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生物试题【精准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5 页
  • 大小 659.000 KB
  • 2024-10-1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江西省上饶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生物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西省上饶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生物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西省上饶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生物试题【精准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2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江西省上饶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生物试题【精准解析】.doc,共(25)页,659.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2080958fe65d2b4c1a6e8193c610ac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上饶市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高二生物试题卷一、单项选择题1.选择合适的遗传材料是研究基因传递规律的关键。豌豆,果蝇及玉米等作为遗传材料的共同优点是①自然状态下都是纯合子②具有易于

区分的相对性状③子代数量较多④均含X和Y染色体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分析】1、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①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②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③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④

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2、果蝇适用于进行遗传学实验材料的原因:培养周期短,容易饲养,成本低;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某些相对性状区分明显等。【详解】①玉米属于雌雄同株异花,自然状态下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①错误;②豌豆、果蝇及玉米都有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②

正确;③豌豆、果蝇及玉米子代数量都较多,便于统计,③正确;④豌豆、玉米都是雌雄同株,且都不含X和Y染色体,④错误。②③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2.下列选项所描述的,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蚕豆的高茎与水稻的矮

茎B.豌豆种皮的灰色与子叶的白色C.安哥拉兔子的长毛与卷毛D.狗的黑色毛、白色毛和黄色毛【答案】D【解析】【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

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详解】A、豌豆的高茎与水稻的矮茎符合“同一性状”,但不符合“同种生物”,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B、豌豆种皮的灰色与子叶白色符合“同种生物”,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C、安哥拉兔子的长毛与卷毛符合“同种生物

”,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D、狗的黑色毛、白色毛和黄色毛属于同种生物、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D正确。故选D。3.果蝇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现将F1(Bb)自由交配产生F2,若将F2中所有黑身果蝇除去,F2灰身果蝇自由交配,则F3中灰身∶黑身是()A.

5∶3B.5∶1C.3∶1D.8∶1【答案】D【解析】【分析】自由交配根据配子比例进行计算比较简单,自交就须按照每种基因型及其比例进行计算。【详解】亲本中B占1/2,b占1/2,在F2中bb占1/4,BB占1/4,Bb占2/4,而灰身果蝇中有1/3BB和2/3Bb,

其产生的配子中B占2/3,b占1/3,所以在F3中黑身bb占1/9,其余都是灰身,应为8:1,D正确,A、B、C错误。4.“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关于假说—演绎法的相关叙述正确的A.

“假说—演绎法”的一般过程是建立假说→演绎推导→提出问题→实验检验→得出结论B.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非成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则测交后代会出现四种表现型,其比例接近1∶1∶1∶1,属于“假说—演绎法”的“演绎”过程

C.由F2中出现的性状分离比推测,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属于“假说—演绎法”的“演绎”过程D.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法”提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答案】B【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

本步骤:提出问题→建立假说→演绎推理→实验检验→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

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

律)。【详解】A、“假说-演绎法”的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建立假说→演绎推导→实验检验→得出结论,A错误;B、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非成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则测交后代会出现四种表现型,其比例接近1:1:1:1

,属于“假说-演绎法”的“演绎”过程,B正确;C、由F2中出现的性状分离比推测,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属于“假说-演绎法”的“假说”过程,C错误;D、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D错

误。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步骤,明确每一个步骤的具体内容,不能将“假说”的内容与“演绎”的内容混淆,并注意识记不同的科学家的实验方法。5.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AaBb的个体和aaBb的个体杂交,F

1的表现型比例是A.9:3:3:1B.1:1:1:1C.3:1:3:1D.3:1【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A(a)基因与B(b)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解答本题,需要考生熟练掌握逐对分析法,即首先将自由组

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详解】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aaBb个体杂交,可以分解成Aa与aa杂交,以及Bb与Bb杂交。Aa与aa

杂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为Aa:aa=1:1,Bb与Bb杂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为B-:bb=3:1。因此AaBb的个体与aaBb个体杂交,F1的表现型比例为(1:1)×(3:1)=3:1:3:1,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6.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

