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共(15)页,58.953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386faf3ad62b3c5229f30aa6808692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2年11月期中联考高一语文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条
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
答题卡上交。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写一本小说不容易,读一本小说也不容易。平常人读小说,往往以为既是“小”说,必无关宏旨,所以就随便一看,看完了顺手一扔,有无心得,全不过问。这个态度,据我看来,是不大对的。小说之
所以能够存在,并不是完全因为它“小”而易读,可供消遣。反之,它之所以能够存在,正因为它有它特具的作用,不是别的文体所能替代的。小说是讲人生经验的。我们读了小说,才会明白人间,才会知道处身涉世的道理。哲学能教咱们“明白”,但是它不如小说说
得那么有趣,那么亲切,那么动人。因为哲学板着面孔说话,而小说则生龙活虎地去描写,使人产生兴趣,因而也就不知不觉地发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历史也写人间,似乎与小说相同。可是,一般来说,历史往往缺乏文艺性,使人念了头疼。历史
可以近乎小说,但代替不了小说。世间恐怕只有小说能原原本本地描画人世生活,并且能暗示出人生意义。就是戏剧也没有这么大的本事,因为戏剧须摆到舞台上去,而舞台的限制往往让剧本不能像小说那样自由描画。于此,我们知道了,小说是在书籍里另成一格,它不是仅
供我们念着“玩”的。读小说,第一能让我们得到益处的,便是小说的文字。世界上虽然也有文字不甚好的伟大小说,但是一般来说,好的小说大多是有好文字的。所以,我们读小说时,不应只注意它的内容,也须学习它的文字,看它怎么以最少的文字,形容出复杂的物态心态来;看它怎样用最恰当的文字,
把人情物状一下子形容出来,使其活生生地立在我们眼前。况且一部小说,有景有人有对话,千状万态,包罗万象,更使我们心宽眼亮,多见多闻;假若我们细心去读的话,它简直就是一部最丰富的最好的模范文。文字以外,我们该注意的是小说的内容。要断定一本小说内容的好坏,颇不容易,因为世间的任何
一件事都可以作为小说的材料,实在不容易分辨好坏。不过,我们可以这样来决定:关心社会的便好,不关心社会的便坏。这似乎是说,要看作者的态度如何了。同一件事,在甲作家手里便当作一个社会问题而提出,在乙作家手里或者就当作一件好玩的事来说。前者的态度严肃,关切人生;后者的态度随便,不关切人
生,那么,前者就给我们一些知识,一点教训,所以好;后者只是供我们消遣,白费了我们的光阴,所以不好。所以,我们读一本小说,绝不该以内容与穿插的惊奇与否去定好坏,而是要以作者处理内容的态度和怎样谋篇布局去定好坏。
假若我们能这样去读小说,则小说一定不是只供消遣的东西,而是对我们的为人处世和文学修养都大有裨益。(摘编自老舍《怎样读小说》,有删改)材料二:《中华读书报》记者舒晋瑜在北京专访《小说课》作者毕飞宇。舒晋瑜:您以经典
的标准选择篇目。《小说课》除汪曾祺的作品外几乎没有当代作品,仅仅是篇幅和时间的限制,还是另有原因?您怎么看待当代作品和经典之间的距离?毕飞宇:当代作品讲得少是因为我缺少自信。讲过世的作家的作品相对来讲更安全,如果我讲余华,他也许会告
诉我,他可没那个意思,那我的脸还要不要?——这是玩笑了。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当代文学里有非常好的作品,但它到底有没有可能成为经典,我们都不知道。经典的产生过程极其诡异,它需要内部因素,外部的条件也得具备,有些时候一部经典作品的产生可能是历史给这个作家、这
个作品带来了特别的机遇。就作品本身而言,我认为当代文学已经产生了不少的杰作,许多作品的品相比现代文学的经典甚至更好,但是,当代文学的体量太大了,经典是一间小屋,它究竟能放多少东西呢?没有人知道。舒晋瑜:在不断重读的过程中,您对经典作品有重新的认识和理解吗?毕飞宇:
我不记得是谁说的了,经典就是可以反复阅读的东西,千真万确。我现在是这样看待经典重读这件事的,它在骨子里有一个年纪的问题。我们读经典的时候往往很年轻,二十来岁,可是,写经典的作家阅历已经很丰富了,这个年龄落差就会带来一个问题,阅读的理解力达不到写作的理解力,我们没有对话的能力。等
我们也到了一定的年纪,我们的理解力长进了,这时候再读,就有了对话的资格。这个时候你对许多字句甚至是标点符号就会有新的感受。舒晋瑜:平时的阅读中,所有喜欢的经典作品您都这么翻来覆去地对比着看吗?包括不同版本的同部作品?毕飞宇:我阅读经典小说,基本不能用“阅读”这个词,对我来说这个词太正式,其
