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阆中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9 页
  • 大小 247.963 KB
  • 2024-10-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四川省阆中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阆中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阆中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6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四川省阆中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共(19)页,247.96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de4350b51e1769e1d82a667e804e5c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四川省阆中中学校2021年春高2020级第一学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3.答题时,务必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

题卷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①虽说王逸在其《楚

辞章句·离骚序》中对“香草美人”进行了解析,但是对于“香草美人”的理解是众说纷纭。闻一多先生只用一句“男人说女人话”对“香草美人”进行了简单明了的解释,虽然这种说法不十分精确贴切,但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种艺术手法所具有的特点。令人疑惑的是,在中国古代文学中,

这种男人说女人话的现象并不只是个人行为,却是极为常见的,“香草美人”作为一种独特的比兴手法,继屈原之后备受文人喜爱。许多文人都进入屈原香草美人的话语系统,以女性的角度来进行诗词创作。②先秦文学中屈原的“香草美人”意象便以盛装的女性盼望男性的欢爱来隐喻对君王恩遇的期待,其核

心便是弃妇衍生的闺怨情结。在《离骚》中“借男女以喻君臣”:“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在这里屈原自比为女子,因为佩戴香草而加罪,众多女流嫉妒自己美丽的双眉,而对自己造谣中伤。

这些诗句,都是以女性口吻所作,即“男人说女人话”,从女子心理角度出发,自喻为女子,来抒发作者自己内心的苦闷与无奈。③周乐诗曾列举屈原、宋玉、曹植、辛弃疾诗词中男人说女人话的许多例子,关于辛弃疾,他说:“即以豪放风格见长的辛弃疾也有如许忸怩

的词章:‘长门事,准拟佳期误,娥眉曾有人妒’(《摸鱼儿》)”。周乐诗从理论上说明:“自拟闺中少妇娇媚幽怨的诗词,频频出现在男性作家的笔下,当我们进入封建等级社会秩序时可以发现,因为他们受到王权统治中心的压抑,这种压抑的处境使他们被贬入以女性作为象征的客体地位,因而男性作家被迫使用

受压抑的女性话语。”④那么,在中国文学史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男人说女人话”的现象呢?这是与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伦理结构有关系的。父子、男女、君臣是维系家庭、家族和国家的基本社会关系。但父子之间是血缘关系,君臣、男女之间是非

血缘关系,因而在主从关系上产生了相似性:男女是家庭的君臣,君臣是国中的男女。班昭在《女诫》中云:(女人)事夫如事天,与孝子事父、忠臣事君同也。这样,男性诗文中君臣之遇的关系,便与表现男女感情的各式主题形成对应意义:渴望报效——相思;怀才不遇——美人迟暮;为臣王重

用——宠幸;受冷落——薄情;遭排挤打击——弃妇。男性作家在君臣关系中被统治受压抑的处境,与女性在夫妻关系中被统治受压抑的处境相同,所以易于通感。男性作家作为男性,在强大的社会秩序中,能找准的位置就只能是统治压抑之下的女性的位置。(选自张秀敏《香草美人—中国文人的妾妇心

理》,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男人说女人话”就是自喻为女子,来抒发作者自己内心的苦闷与无奈,这实际就是一种弃妇闺怨。B.闻一多先生对“香草美人”的“男人说女人话”的解释比王逸在《楚辞章句

·离骚序》中的解析更为准确。C.屈原香草美人话语系统对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文人都借女性的角度来进行诗词创作。D.作为一种独特的比兴手法,“香草美人”备受文人喜爱,但是人们对于它的理解不尽相同。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

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文学史上出现这种“男人说女人话”现象的原因就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伦理结构。B.文章提出“男人说女人话”的观点后,分别选用了屈原《离骚》和辛弃疾《摸鱼儿》的例子加以佐证分析。C.闻一