,非糯性品系的种子和花粉中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的种子和花粉中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其中最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B.F1自交后结

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伴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

配子中只存在等位基因中的其中一个.杂合子的配子种类能够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实质,杂合子测交能验证基因分离定律。【详解】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后代表现型只有一种无法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A错误;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

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说明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但不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B错误;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说明F1产生两种配子,比例为1:1,所以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C正确;D、F1测

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只能验证,不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D错误。故选C。7.图为某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此果蝇为雄性B.其基因型书写为AaXWYC.此果蝇的一个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4种配子D.

该果蝇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的非同源染色体组合种类有16种【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图表示雄果蝇染色体组成,图中有ⅡⅡ、ⅢⅢ、ⅣⅣ、XY四对同源染色体,根据基因的位置可知该果蝇的基因型是AaXWY。【详解】A

B、由于该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不同,是雄性,其基因型为是AaXWY,AB正确;C、此果蝇的一个细胞在不发生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的条件下,能产生4个配子,但只有2种,C错误;D、由于果蝇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所以在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的非同源染色

体组合种类有24=16种,D正确。故选C。8.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②大肠杆菌主要的遗传物质是DNA③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④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⑤水稻的遗传物质是DNAA.①②B.③⑤C.②③⑤D.①③⑤

【答案】B【解析】【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细胞类生

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都同时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它们的遗传物质均为DNA;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详解】①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①

错误;②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②错误;③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③正确;④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④错误;⑤水稻的遗传物质是DNA,⑤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生物的遗传物质,要求考生识记肺

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过程、现象及结论;能根据结论性语句准确判断各生物的遗传物质,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叙说。9.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如图所示,其中①~④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复制时,DNA聚合酶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B.①形成②

时,RNA聚合酶可使DNA双螺旋解开C.②和③之间既有氢键的破坏也有氢键的形成D.③上的碱基序列决定了④中的氨基酸序列【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过程由RNA聚合酶

进行,以DNA为模板,产物为RNA。RNA聚合酶沿着一段DNA移动,留下新合成的RNA链。翻译过程是以信使RNA(mRNA)为模板,指导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详解】A、①为DNA,DNA复制时,DNA聚合酶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使得脱氧核苷酸连成脱氧核苷酸链,A正确;B

、①形成②为转录,RNA聚合酶有解旋的功能,可使DNA双螺旋解开,B正确;C、②为mRNA,③为tRNA,两者配对时有氢键的形成,当tRNA离开时有氢键的破坏,C正确;D、②上的碱基序列决定了④中的氨基酸序列,D错误。故选D。10.下列有关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叙述,正确的

是()A.每种密码子都对应一种氨基酸B.几乎所有的生物都共用一套密码子C.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的一个碱基改变,则对应氨基酸一定改变D.反密码子是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答案】B【解析】【分析】密码子是指mRNA中决定一个

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密码子有64种,其中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反密码子是tRNA分子上与mRNA分子中密码子互补配对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反密码子有61种。【详解】A、终止密码子没有对应的氨基酸,A错误;B、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几乎所

有的生物都共用一套密码子,B正确;C、密码子具有简并性,不同的密码子可以决定同一种氨基酸,所以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的一个碱基改变,对应氨基酸不一定改变,C错误;D、反密码子是tRNA分子上与mRNA分子中密码子互补配对的三个相邻的碱基,D错误。故选B。11.假设果蝇种群甲中只

有Aa、aa两种基因型且数量相等,果蝇种群乙中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且数量相等,现将两种群果蝇混合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混合前种群甲、乙中A的基因频率相同B.混合前种群甲、乙中Aa的基因频率不同C.若混合后果蝇个体随机交配,则子一代的A基因频率为50%D.

