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连云港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6 页
  • 大小 1.854 MB
  • 2024-10-1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8.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连云港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连云港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连云港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3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6.40 元
/ 2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8.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连云港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26)页,1.854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9e8cf83f6c3a75997f4cf026f1db47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阶段检测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生物科学发现史上有很多以狗为实验材料的经典实验,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巴浦洛夫发现每次给狗喂食时发出铃声,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这

一现象属于条件反射B.斯他林将狗的小肠黏膜与稀盐酸混合磨碎,制成提取液注射到另一只狗的血液中,结果引起了胰液的分泌,命名提取液中的化学物质为促胰液素,进而发现体液调节C.班廷和贝斯特将狗的胰液管结扎至胰脏萎缩后制成滤液,将滤液注射给切除胰脏的狗,结果狗不出现糖尿病症状,发现了

胰岛素通过胰管分泌释放D.科学家手术摘除成年狗的甲状腺,会出现行动呆笨迟缓、精神萎靡等症状,证明甲状腺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

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详解】A、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

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使小狗建立“铃声--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过程是:每次喂狗以前先摇一次铃,如此重复多次,过一段时间,只要一摇铃,即使不喂食物,狗也会分泌大量的唾液,这样就建立了“铃声--唾液分

泌”条件反射,A正确;B、为验证“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细胞分泌了某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经血液循环运到胰腺,能够促进胰液的分泌”这一假说,斯他林做了如下实验,把狗的一段小肠剪下,刮下黏膜,将小肠黏膜与稀盐酸混合磨碎,制成提取液注射到另一只狗的血液中,结果引起了胰液的分泌,命名提

取液中的化学物质为促胰液素,此过程没有神经系统的参与,进而发现体液调节,B正确;C、班廷和贝斯特将狗的胰液管结扎至胰脏萎缩后制成滤液,将滤液注射给切除胰脏的狗,结果狗不出现糖尿病症状,发现了胰岛素通过胰岛分泌释放,胰岛素不通过导管分泌,导管结扎后胰蛋白酶不能分解胰岛素,C错误;D、甲状腺激素

是由甲状腺分泌的,生理作用:一是促进幼年动物个体的发育;二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三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科学家手术摘除成年狗的甲状腺,会出现行动呆笨迟缓、精神萎靡等症状,证明甲状腺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关,D正确。故选C。2.下列不属于人

体内环境的成分或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的是()①尿素、血浆蛋白、胰岛素②呼吸酶③某些蛋白质的合成④麦芽糖的水解⑤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⑥丙酮酸和水反应生产CO2和[H]⑦乳酸与NaHCO3反应A.①③④⑤⑦B.①②③⑤⑥C

.②④⑤⑥⑦D.②③④⑤⑥【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酶有关的酶、复制转录翻译酶等各种胞内酶、消化酶等。【详解】①尿素是细胞代谢产物,可作为内环境成分,血浆蛋白是血浆的组成成分,胰岛素是分泌蛋白,也可作为内环境的成分,与题意不符,①错误

;②呼吸酶位于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与题意相符,②正确;③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位于细胞内,可见某些蛋白质的合成没有发生在内环境中,与题意相符,③正确;④麦芽糖的水解发生在消化道中,与题意相符,④正确;⑤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发生在红细胞中,与题意相

符,⑤正确;⑥丙酮酸和水反应生产CO2和[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与题意相符,⑥正确;⑦乳酸与NaHCO3反应发生在内环境中,与题意不符,⑦错误。故选D。3.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丁区域发生K

+外流和Na+内流B.甲区域与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C.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既可能是从左到右也可能从右到左【答案】A【解析】【分析】1、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

激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丙区域是静息电位,乙区域是动作电位

。【详解】A、丁区域的电位为内负外正,是由K+外流造成的,A错误;B、由题图可知,甲、丙和丁区域电位为内负外正,处于静息状态,乙区域的电位正好相反,即动作电位。甲区域与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也有可能是兴奋还没传到时所保持的静息电位,B正确;C、电流是从

正电位流向负电位,所以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C正确;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因此图示兴奋传导的方向既可能从左到右也可能从右到左,D正确。故选A。4.图1为某神经元网络的部分结构,图2为图1中的电表在某个时间段内的电位变化,图3为图

1中某突触的放大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图1中各突触生理性质一致,则施加适宜刺激后电表中指针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B.图2中B点之后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C.图2中A点和B点处,膜外Na+浓度均高于膜内D.图3中,神经递质作用于突

触后膜会使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答案】A【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1是神经元之间形成的一种环状连接方式。图2是在图1所示位置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后,测得膜内外电位随时间变化图,分析可知B点表示产生的动作电位

