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卷 含答案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39.000 KB
  • 2024-09-2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福建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卷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福建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卷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福建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卷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福建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卷 含答案.doc,共(8)页,39.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4b14346fba31daacfa3b0d5c08074f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月考一试卷高二历史一、单项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国语·鲁语下》记载,武王克商后,让各地少数民族“以其方贿来贡”。东北的肃慎接受了纳贡的义务——仅仅是交纳一些箭支;南方的荆楚的

责任,不过是每年为王朝祭祀提供筛酒的苞茅。这种分封制下少数民族纳贡义务,说明A.纳贡政治象征意义大于实际经济意义B.周王朝建立了对少数民族严密的管辖C.西周专制皇权统治的加强D.西周建立之初少数民族不服周王朝统治2.唐初中书省

负责草拟政令,“以黄白二麻为纶命重轻之辨”,安史之乱中翰林学士(开元二十六年设置)正式掌管制诏。之后,军国重事,由翰林以白麻草拟;普通诏令,则用黄麻,由中书草拟。由此推断唐中后期A政局变化抑制皇权发挥B.中枢

机构出现变动C.翰林院掌握了决策权力D.三省六部实已废除3.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

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4.汉初,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宗室大臣平定“诸吕之乱”后,商议新帝人选,经再三讨论,认为代王刘恒在高祖刘邦在世诸子中,“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决定迎立

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这一做法A.反映嫡长子继承制得到执行B.旨在预防外戚干政的重演C.推动仁孝成为选帝主要标准D.表明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5.古希腊阿里斯托芬在一部作品中写道,雅典某陪审员对他儿子说:他一到那里,“就有人把盗

窃过公款的温柔的手”递给他,并向他鞠躬:经过这么一恳求,他的火气也就消了,随即进入法庭。这可以用于说明,在古代雅典A.司法审判不能体现民意B.民主政治制度已趋于完善C.直接民主无法确保正义D.公民法注

重调解经济纠纷6.论及17世纪末的英国,有学者认为,“从表面看,政权似乎一点没变,国王依旧,英国仍然是个王国而不是共和国,国王仍然是国家元首……然而,实际权力结构却彻底发生了变化,国王和议会的权力互换了位置”。这一“变化”表现在A.共和国变成了

王国B.责任内阁制形成C议会权力高于王权D.国王“统而不治”7.美国建国初期,制宪会议的参加者麦迪逊认为,新宪法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很少,并有明确的规定;各州所保留的权力很多,却没有明确规定。在第一届国会上,麦迪逊提出宪法修正案:除了明确

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这一主张A.赋予各州主权B.恢复邦联制度C.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D.旨在扩大联邦政府权力8.1873年5月,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梯也尔对君主派议员说:“你们不要弄错,民众绝大多数都站在共和国一边。”君主派议员占优

势的议会随后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梯也尔被迫辞职。这反映了A.巴黎公社的政治影响B.主权在民观念的淡化C.代议制度的曲折发展D.三权分立体制的确立9.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

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B.变法措

施贪大求全C.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D.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10.有学者认为:“它焕发了国人用民族民主革命挽救民族危亡的新理念,提出了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课题,以及建设新中国的民族复兴目标。”材料中的“它

”A.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B.动摇了封建伦理道德的正统地位C.揭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D.建立起中国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11.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人民政权。1931年11月,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

各级苏维埃政府广泛吸收工农群众代表参加政权管理;抗日战争时期,在政权建设上实行“三三制”原则。这种变化主要源于A.国共两党阶级斗争推动B.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C.抗日根据地的日益扩大D.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性质的认识12.有

人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总结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史、中国近代170多年奋斗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执政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历史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A.建立在广泛的思想渊源之上B.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依据C.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内涵D.为中国现代化提供精神支撑13.毛泽东谈到1954年宪法起草过程时说:“最先是中共中央起草,然后是北京五百多高级干部讨论,全国八千多人讨论,然后是三个月的全国人民讨论,这一次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代表一千多人又讨论。”他意在强调宪法的制定体现了A.社会主义原则B.内容的广泛性C.人民民主原则D.适合中国国情14.东汉末年,门阀士族左右乡闾舆论,察举渐趋腐败。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时世家大地主尚书颍川陈群提出“九品官人”