多对“香草美人”的解释为“男人说女人话”,文章便是围绕着这一观点展开分析的。D.在作者看来“香草美人”既是带有特殊隐喻的意象,同时又是一种独特的比兴手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闻一多先生“男人说女人话”的解读,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

一种常见现象,但仅为一家之言,还值得商榷。B.男性作家被迫使用受压抑的女性话语,所以他们在社会秩序中只能对应女性位置,被贬入以女性作为象征的客体地位。C.屈原在《离骚》中自喻为女子,实际是“借男女以喻君臣”,抒发不得楚怀王恩遇的苦闷与无奈。D.男女与君臣的主仆

关系非血缘关系,相似性源自君臣、夫妻等组成的二元对立的统治与被统治的等级压迫关系。(二)课文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

,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

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秋蝉的衰弱的残声,

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4.对节选的三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三段文字从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了北国美丽的秋景,表达了作者对北国秋天的热爱之情。B.三段文字一一对应地表现了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虽然各自互有渗透,但还是各有侧重的。C.三段文字描写细致,

无论是早晨的旧院、槐树的落蕊还是衰弱的蝉声,都体现了秋天的特点。D.三段文字,主要运用了记叙、描写表达方式,使得行文活泼不呆板。5.作者描写故都的秋景,为什么要详写故都旧院的秋?(4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聆听井冈山素素井冈山,盈眼

皆为绿色。我就想,如果绿色是井冈山的盖头,那么我们此行的目的,可能就是撩开它梢上的绿,去寻觅它蕊里的红吧。接下来的日子,果然就是这样。我们一路走过无数个地方,无论山上、水边,还是村镇之畔,无处不踩着潮湿的绿意。属于井冈山的红,一部分陈列

在各类博物馆或纪念馆里,一部分涂写在小村或古镇的墙壁上。我尤其注意到了写在井冈山墙壁上的红,它其实是红军当年留下的标语。数量极其可观,不只是一条两条,而是成百上千条;颜色斑驳而多样,或是红漆,或是白粉,或是黑墨汁;字迹也隐显各异,有的清晰可念,有的模糊难辨,有的影影绰绰。像一支

支从不同方向赶来的队伍,个个张大了嘴巴,以默片的姿态呼喊着,而这一条条光影斑驳的拷贝,就悬浮在露天的墙壁上,眩晕了我的眼睛。尽管有人告诉我,墙壁上写有标语的村镇,就是红军当年的驻地。我仍无法想象,大敌当前,战争残酷,在少有的那么一点空隙

里,竟有人一笔一画地往墙壁上写出这么多大字。我去过的地方叫宁冈,叫东固,不论是街巷、祠堂,还是照壁、屋前,一切可以书写的地方,几乎被标语给密集地覆盖了。也就是说,在那段特殊的日子,出自红军之手的标语,把整个井冈山都染红了。革命需要鼓动。红军当年要不断地吸收

新战士,井冈山人管这叫“扩红”,当然离不开标语和口号。革命需要打胜仗。红军与白军发生过的战斗不胜其数,光是大规模的反围剿就有五次,要打垮围追堵截的白军,也离不开标语和口号。革命需要农民的支持。红军战士大多是农民出身,他们正是为了打土豪、分田地而参加了红军,要动

员一贫如洗的百姓拥护红军,更是离不开标语和口号。毛泽东曾说:中国这个国家,离开农民休想干出什么事情来。这应该是他有感而发的肺腑之言。摩尔说过的话,应算是一种站在世界高度的评断:在中国,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

甚至超过了俄国,他们为最终摧毁旧秩序提供了炸药。伟人和学者的话,纯朴中透着真理。每一句,我都隐约听见了与井冈山标语口号相类似的声音。走在写有标语口号的村镇里,另一种景象曾出乎我的意料。井冈山现为吉安所辖,而吉安地区古称