最大值。图3代表两个神经元的局部(突触)放大。【详解】A、若图1中各突触生理性质一致,则施加适宜刺激后,电表中所在神经元可兴奋多次,电流表指针偏转多次,A错误;B、图2中B点之后为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此时Na+通道多处于

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B正确;C、钠离子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中,一般情况下,细胞外的钠离子浓度高于膜内,图2中A点和B点处,膜外Na+浓度均高于膜内,C正确;D、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引起后膜离子通透性改变,进而引

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D正确。故选A。5.语言、学习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语言功能涉及人类的听、说、读、写,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阅读时通过神经纤维将眼部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到神经

中枢C.听课时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的D.讨论问题需要大脑皮层言语区中S区和H区的参与【答案】C【解析】【分析】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写字(失写症);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H区(听觉

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听懂话(听觉性失语症);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失读症)。【详解】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涉及人类的听、说、读、写等,A正确;B、阅读时通过神经纤维把眼部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到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产生视觉,B正确;

C、听课时的兴奋在反射弧上传递,故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单向的,C错误;D、S区是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是听觉性语言中枢,讨论问题需要大脑皮层言语区中S区和H区的参与,D正确。故选C。6.下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

D是几种参与物质交换的器官,①、②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器官A是肺,氧气由肺泡进入毛细血管至少需要穿过4层细胞膜B.器官B是胃,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C.器官C是肾,②表示的生理过程

是原尿中某些物质的重吸收D.器官D是皮肤,具有调节体温、抵御病原体入侵等多种功能【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其中A是肺,B是小肠,C是肾,D是皮肤;过程①是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②

是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详解】A、器官A能完成体外和内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则器官A是肺,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细胞构成,所以氧气由肺泡进入毛细血管至少需要穿过4层细胞膜,A正确;B、器官B能将体外物质输入内环境,则器官B是小肠,

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B错误;C、器官C能完成体外和内环境之间的物质双向交换,则器官C是肾,②表示的生理过程是肾小管、集合管对原尿中某些物质的重吸收,C正确;D、排除体内代谢废物的器官有肺、肾、皮肤,A是肺,C是肾,则D是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卫屏障,具有调节体温、抵御病原体

入侵等多种功能,D正确。故选B。7.下图表示激素的部分调节过程,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相应的过程,(+)和(-)分别表示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受到寒冷刺激后,只有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增加B.甲状腺分泌的激素的浓

度超过一定量会抑制①和②的分泌C.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受到垂体的调控D.①和②不属于分级调节【答案】A【解析】【分析】1、据图分析,图中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为促甲状腺激素、③为甲状腺激素。2、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

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3、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

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A、受到寒冷刺激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均增加,A错误;B、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

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的浓度超过一定量,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②为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B正确;C、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

激素受到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调控,C正确;D、图中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为促甲状腺激素,故①和②属于分级调节,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D正确。故选A。8.图一、二分别为两位同学所作的“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式图,图一中的②④⑤和图二中的甲、乙、丙均为细胞外液。下

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两图中,②与甲、④与丙、⑤与乙分别对应B.②是体内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C.甲、乙、丙的体积之和小于细胞内液的体积D.⑤中的蛋白质含量比②和④中的多,渗透压更高【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一中①是毛细血管壁,

②是组织液,③是组织细胞,④是淋巴液,⑤是血浆,⑥是血细胞;图二中甲是组织液,乙是血浆,丙是淋巴液,丁是细胞内液。【详解】A、图一中②是组织液、④是淋巴液、⑤是血浆,图二中甲是组织液、乙是血浆、丙是淋巴液,因此两图中,②与甲、④与丙、⑤与乙分别

对应,A正确;B、②是组织液,是体内大多数细胞(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B正确;C、细胞外液约占体液的1/3,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因此甲、乙、丙的体积之和小于细胞内液的体积,C正确;D、⑤是血浆,血

浆中蛋白质含量比②和④中的多,渗透压接近,D错误。故选D。9.糖尿病是血糖调节异常引起的常见疾病。请分析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能促进肌糖原的分解,升高血糖浓度B.糖尿病患者的病因可能是胰岛A细胞受损C.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分泌不足,可能会使机体对脂肪的利

用比例增加D.下丘脑通过反射弧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属于分级调节【答案】C【解析】【分析】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

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详解】A、血糖调节过程中,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都能够升高血糖浓度,二者都能够促进肝糖原分解,而不促进肌糖原分解,A错误;B、糖尿病患者的病因可能是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B错误;C、

