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共(14)页,91.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92f938383bdcb7167d824bf45c2282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二年级语文(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谈审美移情所谓移情,通俗地说,就是指人面对天地万物时,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外在的天地万物身上去,
似乎觉得它们也有同样的情感。当自己心花怒放时,似乎天地万物都在欢笑;苦闷悲哀时,似乎春花秋月也在悲愁。当然,天地万物不会欢笑,春花秋月也不会悲愁,是人把自己的悲欢移置到了他们身上。描绘此种移情现象的第一人是庄子。《庄子·秋水》篇中,庄子看见鱼儿“出游从容”,于是把自己在出游中体验到的快
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庄子所述,是典型的审美移情现象。然而,对移情现象做出真正的理论概括是晚近的事。最早把移情作为一种美学观念提出来的是德国学者费舍尔父子。他们认为,我们对周围世界的审
美观照,是情感的自发的外射作用。也就是说,审美观照不是主体面对客体时的感受活动,而是外射活动,即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我们的眼睛所感知到的人物和事物中去,在费舍尔父子那里,移情观念已大体上确定了,但通过形而上的论证把移情说提高到科学形态的则是德国美学家里普斯。
因为移情说的影响巨大,以至于有人把里普斯誉为美学界的达尔文。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在审美享
受的瞬间,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到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自然、社会、艺术中的事物)中去,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移情和感受不同。在感受活动中,主体
面对客体,主客体是分离的,界限是清楚的。但在移情活动中,主体移入客体,客体也似乎移入主体,主客体融合为一,已不存在界限。对主体而言,他完全地沉没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界;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颤动的主体融合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也就是
说,在移情之际,不但物我两忘、物我同一,而且物我互赠、物我回还。清代大画家石涛在描述自己创作的心理状态时所说的“山川脱胎于予,予脱胎于山川”“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就是审美移情中的物我互赠、物我回还的情境。审美移情发生的原因是同
情感与类似联想。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人的“内模仿”。但里普斯的观点更可信。他认为,审美移情起源于人的类似联想。人都有一种自然倾向或愿望,要把类似的东西放在同一个观点下去理解,所以总是按照切身经验的类比,去看待身外发生的事件。这就是说,审美的人都是有同情心,以自
己体验到的某类情感,去类比、理解周围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这种同情,不但及于他人,也及于其他生物及无生物。审美移情的功能是人的情感的自由解放。尽管移情不一定伴随美感,但美感则必定伴随移情。因为审美移情能给人以充分的自由。人的不自由常常来自人自身。自身是有限的,它是自由的牢
笼。可是在审美移情的瞬间,自身的牢笼被打破了,“自我”可以与天地万物相往来,获得了自由伸张的机会。“自我”与天地万物的界限消失了,人的情感也就从有限扩大到了无限。(节选自童庆炳《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有删改)1.下列
关于移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庄子·秋水》中,庄子把自己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这实际上是庄子对自己感情的对象化享受。B.最早把移情作为一种美学观念提出来的,是德国学者
费舍尔父子。但是,立普斯对移情的阐释才使得移情说具有了科学形态,他也因之深受赞誉。C.在审美移情说看来,人的审美体验是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欣赏中,触生出千种情绪、万般感受,从而体验到审美对象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价值。D.移情与感受不同。在感受活动中,主客二分,主体在客体面前保持自我,物我两立;