庐陵。这里是两宋宰相文天祥、胡铨的故里,也是文学家欧阳修、诗人杨万里、《永乐大典》主编解缙的家乡。史上曾出21位宰辅、18位状元、16位榜眼、14位探花、近3000名进士,素称“文章节义之邦”,更荣享“金庐陵”之美名。岁月蹉跎,世态炎凉。庐陵光芒却至今仍闪耀在古香古色的村落里。我看到,国学经典和

家教名句,隐约还留在书院或祠堂的门楣上,而这些书院或祠堂就是当年红军机关的所在地。在名门望族警世敦人的家训和楹联旁边,可能就是红军战士的标语口号,现代的革命文化,古代的历史文化,在这里形成了既相冲突又相辉映的文化奇观。井

冈山不只是标语红,山歌也红。它是革命的摇篮,也是山歌的摇篮。山歌大概可算歌谣的一种,故井冈山的山歌,也被称为红色歌谣。土耳其作家帕慕克的代表作是《我的名字叫红》,他以此书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我曾经想模仿一下帕慕克,取“

井冈山的名字叫红”。我写的是井冈山的红色标语,我写的是井冈山的红色歌谣。可是,我没有明目张胆地去抄袭帕慕克,还是决定以聆听的姿态,向我心目中的井冈山致意。在此之前,与井冈山有关的歌曲,我最熟悉的是《映山红》和《红

星照我去战斗》。一支是悠长的女声,一支是明快的男声,虽然都很抒情,却不能说是原汁原味的山歌。可他们的嗓音就有这样的魔力,只要听到了这两支歌,心就随之飞往那片开满杜鹃花的山冈上,飞往那只顺江流而下的竹排上。在井冈山采

风,听山歌是一个重要内容。记得,在那天的见面会上,有一个女子竟唱着山歌从后排走上前台。唱山歌的女子叫江满凤。人长得并不漂亮,也可以说很老土,虽只三十多岁,中年妇女的疲惫和操劳,满满地写在了那张被晒黑了的脸上。然而

,就在我用都市的眼光打量她的时候,她的歌声就把我那点说不出口的优越给镇住了:啊呀嘞,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嘞,小心路上就有石头,碰到阿哥的脚指头,疼在老妹的心哪头……歌没听完,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后来知道,江满凤的爷爷就是井冈山的红

军,搜集整理了许多红军歌谣。他的牺牲地在井冈山的下庄村,留给家里唯一的遗物,就是一个记录了30多首红军歌谣的本子。很小很小的江满凤,就跟着父亲学唱这些歌谣。于是,她唱出的山歌,带有很浓的客家味。这别具一格的山歌却成全了她,有一天,她正

唱着《红军阿哥你慢慢走》,被电视剧《井冈山》主创者无意中听到了,立刻就决定让她带着这支歌去北京,给他们在片中唱插曲。《井冈山》热播之后,江满凤和她的山歌出了大名,不少地方都来要她去工作,还给她更体面的活儿干。她却哪里也

不想去,就喜欢在山上给游客“打山歌”。别人问她,你为什么喜欢唱山歌?她说,她想让更多的人记住井冈山,记住红军先烈。仔细思量,这绝非是冠冕堂皇的套话。井冈山的山歌再多,也没有在井冈山牺牲的先烈多。不论在露天的陵园,还是在纪念馆的墙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名字和数字,曾让

我不忍举目端看。记得,解说员曾反复地强调说:在井冈山牺牲的烈士太多了,光是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多少多少……说是成千上万,其实何止是成千上万啊。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红军走远了,井冈山还在。井冈山在,红军就

在。因为我听见了,他们都在。不信,你也侧耳去听——6.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井冈山的墙壁上之所以有数量极为可观的标语,是因为当年红军不但要用标语鼓舞战士,而且要用标语动员百姓,赢得拥护。B.当年红军在极端残酷的形势下还能一笔一

画写标语,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也体现出当地丰厚的历史文化对战士的影响。C.江满凤作为老红军的后人,不图名利,为让更多的人记住井冈山和革命先烈,坚持在山上给游客“打山歌”,确实难能可贵。D.文章强调在井冈山牺牲的烈士之多,不仅表明了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更是在警示我们要永远铭记