实我把玩的心更多,有点像玩古玩。我不玩古玩,我就把经典当做了古玩。很省钱的。我的重点不在看,而在摩挲,把宝物放在手上一遍又一遍的。我读经典是这样的心态,我觉得这是最好的阅读方式。舒晋瑜:我无法想象您如何把玩一部作品。毕飞宇:我看小说,有时候一页纸可能
花半个小时,等我把这一页翻过去,才明白过来,我的眼睛里并没有小说,我早就沿着小说的场景岔出去了,沿着作家的描写对象按照自己的想象“飞”出去了。舒晋瑜:您觉得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毕飞宇:你也不是外人,那我就说了,我是土地上生长的艺术家,本质上我是艺术家,很不靠谱,斜着生,歪着长,如果风调
雨顺,我也可以结几个果子,好不好吃不关我的事。舒晋瑜:《小说课》中的内容,跨度有多大?毕飞宇:比较大,我的好友庞余亮替我算过了,从《水浒》到汪曾祺,六百年。(摘编自《毕飞宇谈怎样读小说》,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3分)()A.小说有其别的文体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能够存在,和小说“小”而易读没有关系。B.小说关涉人生经验和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一点上,哲学、历史乃至戏剧与之相同。C.年龄的落差会使读者不能理解经典的创作意图,而阅
历的增加能让阅读有新的感受。D.毕飞宇是评论家,也是一个创作者,对经典小说的阅读,他的方式极具个人色彩。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舍认为,阅读小说,文字以外,我们最应关注的是小说的内容,这是评判一部小说好坏的关键。B.在毕飞宇看来,经典能成为经典,原因诡异
,既有外界的,也有内在的,因此他无法断定一部作品是否经典。C.老舍认为小说不是仅供读者念着“玩”的,毕飞宇则以“把玩”的心态阅读,二者对待经典阅读的态度是一样的。D.“那我的脸还要不要”“很省钱的”“岔出去了”“结几个果子”,毕飞宇用语诙谐、通
俗,可见本次访谈并不正式。3.下列选项内容不能作为材料二的补充论据的是(3分)()A.《小说课》关于《红楼梦》的解读,包含了毕飞宇不同时期的不同观点。B.毕飞宇从1700字的《促织》里读出了《红楼梦》般的史诗品格。C.家中收藏十个版本的《红楼梦》,但毕飞宇从不阅读,只是摩挲。D.毕飞宇小说《孤岛》
展现人性的扭曲、阴暗,读者难以接受。4.根据材料二,《中华读书报》记者对毕飞宇的提问,是如何做到层层深入的?(4分)5.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的贺信精神,某地一中举办“书香一中”的主题阅读活动,高一年级某班决定以鲁迅的《故事新编》为
例探讨小说阅读的方法,请你根据材料给出一些建议。(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青春之歌(节选)杨沫道静从严重的创伤中苏醒过来了。她微微睁开眼睛呻吟一下,脑子里朦胧地、混沌地浮现出各种梦幻似的景象。
一个温柔亲切的声音轻轻地飘到她耳边:“醒过来啦?真叫人急坏啦。”道静向送过声音的那面侧过头去,在黯黑的发着霉臭的囚房里,就着铁窗外透过来的薄暗的微光,她看见她旁边的床上躺着一个苍白而消瘦的女人。“我还活着吗?你……”那个女人一见道静能够讲话了,且不答应她,却冲着窗外用力喊道:“来人!来人啊
!这屋里受伤的人醒过来啦!”她冲着窗外喊罢了,这才回过头来对道静带着鼓动的热情低声说:“叫他们来给你治疗——我们要争取活下去!”道静目不转睛地凝视着那张苍白、热情的脸。这时,她才看出,这是个非常美丽的女人。年纪约莫二十六七岁。她的脸色苍白而带
光泽,仿佛大理石似的;一双眼睛又黑又大,在黯淡的囚房中,宝石似的闪着晶莹的光。“希腊女神……”一霎间,道静的脑子里竟闪过这个与现实非常不调和的字眼。她衰弱、疼痛得动也不能动,只能勉强对这个同屋难友轻轻说道:“谢谢!不要治啦——反正活不了……”看守打开门上的铁锁进来了,那同屋的女人躺
在她旁边的床上还在热情地注视着她;狱医拿着一个小药箱站在她床前,他看着道静,对那个女人说:“这次也许不至于再昏迷了。放心!她的身体还挺不错呵……”他回过头又对道静笑了笑,“他们叫我给你治,我就治吧。没有伤到骨头,你会很快好起来的。”又过了半天,喝了一点稀米汤,道
静年轻的生命真的复活了。她望着她床边的年轻女人,凝视着她美丽的脸庞,忽然好奇地想到:“她是个什么人呢?共产党员吗?”“好,不要紧啦!多吃点东西很快就会好起来的。”年轻女人对她轻轻笑道。屋里另外还有一个也受了刑伤的女学生,这个女人就对她们两个絮絮
地说着。她似乎有病,躺在冰硬的木板床上,动也不能动,但她却用眼睛和嘴巴不停地照顾着道静和那个小女学生。囚室外的小走廊里,时常可以听到她低微的喊声:“看守,来呀!她们要喝水!”“来呀!看守!看守!”“看守,”她
对走进来的女看守说,“你们该给这位受重刑的弄点东西吃。”看见端进来的是一块发黑的窝头、一碗漂着几片黄菜叶的臭菜汤,她皱着眉说:“这怎么能吃呢,你想法弄点好些的——我们以后不会忘记你的!”那位瘦瘦的女看守说来也奇怪,她似乎很听这个女人的话,她支使她,她差不多都能瞒
