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12月)月考历史

PDF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366.209 KB
  • 2024-09-0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12月)月考历史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12月)月考历史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12月)月考历史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12月)月考历史.pdf,共(8)页,366.20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c65b7b04c77f160daa2c75b485bb2b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三明一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共48分,每小题2分,且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最佳选项)1.古希腊的神话包括神和英雄两大部分,英雄大多都是神和人生下来的半神半人,都具有强壮的体格,过人的才能和非凡的信念。哲学家欧赫迈鲁斯曾说:“神是以前活着的王。”这反映了古希腊A.民主政治促进了文化繁荣B.宗教

意识淡薄C.哲学源于宗教神话的创造D.文化的人文性2.路德的新教学说一改中世纪愤怒的上帝形象,上帝成了可亲可敬的人类保护神,使人类与上帝和解,同时也使人与自然和解。加尔文派认为自然界是“我们眼前的一本佳作,其中一切受造之物,无论大

小,都引导我们观摩上帝不可见的事”。材料表明A.教会的权威受到了严重冲击B.宗教推动自然科学发展C.民族国家形成推动科学发展D.宗教改革思想蕴含理性3.英国历史学家奥黛指出:“16、17世纪的西欧社会,见证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从封建制度到资本主义制度的过渡

,信徒在宗教生活中自主地位的提高。”其意在强调A.西欧国家逐渐进入资产阶级革命时代B.宗教改革推动社会层面变化C.西欧具备了向近代化转型的必要条件D.启蒙思想在西欧的广泛传播4.“文”字的本义是“文身”,

后人增加了偏旁产生了新的形声字“纹”,表示“花纹”“纹理”之义。殷商后期,已开始用文武来形容王者的德性,周朝则以文为王者之庙号,如周文王。《周书·谥法篇》更说“经天纬地曰文”、“道德博厚曰文”、“慈慧爱民曰文”……由此可知从殷商后期到周朝A.

始终强调“文”字的基本含义B.“文”字突出神权与正权的结合C.强调并扩大了“文”字的意义D.赋于了“文”字为庙号的专用性5.程朱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强调社会个体对纲常伦理的绝对遵守;王守仁提出“良

知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即是心,心就是理”,将个体意识与天理合一,肯定了个体自我的利益与价值。以上变化本质上反映了A.对程朱理学的否定B.儒学危机的出现C.新社会条件下儒学的新发展D.宋明理学内部的分歧6.《尚书·禹贡》中有禹划天下为九州之说;周朝进一步提出了“九州之外,谓之番国”的概念

;战国思想家邹衍提出了华夏九州为“小九州”,属于“中九州”之一,“中九州”又属于“大九州”之一。由此可知,先秦A.已经了解亚洲大陆之外各大洲的情况B.人们认识中国与世界的视野逐步开阔C.逐步放弃了以华夏为世界中心的思想D.民族交融改变了传统的夷夏之别观念7.明清瓷器绘画中,常见的有“三纲五常图

”、二十四孝图,以及岳母刺字、苏武牧羊、尉迟恭救主、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精卫填海等源于文学作品的题材。据此可知A.主流价值观念深入影响社会生活B.封建政府极力宣扬传统正统观念C.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被发掘利用D.手工业品成为文学艺术传

播媒介8.1555年,德意志的新教诸侯终于战胜旧教诸侯,并在《奥格斯堡和约》中规定,各地诸侯和帝国城市有选择自已的宗教的权利,从而确立了“谁的国家信仰谁的宗教”的原则。从和约的签订可知,德意志宗教改革A.使得新教演变为专制制度的工具

B.基本结束了诸侯纷争局面C.标志德意志民族主义狂潮的到来D.严重削弱了宗教的影响力9.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人的自由分为两种:自然自由和社会自由。人类必然要从自然状态过渡到社会状态,而自然自由在社会状态下就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政治

自由,政治自由的政治状态为人类最完美的状态。据此,卢梭意在说明A.政治自由的内涵及其重要性B.人民主权利于实现政治自由C.确立民主政治需推翻君主制D.社会契约论是启蒙思想核心10.论及汉武帝崇儒的目的,吕思勉先生说:

“世谓武帝之崇儒,乃所以便专制,非也……后世儒家之尊君抑臣,岂汉武所能逆睹哉?……崇儒乃当时自然之趋势。”吕思勉意在说明A.儒学吸收了道家顺其自然的思想B.儒学适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历史试题第3页(共8页)C.汉武帝具有超

越时代的政治眼光D.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的政治需要11.培根倡导启蒙而来的理性可以指导人类摆脱恐惧和无知。伏尔泰认为启蒙的目的是战胜反人性的权威,解除迁腐思想和迷信的束缚,获得人性的自由。康德认为启蒙就是树立批判的意识,摆脱不

成熟的状态。这反映出启蒙运动的特征是A.具有超越性与批判性B.缺乏对权威和传统再审视C.保守性与破坏性共存D.理性命题被无限制的夸大12.鸦片战争后,徐继畲指出:“欧罗巴一土,以罗经视之,在乾戌方,独得金气。其地形则平上之中,容畜沧海数千里,亦与他壤迥别。其人性情缜密,长於制器。造舟尤极奧妙。

测量海道,处处志其浅深,不失尺寸。越七万里而通於中土,非偶然也。”上述材料表明他A.最早关注欧洲历史、地理和经济B.从西方视角否定封建制度C.认识到中国丧失主权的重大危害D.秉持本土文化价值的立场13.1919年后,在《新青年》《晨报》《新潮》《觉悟》《星期评论》等报刊上关于劳工话题的文学

作品猛增,作品的主人公有洋车夫、铁匠、校役、农夫、学徒、店员、纺织女工、烟草公司工人等,这些人物形象基本上首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这反映了当时A.知识分子思想的转变B.工人阶级意识的觉醒C.近代产业结构的调整D

.共产党对工人的重视14.在中西文化论战中杜亚泉称:中国固有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陈独秀则称:“要维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旧伦理、旧政治。要维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A.都主张全盘接受西方

文明B.都通过文明比较重新定位传统文化C.都对西方文明有一定的了解D.都深切感受到西方文明带来的冲击15.1920年12月,毛泽东信中说:“罗素在长沙演说,主张共产主义,但反对劳农专政,谓宜用教育的方

法使有产阶级觉悟,可不至要妨碍自由,兴起战争,革命流血……我对于罗素的主张,有两句评语,就是理论上说得通,事实上做不到。俄国就是个明证……”。此时的毛泽东A.反对温和渐进式的变革B.发展了孙中山三民主义C.从西方寻求救国的真理D.主张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历史试题第4页(共

8页)16.有学者分析近代中国话语流变,列出一个图示(如下图),认为近代中国是在1900前后出现了与“国家”相关的“国民”概念,同一时间还出现了与“国民”相关的“民”、“新民”等一些概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臣民”时代的知识分子

完全站在君主的角度发声B.“国民”一词在中国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C.“国民”等新概念的出现反映了民众的革命热情高涨D.民族危机的加深推动从“臣民”到“国民”的话语流变17.到1958年8月底,河南遂平县10个基层公社创办了各种“大学”570多所,

学员达到10万多人,若本上做到了每个社员都上大学;河南登封县在两天之内建起了44所“大学”;某师范大学一个文学班26人苦战四昼夜,读了290部中外名著。教育领域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A.全国工农教育会议提

出“开展识字教育避步减少文盲”B.“双百方针”促使文化教育领域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C.在当时的整体形势下,在文化教育领域出现的冒进倾向D.加紧普及义务教育成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环节18.1978年12月,邓小平指

出:“现在立法的工作量很大,人力很不够,因此法律条文开始可以粗一点,逐步完善。有些法规地方可以先试搞,然后经过总结提高,制定全国通行的法律。修改补充法律,成熟一条就修改补充一条,不要等待‘成套设备’。”这说明在立法问题上,邓小平A.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法

制体系B.倡导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C.注重地方与中央、点与面结合D.强调循序渐进并与社会发展相适应19.1985年5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在请示中引用了中国的一句谚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星火计划”由此诞生。“星火计划”的寓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该计划的提出是为了历史试题第5页(共8页)A.适应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B.改变农村经济建设粗放式经营的状况C.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D.配合“科