历史,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7.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你认为本文的“神”是什么?文章是通过哪些“形”来突出“神”的?结合文章加以分析。(6分)8.文章最后一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陶

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

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

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攀篮舆,

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

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潜不解音律,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

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B.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

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C.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D.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弦歌:孔子的学生子游任武城宰,以弦歌为教民之具。后因以“弦歌”为出任邑令之典。B.三径:汉代隐士蒋诩在房前曾开三条小径,后人因以“三径”代称住宅庭院,此处指隐居。C.彭泽令:彭泽县的县令。因陶渊明做过彭泽县令,故借指陶潜

,后世也用来指隐士。D.谥号: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功绩做的概括性的评价。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作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人

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B.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

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D.陶潜率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

,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5分)(2)潜不解音律,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4小题,1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桃夭《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桃之

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13.下列对诗歌的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塑造形象生动。用鲜艳的桃花比喻女子的美丽,以桃树的枝叶茂盛

、果实累累来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B.体现美学精神。短短的四字句,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和美的家庭的追求。C.写法也很讲究。采用《诗经》典型的铺排手法,看似只变换了几个字,由“花”到“实”再到“叶”,利用桃树的三变,表达了三层不同的意思。D.反映审美理

念。女子既“尽美”、又“尽善”,不仅要有艳如桃花的外貌,还要有“宜室”、“宜家”的内在美。14.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情诗曹植微阴翳阳景,清风吹我衣。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游子叹黍离①,处者②歌式微③。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注】①黍离:出自《诗经》,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②处者:指役夫的家人。③式微:出自《诗经》,意为家人期盼役夫早归。15.下

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两句写景,薄云遮蔽了阳光,清风吹动着衣裳,景中含情,引发诗人的联想。B.七、八句借物象变化,既写出时间流逝,也表现了游子离乡与归家时不同的心情。C.九、十句所运用的典故,委婉含蓄

地传达出“游子”和“处者”思亲盼归的情感。D.这首诗造语自然精妙,音节流美铿锵,意象生动传神,触目所感,情与景会。16.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有哪些?(4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这

种鲜明的对比在《氓》一文中,集中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2)《氓》中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离骚》中,屈原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于

律己,但早晨进谏,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先秦到南北朝期间,儒家独尊的地位被动摇,社会思想自由活跃,各种思想在相互冲击

中不断交汇融合。诗人们围绕着诗歌内容为中心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可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作品。(),为唐代诗歌高潮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诗经》中有不少描述男女爱情的诗歌,记载了怨男痴女从________相逢相知到婚前的海誓山盟的恋爱过程,表达了他们对爱情

的向往。《离骚》的主题表现为强烈的爱国情愫。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及奸佞掌权者的排挤压制,屈原宁愿________也不苟延残喘,长太息掩涕,哀民生多艰。胸怀大志的曹操,面对天下分裂、割据一方的形势,________,

渴盼天下贤才能士齐聚身边,助己实现一统四海的霸业。面对官场的黑暗,五柳先生宁归隐也不与官员________,如羁鸟、池鱼一般回归山林,实现“性本爱丘山”的夙愿。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黄发垂髫客死慨当以慷同流合污B.总

角之宴溘死慨当以慷同流合污C.总角之宴客死慷慨陈词随波逐流D.黄发垂髫溘死慷慨陈词随波逐流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诗人们以诗歌内容为中心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可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作品。B.诗人们围绕着诗歌内容这个中心做

出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创作出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可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作品。C.诗人们以诗歌内容为中心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创作出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作品。D.诗人们围绕着诗歌内容这个中心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

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作品。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诗人自身价值观的改变及社会思想多样化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该时期诗歌艺术的发展B.社会思想多样化的形成及诗人自身价值观的改变,极大地促进了该时期诗歌艺术的发展C.该时期诗歌艺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思想多样

