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DOC
  • 阅读 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707.729 KB
  • 2024-12-2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重庆市巴蜀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巴蜀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巴蜀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8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重庆市巴蜀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docx,共(8)页,707.729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ffa7a4491e5a806ff8cfeccad57459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重庆市巴蜀中学教育集团高2027届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题号框内,超出题号框的一律无效。在试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陶寺遗址出土有玉璧、玉琮,而璧与琮显然是长江下游地区良渚文化的典型器类。双孔的玉石钺,具有海岱地区大汶口--龙山文化系统的文化特征。一些随葬的玉环拥有与红山文化玉环相同的桃形或梨形形态。这一现象表明()A各地风俗文化趋于相同B.玉器

生产长期领先世界C.生产发展引起阶级分化D.文明交流超越区域界限2.《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大戴礼记》却只有黄帝和炎帝战于阪泉,并没有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事。据此可知()A.黄帝与蚩尤没有发生战争B.黄帝实行分封制、与蚩尤战

于阪泉C.《史记》比《大戴礼记》更可信D.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间战争频繁3.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于1959年,以其命名的二里头文化,约相当于公元前1750-前1520。几乎分布于整个黄河中游地区。仔细观察其都邑中心区的遗存分布图,从中可知二里头遗址

().①具备了专制集权国家的标志②手工业得到一定发展③可用于研究早期中国社会的阶级分化④可为探究商周文化提供考古依据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4.占卜之风在商朝盛行,国家大事如祭祀、战争、田猎、收成等

都要通过占卜决定。然后将占卜经过记录在龟甲、兽骨上,遂成甲骨文。这说明商王朝()《甲骨文合集》第14138号为武丁时期殷人祈雨的完整记录A.封建迷信根深蒂固B.王权与神权相结合C.王权源自于宗教祭祀D.神灵主宰政治统治5.何尊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时的青铜器,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提到“唯武王既克

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又民。”这可以实证在西周早期()A.华夏观念的萌芽B.“中国”是国家的称呼C.廷议制度的确立D.青铜铸造工艺领先世界6.诸侯朝觐天子的仪式中,诸侯政治等级除常见的公、侯、伯、子、

男五等爵外,还存在一种“三等”结构,即举行仪式的空间呈内、中、外“三重”;在仪式中,诸侯距天子远近、莅位尊卑、站班高低也分为“三等”。“三等”诸侯的身份分别对应同姓、异姓和庶姓。从朝觐站班“五爵三等”制可知周代()A.国家政权排斥外族B.政治权力高度集中C.诸侯权力膨胀失控

D.血缘政治等级森严7.春秋时期,周边的四裔强族则不断地向生存条件更为优越的中原地区流动迁移,导致“四夷交侵”现象的出现。据此可推断出当时()A.周王为天下共主B.民族认同加强C.大国间剧烈争霸D.华夷之辨减弱8.

《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孟尝君时相齐,封万户於薛。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使人出钱於薛。”包山楚简150则记述了有5人借贷“王金”而“不赛”的事件。这一现象说明战国时期()A.借贷成为主要商业活动B.工商业活动较为活跃C.封邦建国依然非常普遍D.倚重士阶层之

风盛行9.战国初年,李悝在魏国推行变法,实行“平籴法”。即年成好时,政府以平价购入粮食,灾年再以平价出售。这种做法的最主要意图是()A.巩固分封制B.赈灾救济C.稳定小农经济D.平衡粮价10.孔子主张“正名

”。所谓“正名”指的是“正定名分”,即君臣父子各安其位,遵守自己的本分,不越位,不僭礼。与此观点相似的主张是()A.多闻阙疑、多闻阙殆B.正复为奇,善复为妖C.恻隐之心、托古改制D.天下有道、克己复礼11.“《墨子》、《孟子》、《老子》

、《管子》、《庄子》、……等11部战国文献为样本,分别检索仁义礼智信忠法等观念词语出现次数,其中“道”出现了2300多次,“义”出现了1424次,在各部均有较为突出的地位。这里的“道”、“义”本质是()A.社会秩序B.道德准则C.人际关系D.自然规律的12.有学