胰岛素分泌不足,葡萄糖不能得到有效利用,人体利用有机物的顺序是糖类、脂肪、蛋白质,所以此时,机体利用脂肪的比例会增加,C正确;D、胰岛素的分泌过程不存在分级调节过程,D错误。故选C。10.如图表示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1L清水、

1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c表示饮用1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B.饮用大量清水后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C.曲线d表示饮用1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D.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

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快速饮用清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排尿量增加;快速饮用生理盐水后虽然血浆渗透压不变,但由于体内液体增加,故排尿量也会有所增加,所以d曲线表示的是饮用生理盐水后的排尿量的曲线,a曲线表示的是饮用清水后的排尿量曲线;c表示饮

用清水后的血浆渗透压变化,而b表示饮用生理盐水后的血浆渗透压变化。【详解】AC、当饮用1LNaCl溶液后(0.9%的生理盐水),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则b代表静脉输入1LNaCl溶液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曲线d表示饮用1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的变化,AC错误;B、抗利尿激素是下丘

脑合成分泌的,B错误;D、饮用大量生理盐水后,其中的水分进入血浆,导致循环血量出现暂时性增加,D正确。故选D。11.如图表示某健康男子在休息时,血液流经皮肤的相对流量,室内温度在a时刻由15℃突然升至4

0℃,在b时刻又突然降至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开始的50min内,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急剧上升B.在ab时段,机体的产热量小于散热量C.体内酶的活性bc时段比ab时段明显降低D.机体耗氧量bc时段比ab时段相对较大【答案】D【解析】【分析】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

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

相对恒定。【详解】A、在开始的50min内,处于15℃的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增加产热量,但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不会急剧上升,A错误;B、在ab时段,健康男子的体温保持相对稳定,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错误;C、由于人体温能维持

相对恒定,故酶的活性基本不变,C错误;D、bc时段处于15℃的寒冷环境中,细胞的代谢水平提高,以增加产热量,因此耗氧量增加,所以机体耗氧量bc时段比ab时段相对较大,D正确。故选D。12.如图为人体免

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RNA病毒)的部分过程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推测最准确的是()A.细胞甲为B细胞,其与细胞乙、丙都能接受抗原刺激B.有细胞丙参与的免疫过程一定属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C.与细胞乙相比,细胞丙的高尔基体和溶酶

体都更发达D.细胞丙消化抗原—抗体得到的部分产物可被细胞利用【答案】D【解析】【分析】1、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此外,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当B细胞活化后,就开始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

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随后浆细胞产生并分泌抗体。在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细菌等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也会如

病毒一样引起机体发生体液免疫反应。2、分析题图可知,细胞甲为B细胞,细胞乙为浆细胞,细胞丙能吞噬并消化处理抗原-抗体复合体,细胞丙为吞噬细胞。【详解】A、细胞甲为B细胞,细胞乙为浆细胞,细胞丙为吞噬细胞,其中甲和丙都能接受抗

原刺激,但乙不能接受抗原刺激,A错误;B、细胞丙为吞噬细胞,既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可参与特异性免疫,B错误;C、细胞乙为浆细胞,可分泌抗体,细胞丙为吞噬细胞,可以消化处理抗原,因此与细胞乙相比,细胞丙的溶酶体更发达,而细胞乙的高尔基体更发达,C错误;D、细胞丙消化抗原-抗体

得到的氨基酸、核苷酸等产物可被细胞利用,D正确。故选D。13.去除垂体后,大鼠淋巴细胞的数量和细胞因子的活性明显下降。垂体、下丘脑与免疫细胞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的联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X在骨髓

中发育成熟B.细胞Y还能产生细胞因子增强免疫能力C.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控制管理免疫活动D.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细胞Y能迅速分裂增殖【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下丘脑分泌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可调节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细胞X表示B细胞,细胞Y表示浆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详解】

A、从图中可以看出,细胞X是B细胞,细胞Y是浆细胞,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A正确;B、浆细胞只能产生抗体,不能产生细胞因子,B错误;C、结合图示可知,下丘脑通过分泌激素影响免疫活动,C错误;D、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可直接刺激记忆B

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分裂增殖,也不能识别抗原,D错误。故选A。14.下图为HIV感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HIV只侵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是因为只有其表面有识别HIV的受体B.HIV仅将核糖核酸

注入宿主细胞内,而其逆转录酶留在细胞外C.HIV利用宿主细胞的模板、原料和场所合成DNAD.HIV逆转录形成的DNA通过核孔复合体选择性进入细胞核中【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HIV感染辅助性T细胞过程示意图,HIV注入T细胞后,以单链RNA为模板逆转录形成单链DNA,进而进行D

