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福建省宁德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共(15)页,50.88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9429ee3beb0a3b9a2a07f29a5ddc8d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1届宁德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材料一:在漫长而庞杂的中国文学历史中,对城市的书写虽一直未成主
流,却始终有着一条时隐时现的脉络。随着80后以及更年轻作家的成长,城市文学俨然已经开始成为文学叙事的主体,这个过程当然伴随着乡土社会的崩塌和乡土文学逐渐式微。中国文学到了一个“改乡土换城市”的节点,对中国文学中的城市叙事做一整体性研究,既有
必要,亦有价值。中国的城市和城市叙事大体呈现为以北京和上海为代表的两种路向和风格。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谈论中国的城市便只有北京和上海;检寻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也不难发现,北京和上海在百年来的风云变幻中所扮演的角色和相互纠葛,已然超出了单纯的城市的意义,而成了两个包含诸
多隐喻和内涵的象征物。不管是历史的选择还是人们的阐释,它们并行呈现着两种不同的现代化路径,同时也当然是两种面对现代世界、构筑现代生活的方式。这两座城市,作为两个巨大的复杂文本,为整个中国提供着阅读漫长现代转型的可能,而这可能性中的一个,正存在于文学叙事
之中。基于以上双城带群城的城市现状,对中国当代文学中城市叙事的研究,引入文学地理学的视角就成为一种必然选项。斯达尔夫人在《从社会制度与文学的关系论文学》《论德国》等文章中,明确提出社会习俗、自然地理环境对文学形态的影响,并以此区分了以德国为代表的北方文学和以法国为代表的南方文学。丹纳也曾说: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这些论断都是针对前现代社会的叙事作品而言,在这一时期,文学与地理学之关系,主要建立在文学与自然环境和文化习俗的联系上,而到了现代社会,
文学与地理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集中于文学与城市之关系上了。对于现代人来说,城市不仅是人们的主要生活环境,是第二自然,更重要的是,与传统的乡村相比,城市对人具有更为明显和强烈的塑造功能,甚至有学者把城市看作是“锻造人的工厂”。如果说,在本雅明的时代,城市的特性还表现为它与
乡村的某种对立,并通过这种对立才确立了自己的形象;到了二十世纪的后半期,城市似乎已经完全和乡村世界脱离,自成一体,并成为构成世界的主要物质空间。通过飞机、高速铁路等交通工具和通信设备,各大城市之间的界限被消弭,它们形成了一个统一体。在文化层面,北京与
上海的距离比北京与其郊区的距离更近。全球化最明显表征是城市的无缝连接,并由此实现了多种生活方式之间的彼此流通互渗。这一点,在中国的城市发展中已经日益明显,上海和北京作为中国最为国际化的都市,和纽约、巴黎、伦敦等世界大城市一起
构成第一城市集群。而在中国内部,更多的城市又围绕着北京和上海连成一片,形成第二层级的城市群落,乡土社会更多地作为城市的对应物而被提及。城市已经成为人类最基本的现实,而且城市对于整个人类社会来说,其自身就是一种特别文本。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展开,也就
是中国的城市不断发展漫延、乡土逐渐收缩的一个过程。城市化是中国现代转型的基本路径,与城市化相伴而行的,是普通中国人的生活所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城市文学是这一转型的双向互动的结果。城市是都市生活加之于文学形式和文学形式加之于都市生活
的持续不断的双重建构。城市叙事研究,就是把文学中的城市与现实中的城市做一定的对应,并且相信文学中的城市对于市民生活的重要性,二者形成了一种文学与地理的特殊关系。考察城市文学,在本质上是考察城市的一种特殊途径