若种群甲、乙混合后基因型为Aa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子一代的A基因频率为50%【答案】D【解析】1个等位基因的频率=它的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据此可知,混合前种群甲、乙的A基因频率分别为1/4、3

/4,A错误。混合前种群甲、乙中Aa的基因型频率相同,均为1/2,B错误。由于两种群中果蝇的具体数量未知,由题意无法求出两果蝇种群混合后的各种基因型的频率,也就无法求出混合后随机交配所得子一代的A基因频率,C错误。若种群甲、乙混合后基因型为Aa的雌

雄果蝇随机交配,则子一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aa=1∶2∶1,A的基因频率=1/4+1/2×1/2=50%,D正确。【点睛】学生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频率计算理解不清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频率计算(1)已知各基因型个体的

数量,求基因频率。此类题型可用定义公式计算,即某基因的频率=[(该基因纯合子个体数×2+杂合子个体数)÷(总个体数×2)]×100%。(2)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此类题型可以将百分号去掉,按定义公式计算或直接用“某基因的基因频率=该

基因纯合子的百分比+杂合子百分比的1/2”来代替。如基因A的频率=AA的频率+1/2Aa的频率,基因a的频率=1-基因A的频率。12.下图是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

成的必要条件C.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答案】D【解析】【分析】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据图分析,

图中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B表示地理隔离;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而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A错误;B、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错误;C、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的基因不能自由的交流,即不能杂

交或杂交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C错误;D、新物种形成的前提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正确。故选D。13.血浆中的水来自()A.组织液、淋巴B.组织液C.组织液、消化道D.组织液、淋巴、消化道【答案】D【解析】【分析】体液是

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其关系如图所示。【详解】血浆中的水可以来自消化道、组织液的渗透和淋巴的汇入,D正确,A、B、C错误。故

选D。14.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A.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B.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后,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C.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D.血浆中的成分保持相对稳定时,人体的内环境就达到

稳态【答案】B【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

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稳态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A错误;B、内环境稳态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内环境稳态

遭到破坏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B正确;C、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C错误;D、内环境稳态是指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因此血浆中的成分保持相对稳定时,人体的内环境不

一定达到稳态,D错误。故选B。15.下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若在B、E两处的细胞膜表面安放两个电极,中间接电表,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D处时将会使电表的指针发生两次偏转B.C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刺激B处时相应部位兴奋的传导方向是A←B→CD

.若C处缺少神经递质受体,则D处将无法得到从C处传来的信息【答案】A【解析】【分析】1、图中C处突触的类型为轴突一树突型,兴奋是从左侧的神经元传向右侧的神经元。2、在突触处,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神经递质存在

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详解】A、刺激D处时,兴奋只能传导到E处,而不能传递到B处,因此电表的指针只能发生一次偏转,A错误;B、C处是突触

结构,在传递过程中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信号转换,B正确;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因此B处受到刺激后,可以向A处和C处传导,C正确;D、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并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所以C处缺乏神经

递质受体,则D处将无法得到从C传来的信息,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和神经细胞膜电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6.下列有关神经递质叙述不正

确的是()A.可能是激素分子B.可能是气体分子C.可能是氨基酸分子D.都是蛋白质分子【答案】D【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一般情况下,神经递质发

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详解】A、某些神经递质也可能是激素分子,如肾上腺素,A正确;B、神经递质可能是气体分子,如NO,B正确;C、神经递质可能是氨基酸分子,如谷氨酸、Y-氨基丁酸、甘氨酸等,C正确;D、神经递质根据化学性质,可分为胆碱类、单胺类、氨

基酸类、多肽类、嘌呤类,一般都不是蛋白质分子,D错误。故选D。17.图中所构建的模型,不能体现的是A.分级调节B.反馈调节C.神经调节D.激素调节【答案】C【解析】【详解】A、图中由下丘脑到②应是垂体,到④应是腺体,属于分级调节,A正确;B、⑤到下丘脑和垂体的⑥属于反馈调节,B正确;

