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1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3 页
  • 大小 1.611 MB
  • 2024-12-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重庆市巴蜀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巴蜀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巴蜀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10人购买 付费阅读4.00 元
/ 1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重庆市巴蜀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3)页,1.611 M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6bfbd197993c0659d915d77e7134d8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重庆市巴蜀中学教育集团高2027届高一(上)半期考试地理试题(命题:王传惠审题:何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学校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24小题,每小题3分,共72分)根据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介绍,北京时间10月8日

8时至10月10日8时,太阳先后发生五次爆发活动。其中8日3:12左右太阳活动区13842爆发的X2.1级耀斑,以及9日9:56左右太阳活动区13848爆发的X1.8级耀斑最强,均达到了大耀斑等级。由于9日的第一次爆发刚好正对地球而来,并且能量物质多、传播速度快,预计未来

三天,可能发生强地磁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耀斑发生的层次()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D.太阳内部2.太阳爆发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①威胁在轨航天器的安全②干扰地面通信和卫星信号③导致变压器等电网设施被破坏,引起电

力中断④引发磁暴,产生极光A.①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3.关于太阳爆发活动描述正确的是()A.发生在太阳的大气层B.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能量C.可以让肉眼直接观测D.耀斑喷射的气体呈弧形状【答案】1.B2.D3.A【解析】【1题详解】联系已学

可知,耀斑是太阳大气中一种剧烈的能量爆发现象,它发生在太阳的色球层,B正确;光球层常见的太阳活动是黑子,A错误;日冕层常见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风和日冕物质抛射,C错误;太阳内部不是太阳活动发生的区域,D错

误。故选B。【2题详解】太阳爆发活动产生的高能带电粒子袭击在轨航天器,威胁在轨航天器的安全,①正确;强烈的电磁辐射会干扰电离层,导致短波通信、卫星通信、航天航空等信号下降甚至中断,干扰地面通信和卫星信号,②正确;强大的带电粒子流可能导致变压器等电网设施被破坏,引起电

力中断,③正确;太阳活动引发磁暴,使地球磁场发生变化,在高纬度地区会产生极光,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排除ABC。故选D。【3题详解】太阳爆发活动包括耀斑、黑子、太阳风等,都发生在太阳的大气层,A正确;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能量的是太阳辐

射,不是太阳爆发活动,B错误;太阳爆发活动不能用肉眼直接观测,可能会灼伤眼睛,C错误;日珥喷射的气体呈弧形状,不是耀斑,D错误。故选A。【点睛】太阳活动的表现有光球层的黑子、色球层的耀斑及日珥、日冕层的太阳风,太阳活动加强时,会导致射向地球的射

电增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中断;带电粒子流可以引发地球上的磁暴现象;地球两极地区能出现极光现象;也会对地球气候产生一定影响。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辽西热河群地层中发现了数十个

重要的以鸟类为代表的脊椎动物群和有苔藓、蕨类、银杏、苏铁、松柏类的植物群化石点,其中,银杏、苏铁、松柏类尤其丰富,被子植物也正是从这一时期才开始出现的。下图为热河林德勒枝化石图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辽西热河群地层中的古动植物可能生活在()A.前寒武纪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5.辽西热河群地层中植物化石的优势种类是()A.蕨类植物B.裸子植物C.被子植物D.其他植物6.关于辽西热河群地层所处地质年代的正确描述()A.联合古陆终解体B.海洋鱼类大量繁衍C

.第四纪出现人类D.金属矿产大量形成【答案】4.C5.B6.A【解析】【4题详解】由材料“以鸟类为代表的脊椎动物”和“银杏、苏铁、松柏类尤其丰富”可知,鸟类出现于中生代、银杏、苏铁、松柏繁盛于中生代,C正

确;排除ABD。故选C。【5题详解】由图可知,辽西热河地层化石属于中生代早白垩纪、植被为裸子植物,由此可知辽西热河群地层中植物化石的优势种类是中生代裸子植物,B正确,D错误;蕨类植物繁盛于古生代、被子植物繁盛于新生代,AC错误。故

