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广东省汕头市澄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含答案.docx,共(6)页,190.74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8a20fb40662b452aaa785e077ef9ec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澄海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级历史科(合格考)试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20世纪以来的考古发现,(中国文明起源的)这
些遗迹遗物的时代不限于夏商,分布地区地域也不限于中原,而是北至长城地带,南至长江以南的水乡,东至黄海之滨,西至秦晋黄土高原。”这一现象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A.在夏商之前B.呈现多元化C.具有统一性D.集中在中原2.《
尚书》保存了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其中有“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欲至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的记载。这反映了A.儒家思想已经形成B.王权与神权相结合C.民本思想历史悠久D.“天人合一”学说3.下表中民谣、诗歌体现的选官制度依次是()选官制度民谣、诗歌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
居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A.察举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B.九品中正制、察举制、科举制C.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D.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察举制4.隋朝大运河首次南北贯通,
沟通五大水系,“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自是天下利于转输”。由此可知隋朝大运河A.保障统一和政权稳定B.是中国最早的运河工程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D.加速了隋朝政权的衰亡5.安史之乱后,均田制度瓦解,农民大量逃亡,政府赋税收入减少。为解决财政困难,唐政府推行
了“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的赋税制度。这一制度是()A.两税法B.租调制C.均田制D.租庸调制6.宋代流行“榜下捉婿”,即发榜之日各地富绅们争相挑选登第士子做女婿。苏东坡有诗云:“囊空不办寻春马,眼
乱行看择婿车。”王安石也说,“却忆金明池上路,红裙争看绿衣郎。”材料意在强调宋代A.理学思想成熟B.商品经济繁荣C.门第观念淡化D.女性地位提高7.宋代,在地方上除设立州、府、县的长官之外,又“置七品通判以分州权”,一州之内,“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
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这说明A.通判位卑权重,加强了中央集权B.中央政治体制发生根本变化C.政府强干弱枝,维护了专制统治D.地方诸侯的残余势力被清除8.元代的政书《经世大典》记载境内驿站1496
处,藏区大驿站28处,小站7—8处。故“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述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梯航毕达,海宇会同,元之天下视前代所以为极盛也”。这表明元代驿站A.打破了闭关锁国局面B.强化了政府经济职能C.冲击了政府抑商政策D.助推了社会经济发展9.
辽太宗制定了南北面官制,“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官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使得“燕蓟之地陷于胡虏且百年而忘南顾之心”。据此可知,该制度A.缓和了民族矛盾B.导致民族关系的对立C.不利于国家统一
D.导致了民族分化现象10.《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专权乱政”的教训,采取的措施是A.设立三省六部制B.实行科举
制C.设立内阁D.废除丞相11.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
当的是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12.清朝中后期,编纂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它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一次系统和全面的整理,但在编纂时也按照
清廷的政治标准销毁了不少“禁书”。这一做法说明A.君主专制渗透到文化领域B.政府编书风气由此开启C.传统文化由此可健康发展D.传统文化因此遭到摧毁13.西藏作为清朝的一个单独大行政区,未设行省。中央政府设置驻藏大臣的同时,又册封
达赖和班禅,管理西藏地区宗教和行政事务。这体现了清朝边疆治理的政策为A.订立盟约B.因地制宜C.武力征服D.和亲联姻14.清初,广东地区的谷物普遍达到一年三熟的水平,甘薯等高产作物又普遍种植,但广东还是“民富而米少”,结果
“所产之米,年岁丰收,亦仅供半年之食”,其他一半或大半“专仰给于广西之米”。这反映了当时广东地区A.农家副业占据主导地位B.农产品商品化趋势的加强C.农业经济发展日益凋敝D.农作物品种和数量的削减15.理学家认为“理是世界的本源,是天下万物的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但对于如何求“理”却有着不同
的主张,一种是通过“格物致知”,一种是“致良知”这两种主张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王守仁陆九渊B.朱熹陆九渊C.朱熹程灏D.朱熹王守仁16.鸦片战争后,“像允许建立租界、让外国人担任海关总税务司、组织中外联防局等极为重要的决定,最初都是由地
方(大员)做出的”,只是在成为既定事实后,才呈递给省和中央政府最终核准。由此可知,当时清廷A.积极推动地方政治革新B.从人治走向法治C.近代主权外交意识缺乏D.对地方管理失控17.张之洞在《拟设织布局折》中说:“棉布本为中国自有之利,自有洋布洋纱,反为
外洋独擅其利。……今既不能禁其不来,惟有购备机器纺花织布,自扩其工商之利,以保利权。”这一主张旨在A.振兴民族经济B.抵制外国商品C.维护国家主权D.积累政治资本18.在19世纪末的维新运动中,曾出版《孔子改制考》,以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的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严夏19.“扫除了中国旧官僚讲排场、摆架子的恶风,也减除了一些官僚式的繁文缛节,无论官阶大小都着同样制服……在南京开创了一种新的时代风气。”上述情形出现于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维新
时期C.清末新政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20.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1914年8月)中国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
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得最快。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A.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
支持C.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高涨D.中国民族轻工业的长足发展21.据1927年1月湖南出版的《中国农民问题》记载:“北伐军入湘后,皆得农民为向导与协助,凡我军所到,农民必担茶担水,以相慰劳。故此次我军长驱而北,不两月已克复武汉,进兵豫赣,扑灭吴佩孚军阀。”这说
明当时A.中共军队得到农民支持B.国民大革命取得最终胜利C.北伐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北洋军阀统治完全被推翻22.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中关于彭德怀指挥的一场战役是这样描述的:“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
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战斗日以继夜,一连厮杀了五个月日军所有的煤矿、电厂、铁路、桥梁、公路、车辆和电讯都遭到破坏。”文中所述的历史事件A.是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B.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C.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企图D.打破了日