,它比其他方式更具优势。因此,讨论城市文学不能单纯地采用传统的分析方式,而是有必要建立一种全新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立足于文本,却能将触角伸向现实的城市,实现文学中的城市与现实的城市的同构。这是一种借鉴文化地理学而来的文学地理学,即城市文学地理学,它是由文学建构而形成的一种地理
学,其本质是对文学文本与城市地理进行综合分析,而不是把文学作品仅仅视为一种“调查报告”或者“地理数据”。(摘编自刘汀《城市叙事与文学地理学》)材料二:文学地理学是18世纪中叶康德在他的《自然地理学》中提出的一个地理学概念,由于康德的自然地理学理论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地理学和地域美学
思想,在西方美学和文学批评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末民初,在西学东渐和强国新民的历史大潮中,梁启超、章太炎、刘师培等人将康德的“文学地理学”和那特径的“政治学”用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南北差异的研究,开创了中国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历史。文学地理学的研
究对象是文学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关系,具体来说,研究的是作家、作品和文学接受的空间结构分布。作家、作品和文学接受中的地域审美观念是文学地理学所要关注的重点。从中国和西方文学地理学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文学地理学属于地理学与文学批评、地域美学相交叉的新兴学科;区域
地理学的“区域一比较方法”是文学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康德的地域美学思想为文学地理学的理论建构提供了美学和地理学的基础。(摘编自钟仕伦《概念、学科与方法:文学地理学略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在漫长的中国文学史中,城市文学一直不是生流,直到80后以及更年轻作家用他们的创作才使其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B.北京和上海这两座城市在世纪风云变幻中扮演的角色有差别,各自具有丰富内涵,所体现的现代化途径也各不相同。C.关于城市文学,斯达尔夫人认为
要注意考查自然环境、文化习俗的影响,丹纳认为要注重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D.城市化是中国现代转型的基本路径,城市化推动普通人生活的巨变,由此催生了城市文学,促进了城市叙事研究。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要理解二十世纪中国现代转型和城市
化进程,作为双向互动的结果,就不应忽视城市文学这一重要媒介。B.二十世纪后半期,城市通过与乡村的对立确立了自己的形象,各大城市逐渐形成一个统一体,彼此流通互渗。C.采取城市文学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对文学文本与城市地理进行综合分析,有利于实现文学与现实的城市同构。D
.在康德和那特径相关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梁启超、章太炎、刘师培等人开创了中国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历史。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学地理学研究范畴的一项是(3分)A.陈梁时期士族的没落与南方蛮族的兴起B.北宋诗人
