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精准解析】.doc,共(15)页,1.040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d1506ed92800f6de7f7ed1c264aa2d9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汪清六中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物理试题一、单项选择(每题4分,共32分)1.如图所示运动图象,表明物体不处于平衡状态的是()A.B.C.D.【答案】B【解析】【详解】A.位移与时间成正比,即速度不变,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
平衡状态,故A项错误;B.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不平衡,故B项正确;C.位移不变,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合力为0,即平衡状态,故C项错误;D.速度不变,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故D项错误.2.如图所示,在教室里某同学在体重计上研究超重与失重.她由
稳定的站姿变化到稳定的蹲姿称为“下蹲”过程;由稳定的蹲姿变化到稳定的站姿称为“起立”过程.关于她的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起立”过程,才能出现失重的现象B.只有“下蹲”过程,才能出现超重的现象C.“下蹲”的过程,先出现超重现象后出现失重现象D.“起立”“下蹲”的过
程,都能出现超重和失重的现象【答案】D【解析】【详解】下蹲过程中,人先向下做加速运动,后向下做减速运动,所以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人从下蹲状态站起来的过程中,先向上做加速运动,后向上做减速运动,最后回到静止状态,人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3.质量为
20kg的物体在动摩擦因数为0.1的水平面上向左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受到水平向右,大小为10N的拉力作用,则物体的加速度为()A.1m/s2向右B.1m/s2向左C.1.5m/s2向右D.0.5m/s2向右【答案】C【解析】【详解】对物体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a+=代入数据得2
1.5m/sa=方向向右,C正确。故选C。4.一个木块以某一水平初速度自由滑上粗糙的水平面,在水平面上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根据图像不能求出的物理量是()A.木块的位移B.木块的加速度C.木块所受摩擦力D.木块与桌
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答案】C【解析】【详解】A.vt−图像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代表位移,可以求出位移,不选A;B.vt−图像的斜率代表加速度,加速度可以求出,不选B;C.vt−图像的斜率代表加速度,木块所受的摩擦力为合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Fmgma==但是不知道木块的质量,所以摩擦力不能求出,选C;D.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Fmgma==可得=aμgvt−图像的斜率代表加速度,动摩擦因数可以求出,不选D。故选C。5.如图天花板上用细绳吊起两个用轻弹簧相连的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
.两小球均保持静止.当突然剪断细绳时,上面小球A与下面小球B的加速度为()A.a1=ga2=gB.a1=2ga2=0C.a1=2ga2=gD.a1=0a2=g【答案】B【解析】【详解】设小球的质量为m,由平衡可知弹簧的弹力F=mg,在剪断细绳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隔离对B
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20mgFam−==,对A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12mgFagm+==,故B正确,ACD错误.6.如图所示,质量为2m的物块A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质量为m的物块B与地面的摩擦不计,在大小为F的水
平推力作用下,A、B一起向右做加速运动,则A和B之间的作用力大小为()A.3mgB.23mgC.243Fmg−D.23Fmg−【答案】D【解析】以AB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系统的加速度222
3FmgFmgammm−−==+,以B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对B的作用力:23ABFmgFma−==,即AB间的作用力为23ABFmgF−=,D正确.7.如图所示小物块A与圆盘保持相对静止,跟着圆
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关于A的受力情况说法正确的是()A.受重力、支持力B.受重力、支持力和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摩擦力C.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向心力D.受重力、支持力和指向圆心的摩擦力【答案】D【解析】【详解】物块A随圆盘一起
做匀速圆周运动,受重力、支持力和指向圆心的静摩擦力,重力和支持力平衡,靠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A.受重力、支持力,与分析结论不符,故A错误.B.受重力、支持力和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摩擦力,与分析结论不符,故B错误.C.受重力
