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嘉祥外国语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6 页
  • 大小 413.527 KB
  • 2024-09-2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嘉祥外国语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嘉祥外国语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嘉祥外国语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3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嘉祥外国语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6)页,413.52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c6a13e7d1b85a00d3e2a9bcfea4634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2024学年度高2022级高二下期末监测试题生物学科试题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请考生用2B铅笔填涂选择题,并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矩形边框内书写,字迹要工整,清晰,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

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45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题,共45分)1.我国化工企业凭借高质量食品级甘氨酸产品成功打开海外市场,被大量外国网友关注。甘氨酸可用作营养增补剂,分子式为C2H5NO2。与其他氨

基酸相比,甘氨酸具有的特点是()A.R基是氢原子B.含有氨基C.含有羧基D.是必需氨基酸【答案】A【解析】【分析】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人体内的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必需

氨基酸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食物蛋白供给,非必需氨基酸能在人体细胞中合成,也能从外界环境中获取【详解】A、甘氨酸的分子式为C2H5NO2,其结构简式为H2N-CH2-COOH,所以其R基是氢原子,A正确;B、其他氨基酸也都含有氨基,这不是甘氨酸特有的,B错误;C、其

他氨基酸也都含有羧基,这不是甘氨酸特有的,C错误;D、甘氨酸不是必需氨基酸,D错误。故选A。2.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它在跨膜运输物质时离不开ATP的水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B.呼吸抑制剂会降低

依赖离子泵运输的物质的运输速率C.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依赖离子泵运输的物质的运输速率D.Na⁺-K⁺泵是一种典型的离子泵,胞外富集K⁺,胞内富集Na⁺【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

体蛋白,即离子泵既能发挥酶的作用,催化ATP水解,也能发挥载体蛋白的作用,协助相关物质跨膜运输。【详解】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而非协助扩散,A错误;B、呼吸抑制剂会抑制细胞呼吸,从而影响ATP的生成。由于离子泵运输物

质依赖ATP的水解供能,所以呼吸抑制剂会降低依赖离子泵运输的物质的运输速率,B正确;C、蛋白质变性剂会使离子泵变性失活,从而降低依赖离子泵运输的物质的运输速率,C错误;D、Na⁺-K⁺泵是一种典型的离子泵,其作用是将细胞内的Na⁺泵出

细胞,同时将细胞外的K⁺泵入细胞,结果是胞内富集K⁺,胞外富集Na⁺,D错误。故选B。3.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并延伸端粒DNA。下列有关端粒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仅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B.组成成分都在核糖

体上合成C.催化向DNA链3′端添加脱氧核苷酸D.在衰老细胞中具有较高活性【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文: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即逆转录过程,因此该酶为逆转录酶。【详解】A、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RNA的组成元素是

C、H、O、N、P,A错误;B、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车间,但端粒酶还包括RNA,不在核糖体合成,B错误;C、分析题意,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并延伸端粒DNA,由此可知,催化向DNA链3′端添加脱氧核苷酸,C正确;D、端

粒酶只在不断分裂的细胞中具有活性,故在衰老细胞其活性较低,D错误。故选C。4.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证明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实验中用到了离心法和同位素标记法B.调查遗传病时,选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更容易推断其遗传方式C.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向细胞

提取物添加酶利用了“加法原理”D.利用抗生素对大肠杆菌逐代选择培养过程中,平板上抑菌圈可能逐渐变小【答案】C的【解析】【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

“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大肠杆菌,获得被35S或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再用被35S或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获得被35S或32P标记的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

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证明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中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详解】A、证明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实验中用到了密度梯度离心法和(15N和14N)同位素标记法,A正确;B、调查遗传病时,选发病率较

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在家系中调查,其患者相对较多,更容易推断其遗传方式,B正确;C、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向细胞提取物添加酶去除相关物质,利用了“减法原理”,C错误;D、利用抗生素对大肠杆菌逐代选择培养过程中,由于大肠杆菌抗性逐