C、该图没有体现神经调节,C错误;D、①、③、⑤都是激素,体现的是激素调节,D正确。故选C。18.如图为血糖的生理调节过程,判断不正确的是()A.激素C、D是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最重要的两种激素B.糖尿病患者若需要使用胰

岛素治疗,胰岛素一般不能口服C.激素C可进入靶细胞并氧化分解提供能量D.由图可知,内分泌腺可以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且血糖平衡是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C能够使血糖下降,判断C是胰岛素;D能够使血糖上升,

判断D是胰高血糖素;血糖升高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体液调节;血糖下降刺激下丘脑,通过神经支配胰岛分泌D,从而使血糖上升的过程属于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详解】A、根据C能够使血糖下降,判断C是胰岛素;D能够使血糖上升,判断

D是胰高血糖素,C、D是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最重要的两种激素,A正确;B、糖尿病患者可能是由于体内胰岛素不足,故若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因胰岛素的本质为蛋白质(多肽)类,故一般不能口服,B正确;C、激素C胰岛素为动物激素,只能起调节作用,不能在靶细胞内氧化分解提

供能量,C错误;D、由图可知:内分泌腺可直接受神经中枢(下丘脑)的调节,且由以上分析可知:血糖平衡是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故选C。19.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在入侵人体后,不会

出现的现象是()A.在新冠病毒和淋巴因子参与下,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B.在体液中,机体产生的相应抗体与新冠病毒特异性结合并直接将其降解C.新冠病毒入侵人体后,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D.新冠病毒再次入侵时,相应的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答案】B【

解析】【分析】1、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2、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能分泌抗体。3、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

反应。【详解】A、体液免疫过程中,在新冠病毒和淋巴因子参与下,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A正确;B、在体液中,机体产生的相应抗体与新冠病毒特异性结合可阻止病毒的传播,抗体不能直接将病毒降解,B错误

;C、在新冠病毒入侵人体的过程中,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的阻挡作用,第二道防线中吞噬细胞的吞噬分解,C正确;D、由于新冠肺炎已治愈患者体内存在针对新冠病毒的记忆细胞,所以当新冠病毒再次感染新冠肺炎已治愈患者,能够诱导记忆细胞产生更多的浆细胞,并由

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D正确。故选B。20.生长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发现,叙述正确的是()A.拜尔从人的尿液中分离出生长素,经过鉴定,确定为IAAB.詹森通过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能透过琼脂块C.温特实验中有一组是,将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

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所以这组可有可无D.达尔文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在单侧光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导致的【答案】B【解析】【分析】1、19世纪末,达尔文注意到了植物的向光性,发现了胚芽鞘在单

侧光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达尔文实验:用单侧光照射植物胚芽鞘,胚芽鞘会发生向光弯曲生长;切去顶端后再照射,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2、詹森的实验:将胚芽鞘顶端切开,其中接上一块不能让化学物质通过的云母片,胚芽鞘便失去了向光性;用一块可以让化学物质通过的琼脂块插入切开部位,胚芽鞘仍

然可以向光弯曲生长。3、温特的实验:用胚芽鞘尖端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将未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一侧,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4、拜尔的实验:拜尔将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在胚芽鞘

切面的一侧,不照单侧光,胚芽鞘会向放置胚芽鞘尖端的对侧弯曲生长。【详解】A、从人的尿液中分离出生长素的是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A错误;B、詹森通过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能透过琼脂块传给下部,B正确;C、根据题意分析,温特的这一组实验为对照组,而实验应该

遵循对照性原则,因此这一组实验是不可或缺的,C错误;D、达尔文并没有生长素的概念,其实验证明了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D错误。故选B。21.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某植物茎生

长的影响,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P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是该植物茎生长的最适浓度B.当生长素浓度高于P小于M时,茎生长被抑制C.曲线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D.当生长素浓度等于M时,该植物的根生长受到抑制【答案】B【解析

】【分析】1.曲线中M点以前的各浓度都促进茎生长,P点是促进生长的最适宜浓度;2.M点浓度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3.M点以后,生长素抑制茎生长;4.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其顺序是根>芽>茎。【详解】A、P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该植物的促进作用最高,所以是