的选官方案,曹丕不加留难地予以通过并如愿登基。这段材料揭示A.中央集权得到加强B.察举制在魏初实际上已消失C.世家大族垄断朝政D.君王和世家大族的政治妥协15.表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北宋(71)南宋(6

2)高级官员208中级官员1510低级官员128无官职记录2436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16.清代对官员的考核分为京察和大计,分别对京官和外官进行考核。考

核结束后,京察一等、大计一等和二等的部分官员将被引见给皇帝。被引见的官员中,经常有人被取消“一等"或“卓异"的评价。这一做法A.表明皇权得到空前加强B.体现了人治的色彩C.凸显了国家的长治久安D.是吏治澄清的表现二、非选择题:4题,共52分,其中第17题15分,第18

题12分,19题12分,20题13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代存在双轨地方监察机制。一是由中央派出监察地方的巡按御史,职责包罗万象,既要举荐人才,又要纠劾不法官吏;既要赈济灾荒、督查钱粮、均平赋役、督修水利、检查学校、存恤孤老等,也要断理冤狱、革除苛政、抑制豪强等等。另

外,还有各种临时性的专差御史巡视地方,事毕就罢免。二是指地方上的提刑按察使司及其派驻各地的分巡道,其职责主要包括:受理上诉,纠正冤、假、错案;复查州、县文书卷宗,审核下级判决;荐举和纠劾地方官吏;抑制

豪强,安抚流民;提督学校,监临乡试等。——摘编自高春平《明代监察制度与案例研究》材料二1361年爱德华三世颁布《治安法官令》,赋予治安法官权力,加强对地方郡区的管理。都铎王朝时期(1485-1603),治安法官有权收集郡守和其他治安法官的违法事迹,检举上报巡回法庭。当巡回法庭不在时,治安法官有

权对轻微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进行逮捕、审讯、保释等。1485年以后,议会还要求治安法官监管地方反政府势力和非法竞技场所。在地方出现灾害后,治安法官要了解当地粮食储备情况,强制要求有较多粮食的人到市场销售指定数额的粮食。平

时还对酿酒、磨坊、面包制造等活动进行管制。虽然治安法官没有薪俸,却不乏自愿担任之人,担任者多为豪门贵族或乡绅地主,以履行义务的方式为国王效力。——摘编自童德华、马嘉阳《西方监察制度的历史批判》(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代地方监察官员的职能及监察体制的特征。(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英

国治安法官拥有的权力,简析其愿意无薪为国王效力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中英古代地方监察制度的认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武昌起义后,全国大部分省宣布成立军政府,湖北军政府制定了《中华民

国鄂州约法》,对人民享有的各项民主权利进行了规定,勾勒出议会民主制的雏型,从制度上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选举制度的基础。南方独立各省的代表组成的各省都督代表联合会是具有国会性质的机关,其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

政府组织大纲》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参议院议员及大总统选举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南京临时参议院,进行第一届临时大总统的选举。之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民主选举制度的基本内容进行规定。临时参议院制定了一整

套包括国会议员选举制度、省议会议员选举制度及大总统选举制度在内的选举制度,进行了民国初年的第一次国会选举、省议会议员选举及大总统选举。在北京临时参议院时期,又相继制定了《国会组织法》参议院议负选举法》众议院议员选举法》《大总统选举法》,这些法律的形成确立了民国初年的选举制度。——摘编自

唐可迈《民国初期选举制度评价》材料二1937年、1941年、1945年大部分抗日根据地所辖的乡、县、边区都进行了大规模的选举,选举产生了边区各级参议会和各级政府。选举实行“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投票”原则,规定“凡

满十八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男女、信仰、党派文化程度,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以说,抗日根据地的选举是真正具有“普遍而平等精神”的选举。当时边区90%以上的群众是文盲,为保证选举的顺利进行,晋察冀、晋绥、晋西北、山东等抗日根据地均

从实际出发,创造了投豆、票选、画圈、画杠等多种投票方法。此外,还表演选举话剧、出版选举报刊等,共产党员和干部则挨家挨户宣传选举的重要性,有的为了方便选民投票还背着投票箱上门。到1941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约有91%的选民参加了选举。

——摘编自王冬梅《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开创性建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初年选举制度得以确立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抗日根据地的选举活动。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以整顿吏制。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才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科举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

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大部分读书人为应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只要他们能“一登龙门”,便自然能“身价十倍”。历

