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第二中学2024届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检测考试 历史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176.279 KB
  • 2024-09-3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第二中学2024届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检测考试 历史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第二中学2024届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检测考试 历史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第二中学2024届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检测考试 历史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第二中学2024届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检测考试 历史.docx,共(4)页,176.27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d882ff56c4fcfa46faa06f91529a49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甘谷二中2023—2024学年度高三级第二次检测考试试题历史本试卷考试范围是中国古代史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

(选择题)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纳丞相李斯建议,全面推行郡县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郡县制的推行()A.削弱了皇帝权力B.巩固了中央集权C.扩大了统治区域D.加深了社会矛盾2.下面为西

汉时期几位帝王在位时太学中的博士弟子人数。(据袁行霈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第二卷整理)表中人数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帝王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汉元帝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博士弟子50人100人200人1000人3000人7000人A.儒学的

社会地位在不断提升B.进入官学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C.官位被垄断的情形彻底改变D.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结束3.魏晋南北朝时期,工匠们都有专门的匠籍,一入匠籍便终身不得改业;唐代出现了“纳资代役”,即缴纳一定量的货币代替服役;

“和雇制”,官府出钱雇用技工、民匠从事劳役制作的制度也得到了推广。这一变化()A.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B.体现了租庸调被两税法取代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扩大了官营手工业规模4.唐朝官吏选定后,

要呈报门下省审议,称为“过官”。如门下省认为选用不当,则驳回重选,即使是皇帝的旨意,也不能通过。据此可知,唐朝的“过官”制度()A.削弱了皇帝权力B.规范了权力使用C.加强了中央集权D.降低了决策效率5.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与无奈,隋

唐时期的壁画则更多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的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B.艺术形式的多样化C.中外艺术的交融性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6.某位同学在学习11世纪初期的北宋史时画了一幅漫画(如图),漫画反映的历史事

件()A.规定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疆界B.使中原地区形成政权并立的局面C.维护了西北地区的和平发展局面D.客观上促进了辽宋双方经济交流7.金人进入中原后,援引“中原即中国”“懂礼即中国”等理论,自称“中国”

,也没有将辽、宋排除在“中国”之外。辽金时期,实际上萌生了多元正统意识,即比较宽泛的“中国”意识,或称“大中国”意识。这种现象有助于()A.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C.少数民族学习中原文化D.儒家礼

乐制度传播8.明代勋贵服饰上的九章花纹如龙、山、华虫、火、宗彝、藻、粉等昭示着慈善、仁义、玉洁、济养和智勇。庶民儒生束发网巾、戴的帽子被雅称为“一统天下”“四方平定巾”“六合一统帽”。这些服饰都()A.呈

现了浓厚的等级观念B.追求“天下为公”的理念C.体现了“大一统”的意识D.具有伦理政治化的倾向9.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l200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等。雍正时期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又与

臣下反复讨论后做出决策。据此可知,密折制()A.体现古代官僚体制的完善B.是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C.逐渐取代了军机处的职能D.是民意上达中央的途径10.1567年,明穆宗在漳州月港设督饷馆,允许商民出海。其后,出海人数不断增加。据记载,在作为国际贸易中

转站的吕宋岛(今属菲律宾),“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者至数万人,往往久居不返”。这反映了明朝中后期的中国()A.弃农经商现象日益普遍B.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睦邻友好关系得到发展D.民间海外贸易规模较大11.清人戴震说过:“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

死于理,其谁怜之”。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看到了宋明理学压抑扼杀人性B.批判了清政府刑罚吏治的严酷C.肯定宋明理学维护了清朝统治D.主张日常生活应遵循理学观念12.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

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13.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

课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可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A.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B.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认同C.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备D.乡村社会脱离政府的管控14

.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

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15.两汉之际常有刻画帝王、圣贤诞生的画像,如“女节梦接大星而生少昊,含始吞玉英而生高祖”,玉英出现的先决条件则是“五常并修”.只有社会风气醇厚、民风淳朴、生活富足的情况下玉英才会出现,以此象征大汉的天下前途无量。这些画像A

.彰显了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B.蕴含了天行有常的哲学思想C.体现了传统人物画走向成熟D.宣扬了天意与人事交感相应16.中国传统音乐以宫、商、角、徵、羽为五声音阶。《史记·乐书》记载:“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

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这一表述体现了中华文化()A.重视选贤任能B.尊重个性自由C.强调多元互鉴D.注重仁义道德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17.(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律规定,皇亲国戚、皇帝

故旧、高级官僚贵族等八类人犯罪时,处罚“轻重不在刑书”。唐律还规定“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违者答三十。”“诸犯死罪非十恶,而祖父母、父母老疾应侍”且近亲中又无成年男丁者,须奏报裁决。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对妇女犯罪有些可依律酌情而处

。——据《唐律疏议》材料二清入关初,曾依照《明律》并参酌关外旧制,制定法律;至乾隆时期,修成了集历代封建法律之大成的《大清律例》。乾隆在《大清律例》序文中说,法律“非徒示之禁令,使知所畏惧”,更在于“弼成教化,以治其好生之德”。清代还制定了《蒙古律例》《回疆则例》等,使司法管辖深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维护了法律政令的统一。——据《大清律例》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法律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价。(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在法律制定方面出现的变化及其历史意义。(10分)18.(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棉花

的品种是亚洲棉和草棉,均从国外传来。亚洲棉最早发现于古印度,西汉时期传入我国,在华南地区先种植,逐步推广至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东北。草棉原产于非洲,先传到阿拉伯地区,后传入伊朗等国,东汉时期传入我国新疆地区,并向甘肃扩展。三

国时期,珠江、闽江流域已普遍种植棉花。在取得栽种技术和纺织技术的突破后,棉种约在宋元之际完成了向中国内地的传播。元世祖曾设立江西、福建、浙东、湖广、江东五省木棉提举司,强迫百姓每年缴纳棉布十多万匹。明太祖

于1367年下诏:“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麻,亩征八两;木棉,亩四两。”经过元至明约两百年的传播,棉花种植和棉纺织已基本推广到全国。《天工开物》中记载:“棉布,寸土皆有,织室,十室必有。”——摘编自丁培利等《中国古代“布”的材质演进——兼

论棉花在中国的普及》材料二清乾隆年间,植棉专家、直隶总督方观承主持绘制了一套棉花图册,记录了从植棉到纺织印染成布的整个过程,包括布种、灌溉、耘畦、摘尖、采棉、拣晒、收贩、轧核、弹花、拘节、纺线、挽经、布浆、上机、织布、炼染等共16幅图,每图附有言简意赅的文字

说明。据《清史稿》记载,乾隆三十年(1765年),“高宗南巡,观承迎驾,条举木棉事十六则,绘图以进”,乾隆皇帝对《棉花图》反复诵读,叹为观止,倍加赞赏,欣然在图上题写七言诗16首,下诏颁行天下。《棉花图》因此也称《御题棉花图》,它全面系统地展现了清代前期我国北方,特别是冀中一带棉花种

植业及纺织手工业的实况,是迄今已知国内最早而较完备的棉作学图谱。此后,方观承精心临摹副本,并将其付诸石刻。《棉花图》原本不知所归,但刻石完好流传至今。——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思想史的写法》(1)根据材料一,简述棉花传入中国

并得到推广的历史过程。(8分)(2)根据材料二,《御题棉花图》颁行天下反映了清朝统治者的什么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御题棉花图》的历史价值。(10分)三、论述题1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图为中国古代历朝孔子的称谓或时人对孔子的评价。——据王荣

芳《圣人孔子与专家孔子——从孔子称谓看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等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