化的形成及诗人自身价值观的改变D.该时期诗歌艺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诗人自身价值观的改变及社会思想多样化的形成21.下图是丰子恺先生的一幅漫画《燕归人未归》。请仔细观察,对画面进行准确、生动的描写。要求:使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不超过100个字。(5分)22.下面是介绍“端午节”的思

维导图,其中有几处空白,请根据图表内容,合理推断,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词语。(6分)四、表达与交流(60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60分)触景能生情。杜甫看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就感叹“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苏轼看到“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雄奇景象,就想起自己“早生华发”,感叹“人生如梦”。朱自清来到荷塘,看到月下景色,顿觉“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毛泽东站在橘子洲头,看到“万山红遍”,看

到“鹰击长空”,油然而生“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慨。……面对多姿多彩的自然景物,你一定有过许多触景生情的经验和体验。请你选择一次经历或体验,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四川省阆中中学校

2021年春高2020级第一学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参考答案1.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下

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这实际就是一种弃妇闺怨”错误,原文表述为“弃妇衍生的闺怨情结”,闺怨情结不等同于闺怨,偷换概念。B项,“更为准确”错误,原文只是说“闻一多先生进行了简单明了的解释”,并未比较二者谁更准确,无中生有。C项,“后世文人都借女性的角度来

进行诗词创作”错误,原文表述为“许多文人”,扩大了范围。故选D。2.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

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观点和论证方法,同时关注选项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原因就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伦理结构”错误,属于以偏概全。中国文学史上出现这种“男人说女人

话”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和封建伦理结构有关,也与封建等级社会秩序中王权的压抑有关。故选A。3.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一项”,然后浏览选项,通读全文,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B项,“所以他们在社会秩序中只能对应女性位貿,被贬入以女性作为象征的客体地位”错误,原文为“因为他们受到王权统治中心的压抑,这种压抑的处境使

他们被贬入以女性作为象征的客体地位,因而男性作家被迫使用受压抑的女性话语”,所以“男性作家被迫使用受压抑的女性话语”是其结果的表现,本题属于因果倒置。故选B。【点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

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4.B【解析】三段文字并非一一对应秋的“清、静、悲凉”,而是每段文字都渗

透了秋的三个特点。5.【答案】①故都旧院在北平最具有居家的代表意义,它固有的清、静以及沧桑味,配合着北国自然的秋景,秋意也就更为浓烈与普遍;②人处故都秋院所见的是院落的破旧,连花底还长着几根秋草,这些让人的“清、静、悲凉”的主观更为强烈。故详写故都旧院的秋。6.B【解析】本

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项,“也体现出当地丰厚的历史文化对战士的影

响”错误,文中并无此意,原文只有“在名门望族警世敦人的家训和楹联旁边,可能就是红军战士的标语口号,现代的革命文化,古代的历史文化,在这里形成了既相冲突又相辉映的文化奇观”,并没有提及历史文化对战士的影响。7.本文的“神”是红色的革命精神。①

是红色革命标语,文章通过标语形式、内容以及革命年代起到的作用,突出其中蕴含的红色革命精神;②是红色歌谣,通过对记忆中的红歌和唱红歌的人的描述,体现人民对红军的赞扬和纪念,感受伟大的红色革命精神。【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主旨和内容的能力。

需要学生认真阅读文本,通过关键句段理解文本的主旨,并从文中找出能体现主旨的句子或者关键字词,分点作答。本文的“神”是红色的革命精神。通过文本可以看出:本文前半部分写井冈山的标语,由“属于井冈山的红,一

部分陈列在各类博物馆或纪念馆里,一部分涂写在小村或古镇的墙壁上。我尤其注意到了写在井冈山墙壁上的红,它其实是红军当年留下的标语。数量极其可观,不只是一条两条,而是成百上千条……”“墙壁上写有标语的村镇,就