军不可战胜的神话23.彭德怀指出:“抗美援朝运动使全国人民受到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教育,大大提高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加了同仇敌忤、打退美国侵略者的决心,正是在这一思想基础上,产生了通过各方面来支援军队及朝鲜人民反抗侵略、保卫远东和平和世界和平的强大的物质力量。”彭德怀意在强调抗美援朝A.显
示了抵御外辱的信心B.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增加了经济建设的动力24.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经济极其落后的基础上,开始大规模工业建设,各行各业掀起劳动建设高潮。1955年3月,天津制表业的工人们在缺少资金设备、没有图纸资料的情况下,奋战数月,研制出
第一块国产手表,用智慧的双手结束了“中国只能修表,不能造表”的历史。由此可以看到当时()四名工人在简陋的条件下研制手表A.国民经济恢复的重要成果B.工业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C.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D.艰苦
奋斗的时代精神25.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访华。访华期间,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这一公报的发表标志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B.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中美长期敌对状态
结束26.1987年邓小平指出:“切不要以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人来管,中央一点都不管……这是不行的,这种想法不实际……(有人)要把香港变成一个在‘民主’幌子下反对大陆的基地,怎么办?那就非干预不行”。邓小平意在强调A.中央对香港地区的管治权B.堵塞国家安全方面的制度漏洞C.“一国两制”的方针不
改变D.维护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27.古代文明具有多元特点,受地理和历史环境影响,古代西亚、埃及和印度先后建立地区性大国,希腊城邦也辉煌一时。下图所示的制度来自A.古埃及B.古巴比伦C.古印度D.古希腊28.《汉谟拉比法典
》又名“石柱法”,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石柱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这反映了A.《汉谟拉比法典》集该区域各国法律之大成B.《汉谟拉比法典》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C.《汉谟拉比法典》建立种姓制度
的意图D.《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性质29.下列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中,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B.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C.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奥斯曼帝国D.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拜占庭帝国30.在西欧封建制度下,封君为取得更多的封臣,封臣为取得更多的封土
,以及封土的世袭,使封君封臣关系日益复杂化。某甲可以是某乙的封君,某乙的封臣又可以是某甲的封君。这反映了在西欧封建社会A.封君封臣的身份划分明显B.教会势力被日渐削弱C.政治分裂和国家权力分散D.王权得到进一步发展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
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邻国对新中国存在忧虑。第一代领导人为了打破封锁,积极探索发展与周边邻国的友好关系,并开创性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摘编
自汪伟民《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周边外交政策对比分析》材料二现在,我们实现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恢复和坚持了长时期行之有效的各项经济政策,又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
,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并大力加强实现现代化所必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因此,我国经济建设必将重新高速度地、稳定地向前发展,这是毫无疑义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
次全体会议公报)(1978年12月22日通过)(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8分)(2)据材料二,归纳我国经济建设高速稳定发展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上世纪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重大措施。(12分)32.(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
题。材料一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何怀宏《世袭社会》材料二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
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史十五讲》材料三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
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田涛《接触与碰撞:16世纪以来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1)据材料一概括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治国体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此持什么观点?(4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
说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6分)(3)根据材料三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秦帝国和罗马帝国均重视法治的相似因素。(10分)澄海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级历史科(合格考)试卷参考
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2345678910BCCCACACAD11121314151617181920CABBDCBADA21222324252627282930CAB
DDACBA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40分。)31.(8+12分)(1)原因:美国的遏制政策;改善与邻国的外交关系。(4分)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4分)(2)条件:政治安定团结
;坚持有效的经济政策;立足实际;自力更生、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科教事业等。(每点1分,任意四点,4分)措施:改革农村经济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国有企业改革);设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等。(每点2分,8分)32.(4+6+10分)(1)变化:从三代的“以礼治国”到春秋战国时期“依法治国”。(2分)态度: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已复礼”。(2分)(2)特点:皇权高于法律(法律以君主意志为转移);儒家思想为
法律的基础;礼法并用。(6分)(3)相似:政府垄断立法;立法形式多样化;保护私有财产。(6分)相似因素:两国法律传统浓厚;实践效果显著;解决统治范围扩大后的新矛盾。(每点2分,任意两点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