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9 页
  • 大小 27.965 KB
  • 2025-01-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docx,共(9)页,27.965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4a3e16675ee410d12d530b5dd3f5c1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南充高中高2024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命、审题:嘉陵校区高一语文备课组)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下面小题。《北上》是作家徐则臣的长篇小说,2019年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该书讲述了1901年意大利人小波罗由杭州出发,沿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的故事,也揭开了运河沿岸几个家族之间的百年秘史。材料一:袁毅:在你生活中,大运河处于

什么位置?徐则臣:从小生活在河边,初中时住校,到冬天,宿舍的自来水管冻住,我们就端着牙缸、脸盆往校门口跑。校门前是一条人工运河,一大早河面上水汽氤氲,河水暖人。后来在淮安生活过几年,每天在大运河两岸穿梭,对运河也知道了不少。二十年来,绵延千里的大运河成了我

小说写作不可或缺的背景。袁毅:为写作《北上》,你做了哪些案头工作和田野调查?徐则臣:二十年来,但凡涉及运河的影像、文字、研究乃至道听途说,我都要认真地收集和揣摩。但要把一条河作为自己的写作对象,仅熟悉

和了解是不够的,你得吃透它,像熟悉你的家人一样熟悉它。这次我看了60多本专业书籍,这些资料如果我不写这小说,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读。写作这小说的4年里,我又重新把运河从南到北走了一遍,个别河段走了不止一遍。袁毅:“到世界去”原来是你小说的重要主题之一,而如今你创作《北上》,这似乎是一

场反思与寻根之旅,你寻找到什么呢?徐跟找到什么比,我更看重“北上”的过程,没有这个北上的过程,我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大运河对则臣:我们有多重要,说它改变了中国和中国人一点都不为过。过去我理解的到世界去就是一直往外

走,在《北上》中,意大利人到中国来何尝不是“到世界去”?所以,“世界”是辩证的。袁毅:“将两个意大利人放置到中国运河人文历史书写中,以一种比较的视角介入《北上》的写作”,你是有意为之?徐则臣:有意为之,也是题材使然。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到1900年,中国已经被迫“全球化”了,中国的事已经不

单是中国人的事,也是整个世界的事,所以我想引入他者的视角,看看在这种差异性的目光下,中国是一个什么样子。袁毅:为什么将运河故事开始和结尾的时间节点选在1901年和2014年?徐则臣:写运河,不仅要写它的历史,更要写它的当下。小说起自清政府宣布废止漕运

的1901年,结尾在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漕运废止,意味着运河作为国家层面上的运输功能到此结束,既然大运河最重要的现实功能就此逐渐丧失,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重新发掘运河承载的文化功能,思考、探索大运河在新时代下的意义?袁毅:当下,该如何用文化这把

钥匙,去打开并“唤醒”大运河?徐则臣:我们都找到了“文化”这把钥匙。只是我在一己天马行空地虚构,沿河的建设者们却要步步为营地落实。我认为,各地在打造运河文化带时,应将本地独特的人文景观和史迹充分融入建设中,而

非千人一面,只借着运河的资源,把具有特殊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一段河道简单地做成旅游和商业的基地。(摘编自袁毅、徐则臣《访谈:用文化这把钥匙“唤醒”大运河》)材料二:虚构才是重回历史现场、审视运河古今的最佳途径。徐则臣在《北上》中通过设置历史与

当下两条线索,虚构了几个独立的的故事,对大运河实现了精细入微的审视,刻画了一个有血有肉、立体丰富的大运河世界。小说在历史线索的叙事中,以保罗·迪马克、谢平遥等人乘船北上为主要视角,见证了运河沿岸的繁华与苦难。在当下线索中,小说主要以邵秉义、谢望和等人的故事为主,抒写大运河的衰败和人们对运