的地理分布及其文学史意义分析C.陈忠实小说《白鹿原》中自然地理环境的书写及“白雪”意象D.海明威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中的地理叙事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文学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
的文字,完成6-9题。日暮乡关公刘日前,忽接老友、诗人刘岚山先生来信,提起了这么一档子事:“……我的故乡(安徽和县)仅存一份的《刘氏宗谱》复印后给了我一份,上载始祖刘福五公,系‘南宋度宗之三年,自江西南昌府梓溪刘’迁来和县三户刘;南宋度宗(咸淳)三年,
即公元一二六七年,迄今已七百二十五年;谱上并标注‘校书堂’,实即以汉代刘向(刘邦四世孙)校书的官职为堂名。”寥寥数语,真教我惊喜不胜!我立刻作复,告诉刘岚山:“在下正是‘梓溪刘’。七百二十五年前,咱们竟是一家子!”究其实际,我和这个梓溪刘也关系淡漠;我们这一支刘
氏血脉,早在爷爷辈,便已经既离乡又离土了。余生也晚,爷爷奶奶全不曾亲眼见过。只是听上人平目带出来的三言两语,知道爷爷在先也是个作田佬,而且是上无片瓦、下无寸地的地道雇农。从我爷爷那些年月算起,便沦落成了没有故乡的流浪汉,没有土地,没有根
,惟一剩下的私有财产是乡音。三代人,祖父、父亲、我,就在这种飘浮的状态下,家无恒产,居无定所,于南昌市区酸甜苦辣了百余年。父亲像只风筝,好歹还收了回去;自从我把斧头换作笔,风筝便断了线,只能飘到哪儿认哪儿了。令人欣慰的是
,我毕竟还珍藏着有关故乡的美好记忆。我还得“感谢”日本侵略者。要不是上海爆发了“八·一三”事变,要不是第二天白天南昌就遭到了贴着红裔药的飞机空袭,要不是我当时就读的百花洲被炸成了一堆瓦砾,我就只好把“故乡”一词唤作“故城”了。然而,乡就是乡,对一个具有几
千年农业文化积淀的东方社会,一个人,假如没有故乡,那简直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怪物了。连续三天的狂轰滥炸,到处是惨不忍睹的断墙残垣,血肉横飞;市民们惊恐万分,纷纷出逃。我父亲冒着危险,顶着大太阳四处奔走,最后找到了我的一位堂叔,他答应
从乡下老宅中腾出两间房子来,暂供我们家的妇孺眷属借住。这年是一九三八年,我十一岁。望着一堆匆忙拾掇好的行李,母亲只是不出声的哭泣。我还不理解舍家抛业和生离死别的人生况味,相反,说来罪过,倒暗自高兴得到这么一个机会,可以回爷爷出世的地方去,看看乡下是什么样子,兴许还能
和新交的小朋友一道去逮几只蚂蚱……果然,走进北坊村,一切都新鲜,连空气都新鲜,再也闻不到中山路上那家雨具作坊臭烘烘的桐油味了,也没有必要在横穿马路时害怕汽车了,何况还有那许多陌生的东西刺激我的好奇心!无论哪棵树上,都有长一声、短一声的知了叫,无论什么水沟,都有闹一阵、歇一阵的蛙鸣,又是
蝴蝶,又是蜻蜓,天天都能碰见扑下地来抓小鸡的老鹰。从我们临时落脚的一砖到顶的大屋子里出来,不远就是两个暗中相通的大池塘。都呈长方形,并经过精心修葺,没有土坡,只有麻石砌成的塘沿和麻石搭成的踏板,踏板上,总有人淘米,洗菜,洗衣裳,洗锄头和箩筐。
这是一片撑满绿伞的荷塘,白的红的荷花,以及大大小小的莲蓬;而不长莲荷的地方,则是菱角藤的天下。小菱角有两种,一种色青,一种色紫,一律有四只角,仿佛永远长不老,永远是脆生生嫩汪汪的。更奇怪的是,这些菱角藤,像煞铺在水上不会下沉的网
,尽管它挂满了大大小小的“坠子”。我常常拖上一只腰盆,当作小船,划进池中,利用“归宗”的特殊身份,随意采菱角摘莲蓬吃;说实话,打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尝过那么清甜可口的水生果实了。每想起那番滋味,我都不免对大自然油然感
恩。并且生出妄念来,希望重演这一幕,只是光阴不再,人生不再,奈何!奈何!父亲终于把我叫回南昌去,因为他已经请小工将堂屋(大厅)挖成防空洞;警报一响,不必再像没头苍蝇似的四下乱碰了。剩下母亲一人,孤单单地留在乡下,我当然舍不得。但我是家里惟一的男孩子,不便发嗲;留下什么表示一点男子汉的心意呢?临
别前的三天,我每日早早晚晚,都扛起一柄长出我一个半头的大竹筢,满世界搂树叶子——秋凉了,到处都是黄里透红的落叶;不过,搂树叶子的人也不少,农家都靠这种有油性的东西填灶生火呢。下乡的时候是搭的敞蓬卡车,回城去是步行。我的一双未经锻炼的细腿,走呀走的,过了沙埠潭,过了莲塘,过了
