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5)页,38.735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e76ff844dafa8ed2a45b3c29ae1348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试题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
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材料一:这一切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
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可以叫它作中国建筑的“文法”。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中国建筑怎样砍割并组织木材成为梁架,成为斗拱,成为一“间”,成为个别建
筑物的框架;怎样布置并联系各种不同的个别建筑,组成庭院:这都是我们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
之间,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至如梁、柱、墙、瓦、栏杆、斗拱、正房、厢房、游廊、庭院等等,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
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做点
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是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
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节选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材料二:曹雪芹一生主要生活在北京、江浙一带,《红楼梦》中的建筑创作素材也主要取自于这
两地。大观园类似于江南园林,它以“间”为构成特点,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构成单个庭院,进而由单个庭院构成错落有致的院群,主次分明,不拘一格,在直线和曲线的相结合下,呈现出多维的美感,院群空间变化丰富,同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红楼梦》中对于建筑位置的设定极为讲究,它将
主要的建筑安置在对称轴上,而次要的建筑则安置在中轴线两侧的位置上,这种平面设计的布局原则来自于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四合院,它更是我国古代封建宗法和等级观念的集中体现。《红楼梦》中位于中轴线上的建筑是最高等级,为贾母起居处,其他建筑则按照
尊卑、长幼、男女、主仆等关系依次排列。每个房屋外部都有界限分明的围墙,前院有倒座,后院有东西厢房,厢房院落左右对称,次要的其他殿阁则以正厅为圆心环绕排开。我国自古有“天圆地方”的自然观,认为自己处于天地的中心,所以“中”字特别能代表古
代中国人的处事态度,儒家文化更把这种“中”的概念升华提炼,创造出“中庸”思想。“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因此《红楼梦》中的建筑在空间布局和平面设计上都遵循了对称的规则,以中轴线对称均等布置,严谨规整,恪守强者居中,
等级严格的儒家之“礼”,这样不仅使建筑在构图上取得一种均衡,给人以天然的安全感,而且建筑的对称之美,更突出了中国人民崇尚家庭团聚,国家统一的文化观念,是中华民族伟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集中体现。《红楼梦》中的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例如贾母等在缀锦阁吃酒,命
梨香院的女孩子们在藕香榭奏乐,贾母说“就铺排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借着水音更好听”,实现了建筑和水的有机结合,实乃精妙。中国古代就有“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现在更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理念。建筑要想获得整体和谐的美感,也必然要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自然环境为建筑起到点缀和烘托的作用,建筑赋予
自然环境新的生机与颜色。《红楼梦》就是贯彻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一艺术与美学的原则,从而塑造了一副和谐美丽的豪门巨宅画卷。另外,《红楼梦》中的建筑不仅仅只有居住价值和审美价值,更是一种媒介和桥梁,它用姿态万千的府邸和园林来描绘纷繁复杂的人物
性格,刻画人物的性情和行为,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个性更深入人心。(摘编自袁孝颖、宋国庆《论<红楼梦>建筑文化中的美学意蕴》)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建筑的“文法”即我们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