是红军当年的驻地。我仍无法想象,大敌当前,战争残酷,在少有的那么一点空隙里,竟有人一笔一画地往墙壁上写出这么多大字”等,可以看出红色革命标语蕴含着红色革命精神。后半部分写红色山歌。由“山歌大概可算歌谣的一种,故井冈山的山歌,也被

称为红色歌谣”“我最熟悉的是《映山红》和《红星照我去战斗》。一支是悠长的女声,一支是明快的男声,虽然都很抒情,却不能说是原汁原味的山歌”等可以看出,红色歌谣体现着红色革命精神。8.观点一:不可删去。①照应题目,总结收束全文,使文章浑然一

体;②将山与红军融为一体,凸显井冈山精神的伟大和永恒,深化文章主题;③表达了作者的期待,留给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观点二:可以删去。①以歌声结尾,巧妙地照应题目中的“聆听”,令人回味悠长;②“映山红”的形象与红色精神相互映衬,暗示了文章的主旨;③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期待,言有尽

而意无穷。【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拓展探究和结尾段作用的能力。结尾段的作用共有以下几点:结构上:1、总结上文。2、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3、照应题目、照应开头、前文。内容上:1、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2、深化文章中心,抒发作者什么感悟或者情感3、写出了人

物怎样的品质、精神或性格。4、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5、引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学生结合段落作用和本文结尾段分析其是否有存在必要,言之成理即可。本题属于探究题,学生从那个角度分析都可以。例如:“红军走远了,井冈山还在。井冈山在,红军就在。因为我听见了,他

们都在。不信,你也侧耳去听——”在结构上照应题目,是作者聆听井冈山后的感受;在内容上,“井冈山还在”“红色革命精神还在”,凸显井冈山精神的伟大和永恒,深化文章主题;在读者效果上,“他们都在。不信,你也侧耳去听”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和思考空间。从这一角度说,不可以删去。学生也可以从其它角

度分析不能删去的原因。【点睛】散文规范性答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一、认真审题,明确答题指向。认真审题是准确答题的前提。审题主要有两方面的要求。第一,审题干。题干是问题之所在,它在某种程度上为答题指明的方向。第二,审材料。有些题干后附有一

些文字材料(比如词语或者句子),这些材料对答题的区域和重点作了隐性的规定。二、理清思路,明确答题步骤。理清答题思路是准确答题的保障。第一,根据题目的要求,对题目所涉及的相关文本内容进行细致而全面的分析和理解。第二,根据审题的结

果,准确地找出相关的答题要点以及要点之间的逻辑联系。第三,理清答题的思路,明确答题的先后次序。第四,根据赋分值,检查是否有遗漏的要点。三、简洁表达,明晰答题语言。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是准确答题的呈现形式。第

一,答题语言要简明扼要。第二,答题语言要表意明确。尽量不要使用比喻、拟人等形象化的修辞语言,尽量不要使用抽象的语言,尽可能结合文本进行答题。四、规范书写,整洁答题文面。9.解析:选A。根据文意,“渊明”“我”在句中作主语,其前应断开,排除B、C两项;“请”的主语是陶渊明的下属,其前应断开,排除

D项。10.解析:选D。“功绩”错,谥号是对一个人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有褒也有贬。11.解析:选B。“亲人去世”错,应该是“双亲年迈”。12.(1)贤能的人生活在社会上,社会政治黑暗就隐退,政治清明就入世为官。如今你生活在政治开明的社会,为什么像这样使自己受苦?(2)陶渊明不懂音律

,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都弹拨一番寄托心意。参考译文: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自得其乐。曾经著写

《五柳先生传》来自比,当时的人说这本书是实录。陶渊明的双亲年迈,家里很穷,后来他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但)陶渊明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就弃官回家了。州郡召他担任主簿,(他也)没有接受。他亲自耕种自给自