渐增强,平板上抑菌圈可能逐渐变小,D正确。故选C。5.排尿反射中,脊髓通过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控制膀胱,大脑皮层也参与调控排尿过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婴儿的大脑皮层发育不够完善,故排尿反射无法发生B.交感神经兴奋会使得膀胱缩小

C.尿意的形成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属于条件反射D.排尿反射的感受器和部分效应器可位于同一器官【答案】D【解析】【分析】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在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高级中枢调节起着

主导的作用。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而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反射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详解】A、婴儿因大脑皮层的排尿反射中枢发育不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但排尿反射仍能可以发生,A错误;B、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会使膀胱缩小,促进排尿

,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B错误;C、尿意形成需要大脑皮层参与,但该过程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不属于反射,C错误;的D、排尿反射是膀胱储存足够的尿液后由逼尿肌主动收缩造成的。膀胱含有排尿反射的感受器,也含有逼尿肌等效应器,因此排尿反射的感受器

和部分效应器可位于同一器官,D正确。故选D。6.已知药物A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现获得A的结构类似物M,为探究M是否也具有解热作用并通过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将A、M分别用生理盐水溶解后,用发热家兔模型进行了以下实验:分组处理方式结果甲发热家兔模型+生理盐水发热乙发热家

兔模型+A溶液退热丙发热家兔模型+M溶液退热丁___________发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丁组的处理应为发热家兔模型+A溶液+M溶液B.发热过程中,交感神经-肾上腺皮质系统活动增强,肾上腺素分泌增多C.甲乙丙三组实验可以说明M与药物A一样具

有解热的作用D.发热时,可以通过适当增加衣物的方式促进机体排汗以降低体温【答案】C【解析】【分析】表格分析,甲组为空白对照,发热家兔模型会出现发热的症状;乙组是加了等量用生理盐水溶解的A溶液,已知药物A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因此发热家兔模型会退热;丙组是加了等量生理盐水溶解的M溶

液,也出现退热现象,说明M与药物A一样也具有解热作用。【详解】A、本实验是探究M是否也具有解热作用并通过影响下丘脑来调控体温,自变量为是否具有M或者下丘脑是否损毁,甲组处理方式为发热家兔模型+生理盐水,属于空白

对照,乙组是加了等量用生理盐水溶解的A溶液,丙组是加了等量生理盐水溶解的M溶液,乙组与丙组对照,说明M与药物A一样也具有解热作用,丁组小鼠出现发热症状,由于要探究M通过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实验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与丙组相比,丁组的处理是①损毁下丘脑的发热家兔模型+M

溶液,损毁了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后,M不能起到调控体温的作用,A错误;B、发热过程中,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活动增强,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进产热,B错误;C、由甲、乙、丙三组实验的自变量是使用药物种类不同,根

据实验结果可知,M与药物A一样具有解热的作用,C正确;D、发热时,不可以通过适当增加衣物的方式促进机体降温,因为增加衣物会降低散热量,不利于降温,D错误。故选C。7.“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一粒粟就是种子。下列有关种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保存种子最适宜的

环境条件是在烘干后低温低氧B.遮光条件下萌发的种子,有机物种类和总量都在减少C.单倍体育种过程中通过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D.未受粉的植物可通过用生长素类似物获得无子果实【答案】D【解析】【分析】保存种子最适宜的环境条件通常包括低温、低氧和干燥。低温可以

降低种子的呼吸作用和新陈代谢速率,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和老化过程。低氧环境能抑制有氧呼吸,从而减少能量消耗和物质分解。干燥条件则有助于降低种子的含水量,减少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降低种子的呼吸作用和化学反应速度。【详解】A、保存种子最适宜的环境条件是低温