而在移情时,主体与客体的界限被打破,主体客体相融合。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虽然对移情现象作出理论概括的主要是西方的美学家,不过《庄子·秋水》中对“鱼之乐”的记载表明我国的哲学家早已经描绘了这种现象。B.关于审
美移情的起因,曾经出现过不同的观点。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人的“内模仿”,这种观点不可信。C.审美的人以自己体验到的某类情感,去类比、理解周围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这与人要把类似的东西放在同一个观点下去理解的自然倾向是一致的。D.审美移情能让人的情感自由解放。美感
必定伴随着移情,因为审美移情能帮人打破自身的有限性,让自我的心灵丰富化,给人带来充分的自由。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
干”等诗句,都体现了审美移情,是诗人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移置到景或物身上的结果。B.郑板桥《竹石》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从审美移情看,诗人审美欣赏的对象不是竹石,而是移入竹石形象中的自我情感。C.北宋画家文
与可画竹时,“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身与竹化”所强调的是竹已化为画家的精神,获得了人的生命存在。这是移情中出现的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的境界。D.在“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中,南宋词人辛弃疾以移情的方式把自己的深情移入青山,青山因此就妩媚起来。此时主题的情感是移置在
青山中,只属于青山的。(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4~6小题。材料一携程旅游最新发布的《2017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客人消费升级,旅游超过购房买车等成为消费的首选必需品,98%的受访者今年有出游意愿。旅游成为
消费的重要支出,五成以上的人计划全年旅游花费在年收入的10%以上,旅游已经成为国民消费的重要支出。19%的人将把收入的20%以上用于旅游。云南、四川、海南,日本、泰国、美国等成为首选的国内外旅游目的地,60%的人旅游首选出境游。报告显示
,今年游客外出旅游意愿持续高涨。其中,出行频次在1~3次的受访者占比最高,达72%,其次是计划出行4~6次的受访者,占比19%,2017年计划出行7次及以上的高频旅行者,占比在10%左右。报告显示2017年,居民在旅游上的消费将不断升级,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追求,八成以上的受访者认
为旅游是其休闲娱乐的首要消费方式。73%的受访者表示,今年在旅游上的人均预算将超过1万元,其中32%的游客预计花费在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占比最高。还有10%的受访者今年的旅游消费将超过5万元。报告认为,
消费者愿意增加支出用于入住更好的酒店、品尝美食和体验优质服务,旅行社推出的纯玩团、臻品游、定制旅游、自由行等产品受到消费者追捧,国人认为在旅游上支出是“花钱买幸福感”。报告显示,2017年出游,31%的旅行者最关注安全因素,占比最高,包括目的地近期是否发生过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或是否
有治安方面的不确定因素都会成为制定旅行计划的重要考量。其次是环境因素,25%的旅行者最关注目的地环境,污染、雾霾等都会让消费者减少对一个目的地的兴趣。还有15%的旅游者最关注目的地对游客的友好程度。此外,航班和签证的便利程度也影响着旅游者的意愿和偏好。调查显示,除了探索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
外,减压、增进与家人朋友的关系,也成为国人旅游的重要理由,去异地异国享受医疗教育等服务、避雾霾等也成为旅游的动机。此外,调查显示,随着中国旅行者经验越来越丰富,自由行成为更理想的出行方式。2017年,58.6%的旅行者希望通过自由行的方式出游。跟团旅游依然是重要的旅
游方式,有三成游客选择,特别是出境游,约有一半的游客选择跟团。除了自由行、跟团游,定制旅游将在2017年迎来爆发式增长,10%的旅行者有意尝试定制旅游。(摘自2017年3月27日《2017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报告》)材料二云南是旅游大省,因为发生多起伤害游客的恶性事件,近年来饱受诟病。4月15日
起,《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正式施行,力图彻底解决旅游乱象。“五一”期间,由于一些热门旅游购物景点被要求停业整顿,同时旅游团项目数量大幅缩水,云南部分旅游经营者的业绩较往年也有所下降。虽然团费有所上涨,但游客体验满意度也在增加,刚从昆