者认为,秦始皇统一后,铸就了一道大一统帝国的有形长城,但它却难以阻击早期国家遗留下来的历史惯性,大一统帝国还需要一道无形的长城。以下关于“无形长城”的表述正确的是()A.西起临洮、东至辽东B.建构国家治理新模式C.引发了秦末农民起义D.作为征发赋役的依据13.关于

秦朝的疆域,司马迁在《秦始皇本纪》中称秦统一六国后,其四至“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据此推断北向户位于()A.象郡B.蜀郡C.南海郡D.会稽郡14.文景时期其实始终存在着较为

严重的吏治腐败问题。有学者认为这与汉文帝本人“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有关。该学者认为汉初吏治腐败是因为()A.统治策略失当B.皇权旁落C.社会生产凋敝D.宦官专权15.东汉光武帝刘秀于建武十五年(39年)

下诏州县“度田”,即检核垦田户口。建武十六年(40年),河南(帝城)尹张伋及诸郡守十余人“坐度田不实,皆下狱”。这说明了度田()A.受到豪强抵制B.缓解人地矛盾C.增加赋税收入D.加强中央集权16.《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汉武

帝曾想亲自教霍去病兵法,他说:“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汉武帝又想为他修建府邸以彰其功,他又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这说明霍去病品质是()A.英勇善战、武艺高强B.灵活变通、家国担当C.自信豪迈、胆识过人D.淡泊名利、坚韧不拔17.下表反映了魏晋

南北朝至宋金对峙时期北人南迁的变化,据此可知这一长时段北人南迁()北人南迁基本概况简表概况魏晋南北朝时期唐朝中后期及五代十国时期宋金对峙时期迁移持续时间东汉末到南北朝末期公元755年至五代十国末期公元1126年至1279年迁入地域范围四川盆地、江南、江东地区江南、江淮、荆

湘以及岭南、闽中一带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甚至岭南和广西迁移人口数量仅313年至450年仅“安史之乱”时期就有约100万人大约500万人左右的在就有90万人A.持续时间变短B.地域范围缩小C人口数量减少D.政治局势影响

大18.司马睿初至建业,采取了王导的建议,以渤海刁协、颍川庾亮等百余人为掾属(佐治的官吏),史称“百六掾”;同时又任命江南士族为官,和他们联姻,“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不久后司马睿称帝。这反映了东晋()A.

门阀士族轮流专权B.南北士族助力王室C.门第观念根深蒂固D.南方经济得到发展19.东晋剡溪(浙江嵊州)和余杭的由拳村生产的藤纸质地优良。当时纸的产量很高。王羲之为会稽内史,一次就给谢安(陈郡谢氏)9万多张。桓玄(谯国桓氏)曾下令“诸用简者,皆用黄纸代之”。这可以用来支持哪一观点()A.纸张

取代竹简成为主要书写载体B.书法艺术发展得益于士族专权C.南方手工业的发达推动文化进步D.造纸技术的进步推动政局变动20.有学者在描述淝水之战时这样说到:藏人血统的苻坚大举伐晋……他刚统一北方不久,长安附近

的居民尚是五花八门,所谓“鲜卑羌羯布满畿甸”……他统率了很多杂牌部队,无法统御。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淝水之战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苻坚战略失当B.北方各民族间有隔阂C.长安附近居民的反对D.前秦兵疲将倦21.1973年出土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雷祖庙北魏墓的描

金彩绘漆棺上的孝子画像迁都前后有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了北魏()A.从贵族政治到皇权回归B.从南北异制到中华统一C.民族交融成为历史趋势D.汉人胡化巩固政治统治.22.杭州在秦汉六朝时只是个普通小县城。隋朝统一后,改置州余杭,“水居江海之余、陆介两浙之间”。唐诏宗时,