、低氧、干燥,而不是在烘干后保存,烘干会导致种子失去活性而死亡,A错误;B、遮光条件下萌发的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但是细胞呼吸会产生中间产物,使得有机物种类增加,总量减少,B错误;C、

单倍体育种过程中,通过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而不是处理种子,因为单倍体往往高度不育,难以形成种子,C错误;D、受粉的植物可通过用生长素类似物刺激子房发育成果实,从而获得无子果实,D正确。故选D。8.林场中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

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药物灭鼠属于非生物制约因素对鼠群数量的影响B.在林场内投放吸引山鼠天敌的化学信息物质属于化学防治C.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的

种群增长率逐渐增大D.进行药物灭鼠后,死亡率升高是山鼠种群数量下降的唯一原因【答案】A【解析】【分析】1、“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的情况。2、“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

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详解】A、药物灭鼠属于非生物制约因素对鼠群数量的影响,A正确;B、在林场内投放吸引山鼠天敌的化学信息物质属于生物防治,B错误;C、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即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

呈“J”型增长,“J”型曲线中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增长速率逐渐增大,增长率=增长量÷初始数量=(N1-N0)÷N0=-1,因为是个常数,所以增长率保持不变,C错误;D、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进而影响种群数量的

变化。进行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即迁出率上升也是引起种群数量下降的因素,D错误。故选A。9.在森林与草原的过渡区域会有群落交错区,在此区域群

落的丰富度及一些物种的密度会有增大趋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群落交错区可能具有与森林、草原不同的非生物因素,如温度、阳光B.群落交错区丰富度更高是由于两个群落的各种种群均可在此稳定存在C.群落交错区某些动物种群密度增大,可

能是因为具有更多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场所D.与草原相比,群落交错区可能具有更复杂的营养结构【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群落: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区域或环境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它虽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种生物有机体构成,但仍是一个具有一定成分和外貌比

较一致的组合体。一个群落中不同种群不是杂乱无章地散布,而是有序协调的生活在一起。【详解】A、不同的生态环境(如森林和草原)通常具有独特的非生物条件,包括气候、光照、土壤等。在群落交错区,这些非生物因素可能会因为地形、微气候或其

他环境因素的变化而有所不同,A正确;B、群落丰富度的提高通常不仅仅是因为物种可以稳定存在,而是因为不同群落中的物种可以在交错区找到适合其生存的环境条件,导致更多的物种能够共存,B错误;C、群落交错区往往提供了更多的生态位和生境多样性,使得一些动物能够在这些区域找到更多的食物和适合栖息的环境,

C正确;D、群落交错区通常包含更多种类的生物,包括不同营养级的物种,这些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形成更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从而构成更复杂的营养结构。D正确。故选B。10.“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珍珠红……”这是唐代诗人李贺对枣酒的赞赏,枣酒在我国有20

00多年的历史。人们以红枣为原料酿成的枣酒汁稠粘手、香甜醇美,酿造技术流传至今。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新鲜的枣采摘下来后需蒸熟才能酿酒B.酿酒过程中容器中需装满枣并压实C.枣酒发酵的菌种来源于枣表面的野生酵母菌D.酿酒过程中要将温度控制在35℃左右【答案

】C【解析】【分析】发酵:是指人们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详解】A、新鲜的枣采摘下来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蒸熟会杀死附着在枣表面的菌种,A错误;B、酿酒过程中容器中需留有约1/3的空间,酵母

菌发酵过程中会产生气体,B错误;C、枣酒发酵的菌种来源于枣表面的野生酵母菌,C正确;D、酿酒过程中要将温度控制在20℃左右,D错误。故选C。11.科学家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诱导天竺葵原生质体和香茅草原生质体融合,培育出一种能散发出对人体无害的具特殊气味的驱蚊草。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A.采用同种胶原蛋白酶去除两种植物细胞壁B.经过体细胞杂交得来的新植物体都不可育C.该技术利用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该技术打破了物种界限实现远缘杂交育种【答案】D【解析】【分析】1、植物体细胞杂

