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K.docx,共(6)页,754.43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9a719e8df512e065bfdaf7c68d00f8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玉溪一中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月考历史学科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高二历史备课组审题人:试题研究中心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
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3500年,世界各地区人民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农业。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生产经验。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以便播种、管理和收获。这表明人
类()A.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B.原始的农耕和畜牧业出现C.从迁徙到定居到形成聚落D.社会私有制和国家的形成2.图1为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的内容,请为其拟定一个研究主题,最适切的是()亚述的征服希腊的殖民波斯帝国的兴起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冶铁技术的传播字母文
字的发展图1A.人类文明的产生B.文明的多元一体C.世界帝国的形成D.古代文明的交流3.据图2及材料可知:()图2A.该地居民都信奉基督教B.波斯帝国地跨亚非欧C.该地商品贸易十分发达D.贵霜帝国的交通便利4.特许状是指中世纪欧洲国王赐予领主领地免受管辖的特恩
权时所颁发的一种证明文书。12—13世纪,英国国王慷慨颁授城市特许状甚至以各种手段吸引手工业者和商人到自己的领地建立城市。据此可知,特许状()A.加速了封君封臣制度瓦解B.促使了民族民主意识觉醒C.推动了封建庄园经济发展
D.证明了王权推动城市兴起5.美国学者迈尔斯认为,“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经常被用来作为中世纪结束与近代社会开始的标志……然而……新世界的发现并没有开创新时代,而是新时代发现了新世界”。材料强调的是()A.哥伦布的历史贡献B.多种因素促成了哥伦布的创举C.肯定新时代的进步D.哥伦
布的创举具有幸运的因素6.以“陆地之间”海而著称的地中海被冠以多种称呼:“伟大的海”“堕落的海”“智慧之海”“贸易之海”等,不同的称呼反映了人们对地中海历史的不同理解。其中,对“贸易之海”的理解相对准确的是()A.在古代地中海的贸易地位不是很重要B.近代以来地中海的贸易地位有所上升
C.地中海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发展地D.近代以来地中海失去贸易中心的地位7.16世纪后期,在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当局对大帆船贸易实行特许证制度,而且该证可以买卖。从墨西哥、秘鲁到菲律宾,大量西班牙人凭借他们在美洲
获得的白银大量抢购特许证,导致特许证的价格飙涨。由此可知,当时()A.三角贸易利润丰厚B.西班牙人重视资本积累C.太平洋贸易活跃D.欧洲商业格局发生变化8.“它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的实际收入因
货币贬值而减少。”材料中的“它”应是()A.圈地运动B.商业革命C.价格革命D.工业革命9.在文艺复兴早期,意大利的著名文学家和艺术家有22人,占当时全世界的44%,是无可争议的中心。文艺复兴后期,英国著名文学家和艺术家有7人,启蒙时期的法国,著名文学家和艺术家
有8人,产业革命时期的德国,著名文学家和艺术家有8人,在著名文学家和艺术家人数方面均处于世界前列。这折射出世界文学艺术中心的变化()A.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密不可分B.呈现杂乱无序的发展状态C.体现了欧洲各国文化的传承性D.始终贯穿人文主义的色彩1
0.咖啡是17世纪从土耳其引入欧洲的,1650年左右出现了最早的咖啡馆,到1700年已经遍地开花。咖啡馆的重要意义在于提供了比一般酒馆更为安静齐整的环境,人们可以在此阅读报纸,获取新闻,探讨学术。这种现象()A.提高了欧洲的文化水平B.消
除了不同阶级的差别C.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D.推动了理性主义的传播11.卢梭不仅是哲学家、文学家,也是一位广闻博识的植物学家。伏尔泰在文学、哲学启蒙著作外,还在研究牛顿物理学新成果基础上写下了科学著作《牛顿哲学原理》。康德在46岁之前的主要著述都是自然科学方面的。这说明了()A.
启蒙运动得益于宽松自由学术环境B.启蒙思想与自然科学精神思维相近C.自然科学发展推动了欧洲社会进步D.科学思想是启蒙运动的前提和基础12.下表是某学者归纳的涉及近代英国的一系列重要的人与事,表格内容()颁布《至尊
法案》——击溃无敌舰队——圈地运动——都铎王朝时代——霍布斯与洛克的启蒙思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颁布《航海条例》——光荣革命与《权利法案》——牛顿经典力学——英法殖民争霸——工业革命A.凸显出思想先行才能成就霸业B.在后来的法
国大革命中被复制C.在《海国图志》中均留下记录D.说明英国具备领先世界的潜能13.在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中,一些政治家认为,“人民”和“人民的代表”(国会)是不同的;“人民”高于“人民的代表”;“由人民制定、政府不能更改的
”宪法高于“由政府制定、政府能够更改的”普通法律。据此可知,美国制定宪法的理论基础是()A.人民主权学说B.民主共和思想C.分权制衡原则D.社会契约理论14.19世纪欧洲历史研究开始关注包括工人在内的社会下层的历史,恩格斯指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
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历史研究()A.关注民族历史研究B.体现历史唯物主义C.推动历史学科独立D.走向理性化专业化15.18世纪后期英国机器费用昂贵,
工厂主想方设法让工人尽可能多干活。原来在工作中习以为常的唱歌、打瞌睡、喝酒、嬉戏等行为一概被禁止。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物价上涨制约了工业革命发展B.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加重C.蒸汽时代手工工人的生活境遇恶化D.机器出现使工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16.19世纪早期,工人阶级主要采取
捣毁机器、厂房等形式来争取改善劳动条件。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爆发了大规模工人运动,并提出建立共和政体,争取普选权等政治要求。这一变化表明()A.欧洲工人运动从自发走向自觉B.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C.经济发展未能增加民众的收入D.资产阶
级代议制逐渐发展完善17.如图所示,19世纪末,非洲国家的边界多是按经纬线或几何方法划分。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罪恶的黑人奴隶贸易B.非洲国家地形平整C.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D.近代测绘技术先进18.
