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模拟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共(13)页,782.633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1fbe9b97b00497d5b9629040810796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模拟考试地理试题一、选择题(44分,每小题4分,共11题)我国的苏木吉林湖位于低洼地带,周围被明显的沙山分水岭圈闭,形成局部流域。读苏木吉林湖区等水位线图(左下图)及苏木吉林湖区湖泊补给量和排泄量动态曲线
图(右下图),完成各题。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苏木吉林湖()A.位于青藏高原B.处于湿润地区C.湖盆呈漏斗状D.湖面海拔为1180m2.苏木吉林湖补给水源主要来自()A.邻湖湖水B.大气降水C.高山冰雪融水D.
地下水3.与南方平原地区的湖泊相比,图中湖泊冬季蒸发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①淡水湖泊,盐度低,冬季冰封期长②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气温低③周围地势高,湖盆内湖面风速小④离冬季风发源地远,沿湖地区植被茂盛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3题答案】【答案】1.C2.D3
.B【解析】【分析】【1题详解】等水位线数值是海拔高度,苏木吉林湖不可能在青藏高原,A错误;周围沙山环绕,应处于干旱地区,B错误;四周高,中间低,湖盆呈漏斗状,C正确;图示等值线是水位线,湖面海拔不是固定
值,图示低于1180m,D错误。故选C。【2题详解】苏木吉林湖周围是沙山,应位于我国干旱地区,降水少,B错误。周围被明显的沙山分水岭圈闭,没有邻湖,故没有湖水、高山冰雪融水补给,AC错误。由于周围为海拔较高的山地,地下水位较高,因此该湖泊补给水
源主要来自地下水,D正确。故选D。【3题详解】与南方平原地区的湖泊相比,图中湖泊冬季水蒸发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气温低,②正确。湖盆呈漏斗状,没有外泄河道,应是咸水湖泊,①错误。周围地势高,导致湖盆内湖面风速小,蒸发慢,③正确。西北地区离冬季风发
源地近,沿湖地区沙山分布,植被少,④错误。②③正确,故选B。【点睛】内蒙古自治区巴丹吉林沙漠。苏木吉林湖是我国的一个湖泊,它位于低洼地带,周围被明显的沙山分水岭圈闭,形成局部流域。湖区全年降水量为163.6
mm,全年蒸发量是1261mm。湖盆呈漏斗状,主要补给水源为地下水。盐度较高,有结冰期。分布于我国东北平原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多,保肥、保水性强,是最适宜农作物生长的肥沃土壤。20世纪50年代以来,黑土区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黑土厚
度变薄,肥力下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下左图示意东北平原黑土的分布,下右图示意东北平原黑土厚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各题。4.东北平原黑土形成的自然条件是A.纬度偏高,气温偏低,物理风化作用弱B.有机质来源丰富,冬季漫长,气候寒冷C.地势低平,水系发达,有机质积累多D.
夏季高温,降水丰富,植物生长旺盛5.引起东北平原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微生物分解活跃B.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建设人工水渠C.人类过度垦殖,流水冲刷严重D.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大量被侵占6.保护与恢复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是A
.实现秸秆还田,免耕、少耕和休耕B.发展畜牧业,压缩耕作业规模C.大力植树造林,抵御寒潮危害D.完善水利设施,减少水土流失【4~6题答案】【答案】4.B5.C6.A【解析】【4题详解】东北平原黑土形成的自然条件是有机质来源丰富,冬季漫长,气候寒冷,有机质分解慢,积累多,
B对,C错。气温日变化、季节变化幅度大,冻融作用明显,物理风化作用强,A错。夏季高温多雨,植物生长旺盛,但受雨水淋洗作用,夏季土壤有机质积累少,D错。故选B。【5题详解】引起东北平原黑土厚度变薄、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垦殖,流水冲刷严重,水土流失严重,C对。全球气候变暖,微
生物分解活跃,大量施用农药化肥,不是土壤厚度变薄的原因,A、B错。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大量被侵占,不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D错。故选C。【6题详解】保护与恢复黑土肥力的有效措施是实现秸秆还田,免耕、少耕和休耕,A对。该地是我国商品粮基地,压缩耕作业规模,会影响粮