交是指将不同来源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植物体的技术。2、在进行体细胞杂交之前,必须先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杂交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原生质体间的融合,这必

须要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才能实现。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包括电融合法、离心法等;化学法包括聚乙二醇(PEG)融合法、高Ca2+—高pH融合法等。融合后得到的杂种细胞再经过诱导可形成愈伤组织,并可进一步发育成完整的杂种植株。【详解】A、植物细胞壁的

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应该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A错误;B、若两种原生质体的染色体组数都是偶数,经过体细胞杂交得来的新植物体可育,B错误;C、该技术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D、该技术打破了生殖隔离,实现了远缘杂交育种,D正确。故选D

。12.酒精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下列有关酒精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进行DNA粗提取与鉴定时,使用冷酒精溶解DNAB.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使用酒精配制解离液C.在菊花的组织培养时,使用

酒精对外植体进行消毒处理D.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时,使用酒精洗去染液浮色【答案】A【解析】【分析】精是生物实验常用试剂之一,如检测脂肪实验中需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都需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对材料进行解离;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需用无水酒精来提取色素;果酒和果醋制作实验中可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进行消毒,DNA的粗提取和鉴定中可以

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进一步纯化DNA等。【详解】A、“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蛋白质能溶于酒精,DNA不溶于酒精,故可以用酒精初步分离DNA与蛋白质,A错误;B、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和盐酸

一起制成解离液对材料进行解离,B正确;C、菊花的组织培养中,要用酒精对外植体进行消毒,C正确;D、“检测生物组织中脂肪”实验中,可以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苏丹Ⅲ染色后的浮色,D正确。故选A。13.大豆的淡紫花和白花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研究人员分别做了以下实验(

不考虑突变和致死等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①淡紫花×淡紫花→淡紫花:白花=3:1②淡紫花×白花→淡紫花:白花=1:1③白花×白花→白花④淡紫花×淡紫花→淡紫花⑤淡紫花×白花→淡紫花A.无法通过实验②③④判断花色的

显隐关系B.实验②的亲本基因型为Aa和aaC.⑤组子代自交,子二代淡紫花:白花=3:1D.①组子代淡紫花自交,后代中淡紫花中可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3【答案】D【解析】【分析】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关系,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杂交法

就是用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表现一种性状,则子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自交法就是让具有相同性状的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详解】A、无法通过实验②③④判断花

色的显隐关系,A正确;B、②淡紫花×白花→淡紫花:白花=1:1,可推断实验②的亲本基因型为Aa和aa,B正确;C、⑤淡紫花×白花→淡紫花,⑤组子代Aa自交,子二代淡紫花:白花=3:1,C正确;D、①组子代淡紫花AA:Aa=1:2

,自交后淡紫花个体(AA、Aa)占1-2/3×1/4=5/6,淡紫花中可稳定遗传的个体占3/5,D错误。故选D。14.减数分裂中,黏连蛋白REC8有利于姐妹染色单体的黏连,黏连蛋白RAD21L介导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黏连。据此推测两种蛋白合成和降解的时

期分别是()选项REC8蛋白合成REC8蛋白降解RAD21L蛋白合成RAD21L蛋白降解A减数分裂I中期减数分裂II后期前减数分裂I前期后减数分裂II后期后B间期减数分裂II后期前减数分裂I前期前减数分裂I后期前C间期减数分裂I后

期前减数分裂I前期后减数分裂II后期后D减数分裂I中期减数分裂I后期前减数分裂I前期前减数分裂I后期前A.AB.BC.CD.D【答案】B【解析】【分析】在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完成复制。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此时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常常发生交叉互换。在减数分裂Ⅰ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在减数分裂Ⅱ后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详解】由题意可知:黏连蛋白REC8有利于姐妹染色单体的黏连,姐妹染色单体是在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形成的,因此REC8蛋白合成的时期为间期;黏连蛋白的作用是使姐妹染色单