它“东眄(望、看)巨浸,辏闽越之舟橹,北倚郭邑,通商旅之宝货”。据此可知,杭州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A.政局长期稳定B.大运河的开通C.统治者的重视D.经济重心南移23.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到“唐人既不是魏晋以前的汉人的简单延续,也不是胡族单向地融入汉族,而是汉胡互化产

生的共同体”。这说明了唐朝()A.羁縻机构促进民族交流B.处理民族关系因俗而治C.民族交融进一步深化D.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扩大24.安史之乱以后,河西、陇右数十州均被吐蕃攻占;唐朝也在内地增设藩镇,其中河朔型方镇公开与唐中央对抗;中原型藩镇和边疆型藩镇租税不上交中央;只有东南型藩镇

是中央赋税的来源地。这说明安史之乱后,唐王朝()A.统一繁荣局面被打破B.社会经济遭极大破坏C.中央集权力量被削弱D.开始由强盛转向衰亡25.唐太宗令颜师古撰写《五经定本》,考订五经文字,后颁行全国,成为官定统一教材;其令孔颖达等人撰写的《五经正义》在高宗时期撰成,完成了五经内容上的统一;此后

,注释儒经必以此为标准,科学应试亦必须准此答卷,不许发挥。这一现象说明了唐朝()A.科举束缚士人思想B.统一儒学基本形成C.皇权决定教育内容D.奉行三教并行政策26.安史之乱前,杜甫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光辉诗篇,唱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安史之

乱后,杜甫又写出了《三吏》《北征》等,讲述了人民的苦难。这些诗歌()A.反映了杜甫渴望戎马报国B.折射出儒学主导文学创作C.流露出浓厚的家国情怀D.表明唐朝国力由盛转衰27.唐朝有个书法家用笔匀而藏锋,内刚劲而外温润,字画如棉裹

铁。他的书法气势雄浑,形体敦厚。以下哪副作品属于他()A.B.C.D.28.唐朝医学家孙思邈著《千金方》》全书共30卷,232门,合方论5300首,其中针灸的内容约一千多条。他还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这体现了其针灸思想是()A.临证选法,知针知药B.诊脉施术

,慎于刺灸C.灸理丰富,临证权变D.防重于治,既病早治29.1907年日本建筑学者关野贞先生曾提出“我平城京基本是参考了当时首都西京的制度来建造的”。由此可知,唐朝时的日本()A.都城建造水平高超B.中央集权体制瓦解C.深受中华文化影响D.制度建设创新性强30.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与域外文明交流频繁。观察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以下关于唐朝信息不正确的是()A.丝绸之路呈现海陆并举的特点B.以丝绸之路为桥梁中外文明交流局面形成C.陆路方面,从长安出发,向西可到达伊朗D.海路方面,从广州出发,向东可到达日本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5分)3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钱穆对汉武一朝这样描述到:武帝英年即位,只十七岁。即锐意革新……这时候最重要的人物是董仲舒……武帝一朝政治上重要改革,举其要者,第一是设立五经博士;第二为博士设立弟子员;第三是郡国长官察举属吏的制度;第四是禁止官吏兼营商

业……并不断裁抑兼并……第五是开始打破封侯拜相之惯例,而宰相遂不为一阶级所独占。汉政府自武帝后,渐渐从宗室、军人、商人之组合......转变成士人参政之新局面......自从汉高祖以来一个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素朴的农民政府,现在转

变为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有教育、有智识的士人政府,不可谓非常时的又一进步。——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写出汉武帝改革中导致汉政府从“农民政府”转变“士人政府”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意图。(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写出汉

武帝即位后加强集权的其他措施。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隋唐五代时期是我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承上启下、趋向完备的时期。隋唐统治者系统地总结了秦汉以来的旧制,革弊创新,建立了一系列新的制度,极大地加强国家的控制

能力,从而也使皇权进一步加强,这是隋唐国力鼎盛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因为如此,隋唐的制度对赵宋以降的制度有深远影响。——曹大为、赵世瑜等主编《中国大通史·隋唐五代下》根据上述材料的整体或者某个方面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观点进行阐述。(要求:提取观点准确,运用史料合理,阐述逻辑清晰。)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38675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