河文化价值的执着。仅仅回溯历史,展示当下是远远不够的,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它不仅属于中国,更是世界的。因此,徐则臣还通过域外人的视角,将大运河置于世界格局中进行审视。大运河在中国大地上已流淌千年,中国人

可能早就习焉不察。但对于热爱运河的意大利人迪马克兄弟来说,中国的大运河是一条“崭新”的河流,他们的看法可能更为客观真实。同时,域外视角也更能展现大运河文化及其他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小说写道:“他是融会贯通的天才,改变

了我对中医的偏见。”借助莱恩医生之口,表达了对中医文化的赞誉。小说还以喜爱中国文化的两位意大利人的视角,写了深邃博大的茶文化、气派有范儿的毛笔字、风姿神韵的杨柳青年画等,这有助于唤醒国人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认同感与自信心。大运河是前现代中国的代表物,在讲求速度的现代社会,大运河与现代化的公

路铁路运输相比,速度是相当慢的。而徐则臣在《北上》中试图更新人们的观念。“快怎么就能成为这个世界唯一的指标了呢?”“慢,也可能成为快。”他认为“一个东西有局限性的同时也有它的优势,要在正视局限性的前提下,发扬和扩

展它的优势。”其实,大运河在现代社会也可以发挥属于自己的价值。比如,书中的人物周海阔因为对大运河的喜爱,收集运河的历史遗迹,在运河边开了一家连锁民俗客栈,让人们能放慢生活节奏,从各种古老的物件中,窥见大运

河的人文之美,从而获得心灵的抚慰。《北上》唤醒了一种观念:不能以牺牲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为代价,来追求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摘编自苗家乐、黄德志《审视、反思与唤醒——评徐则臣的小说<北上>》)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运河

在徐则臣小说里,常是不可或缺的背景,而在《北上》里成了主角,这说明徐则臣对运河的理解、思考在深化。B.《北上》从古今中西不同角度书写大运河,既叙写了跨越上百年的家族命运变迁,也对大运河进行了文化审视与反思。C.借助域外视角,作家对大运河的相关历史审视可能更为客观真实

,同时也有助于表达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自信。D.材料一是访谈,主要涉及《北上》的写作缘起。材料二是书评,主要总结评价《北上》的创作实践特色和文本意图。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唤醒”既指发掘保护大运河资源

,也指重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信心,还指更新对现代性的认知。B.案头查阅和田野调查可以搜集获取更多的相关资料,在小说创作中发挥独特作用,也是审视运河古今的最佳途径。C.当下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注重运河旅游和商业项目开发,并未融进当地历史和文化的特殊性,运河的文化属性彰显不足。D

.在创作过程中,徐则臣对自己坚持多年的“到世界去”的写作理念产生了怀疑,并在《北上》中作了修正。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A.毛泽东认为我们写文章时需要充分合理地运用民间的、外国的语言中有用的东西。B.刘梦

溪说,传统是从过去流淌到现今的精神河流,每个人都站在传统的延长线上。C.莫言说,当你构思一个故事,最方便的写法是把故事发生的环境放在你的故乡。D.鲁迅认为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做法是要我们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4.做好采访工作

,需要采访者具有较强访谈能力。袁毅在这次采访活动中有哪些访谈技巧可借鉴?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大运河是徐则臣创作灵感源泉,家乡文化也是我们个体精神生活的重要依托。作为南充市的一员,你如何关注并参与家乡文化生活?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江南的冬天郁达夫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

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

。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

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

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

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

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

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说起了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的喜欢以Spazi

ergang一字来做他们的创造题目的一点看来,大约是德国南部地方,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仿不多。譬如说十九世纪的那位乡土诗人洛在格吧,他用这一个“散步”做题目的文章尤其写得多,而所写的情形,却又是大半可以拿到中国江浙的山区地方来适用的。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

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

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同了;我们总该还记

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吧?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

,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村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

