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共(29)页,777.0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99620579e2a13b01964294481940c5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北京师大附中2020届上学期初中九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卷本试卷有2道大题。考试时长9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A1-27C1-35.5Ca-40一、选择题(
共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A.氮气B.二氧化碳C.氧气D.稀有气体【答案】A【解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2.2019年北
京世园会主题为“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A.任意排放工业废水B.露天焚烧树叶、秸秆C.选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D.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排放未达标
的工业废水,会污染水体,不值得提倡,不符合题意;B、露天焚烧树叶、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烟尘等会污染空气,不值得提倡,不符合题意;C、选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会造成森林资源的破坏和白色污染,不值得提倡,不符合题意;D、将垃圾分类并回收利用,能节约资源,防止环境污染等,值得提倡,符合题意
。故选D。3.下列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2A.MgB.ZnC.ClD.Ag【答案】C【解析】【分析】一般来说,元素名称中带“金”字旁的为金属元素(汞和金除外),其他为非金属元素【详解】A、Mg的元素名称为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不符合题意;B、Zn的元素名称为锌元素,属
于金属元素,故不符合题意;C、Cl的元素名称为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符合题意;D、Ag的元素名称为银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不符合题意。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冰水混合物B.澄清石灰水C.除去氧气后剩余的空气D.雪碧饮料【答案】A【解析】
【分析】【详解】A、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B、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C、除去氧气后剩余的空气中含有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D、雪碧饮料中含有碳酸、水等,属于混合
物,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根据物质的组成种类可以判断物质属于纯净物,还是属于混合物5.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A.木炭B.红磷C.氢气D.铁丝【答案】D【解析】【分析】3【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A不正确;B、红磷在氧气中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B不正确;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C不正确;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D正确。故选D
。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B.过滤C.加热液体D.称量固体【答案】C【解析】A、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取下后要倒放在试验台上,标签要靠向手心,错误;B、没有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挨着
烧杯内壁上,错误;C、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13,防止沸腾溅出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图中操作正确,正确;D、称量物质时应该是左物右码,而图中砝码和物体放反了,错误。故选C。点睛:根据
装置特点可以判断装置图的正误,根据操作要求可以判断操作是否符合实验室的规定。7.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A.H2B.H2O2C.H2CO3D.H2O【答案】A【解析】4【分析】【详解】A、H2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符合题意;B、H2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
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C、H2CO3是由碳酸分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D、H2O是由水分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8.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铜用于制作导线B.氮气用于食品防腐C.天然气用作燃料D.氧气
用于气焊【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铜用于制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A正确;B、氮气用于食品防腐是是利用氮气的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故B错误;C、天然气用作燃料是利用天然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C
错误;D、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D错误。故选A。【点睛】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9.正确量取8mL液体,应选用的最合适仪器有()
①5mL量筒②10mL量筒③50mL量筒④胶头滴管A.①④B.②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选取量筒时要选取比所量液体体积大,且最接近的,误差小,当加液体时,快到刻度时要改用胶5头滴管定容,减小
误差;故选C。10.25m3的氧气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这说明A.分子间有间隔B.分子体积很小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分子质量很小【答案】A【解析】25m3的氧气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充分的说明了分子之间
是有间隔的。故选A。11.一种碳原子的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该碳原子的核电荷数为A.8B.6C.2D.14【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碳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故选B。12.铼在元素周期表中的
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说法不正确的是A.铼的元素符号是ReB.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C.铼是非金属元素D.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钵的元素符号是Re
,故A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75,表示原子序数为75;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故B正确;6C、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
,铼元素的名称中含有“钅”旁,铼元素是金属元素,故C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故D正确。故选C。【点睛】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
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13.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氮气B.铜C.水D.氯化钠【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的;故选项错误;D、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B。14.防治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需适量补钙,这里的“钙”指的是A.钙单质B.钙的化合物C.碳酸钙D.钙元素【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防治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需