NA的复制形成双链DNA;之后双链DNA进入T细胞的细胞核,与核DNA整合到一起,随着核DNA的复制而复制,并控制合成子代HIV的RNA和蛋白质。【详解】A、HIV能够特异性攻击辅助性T细胞,说明辅助性T细胞表面有HI

V特异性识别并结合的受体,并且HIV不仅只侵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A错误;B、HIV病毒的逆转录酶和RNA都能进入到宿主细胞内,在宿主细胞内完成逆转录过程,B错误;C、病毒在宿主细胞增殖过程中,所需的原料、能量和场所均由宿主细胞提供,以自身的核酸为模板通过逆转录过程合成DNA,C错误;D、据图可知,

HIV逆转录形成的DNA通过核孔复合体选择性进入细胞核中,D正确。故选D。15.下图表示人体过敏反应发生的基本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包含细胞免疫过程和体液免疫过程B.细胞①和细胞②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成熟C.细胞③和细胞④分别指浆细胞和记忆细胞D.用药物抑制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

性介质可缓解过敏症状【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细胞①是T细胞,细胞②是B细胞,细胞③是记忆B细胞,细胞④是浆细胞。【详解】A、根据图中分泌的抗体可知,过敏反应参与的是体液免疫,A错误;B、细胞①是T细胞,在

胸腺中成熟,细胞②是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B错误;C、细胞③和细胞④分别是B细胞分化出的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C错误;D、由图可知,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导致过敏症状,则用药物抑制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可缓解过敏症状,D正确。故选D。【

点睛】二、多项选择题:共4题,每题3分,共12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6.缺氧条件下,脑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液增加,形成脑水肿;同时细胞质膜钠泵功能障碍,导致细胞

内Na+堆积,继而水分聚集形成脑细胞肿胀。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缺氧条件下,各部位氧气浓度由高到低是:血浆>神经细胞>组织液B.形成脑水肿时,水的扩散路径为:神经细胞→组织液→血浆C.脑缺氧引起脑水肿时,重要的治疗

措施是输入纯氧D.血管壁细胞和神经细胞都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答案】ABC【解析】【分析】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从内环境获得营养物质,将代谢废物释放到内环境,内环境通过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血浆大部分是水,其余

包括蛋白质、无机盐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各种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和激素等)。【详解】A、氧气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因此顺着氧气运输方向,氧气浓度逐渐降低。因此在缺氧条件下,各部位氧气浓度的大小关系是:血浆>组织液>神经细胞,A错误;B、形成脑水肿时,脑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组

织液增多,因此水的扩散路径为:血浆→组织液,B错误;C、缺氧引起脑水肿时,重要的治疗措施是输入混有少量二氧化碳的氧气,因为二氧化碳能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C错误;D、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故血管壁细胞和神经细胞都参

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D正确。故选ABC。17.下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点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B.a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C.改变细胞外液中的Na+浓度可使c点数值发生D.ce段Na+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Na+

大量外流【答案】A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图中a点之前为静息电位,由K+外流所致,而此时膜外Na+高于膜内,膜外K+低于膜内;曲线上升过程a-c段是因为Na+内流所致;下降过程c-e段是因为K+外流所致。【详解】A、a点时神经细胞未受到刺激,细胞膜对K

+通透性增大,K+外流,膜电位是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A错误;B、a点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通过协助扩散内流,过程中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导致膜内正电荷增多,膜内电位升高,曲线上升,B正确;C、改变细胞外液中的Na+浓度

可导致膜两侧Na+浓度差发生变化,Na+通过协助扩散内流的速率发生变化,可使曲线中c点数值发生改变,C正确;D、cd段为电位的恢复,此阶段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K+大量外流,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D错误。故选AD。18.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

,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C.抗原刺激后、细胞b和细胞c的细胞周期变长D.物质④是免疫球蛋白,可以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答案】AB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①表示抗

原呈递细胞呈递抗原,②表示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③表示细胞毒性T细胞将靶细胞裂解死亡,④表示抗体,⑤表示细胞免疫,⑥表示体液免疫,⑦表示细胞因子,图中a表示抗原呈递细胞,b表示辅助性T细胞,c表示B细胞、d表示细胞毒性T细胞、e表示记忆T

细胞、g表示记忆B细胞,f表示浆细胞。【详解】A、据图可知,⑤通过细胞起作用,⑥通过物质起作用,分别表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A错误;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辅助性T细胞)、c(B细胞)、d(细胞毒性