体分开,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在减数分裂Ⅱ后期,所以REC8蛋白降解发生在减数分裂Ⅱ后期前。黏连蛋白RAD21L介导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黏连,此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会发生片段的交换,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片段交换发生于减数分裂

Ⅰ前期,交换完成后,RAD21L即被降解,因此RAD21L蛋白合成的时期为减数分裂I前期前,RAD21L蛋白降解亦发生于此时期,B正确,ACD错误。故选B。15.研究表明,人的某些体细胞中,17号染色体和22号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可能会透发一类罕见的皮肤癌

,即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这类细胞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B.这类细胞产生正常配子的概率是1/4C.皮肤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多,容易扩散和转移D.皮肤癌的发生还可能与抑癌基因过度表达有关【答案】A【解析

】【分析】癌细胞具有以下特征:(1)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在人的一生中,体细胞一般能够分裂50—60次,而癌细胞却不受限制,它们迅速地生长、分裂,无限增殖;(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例如,体外培养的正常的成纤维细胞呈扁平梭形,当这种

细胞转变成癌细胞后就变成球形了。(3)癌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详解】A、由题意可知,17号染色体和22号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可能会透发一类罕见的皮肤癌,这是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属于

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A正确;B、由于17号染色体和22号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所以联会后17号染色体和22号染色体两两组合有6种可能,其中产生正常配子的概率是1/6,B错误;C、癌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

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C错误;D、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皮肤癌的发生还可能与原癌基因过度表达有关,D错误。故选A。第II卷非选择题(55分)二,填空题。(共4大题,共55分,16

题12分,17题14分,18题14分,19题15分)16.下图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图中a、b为光合作用的原料,①~④表示相关过程,据图回答:(1)图中①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2)光合作用过程中[H]来源于①过程中______

_______,用于③过程中____________(3)在有氧呼吸过程的第一阶段,除了产生了[H]、ATP外,产物还有________________。①过程产生的O2用于相邻细胞的②过程,至少经过_________层膜结构。(4)若将该植物

从CO2浓度为0.03%环境转移到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叶绿体中[H]含量将________________。(5)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叶绿体类囊体薄②.水的光解③.C3的还原(或碳的还原)④.丙

酮酸⑤.6⑥.下降⑦.【解析】【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光反应阶段,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③表示暗反应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据此分析作答。【详解】(1)据图分析,①表示光反应阶段,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2)①过程水的光解的产物是[H

]和ATP.[H]和ATP主要用于③过程中C3的还原。(3)有氧呼吸过程的第一阶段的产物主要有[H]、ATP和丙酮酸。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进入相邻细胞的线粒体中,需要经过2层叶绿体膜,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各1层,和2层线粒体膜,共有6层膜。(4)将该植物从CO2浓度为0.03%环境转移到CO2浓度为

1%的环境中,二氧化碳固定增加,三碳化合物。生成增加,还原氢消耗加快,含量下降。(5)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为。【点睛】熟悉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的物质变化以及有氧呼吸中三个阶段的物质变化是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17.土壤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核

心,下图所示为自然林地土壤与农耕地土壤有机物供给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1)土壤中的生物包括土壤小动物和土壤微生物等,其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以___________为主,在物质循环中发挥的作用是___________。(2)调查农耕地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常用的调查

方法是___________;用记名计算法统计物种相对数量时,一般用来统计___________的物种。(3)从供给量和分解量的角度分析,林地土壤有机物常有蓄积,是因为___________;而农耕地土壤需要经常施肥,是因为__

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点)。(4)欲设计实验比较林地土壤微生物和农耕地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的强弱,请写出简单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__。【答案】(1)①.分解者②.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