食产量,B错。大力植树造林,利于抵御寒潮危害,不能恢复土壤肥力,C错。完善水利设施,减少水土流失,减缓肥力下降,不能恢复黑土肥力,D错。故选A。古诗云:“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左图为“祁连山——居延海自然景观剖面图”,该区既具有南国风韵
,又具有塞上风情,雪景、冰山、林海、草地、湖泊、碧水、沙砾相映成趣。右图为祁连山地“阴阳脸”图片,山坡林木葱郁的一侧为“阴脸”,山地草地青翠的一侧为“阳脸”。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关于图甲所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地
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属外流河B.山麓地带沙砾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无关C.古诗描述体现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推测图示区域的主要交通线沿冲积扇边缘呈东西走向8.造成祁连山山地“阴阳脸”的主要原因是()A.“阳脸”为陡坡,土层薄,土壤肥力低B.“阳脸”为夏季
风的迎风坡,降水较丰富C.“阴脸”为阴坡,光照少,蒸发较弱D.“阴脸”为阳坡,光照强,热量充沛【7~8题答案】【答案】7.D8.C【解析】【分析】【7题详解】该地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属内流河;山麓地带沙砾的形成是流水堆积作用;古诗描述体现的是山地垂直地域分
异规律;结合指向标,可推测图示区域的主要交通线沿冲积扇边缘呈东西走向。ABC错误,D正确。故选D。【8题详解】从材料和图中可以看出,阴脸山坡林木葱郁,阳脸山地草地青翠。祁连山的阳坡,因为向阳,光照条件较好,热量相对充足,导致蒸发加强,水分少,不能满足森林的生长
,但水分能满足草类的生长,故草地青翠,C正确;坡度陡缓与阴坡、阳坡无关,A错误;阳坡是草地、阴坡是森林,因此阳坡并不比阴坡降水丰富,B错误;“阳脸”为阳坡,光照充足,D错误。故选C。【点睛】此题较为特殊,我
们一般认为阳坡植被条件会好一点,但是在干旱的西北地区,阴坡反而植被茂盛,正是由于水分作为主导条件导致的。因此分析地理问题,一定要“因地制宜”。在解答有关方向判定的问题时,首先应看图中是否有指向标,有指向标德、的地图,依据指向标定向。其次看是否有
经纬线,有经纬线的地图,依据经纬线定向。既无指向标又无经纬线的地图,依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小明同学去北极地区旅游,他在日记中写到:“我来到的这座城市地处北极圈以内,据当地人说,太阳从5月21
日起就一直悬挂在天空,虽然每天也在不停地向着一定的方向运转,但不会落下,在天空中绕着圈子移动。漫步街头我看见了许多高大的阔叶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该城市最有可能位于图中的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10.该地能够生长高
大阔叶树主导因素是A.洋流B.大气环流C海陆位置D.地形11.该城市一年中的极昼期大约为A.一个月B.两个月C.三个月D.四个月【9~11题答案】【答案】9.B10.A11.B【解析】9题详解】结合材料分析该城市地处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能够在街头看到阔叶林
,说明此地是温度海洋性气候。①②③④中只有②地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沿海地区,地处极圈以内,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B正确。10题详解】温带海洋性气候一般的分布在南北纬40°至60°的大陆西岸,而此地已经位于
北极圈以北地区,该地能够生长高大阔叶林的主要原因是深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能够延伸到极圈以内,进而发育温带落叶阔叶林,A正确。的.【【【11题详解】据材料可知该城在从5月21日起就出现了极昼现象,至6月22日夏至日极圈以内全部出现极昼,此后太阳
直射点开始南移,极昼范围逐渐缩小至该城所在的纬线圈所需的时间约为1个月左右。因此该城在一年中的极昼期大约2个月左右,B选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56分。第12~13题为必考题;第14~1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2.加拿大贝拉库勒河发源于落基山,数百万年前,河水携带
的大量冰川泥在入海口遇地热温泉而被翻动,部分微粒被覆盖深藏在河口冰层之下的海底。冰川泥微粒直径小于0.5微米,是世界上最细的天然泥,含有60多种矿物质、营养元素,被公认为世界上品质最优的天然“绿色”泥类面膜。冰川泥开采面积仅40英亩,一年之中可开采的时间不足3个月,开采人员需敲开冰层,潜水作业。采