该植物茎生长的最适浓度,A正确;B、生长素浓度只要小于M浓度就会促进该植物茎的生长,故生长素浓度高于P小于M时,茎生长仍被促进,B错误;C、据图可知:与对照(0)相比:小于M浓度促进该植物生长,大于M点浓度则抑制该植物的生长,这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C正确;

D、当生长素浓度高于M时,该植物的茎生长开始受到抑制,由于根对生长素更敏感,故当生长素浓度≤M时,根生长即开始受抑制,D正确。故选B。22.下列调查方法,说法正确的是()A.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跳蝻和蚯蚓的种群密度B.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密度宜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C.

利用样方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D.标志重捕法中标志一定要醒目,易识别【答案】B【解析】【分析】调查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1、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

算种群密度。2、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详解】A、跳蝻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一般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错误;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对酵母菌进

行计数,B正确;C、样方法为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研究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C错误;D、标志重捕法中标志不能过于醒目,D错误。故选B。23.下列实例中不能体现群落结构的是()A.农田中的豌豆有的高有的矮B.草原上的植物呈镶嵌状分布C.异种鸟类分布

在树林不同位置D.池塘中的水生生物自上而下出现分层【答案】A【解析】【分析】群落的结构分为: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时间结构。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陆生群落、水生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光照、温度等的影响,动物主

要受食物的影响。2、水平结构: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即空间的非均一性,使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形成了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3、时间结构: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昼夜变化、季节变化)

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详解】A、农田中的豌豆为一个种群,不能体现群落的结构特征,A错误;B、草原上的植物形成斑块状和镶嵌状的分布状态为群落的水平结构,B正确;C、树林中异种鸟类分布在树林不同位置为群落的垂直结构

,C正确;D、池塘中的水生生物自上而下出现分层为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故选A。2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不是生产者C.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D.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性

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呈负相关【答案】A【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1)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生产者(自养型):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少数化能合成型生物;消费者(异养型):主要是

动物,还有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分解者(异养型):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细菌和真菌,还有少数动物.(2)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A正确;B、少数细菌为生产者,如硝化细菌,利用氨氧化的能量合成有机物,B错误

;C、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C错误;D、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性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呈正相关,D错误。故选A。25.下列对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

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C.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D.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答案】C【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组成;营养结构包括食物

链和食物网。2、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循环性;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信息传递具有双向性,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详解】A.捕食者和被捕食者通过信息传递,保持数量的相对稳定

,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A正确;B.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B正确;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依存,不可分割,C错误;D.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利用,因此任何生态系

统都需要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D正确。故选C。【点睛】二、非选择题26.下面①~④列举了四种育种方法,请据此回答相关问题∶(1)第①种方法属于杂交育种,其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从F2代开始

选择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②种育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F1经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一般长得弱小且_____________。(3)第③种育种方法中使用了秋水仙素

,它的作用机理是抑制___________的形成,利用此方法培育的三倍体西瓜不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4)第④种育种方法中发生的变异一般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__________,此变异若发生在体细胞一般_______(“能”或“不能”)遗传给后代。【答

案】(1).基因重组(2).F2代开始出现性状分离....(3).单倍体育种(4).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多答“子代都是纯合子”也可给分)(5).高度不育(6).纺锤体(7).(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8).基因突变(9).不能【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方法①表示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方法②表示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其最大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方法③表示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方法④表示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方法①表示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从F2代开始选择是因为从F2代开始出现了性状分离。(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方法表示单倍体育种,其最大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F1经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为单倍体,一般长得弱小且高度不育。(3)方法③表示多倍体育种,该

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三倍体西瓜的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所以三倍体西瓜不育。(4)方法④表示诱变育种,原理是

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变异,但是若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一般是不能遗传给后代的。【点睛】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秋水仙