并发展下来的所有建筑都遵循的惯例法式。B.梁、柱、墙、瓦等建筑“词汇”依照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组合成一座座建筑物。C.《红楼梦》中的建筑均结合了江南园林和北方四合院的特色,呈现出变化丰富、多维的美感。D.《红楼梦》中的建筑位置彰显了我国封建宗法制度和等级观念,它们按
尊卑等关系依次排列。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我国建筑的特点,材料一主要用比喻的手法来阐述。B.运用相同的建筑“文法”和不同的建筑“词汇”,可以创造出“千变万化”的中国建筑。C.对称的建筑,在构图上有均衡性,给人以
安全感,体现了中国人中庸的处事态度。D.“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原则证明了《红楼梦》中的建筑物蕴含天人合一的思想。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主要观点的一项是()A.“荣禧堂”位于荣国府的中轴线上,匾额为皇帝所书赐,
它是贾府的当家人贾政的住处。B.贾政等人游大观园时,说:“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则有何趣。”C.贾宝玉的住处“怡红院”种有芭蕉和海棠两种植物,作者借此来衬托他的性情及地位。D.大观园原系十二钗栖止之所,工
程浩大,故借元春之名而起,再用元春之名以安诸艳。4.请用《红楼梦》中的建筑特点来解释中国建筑“文法”的灵活性。5.梁思成在《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里说:“我们有些住宅的标准设计‘千篇一律’到孩子哭着找不到家。”请结合材料一分析出现此现象的原因。(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
分)炭河(节选)韩振远铁锁觉得才睡了一会儿就被摇醒了,迷迷糊糊的,还想在坑上再赖一会儿,马上又感到不对。平常,喊他起床的是妈,等到他洗完脸,走出家门时,爹要么下河还没回来,要么打着很响的呼噜还没睡醒。铁锁爹是个艄公,到河里跑船经常一月半月不回家。铁锁记得,昨晚睡觉时,爹明明还不在家,没
想到这么快就回来了,而且声音急迫,像出了什么大事。他坐起来,揉揉眼,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爹朝他背上狠狠拍了一巴掌,有点儿疼,他便彻底醒了,眯眼坐起来。爹说:“快穿衣裳,跟臭蛋请假。”铁锁嘟囔:“请什么假?”爹说:“涨河了,
捞炭。”爹说这话时,兴奋得像一匹昂扬的叫驴。铁锁以前听爹说过捞炭,也跟着兴奋起来,一蹬腿穿上短裤,跳下炕要洗脸。爹说:“洗什么脸,一会儿下了河有你洗的。快去,跟你师傅请假。”月色水一样在巷里流淌,微微有点风,真凉快,也不知几点了。铁锁出
了门。爹光着膀子,和铁锁一样只穿条齐膝短裤,拉辆平车,也出了门。爷俩没走几步,巷里到处响起狗吠声,叫得人心慌,接着渐次响起吱呀呀的开门声,一个个晃动的人影全都急匆匆往河边赶。师傅家在村口,去河边正好路过。铁锁紧跑几步,把爹落在后面,啪啪拍师傅家的破门,没等拍开
,爹拉着平车过来了,喊:“拍门环!”铁锁就把手高高举起,使劲拍,清脆的门环撞击声在月色中响起来。飘落到巷两头。里面终于有了响动,传出一个男人的声音,带着睡意,还带着几分嘶哑,全然没有了上课时的威严与洪亮。“谁呀?”铁锁怯怯说:“师傅,是我。”门吱一声开了,师傅
光光的肚皮从门缝里闪出来,带着一股酸臭汗味。师傅问:“是铁锁,什么事,把门敲得山响?”铁锁懦懦的,觉得为这事好像不应该请假,像上课时回答不了提问一样,“师傅,我请假。”师傅问:“出了什么大事,等不到天明吗?才四点多。”铁锁说:“我爹让请假。”师
傅急了,问:“这娃,到底什么事?”铁锁说:“涨河了,爹让我跟着下河。”铁锁说完,师傅一愣神,眼睛发亮,问:“涨什么河,炭河吗?”铁锁说:“爹让我下河捞炭。”师傅说:“铁锁,你要上学,不能去。”爹还没走,站在黑暗处,接着铁锁的话,瓮声瓮气。“臭蛋,涨炭河了,水大得很,满河都漂着炭块子。碰得船帮子咚咚
响,我跑了几十年船,还没见过这阵势,这是老河给咱带财哩,能不捞吗?”师傅又一愣神,说:“你刚锚船上岸吗,这回还是去潼关?”爹说:“这一趟可费劲了,刚出了禹门口,船就在干滩上搁了三天,过了蒲州,又搁了三天,干等着涨水,蚊子能把人咬死。”铁锁这才明
白爹是刚从河里上来,看见涨了炭河,还没喘口气,马上又下河捞炭,十几天没好好睡觉,也不知爹累不累。师傅好像又愣了神说:“你是要铁锁跟你去吗?”爹说:“半大小子,能帮上忙了。”师傅说:“铁锁不能去。”爹说:“臭
蛋,听我的,让铁锁去,几年才能涨一回炭河。”爹已经拉着平车朝河那边走了,铁锁望了师傅一眼,跑过去跟上,没走几步,就听见脚步声响,又有人急着朝河边赶。臭蛋是师傅小名,村里老年人都这么叫。铁锁从不把臭蛋叫臭蛋。什么时候都叫师傅,他知道这么叫也不对,正规的叫法应该是老师,
可是,爹和长辈们都这么叫,铁锁觉得这么叫也没什么不好,就跟着这么叫了。村小学共十三个学生,臭蛋给他们上课第一天,先在黑板上大大地写了三个字:刘满强。说:“这是我的名字,我叫刘满强,你们都熟悉,原先是种地的,你们陈老师调走了,一时来不了新老师,支书说了,让我先凑合
几天,要不把你们课误了。”听爹说,臭蛋是老高中生,肚里墨水不少。臭蛋说他凑合几天,结果却一直这么教着,黄河沿子苦,老师都不愿意上这地方来。铁锁总觉得臭蛋不像个老师,没脾气,管不住学生,和村里别的汉子没什么区别。星期天,或者放了暑假、寒假,一样去地里干活。臭蛋做庄稼活经常叫老婆骂得头也不敢抬。铁锁想