明游玩回来的李先生说:“全程没有导游强迫购物,我们玩得非常舒心。”(2017年5月3日《经济日报》记者郑彬)材料三从自由行主题角度来看,50.7%用户偏好文化体验游,而且该主题的旅游渐向20—40岁青年、中年群体拓展。可见,文化旅游渐渐受到旅客的追捧,市场空间不断扩大
。2016年热销景区门票前十强中,以北京景区数量最多;同时,历史文化类占四成。随着文化旅游市场迅速发展,历史文化类旅游这种具有文化教育意义的资源成为热门产品。(摘自《2016年我国文化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4.下列针对上
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我国旅游业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大众旅游的意向或现状,都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实状况。B.材料一和材料三表明我国旅游市场正在迅速发展,因此材料二所反映的云南旅游业绩下降情况,只是旅游整顿造成的暂时现象。C.材料一所列数据所
表现的只是旅游者的意愿,不同于材料三的数据所反映的是旅游的现实情况,所以不具有真实性,其参考意义不大。D.三则材料都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以及广大游客的旅游消费需求,给旅游企业很好的借鉴,可促进旅游市场的发展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太合理的两项是(3分)()A.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的侧重游客旅游意向的调查了解,有的侧重旅游现状的客观报道,有的侧重某种类型的旅游现状及趋势的分析。B.相对于材料一和材料三,作为新闻报道的材料二,内容更具有时效性,报道了旅游市场最新发
生的、引人关注的事件,新闻价值更大。C.材料一作为调查报告,内容的条理性强,语言平实准确,注意用数据说话,客观真实,其主要目的是为旅游者的出行提供参考。D.材料二印证了材料一中部分旅行者“最关注目的地对游客的友好
程度”这一内容,说明伤害游客的恶性事件频发会影响客流量。6.如果你是一位旅游市场的决策者,读了上述材料,你会从中得到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被时间打败的故乡王波(1)从未想过自己会在故乡无路可走,但眼前的事实差点儿
就是这样。通往老房子的3条路,有两条已完全被草木封锁,仅剩的暂且可绕行的路,竟也荒草丛生。(2)实际上,5年前情况就已经这样了。只是今年,有个女人颤颤巍巍地拄着拐棍儿站在山坡上,当她远远地有气无力地喊我的小名时,我才认出她是当年村里公认最壮实的女人。看到比我母亲略年长的她,刚刚年届六十已衰
老至此,我忍不住一阵心酸,随即无可奈何地意识到,我的故乡彻底被时间打败了。(3)时间先是打败了老房子。(4)在倚山而居的自然村落里,我们家位于最靠近山脚的一条居住线上。1984年夏秋之际,开始有人家搬进城,这条线上前前后后住过的1
2户人家,如今空无一人。除了有两三处房子勉强可以住人,剩下的老房子,或摇摇欲坠,或已坍塌,或早已变为菜地、麦田和橘园。在植物恣意生长的土地上,外人丝毫不会看出这里曾经有人居住的痕迹。(5)时间随后打败了老房子的主
人。(6)在回乡上坟的车上,父亲一路讲的是村里村外同龄人的死讯,大都因癌症而不治。我对这些人的记忆,停留在十年甚至二十年前。而能被记住的,大多是方圆几十里呼风唤雨或性格突出的“人物”。他们有些人进了城,有的人依旧留在农村,但他们结局大致相似——当年的狂
放、不羁乃至霸气,先后都被时间抹去,归拢于山坡上一座座小小的坟头里。(7)时间也打败了老房子主人们的恩怨。(8)这些曾经在乡间田头为了一棵树、一厘地而寸步不让的男人女人们,先后成了“城里人”。置身于陌生而广阔的城市空
间里,他们觉得天地顿然开阔。再回望与自己几无利益瓜葛而草木依旧的乡村时,他们像城里人一样,看到的不再是残酷的丛林法则,而是温情的丛林记忆。那些当年抄起铁锹在房前或垄间打得头破血流的人们,在城市街头偶遇或回乡祭祖重逢后,已然能微笑致意;他们的后代则继续在城市
里推杯换盏称兄道弟,嘲笑父辈们的目光短浅和不识时务。(9)留在村里的为数不多的人家,反倒一如既往,偶尔会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起争执,不肯在村里村外丢面子,有时会找到城里的旧人来求证论理、主持公道。“城里人”自然知道,农村没有一些城里人想象的那般诗意、淳朴和美好,甚至更多的是丛林法则式的愚昧、狭隘
和残暴,但他们仍会以过来人身份,劝导执拗不化的乡亲,今天所有的斤斤计较,将来都会云散烟消,被时间一一打败。(10)的确,在他们成群结队决定告别农村生活那一刻起,故乡就注定要被时间打败了。(11)越来越多的人搬进城后,
村里再也组织不起护渠、引水、修路、挖井的队伍。半山腰处,夏有蛙鸣冬有薄冰的池塘最终干涸,山脚下的溪边再也不见用棒槌捶打衣物的女人,通往田地的道路逐年垮塌荒废,村头洼地的水井渐渐被淤泥石块填埋。(12)时间打败了这些属于农村的公共设
施,也就从根基上瓦解了乡亲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即便是村里最强势的男人和最壮实的女人,也只能自生自灭。被扼住咽喉的故乡,只能苟延残喘。(13)“村上死个人,眼瞅着就抬不上山了。”在他们这茬人嘴里,这是形容