集的冰川泥,装在密封的专业器皿里运到加拿大南方工厂,在密封设备中进行高科技生化处理加工。(1)分析图示地区冰川广布的气候条件。(2)分析该地冰川泥颗粒细、矿物质丰富的原因。(3)推测冰川泥的开采季节,并说明原因。
(4)分析加拿大冰川泥面膜被称为“绿色”泥类面膜的原因。【12题答案】【答案】(1)山地广布,盛行西风从太平洋携带的水汽受山地阻挡抬升,降水量大;纬度高,地势高,气温低,利于降水(降雪)在低温作用下演化为冰川。(2)颗粒细:落基山的冰雪融水,携带泥沙进入
贝拉库勒河,河口处水流速度慢,搬运沉积的冰川泥颗粒较细;在河口遇地热温泉,掀动翻滚,再次分选沉积为颗粒更细的冰川泥。矿物质丰富:来源于落基山冰雪融水中的冰川泥富含矿物质;在入海口与温泉中矿物质融合。(3)夏季气温相对较高,水温较高,冰
层较薄,利于开采作业。(4)冰层覆盖且埋藏深,冰川泥受外界影响小(或答:当地自然环境恶劣,人类活动对冰川泥污染少);人工开采,运输和加工过程全封闭,污染少;加工技术先进【解析】【分析】本题以世界区域图为背景,考查气候对水文的影响,考查工业区位因素,意在
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详解】(1)考查冰川广布的气候条件,主要从降水和气温等方面分析。降水方面,该地山地广布,盛行西风从太平洋携带的水汽受山地阻挡抬升,降水量大;气温方面,纬度高,地势高,气温低,利于降水(降雪)在低温
作用下演化为冰川。(2)该题设问有二个,一是冰川泥颗粒较细,二是矿物质丰富;根据材料可知,冰川泥是经流水的搬运作用,在入海口处沉积,入海口处水流缓慢,所以颗粒较细;同时地热温泉使其翻滚,对冰川泥进一步分选,颗粒稍大的先沉积在海底,细小的颗粒分布
在海底表层。矿物质一方面来自落基山岩石在流水侵蚀搬运作用下沉积到冰川泥中,故来源于落基山冰雪融水中的冰川泥富含矿物质;另一方面来自地热温泉中的矿物质,在入海口与温泉中矿物质融合。(3)根据材料可知,冰川泥的开采过程中,开采人员需敲开冰层,潜水作业,夏季气温稍高,所以冰层较薄,利于开
凿,便于开采。(4)根据材料可知,该冰川泥位于厚厚的冰层下面,受外界影响较小;同时采集的冰川泥,装在密封的专业器皿里运到加拿大南方工厂,在密封设备中进行高科技生化处理加工,减少了运输过程和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同时技术先进也减少了污染。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在埃塞俄比亚投资建设的东方
工业园位于其首都东南30千米处(下图),地处高原中的河谷地区,以偏北风为主,园区附近有大量的湖泊和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区内土地原。为平整的农用耕地。目前园区有20多家来自中国的企业,主要从事水泥生产、制鞋、汽车组装、钢材轧制、纺织服装等行业,园区工人大部分来自当地
,管理人员、工业设备及配件大部分来自中国,产品远销欧美等地。(1)从土地、基础设施的角度分析东方工业园选址的优势条件。(2)说明东方工业园各生产功能区规划布局的合理性。(3)推测东方工业园发展面临的不利条件。(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问题①:分析东方工业园建设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问题②:请为进驻东方工业园的中国企业打开当地市场提出合理化建议。【13题答案】【答案】(1)土地:位于首都远郊(或为农用耕地),地价较低:地处河谷、地势平坦,施工难度低,建设成本低。基础设施:有铁路和港口相连,利于原材料
和产品的运输:靠近首都,供水、供电、生活等基础设施较完善(任答3点即可)(2)关联企业集中布局,降低成本,方便联系;污染型企业位于生活区的下风向,对生活区影响小;生产区靠近铁路货运站场,方便原材料和产品的装卸;劳动密集型企业与生活区相连,有利于提高效率(任答3点即可
)(3)园区产业链不完整,产品附加值较低:距原材料和市场远,物流成本高;劳动力素质低,生产效率低:文化差异大,语言沟通障碍,管理难度大(每任答3点即可)(4)问题①: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完善基础设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当地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问题②:广泛宣传,提高产品知名度;设计和
生产符合当地消费习惯的产品;逐步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任答3点即可)【解析】【分析】该题以中国在埃塞俄比亚投资建设的东方工业园为材料,考查东方工业园选址的优势条件,东方工业园各生产功能区规划布局,东方工业园建设存在不
利条件及其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详解】(1)从土地价格、地形类型分析其对东方工业园选址的影响;而基础设施则从交通、水、电等方面进行分析。土地:位于首都远郊(或为农用耕地),地价较低:地处河谷、地势平坦