过其他警卫和看守照着去办。小女学生,约莫有十五六岁,细长脸,长得机灵而清秀。她受刑不太重,还能勉强下地走几步。但是她被恐怖吓住了,一句话不说,成天躺在木板床上哭。夜间道静听见她在睡梦里惊悸地喊道:“妈妈!妈妈!我怕,怕呀!……”这时候,那个女人还没有睡觉,她
伸出手拉住女孩子的手,在黑夜中轻声说道:“疼吗?我猜你一定是想家、想妈妈,对吗?……不要哭啦!小妹妹,哭,一点用也没有的。”她喘口气,歇歇,听见小姑娘不哭了,又接着说下去,“我十五岁的时候,那在上海,也被捕过一次。那时我吓得哭呀,哭呀,
哭起没完。可是我越哭反动派就越打我,越吓唬我;后来我一赌气,就一声也不哭了。我就向我同牢的大姐姐们学——跟反动派斗争,跟他们讲理。这些反动家伙们都是雷公打豆腐,专捡软的欺。等我一厉害起来,他们反倒不打我了
……”说到这里,她轻声地笑了,道静和那个女孩子也笑了。“你是做什么的,为什么被捕?”第二天晚上,卫兵查过夜之后,那个女人这样低声问道静。“我不知道为什么。”道静衰弱地低声回答。“我是个失学的学生,我相信共产
主义,相信共产党——也许就为这个把我捕来的吧。我还不是个党员,可是我希望为党、为人类最崇高的事业献出我的生命。——我想这个日子是到了。我什么也不想,就准备这最后的时刻。”那个女人静静地听着道静的话,神情变得冷峻而严肃。半晌,她才慢慢地仰起头,在昏暗的
灯光下凝视着道静说:“不要以为被捕就是你生命的终点,就一定是死。不是的!共产主义者到任何地方——包括在监狱里都要做工作,也都可以工作的。我们要工作到最后一分钟,最后一口气。我们要亲眼看到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实现
,快乐地迎接这个日子。”说到这里,她看看道静又侧过头去看看小女学生,黑眼睛里突然闪耀着幸福的光彩。道静听着,吃惊地望着她。啊,多么美丽的大眼睛呵,那里面荡漾着多么深邃的智慧和摄人灵魂的美呵!道静忽然觉得心里是这样温暖
、这样舒畅,好像一下子飞到了自由的世界。(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刚从昏迷中醒来,道静疼痛难耐,虽感受到“那个女人”的鼓舞,但她依旧悲观绝望。B.因为害怕其他看守听见,“那个女人”时常小声地喊瘦瘦的女看守,
以求得一点吃的。C.面对残暴冷血的反动派,“那个女人”始终温和热情地安慰、鼓励道静和小女学生。D.“这个日子是到了”与前文“不要治啦”呼应,表明道静为革命事业早已做好牺牲准备。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和《百合花》中新媳妇的出场方式不同,本文中“那
个女人”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给读者留下遐想。B.本文运用动作、神态、心理、细节等描写手法,详略得当,刻画了身处黑暗监狱的青春革命女性的群像。C.小说擅长从侧面塑造人物,瘦瘦的反动派女看守转而支持革命,侧面体现了“那个女人”善于拉拢人心。D.本文情节
集中在有限的空间展开,故事看似平淡,但却呈现了一幅特殊历史年代里感人至深的青春画卷。8.本文在叙述上匠心独运,试简要分析其特色。(6分)9.陈独秀说,“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新发于硎。”青春宝贵,也常迷茫,人生当中这段最宝贵
的时期,我们究竟应如何度过呢?本文中“那个女人”的话给我们很多启示,请具体举例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苏秦说齐闵王...曰:“臣闻用兵而喜先天下
者忧,约结而喜主怨者孤。夫后起者藉也,而远怨者时也。是以圣人从事必藉于权而务兴于时夫权藉者万物之率也而时势者百事之长也故无权藉倍时势而能事成者寡矣。今虽干将、莫邪,非得人力,则不能割刿矣。坚箭利金,不得弦机之
利,则不能远杀矣。矢非不钙,而剑非不利也,何则?权藉不在焉。何以知其然也?昔者赵氏袭卫,车舍人不休传,卫国城刚平,卫八门土而二门堕矣,此亡国之形也。卫君跣行,告诉于魏。魏王身被甲底剑,挑赵索战。邯郸..之中鹜,河、山之间乱。卫得是藉也,亦收余甲而北面..,残刚平,堕中牟之郭。卫非强于赵也,
譬之卫矢而魏弦机也,藉力于魏而有河东之地。赵氏惧,楚人救赵而伐魏,战于州西,出梁门,军舍林中,马饮于大河。赵得是藉也,亦袭魏之河北,烧棘沟,坠黄城。故刚平之残也,中牟之堕也,黄城之坠也,棘沟之烧也,此皆非赵、魏之欲也。然二国劝
行之者,何也?卫明于时权之藉也。今世之为国者不然矣。兵弱而好敌强,国罢而好众怨,事败而好鞠之,兵弱而憎下人也,地狭而好敌大,事败而好长诈。行此六者而求伯.,则远矣。臣闻善为国者,顺民之意,而料兵之能,然后从于天下。故约不为人主怨,伐不为人挫强。如此,则兵不费,权
不轻,地可广,欲可成也。昔者,齐之与韩、魏伐秦、楚也,战非甚疾也,分地又非多韩、魏也,然而天下独归咎于齐者,何也?以其为韩、魏主怨也。且天下遍用兵矣,齐、燕战,而赵氏兼中山,秦、楚战韩、魏不休,而宋、越专用其兵。此十国者,皆以相敌为意,而独举心于齐者,何
也?约而好主怨,伐而好挫强也。”(节选自《战国策·齐策》)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以圣人/从事必藉于权/而务兴于时/夫权藉者历物之率也/而时势者/百事之长也/故无权藉倍/时势而能事成者寡矣B.是