青云谱。途中吃的是母亲替我准备好的饭,饭下边埋着两块腊肉,盛饭的家什是我们家乡通用的那种带盖的竹筒。六十华里,花了整整一天时间。唐人崔灏诗云:“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是他登黄鹤楼,北望汴梁(开封)时兴起的归思。如今我倒要借用他前面四个字,虽然既非登高,也无晚霞,全然与自
然景观无涉。我不过意识到自己的生理年龄,已经接近人生的黄昏,又慨叹于一辈子浪迹四方,才无端生出这一段乡愁来;倘若真的叫我旧地重游,一旦看到,那像浓缩铀般微量而金贵的一切,俱已化作云烟逝水,还真不如索性“绝情”的好呐。1992年
10月18日(有删节)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引用友人来信所提的《刘氏宗谱》的内容,交代自己与梓溪刘的渊源,为下文叙述祖孙三代生存状态和自己对故乡的美好回忆做铺垫B.文中叙写一九
三八年日本侵略者连续三天狂轰滥炸的景象,交代了“我”奔走回乡的时代背景,同时也揭示了日本侵略者的罪恶行径。C.文中“故乡”“故城”加上引号,作者是为了强调乡村与城市的区别,表现了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正在逐渐失去它
的生命力与活力。D.文中叙述自己临别前三天每日早晚满世界搂树叶子,表明自己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子的懂事、勤快,对孤单滞留乡下的母亲的牵挂。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风筝
便断了线,只能飘到哪儿认哪儿了”这个比喻句,作者将自己比作断了线的风筝,写出了自己居无定所、漂泊不定的生存状态。B.文中以孩童的视角与自己走进北坊村时所见所闻,选取知了叫、蛙鸣、蝴蝶、蜻蜓、抓小鸡的老鹰等意象,使这一场景充满童心童趣。C.“走呀走的,过了沙埠潭,过了莲塘,过了青云谱”这四个短
句运用反复、排比手法,叙写自己离乡回城途中状况,流露出对家乡的依恋。D.文章以乡情为线索,采用顺叙手法结构全篇,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句式整散结合,语言真切诚挚。8.文章花费颇多笔墨描写荷塘景物与荷塘嬉耍,对此你如何理解?(4
分)9.请从表现手法和情感内涵角度赏析本文的结尾段。(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江海,字文通,济阳考城人也。淹少孤贫,不事章句之学....,留情于文章。宋建平王景素好士,淹随景素在南兖州。广陵令郭彦
文得罪,辞连淹,言受金,淹被系狱,自狱中上书。景素览书,即日出之。及镇京口,淹为镇军参军,领南东海郡丞。会东海太守陆澄丁艰..,淹自谓郡丞应行郡事,景素用司马柳世隆。淹固求之,景素大怒,言于选部,黜为建安吴兴令。及齐高帝
辅政,闻其才,引淹入中书省,先赐酒食,淹素能饮啖,食鹅炙垂尽,进酒数升讫,文诰亦办。相府建,补记室参军。高帝让九锡..及诸章表,皆淹制也。时襄阳人开古冢,得玉镜及竹简古书,字不可识。丰僧虔善识字体,亦不能谙,直云似是科斗书。淹以科斗
字推之,则周宣王之简也。少帝初,兼御史中丞。明帝作相,谓淹曰:“君昔在尚书中,非公事不妄行,在官宽猛能折衷;今为南司,足以振肃百僚也。”淹曰:“今日之事,可谓当官而行,更恐不足仰称明旨尔。”于是弹中书令谢朏、司徒左长史王绩、护军长史庾弘远,并以托疾
不预山陵公事。又奏收前益州刺史刘悛、梁州刺史阴智伯,并赃货巨万,辄收付廷尉。临海太守沈昭略永嘉太守庾昙隆及诸郡二千石并大县官长多被劾内外肃然明帝谓曰自宋以来不复有严明中丞君今日可谓近世独步永元中,崔慧景举兵围都,衣冠悉投名刺,
淹称疾不往。及事平,时人服其先见。天监元年,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封临沮县伯。淹乃谓子弟曰:“吾本素宦,不求富贵。功名既立,正欲归身草莱耳。”以疾迁金紫光禄大夫,改封醴陵侯,卒。武帝为素服举哀,谥.曰宪。(选自《梁书·江淹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临海太守沈昭略/永嘉太守庾县隆及诸郡二千石并大县/官长多被劾/内外肃然/明帝谓曰/自宋以来不复有严明/中丞君今日/可谓近世独步/B.临海太守沈昭略/永嘉太守庾县隆及诸郡二千石并大县官长/多被劾/内外肃然/明帝谓曰/自宋以来/不复有严明/中丞君今日可谓近世独步/C.