,施工难度低,建设成本低。基础设施:有铁路和港口相连,利于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靠近首都,供水、供电、生活等基础设施较完善。(2)从关联企业的集聚表现、环境、交通及生活便利程度等方面说明东方工业园各生产功能区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关联企业集中布局,降低成本,方便
联系;污染型企业位于生活区的下风向,对生活区影响小;生产区靠近铁路货运站场,方便原材料和产品的装卸;劳动密集型企业与生活区相连,有利于提高效率。(3)从产业链完整程度、物流成本、劳动力素质及管理等方面推测东方工业园发展面临的不利条件。
园区产业链不完整,产品附加值较低:距原材料和市场远,物流成本高;劳动力素质低,生产效率低:文化差异大,语言沟通障碍,管理难度大。(4)从增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等方面回答问题①。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完善基础
设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当地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从加大宣传力度、设计和生产符合当地消费习惯的产品、完善销售渠道等方面回答问题②。广泛宣传,提高产品知名度;设计和生产符合当地消费习惯的产品;逐步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14.【旅游地理】杭黄高铁将于2018年6月建成,它连接杭州与黄山,穿越浙江
、安徽两省,线路把名城(杭州)、名江(富春江、新安江)、名湖(千岛湖)、名山(黄山)串连起来,形成了一条世界级黄金旅游通道。分析杭黄高铁建成后将形成世界级黄金旅游通道的原因及其对沿线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影响。【14题答案】【答案】原因:沿线
旅游资源数量丰富,将城、名江、名湖和名山串连起来,集群状况好;沿线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兼有,地域组合状况较好。影响:高铁开通缩短空间距离,扩大了客源市场;高铁缩短了旅途时间,提高人们的出游率;推动了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旅游规划设计和旅
游业发展的条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详解】由材料信息得知,杭黄高铁建后连接杭州与黄山,穿越浙江、安徽两省,沿线有名城(杭州)、名江(富春江、新安江)、名湖(千岛
湖)、名山(黄山),旅游资源数量丰富,既有自然风光又有人文景,旅游资源游览价值高,铁路线将名城、名江、名湖和名山串连起来,集群状况好;地域组合状况较好,杭黄高铁建成后,交通运输时间缩短,交通通达度提高;位于我国沪宁杭城市圈,客源市场广,因此该高铁建成后,沿线将形成世
界级黄金旅游通道。高铁开通后将极大的缩短空间距离,扩大了各旅游点的客源市场;高铁速度快,缩短了旅途时间,提高人们的出游率;推动了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促进旅游收入,极大的促进沿线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点睛】1
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我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城市化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但在一些城区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拆迁和建筑垃圾清运过程中粉尘漫天;大风天气,工地渣土堆尘土飞扬,污染严重。为减少在城市拆迁和改造过程中出现的扬尘污染问题,试提出合理化建议。【15题答案】
【答案】对拆迁工地依法规范化管理;在工地四周建立临时围墙,封闭施工;遇大风及重污染天气停止施工;工地建筑垃圾采取覆盖等防尘措施;各类建筑垃圾、渣土应及时清运;拆迁和清运过程采取喷淋降尘措施(答出5点即可)【解析】【分析】考查减少城市扬尘污染问题的
措施。【详解】首先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结合材料其来源为拆迁和建筑垃圾清运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以及工地渣土堆在大风作用下尘土飞扬。防治措施要具有针对性:各类建筑垃圾、渣土应及时清运,对于拆迁和建筑垃圾清运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可以采取喷水增加湿度减少扬尘,工地的渣土堆可以
覆盖防尘隔离网等防尘装置或者定期喷水,增加湿度;施工时建立临时的围墙,进行封闭的施工;大风天气可以减少或者禁止施工;同时对工地要加强管理,规范施工,减少垃圾的产生。【点睛】解答本题措施首先要结合材料明确扬尘的来源,根据其来源制定对应的防治措施。
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