T细胞)、e(记忆T细胞)、g(记忆B细胞),a(抗原呈递细胞)能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f(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B错误;C、抗原刺激后,T细胞和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细胞周期变短,C错误;D、物质④是抗体,是一种免

疫球蛋白,能特异性结合抗原,阻止病原体对人体细胞的粘附和进一步增殖,D正确。故选ABC。19.抗核抗体(ANA)又称抗核酸抗原抗体,是对细胞核内的DNA、RNA或这些物质的复合体产生的自身抗体,是自身免疫病重要的生物学标志物。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A.分泌ANA的浆细胞都直接由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B.过敏反应、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病是先天性免疫缺陷导致的C.溶菌酶、ANA等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D.可利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人体组织内

的抗原进行检测【答案】CD【解析】【分析】自身免疫病是免疫系统防御功能过强引起的机体功能紊乱,浆细胞可由B细胞和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详解】A、ANA是由浆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而浆细胞可能是由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也可能是由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A错误;B、自身免疫性疾

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是免疫系统防御功能过强引起的机体功能紊乱,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不属于自身免疫病,且过敏反应、风湿性心脏病不是由先天性免疫缺陷导致的,B错误;C、免疫活性物

质是由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产生的具有免疫作用的物质,泪液中也含有溶菌酶,溶菌酶并非是免疫细胞产生的,C正确;D、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在对疾病进行检测时,可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D正确。故选CD。三、非选择题:共5题,共58分,除特殊说明每空1分20.如图是人体稳

态调节机制的相关示意图,①~④表示相关激素,⑤~⑦代表相关的过程或生理效应,A、B、C代表相关的器官或细胞,“+”表示促进。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中,图中B细胞分泌的激素②是__

___________,该激素的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___(2)一般情况下,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引起激素①分泌增加,该激素由_____________细胞分泌,通过促进_______________,来调节渗透压的平衡。(

3)大量饮入生理盐水,醛固酮生成量______________,从而引起肾小管对钠离子和水分重新吸收_______________,引起尿量_______________。(4)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如果C细胞所处的组织液中缺乏Ca2+,会引

起高血糖,依据图中信息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5)科研人员将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健康大鼠若干,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每天提供普通饮食,B组每天提供高脂饮食。八周后,测定两组大鼠的空腹血糖含量和空腹胰岛素含量,结果如下表

所示。A组B组空腹血糖含量(mmol/L)4.66.2空腹胰岛素含量(mIU/L)7.516.5据表回答问题:①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写出控制该实验中无关变量的方法: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

可)。②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知,高脂饮食可能诱发胰岛素受体受损,从而引起血糖含量升高,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答案】(1)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2)①.下丘脑②.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

吸收(3)①减少②.减弱③.增加(4)组织液中缺乏Ca2+会导致C细胞胰岛素释放量减少,使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储存减少,造成血糖浓度升高(5)①.食物中脂质含量②.A、B组提供食物的量应相同、每天投喂的时间和

次数也相同、每天的运动量相同等③.B组的胰岛素高于A组,但B组的空腹血糖也高于A组【解析】【分析】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如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

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

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题图分析,图中①~④依次表示抗利尿激素、促甲状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⑤~⑦代表相关的过程或生理效应依次为渗透压升高的刺激、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促进

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小问1详解】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需要经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调控,即在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中,图中B细胞代表的是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其分泌的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该激素随着体液传送到达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小问2详解】一般情况下,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引起激素①,即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该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经过垂体释放的,该激素可通过促进肾小

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来调节渗透压的平衡。【小问3详解】大量饮入生理盐水,引起血量上升,则醛固酮的生成量会减少,从而引起肾小管对钠离子和水分重新吸收过程减弱,引起尿量增加,进而维持血量的平衡。.【小问4详解】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如果C细胞所处的组织液中缺乏Ca2+,则钙离子内流受阻,进而影响

了胰岛素的释放,则胰岛素无法发挥降血糖的作用,即表现为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减少,表现为高血糖。【小问5详解】①本实验设置了两组,对两组不同的处理是A组每天提供普通饮食,B组每天提供高脂饮食,因变量是空腹血糖含量和

胰岛素含量,显然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高脂饮食对空腹血糖和胰岛素含量的影响,因此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食物中脂质含量(或是否高脂饮食)。为了达到实验目的,提高实验的说服力,对无关变量的控制为相同且适宜,如可控制A、B组提供食物的量应相同、每天投喂的时间和次数也相同、每天的运动量相同等,以及两

组小鼠的生长状况也应该保持相同。②实验结果显示,B组的胰岛素高于A组,但B组的空腹血糖也高于A组,据此可推测,高脂饮食可能诱发胰岛素受体受损,从而引起胰岛素不能起作用,导致血糖含量升高。21.《素问玄机原病