选B。【6题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辽西热河群地层所处地质年代为中生代。联系已学可知,由于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在中生代三叠纪晚期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A正确;古生代志留纪出现鱼类,到泥盆纪空前繁茂,B错误;新生代第四纪出现人类,C错误;太古代和元

古代金属矿产大量形成,D错误。故选A。【点睛】地壳演化史中,动物界发展阶段:元古宙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

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植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至古生代奥陶纪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为陆上孢子植物时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为裸子植物时代;中生代白垩纪以来为

被子植物时代。下图是在手机华为天气预报软件上截取的亚洲局部地区10月22日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此刻重庆市渝中区巴蜀中学的气压值可能是()A1020hpaB.1017.5hpaC.1

019hpaD.1016hpa8.乙地的风向是()A.东南风B.西北风C.东北风D.西南风9.仅考虑气压因素,和乙地相比,甲地()A.风力更强B.风力更弱C.风力相当D.无法比较10.经测定甲、乙两地的风速几乎一样,导致这种状况的因素可能是()A.水平气压梯度力B.地转偏向力C.地面摩擦力

D.两地气温差异【答案】7.C8.A9.B10.C【解析】【7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巴蜀中学位于1017.5hpa等压线与1020hpa等压线之间,气压值(1017.5,1020)hpa。选项中只有1019符合题意,C正确,排除ABD。

故选C。【8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乙地气压东高西低,水平气压梯度力由东指向西,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向右偏,形成东南风,A正确,排除BCD。故选A。【9题详解】.的读图可知,与乙地相比,甲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小,

风力更弱,B正确,排除ACD。故选B。【10题详解】读图联系已学可知,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甲相比,乙地等压线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风力更大,与题干信息不符,A错误;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B错误;乙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形起伏大,地表摩擦力大,受地形阻挡乙地风速

减小,而甲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地表摩擦力小,风力增大,故导致甲乙两地风速几乎一样的因素是地面摩擦力,C正确;气温差异通过影响气压分布进而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不会直接影响两地的风速,D错误。故选C。【点睛】高空中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

力共同作用,风向偏转90º,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风向偏转30º-45º,与等压线斜交。南半球向左偏转,北半球向右偏转。影响地面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昼长、大

气、地势等因素。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前后两年同一日期太阳辐射日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①、②分别表示该城市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则()A.①为阴天,②为晴天B.①空气质量好,杂质含量低C.①为晴天,②为阴天D.②空气质量差,杂质含量高1

2.对①、②两日推测正确的是()A.①昼夜温差较大B.①大气夜间保温作用强C.②昼夜温差较小D.②夜间地面辐射损失少13.该城市周边农民在自建住房屋顶上安装了家庭太阳能供热系统,这是利用太阳辐射()A.为大气运动

提供动力B.能提供光、热资源C.为人类提供化石能源D.维持地球表面温度【答案】11.A12.B13.B【解析】【11题详解】读图可知,两天相比,①的太阳辐射更弱、②的太阳辐射更强。联系已学可知,晴天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

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太阳辐射强;阴天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太阳辐射弱。所以①表示阴天,②表示晴天,A对、C错;①太阳辐射弱,说明空气质量差,杂质含量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②太阳辐射强,说明

空气质量好,杂质含量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BD错。故选A。【12题详解】由上一题分析可知,①为阴天,云层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高;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低。故昼夜温差小,A错误、B

正确;②为晴天,无云或少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射向宇宙的地面辐射多,地面辐射损失多,气温低,故昼夜温差大。CD错误。故选B。【13题详解】农民在自建住房屋顶上安装家庭太阳能供热系统,主要是利用太阳辐射能提供光、热资源来满足生活需求,B正确;太阳辐射为

大气运动提供动力,化石能源是地质时期生物固定的太阳辐射能,维持地球表面温度是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宏观影响,这些都与家庭太阳能供热系统无关,ACD错误。故选B。【点睛】晴天云层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晩保温作用弱,故而白天温度高夜晩温度低;多云的白天(阴天)大气