适量补钙,这里的“钙”指的是钙元素,故选D。15.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不正确的是7A.二氧化碳—CO2B.氢氧化钙—Ca(OH)2C.碳酸钠—NaCO3D.氧化铁—Fe2O3【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二氧化碳中,氧元素显-2价,碳元素显+
4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知,其化学式为:CO2,故A正确;B、氢氧化钙中,氢氧根显-1价,钙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知,其化学式为Ca(OH)2,故B正确;C、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碳
酸根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知,其化学式为:Na2CO3,故C不正确;D、氧化铁中,氧元素显-2价,铁元素显+3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知,其化学式为:Fe2O3,故D正确。故选C。1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地壳
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是A.Fe2O3B.Fe3O4C.Al2O3D.SiO2【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铝元素一般显+3价,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氧元素显-2
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是Al2O3,故选C。17.下列关于葡萄糖(C6H12O6)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葡萄糖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B.葡萄糖由24个原子构成8C.1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6个水分子D.葡萄糖由三种元素组成【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
】A、葡萄糖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6):(1×12)=6:1,不是1∶2,选项错误;B、一个葡萄糖分子由24个原子构成,选项错误;C、葡萄糖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中没有分子,选项错误;D、由葡萄糖
的化学式可以看出,葡萄糖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选项正确,故选D。18.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D.水槽中液
面下降【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说明氧气支持燃烧,不能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说明反应放热,不能具体的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说明空气中氧气占总体积的1/5,正确;D、水槽中液面下降只能说明空气中
氧气的体积减少,不能具体的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故选C。19.已知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9(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A.图中的反应物都是化合物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均不变C.反应前
后,分子种类不变D.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反应物中“”是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反应物不都是化合物,故A错误;B、由图示可知,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反应
前后原子个数和原子种类相同,故B正确;C、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故C错误;D、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相等,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D错误。故选B。【点睛】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的分子。
20.甲、乙、丙三个集气瓶分别盛有空气、氧气、氮气中的一种,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人瓶中,观察到的现象依次为:甲中火焰熄灭,乙中木条继续燃烧如初,丙中木条燃烧更旺。则可判断出甲、乙、丙三瓶气体中依次是()A.氧气、氮气、空气B.氮气、空气、氧气C.空
气、氧气、氮气D.氮气、氧气、空气【答案】B【解析】燃着的木条插入前在空气中燃烧。那么插入空气瓶中为继续燃烧,插入氧气瓶中燃烧更剧烈,氮气不支持燃烧插入氮气瓶中木条熄灭。综上选B。21.下列反应类型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10A.CH4+2O2点燃CO
2+2H2OB.CaO+H2O=Ca(OH)2C.Zn+H2SO4(稀)=ZnSO4+H2↑D.CaCO3高温CaO+CO2↑【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物质,不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B、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在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符合题意;
C、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在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D、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B。2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C+O2=CO2B.H2O22MnOH2
↑+O2↑C.P+O2点燃P2O5D.Fe+CuSO4=FeSO4+Cu【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缺少反应的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C+O2点燃CO2,故A错误;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MnO2H2↑+O
2↑,故B错误;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点燃2P2O5,故C正确;11D、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故D正确。故选D。【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
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23.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水等物质发生分解反应来制取氧气,原因之一是它们A.都属于氧化物B.
都含有氧气C.都含有氧元素D.都含有氧气分子【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水等物质发生分解反应来制取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原因之一是都含有氧元素。故选C。24.下列关于2CO+O2点燃2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反应后原子种类减少B.表示一氧化碳加氧气
等于二氧化碳C.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1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答案】D【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原子种类不变,错误;B、表示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
碳,错误;C、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12+16)∶(16×2)=7:4,错误;D、12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正确。故选D。点睛:掌握化学方程式蕴含的信息是解题关键。25.下列
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A.冷水浸泡B.加热煎制C.箅渣取液D.灌装保存A.AB.BC.CD.D【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冷水浸泡属于物质的溶解,故A错误;B、加热煎制属于加热,
故B错误;C、箅渣取液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属于过滤操作,故C正确;D、灌装是液体转移,故D错误。故选C。26.钠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炭黑和一种白色固体,它可能是()A.碳酸钠B.