式·六气为病》记载寒战“形寒作颤抖状”,寒战是机体为抵御寒冷而产生的肌肉不自主活动。图1表示人体在寒冷刺激下体温调节的部分途径。请据图回答问题。(1)受到寒冷刺激后,皮肤温度感受器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2)人体在进入寒冷环境初期,体温会稍有

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此时呼吸中枢兴奋、人体呼吸加快,其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3)肾上腺在体温平衡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低温刺激下,一方面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加快分泌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的这种__________

_____调节方式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同时有利于形成多级___________调节。另一方面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与激素b分泌调节相比,通过交感神经调节肾上腺激素分泌方式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位于下丘脑不同部位的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在不同温度刺激下放电频率不同,两类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决定着体温调定点(图2,O对应温度为人体正常体温调定点):①正常人体内,寒冷引起下丘脑部位温度下降,_______(冷敏/热

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升高。体温调定点温度下两类神经元的放电频率___________。②某人感染流感病毒后,病毒侵入引起某些细胞释放致热细胞因子,后者作用于下丘脑热敏神经元,使其敏感性降低,导致体温调定点上调,此时病人可能会全身发冷、起鸡皮疙瘩,甚至出

现寒战现象,寒战发生的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答案】(1)由负转正(2)①.机体产热总量小于散热总量②.增加细胞氧气供应量,加速有氧呼吸,增加产热(3)①.分级②.负反馈③.反应速度快、作用范围准

确(4)①.冷敏②.基本相等③.骨骼肌快速收缩产生大量热量,以使体温达到体温调定点【解析】【分析】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此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使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不至于太高,此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2、人体体温调节:(1

)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与散热处于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

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3、分析图2:图示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因体体温变化而相应改变,A曲线代表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变化,B曲线代表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变化,A、B曲线交点对应的温

度为正常温度,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大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当体温高于正常值时,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小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小问1详解】感受器是反射弧中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结构。神经元兴奋时

,细胞内外电位发生由外正内负到外负内正的转变,膜内变化为由负转正。【小问2详解】人体体温下降的直接原因是机体产热总量小于散热总量。寒冷刺激下,人体呼吸加快,有利于增加细胞的氧气供应,加快细胞有氧呼吸,增加产热,经维持体温的基本恒定。【小问3详解

】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方式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同时有利于形成多级负反馈调节。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具有反应速度快、作用范围准确、维持时间短等特点。【小问4详解】①根据图2可知,低温下冷敏感受器放电频率明显高

于热敏感受器。体温调定点是两类神经元放电频率基本相等时对应的下丘脑温度。②病毒感染导致体温调定点上调,人体出现“冷感觉”,机体出现相应增加产热、减少散热的生理变化,如骨骼肌快速、不自主收缩(寒战)、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形成皮疙瘩等。【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内环境稳态、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体温调节等相关知识点及其内在联系和运用,综合性较强,需要考生能准确把握题图信息,并能结合相关知识分析作答。22.吃辣后舌头上会有火辣辣的感觉,诺贝尔奖获得者戴维·杰伊·

朱利叶斯等人发现了辣椒素受体(TRPV1),解释了吃辣椒时总是感到热的原因。TRPV1是一种通道蛋白,其被辣椒素激活时,造成Ca2+通过TRPV1内流而产生兴奋,进而产生“灼烧感”。请回答下列问题:(1)TRPV1被辣椒素激活后造成的

Ca2+内流________(填“消耗”或“不消耗”)ATP。吃辣椒后,辣椒素会与TRPV1结合,使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传至________使人产生热痛的感觉。产生此感觉后,往往会引起机体的呼吸运动增强,这一过程________(填

“属于”或“不属于”)反射。(2)朱利叶斯实验室将纯化后的TRPV1蛋白重构于人工脂质体上,用40℃接近热痛的物理阈值刺激TRPV1时,发现其还具有热觉感受功能,说明________________,完美地解释了吃辣椒时总是感到热的原因。(3)图1表示局部麻醉药与辣椒素共同使用时抑制突触处

的兴奋传递的作用机理。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起不到麻醉作用,与辣椒素共同使用时可抑制突触处的兴奋传递,下列叙述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①突触后膜可能是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其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②在静息

时有较多离子通过通道蛋白Ⅰ出细胞,则通道蛋白Ⅰ最可能为K+通道③麻醉药的作用机理是堵塞了通道蛋白Ⅲ,可能导致Na+无法内流④辣椒素的作用机理是与通道蛋白Ⅱ结合,不改变通道蛋白Ⅱ的形态结构(4)图2为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实验装置,两个神