以圣人从事/必藉于权而务兴于时/夫权藉者历物之率也/而时势者/百事之长也/故无权藉/倍时势/而能事成者寡矣C.是以圣人从事/必藉于权而务兴于时/夫权藉者历物之率也/而时势者/百事之长也/故无权藉倍/时势而能事成者寡矣D.是以圣人/从事必藉于权而务兴于时/夫权藉者历物之率也/而时
势者/百事之长也/故无权藉/倍时势/而能事成者寡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齐闵王,“闵”是其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给予谥号来褒贬善恶。B.
北面,古时臣子面向北方朝见天子,故以北面代替臣子的地位,也可以指弟子行敬师之礼。文中是指前者。C.邯郸,赵国都城。一直到汉代,都有“富冠海内,天下名都”之称,与洛阳、临淄、成都、宛齐享全国五大都会的盛名。D.伯,是古代帝王对贵戚功臣封赐的爵位,按等级高低排列,分别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文
中引申为建立霸业。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以干将、莫邪这样的宝剑也要借助外力,坚硬的箭矢也要有弓弩加持为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借力借势的重要性。B.卫国国君在兵临城下、大厦将倾之际,光着
脚逃到魏国求援,魏武侯亲自披甲上阵,替卫国争取了宝贵时间。C.苏秦认为,卫国、赵国懂得利用时机、依时借势,从而在斗争中胜出,现在的执政者却不是这样,以致犯下种种错误,离目标更远了。D.天下各国勾心斗角,利益纷争不断,但是齐
国却成了众矢之的,这是因为它喜欢在缔约时站在领袖位置,喜欢攻打比自己弱小的敌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卫非强于赵也,譬之卫矢而魏弦机也,藉力于魏而有河东之地。(2)臣闻善为国者,顺民之意,而料兵之能,然后从于天
下。14.诸葛亮说:“苏、张长于驰辞。”文中苏秦论证自己观点时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鹧鸪天①辛弃疾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②渡
江初。燕兵夜妮银胡鞣③,汉箭朝飞金仆姑④。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注】①这首词是他晚年闲居瓢泉时所作。②锦檐(chān)突骑,穿锦绣短衣的快速骑兵。③妮(chuò),整理的意思。银胡鞣(lù),银色或镶银的箭袋。④金仆姑,箭名。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
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词的上片写的是作者青年时期那段传奇般的出色经历,富有感染力。B.第三、四句写南奔时突破金兵防线的战斗场面,“夜妮银胡鞣”正面写义军进兵神速。C.下片开头二句今昔对照,从忆旧引出叙今,突出了
经历的岁月之长及遭受的挫折之多。D.这首词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的悲惨遭遇。上片气势恢宏,下片悲凉如冰,心伤透骨。16.清代陈廷焯评价这首词“哀而壮”,有“烈士暮年”之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
部分。(6分)(1)《师说》中,直接阐明教师的职能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中国古代乐器种类繁多,且频繁出现在文人的笔下,《短歌行》中写到乐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古以来便有很多文人发出人生短暂的慨叹,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
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尤其是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条路①,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走到尽头;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并②,更别提整个
人类的文学了。然而,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因为不是提高了僵死的知识,但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xián..