硫酸钠C.碳酸氢钠D.氢氧化钠【答案】A【解析】【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详解】A、白色固体可能是碳酸钠,故A正确;B、白色固体不可能是硫
酸钠,这是因为反应物中不含有硫元素,故B不正确;C、白色固体不可能是碳酸氢钠,这是因为反应物中不含有氢元素,故C不正确;13D、白色固体不可能是氢氧化钠,这是因为反应物中不含有氢元素,故D不正确。故选A。27.下图为
尿素【CO(NH2)2】中各个元素质量分数的示意图,其中表示氧元素质量分数的A.①B.②C.③D.④【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化学式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详解】尿素【CO(NH2)2】中氮元素质量分数=21460×100%≈46.67;
氧元素质量分数1660×100%≈26.67;碳元素质量分数=1260×100%=20.0%;氢元素质量分数=460×100%≈6.66%氧元素质量分数位居第二,故选D【点睛】熟练掌握化学式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28.某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时,只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关于该可燃物的组成的推论正确
的是A.只含有C、O元素B.只含有C、H元素C.一定含有C、H、O元素D.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水中的氢元素和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来自于该物质,水中的氧元素和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可能来自于该物质
和氧气,也可能完全来自于氧气,因此该物质中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故选D。29.丙烷(C3H8)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燃烧前后分子种类变化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4A.甲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8B.乙和丙元素组成相同C.44g甲
含碳元素的质量为36gD.生成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答案】C【解析】【分析】微观示意图可知,丙烷燃烧的反应方程式是:C3H8+5O2点燃3CO2+4H2O。【详解】A、甲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3)
:(1×8)=9:2,故A错误;B、由图示可知,乙只含氧元素,丙含碳氧元素,元素组成不相同,故B错误;C、由方程式可知,44gC3H8含碳元素的质量=12344g100%36g12318=+,故C正确;D、由
上述方程式可知,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4,故D错误。故选C。【点睛】掌握微观模型图的意义、方程式的书写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30.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图中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活塞时,若装置气密性好,可观察到(
)A.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B.锥形瓶中液面明显上升C.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D.有液体进入注射器内【答案】A【解析】【详解】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把水15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
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变小,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故选A。二、填空题(共70分)【生活现象解释】外出旅游是许多人的休闲方式。请回答31~34题。31.出发前购买食品。(1)食品包装中充入的氮气可以防腐,这利用了氮气的性质是___
________。用“”表示氮原子,则一个氮气分子的微观图为:_________。(2)如图是某品牌矿泉水的部分标签内容,其中钠离子的符号是__________。【答案】(1).化学性质稳定(2).(3).Na+【解析】【分析】【详解】(1)食品包装中充入的
氮气可以防腐,这利用了氮气的性质是化学性质稳定。用“”表示氮原子,1个氮分子是由两个氮原子构成,则一个氮气分子的微观图为:。(2)离子的表示方法是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
,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1个钠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钠离子的符号是Na+。32.到达景区。(1)景区繁花似锦、鸟语花香。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花香四溢”的原因___________。(2)玫瑰花香中含有香茅醇、橙花
醇和丁香油酚等物质。其中丁香油酚(C10H12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_。【答案】(1).分子不断运动(2).164【解析】16【分析】【详解】(1)景区繁花似锦、鸟语花香。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花香四溢”的原因分子不断运动。(2)丁香油酚(C10H12O2)的相
对分子质量=(12×10)+(1×12)+(16×2)=164。33.出行乘坐汽车。(1)汽车防冻液的主要成分是乙二醇(C2H6O2)。乙二醇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2)车载安全气囊使用了叠氮化钠(NaN3)。在一定条件下NaN3迅速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两种单质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3:1(或2:6:2)(2).2NaN3一定条件2Na+3N2↑【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乙二醇(C2H6O2)化学式可知,乙二醇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3:1(或
2:6:2)。(2)车载安全气囊使用了叠氮化钠(NaN3)。在一定条件下NaN3迅速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两种单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两种单质分别为钠和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N3一定条件2Na+3N2↑。34.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