无机物,返还到无机环境(2)①.取样器取样法②.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3)①.有机物的供给量通常高于分解量②.大部分农作物被当作农产品收获走,只有极少部分会返还至土壤中;人们对农耕地进行整地翻土,让土壤变得松软,土壤微生物更加活跃,促进有机物的分解;通过除

草等手段将妨碍作物生长的杂草等植物去掉,不允许在农耕地大量生长(4)分别取等体积的林地和农耕地土壤浸出液,用等量等浓度的淀粉溶液做底物,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比较二者分解淀粉的情况。(或:用相同种类和数量的植物叶片,分别取等体积的林地土壤和农耕地土壤,在相同且适宜的

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观察落叶被分解的状况)【解析】【分析】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采用取样器取样法,因为活动能力强〈不适合样方法)、身体微小(不适合标志重捕法);计算方法:①记名计算法—直接数个体数;②目测估计法—分等级估测,

如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小问1详解】土壤中的生物包括土壤小动物和土壤微生物等,其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以分解者为主,分解者在物质循环中发挥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返还到无机环境,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成

分。【小问2详解】调查农耕地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调查;通常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统计物种数量,其中前者一般用来统计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后者用于统计个体微小,难于计数的类群

。【小问3详解】从供给量和分解量的角度分析,林地土壤有机物常有蓄积,说明土壤中有机物的供给量通常高于分解量;而农耕地土壤需要经常施肥,不能实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自给自足,这是由于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部分农作物被当作农产品收获走,只有极少部分会返还至土壤中,另

外由于人们对农耕地进行整地翻土,让土壤变得松软,土壤微生物更加活跃,促进有机物的分解;通过除草等手段将妨碍作物生长的杂草等植物去掉,不允许在农耕地大量生长。【小问4详解】本实验的目的是比较林地土壤微生物和农耕地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的强弱,因此实

验的自变量为微生物的种类,因变量是土壤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无关变量的要求相同且适宜,因此实验设计如下:分别取等体积的林地和农耕地土壤浸出液,用等量等浓度的淀粉溶液做底物,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

比较二者分解淀粉的情况。(或:用相同种类和数量的植物叶片,分别取等体积的林地土壤和农耕地土壤,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观察落叶被分解的状况)。18.科研人员用某种甜瓜(2n)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得到F1,F1经自交得到F2

,结果如表所示。已知E/e、F/f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且不考虑互换、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等情况。性状控制基因母本父本F1F2果肉颜色B/b白色橘红色橘红色橘红色:白色≈3:1果皮覆纹E/e,F/f无覆纹无覆纹有覆纹有覆纹:无覆纹≈9:7回答下

列问题:(1)果肉颜色的隐性性状是____;F2中除了橘红色外,还出现F1中没有的白色,该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2)从基因控制果皮性状的遗传机制分析,当____时,果皮表现出有覆纹性状。(3)父本的基因型为____。若B/b、E/e和F/f分别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F2的

表型有____种;若F2有3种表型,则说明B/b与E/e或F/f的关系可能为____。【答案】(1)①.白色②.性状分离(2)E和F同时存在(3)①.BBEEff(或BBeeFF)②.4③.B和E(B和F)、b和e(b和f)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F(E)和f(e)在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解析】【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小问1详解】由表可知,亲本是白色果肉和橘红色果肉杂交,F1的果肉颜色是橘红色(Bb),说明果肉颜色的显性性状是橘红色,隐性性状是白色,亲本的基因型为bb和BB;F2中除了橘红色外,还出现F

1中没有的白色,该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小问2详解】由表可知,F1果皮有覆纹(EeFf)自交,F2中有覆纹:无覆纹≈9:7,是9:3:3:1的变形,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亲本的基因型为EEff和eeFF,当E和F同时存

在时,果皮表现出有覆纹性状,即有覆纹性状的基因型为E-F-。【小问3详解】根据表格分析,父本表型为橘红色无覆纹,基因型为BBEEff(或BBeeFF),母本的表型为白色无覆纹,基因型为bbeeFF(或bbEEff),若B/b、E/e和F/f分别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