故乡衰落的最有力道的话;而在心里,这句话也时时让步入晚年的他们不安和恐惧。(14)时间就这样打败了他们这代人,也打败了故乡吐故纳新的能力。我一度以为,逃离农村的人们会摆脱被打败的命运。(15)只是现在我才发现,告别乡村进
入城市的我们,其实和他们一样被时间打得溃不成军。不满三岁的女儿,不知祖坟为何物,站在坟前喜笑颜开,徒留我和父亲神情凝重;望着车窗外连绵不断的丘陵山峰,她随口而出的是“小乌龟爬山坡”;望着那个喊我乳名的老奶奶,她一脸茫然。眼前的老人孩子,对她来说,全是陌生人,倒是邻居养的
一只踱步的公鸡和几只母鸡以及拴在树下的山羊令她兴奋,那是她在电视和手机视频里认识已久的“朋友”。(16)她不知道,在故乡被时间打败之后,我和她都将成为回不去故乡的人。(选自2015年2月25日《中国青年报》,略有删节)7.下
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对于故乡被时间打败始终感到无可奈何。B.本文环境、人物描写和情节的推进,都能很好地为表现主题服务。C.作者将客观叙述描写和主观感受抒写相结合,笔调凝重深沉。D.作者内
心苦苦挣扎,对故乡被时间打败心有不甘。8.第(15)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请作简答。(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9.清代文华殿大学士(相当于宰相)张英得知在安徽桐城老家的家人与邻居争墙基地界的事后,写了一封信给家人,该信是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便拆墙,后退三尺让路。(6分)请联系这
个故事与本文内容,简要说说本文第(9)段画线句子的内涵与张英诗句的内涵有何异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
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
、翟、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
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
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
,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童幼
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
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D.私禄中的“禄”指俸
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
不留意。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采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
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13.把文中画横
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4~15题。秋望李梦阳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客子过壕
追野马,将军弢①箭射天狼。黄尘古渡迷飞挽②,白月横空冷战场。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注]明代弘治年间,鞑靼屡扰,西北边境多有战事。李梦阳前线犒军,有感而发。①弢:装箭的袋子。②飞挽:快速运送粮草的船只。14.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
析,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A.首联写了诗人登临眺望的地点和时节。水绕边墙,秋雁南飞,扣题的同时也使诗的境界愈见空阔、苍凉。B.颈联描写了尘土飞扬的黄河渡口和冷月高挂的战场,战前准备的繁忙和战场的冷寂对比,预示着战争即将来临。C.尾联直抒胸臆
,着重表达了对唐代平定安史之乱、大破吐蕃的朔方节度使、封为汾阳郡王的郭子仪的敬仰之情。D.全诗紧扣诗题“秋望”二字落笔。诗中之景,无不是“望”中所见,无不透出凄清肃杀的秋的气息。15.本诗是一首边塞诗,作品中哪
些方面的内容体现了边塞诗的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身临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环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逍遥游》中“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A.从这个子实体又生出下一代阿米巴状细胞,又要在同一块湿地上游来游去,一
个个独来独往,野心勃勃....。B.四只或十只蚂蚁凑到一起,围绕着路上的一头死蛾,看起来就有点意思了。它们这儿触触,那儿推推,慢慢地把这块食物向蚁丘移去。但这似乎还是瞎猫撞着死老鼠.......的事。C.关于昆虫行为的书籍作者,通常要在序言里苦口婆心.