临海太守沈昭略/永嘉太守庾县隆及诸郡二千石并大县官长/多被劾/内外肃然/明帝谓曰/自宋以来/不复有严明中丞/君今日可谓近世独步D.临海太守沈昭略/永嘉太守庾县隆及诸郡二千石并大县/官长多被劾/内外肃然
/明帝谓白/自宋以来/不复有严明中丞/君今日可谓近世独步/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章句之学是汉儒所创的一种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重在解释篇章句读。B.丁艰也叫丁忧,源于汉代,指遭逢父
丧或祖父丧,后多专指官员居丧。C.九锡是古代皇帝赐给有特殊功勋的诸侯、大臣的九种礼器,表示最高礼遇。D.谥是帝妃、诸侯、大臣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
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江淹喜好文章,才干受到赏识。江淹从小丧父,倾心于文章,后齐高帝晋位宰相,补他为记室参军,齐高帝辞让九锡及各种章表,都出自他之手。B.江淹坚持已见,触怒景素被贬。江淹虽受恩景素,但他兼任南东海郡丞时,坚
持认为自己理应代理太守,因而引得景素一怒之下将他贬为县令。C.江淹博学多才,确定古书年代。襄阳人挖古墓得到竹简古书却不识其字,善识字体的王僧虔也只说像是蝌蚪字,江淹则推断是周宣王时的竹简。D.江淹富有远见,淡然面对富贵。崔慧景起兵造反,官绅都去送名
片,江淹却称病不去,其后崔慧景果被平定;年老时他不图富贵,打算归隐乡里。13.把文中画横线句子发你成现代汉语。(8分)(1)先赐酒食,淹素能饮啖,食鹅炙垂尽,进酒数升讫,文诰亦办。(2)君昔在尚书中,非公事不妄行,在官宽猛能折衷;今为南司,足以振
肃百僚也。14.江淹兼任中丞时主要有什么作为,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九日李白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携壶酌流霞①,搴菊②泛寒荣。地
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落帽③醉山月,空歌怀友生。[注释]①流霞:美酒名。②搴菊:采摘菊花。③落帽:典出《晋书》,东晋大司马桓温曾和他的参军孟嘉登高,孟嘉醉后,风吹落帽,自己却未发觉。此举在讲究风度的魏晋时期,有伤
大雅,孙盛作文嘲笑,孟嘉即兴作答,语惊四座。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二句写诗人重阳日登山所见,感受到秋高气爽、山明水绿的美景。B.“携”“酌”“塞”“泛”等动词生动写出诗人饮酒自娱、采花赏菊的情景。C
.第五至八句通过描写乐声清扬、对酒欢颜的场面,营造欢乐热闹的意境。D.全诗清新飘逸,潇洒自然,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体现了李白诗的风格。16.本诗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比,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庄子·逍遥游》中“,”两句,借两种生物来说明受“小年”制约而眼界狭隘、见识短浅的道理。(2)韩愈在《师说》中表明人与人之间可以互相学习,拜师不应拘泥于年龄的原因是“,”。(3)李贺《
雁门太守行》以“”表现出将士报效朝廷仗剑杀敌的英勇;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出猎的景象,勇武而有气势。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粮食对中国人来说,曾经是一个沉重的符号,它承载了太多的苦难。记得那时候大人常说:“小孩盼过年,大人望
插田。”小孩子盼过年是盼能吃碗香喷喷的大米饭;大人望插田是盼有个好收成,让家人吃饱饭。但吃上一碗大米饭不容易啊!元宵节前后,农民就开始把田土锄碎、平整,然后放水浸润,准备育秧。等到浸泡的稻种发芽后,农民就在细腻如豆腐般的一畦畦秧田上,均