下表反映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概况,这可用来说明()国家时间事件目标印度1905—1908民族解放运动民族独立,民主政治伊朗1905—1911立宪革命中国1911辛亥革命A.亚洲各国先后取得民族独立B.古老的亚洲开始觉醒C.
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D.第三世界国家走向联合19.如图所示,是坦尼尔(英)发表于1885年的漫画《贪吃的男孩》。图右人物是“男孩”俾斯麦,他餐盘中有了一块纳米比亚城市“吕德里茨”的蛋糕,他右手的刀又切下了桌上“新几内亚”的蛋糕,图左象征英国的人物目瞪口呆。该漫画反映了当
时()A.英国极力阻扰德国完成统一B.德国加紧与英国争夺殖民地C.英德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D.英国已丧失其海上霸主地位20.《非战公约》规定各缔约国谴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并在相互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执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然而,当时主要大
国都对公约作了有利于自己的变通和保留,甚至没有关于对违反公约的权威断定的任何规定。材料意在说明《非战公约》在当时()A.维护和平的实际效用有限B.能有效制止军备竞赛C.实现了废弃战争、维护和平的目标D.尊重各国的独立主权21.如图所示,图为1500﹣1975年殖民扩张和收缩周期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①阶段,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殖民体系开始形成B.②阶段,源于传统殖民帝国的衰落和美洲独立C.③阶段,亚洲革命风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作用D.④阶段,新兴民族国家独立彻底瓦解殖民体系22.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或全
部改造过的新企业的生产量,占工业总产量的80%以上,其中发电站、化学工业、钢铁工业和机器制造业等还高于这个水平;各部门的金属切割机有50%、农用联合收割机有90%左右是“二五”计划期间制造的。据此判断,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A.借鉴了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模式B.为改革社会主义公有制提供了一定条件C.
合理优化了国民经济基本结构D.有利于运用现代技术装备苏联的工农业23.19世纪中叶,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还属于旧式的反抗斗争,只是把外国侵略势力当作主要打击对象。19世纪末,这种情况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批富有远见的政治家、思想家提出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造现行制度的设想与方案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先进政治人物的推动B.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24.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历史主干知识时间轴。据此推测其整理的历史主题是()A.二战后国际格局变化B.
经济区域集团化C.冷战与两极格局发展D.全球治理体系化2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目的:……(2)推进国际贸易之平衡发展借以提倡并维持高度之就业与实际收益,并发展全体会员国之生产富源作为经济政策之首要目标。(3)提倡汇兑之稳定,在会员国间维持有秩序之汇兑方法,并避免竞争性之汇兑贬值。据此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①通过维持国际贸易的平衡发展促进经济发展②促进各国发挥自身优势③避免恶性竞争带来的货币汇兑贬值④保持汇率稳定,维护世界经济秩序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6.“第三世界”这个概念由法国人口学家艾尔佛雷德•索维于1952年首先使用,意指不属于美苏集团的亚非拉发
展中国家。20世纪60年代,“第三世界”的概念广为流行,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接受。1973年9月,第四次不结盟国家会议上通过的《政治宣言》中,正式使用了“第三世界”。这反映了当时()A.美苏之间激烈争夺中间地带B.第三世界走向了国际舞台中心C.发展中国家逐渐与世界接轨D.新兴力量崛起助推多极
化趋势27.二战后,苏联和东欧国家另起炉灶,成立“经互会”。苏联解体后,“经互会”随之解散,当年西方专门针对社会主义国家搞禁运的“巴黎统筹委员会”也宣告寿终正寝。1991年以来,俄罗斯、其他原苏联的加
盟共和国、东欧各国都先后向自由市场经济过渡。由此可推知,冷战的结束()A.形成了国际经济新秩序B.强化了经济全球化趋势C.促成了世界多极化格局D.宣告了领权主义的终结28.如表1980~2000年部分非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内
部出口占各自总出口比重表组织名称时间1980年1990年2000年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5.7%6.3%4.8%中非共同体1.4%1.4%0.9%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9.6%8.0%9.6%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0.4%3.1%11.9%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0.3%2.9%2.2%据如表可知,这一时期
非洲经济()A.对区域组织外的贸易依赖明显B.一体化水平持续提升C.始终处于世界经济的边缘地位D.区域发展极度不平衡29.2005年是联合国的重要改革年,经过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同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激烈争吵,联合国通过了《成果文件》。根据《成果文件》而于次年成立的人权理事会,
基本是按照发展中国家的意愿建立的,美国则因对该机构的设置方式不满意而没有参加。这反映出21世纪初()A.美国的霸权地位逐渐崩溃B.联合国的运行机制发生变革C.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增强D.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已形成30.历史推论离
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选项中,史实与推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推论A2012~2014年,美国利用丹麦的信息电缆监视法、德等国的高级官员社会信息化是一把双刃剑B201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定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