着师傅,不觉得和爹拉开了距离,一朵云彩掩住月亮,爹的光脊梁隐在了黑暗中,只听得空平车在土路上颠得砰砰响。下了坡,路旁是一条通到黄河的沟,另一旁是土崖,月光把崖上面那棵老柿树照出了阴影。像个人踮起了脚尖朝河那边望。听妈说,这叫官崖。下河的男人出去时间长了,女人都会攀到官崖顶朝河里望,男人一天不回
来,女人就一天也不间断地上到崖顶望,有的女人流着眼泪,一站就是一天。昨天,铁锁还看见妈心急火燎地攀上去过,铁锁望着站在崖顶的妈,感觉妈也变成了那棵弯曲的老柿树,朝河里倾斜。现在,爹总算回来了,却没在家里待上一会儿,又心急火燎地下河。爹是被河里的炭催得,什么都不顾了。(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爹朝他背上狠狠拍了一巴掌”一句,既表现出身为船工的铁锁爹的壮实有力,也反映出铁锁爹对待铁锁稍显粗暴。B.“师傅光光的肚皮从门缝里闪出来,带着一股酸臭汗味”的细节描写,是为了说明天气酷热和师傅不注意个人卫生。C.面对涨河,
铁锁爹一再要求铁锁请假,说明他对铁锁的教育不够重视;师傅反对铁锁捞炭,体现了他对学生的关爱。D.最后一段通过插叙女人望夫流泪、站就是一天的场景,侧面衬托下河跑船的辛苦和危险,写出了铁锁娘对铁锁爹的关心。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铁锁被“爹”叫醒的情节来设置悬念,与后文“铁锁这才明白爹是刚从河里上来”相照应,使情节完整。B.文章插叙了有关“师傅”的两段文字,介绍了“臭蛋”成为铁锁的“师傅”的来由,表现出乡村教师的朴实和崇高。C.文章语言朴实自然,适合表现乡村主题。“兴奋得像--匹昂扬的叫驴
”等描写生活气息浓郁,使人物形象生动。D.文章标题“炭河”既是文章的特定环境,也是事件的起因。通过主人公铁锁的讲述,展示出一幅乡村生活画面。8.小说三次写到师傅臭蛋“愣神”,在人物塑造上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9.有人评论说,这篇小说很有美感,请结合选文从环境、人物、情
感三个方面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成祖永乐二十二年八月,皇太子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左春坊大学士杨士奇为礼部右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士奇入谢新命毕,闻惜薪司奏准岁例,赋北京、山东枣八十万斤,为宫禁香炭之用,将复入奏。时
蹇义、夏原吉奏事未退,上见士奇,顾.义等曰:“新华盖学士来奏事,必有理,试共听之。”士奇因言:“今闻惜薪司传旨,赋枣八十万斤,得无过多?虽系岁例,然诏书所减除者,皆岁例也。”上喜,即命减其半。复语义等曰:“卿三人朕所倚,宜尽言,匡朕不逮。”以灵壁
县丞田诚为州判官,仍佐灵壁县事。诚居.官廉能,抚字九年,考满,父老诣阙留之,遂有是命。以太常寺卿讷为交趾任华府知府。周讷永乐中为祠祭司郎中,请封禅,太宗不听。后以方宾荐入太常。上曰:“谀佞之人,宜置远微,不可以玷朝行。”遂有是命。翰林院...严考岁贡生。上谕杨士奇曰;“百姓不蒙福者,由守令匪
人;守令匪人,由学校失教;自今宜严试之。五经四书义,不在文辞之工拙,但取其明理者。或人材难得,即数百人中得一人亦可。盖取之严,则不学者不敢萌侥幸之望。”罢海子、西湖巡视官。上谓蹇义曰:“朕之心苟可推以利民虽府库之储不吝况山泽之利哉!”命户部,被灾田土,分遣人驰谕
各郡县,停免催征粮税。仁宗洪熙元年二月,舞阳、清河、睢宁民饥,命发本县仓粟赈之。五月,谕吏部慎选御史,以清风纪,咨访可任都御史以闻。上曰:“都御史,十三道[注]之表。都御史廉,御史虽不才,亦知畏惮。今不才者无复畏惮矣。”每边将陛.辞.辄戒曰:“民力罢矣,毋贪功。脱扰塞下
,驱之而已。”在位仅十月,而百政具举云。(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仁宜致治》,有删改)【注】十三道:按照明朝制度,十三道监察御史是在都察院中具体进行审计监督的官员。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选出正确的地方(填写字母)。朕[A]之[B]心[
C]苟[D]可[E]推[F]以[G]利[H]民[I]虽[J]府[K]库[L]之[M]储[N]不[O]吝[P]况[Q]山[R]泽[S]之[T]利[U]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顾义等曰”与“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两句中的“
顾”字含义相同。B.“诚居官廉能”与“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登泰山记》)两句中的“居”字含义相同。C.翰林院,唐代初置,各朝职能略有不同,明朝有协助户部考核贡生的职能。D.陛辞,既指官员面见皇帝辞官,也指官员离开朝廷辞别皇帝,文中指后者。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士奇听闻惜薪司传旨向地方征收八十万斤枣树,认为征收数量过多,立即请求依岁例减除,仁宗欣然纳谏,下令减收一半。B.仁宗注重官员的品行。田诚清廉能干,尽心安抚体恤百姓,因而获得提拔重用
;奉承献媚的周讷则被贬到偏远地方任职。C.仁宗仁爱恤民,推行一系列利民措施:罢免海子、西湖的巡视官,中止征收受灾地方的各种赋税,开放本地官仓赈济灾民。D.仁宗重视官吏风纪,在他看来,都御史的人选至关重要,因为作为御史的表率,都御史廉洁,御史即使无才也会畏惧。13.把文