匀地撒下白尖嫩头的稻种。要不了几天,秧苗就开始从膏状的泥中探出脑袋,春风一起,秧苗就绿油油了。清明谷雨后,农民就开始整田。把田土翻起来,再放水泡个两三天,就可以插秧了。秧苗插好后,施肥、薅草、放水、打虫,只要没有恶劣的暴
雨冰雹天气,早稻就丰收有望了。让新粮真正到碗里来,还有一段痛苦的“煎熬”。先是割稻,在湿热的天气下,最难受的是稻芒对皮肤的持续刺激;接着是脱粒,过去要用双手抱紧稻秆在木桶壁上击打,一天下来,人都能散架;还要把湿漉漉的稻谷挑到场院里晒干,百多斤的担子压在肩上,泥水田
里挪不开脚,没有一把子力气和扛劲儿还真不行……多谢老天帮忙,粮食终于晒干了用“大风车”扬去了秕谷,再把新稻谷碾出米。糠米分离后,喜悦满脸的农人才能煮上一锅新米饭,香一下嘴。“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只有亲身体验过劳作的人才会感受到农人的
辛苦,也只有经历了饥饿的人才更觉粮食的贵重。不忘饥饿,不应该只是亲历者的个人回忆,它应该纳入我们民族的共同记忆。18.以下各句中的引号,与例句中引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股市有它的行话:如股票价格上涨,叫“牛市”,因牛的眼睛总朝上看。A.记得那时
候大人常说:“小孩盼过年,大人望插田。”B.让新粮真正到碗里来,还有一个痛苦的“煎熬”。C.用“大风车”扬去了秕谷,再把新稻谷碾出米。D.“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4分)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经历了饥饿的人才更觉粮食的贵重,亲身体验过劳作的人才会感受到农人的辛苦。”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近日,①有媒体向全国998个高校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②结果显示:79.83%的受访大学生愿意支持国货,③国货消费的最大人群是95后,④消费额占比超过25.8%以上。⑤细数一些国货产品受欢迎的原因,⑥除了设计前卫、性价比高外,⑦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文化自豪感的寄托。⑧对于国货,不仅希望它在
国内得到认可,⑨更希望它能代表中国的精神力量。⑩一名网友道出了年轻人真正爱上国货的原因:⑪“这既是我的理性选择,也是我的感情流露。”序号修改:序号修改:序号修改:序号修改: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
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5分)冰盖是覆盖着极厚冰层的广大陆地,冰盖的形成、消亡、融水量及其分布范围和成分的变化,直接影响局部地区乃至全球的地质和自然环境变化。英国《自然·通讯》杂志1
0月27日在线发表一项研究成果,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科学家尼克·伍恩德令及其同事,近期建造了一个简化的“地球系统模型”,参照该模型,结合不同的二氧化碳浓度水平来进行估算。他们发现,在二氧化碳浓度与今天相似(百万分之400)的情况下,全球所有冰盖的消失会导致的额外升温中位数为0.43℃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喝,他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他还没赶到大湖,就在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
手杖,化成了桃林。(译自《山海经·海外北经》)战国时期列子认为夸父“自不量力”;晋代陶渊明认为,“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宋代张耒认为夸父“以日为可逐,智固未足言”;当代巴金认为夸父“为着追求光和热”而“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是“值得怀念”的……在当今社会,我们应怎