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20.自然哲学主要是思考人对于自然界的哲学问题,包括自然界和人的相互关系、人造自然和原生自然的关系、自然界的最基本规律等。17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曾为自然哲学编写过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由此可知,自然哲学在近代的发展A.得益于近代科学的确立B.全面阐释了人文主义

精神C.有助于科学世界观形成D.使人们摆脱了宗教的束缚21.下图是1738年版《牛顿的哲学原理》一书的封面。其意为“光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从牛顿头上照下,通过缪斯女神手中的镜子反射到伏尔泰正在写作的手稿(《牛顿的哲学原理》)上。对该封面寓意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牛

顿的理论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B.牛顿的科学成就为启蒙运动提供理性这一思想武器C.牛顿的相对论理论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钥匙D.牛顿完成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22.明初,

《大明律》提倡演出“劝人为善”的戏剧,凡“亲王之国,必以词曲千七百本赐之”。同时,富含世俗情趣的市民戏剧演出日盛。这表明A.明初艺术社会功能趋于多元B.明朝戏剧创作摆脱理学束缚C.政治导向决定戏剧发展潮流D.中国传统戏剧形式日臻成熟23.19世

纪英美文坛出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诞生了一批描写女性的文学作品,如《苔丝》、历史试题第6页(共8页)《红字》、《名利场》、《简·爱》等,在这些作品中体现出女性要经济独立、接受良好的教育以及同男性建立平等的婚姻关系等思想。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工

业革命的发展B.自由主义思想的兴起C.启蒙运动的兴起D.女权主义意识的兴起24.20世纪40年代末,苏联作家协会计划1949年到1950年出版10到15本由苏联采购委员会、塔斯社等机构工作人员,以及到过美国的文化活动家、工程师所撰写的旨在揭露美国生活方式与展现美国劳动

人民贫穷状况的纪实著作。苏联作家协会这一做法A.加速了苏美意识形态对抗局面的形成B.有利于人民认识美国社会C.增强了与美国争夺中间地带的软实力D.适应了国家对外战略需要二、主观题(共52分,其中25题14分,26题12分,27题12分,28题14分)

25.(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前269至前262年之间,荀子游历了秦国。他对秦国的政治、社会状况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厚望,称近于理想中的治世,但又说“尽管秦国具有如此多的优势集于一身,却远没能达到‘王者’的境界,是因为缺‘儒’”。又说“节威反文(节抑威强,复用

文理),用端诚信全之君子治天下,因与之参国政、正是非、治曲直。”“兼并易能也,唯坚凝(坚固和凝聚)之难焉。能并之而不能凝,则必夺。不能并之又不能凝其有,则必亡。得之则凝,兼并无强。”材料二师从普罗塔哥拉和苏格拉底的伊索克拉底,在公元前380年公开讲:“希腊人被限制在狭小的地带,由于土地不足,他

们彼此谋害,互相袭击,有的死于口粮的缺乏,有的死于战争。”“在我们从同一源泉获得利益、和同一敌人进行战斗之前,希腊人不可能和睦相处。等我们摆脱了生活上的贫困……那时候我们才能和睦相处,才能有真正的善意。为此,我们必须竭力使战争尽快从这

里转入小亚细亚。”公元前346年他公开呼吁由马其顿国王腓力来统一希腊。他说,已经不再对雅典和斯巴达抱有希望,唯有腓力王是能出征波斯而使大希腊团结的政治强人。——摘编自潘岳《战国与希腊——中西方文明根性之比较》(1)根据材料

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主张所反映的时代特征。(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伊索克拉底思想产生的背景。(4分)历史试题第7页(共8页)(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荀子和伊索克拉底政治主张的相同点。(6分)26.(12分)阅读材料,完

成下列要求。1930年10月,毛泽东在江西新余县罗坊镇找了来自兴国县刚入伍的农民开了一星期的座谈会,写成《兴国调查》。调查近4万字。下面是其目录及简介:序言:介绍了调查背景、内容和方法。因为敌人进攻罗