lO)]和二氧化氯(ClO2)是常用消毒剂。(1)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2)ClO2属于____________(填序号)。A混合物B化合物C氧化物【答案】(1).+1(2).BC【
解析】【分析】【详解】(1)NaClO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若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为零原则可得:(+1)+x+(-2)=0,x=+1,故填写:+1;(2)ClO2是由氯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因为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故
属于化合物中的氧化物,填写:17BC。【水资源】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35~38题。35.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1)试管2中生成的气体为__________。(2)该实验可得出水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3)我国开发出一种新
型催化剂,实现在光照下分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答案】(1).O2(2).氢、氧元素(3).2H2O光照催化剂2H2↑+O2↑【解析】【分析】【详解】(1)水通电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
积比为2:1,试管2与电源的正极相连,试管2中生成的气体为氧气(O2)。(2)水通电时,产生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该实验可得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3)我国开发出一种新型
催化剂,实现在光照下分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光照催化剂2H2↑+O2↑。36.干热岩是地层深处的热岩体。下图为利用其发电的示意图。18(1)将干热岩的热量传递到热交换器的物质是______。(2)从微粒的角度分析,水变为水蒸气时,变
化的是_________。【答案】(1).水/水蒸气;(2).分子间间隔。【解析】【分析】【详解】(1)据图判断将干热岩的热量传递到热交换器的物质是水/水蒸气;(2)从微粒的角度分子,水变为水蒸气时,变化的是水分
子的分子间间隔增大,而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37.下图所示装置可用于野外获取淡水,工作原理如图所示.(1)蒸发冷凝器中发生的是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2)吸附剂中主要物质为SiO和CaCl,SiO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Ca
Cl中钙、氯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答案】(1).物理(2).+4(3).40:71【解析】本题考查了物质变化的种类和根据化学式计算。(1)蒸气冷凝器中发生的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2)在SiO中,设
:SiO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有x+(-2)×2=0x=+4;CaCl中钙、氯元素的质量比=40×1:35.5×2=40:71。38.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19(1)
地下水多为硬水,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右图为污水处理过程的示意图。一级处理中,“格栅”可除去水中大块悬浮物,相当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砂池”
和“初沉池”可用来分离污水中的杂质,该杂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提出一条防止水污染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煮沸(2).过滤(3).砂粒(4).不使用含磷洗衣粉等【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1)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方法煮沸;(2)除去水中大块悬浮物叫过滤,防止水污
染的措施是不使用含磷洗衣粉考点:水的净化。【空气资源】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请回答39-40题。39.氧气常用于医疗急救,这利用的氧气的性质是______。【答案】供给呼吸【解析】氧气常用于医疗急救,这利用的氧气的性质是支持呼吸
。40.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高速发展。20(1)2016年11月3日,长征5号大推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该火箭使用液氢液氧做推进剂,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2)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飞船返回舱在重
返大气层时,因与空气剧烈摩擦,船体表面温度会急剧上升。因此,返回舱表面必须有良好的防高温措施。下列有关返回舱外覆盖材料的说法合理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a高温条件下,能与大气层中的氧气发生剧烈燃烧b高温条
件下,能发生吸热反应带走热量c高温条件下,可熔化或升华带走热量d有阻热性,可阻断热量侵入舱内【答案】(1).2H2+O2点燃2H2O(2).bcd【解析】【分析】【详解】(1)2016年11月3日,长征5号大推力运
载火箭成功发射。该火箭使用液氢液氧做推进剂,燃料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点燃2H2O。(2)a高温条件下,返回舱外覆盖材料不能与大气层中的氧气发生剧烈燃烧,故a错误;b高温条件下,返回舱外覆盖材料能发生吸热反应带走热量,故b正确;c高温条件
下,返回舱外覆盖材料可熔化或升华带走热量,故以正确;d返回舱外覆盖材料有阻热性,可阻断热量侵入舱内,故d正确。故选bcd。【生产实际分析】2141.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这里的“碱”即纯碱:Na2CO3)。其模拟流程如下:(1)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2)反