..xiá...时能完全沉浸..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③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的意义,如果活着不仅仅为着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的话。读书绝不
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má..bì..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18.文中加点处字音、字形书写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闲暇chénjìngwè
ijiè麻弊B.闲瑕chéngjìngwèijí麻弊C.闲暇chénjìnwèijiè麻痹D.闲瑕chéngjìnwèijí麻痹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不是提高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
识和理解。B.因为不是获得了僵死的知识,但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C.不是因为提高了僵死的知识,但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D.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
成语。(3分)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在秋高气爽的金秋时节,月壤研究也迎来了大丰收,一
系列有关嫦娥五号月壤样品的最新研究成果相继发表,人们对于距离我们最近的“邻居”——月球的认知不断得到刷新。不仅是“嫦娥石”,核地研院的研究团队还首次成功获得嫦娥五号月壤样品中氦-3的含量和提取参数。氦-3一直被视为未来重要的清洁聚变资源之一。
而月球则是储存氦-3的天然“仓库”。核地研院第一批月球样品使用责任人黄志新介绍,目前的核聚变实验主要利用氘—氰反应来开展,但这种方式的核聚变会产生中子,①。而以氨-3为原料的聚变过程不会产生有害物质,并且反应
释放的能量更大,堪称是未来的完美能源。氦-3虽好,②。氨-3的主要来源是太阳风,由于受地球磁场和大气的阻挡,能够到达地球的氨-3微乎其微。但与地球相反的是,③,常年受太阳风吹拂,月壤中含有大量的氨-3资源,且月壤中的钛铁矿对氨-3有较好的储存作用。种种因素都使得在地球上稀缺的氦-3,在月
球上却储量惊人。21.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和文中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大家齐声念起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B.“好香的菜,——听到风声了吗?”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说。C.就在钟扬差点儿失去信心的时候,他接到了通知——考上了!D.我
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
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古人云: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身为新时代高中生,你要关注这个世界,也要让这个世界看到你:看到你关
切的目光,看到你努力的背影。为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复兴中学校园文学社开设“我的关注,我的征途”栏目,征集稿件,请你据此写一篇文章向该栏目投稿,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
22年11月期中联考高一语文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理解内容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小说之所以能够存在,并不是完全因为它‘小’而易读”可知,“小”而易读也是原因之一。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理解内容的能力。
A“这是评判一部小说好坏的关键”错,与材料一“要断定一本小说内容的好坏,颇不容易”不相符。B“因此他无法断定一部作品是否经典”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二,毕飞宇无法判断是否经典针对的是当代作品。D“可见本次访
谈并不正式”错,这些用词只能说明毕飞宇本人说话的语言特色,不能判断会谈正不正式。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的能力。A项可支撑“在不断重读的过程中,您对经典作品有重新的认识和理解吗”这一提问的论据。B项可作为毕飞宇关于经典阅读方式理解的论据。D项可作为毕飞宇“如果风
调雨顺,我也可以结几个果子,好不好吃不关我的事”这一创作态度的论据。4.【参考答案】①先从《小说课》几乎不选当代作品入手,抓住“经典”这一关键点有针对性地提问。②然后采用追问法,从“不断重读”到“翻来覆去地对比着看”再到“如何把玩一部作品”,及时抓住新亮点,拓深、拓广访谈内容。(每
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分析信息以及理解文本特点的能力。纵观材料二全篇,访谈紧密围绕着经典进行,很有针对性。记者从《小说课》几乎不选当代作品入手,先同毕飞宇探讨经典的标准,接着讨论经典阅读的方法,最后回到毕飞宇及其《小说课》
的话题上。其次,记者能牢牢抓住毕飞宇回答中的关键信息拓展访谈内容,如,当毕飞宇说“经典就是可以反复阅读的东西”,并说阅历对经典阅读很重要时,记者就进一步追问毕飞宇是否会翻来覆去比对着阅读经典作品;毕飞宇说自
己是“把玩”经典,记者就顺势表示自己疑惑,经典如何把玩?这种追问法,能拓深、拓宽访谈内容。5.【参考答案】①关注小说如何以最少、最恰当(精炼准确)的文字表现最丰富的内容。②关注小说的内容是否关心社会、关切人生。③关注作者处理内容的态度和设计的方法。④深入小说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仔细、反复地