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有几年,在江南也许会没有雨没有雪的过一个冬,到了春间阴历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下一点春雪的;去年的冬天是如此,今年的冬天恐怕也不得不然,以节气推算起来,大约大冷的日子,将在一九三六年的二月尽头,最多也总不过是七八天的样子。像这

样的冬天,乡下人叫作旱冬,对于麦的收成或者好些,但是人口却要受到损伤;旱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可是想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人,在这一种冬天,倒只会得到快活一点,因为晴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闲步逍遥的机会自然也多,

所最欢迎的也就是这样的冬天。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吧!(有删减)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日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

,作者将江南的冬景与北国的冬天进行对比,北国的冬天是“蛰居”的,而江南的冬天可以让人享受屋外的阳光,为下文描写江南冬景的晴暖温和做铺垫。B.文中写江南冬至过后,树叶不至于脱尽,乌桕子、芦花等点缀着江南的冬景,体现了江南冬天的生机与色彩,也流露出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C.作者在描绘江

南雪景时,引用了许多诗句,这些诗句增添了文章的文化气息,但没有对江南雪景起到实际的描绘作用。D.文章结尾,作者表示要搁下纸笔去湖上散步,既与前文对江南冬景的描绘相呼应,又体现了作者对江南冬景的沉醉,使文章的情感表达更加自然流畅。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雪月

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江南冬夜富有诗意和情趣的画面。B.作者描写江南冬日农村景象时,“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描绘出江南农村的闲适画面。C

.文章在描写江南冬景的过程中,从不同角度描写了江南的城市、乡村、山川、河流等场景的冬景,使文章条理清晰,全面地展现了江南冬天的整体风貌。D.语言富有生活气息,将江南冬景与生活中的悠闲感受相联系,使文章的语言贴近生活,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8.文章结尾处提到“我

只记得江南的冬景,是一种明朗的情调,是与北国的冬景相较量时,也毫无愧色的”。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江南冬景有着怎样的“明朗的情调”。9.南高文学社团要为郁达夫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提出一组关键词:生活化·眷念。请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二、古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小题共5题,

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材料一: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

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

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节选自韩愈《师说》)材料二:嗟乎!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

能解,则非师矣。本无可师,强聚道路交臂之人,曰师、曰弟子云者,曾不如童子之师习其句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授以艺术者之有其实也。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遂以为古之师弟子皆然,而使师之为道,出于童子、巫医乐师百工之下,则是为师者之罪也。今

世以无忌惮相高,代笔门客,张口辄骂欧曾①,兔园蒙师②,摇笔即毁朱陆③。古人姓氏,道听未审,议论其学术文章,已累幅见于坊书矣。乳儿粉子,轻浮浅躁,动欲越过前人,抗然自命,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盖不特耻为弟子,相率而耻不为师。吁!其可怪也。若是,则

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昔者孙明复之为师也,以石守道为之弟子。执杖屦,待左右。明复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师弟子之礼,若是其重也。故何北山④之于来学,未尝受其北面。北山之意,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北山

可以为师,避师名而不为,其慎重如此!羲老而失学,欲求为弟子者也。诸君子过情推奖,羲其敢冒今世之无耻哉?反昌黎之意,作《续师说》以谢之。(节选自黄宗羲《续师说》)【注】①欧曾:文学家欧阳修和曾巩。②兔园蒙师:指知识浅陋的读书人。③朱

陆:宋代理学家朱熹和陆九渊。④何北山:何基,以读书讲学为平生志向,教授门生,不遗余力。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用铅笔将标号涂黑。既无所籍A于师B则生C不为之D怜E死不为之F丧G亦非过也。11.下列对材料中词语及相关内容解说,不正

确的一项是()A.“骐骥”为骏马,“驽马”指劣马;“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B.现代汉语中“学者”一般指学识渊博的人,但在古代有“求学的人”的意思,《师说》中“古之学者必有师”和《续师说》中“以待后之学者”两句的“学者

