配对,可对应写出另一条链的碱基排列顺序应该为3′-T—C—T—A—G—C—T—A-5′。第Ⅱ卷非选择题41答案(1)二黄色(2)2/3(3)Y∶y=1∶1(4)性状分离解析(1)由于实验二中出现了性状分离,所以后代出现的新性状绿色子叶是隐性性状
,黄色子叶为显性性状。(2)实验二中黄色子叶(丁)的遗传因子组成为Yy,自交后代的比例为YY∶Yy∶yy=1∶2∶1,所以在显性个体中杂合子占2/3。(3)亲本中的显性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为Yy,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
配子,隐性个体只产生含隐性遗传因子的配子,所以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4)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42.(1)d有丝(2)Ⅰ(3)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Xb【分析】分析图1:a细胞
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c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e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分析图2:Ⅰ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为1:2:
2,且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Ⅱ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为1:2:2,且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Ⅲ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为1:0:1,且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
同,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Ⅳ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为1:0:1,且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分析图3:图3为某哺乳动物减数分裂过程简图,其中A为初级精母细胞,BC为次级精母细胞,DEFG表示精
细胞。【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1不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d;图1中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后期,对应于图2中的Ⅰ所代表的时期。(3)图
3中①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此时细胞中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若图中的精原细胞基因型为AaXbY,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仅发生过一次异常(无基因突变),产生的G细胞基因型为aaXb,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基因a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未分离,因此图中D、E
、F细胞的基因型依次为AY、AY、Xb。【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柱形图等,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
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43.(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AaXBXb0(3)5/12【分析】根据题意和遗传系谱图分析可知:5号和6号表现型正常,生有患甲病的女儿,故甲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已
知甲病、乙病,其中一种为伴性遗传,2号患乙病,有正常的女儿5号,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甲病(用A、a表示),则患甲病为aa,不患甲病为AA、Aa;乙病(用B、b表示),则患乙病为XbY、XbXb,不患乙病为XBXB、XBXb、XBY。【详解】(1)5
号和6号表现型正常,生有患甲病的女儿,故甲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已知甲病、乙病,其中一种为伴性遗传,2号患乙病,有正常的女儿5号,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9号患甲病为aa,则其表现正常的母亲5号为Aa;2号男
性患乙病为XbY,则其表现正常的女儿5号基因型为XBXb。因此,5号的基因型是AaXBXb。8号患甲病,相关基因型为aa,不患乙病,有患乙病的母亲,相关基因型为XBXb,因此8号基因型是aaXBXb,是纯合子的概率为0。若9号携带
乙病致病基因,那么此基因来自5号,而5号的致病基因来自2号。(3)7号不患甲病,有患甲病的妹妹,故7号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XbY,2/3AaXbY,9号患甲病,相关基因型为aa,5号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XBXb,9号关于乙病的基因型及概率为
1/2XBXB、1/2XBXb,若7号与9号个体结婚,生育的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2/3×1/2=1/3,患乙病的概率为1/2×1/2=1/4,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1/3×3/4+2/3×1/4=5/12。44.(1)D→A→E
(2)32P4种脱氧核苷酸(3)C(4)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和DNA(C、H、O、N、P)。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
→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3、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详解】(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正确顺序是:B吸附→D注入→A合成→E组装→C释放。(2)根据图二实验结果可知,沉淀物中放射性很强,故用于标记噬
菌体的同位素是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是寄生在细菌中的,所以标记T2噬菌体的操作步骤:①配制适合细菌生长的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用放射性标记的4种脱氧核苷酸作为合成DNA的原料。②在培养基中接种细菌,培养一段时
间后,再用此细菌培养T2噬菌体。(3)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需要噬菌体的DNA作模板,细菌的氨基酸作原料,C正确,故选C。(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结论是: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
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