经元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表Ⅰ、Ⅱ。P点给予适宜刺激后,电表Ⅰ测得的电位变化如图3所示。若将N处的电极移至N处膜外,电表Ⅰ测得的电位变化如图4所示。①电表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________基本相同。②当电表Ⅰ记录到图3中b点电位值时,膜外电位为________电位。电表

Ⅰ记录到的图3中c点电位对应图4曲线中________点的电位;若将该神经细胞置于更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图3中c点位置的变化是________。③若将S处电极移至膜外,在T点给予适宜刺激,则电表Ⅱ发生偏转的次数为________次。【答案】(1)①.不消耗②.大脑皮层③.属

于的(2)TRPV1不仅可以被辣椒素激活,也可以被热刺激激活(TRPV1既是辣椒素受体,也是热觉感受器)(3)①②③(4)①.3②.正③.d④.上移⑤.二【解析】【分析】1、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体受到刺激,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过扩散通过

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2、根据题意,在口腔和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中,存在对辣椒素敏感的受体-TRPV1受体,所以人吃辣椒后,辣椒素会与TRPV1受体结合,进行信息传递。小问1详解】TRPV1也是

一种通道蛋白,其被辣椒素激活时,造成Ca2+通过TRPV1内流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吃辣椒后,辣椒素会与TRPV1结合,使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热痛的感觉。“灼烧感”产生的部位是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受辣椒素刺激产生“灼烧感”后,往往会引起机体

的呼吸运动增强,这一过程属于反射。【小问2详解】用40℃接近热痛的物理阈值刺激TRPV1时,发现其还具有热觉感受功能,说明TRPV1不仅可以被辣椒素激活,也可以被热刺激激活(TRPV1既是辣椒素受体,也是热觉感受器),完美

地解释了吃辣椒时总是感到热的原因。【小问3详解】①突触后膜可能是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其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①正确;②由于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若在静息时有较多离子通过通道蛋白Ⅰ出细胞,则通道蛋白Ⅰ为K+通道,②正确;③据图推断,该麻醉药的

作用机理是堵塞了通道蛋白Ⅲ,导致Na+无法内流,以至无法产生兴奋,③正确;④辣椒素的作用机理是与通道蛋白Ⅱ结合,改变了通道蛋白Ⅱ的形态结构,④错误。故①②③正确。【小问4详解】①电表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是R点产生动作电位,后又恢复静息电位,而兴

奋不能从胞体传递到轴突末梢,所以其波形与图3基本相同。②当电表Ⅰ记录到图3中b点电位值时,膜外电位为正电位。电表Ⅰ记录到的图3中c点电位时,即达到动作电位的峰值,第一次发生偏转,对应图4曲线中d点的电位;动作的产生与Na+内流有关,故适当增大溶

液中的Na+浓度,神经纤维膜内外Na+浓度差增大,受到刺激时,Na+内流增加,神经纤维膜上动作电位【峰值将增大,c点上移。③若将S处电极移至膜外,在T点给予适宜刺激,则兴奋可以从S处传递到R处,所以电表Ⅱ发生偏转的次数为两次。【点睛】本题考查神经细

胞膜电位变化及传递的相关知识,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3.下图是B细胞与辅助性T细胞(Th细胞)相互作用之后B细胞被活化的过程图。CD80/86是B细胞识别抗原

后表达的蛋白,CD40L是活化后的Th细胞表达的蛋白,BCR是B细胞表面的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受体,CD40和MHCⅡ是B细胞表面的组成性蛋白,CD28、TCR是Th细胞表面的组成性蛋白,请回答:(1)活化B细胞的第一信号是__________,抗原在B细胞中加工形成的抗原肽,与M

HCⅡ形成复合物,提呈给T细胞表面的__________,从而形成活化Th细胞的第一信号。(2)活化Th细胞和B细胞的第二信号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3)活化的Th细胞表达出的多种细胞因子

的作用是__________。(4)科研人员将新冠病毒灭活后研制出灭活病毒疫苗。这种疫苗保留有新冠病毒的___________,能激活人体产生免疫反应。(5)科研人员研究了256名健康志愿者第2剂新冠灭活疫苗(Vero细胞,科兴)接种后,不

同时间点体内抗新冠病毒抗体IgM和IgG以及总抗体的含量变化,结果如下表:时点IgM(相对值)lgG(相对值)总抗体(相对值)3d0.070.63.36-8d0.884.6291.113-15d1.075.0211.028-35d0.305.391.4①第2剂新冠灭活疫苗(Ver

o细胞,科兴)接种后产生IgM和IgG的浆细胞来源于__________的增殖和分化②IgM和lgG两种抗体中__________对机体保护性更持久。③灭活疫苗需要进行第三次接种,进行第三次接种的意义是_________。【答案】(1)①.抗原刺激②.TCR(2)①CD80/86②.CD4