样看待夸父逐日所展现的精神?请根据你的感悟与思考,写一篇文章,在学校传统文化研习社举办的读书会上与同学分享。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1.B(A.“才使其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有误,原文是“城市文学俨然已经开始成为文学叙事的主体”,“俨然”是并不十分确定的表述,“文学叙事”也与“中国文学"概念不同;C.斯达尔夫人和丹纳的论述并不针对城市文学;D.“由此而催生了”强加因
果。)2.B(“城市通过与乡村的对立确立了自己的形象”发生在本雅明时代。)3.A(根据材料中对核心概念“文学地理学”的诠释,A选项“陈梁时期士族的没落与南方蛮族的兴起”并未涉及文学批评、地域美学与地理学的交叉融合,不属于文学地理
学研究范畴。)4.答案示例:文学地理学是指以康德地域美学思想为理论基础(1分),以文学与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的关系为研究对象(1分),运用区域地理“区域一比较”的研究方法(1分)进行地理学与文学批评、地域美学相交叉研究的新兴学科(1分)。5.答案示例:①首
先指出中国文学“改乡土换城市”背景下对城市叙事做整体性研究是必要且有价值的;(2分)②接着指出中国城市和城市叙事的主要路向与风格,进而阐明中国当代文学中城市叙事研究需引入文学地理学视角;(2分)③最后提出二十世纪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叙事研
究是考察城市的一种更具优势的途径,需建立城市文学地理学的全新方法论。(2分)6.C(文中“故乡”与“故城”区别在于:“故乡”是指带有归属感的,与自己血脉、情感、记忆有紧密连接的地方;“故城”只是一个长时间住过的地方,一个地理符号。而且此
处也并无表现因城市现代化造成乡村衰败的意思。7.D(“采用顺叙手法结构全篇”这一分析不准确,文章开头就采用倒叙手法。)8.答案示例:①写荷塘景物,展现蓬勃生机,表达对乡村自然风物的喜爱之情(2分);②写荷塘嬉耍,展现童年故乡惬意自在的生活情景,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恩,对重回故乡的渴盼之情(2分)。9.
答案示例:表现手法:引用崔灏诗句,呼应标题(1分),简评之后引出个人感慨,卒章显志(1分),突出自己有别于崔灏归思的深隽情意(1分)。(如有其他合理的手法分析,请酌情给分。)(3分)情感内涵:①对人生已至暮年的怅惘;(1分)②对一生漂泊的感伤,无端而生的
乡愁;(1分)③怕旧地重游却看到对故乡的珍贵印象全然消逝的恐慌。(1分).10.C(第一处,“官长”要跟“大县”相连,“大县官长”意为大县县令,另“多被劾”的主语应是“临海……大县官长”;第二处“不复有”的宾语是“严明中丞”,另外“君”是下一句的主语。)11.B(丁
艰指遇到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长等丧事,丁外艰指子遭父丧或遭祖父丧。)12.B(“一怒之下将他贬为县令”有误,应该是景素先上报吏部,再将他贬黜。)13.(1)先赏赐他酒饭,江淹平时能吃能喝,一只烤鹅快要吃光,几升酒
也喝完了,文诰也写完了。(“啖”译为吃,“垂”译为将要,“讫”译为完毕,各1分,语句通顺1分)(2)先生从前在尚书省,除了干公务从不随便行动,在任.上宽大与严厉能够调和适中。如今担任南司(监察官),完全可以整顿百官了啊。(“妄行”译为随便
行为,“宽猛”译为宽大与严厉,“振肃”译为整顿,各1分,语句通顺1分)14.主要作为是弹劾了一批不参与山陵公事的官员(1分),又奏请逮捕了一些贪官污吏(1分)。作用是严厉整顿了官场,使得朝廷内外秩序良好(1分)。15.C(“欢乐热闹的意境”理解有误。
这两句营造的是清越幽雅的佳境。)16.同:都有表达在重阳日登高时对亲人或故友的思念之情。(2分)异:本诗中,诗人还表现出自娱自乐的闲适和怡情自然的旷达;(2分)王维诗用“独”、“异”等字,表达了身处举目无亲的“异乡”,强烈而难以排遣的孤独感。(2分)[意思对酌情给分](三)名