、支持力、摩擦力和向心力,与分析结论不符,故C错误.D.受重力、支持力和指向圆心的摩擦力,与分析结论相符,故D正确.8.如图所示,人在岸上用轻绳拉船,若要使船匀速行进,则人拉的绳端将做()A.减速运动B.匀加速运动C.变加速运动
D.匀速运动【答案】A【解析】【详解】由题意可知,人匀速拉船,根据运动的分解与合成,则有速度的分解,如图所示:v1是人拉船的速度,v2是船行驶的速度,设绳子与水平夹角为θ,则有:v1=v2cosθ,随着θ增大,由于v2不变,所以v1减小,且非均匀减小
;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二、多项选择(每题4分,共16分)9.如图所示,把一个光滑圆球放在两块挡板AB和AC之间,AB和AC之间的夹角为30°.现将AC板固定,而使AB板沿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90°,则A.球对AB板的压力逐渐减小B.球对AB板的压
力先减小后增大C.球对AC板的压力逐渐减小D.球对AC板的压力先减小后增大【答案】BC【解析】【详解】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受力,作出小球三个不同位置的受力,如图所示:可见,使AB顺时针缓慢转动90的过程中,
AB板对球的支持力1N先减小后增大,AC板对球的支持力2N一直减小,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球对AB板对球的支持力先减小后增大,球对AC板对球的支持力一直减小,故BC正确,AD错误.10.如图所示,x轴在水平地面上,y轴沿竖
直方向,图中画出了从y轴上沿x轴正方向抛出的三个小球a、b和c的运动轨迹,其中b和c是从同一点抛出的,不计空气阻力,则A.a的运动时间比b的长B.b和c的运动时间相同C.a的初速度比b的大D.b的初速度比c的小【答案】BC【解析】【详解】AB.竖直方向都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212h
gt=,得:2htg=,知a比b的高度低,a比b运动的时间短;b、c下降的高度相同,b和c运动的时间相同。故A错误,B正确;C.a比b运动的时间短,a的水平位移大于b,则a的水平初速度大于b,故C正确;D.b、c的运动时间相等,b的水平位移大于c,则b的水平初速度大于c,故D错误。1
1.如图所示,有一皮带传动装置,A、B、C三点到各自转轴的距离分别为RA、RB、RC,已知RB=RC=2AR,若在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则()A.A点与C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B.A点与C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C.
A点与B点角速度大小相等D.B点与C点的角速度大小之比为1∶2【答案】BCD【解析】【详解】AB.A、C两点是轮子边缘上的点,靠传送带传动,两点的线速度相等,而半径不等,所以角速度不等,故A错误,B正确;C.A
、B两点共轴转动,具有相同的角速度,故C正确;D.A、C两点线速度相等,根据vR=和2ACRR=可得A与C的角速度之比为1:2;由于A、B两点具有相同的角速度,所以B点与C点的角速度大小之比为1:2,故D正确.12.如图所示,是物体做平抛运动的x
-y图像,物体从O点抛出,x,y分别为其水平和竖直位移,在物体运动的过程中,经某一点P(x,y)时,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交于x轴上的A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点A为水平位移中点B.tanα=2ta
nθC.tanθ=2tanαD.以上均不对【答案】AB【解析】【详解】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有0tanyxvgtvv==,0tan2ygtxv==联立上式可得tan2tan=设P点垂直于OA连线的点为B,因此有tan2tan2PBPBABOB===即12ABOB=故选AB。三、实验
题(每空2分,共16分)13.如图所示,在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中,(1)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沿水平方向抛出,同时B球由静止自由下落,可观察到两小球同时落地;改变小球距地面的高度和打击的力度,多次实验,都能观察到两小球同时落地。根据实验_____
___(选填“能”或“不能”)判断出A球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判断出A球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A.斜槽轨道必须光滑B.斜槽轨道末端必须水平C.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球D.每次小球释放的位置必须相同(
3)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可以描绘平抛物体运动轨迹和求物体的平抛初速度。实验简要步骤如下:A.让小球多次从同一位置上滚下,记下小球穿过卡片孔的一系列位置;B.安装好器材,注意斜槽末端水平和平板竖直,记下斜槽末端O点和
过O点的竖直线,检测斜槽末端水平的方法是_____;C.测出曲线上某点的坐标x、y,用v0=___________算出该小球的平抛初速度,实验需要对多个点求v0的值,然后求它们的平均值;D.取下白纸,以O为原点,如何确定原点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竖直线为轴建立坐标系,用平滑曲线画平抛轨迹。上述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___(只排列序号即可)。(4)某次实验中,只画出了如图所示的一部分曲线,在曲线上取水
平距离x相等的三点A、B、C,量得Δx=0.1m。又量出它们之间的竖直距离分别为h1=0.2m,h2=0.3m,利用这些数据,可求得物体抛出时的初速度为_______m/s;(g=10m/s2)【答案】(1).能(2).不能(3).BCD(4).将小球放在水平槽中,若能静止则可认为水平(5
