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共(8)页,196.20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dae07b85167837cf7b23aea266c4bb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洞口二中2023年下学期高二历史第一次段考考试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
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祠堂主要供奉祖先的神主牌位,对祖先的崇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一个重要特征,祭祀祖先是最重要、最严肃的礼制,“礼有五论,莫重于祭”。这一现象主要源于()A.禅
让制B.宗法制C.王位世袭制D.分封制2.天子实行分封制,授土授民给诸侯“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立家”,对士,庶而言,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说明A.分封制隐含分裂割据因素B.家国同构有利于强化王权C.宗法制和分封制
互为表里D.血缘政治弱化了贵族地位3.小成语大文化。成语“游刃有余”“舍生取义”“守株待兔”与我国古代的思想流派有关,即A.道家、墨家、儒家B.墨家、儒家、法家C.道家、墨家、法家D.道家、儒家、法家4.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国君先后支持变法,主要目的()A.确
立封建地主的统治地位B.增强实力以赢得兼并战争C.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D.顺应各阶层人民的共同要求5.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尊礼,主张“为国以礼”道家“非礼”,认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法家
否定礼治,提倡法治。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A.宗法制度彻底破坏B.社会动荡行为失范C.百家争鸣局面结束D.大一统时代的开创6.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用了李斯的主张,下令:凡《秦纪》之外的历史书籍及非博士官所藏的《诗》《书》、百家语限期烧毁,医药、卜筮、种
树之书不烧,禁止私学,欲求学的以吏为师;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此举旨在()A.发展教育事业B.强化地区管理C.加强皇权统治D.促进民族融合7.唐朝前期推行租庸调制,以丁为单位,缴纳固定数额谷物、布帛和代役税。唐朝中期改行两税法,“惟
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除征收谷物外,原来征收的布帛等实物改为折钱计征。这一转变()A.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B.完成了实物税向货币税的过渡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8.由于东汉后期世家豪族势力的不断膨胀,以往在选官制度上实行的察举征辟制的弊端逐渐显露
。曹魏时期改为九品中正制,规定中正官由中央政府委任。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的实行A.过分重视对品行的考查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彻底解决了察举制弊端D.触犯了地主豪强势力9.明末清初,某思想家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
工商皆本”。这位思想家是A.李贽B.顾炎武C.黄宗羲D.王守仁10.明清时期阻碍民营工商业发展的因素有①自然经济②抑商政策③闭关政策④贸易逆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1.正式绘制于康熙年间的《皇舆
全览图》是我国全国性实测地图的开端,这份地图不仅是当时亚洲最好的地图,也是全世界最好的一份地图。这反映了()A.边疆危机日趋严重B.近代地理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C.国家组织力量强大D.西学东渐推动欧洲测绘技术普及1
2.下列词汇,最有可能出现在1912年中国各报刊上的是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新政B.民国、孙文、共和、清帝退位C.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謇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抗日13.1940年至1942年中共开展了一系列鼓舞群众的文化活动,其中最
具代表性的便是在陕甘宁边区开展的新文字运动。1940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首先试办新文字冬学。经过40天的试验,1400名文盲中,有一半以上能用新文字写信、看报。这反映出()A.农村农民工作的艰巨性B.农民阶级的先天局限性C.宣传发动工作的必要性D.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性14.1949
年10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广州。在此之前,中共已经建立了比较系统的城市管理经验和城市接管政策体系,广州的接管依赖于“沈阳经验”和“石家庄经验”,同时也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方法、策略,从而实现了对广州的成功接管。这一做法()A.有利于扫除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B.赢
得了全国人民对新生政权支持C.表明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D.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提供了借鉴的的15.21世纪初,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本着构建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的理念,描绘出一幅海陆交
相呼应的新蓝图,开辟了沿线各国政策沟通、道路畅通、贸易联通、民心相通新途径,并开启了上海合作组织、亚投行、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等新合作模式。这些举措旨在()A.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B.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
系C.构建新型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D.贯彻落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6.下列符合马丁·路德思想主张的是()①人的灵魂获救依靠自己的信仰②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③教权应高于世俗统治者的权力④力主采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7.哥伦布说
:“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这说明哥伦布远洋探险的动因是A.让灵魂升入天堂B.对贵重金属的渴
求C.证明人具有征服自然的能力D.传播基督教的教义18.1849年,英国废除《航海条例》,开始实行单边自由贸易的政策,即无论其它国家政策如何,英国一律免除其商品进口关税。这一政策表明()A.全球农业经济依然举足轻重
B.英国力图建立公正合理秩序C.经济危机迫使英国对外示好D.英国具有经济降维打击路径19.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这两次工业革命A.英美两国都发挥了领头羊的历史作用B.都在重工业生产领域出现了重大突破C.都源于
科学技术对生产领域直接推动D.都促进了社会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20.早在1830年,法国的出生率就跌落到了30‰以下,19世纪80年代的瑞典,1900年至1910年间的德国,也相继跌落到这一水平。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革命和统一战争的影响B.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C.经济危机影响人口出生D.世界体