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卿三人朕所倚,宜尽言,匡朕不逮。(2)民力罢矣,毋贪功。脱扰塞下,驱之而已。14.明仁宗告诫杨士奇要严格加强对“岁贡生”考核选拔的原因和目的各是什么?他认为选拔人才的依据是什么?(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本题共2小题,9分)宿业师山房①期丁大②不至
孟浩然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注:①山房:僧人居所。②丁大:诗人友人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夕阳刚刚西沉,屋舍四周的群山万壑立刻就变得昏暗起来。B.三、四两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刻
画诗人在身处环境中的独特感受。C.五、六两句写夜深时山间的静谧,“归”“栖”二字中流露出一种浓浓的乡愁。D.最后两句用“期宿来”点出与友人的期约,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满心期待。16.“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
卧闲敞。”这是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中的几句。其中的“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与本诗中的“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都写到了“夜(夕)凉”,但表意效果又有所区别。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两句,雄壮宽广的气度,开阔旷远的视野,与王勃的《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2)《答司马谏议书》中,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生事”的指责,王安石指出新法的理论根据是“”,根本目的是“”。(3)《谏太宗
十思疏》中“”语出《周易·谦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而“”则语出《周易·比卦》:“王用三驱。”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近代思想家认识到文化传承与中国的强弱兴
衰密不可分,与中国的前途命运___________。他们投入到___________的救亡图存的政治斗争的同时,一直在关注、解读诸子思想。始终秉持___________的心态,借鉴外来文化以丰富、创新中国文化,是近代诸子学留给后世的最大启示。正如魏源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
夷”,申明师夷是为了制夷一样,近代思想家借鉴、学习西学是为了更好地增强中学的力量而与西学___________,从而更有效地抵制西方列强的侵略。对于近代思想家来说,西学只不过是手段而已,中学才是目的。用严复的话说,
就是利用西学“回照故林”;用梁启超的话说,就是迎娶西方美人生出中国的宁馨儿。梁启超早年就认识到中国哲学与文化重建“舍西学无用”、“舍中学无本”,他曾经将中国近代的诸子学复兴称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由于始终不忘初心之故,不仅近代思想家未因借鉴而
迷失在欧风美雨之中,而具更坚定了对中国学术思想的坚守。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休戚相关如火如荼兼容并包分庭抗礼B.休戚相关方兴未艾兼容并包平分秋色C.息息相关方兴未艾兼而有之平分秋色D.息息相
关如火如荼兼而有之分庭抗礼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由于始终不忘初心,不仅近代思想家未因借鉴而迷失在欧风美雨之中,而且更坚定了对中国学术思想的坚守。B.由于始终不忘初心,近代思想家不仅未因借鉴而迷失在
欧风美雨之中,反而更坚定了对中国学术思想的坚守。C.由于始终不忘初心之故,近代思想家不仅未因借鉴而迷失在欧风美雨之中,而且更坚定了对中国学术思想的坚守。D.由于始终不忘初心之故,不仅近代思想家未因借鉴而迷失在欧风美雨之中,反而更坚定了对中国学术思想的坚守。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
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试题。(本题共2小题,10分)理解提问,A;训练声音,火速翻唱歌曲;根据描述,迅速绘出画作……近期,被称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技术被应用于许多新场景,展示了在
语言理解和内容生成等方面的出色能力。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①是更多数据、更强算力和大型语言模型共同作用。②海量且高质量的数据提供了充足的训练“养料”,③高性能算力让快速学习成为可能,④大型语言模型赋予其出色的理解和内容生成能力。⑤生成式人工智能提高强大的理解、自主学习能力,⑥随着技术迭代
,更高效的人工智能应用有望加速服务各行各业,⑦成为新的智能时代的重要工具。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工智能不断进化、与生产生活融合愈加密切,B。比如,人工智能生成近似原画的内容、构图等,可能侵犯了原创者的知识产权;大型语言模型处理