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高,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强,温度较高。澳大利亚“风城”珀斯,夏季一天中风向多变。图1为珀斯位置图,图2为珀斯海岸近地等压面示意图,图3图是珀斯某天的海陆气温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珀斯夏季风向日变化明显的原因是

()A.风是由高压向低压吹B.沙漠广布,比热容大C.临海,海洋性质均一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15.据图2等压面分布可知,a、b、c、d四地气压高低状况是()A.a>b>c>dB.a<b<c<dC.b>a>d>c

D.b<a<d<c16.图2近地面吹_____风,对应图3时间段可能是()A.海风8:00-16:00B.海风16:00-次日8:00C.陆风8:00-16:00D.陆风16:00-次日8:00【答案】14.D15.C16.A【解析】【14题详解】读图联系已学

可知,风由高压吹向低压是风形成的基本原理,不是珀斯夏季风向日变化明显的主要原因,A错误;珀斯东北部沙漠广大,沙漠的比热容小,B错误;一般来说,海洋性质均一会导致温度变化小,风力风向稳定,C错误;珀斯西临海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导致白天陆地升温快,气压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

晚陆地降温快,气压高,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从而使得风向日变化明显,D正确。故选D。【15题详解】读图2中等压面分布所知,a处等压面下凹,应为低气压,b处等压面上凸,应为高气压,c、d位于高空,高空等压面与低空相反,而c处为低气

压、d处为高气压,同一地点高空气压低于近地面,因此四地的气压从高到低依次为:b>a>d>c,C正确,排除ABD。故选C。【16题详解】读图2,由上一题分析可知,近地面b地气压高于a地,风从海洋吹向大陆,因此近地

面吹海风,此时海洋气压高于陆地、气温低于陆地。读图3可知,白天8:00-16:00,海洋气温低于陆地、吹海风,与图2信息一致,A正确;16:00-次日8:00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吹陆风,排除BCD。故选A。【点睛】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常见的热力环流中海陆风、山谷风的风向都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城市风的风向没有昼夜变化。当卫星、航天飞船等空间飞行器以很高的速度返回大气层时,在一定高度区域,与地面的通信联络会中断,这个中断联络的区域就是黑障区。黑障区一般出现在地球上

空35到80千米的大气层间。左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简图,右图为神舟十八号返回地面路径示意图,实线为神舟十八号工作运行轨道,虚线为返回地球再入轨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神舟十八号再入地球先后依次经过的大气层次是()A.③②①B.②①③C.③

①②D.①②③18.“黑障”出现区()A.包含了臭氧层B.适合飞机飞行C.在②、③之间D.天气复杂多变19.属于①层特征的是()①以对流运动为主②以水平运动为主③与人类关系最密切④直接热源来自地面辐射⑤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A.②③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④【答案】17.A18.C19.D【

解析】17题详解】读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神舟十八号的返回路径是从外层空间逐渐向地球靠近。大气层次从高到低依次为高层大气③、平流层②、对流层①,所以先后依次经过的大气层次是③②①,A正确,排除BCD。故选A。【18题详解】由材料可知,“黑障区一般出现在地球上空35到80千米的大

气层间”。读图可知,35到80千米位于图中的②、③之间,C正确;臭氧层距离地面20-25千米的区域,A错误;由材料可知黑障区“与地面的通信联络会中断”,因此不适合飞机飞行,B错误;50-80千米处虽然气温下热上冷,对流旺盛,但缺乏水汽与固体杂质,天气稳定,D错误。

故选C。【19题详解】读图,①层为对流层,位于地球大气的最底层,由于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垂直方向上气温下部热上部冷,空气的对流运动显著,又由于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气流上升时,气【温下降,容易成云致雨,天气复杂多变,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综上所述,①③④对,②⑤错,D正确,排除ABC。故选D。【点睛】根据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建在重庆市云阳县的分布式雷达天体成像测量仪验证试验场,即深空探测雷达“中国复眼”,能够观测1.5亿公里范围内的小行星,能够满足近地小行星防御、空间态势感知等

天文和科研诸多方面的国家重大需求,同时也可应用于地球宜居性、行星形成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创新研究。下图是试验场局部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太阳系小行星带位于()A.地球、月球之间B.土星、木星之间C.金星、水星之间D.