”意思相同。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中的“巫”在古代主要以祝祷、占卜为业,也为人治病,兼有“医”的功能。“巫医乐师百工”在当时都是处于社会下层的劳动者。D.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拜见君王则是面向北方朝拜。文章中“受其北面”指老师接受学生的敬师之礼。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A.这篇文章一开篇即点明作者的中心观点,其结构布局和韩愈的《师说》一致,文章结尾,作者感谢“诸君子”的盛情推荐,以此表明《续师说》的写作意图。B.《师说》节选部分以几组对比批判了当时社会上存在的耻学于师的风气,来强调所处时代士大夫“耻

学于师”的危害,倡导师道回归。C.韩愈感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而黄宗羲却“惟恐其传”,主要是担心无才无德者为师之风蔓延,在社会上形成不良的风气。D.黄宗羲使用孙明复、何北山两人的事例,意在说明执师弟子之礼,乃庄重之事,为人之师应慎重对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2)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答晁以道①陈师道转走东南复帝城,故人相见眼偏明。

十年作吏仍糊口,两地为邻阙寄声②。冷眼尚堪看细字,白头宁复要时名。孰知范叔③寒如此,未觉严公④有故情。[注]①作者被罢职回京后创作此诗。②寄声:托人传话。③范叔:范雎,曾相秦,家贫无以自资,后谢病归相印。④严公:东汉著名隐士严光,品性高洁。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

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转走”二字形象地描绘出诗人仕途不顺、到处奔波的历程。B.第二句描绘了诗人重回帝都后与故人相见时苦不堪言的伤感场景。C.尾联用典,既慨叹自己不公的遭遇,又对友人关心自己感到欣慰。D.全诗以写“故人”相见入

手,以述“故情”所感作结,构思谨严。15.本诗中间两联体现出诗人哪些精神品格?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共4小题,8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弟子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强于弟子,韩愈在《师说》中掲示这一观点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2)荀子在《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又用“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用心浮躁的结果。(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既上承了对赤壁风光的描绘,又开启了对历史人物的追思,将上下两阕联结为有机的整体。(4)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俯仰结合,动静相映,声色并茂,对仗工整,字字精当,堪为典例。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6小题

,21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戏曲既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甲)。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

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乙),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如果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①了。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诚如某戏剧评论家所言,没

有一位②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他眼界开阔,博采众长,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

等人,也是因为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③,才能够在强大的保守情绪的笼罩下突破藩篱,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17.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二)语言文

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

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

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我看见她眼里在月光下晶莹发亮,我也看见枣红底色上撒

满白色百合花的那条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20.下列选项中的省略号,与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省略号用法相同的是()A.或是唱着:“月亮嬷嬷,照你照我……”(《百合

花》茹志鹃)B.高的、矮的、早熟、迟熟……一一作了详尽记录。(《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沈英甲)C.“还想着开设更系统化的科学营……”他的学生说。(《“探界者”钟杨》叶雨婷)D.“我……我们全体

担架队员给你挂匾!”(《百合花》茹志鹃)21.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瞟”无声胜有声,写出了新媳妇对“我”打扰她且不理解她的不快。B.“夺”写抢被子的动作异常迅速,使人来不及防备,可以看出新媳妇的蛮横。

C.“瞪”是对新媳妇眼神的刻画,写她对卫生员揭掉小战士身上被子的不满。D.“嚷”写出了新媳妇伤心和愧疚,情绪难以控制,不是冲卫生员发火。22.文中第一段“细细地、密密地”能否换成“细密地”?请简要说明理由。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班主任发现最近班上学生普遍心浮

气躁,总不能静心学习,上课状态和作业情况都不好,于是准备给学生开一个班会,对学生进行引导。假设你是班长,你要怎样劝导大家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呢?请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写一篇班会发言稿。要求:主题鲜明,逻辑清晰,论证方式恰当;语言得体,符合发言稿格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375082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