坊,被迫结束了调查。一八个家庭的观察:细述了傅剂庭等8个家庭的人员组成、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等。二本区旧有土地关系:地主富农人数不过百分之六,却占百分之八十的土地。三斗争中的各阶级:如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手工工人、商人、游民等。四现有土地分配状况:详述了分田地、分山林等6

个方面。五土地税(又叫公益费)。六苏维埃:介绍了区政府、乡政府等人员组成情况并指出存在的弊病。七农村军事化:介绍赤卫队、少年先锋队、红军预备队等情况。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兴国调查》撰写一份说明。(要求:说明包括《调查》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历史意义等,解释合理,论

述成文。)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代中后期,“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是中外关系史上的两件大事。可以说,在这一时期,近代西方主要的自然科学知识大都传到了中国。来华的西方传教士在传入西方近代知识和理念的同时,也把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介绍到西方去。中国的哲学

、文学、历史等社会科学知识,以及造纸、印刷、农艺、饲养、医学、药物、数学、天文、造船、建筑乃至诸工百艺,都引起了西方传教士浓厚的兴趣。他们不遗余力地翻译、评介这些浓缩了中华几千年文明的精华,以滋补处于起步阶段的西方近代社会。儒家典籍和随后传至欧洲的中

国历史文化知识,在欧洲的上层社会和知识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法国狄德罗主持的百科全书派,热心研究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将儒家的自然观、道德观和政治理想,作为无神论或自然神论的有力武器。直至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

命中著名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还可以看到孔子思想的影响。——摘编自陈梧桐、彭勇《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1)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中欧文化交流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当时法国启蒙思想家大力推崇中国儒家文化?(4分

)历史试题第8页(共8页)材料二为博取列强的好感,日本政府于1881年开始在东京建造具有欧洲文艺复兴风格的鹿鸣馆。政府经常在此举办一些欧式娱乐活动以取悦列强,从而掀起了席卷全国的欧化风潮,直至九十年代初,其余风流韵犹绵延不绝。为达到修约目的,急于取媚于外,以鹿鸣馆为主要舞台

的欧化表演达到了夸张的地步。例如伊藤博文首相于1887年4月在鹿鸣馆举办大型化装舞会,参加者达四百人,伊藤本人化装成威尼斯贵族,山县有朋化装成幕末藩兵的模样,而三岛通庸警察总监则装扮成一个日本古代武将,就连内大臣三条实美的夫人也打扮成乡下姑娘赶来助兴。这类活动将政府欧化表演推向高潮,从

生活习惯、服饰的欧化,到戏剧、美术等文艺方面的欧化改良,甚至出现了语言拉丁化、改良人种的主张。——摘编自张国义《论鹿鸣馆时代日本国家主义思潮的兴起》(3)根据材料三,你如何看待当时日本的“鹿鸣馆现象”?(4分)28.(14分)传统治国方略凝聚着中西方古代哲人的政治智慧,它为现代

人留下了诸多思考和启迪。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孔子认为“天生德于予”,提倡德治。德治要求道德极为高尚的“圣人”治理国家,达到“修己以安百姓”的理想目标。孟子也主张统治者施行“仁政”,推行道德教化,让老百姓过上富足生活

。与孔孟相比,荀子虽然更多关注人性中恶的一面,但他认为可以利用礼义教化和法律来改变人的恶性。韩非子则认为“好利恶害,人之情也”,因此提出“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材料

二柏拉图早年把人的天赋善性看成政治的基础。主张靠“集权力与智慧于一身”的哲学王推行贤人政治来维护城邦制度,将“最高尚、最公正的东西”施于公民。从人性自私论出发,亚里士多德主张法治,因为法治一方面可以抑制人的性恶,另一方面又能促使人向善的方向发展,因为法律的精神是“善”的,即法律应是合

乎正义的。政治团体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至善,其采取的途径主要是靠法治,其次是教育。在城邦中,中产阶级比任何其他阶级都较为稳定,因此,只有以他们为基础建立的政体才是符合“中庸之道”的最好的政体。——均摘编自崔永东《中西法律文化比较》(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

中西方治国方略产生的背景。(10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中西方治国方略的差异。(15分)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5674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