、生成数据时,可能涉及个人隐私。因此,必须前瞻研判相关风险,守住法律和伦理底线,推动人工智能朝着科技向善的方向发展。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
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简洁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担当,在词典里的意思是“接受并负起责任”。担当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动。担当可以为自己、他人,也可以为国家、民族……你对“担当”
有着怎样的体验或感悟,请以“担当”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字数不少于800字。答案1.C2.D3.A4.①《红楼梦》中的院群错落有致,不拘一格,空间变化丰富,与周围环境相辅相成(
或《红楼梦》中的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珠联璧合,相得益彰);②《红楼梦》中的建筑姿态万千,凸显人物性格。5.①建筑文法和词汇具有一定的拘束性,建筑师们在设计房屋时需要遵循法式,这就容易造成“千篇一律”的现象。②建筑师在设计房屋时忽略了灵活性和多样性,没能关注住户们的“不同的需要”,表达出“极不相同的情
感”,“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C.“均结合”错误,原文是“大观园类似江南园林”,而不是《红楼梦》中的所有建筑。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
证明了《红楼梦》中的建筑物蕴含天人合一的思想”错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艺术与美学的原则”,《红楼梦》中的建筑贯彻了这一原则。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论述的是《红楼梦》中的建筑有“主次分明,不拘一格,在直线和曲线的相结合
下,呈现出多维的美感,院群空间变化丰富,同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特点。A.体现了“强者居中”的“我国古代封建宗法和等级观念”,可以作为材料二的论据;B.体现了大观园中的建筑“含蓄”的特点;C.说的是植物和人的关系;D.阐述建筑和
人的关系。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结合“《红楼梦》中的建筑与周周自然环境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可知,《红楼梦》中的院群错落有致,不拘一格,空间变化丰富,与周围环境相辅相成(或《红楼梦》中的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珠联璧合,相得益彰);②结合
“另外,《红楼梦》中的建筑不仅仅只有居住价值和审美价值,更是一种媒介和桥梁,它用姿态万千的府邸和园林来描绘纷繁复杂的人物性格,刻画人物的性情和行为,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个性更深入人心”可知,《红楼梦》中的建筑姿态万千,凸显人物性格。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①结合“无
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可知,建筑文法和词汇具有一定的拘束性,建筑师们在设计房屋时需要遵循法式,这就容易造成“千篇一律”的现象。②结合“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运用这‘文法’的规
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可知,建筑师在设计房屋时忽略了灵活性和多样性,没能关注住户们的“不同的需要”,表达出“极不相同的情感”,“创造极不相同的类
型”。6.B7.D8.①第一次是师傅听到铁锁说涨河消息时的神情,表现出他听到涨河消息时的惊讶和兴奋。②第二次是师傅听了铁锁爹说的涨炭河信息后的神情,反映出他没有想到铁锁爹已经回到家,体现出他对铁锁爹刚行船回
家又下河捞炭的不放心和关心。③第三次“愣神”其实是表现师傅的思考、迟疑,他不同意铁锁爹让铁锁去干下河捞炭这种有危险的事,体现了他对自己学生的关心。9.①环境描写之美,如月色、凉风、云彩、土崖、老柿树等等景物,构筑了一幅安宁纯美的乡村图画。②人物形象之
美,铁锁是憨厚的乡村后生,铁锁爹是壮实淳朴的船工,师傅臭蛋是有责任有担当的乡村老师,铁索妈是朴实守候的乡村妇女,这些形象鲜活生动,给人以温暖的诗意关照。③温暖人情之美,质朴简单的乡村,亲情勾连,人们生活
贫穷但充实,呈现出淳朴、大美的人情世界。【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内容,概括主题的能力。B.“是为了说明天气酷热和师傅不注意个人卫生”目的分析错误,说师傅“带着一股酸臭汗味”,应是为下文插叙师傅的身份做铺垫。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D.“通过主人公铁锁的讲述”错误,铁锁并非讲述者。小说记叙了铁锁和他爹及师傅的对话,插叙了有关“师傅”的两段文字,铁锁只是故事的亲历者,并非讲述者。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小说三次写到