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27.果蝇的翅形和眼色分别由等位基因E、e和R、r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用纯合的白眼长翅雌果蝇与纯合的红眼残翅雄果蝇杂交,F1

中雌果蝇均为红眼长翅,雄果蝇均为白眼长翅。请回答∶(1)两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分别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和____________染色体。双亲基因型分别是_

_________和__________。(2)某实验小组在重复上述实验时,在F1中偶然发现了一只褐眼雄性果蝇,出现褐眼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为证明褐眼、红眼、白眼的显隐性关系,某同学设计

了如下实验∶①选F1中红眼雌果蝇与该褐眼雄果蝇杂交。②观察并统计子代雌果蝇的眼色及比例。③若_________________,则褐眼对红眼为显性,红眼对白眼为显性;若红眼∶褐眼=1∶1,则红眼对褐眼为显性,褐眼对白眼

为显性;若_________________,则红眼对白眼为显性,白眼对褐眼为显性。【答案】(1).红眼(2).长翅(顺序可反)(3).常(4).X(5).EEXrXr(或eeXRY)(6).eeXRY(或EEXrXr)(7).基因突变(8).全为褐眼(9).红眼∶白眼=

l∶1【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已知控制果的翅形和眼色的两对等位基因E、e和R、r独立遗传,说明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用纯合的白眼长翅雌果蝇与纯合的红眼残翅雄果蝇杂交,即中F1中无论雌雄都表现为长翅,说明长翅对残翅为显性性状,且E、e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亲本相关基因型为EE、ee,F1基因型Ee;F1中雌果蝇均为红眼(与父本相同),雄果蝇均为白眼(与母本相同),表现为与性别相关联,说明R、r基因在X染色体上,且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性状,亲本相关基因型为XrXr、XRY,F1基因型XRXr、XrY。综上所述,亲本的基因型为EEXrXr、e

eXRY,F1基因型EeXRXr、EeXrY。【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长翅对残翅为显性性状,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性状,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EEXrXr、eeXRY。(2)已知F1中

雄果蝇均为白眼(XrY),但是却偶然发现了一只褐眼雄性果蝇,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产生了控制褐眼的新的基因。为证明褐眼、红眼(R)、白眼(r)的显隐性关系,可以让F1中红眼雌果蝇(XRXr)与该褐眼雄果蝇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雌果蝇的眼色及比例。

若子代全部为褐眼,说明褐眼对红眼为显性,红眼对白眼为显性;若子代红眼∶褐眼=1∶1,则红眼对褐眼为显性,褐眼对白眼为显性;若子代红眼∶白眼=l∶1,说明红眼对白眼为显性,白眼对褐眼为显性。【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伴性遗传和

常染色体遗传的相关知识点,能够分别考虑两对性状的亲子代的表现型,准确判断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方式,写出亲子代的基因型,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28.人进入寒冷环境中后,机体会启动一系列调节机制,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回答下列问题∶(1)人进入寒冷环境,会出现脸

色苍白、寒颤等反应。出现脸色苍白的直接原因是皮肤血管的收缩(血流量减少),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在寒冷环境中,体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的分泌量会增加以促进细胞产热,该激素含量的变化可以通过抽血来检测,原因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3)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中,人体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耗大量的葡萄糖,使血糖下降。血糖下降的信号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使之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该激素主要作用于肝脏细胞,原因是这些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减少散热(2).甲状腺激素(或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3).激素是通过体液..来运输的(4).细胞呼吸(或有机物氧化分解)(5).(能与胰高血糖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解析】

【分析】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过程: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

定;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1)寒冷刺激人体皮肤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到位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经中枢分析综合

,再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引起皮肤内毛细血管收缩,导致脸色苍白,目的是为了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2)人在寒冷环境中,体内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会增加,以促进细胞产热;由于激素是通过体液运输的,故可以通过抽血来检测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含量。(3

)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中,人体主要通过细胞呼吸(或有机物氧化分解)消耗大的葡萄糖,使血糖下降;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细胞,是因为肝细胞具有能与胰高血糖素特异性结合的受体。【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过程,明确寒冷条件下人体同时进行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弄清除人体减少散热