阅读。(每点2分,3点满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运用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一,从“所以,我们读小说时,不应只注意它的内容,也须学习它的文字,看它怎么以最少的文字,形容出复杂的物态心态来;看它怎样用最恰当的文字,把人情物状一下子形容出来,使其活生生地立在我们眼前”可知,阅读小说,应该关注它如
何以最少、最恰当(精炼准确)的文字表现最丰富的内容;根据“不过,我们可以这样来决定:关心社会的便好,不关心社会的便坏”,可知,阅读小说应关注它内容是否关心社会、关切人生;根据“而是要以作者处理内容的态度和怎样谋篇布局去定好坏”,可知,还要
关注小说作者处理内容的态度和设计的方法。根据材料二毕飞宇的“经典就是可以反复阅读的东西”,以及他的“摩挲”经典论可以概括,阅读经典,还应深入小说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仔细、反复地阅读。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小说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
。B项“因为害怕其他看守听见”理解错误。根据原文,“那个女人”声音低微主要原因是她身受重伤,身体虚弱;其次,“时常可以听到”她喊的看守,并不一定就是“瘦瘦的女看守”。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和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及手法的能力。C项,“瘦瘦的反动派女看守
转而支持革命”于文无据。8.【参考答案】①采用第三人称有限视角进行叙述(1分),营造真实的场景,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感染读者(1分);②采用对话的方式,徐徐推进情节,安排巧妙。(2分)③以道静的所见所闻为明线,以道静的心理情感变化为暗线,丰富了小说内容,深化了小说主旨。(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
对小说叙述视角和情节线索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小说节选部分的叙述匠心独运,情节线索有明暗两条线。明线,从道静的视角,叙述其所见、所闻,属于有限视角。这种叙述方式使得营造的囚牢场景、展示的人物形象更具真实性,触动读者。暗线,道静从伤痛中苏醒,听了“那个女人”的话,虽
受到鼓舞,但从“谢谢!不要治啦——反正活不了……”可见,她悲观地认为自己救不活了,也没打算活下去。倒数第二段她说“可是我希望为党、为人类最崇高的事业献出我的生命。——我想这个日子是到了”也能看出她已然准备好牺牲,没准备逃出去。但是,在看到“那个女人”坚持不懈、乐观积极地开导她和小女学生,并听到
“那个女人”分享自己的革命经历、讲述自己的革命理想之后,她深受触动,最后“忽然觉得心里是这样温暖、这样舒畅,好像一下子飞到了自由的世界。”可见,道静受“那个女人”触动,不再绝望,转而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这种明暗线交织的叙述,能在有限的篇幅里展现更为丰富的内容,人物形象更为饱满,情
节感人,意蕴深厚,主旨深刻。9.【参考答案】①积极乐观,善良勇敢。道静从重创中醒来,她热情鼓动“叫他们来给你治疗——我们要争取活下去”;小女学生恐惧哭泣,她轻声安抚,讲述自己的经历,说反动派是“雷公打豆腐”。②沉着理智,智慧坚毅。听到道静能说话,她立即冲窗外大声喊“来人!来人啊!这屋里受
伤的人醒过来啦”;看到端来食物不好,她对看守说“我们以后不会忘记你的”,身陷囹圄,危在旦夕,她依旧抓住一切机会,坚持战斗,唤醒他人。③热爱祖国,信仰坚定。听到道静做好牺牲的准备,她冷峻严肃地说“不要以为被捕就是你生命的终点”“我们要亲眼看到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实现,快乐地迎接这个日子”
。(上述三点,答出一点1分,答对两点3分,答出三点5分。言之成理即可。)④作为和平年代的青少年,我们更应当学习“那个女人”将个人理想同祖国建设紧密结合、并为之付诸终生的做法。(1分。言之成理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小说人物语言,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特征的能力。本题作答前要
仔细审题。题干“本文中‘那个女人’的话给我们很多启示”告诉我们,结合全文分析“那个女人”的话所体现出的人物特征是关键。结合全文,不难概括出人物的特点:积极乐观、善良勇敢,沉着理智、智慧坚毅,热爱祖国、信仰坚定。作答时一定要注意,只能从
语言的角度来概括“那个女人”的特征。最后,还要说一说启示,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虽说几乎不可能再面对“那个女人”的处境,但她在人生至暗时刻表现出来的坚韧乐观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她的将个人命运同祖国需要紧紧结合在一起的信念值
得现在的我们学习。1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因此圣贤做事,无不借势而为,顺天而动。借助形势,有利于展开步骤;倚重天时,则是成功的关键。因此,不懂得借势顺天之理,能成就大事的机会实在微乎其微。“从事”意为做事,领起后面的全部内容,这里需要断开,所以排除
AD。“无权藉”“倍时势”二者在意义上形成对偶,所以排除C。1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诗词含义,及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北面”在原文中是指“向北方”。1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
能力。D选项中“喜欢攻打比自己弱小的敌人”,错误。原文为“伐而好挫强也”,指的是齐国喜欢攻打强敌。所以选D。13.【参考答案】(1)卫国并非比赵国强大,(只是有了魏国的支持),假如把卫比作箭,魏就好比机