师傅臭蛋“愣神”是神态描写,分析其在人物塑造上的作用可以联系上下文结合“愣神”的原因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性格特点等。第一次:上文“铁锁说:涨河了,爹让我跟着下河”,说明师傅“愣神”是因为听到涨河的消息而惊讶,下文“师傅一愣神,眼睛发亮”说明内心
十分高兴。第二次:结合下文师傅的话“你刚锚船上岸吗,这回还是去潼关?”和铁锁爹的话“这一趟可费劲了,刚出了禹门口,船就在干滩上搁了三天,过了蒲州,又搁了三天”分析,师傅之所以“愣神”是因为内心没想到“铁锁爹”回家了,表明内心关心“铁锁爹”的安全。第三次:结合下文师傅的话“你是要铁锁跟
你去吗?”和下文二人的对话“爹说:半大小子,能帮上忙了。师傅说:铁锁不能去”分析,师傅“愣神”是因为“铁锁爹”想让铁锁去下河捞炭,师傅不同意,表明他对铁锁学习的关心与重视。9.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环境之美:结合文中“月色
水一样在巷里流淌,微微有点风,真凉快,也不知几点了”“一朵云彩掩住月亮”“另一旁是土崖,月光把崖上面那棵老柿树照出了阴影,像个人踮起了脚尖朝河那边望”的语句分析,作者通过描写如水的月色、凉快的微风、掩月的云彩、月光下的土崖和柿树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安静、纯朴、美好的乡村图画,体现了环
境描写之美。人物之美:结合文中“铁锁懦懦的,觉得为这事好像不应该请假”“铁锁这才明白爹是刚从河里上来,……十几天没好好睡觉,也不知爹累不累”“铁锁从不把臭蛋叫臭蛋。什么时候都叫师傅,他知道这么叫也不对,正规的叫法应该是老师”等内容分析,铁锁认为下河捞炭请假不合适,关心父亲,
尊敬“师傅”,体现了乡村后生的憨厚质朴;结合文中“爹说这话时,兴奋得像一匹昂扬的叫驴”“我跑了几十年船,还没见过这阵势,这是老河给咱带财哩,能不捞吗?”“现在,爹总算回来了,却没在家里待上一会儿,又心急火燎地下河”等语句分析,铁锁“爹”做事有精神,淳朴
能干,体现了作为船工的勤劳朴实之美;结合文中“臭蛋说他凑合几天,结果却一直这么教着,黄河沿边苦,老师都不愿意上这地方来”可知,臭蛋并不因为没人接替老师的工作而放下学生,作为乡村老师,有责任有担当;结合文中“听妈说,这叫官崖。……昨天,铁锁还看见妈心急火燎地攀上去过”可知,铁锁“妈”攀
上崖顶盼望丈夫、守候丈夫的归来,体现了农村妇女的质朴善良之美。文章人物形象真实生动,给人以温情,体现了人物之美。情感之美:铁锁关心父亲,爱着母亲,尊敬师傅;父亲为了家人勤苦奔波,毫无怨言;母亲守候丈夫的归来;师傅关心铁锁的学习,关心铁锁爹的安全,艰苦的环境下
不放弃教授孩子们的工作……文章通过记叙乡村人贫穷又艰难的生活,展现了家人之间、乡亲之间、师生之间质朴美好又温馨的情感,充分体现了简单、质朴、温馨的人情美。10.CIP11.D12.C13.(1)你们三人都是我倚重的大臣,应该直言无忌,匡正我的不足之处(过错)。(2)百姓的人力(已经)疲
敝了,你们不要贪求事功。倘若他们来侵扰边塞,把他们赶走就罢了。14.原因:因为学校教育质量的好坏最终关系到百姓能否幸福。目的:让那些不学无术者不敢萌生侥幸之思。依据:要真正明白四书五经的道理(从而造福百
姓)。【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依我的想法,如果推行的政策能使百姓获利,即使是府库里储藏的财富我也不会吝惜,更何况是矿业和渔业的利润呢!“苟”在此处的意思是“如果”,是放在句首的关联词,应在“苟”前断开,所以第一处句读是在C处;“苟可推以利民
”是完整的句子结构,且后文“虽”为句首关联词,应在“虽”前停顿,所以第二处句读是在I处;“虽府库之储不吝”是宾语前置句,“吝”是谓语,“府库之储”是宾语,中间不能断开,应在“吝”后停顿,所以第三处句读是在P处。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
词语含义和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含义相同”说法错误。“顾义等曰”的“顾”解释为“环顾”;“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的“顾”解释为“拜访”。句意:环顾蹇义等人说。/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B.“含义相同”说法错误。“诚居官廉能”的“居”解释为“担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的“居”解释为“停留”。句意:田诚担任官职时清廉能干。/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就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C.“明朝有协助户部考核贡生的职能”说法错误,应是协助礼部考核贡生。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C.“罢免海子、西湖的
巡视官”说法错误,文中的“罢”是“撤除;取消”之意,即撤除了这两个地方的“巡视官”;“中止征收受灾地方的各种赋税”说法错误,扩大了范围,“停免催征粮税”,文中仅指“粮税”。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1)“所倚”,倚重的大臣,“
宜”,应该;“匡”,纠正;“不逮”,不足之处、过错。(2)“罢”,通“疲”,疲劳;“毋”,不要;“脱扰”,侵扰。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根据原文“百姓不蒙福者,由守令匪人;守令匪人,由学校失教”可知,皇上认为老百姓之所以不能蒙福是因为太守县令行为不端,太守