R)货币篮子美元失去国际贸易结算功能C2017年,美国宣布永久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逆转D201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给予巴勒斯坦观察员国地位世界多极格局开始形成A.A
B.BC.CD.D31.据IMF的统计,2018年,人口高达63.9亿的发展中国家所创造的GDP约为33.67万亿美元,人均不到5300美元而人口接近11亿的发达国家,所创造的GDP高达51.07万亿美元,人均已超4.7万美元。这表明()A.发展中国家掀起现代
化建设浪潮B.世界殖民体系崩溃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扩大D.南北差距问题严重32.如图是反映美国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的漫画《颠倒黑白》,图中英文的意思为“相信我(美国)!我不是针对你(俄罗斯)”。对该漫画解读正确的是()A.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B.美苏争霸,美国处于攻势
C.美国的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D.已经形成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33题25分,34题12分,35题15分,共52分。3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扩大了居委会职能,居委会可根
据需要自行设立各种工作委员会。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以及大量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社区式管理”成为城市管理新的模式。2000年,《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颁布,标志着社区建设成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新方向。除
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之外,社区还出现以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以及社会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为代表的新兴组织。通过居民会议议事协商和民主听证等形式,社区各类主体都可以平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民主决策。——摘编自朱汉国主编《当代中国社会史》等材料二美国是最早开
展社区组织工作的西方国家之一。美国政府制定了各种关于社区的法律制度,从国家层面出发,有《住宅和社区发展法》、《社区再投资法》、《国家和社区服务合作条例》等。社区组织行使社区管理职能,是由社区居民代表选举产生的,通常包含董事会、执行总裁、正式员工和志愿者。多层次的非营利组织遍布美国的各个社区,他
们为社区提供各种各样的专业性和差异性服务,在满足社区居民服务需求的同时,还增加了就业岗位增强了社区居民参与意识。每年约有9000多万人次的志愿者从事社区服务工作,社区志愿服务的内容包罗万象。庞大的志愿者队伍为美国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和智力保障。——
摘编自杨浩勃《美国社区管理模式对深圳的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城市基层管理变化的原因。(9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美城市社区管理的异同。(12分)(3)根据
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美城市基层管理带来的共同启示。(4分)3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钱穆在探讨中国古代制度时强调:第一,任何一项制度,决不是孤立存在的。各项制度间,必然是互相配合,形成一整套。否则那些制度各各分裂,决不会存在,也不能
推行。第二,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渐渐地在创立。某一制度之消失,也决不是无端忽然地消失了,它必有流变,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已有此项制度的后影。第三,某一项制度之逐渐创始而臻于成熟,在当
时必有种种用意,来创设此制度。第四,任何一制度,决不会绝对有利而无弊,也不会绝对有弊而无利。所谓得失,即根据其实际利避而判定。而所谓利弊,则指其在当时所发生的实际影响而觉出。第五,我们讨论一项制度,固然应该重视其时代性,同时又该重视其地域性。第六,说到
历史的特殊性,则必牵连深入到全部文化史。政治只是全部文化中一项目,我们若不深切认识到某一国家某一民族全部历史之文化意义,我们很难孤立抽出其政治一项目来讨论其意义与效用。——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从材料中任意提取
一个观点,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12分)(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35.(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工业革命之前,英国以学徒制的教育模式培养技术工人。学徒制是当时英国职业教育的主
要形式,此外,还有济贫性质的职业学校。工业革命初期对科学技术的要求较低,英国上层阶级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优雅的绅士,社会上也把职业教育看作是低下职业的代名词,职业教育渐趋弱化。机器大工业生产使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严格的工厂管理制度以及不稳定经济环境的威
胁,导致工人的精力和时间大为减少,很难抽出时间去学习技术和思考问题。材料二德意志民族崇尚手工艺和技艺,受过严格训练而获得"师傅"称号是令人尊重的。18世纪80年代,德国开始进入工业革命时期,自然科学应用于生产和加工。实科学校、专科学校和工业学校是这一时期的主要职业教育学
校类型。实科学校、专科学校接收有初等学校教育水平但不能顺利升学的学生,工业学校是半工半读学校,专为底层社会儿童开设。德国公民普遍认为,具有某种职业资格是实现人才社会价值的先决条件。国家在教育方面,大力投入经费,推动义务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功。当时德国的学校职业教育
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专门传授职业技能的学校,另一种是传授职业知识和技能的星期日补习学校。——摘编自黄日强《传统因素对英德职业教育的制约作用比较》等(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英德两国职业教育的特点。(8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英德两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
(7分)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