弩弓弦,向魏国借助力量从而占有河东之地。(2)臣听说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应该顺应民心,切实估计自己的兵力,这样之后才能联结诸侯实现自己的抱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譬”,假如;“藉”,借助;“藉
力于魏”,倒装句,向魏国借助力量。(2)“为”,治理;“料”,估计;“然后”,这样之后。(关键字词落实1分,句意1分。)14.【参考答案】①比喻论证,将卫国比作箭,魏国比作机弩弓弦,生动形象地阐明道理;②举例论证,举干将莫邪、赵氏袭卫的例子,更具说服力;③对比论证,将卫国的选择与当世为国者的行
为进行对比,说理更深刻。(每点1分)【解析】诸葛亮的话的意思是:苏秦、张仪是战国著名的纵横家,舌头巧,会说话,善辩论。本题设问的重点在后面的“方法”,本质考查的论证方法在文中的使用。【参考译文】苏秦游说齐闵王说:“臣听说率先挑起战争的人必然后患无穷,而不顾招人忌恨,带头缔结盟约攻
打他国的最终陷于孤立。如果后发制人就能有所凭借,顺应时势即可远离仇怨。因此圣贤做事,无不借势而为,顺天而动。借助形势,有利于展开步骤;倚重天时,则是成功的关键。因此,不懂得借势顺天之理,能成就大事的机会实在微乎其微。”“譬如说,即使有干将、莫邪一类的宝剑,如果不施以人力
,则不能破损毫发;而再坚硬的箭矢,如果不能借助弓弩,也不能杀伤远处的敌人。箭并不是不锐利,剑并不是钝而无力,那是什么缘故呢?只是由于少了借力之物。为什么这样说呢?过去赵人袭卫,车不停歇,人不喘息,一下子包围了卫国都城,在刚平
(卫地)筑土城加以控制。当时卫都八个城门皆被堵塞,两个城门被摧毁,亡国之祸迫在眉捷。卫国国君在形势紧急、间不容发的情况下,光着脚丫逃奔魏国求援。魏武候亲自披甲带剑,为卫国出头,向赵国挑战。邯郸大乱,黄河与太行山之间也不可收拾。卫国乘机重整旗鼓,北向攻赵,夺取了刚平,攻下了赵邑中牟的外城。
卫国并非比赵国强大,只是有了魏国的支持。假如把卫比作箭,魏就好比机弩弓弦,从而借助魏国而占有河东之地。这时赵国非常恐惧,楚国就救赵而讨伐魏国,双方在州西这个地方大打一仗,楚国穿越魏都大梁城门,驻军林中而饮马黄河。赵人得到楚国的援助,也去攻打魏国河北之地,纵火焚烧棘沟而夺取黄城。毁刚平
、破中牟、陷黄城、焚棘沟,这并非是赵国、魏国的本意,然而当初他们都那么卖劲的大干,而最后的结果却是这样呢?这是因为卫国和赵国善于利用时机,明白攻占决胜,须依时借势。如今执国施政的却不是这样,自己军队弱小却喜欢挑斗强敌;国家疲惫偏要触犯众怒;败局已定却仍然一意
孤行;没有相当实力,却不能屈志以居下位;自己地狭人少,却与大国抗衡为敌;事情失败却不改诈伪之心。犯下六种错误还妄图建立霸业,其实离霸业是越来越远了。”臣听说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应该顺应民心,切实估计自己的兵力,然后
才能联结诸侯实现自己的抱负。所以缔约时不以自己为主承担怨怒,作战时不替他人去抵抗强敌。这样就能保全自己的兵力以控制全局,而且可以实现拓展疆土的愿望。以前,齐王联结韩、魏两国讨伐秦、楚作战并非特别卖力,分得土地又不比韩、魏多,可是天下惟独将战争归咎于齐,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率
先倡导讨伐秦、楚,触犯众怒。再说那时天下正烽烟四起,齐燕争斗,又有赵国图谋中山,秦、楚与韩、魏不断交锋,而宋、越专事攻伐。这十个国家,勾心斗角,相互竞争,然而天下只埋怨齐国,这又是什么道理呢?因为在缔约时齐国喜欢站在领袖的位置,两军相
交时喜欢攻打强敌。1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B项中“‘夜娖银胡䩮’正面写出义军进兵神速”表达有误。不是“正面写出”而是“侧面体现”。词中三、四句意思是“敌兵闻风丧胆小心防备,夜晚也枕着空箭袋睡觉”,具体描写南
奔时突破金兵防线,和金兵战斗的场面,侧面说明义军进兵神速,出其不意。16.【参考答案】①词人年轻时率兵渡江南归,英勇杀敌,如今仍然有“万字平戎策”,上阙的杀敌壮举与下阙的万字复国方略相呼应,豪迈壮阔之情跃然纸上;②但是“平戎策”却只能换“种树书”
的遭遇,加上须发已白,青春不再,写出了诗人空有满腹豪情,却是壮志难酬的无限哀愁;③整首词既有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又有年华逝去、壮志难酬的哀伤,体现了词人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诗歌译文】有位客人慷慨激昂地谈
论功名,便回想起年轻时候的事,用游戏心态写下这首词。想当年我正在青春年少,统率着万千兵马旌旗飘飘。战士们穿着鲜明的衣甲渡江南归,英勇杀敌冲破了敌人的包抄。敌兵闻风丧胆小心防备,夜晚也枕着空箭袋睡觉。我军勇气倍增磨刀擦箭,清晨便万箭齐发射向敌巢。追忆着往事,难平翻滚的心潮,
感叹着今天,不禁满腹牢骚。春风纵然能将世间万物染绿,却无法染黑白须是多么令人伤悼。洋洋万言的复国方略无人理睬,我只得向东邻换书学习栽树种草。【诗歌赏析】这首词的上片写的是作者青年时期那段传奇般的出色经历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上句写作者年轻时参加领导抗金义军,曾率领过上万人的队伍;下句写自己率领精锐锦衣骑兵渡江南来。“燕兵夜娖银胡䩮,汉箭朝飞金仆姑。”具体描写南奔时突破金兵防线,和金兵战斗的场面:金兵晚上准备箭筒,修筑工事,而宋兵拂晓便发起了进攻。“夜娖银胡䩮”,侧面说
明义军进兵神速,出其不意。“汉箭”句,指义军用箭攻击金人。四句写义军军容之盛和南奔时的紧急战斗情况,用“拥”字、“飞”字表动作,从旌旗、军装、兵器上加以烘托,写得如火如荼,有声有色,极为饱满有力富有感染力。作者回忆青年时代自己
杀敌的壮举和抗敌的战斗,豪情壮志溢于笔端,他怀着一片报国之心南渡归宋,满怀希望地打算为宋杀敌建功,但却不被高宗重用,亦不采纳他的平戎之策,长期被闲置不用,使他壮志沉埋,无法一展怀抱。因此在转入下片后,追怀往事,
不免深深地叹息:“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上二句今昔对照,一“追”一“叹”,突出了经历的岁月之长及遭受的挫折之多;又灵活地从上片的忆旧引出下片的叙今。第三句申明“叹今吾”的主要内容。草木经春风的吹拂能重新变绿,人的须发在春风中却不能由白变黑。感叹青春不再,韶
华易逝的可惜,这是一层;白髭须和上片的壮岁对照,和句中的春风对照,又各为一层;不甘心年老,言外有壮志未能彻底湮灭之意,又自为一层。一句中有多层含意,感慨极为深沉。“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以最鲜明、最典型