定律,则F1的基因型为BbEeFf,F1经自交得到F2,F2的表型有4种,分别是橘红色无覆纹、白色无覆纹、橘红色有覆纹、白色有覆纹;若B和E(B和F)、b和e(b和f)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F(E)和f(e)在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F1能产生4种配子,分别是BEF、BEf、beF、bef(或BEF、

BeF、bEf、bef),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的表型及比例为橘红色有覆纹:橘红色无覆纹:白色无覆纹=9:3:4,共3种表型。19.科研人员按照如图所示流程从盐湖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了一株高产α-淀粉酶的耐盐性菌株NWU-8,并通过He-Ne激光照射提高该菌株产α-淀粉酶的能力,实

验中需要a、b两种培养基,a的组分为牛肉膏、蛋白胨、高浓度NaCl、水,相比培养基a,培养基b的组分增加了可溶性淀粉。回答下列问题。(1)要在培养基上形成菌落,a、b培养基中均还应加入___________,配制好的培养基通常采用的灭菌方【法是__

________,挑取a培养基平板上的菌落进一步纯化时,下列图示中正确的操作示意图为_________。(2)b培养基平板滴加碘液后,部分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菌落直径/透明圈直径的比值_________(填“大”或“小”)的菌落初步判断为产酶能力较高的菌株。实验小组

为获得耐盐纯培养物,使用的培养基应是_____________(填“普通培养基”或“选择培养基”),为获得纯培养物的耐盐基因X,实验小组应用纯培养物提取了DNA,检测DNA所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若将耐盐基因X导入大豆细胞

,常采用___________法。(3)He-Ne激光照射诱导后的菌种需要对耐盐性和产酶能力等进行检测和筛选,若取某一时刻的发酵样液,稀释108倍后取0.1ml涂布平板,菌落数目稳定时,菌落数分别是147、162、153,推测样液中菌

体的数量为________个/mL。若改用显微镜直接观察法检测活菌的数量,往往较实际值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答案】(1)①.琼脂②.高压蒸汽灭菌法##湿热灭菌法③.A(2)①.小②.选择培养基③.二苯胺试剂④.农杆菌转化(3)①.1.54×1011②.偏大

【解析】【分析】实验室中目的菌株的筛选:①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②从土壤中分离目的微生物的一般步骤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③

培养基一般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富集培养可以使用液体培养基,选择培养基是指通过培养混合的微生物,仅得到或筛选出所需要的微生物,其他不需要的种类在这种培养基上是不能生存的。【小问1详解】要在培养基上形成菌

落,应使用固体培养基,故应在a、b培养基中加入琼脂,配制好的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或“湿热灭菌法”)进行灭菌。平板划线时,从第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作第二次划线。重复以上操作,作第三、四、五次划线,注意不要将最后一次的划

线与第一次的划线相连,A正确,BC错误。故选A。【小问2详解】b培养基平板滴加碘液后,部分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根据菌落直径和透明圈大小,菌落直径/透明圈直径的比值小的菌落初步判断为产酶能力较高的菌株。为了获得耐盐的纯培养物,应选用选择培养基进行培养。用纯培

养物提取了DNA,检测DNA所用的试剂为二苯胺试剂,若要将耐盐基因X导入大豆细胞,常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小问3详解】对已有的发酵样液稀释108倍,取0.1ml稀释液涂布平板上,每隔24h统计一次菌落的数目,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

录作为结果,菌落数分别是147、162、153,则平均菌落数为(147+162+153)÷3=154,根据n=C÷V×M可知,土壤样液中菌体的数量为154÷0.1ml×108=1.54×1011个·mL-1。若改用显微镜直接观察法检测活菌的

数量,由于计数时统计的既有死菌,又有活菌,所以计数结果偏离实际值偏大。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6073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