县令行为不端是因为学校失于教诲。所以可总结为学校的教育质量的好坏关系到老百姓能否得到幸福,所以要严格加强对贡生的考核。根据原文“盖取之严,则不学者不敢萌侥幸之望”可知,严格进行考核,那些不学无术的人就不敢萌生侥幸被选拔为官的
念头。所以可总结为加强对“岁贡生”考核选拔的目的是让那些不学无术者不敢萌生侥幸之思。根据原文“五经四书义,不在文辞之工拙,但取其明理者”可知,考核“岁贡生”他们对四书五经之义的理解,不在于其文章言辞是否优劣,而要看其是否真正明白四书
五经的道理。“岁贡生”能够明白四书五经的道理,担任太守,行为就不会失当,也就能给百姓带来福祉。所以依据是要真正明白四书五经的道理。参考译文:成祖永乐二十二年八月,皇太子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任命左春坊大学士杨士奇为礼部右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入朝致谢完新的任命,听说惜薪司上奏获准按岁
例向北京、山东两地征收八十万斤枣树,用来制作宫中的香炭,就又入朝上奏。当时蹇义、夏原吉奏事还未退朝,皇上见到杨士奇,环顾蹇义等人说:“新华盖学士来奏事,必有道理,让我们一起听他说。”士奇于是说:“今天听说惜薪司传旨,征收八十万斤枣树,是不是太多了?虽然是按
岁例要求征收,然而诏书规定减除的,也都是岁例啊。”皇上很高兴,立即下令减去一半。(仁宗)又告诉义等人说:“你们三人都是我倚重的大臣,应该畅所欲言,毫无保留,匡正我的不足之处(过错)。”任命灵壁县丞田诚为州判官,仍旧协
助处理灵壁县事务。田诚居官清廉能干,九年来尽心安抚体恤百姓,考核期满,父老乡亲到京城请求让他留任,于是有了这个任命。任命太常寺卿周讷为交趾升华府知府。周讷在永乐年间担任祠祭司郎中,请求太宗举行封禅大典,太宗没有批准。后来因为方宾的推荐进入太常寺。皇上说:“奉承献
媚的人,应该把他安排到偏远的边境,不能让他玷污了朝廷。”于是有了这个任命。皇上命令翰林院严格加强每年的贡生的选拔考核。皇上告诉杨士奇说:“老百姓之所以不能蒙福是因为太守县令行为不端,太守县令行为不端是因为学校失于教诲;从今以后要严格加强对贡生的考核。考核他们对四书五经
之义的理解,不在于其文章言辞是否优劣,而要看其是否真正明白四书五经的道理。或许人才很难得,即使几百人中能得到一个真正的人才也可以了。严格进行考核,那些不学无术(不认真学习)的人就不敢萌生侥幸被选拔为官的念头。”撤除了海子、西湖两个地方的巡视官。皇上对蹇义说:“依我的想法,如果推行的政策
能使百姓获利,即使是府库里储藏的财富我也不会吝惜,更何况是矿业和渔业的利润呢!”命令户部核查统计受灾的田地,分别派人迅速通告各郡县,中止免除征收粮税。仁宗洪熙元年二月,舞阳、清河、睢宁百姓遭遇饥荒,下令打开本县粮仓赈济百姓。五月,下令吏部谨慎选拔御史,以便肃清风纪,咨询了解可以
胜任都御史职位的人,皇上说:“都御史,是全国十三道的表率(榜样),都御史廉洁,御史即使没有才能,也知道畏惧害怕,如今那些没有才能的御史都不再畏惧害怕了。”每当边将上殿辞行时总是告诫他们说:“百姓的人力(已经)疲敝了,你们不要贪求
事功。倘若他们来侵扰边塞,把他们赶走就罢了。”在位仅仅十个月,但是却开创了百业俱兴的局面。15.C16.《夏》诗两句写诗人散发乘凉,高卧闲静宽敞之地,重在表现诗人身形不受拘束的畅快;《宿》诗两句写诗人观松月而觉夜凉,听流泉而怡然,侧重表现诗人身心融入清凉幽静环境的适意。【解析】15.本题考
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归’‘栖’二字中流露出一种浓浓的乡愁”错误。五、六句的意思是:打柴的樵夫们将要归尽,暮烟中的鸟儿刚刚栖定。“樵夫尽归”“鸟儿栖巢”是写时间的转移,此时已由薄暮转至深夜,表明
诗人候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非常期待好友的到来。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夏》诗中,“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的意思是“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其中“散发”“卧闲”生动刻画了诗人无拘无束,洒脱随性的形象。《宿》
诗中,“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的意思是“月光照进松林夜晚渐生凉意,风声泉声共鸣分外清晰”,诗人见松月而觉夜凉,听见泉而感山幽,细致入微地传达出日暮山间听泉时内心的闲适。17.彩舟云淡星河鹭起举先王之政兴利除弊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详解】本题考
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鹭、弊、谦冲、盘游。18.A19.B20.①构成:画横线句子引用了晚清著名思想家魏源的名言“师夷之长技以制夷”。②表达效果:引用名人名言,可使作者“近代思想家借鉴、学习西
学是为了更有效地抵制西方列强侵略”的观点更有说服力,更有权威性,同时也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含量。【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息息相关”,形容关系密切。根据上句的“强弱兴衰”和句中的“前途命运”