量的途径和增加产热量的途径,进而利用所学知识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29.下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局部能量流动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值。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填字母),伴随能量的输入,碳元素以_______的形式进入生物群落。(2)c

表示初级消费者_________的能量值,f表示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出部分,其形式为_________。(3)图中的d表示初级消费者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量。(4)根据图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

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5)该生态系统经常要除杂草灭害虫,请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6)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____________和能量流动,还具有_____________等功能。【答案】(1).a(2).二氧化碳(3).同化(4).热能(5).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6).单向流动(7).逐级递减(8).合理地

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9).物质循环(10).信息传递【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局部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表示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表示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c表

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h表示初级消费者的粪便量,且b=c+h;f表示初级消费者呼吸消耗量,d表示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且c=d+f;e表示初级消费者流向下一营养极的能量,g表示初级消费者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详解】(1)根据以上分

析已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a;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入生物群落。(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c表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值,f表示初级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d表示初级

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4)据图分析可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特点。(5)该生态系统经常要除杂草灭害虫,目的是让能量更多的流向农作物,进而流向人类,即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6)生态系统的功能

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点,弄清楚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识记每一个营养级能量的几个去向,准确判断图中各个字母代表的含义,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30.抗体可分为中和性表面抗体和非中

和性表面抗体,中和性表面抗体与病毒结合来阻止病毒进入细胞;非中和性表面抗体与病毒结合,介导免疫细胞吞噬、清除病毒。下图表示新型冠状病毒侵染人体肺部上皮细胞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可知,抗体1可与新型冠状病毒颗粒表面的S蛋白结合,而阻断病毒进入细胞,这种抗体属于_________

_抗体;ACE2是一种跨膜糖蛋白,据图可分析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2)病毒侵入肺部上皮细胞后会进行大量繁殖,在此过程中,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细胞会识别并裂解被病毒感染

的细胞。(3)已知新型冠状病毒可被某活性荧光染料染色,通过荧光显微镜可观察到被染成红色的新型冠状病毒。现要验证新型冠状病毒需通过与ACE2结合来感染细胞,请根据所给材料,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材料:表达ACE2的He

La细胞(科研上常用的一种可在体外大量培养的细胞),不表达ACE2的HeLa细胞,新型冠状病毒,荧光染料,荧光显微镜。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中和性表面(2).与新型冠状病毒的S蛋

白结合介导病毒进入细胞内(3).效应T(4).实验思路:用病毒分别感染表达ACE2和不表达ACE2的Hela细胞,之后用荧光染料进行染色,一段时间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染色情况(5).预期结果:表达ACE2的

HeLa细胞中观察到红色荧光不表达,ACE2的HeLa细胞中观察不到红色荧光【解析】【分析】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一种免疫活性物质,据题干信息可知,抗体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作用有所不同,据此分析作答。【详解】(1)由题图可知,抗体1可与新型冠状病毒颗粒表面的S蛋白结合,从而

阻断病毒进入细胞,这种抗体属于中和性表面抗体;ACE2是一种跨膜糖蛋白,据图可知,ACE2可与新型冠状病毒的S蛋白结合,帮助病毒进入细胞内。(2)病毒侵入细胞后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其中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且使宿

主细胞裂解死亡。(3)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表达ACE2的HeLa细胞,可通过观察两种细胞的荧光情况,来判断病毒感染了哪种类型的细胞,故可设置实验如下:实验思路:用病毒分别感染表达ACE2和不表达ACE2的Hela细胞,之后用荧光染料进行染色,一段时间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

胞染色情况预期结果:表达ACE2的HeLa细胞中观察到红色荧光不表达,ACE2的HeLa细胞中观察不到红色荧光【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特异性免疫的过程,运用题干信息中抗体的两种类型进行分析,此外应准确把握实验设计的变量关系与对照原则。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6416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