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3)反应①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_________。【答案】(1).过滤(2).2NaHCO3ΔNa2CO3+CO2↑+H2O(3).N、H【解析】【分析】【详解】(1)过滤是把固体和液体分离开来的一种操作,因此
a是过滤;(2反应②是碳酸氢钠加热生成碳酸钠(俗称纯碱)、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ΔNa2CO3+CO2↑+H2O;(3)反应①是氮气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氨气,氮气、氢气中的元素都零价,生成的氨气中氮元素显-3价,氢元素显+1价,反应①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
N、H。42.工业上,可以利用甲烷获得氢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1)图1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2)在图2横线处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_________。(3)在上图所示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填化学式),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
__(填化学式)。22【答案】(1).CH4+H2O一定条件CO+3H2(2).(3).H2(4).H2O、CO、CO2【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图1所示的反应是甲烷与水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H2O一定条件CO+3H2;
(2)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图2所示的反应是CO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1个氢分子是由两得氢原子构成,图2横线处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为:;(3)在上图所示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H2,属于氧化物的是H2O、CO、CO2。【科普阅读理解】43.阅读下面科普
短文。很多人畏甲醛如虎、谈甲醛色变,甚至希望生活在“零甲醛”的世界里,你真的了解甲醛吗?甲醛常温下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具有防腐杀菌功能,35%~40%的甲醛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可用来浸制生物标本,给种子消毒等,但不能用于保鲜虾仁、鱿鱼等食品。在纺织品加工过程中,向助剂
中添加甲醛,能防皱、防缩、防褪色等,但穿着或使用时会释放甲醛。《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18401-2010)规定纺织品甲醛最大残留量如下表:项目A类B类C类甲醛含量(mg/kg)2075300甲醛可用于生产脲醛树脂、酚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等胶黏剂。这些胶黏剂生产工艺
简单、性能良好、价格低廉,广泛应用于装修材料,但会缓慢释放出甲醛。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规定,甲醛1小时均值浓度不得超过0.10mg/m3。下图是3个房子在7个时间点测定的甲醛均值浓度。23甲醛还能
用于合成有机材料,这些材料性能优良,在工业机械、汽车制造、电子电器、日常用品等领域有广泛应用。现在你对甲醛一定有了新的认识!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甲醛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2)按照国家标准,B类衣服中甲醛的含量不得超过____
________mg/kg。(3)装修后的房子通风6个月,甲醛含量____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国家标准。(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A通风换气可降低室内甲醛含量B甲醛是防腐剂,但不能用于食品保鲜C甲醛有百害而无一利,应禁
用甲醛【答案】(1).常温下易溶于水(2).75(3).符合(4).AB【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甲醛常温下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具有防腐杀菌功能”可知,甲醛的物理性质有常温下易溶于水;(2)按照《国家纺织产品基
本安全技术规范》(GB18401-2010),B类衣服中甲醛的含量不得超过75mg/kg。(3)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规定,甲醛1小时均值浓度不得超过0.10mg/m3,根据“3个房子在7个时间点测定的甲醛均值浓度”的图示可知
,装修后的房子通风6个月,甲醛含量低于0.10mg/m3,符合国家标准。24(4)A微粒是不断运动的,通风换气可降低室内甲醛含量,故A正确;B根据“甲醛常温下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具有防腐杀菌功能,35%~40%的甲醛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
,可用来浸制生物标本,给种子消毒等,但不能用于保鲜虾仁、鱿鱼等食品”可知,甲醛是防腐剂,但不能用于食品保鲜,故B正确;C根据“甲醛可用于生产脲醛树脂、酚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等胶黏剂”可知,甲醛可运用生产中,不应禁用甲醛,故C错误。
故选AB。【点睛】认真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捕捉的有效性。【实验及其原理分析】44.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__
__________。(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3)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4)若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答1条即可)。
(5)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则其发生装置选____________(填“A”“或“B”);而氨气极易溶于水且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小,则其收集装置选____________(填“C”或“D”或“E”),理由是____________