足,最终得了疾病。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说:“贤能的人生活在社会上,社会政治黑暗就隐退,政治清明就入世为官。如今你生活在政治开明的社会,为什么像这样使自己受苦?”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充当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了他们。”檀道济送给他

粮食和肉,他却挥手叫檀道济拿开。陶渊明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打算出任一个县的县令来筹集过隐居生活的资产,可以吗?”当政者听说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陶渊明让人把官府的公田都种高粱,并说:“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够了。”妻子、儿子坚持要求种粮食,于是下令

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粮食。年末,恰逢州郡派督邮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怎么能为了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兮辞》赋。义熙末年,朝廷征聘他为著作郎,他没有接受。江州刺史王弘打算

和他结交,却请不来他。陶渊明曾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酒席,在半路栗里邀请他。陶渊明脚上有病,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交替抬轿,到了以后,高兴地和庞通之一同饮酒。不一会儿王弘到了,陶渊明也没有抵触的情绪。起初颜延之担任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和陶渊明交情很好,后来到始安郡做官,经过浔

阳,常常拜访陶渊明。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送给酒店,以便一来就能喝酒。他曾经在九月九日没有酒喝,在房子边上的菊花丛中闲坐,时间长了,采了一手菊花。忽然赶上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喝,喝醉了才回去。

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都弹拨一番寄托心意。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元嘉四年,陶渊明将要接受朝廷征聘,恰好去世了,时年六十三岁

,谥号为靖节先生。13.C【解析】运用重章叠唱的方式。14.【答案】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

明,意趣盎然。15.【解析】B项,“表现了游子离乡与归家时不同的心情”的理解错误,“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表现的是游子有家难归的心情。16.①抒发了游子行役不得归的思乡怀亲的情感;②表达了作者对身处乱离中的人们的深切同情;③表现了诗人有志不得,

渴望施展才华(或诗人渴望自由,一展抱负)。17.(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2).桑之落矣其黄而陨(3).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

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贰、陨、姱、革几、羁、謇、谇。【点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

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

性,考生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18.解析:选B。总角之宴:幼年时期愉快地玩耍。“总角”指代幼年。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溘死:突然死去。客死:死在他乡或外国。慨当以慷:充满正气,情绪激动。慷慨陈词:意气昂扬、情

绪激动地陈述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同流合污:随着坏人一起做坏事。随波逐流: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19.解析:选C。“围绕着……为中心”句式杂糅;后半句缺少谓语动词,可在“在思想”前加“创作出”;“可

堪”词语重复,可去掉“可”。20.解析:选B。补写时要注意:①与前文内容的照应,前文先分析社会思想变化,然后叙述诗人的尝试与创新;②弄清句间的因果关系,“社会思想多样化的形成及诗人自身价值观的改变”是“该时期诗歌艺术的发展”的原因。21.答案:柳丝婀娜,迎风飘拂;燕子成双,

翩然飞来,“唧唧啾啾”,一路欢歌。晴空寥廓,庭院寂然。她独自凭栏,托腮凝望,恍然入梦:春柳如烟的午后,与他携手漫步庭中,观赏花儿怒放的姿态。22.①农历五月初五②起源(或:由来、来由)③别称④习俗⑤划龙舟(或挂菖蒲、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等其他端午节活动均可)⑥影响(或

:价值)【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文化常识,语言表达简明、准确的能力。端午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对此要有一定的了解。另外本题结合高考推断题型,利用图标来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难度并不太大。①空对应的是“时间”,考生

只需知道端午节的农历时间即可。②空根据图中“纪念屈原、曹娥、伍子胥等不同说法”推断,对应的是端午节的起源。③空根据图中“龙舟节、五月节、五日节、诗人节”推断,对应的是端午节的别称。④空根据图中“包粽子、饮雄黄酒、系彩线”推断,对

应的是端午节的习俗。⑤空与“包粽子、饮雄黄酒、系彩线”并列,也是一种习俗,“赛龙舟”。⑥空根据图中“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推断,对应的是端午节的影响。23.答案略。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