年来莘莘学子,俯首甘为孺子牛,目的多亦不过希望能一举成名,光宗耀祖。可以说,科举是一种笼络、控制读书人的有效方法,以巩固其统治。清朝科举制终于消亡。从此可知,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制度须不断生长,又须在现实环境、现实要求下生长。一选自《钱穆(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根据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20.妥协是政治的艺术,是西方民主政治得以确立和发展的一种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88年,(英国)议会两党密谋,共同支持詹姆士二世的女婿、荷兰执政威廉来英国夺取王

位,从而实现了权力的交接。这是一次妥协的事变。从表面上看,原有的政治制度一点也没有改变,但实质上的变化却是非常大……这以后,国王的权力一点点丢失……流血的革命没有解决问题,非暴力竟将问题解决了。——钱乘旦《社会变革的和平方式:英国的范例》材料二美国

宪法本身就是一个“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而且在实施中也变成了一种妥协的机制。它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特别注重对美国社会在地域、群体等各方面多元利益的冲突与协调,办法是让不同的利益集团通过多方位、连续不断的“谈判”而达成妥协,使不同的群体均可从中实现利益分沾和共享,而

不必走上推翻宪政的极端道路,从而保证了宪法能够面对不断出现的现实挑战,适应不断发展变动的社会。——李剑鸣《美国宪法何以成为“活着的宪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妥协的事变”中,英国是如何实现妥协的?并分析英国政治妥协产生的重大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美国宪法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是如何实现“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答案1-10ABDBCCCCDD11-16BBCDBB17.(1)职能:监察官吏;举荐贤良;赈灾督赋;断冤除苛;抚民督学;抑制豪强。特征:双轨监察,多重管理;职责全面,比较严密。(2)权力:监察权;司法权;治安权;行政权。原因:治安法

官履行效忠国王的义务;治安法官拥有较高的政治地位和权力。(3)认识:一方面维护专制统治。另一方面扬善除恶,澄清吏治;参与地方治理,促进地方发展;维护中央集权。18.(1)原因: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中华民国的建立;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积极推动;政府颁布一系列关于

选举制度的法律文件。(2)评价:选举具有普遍性和平等性;使根据地人民真正行使民主权利;调动了群众的抗日积极性;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之后的毛政治建设提供了经验。19.观点1:科举制是封建统治者笼络、控制读书人的方法。隋唐统治者创立科举制的目的是录用更多有才学

的读书人为中央所用,打破贵族世袭的局面,从而笼络了许多有才学的读书人。到了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采用八股取士,考试范围仅限于四书五经,规定考生只能按指定观点作答,并且文体分为八个部分,不能有自己的观点,造成读书人

为中试,成天攻读四书五经,钻研八股,而不讲究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只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因此说科举制是封建统治者笼络、控制读书人的方法。观点2:隋唐科举制是一种公平、公开、公正的用人制度。论述:隋唐科举制不问门第高低,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参加科

举考试,考试合格,方可做官。以致唐朝初年出现了许多科举出身的名相房玄龄、孔颖达等,因此,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才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观点3:明清科举制僵化了。论述: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

试内容仅限于四书五经,陷入僵化,变成只要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即考生必须按按指定观点作答,并且文体分为八个部分,不能有自己的观点。大部分读书人为应考,成天攻读四书五经,钻研八股,而不讲究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只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从而思

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观点4:制度必须与时俱进。论述:科举制创立初,考试内容较多,而且形式多样,考生可以有自己的观点,确实使中央政府笼络了许多人才,造就了许多科举出身的贤相。但到了

明清时期,采取八股取士,其内容仅限于四书五经,观点由朝廷指定,并且文体统一,考生不能自由作答,造成科举制度日益僵化,到了清末,科举制度因为其不能适应对近代人才的需求而被废除,因此说,制度必须与时俱进,才会具有活力,不断完善和发展。20.(1)妥协:

议会在限制王权的前提下,保留国王;国王接受议会至上的原则。影响:以不流血的方式结束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示范。(2)妥协:确立联邦制原则,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相结合;确立三权分立原则,总统、国会、最高法院彼此分权制衡;国

会选举中,各州参议员、众议员人数按不同比例分配;允许保留黑人奴隶制;黑人、印第安人和妇女的权力逐渐得到保障等。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6073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