。【答案】(1).试管(2).2KMnO4ΔK2MnO4+MnO2+O2↑(3).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4).导管口有气泡放出时,立即开始收集等(5).A(6).C(7).相同条件下氨气密度比空气小25【解析】【
分析】【详解】(1)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2)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ΔK2MnO4+MnO2+O2↑;(3)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4)若用排
水法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导管口有气泡放出时,立即开始收集,或集气瓶中没有注满水等。(5)根据“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氨气”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可用固体加热型装置,其发生装置选A;根据
“氨气极易溶于水,且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小”可知,氨气只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其收集装置选C,理由是相同条件下氨气密度比空气小。【点睛】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45.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棉花团均变红。(1)该实
验可证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2)能说明氨气密度比空气小的现象是______。【答案】(1).分子在不断运动(2).棉花从上往下变红【解析】26【分析】【详解】(1)因三处滴有酚酞的棉花均变红,说明液氨中的氨分子在不断涌动,当遇到酚酞溶液
时,氨分子与水分子结合变为氨水,氨水显碱性,所以,使酚酞变红,故该实验可证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分子在不断运动;(2)因氨气分子密度比空气小,所以,最上面的棉花先遇到氨分子,故能说明氨气密度比空气小的现象是棉花从上往下变红46.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1实验2实验药品硫酸铜溶液、铁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电子秤示数反应前m1m3反应后m2m4(1)实验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2中药品混合后,
烧杯内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3)比较反应前后电子秤示数,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Am1=m2Bm1<m2Cm3=m4Dm3>m4【答案】(1).2H2O22MnO2H2O+O2↑(2).产
生大量气泡(3).AD【解析】【分析】【详解】(1)实验2发生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MnO2H2O+O2↑;(2)实验2中药品混合后,烧杯内可观察到的
现象为产生大量气泡。(3)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式是Fe+CuSO4==Cu+FeSO4,反应中没有27气体的逸出,也没有吸收空气中的气体,比较反应前后电子秤的示数,m1=m2;过氧化氢
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产生的氧气逸出,烧杯内的物质质量减小,比较反应前后电子秤的示数,m3>m4。故选AD。47.能说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的现象是________。【答案】右边集气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解析】
【分析】【详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浑浊。能说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的现象是右边集气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科学探究】48.高锰酸钾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实验小组对高锰酸钾的腐蚀性进行研究。【进行实验】实验1:将新鲜鸡皮在不同浓度的KMnO4溶液中浸泡相
同时间,现象如下表。KMnO4溶液浓度0.002%0.01%0.1%1%鸡皮的变化无明显变化边缘部分变为棕黄色全部变为棕色全部变为黑色实验2:将铜片分别浸泡在4种溶液中进行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编号①②③④28实验铜片质量/g实验前0.540.540.
540.5418小时后0.540.520.540.43【解释与结论】(1)实验1的结论是_________。(2)实验2中,设计实验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3)实验2中,通过对比②和④,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4)实验2中,欲得出“KMnO4和硫酸共同作用对铜才有腐蚀性”的结论,需要对比_________(填编号)。(5)实验2中,铜片被腐蚀的反应如下,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Cu+2KMnO4+8H2SO4=5CuSO4+2MnSO4+K2
SO4+_________【答案】(1).其他条件相同时,高锰酸钾溶液浓度越大对鸡皮的腐蚀性越强(2).空白对照实验,验证只有浓硫酸不能腐蚀铜片(3).其他条件相同时,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度大对铜的腐蚀性强
(4).①②③(5).8H2O【解析】【分析】【详解】(1)实验1的结论是其他条件相同时,高锰酸钾溶液浓度越大对鸡皮的腐蚀性越强;(2)实验2中,设计实验③的目的是空白对照实验,验证只有浓硫酸不能腐蚀铜片;29(3)实验2中,通过对比②和④,得出的结论是其他条件相同时,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度
大对铜的腐蚀性强;(4)实验2中,欲得出“KMnO4和硫酸共同作用对铜才有腐蚀性”的结论,需要对比①②③,通过对比①②可知,高锰酸钾在酸性条件下才具有腐蚀性,通过对比②③可知,只有酸性溶液不具有腐蚀性,通过对比①②③可知,KMn
O4和硫酸共同作用对铜才有腐蚀性;(5)由化学方程式5Cu+2KMnO4+8H2SO4=5CuSO4+2MnSO4+K2SO4+_________可知,反应物中有5个铜原子,2个钟原子2个锰原子,40个氧原子,16个氢原子,8个硫原子,生成
物中有5个铜原子,8个硫原子,32个氧原子,2个锰原子,2个钾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所以得出空白处为:8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