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1)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3)提携玉龙为君死千骑卷平冈18.C(C项和例句都表示特定称谓。A项和D项都表示直接引用。B项,表示突出强调。)19.①句子把秧田比作豆腐,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2分)
②一畦畦的秧田在形状上与豆腐相似(1分),润湿的膏泥和豆腐细腻的质感相似。(1分)20.①从语意轻重的程度上看:原句关联词“只有……也只有……”的使用,强调突出了体验劳动和经历饥饿的价值,比起原句更符合表达的需要。(2
分)②从与上下文衔接关系上看:原句上半分句是对前文内容的总括,下半分句引出“不忘饥饿”的阐述,在结构和内容衔接上比改句更好。21.序号①修改:“高校”移到“全国”后(或将“个”改为“所”)序号④修改:删去“以上”(或把“超过”改为“在”)序号⑧修改:在“不仅”前加“年轻人”等序
号⑩修改:“真正”移到“原因”前(仅指出病句,未能做正确修改不得分)22.答案示例:英国《自然通讯》10月27日发表一项研究成果(④分),德国科学家团队参照“地球系统模型”发现(2分),全球所有冰盖消失会导致的额外升温中位数为0.43°C(2分)。23.命题意图:作文试
题指向“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文学阅读与写作”等学习任务群。试题材料取自先秦古籍《山海经》。“夸父逐日”是大家耳熟能详、寓意丰富的神话故事。试题创设了学校传统文化研习社读书会这一-写作交际情境,让学生根据个人阅读感受
,联系生活与社会现实,挖掘材料的内涵,自选恰切角度与文体,来表达自己的体会,参与读书交流。立意角度(示例):1.夸父逐日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与大自然竞胜、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壮志,其勇往直前的英雄壮举,值得钦敬、推崇;2.夸父逐日展现的“追求光和热”的坚
毅信念与死而后已的执着精神,值得后人学习;3.夸父逐日展现为追求梦想而敢于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值得后人传承与弘扬;4.夸父逐日展现的勇敢、坚毅的精神固然值得敬佩,但其自不量力、固执行事实在是有欠理性,值得反思;5.但凡一件事,应量力而为,不可
恃才傲物,逞强斗勇,而应顺应自然,各行其是,各得其所。参考译文: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江淹从小孤苦贫寒,不爱从事经学训诂,而倾心于诗赋文章。宋朝建平王刘景素爱结纳士人,江淹在南兖州跟随景素。广陵县令郭彦文被治
罪,供词牵连到江淹,说他曾经受贿,江淹因此被因禁于牢狱。他在狱中给刘景素写信申辩。景素见到书信,当天就把他放了出来。等景素镇守京口,江淹作镇军参军,兼任南东海郡丞。赶上东海太守陆澄因父母丧守孝离职,江淹认为自己是郡丞,
理应代理太守,(但)景素任命了司马柳世隆。江淹坚持要求这职位,景素大怒,上报吏部,贬江淹为建安吴兴县令。等齐高帝萧道成辅佐治理政事,听说他有才华,引荐江淹入中书省,先赏赐他酒饭,江淹平时能吃能喝,一只烤鹅快要吃光,几升酒也喝完了,文诰也写
完了。相府建成(齐高帝晋位宰相),(江淹)被补授为记室参军。齐高帝辞让九锡之文及各种章表,都是江淹拟定的。当时襄阳有人挖开古墓,发现玉镜和竹简古书,字已经不认识了。王僧虔善于识别各种文字,却也看不明白,只是说像是蝌蚪字。江淹以蝌蚪字来推究,认为是周宣王以前的
竹简。齐少帝初年,江淹兼任御史中丞。齐明帝当时作丞相,对江淹说:“先生从前在尚书省,除了干公务从不随便行动,在任上宽大与严厉能够调和适中。如今担任南司(监察官),完全可以整顿百官了啊。”江淹回答说:“如今的
事,只能说我当其官守,行其职责,恐怕还不能完全符合您的旨意。”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