...地提醒人们,昆虫好像是来自外星的生物,它们的行为绝对是有异于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D.无人明白,正在建造一根柱子的白蚁们怎样知道停止工作,全队转移到一根毗邻的柱子,而时候一到,它们又怎样知道把两根柱子合拢,作成天衣无缝....的拱券。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1~2岁之间,并且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B.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
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C.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收益。D.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1
9.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句是(3分)()A.张明因为堵车而迟到,老师不相信,李莉急忙替他做证:“老师,我骑车走同一条路,我亲眼看到堵车,张明所说,确系实情。”B.昨天,贵校师生十分热情地请我去做报告,学生在路边列队
欢迎,校长在门口恭候光临,场面隆重,我深受感动。C.记者转述新华书店经理介绍的情况时说:“据王经理介绍,本店除日常的零售外,还为读者提供代购、批发等业务。”D.《解放军总部训令》:“本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其内容各地略有出入,现在统一规定,重新颁布。望即以此为准,严格执行。”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
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手是人体最敏感的部位。人的皮肤上有许多神经末梢“感受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经过大脑的判断做出决定。据统计,人体皮肤上每平方厘米大约有12个感受热的“感受器”,一二百个感
受痛的“感受器”,25个感受冷的“感受器”。这些“感受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是在手指、嘴唇、脚底等部位多分布一些,所以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譬如盲人的手指的敏感度就很强,他们靠手指触摸盲文纸上凹凸不平的小颗粒,可以流利地“阅读”盲文。21.把下面8个句子组成4副对联,填到相应行业店面里。(填序号)(5分)①瓶中色映葡萄紫②瓦壶水沸邀清客③入门尽是弹冠客④天涯雁寄回文纸⑤去后应无搔首人⑥水国鱼传
尺素书⑦茗碗香腾遣睡魔⑧瓮里香浮竹叶青茶馆:____________文具店:____________酒店:____________理发店:____________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说林》)②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传》)③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⑤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
做真人。(陶行知)名言警句言简意赅,化育后世。读了以上六句名言,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高二语文答案1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关键词的理解。
题干要求选出对“移情”理解不正确的一项。C项,“人的审美体验是主体对客观对象的欣赏中……”错。文章第三段说的是“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答
案:C2解析:本题考查文章概括。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B项,“这种观点不可信”错。文章第五段说的是“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人的‘内模仿’。但里普斯的观点更可信”,并没有说谷鲁斯的观点不可信。答
案:B3解析:题干要求“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主要考查学生依据文意进行正确推断的能力。D项,“只属于青山的”错。文章第三段说“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
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在审美享受的瞬间,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到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自然、社会、艺术中的事物)中去,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第四段也有明确说明,此时应是物我合一,物中有
我,我中有物。答案:D4解析:B项“云南旅游业绩下降”说法不准确,扩大范围;C项“不具有真实性,参考意义不大”错;D项“三则材料都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错,只有材料三反映了发展趋势。答案:A5解析:C项“其主要目的是为旅游者的出行提供参考”错,主要目的应该是为旅游市场决策者提供依据
;答案:C6答案:(1)抓住当前我国旅游业勃勃发展的大好时机。(2)改善旅游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3)开发旅游资源,占领文化旅游市场。(4)甄别旅游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旅游服务7解析:B项,不是小说,没
有情节。答案:B8淡漠,更加突出表现了作者面对面目全非的故乡所感受到的无奈和失落。9答案:参考要点:相同处都是说风物长宜放眼量(不值得为眼前利益斤斤计较)。不同处:张英诗句主张强势一方应该主动作为,谦让友善
。(态度主动退让,与邻为善)第(9)段画线句子意思是争执双方的任何得失都经不起时间消磨,无须斤斤计较。(态度消极无奈,在时间面前人很可怜,任何争斗都无价值)(不求全面,意思对即可。)10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给文言文断句,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