0L(3)促进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4)抗原性(5)①.淋巴细胞②.lgG③.可使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较多的抗体【解析】【分析】分析题图:B细胞活化过程为:Th细胞受活化信号①(接受抗原的MHCⅡ)和活化

信号②(CD80/86)共同刺激后活化,产生CD40L,然后B细胞活化受活化受活化信号①(抗原)和活化信号②(CD40L)共同刺激活化。【小问1详解】由图知:活化B细胞的第一信号是抗原的刺激;抗原在B细胞中加工形成的抗原肽,与MHCⅡ形成复合物,提呈给T细胞表面的T

CR,从而形成活化Th细胞的第一信号。【小问2详解】由分析知:活化Th细胞和B细胞的第二信号分别是CD80/86和CD40L。【小问3详解】活化的Th细胞表达出的多种细胞因子的作用是促进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

分化。【小问4详解】将新冠病毒灭活后研制的灭活病毒疫苗,这种疫苗保留有新冠病毒的抗原性,能激活人体产生免疫反应。【小问5详解】新冠肺炎患者血清中检测到的两种抗体——IgM和IgG的产生及含量的变化过程。当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

IgM和IgG抗体。由表可知IgG抗体对机体保护时间更长;灭活疫苗需要进行第三次接种,可使机体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较多的抗体。【点睛】本题考查免疫调节过程,需要学生提取题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答题。24.下图是人体内环境自稳态的部分调

控简图,其中A~E表示相应器官,a-f表示相应物质,①~⑧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当环境温度下降时,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将__________________,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超过一定浓度后会抑制图中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的活动,这种调节机制称为__________________。(2)现有甲、乙两名患者,经临床初步诊断均表现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升高。为进一步查明病因,医生对这两名患者进行了131I摄入率检查

,即让患者摄入131I后24h,测量其体内相关物质的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受检对象血清中的131I甲状腺内贮存的131I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内贮存的无放射性甲状腺激素血清131I甲状腺激素正常人低中等中等中等甲低高高高乙高低低低患

者乙甲状腺激素合成功能__________________,患者甲的甲状腺细胞对131I的摄入率__________________,进一步检测发现患者甲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明显升高,推测该抗

体对甲状腺功能具有______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且甲状腺激素对该抗体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负反馈调节。(3)在剧烈运动时,人体维持血糖水平稳定的调节路径除①→②→③外还有_________

_________(用数字和箭头表示,)。研究发现,人体在剧烈运动过程中交感神经兴奋时会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胰岛B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抑制胰岛素分泌,其生理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①.增加②.A、D③.(负)反馈调节(2)①.减退②.高③.促进④.不存在(3)①.④→⑤→⑥→②→③、④→⑤→⑦→⑧②.满足剧烈运动对能量的需求,防止血糖浓度过低【解析】【分析】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所分泌的激素,作用于人体几乎全部细胞。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维的持神经

系统的兴奋性、促进代谢等等。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是保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条件,血糖平衡的调节途径有激素调节和神经---体液(激素)调节。【小问1详解】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体温升高代谢加快,因此当环境温度下降时,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将增加;甲

状腺激素调节中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因此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超过一定浓度后会抑制图中结构A(下丘脑)、D(垂体)的活动,使其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及促甲状腺激素减小,进而维持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小问2详解】据表可知,乙血清中放射性碘的含量高,甲状腺和血清中放射

性甲状腺激素都低,因此患者乙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功能减退;患者甲血清中放射性碘的含量低,而血清和甲状腺中放射性碘的含量均高,因此患者甲的甲状腺细胞对131I的摄入率高;甲状腺的功能受促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也可以和促甲状

腺激素受体结合,结合题意可知,该结合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因此是促进作用;且甲患者体内不存在对该抗体的负反馈调节机制,所以甲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才比正常人高。【小问3详解】剧烈运动,代谢加快,机体通过①②③途径可以升高血糖,也可以通过④→⑤→⑥→②→③、④→⑤

→⑦→⑧使得血糖升高,下丘脑中有血糖调节中枢,可以调节血糖含量;胰岛素是降低血糖的激素,剧烈运动对能量的需求较高,为防止血糖浓度过低,机体会抑制胰岛素分泌。【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激素调节相关内容,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能结合示意图和文字、表

格等分析调节特点及机制。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