系的最终建立21.斯大林曾说:“苏联有大约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是由美国帮助或技术援助而建成的,其余三分之一是由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帮助或技术援助建成的。”1929年,在苏联同西方国家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中,将近80%的项目
来自美国。苏联和美国可以进行广泛的经济合作,主要是因为()A.双方经济上的互补性强B.基于自身国家利益考量C.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D.合作共赢已经成为共识22.某历史专栏出现了以下三则材料,该专栏的主题应该是A.印度独立B.民族民主运动兴起C.拉丁美洲的独立D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23.1956年,苏联决定扩大同美国的科学文化交流,随后放松了对科研人员国际交流的限制,开放了许多科研机构,包括宇航基地与核设施等涉及重要机密的科研场所。苏联的这一做法()A.突破了斯大林模式B.旨在同美国共享最新科研成果C.回应了马歇尔计划D.有
利于提升自身科学技术水平24.有学者描绘当今的世界新现象:“中国和拉美在讨论农业合作,非洲和阿拉伯在开展基础设施合作,欧洲和东南亚正在打造自由贸易,美国和非洲在合作修电厂,中国和欧洲准备合作开发北极。”
这些现象反映出()A全球治理体系不断完善B.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C.地区经济差距日益缩小D.合作共赢成为时代的潮流25.1921年4月,列宁在《论粮食税》一书中,在论及商品交换时说:“结果就会在一定的自由贸易基础上,使小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复
活。这是毫无疑问的,漠视这样的事实便太可笑了。”在列宁看来,这一做法()A.提高了俄国农民生产积极性B.有利于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C.有利于发展国家资本主义D.有利于巩固俄国的工农联盟26.宋初《百家姓》以“赵钱孙李”为首,而唐末五代河西节度使张议潮割据敦煌时期形成的
《敦煌百家姓》写本以“张王李赵”为首。二者排序不同体现了()A.地域文化观念的差异B.崇文抑武政策的实施C.社会流动的日渐固化D.门第观念的历史遗留27.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张居正因变法而死后被抄家。由此得
出的最主要结论是()A.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B.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的.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28.1901年清末新政实施后,留日学生逐年增多,到1905年废除科举制后,形成留日高峰。1909年美国拿出庚子赔款的一部分
,支持清政府发展留美教育,中国留学生的流向又开始转向美国。清末留学潮的兴起A.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B.导致优秀人才的外流C.开启中国教育的近代化D.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29.南宋思想家叶适认为,要实现对道的全面认识,就必须要全面观察事物,并亲身实践然后进行考核
验证。据此分析叶适A.主张万物皆理B.否定格物致知C.提倡经世致用D.反对空谈性理30.1919年,法国的女性法学学生是1914年的10倍,女性医学学生是那时的3倍;超过30岁的英国妇女获得了一定程度的选举权,德国的妇女投票
权更为完整;裤子成为可以接受的妇女服装,裙角也骤然上升。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科学教育水平提高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工业化迅速开展的需要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本大
题共3个小题,其中31题9分,32题13分,33题18分,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载,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
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材料二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
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以及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32.阅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7-18世纪,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西方商船来到中国,以丝绸为载体的中国服饰文化逐渐被欧洲人了解。一些英国女性穿上了面料柔软舒适的刺绣服装。几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凡是略有规模的英国
贵族豪宅中,至少有一个房间是用精美的中国丝绸墙布来装饰的。而当来自东方的纺织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时,欧洲工匠开始设计、生产带有中国元素的纺织品,在模仿中国服装款式时通常会融入西方的裁剪和缝制方法。当时有些欧洲艺术
家在接触到中国纺织品后,从中汲取了灵感,开始自由表达自己的奇思异想。——摘编自刘海翔《欧洲大地的中国风》材料二晚清时期,大量的舶来品进入中国,西方服饰在沿海商埠随之出现,有些中国人开始穿西服。民国政府在1912年颁布《服制条例》,规定标准礼服以西服为主,后来各地出现了不少西服店。当时
的北京,虽然作为外套的西服并未得到普及,但西式衬衣、针织衫、西裤等已逐渐得到推广。社会上也有反对易服的声音,认为穿西服是“崇洋媚外”“冒充上等人”。有人在《申报》上发文反驳:“欧化逐渐东开,国人多喜穿西装,取其穿之能有活泼的气象与振作
的态度,而且便捷无拖沓。”与孙中山有关的中山装,其设计受到西服的影响,但衣领等部位仍保持民族特色。——摘编自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服饰在近代欧洲传播的基本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背景。(2)据材料二概括
指出西服在近代中国传播的特点。(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外服饰交流的意义。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
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摘编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材料二周恩来1937年7月4日起草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中国共产党郑重宣言:“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即在坚持抗战的同时实行民主政治,并取消原有的苏区建制,接受
国民党的改编。……1940年3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抗日根据地政权问题》的党内指示,对抗日时期所建立的政权的性质作了重申,并提出了建设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原则。坚持民主建政的共产党人本着开明、民主、真诚、为人民服务的原则积极努力地将党外人士团结到一起
,为根据地建设和抗日救亡献计献策。——摘编自刘路平《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民主政治建设探析》材料三协商民主包括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等多种形式。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
要体现。通过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把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方面人民最广泛地团结起来,把方方面面的力量汇聚起来,形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大合力。——摘编自欧阳康《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智慧》(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建立民主制度艰难曲折的原因。(2)根据材
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实行民主政治建设背景和影响。的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