先决条件。答案:D11解析:B项,姻亲与血亲不同,姻亲指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答案:B12解析:B项“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错,文中谢混与族子灵运、瞻、翟、弘微并以文义赏会。13解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
语的规范,达到词通句顺。答案:(1)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事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2)而谢曜喜好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14解析:C项尾联直抒胸臆,着重表达了对唐代平定安史之乱、大破吐蕃的朔
方节度使、封为汾阳郡王的郭子仪的敬仰之情。“直抒胸臆”理解有误,尾联以问句作结,意味绵长,从中寄托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表现了对国事的深深忧虑。由此可见,这首诗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而且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答案:C15答案:(1)意象(自然景象):黄河、边墙、古渡、战场。(2)
战争场景:战士过壕越沟,纵马驰骋,其快若风,如追野马。将军则全副戎装,弯弓搭箭,满引待发。(3)情感:对名将的追忆,对战争前途的忧虑,对扶危定倾、安边卫国的将领的期盼和向往。16答案:(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
追(2)落霞与孤鹜齐飞(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17解析:A项,“野心勃勃”,形容野心非常大。“雄心勃勃”,形容雄心很大,很有理想。“野心勃勃”含贬义,应用“雄心勃勃”。B项,“瞎猫撞着死老鼠”,指意外之
遇,碰巧了。C项,“苦口婆心”,比喻善意而又耐心地劝导。D项,“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答案:A18解析:A项句式杂糅。“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
的调查显示”,改为“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或“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B项语序不当。“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应为“要求每名学生三个月内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C项搭配不当。“推动‘互联网+
’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收益”中“推动”与“收益”搭配不当。答案:D19解析:A项,“确系实情”语体色彩不协调。B项,“恭候光临”用于欢迎别人。C项,“本店”改为“该店”,“本店”是指自己的店,转述不当。答案:D20以流利地“阅读”盲文。解析:
①处根据下文可知应填感受器的作用,即感受各种感觉(热、冷、痛),并传输信号给大脑,以跟下一句“再经过大脑”相连接;②处根据语意应填感受器分布情况,由下句语意及关联词“而是”,可推知,并非“平均分布”;③处由上文及关联词“所以”可知
,要填写结论,又由下文“譬如盲人的手指的敏感度就很强”可知,这一结论与“敏感(度)”有关。答案:①能把冷、热、痛等信号传递到大脑②并非平均分布在皮肤的各个部位③这些部位就比较敏感21答案:茶馆:②⑦文具店:④⑥酒店:①⑧理发店:③⑤【参考译文】谢弘微,是陈郡阳夏人。父亲叫谢思,任武昌太守。
堂叔谢峻是司空谢琰的第二个儿子。谢峻自己无子,就以谢弘微为继子(嗣,子孙),谢弘微本名密,因为触犯了继母的名讳(内讳,指祖母、母亲等的名讳),所以就用字代名。谢弘微孩童时期,风采充溢,但却端庄谨慎,遇
上适当的时机才说话,他继父的弟弟谢混有知人之名,见到谢弘微,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谢混对谢思说:“这个孩子深沉早慧,将成为才行出众之人,有这样的儿子,满足了。”谢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贫寒,而继父产业却很丰盈,他却只承继接受了继父的几千卷书而已,遗产俸禄,一概不加过问。谢混的风格高尚峻洁,很少同
人交往。只同他的族子谢灵运、谢瞻、谢翟、谢弘微等人因赏析文义而聚会,曾经一同游宴歇息,居住在乌衣巷,所以称之为乌衣之游。谢瞻等人才气横溢,机智善辩,文辞流畅,谢弘微每每以简约的言语使众人信服,谢混特别敬重他这一点,称他为微子。义熙八年,谢混因为是刘毅的同
党被诛,公主便把谢混家事托付给谢弘微。谢弘微为谢混家经营生计,管理产业,办事如同在官府办公一般,一枚钱一尺帛收入支出,都有账册记载。高祖登上帝位之后,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从谢混死,到这时已有九年,但谢混家屋宇整齐,仓廪充盈,仆人听从使唤,各有所业,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田地的开垦种植,比原来更
有增加。本族外姓的亲戚、朋友故旧,进门没有谁不感慨叹息,甚至有人为之流泪,深为谢弘微的德义所感动。谢弘微品性严肃正直,举止必定遵循礼度,事奉继父的亲族,恭敬小心,超过常人。太祖镇守江陵,以谢弘微为宜都王文学。谢弘微因为母亲去世离职,居丧期间以孝道著称,除服后超过一年,仍旧素食不变。谢弘微的兄长谢曜
历任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去世。谢弘微为他多时吃素食,哀戚超过常礼,虽然服丧期满,还是不吃鱼肉。谢弘微从小失去父母,事奉兄长如同事奉父亲,兄弟之间非常友爱和睦,当代没有人能够赶得上。谢弘微口中从不说别人坏话,而谢曜则
喜欢评议人物,每当谢曜发表议论,谢弘微就常用别的话题岔开。元嘉九年,东乡君去世(“去世”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留下资财非常多,园宅十余所,奴仆尚有数百人,而谢弘微一无所取,自己以私人官俸营办东乡君丧事。谢弘微说:“亲戚
之间争夺财产,可算是最为鄙贱之事,现在财产多则分用,少则共用,不至于困乏就行了,身死之后,哪里还去管它。”元嘉十年去世,死时四十二岁。谢弘微死,皇上十分痛惜,派二卫千人营办丧事,一直到丧事完毕。朝廷追赠谢
弘微为太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