).小球在轨道末端时球心的位置为坐标原点(6).2gxy(7).BADC(8).1.0【解析】【详解】(1)[1][2].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沿水平方向抛出,同时B球由静止自由下落,可观察到两小球同时落地;改变小球距地面的高度和打击的力度,
多次实验,都能观察到两小球同时落地。根据实验可知两小球在竖直方向上运动相同,则能判断出A球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但是不能判断出A球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2)[3].A.斜槽轨道没必要必须光滑,只
要到达底端时的速度相同即可,选项A错误;B.斜槽轨道末端必须水平,以保证小球做平抛运动,选项B正确;CD.为了保证小球到达底端时的速度相同,则每次必须由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球,选项CD正确。故选BCD。(3)[4].B.检测斜槽末端水平的方法是将小球放在水平槽中,若
能静止则可认为水平;C.[5].测出曲线上某点的坐标x、y,用022xxgvxtyyg===算出该小球的平抛初速度,实验需要对多个点求v0的值,然后求它们的平均值;D.[6].确定原点位置的方法:小球在轨道末端时球心的位置为坐标原点。[7].上述实验步骤的合理顺
序是BADC。(4)[8].在竖直方向上根据△y=gT2则有0.30.20.1s10yTg−===所以抛出初速度为00.1m/s1.0m/s0.1xvT===四、计算题14.如图所示,已知均匀球重40N,悬挂在光滑竖直墙边并处于静止状态,
绳与墙夹角为37°角,(sin37°=0.6,cos37°=0.8).求:(1)轻绳对球的拉力FT;(2)墙对球的支持力FN.【答案】(1)50N方向沿绳子向上(2)30N方向水平向右.【解析】【分析】对球受力分析,利用合成法可关键平行四边形,由平衡条件求解即可.【详
解】对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可得:(1)由几何关系得:FTcos37°=G解得:FT=50N方向沿绳子向上(2)FN=Gtan37°=30N方向水平向右【点睛】本题考查了物体的平衡条件的应用,正确受力分析做出平行四边形即可15.
如图所示,倾角为α=37°的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质量m=1kg的小滑块以速度v0=5m/s从底端滑上斜面.经0.5s时的速度为零,斜面足够长.g取10m/s2.(sin37°=0.6,cos37°=0.8)求(1)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1s时的位移.
【答案】(1)0.5(2)1m【解析】【分析】小滑块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加速度,再由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当物体的速度减至零时到达斜面的最高点,对于下滑的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得加速度,再由位
移时间公式求位移.【详解】(1)小滑块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根据速度时间关系:0vvat=+可得加速度大小为:220115m/s10m/s0.5vat===由牛顿第二定律得1sincosmgmgma+=带入数据解得:μ=0.5(2)前0.
5s小滑块运动的位移大小为:01150.5m1.25m22vxt===,方向沿斜面向上小滑块向下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2,则:2sincosmgmgma−=带入数据解得:222m/sa=后0.5s内小滑块的位移大小为:222221120.5m0.25m22xat===,方向沿斜
面向下所以1s时的位移大小为x=x1﹣x2=1m方向:沿斜面向上【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物体在斜面上的滑动问题,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进行解题,属于基础题.16.平抛一物体,当抛出1s后它的速度与水平方向成45°角,落地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60°角.求(取g=10m/s2).(1)物体的初
速度;(2)物体在空中飞行的时间;(3)物体的水平射程.【答案】(1)10m/s(2)3s(3)103m【解析】【详解】(1)当抛出1s后它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45°角,说明该时刻水平初速度与竖直分速度大小相等,竖直分速度:vy=gt=10m/s所
以初速度为:v0=10m/s(2)落地时竖直分速度:0603m/syvvtan==10则平抛运动的时间:103s=3s10yvtg==(3)水平射程:x=v0t=m=0313m1017.如图所示,一轻绳长
为L,下端拴着质量为m的小球(可视为质点),当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绳与竖直方向间的夹角为θ,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求:(1)绳的拉力大小F;(2)小球运动的线速度v的大小;(3)小球运动的角速度及周期T.
【答案】(1)cosmg;(2)tansingL;(3)tansincosgLL,cos2tansinLgL.【解析】【详解】(1)以球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cosF
mg=得:cosmgF=.(2)由牛顿第二定律:2tanvmgmr=其中sinrL=,得:tansinvgL=,(3)角速度为:tansincoscosgLvvrLL===,周期为:2cos2tansinLTg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