、最生动的形象,突出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突出他一生的政治悲剧,把上一句的感慨引向更为深化、极端沉痛的地步。上万字的平戎策毫无用处,倒不如向人换来种树书,还有一些生产上的实用价值。这是一种政治现实,对于作
者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感受,不言而喻。陆游《小园》诗:“骏马宝刀俱一梦,夕阳闲和饭牛歌。”刘克庄《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词中的“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和这两句意境相近,也写得很凄凉;但联系作者生
平的文韬武略、英雄事迹来看,这两句的悲慨程度还更使人扼腕不已。这首词以短短的五十五个字,深刻地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的悲惨遭遇。上片气势恢宏,下片悲凉如冰,心伤透骨。悲壮对照,悲壮结合,真如彭孙遹《金粟词
话》评辛词所说的“激昂排宕,不可一世”,是作者最出色、最有分量的小令词。17.【参考答案】(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我有嘉宾,鼓瑟吹笙。(3)示例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示例二: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第3小题如有其
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受”“瑟”。1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字音、字形的能力。易错字“暇”“痹”,易错拼音“chén”“jìn”“jiè”。19.【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认识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提高”与“知识”二者搭配不当,应该将“提高”改为“获得”;前后两句并不构成因果关系,所以不能用“因为”来领起句子,应该改成“不是……而是……”这一表
达方式。20.【参考答案】永无止境了如指掌息息相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永无止境:永远没有到头的时候。结合后文“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它走到头”,可知此处要表达的是“没有尽头”的意思。了如指掌:对事物十分了解;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
常清楚,像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结合前文“并”可知后面的内容与前文形成递进关系,由“全部文学通通读完”可知要填的内容应该是指“了解、掌握”。息息相通: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结合后文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可知,此处指的是“关系密切”。2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原文“人们对于距离我们最近的“邻居”——月球的认知不断得到刷新”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在选项中,A项是表示“声音的延长”;B项是表示“意思的转折与转换”;C项是表示“解释说明
”;D项是表示“强调突出”,所以选C。22.【答案】具有一定危害性但在地球上却储量极低月球由于缺少大气层保护【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从后文“而以氦-3为原料的聚变过程不会产生有害物质”可知,前文应该表达
的意思正好相反,据此推断前文应是说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据此可以填入“具有一定危害性”。第二空,从前文“氦-3虽好”中“虽”可见,此处内容要与前文形成转折关系,并使用关联词“但”来引出要说的内容。从下文“但与地球相反的是”“月壤中含有大量的氦-3资源”两处可知,
本空要表达的是“储量很少”的意思。第三空,从前文“但与地球相反的是”,以及后文“月壤中含有大量的氦-3资源”可知,这里说的是月球,并且突出的是其没有大气阻挡的特征。故可以填入“月球由于缺少大气层保护”。23.【立意参考】①在征程中奋进,为新时代燃烧。②踏上新征程,奋进新时代。③在最好的时代,做
最优秀的自己。【审题指导】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青年时代是一个人一生中最美的时光,尤其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当代青年,在最美的时光里遇见更好的中国,既有远大理想,也有宽广舞台,不仅是青年之幸、国家之幸,更是民族之幸、时代之幸。这
对高中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能够在这样的时间节点长大成人,这正是我们这一代青年承担了前所未有的历史责任和社会担当的最好证明!由此,考生可联想,这个时代,是我们每一个人作为个体最好的时代,生活条件的改善,让每个
人的价值都有机会得到体现,并且人们的思想也变得更加包容而开放。在这个时代,人们的才能得到了展现,人们的智慧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我们这一代人,成熟在新征程的开始,就注定了我们是不平凡的一代。每个微小个体都有价值,每个个体与社会和时代密不可分。我们要燃烧、要闪耀,也要迸发自身的能量,为社会与时代
奋斗和奉献。作为新时代青少年,肩负历史使命,要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评分细则(参考高考评分细则)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
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