,这里用形容祸福相互关联的“休戚相关”最为恰当。“如火如荼”,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这里形容当时的“教亡图存和政治斗争”紧张激烈,应用“如火如荼”。“兼容并包”,
把各个方面或各种事物都容纳进去。“兼而有之”,指同时占有或具有几种事物。这里形容“心态”,应用“兼容并包”。“分庭抗礼”,指平起平坐,实力相当,可以抗衡。“平分秋色”,双方各占一半。这里是中学与西学平起平坐的意思,应用“分庭抗礼”。故
选A。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三处语病:第一处,“由于……之故”结构混乱,应去掉“之故”。第二处,关联词“不仅”语序不当,“未因借鉴而迷失在欧风美雨之中”“更坚定了对中国学术思想的坚守”的主语都是“近代思想家”,所以“不仅”应放在“近代思想家”的后面。第三处,“不仅……而且…
…”句中搭配不当,“因借鉴而迷失在欧风美雨之中”与“更坚定了对中国学术思想的坚守”是反向递进关系,应用“不仅……反而……”。全部修改正确的只有选项B。故选B。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是晚清著名思想家魏源提出来的,所以
画横线的句子引用了晚清著名思想家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名言。引用名人名言,能够更好地论证观点,使观点更具有说服力,更具有权威性,同时也能增加文章的文化含量,所以本句话通过引用名人名言,能够使作者“近
代思想家借鉴、学习西学是为了更好地增强中学的力量而与西学分庭抗礼”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更有权威性,同时也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含量。21.A.快速给出回答B.其带来的风险不容忽视22.①在“共同作用”后加上“的结果”。⑤“
提高”改为“拥有”。⑦“新的智能时代的”改为“智能时代新的”。【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根据分号后面的句子“训练声音,火速翻唱歌曲;根据描述,迅速绘出画作”可知,此处句式与“火速翻唱歌曲”“迅速绘出画作”一致,再根据“理解提问”可知,内容方面是提问,所
以此处应该填写“快速给出回答”。B.根据后文“比如,人工智能生成近似原画的内容、构图等,可能侵犯了原创者的知识产权;大型语言模型处理、生成数据时,可能涉及个人隐私”可知,讲的是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再结合上文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工智能不断进化、与生产生活融合愈加密切”可知,人工智能与生产生活融合愈加密切,其带来的风险不容忽视,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其带来的风险不容忽视”。2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①成分残缺,缺“是
”的宾语中心语,在“共同作用”后加上“的结果”;⑤搭配不当,“生成式人工智能提高”搭配不当,“提高”改为“拥有”;⑦语序不当,“新的智能时代的”语序不当,改为“智能时代新的”。23.略审题: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本次作文的话题是“担当”,以“
担当”为话题,体现了出题人对考生寄予的厚望,希望每一个青年人、每一位青年学子都能够正视自己、思考人生,拥有担当的胸怀和勇气,为自己、为他人、为国家担当起时代责任。本次作文,在话题之前有一段提示语,提示考生担当不仅仅是一种态度,
更是一种行动,除了要具备担当意识,更要付诸行动,不能空喊口号。提示语试图拓宽考生的思维,引领考生向思想的深处挖掘,要认识到,担当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要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民族自觉肩负起使命。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担当的内涵,担当的重要意义,
如何担当起时代责任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说“担当的重要意义”时,可以从个人、社会、国家等角度切入展开论证,使论证更深入。在论述“如何担当起时代重任”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辩证分析,如担当需要勇气,也需要能力和智慧;担当需要有舍我其谁的大公之心,不计较个人得失;担当需要我们有敏
锐的判断,有坚实的双肩。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列举谭嗣同用流血为中国之变法担当起自己的历史使命,鲁迅用如椽大笔担当起刺破黑暗的重任的事例,论证担当的丰富内涵。也可以引用习
近平总书记“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的名言,论证每一个青年人都应该挺膺担当,勇担重任,助力民族复兴。还可以立足现实,结合当下社会存在的“躺平”“摆烂”“精致利己主义”等现象,以其危害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使文章更具有现实意义。立意:1.青年挺
膺担当,拼搏铸就未来。2.担当使人生更有意义。3.以青年之姿,担时代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