火星、木星之间21.不属于影响地球宜居性的因素是()A.日地距离B.大气层C.液态水D.人造天体22.关于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不会毁灭地球B.必然造成物种大灭绝C导致地球气候剧变D.可能形成陨石或陨铁【答案】20

.D21.D22.D【解析】【20题详解】联系已学可知,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内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98.5%的小行星都在此处被发现,D正确,ABC错误。故选D。【21题详解】联系已学可知,地球宜居性是因为

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体积质量适中,形成了厚薄适中的大气层,排除ABC;有人造天体之前地球就有了生命,故人造天体不影响地球的宜居性,D符合题.意。故选D。【22题详解】联系已学可知,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后果取决于小行星的大小、速度和撞击位置,撞击地球

的后果可以是局部破坏到全球灾难不等,有可能会毁灭地球、不一定造成物种大灭绝和地球气候剧变,排除ABC;当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时,若小行星能够经受大气层的高温燃烧,并且有足够的质量到达地面,而且小行星的岩石或铁含量大,就有可能形成陨石或陨铁,D正确。故选D。【点睛】地球有大气层作为保护,一般的宇宙天体

都会在大气层里烧毁,撞击事件发生的并不多。但在没有大气层保护的月球上,天外陨石的撞击事件就会成倍的提高,留下麻麻点点的陨击坑,大一点的就叫做环形山。城市热岛强度指城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值,差值越大,城市热

岛强度越大。下表为2019年成渝两地热岛强度对比数据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19年成都和重庆热岛强度对比数据表热岛强度成都重庆高热岛强度(>8℃)地块面积占比22.3%10.6%中热岛强度(5~8℃)地块面积占比43.9%33.6%平均热岛强度6.9℃4.8℃近郊热岛强度6.5℃5.

2℃注:近郊指成都三环和四环之间,重庆内环和外环之间。23.据表格数据,对比成渝两地的热岛强度()A.重庆大于成都B.成都大于重庆C重庆成都相当D.两地无法比较24.符合城市热岛环流原理的是()A.中心城区的气流下降B.近地面风向是由城区吹向郊区C.近地面

风向昼夜反向D.污染工业布局在环流范围之外【答案】23.B24.D【解析】【23题详解】读表格数据可知,成都的高热岛强度、中热岛强度、平均热岛强度和近郊热岛强度都要大于重庆,故成都的热岛强度大于重庆,B正确,排除AC

D。故选B。.【24题详解】联系已学可知,城市的气温较郊区高,中心城区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郊区温度更低冷却下沉形成高压,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区,AB错误;城区由于人口和生产、生活活动集中,产生大量的人为废热,使得城区全天气温高于郊区

、气压低于郊区,近地面的风始终由郊区吹向城区,C错误;由于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将污染工业布局在环流范围之外,可以有效保护城市环境,D正确。故选D。【点睛】海陆风、山谷风的风向具有昼夜变化,城区与郊区之间的风向不具有昼夜变化,始终由郊区吹向城区。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28分)2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相关要求。达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素称“中国气都”。目前达州地区已探明天然气储量6300亿立方米,埋藏深度在3000~5000米,主要分布在开江县、宣汉县、达州市、大竹县和万源市等地,为四

川盆地天然气主力气田。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和水循环示意图(局部)。(1)达州天然气主要储藏在图示中的______层,组成岩石圈的是图中的________,该圈层全部由岩石组成。(2)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环节所组成的水循环是______循环,其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环

节是______(填写数字番号和名称)。(3)分别列举②、④环节的地理意义。【答案】(1)①.甲②.甲+乙(2)①.海陆间循环②.④地表径流(3)②:给陆地带来降水,调节沿海地区的温差。④:塑造地表形态,发展航运,开发水电,提供灌溉

水源。【解析】【分析】本题以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和水循环示意图为背景,设置3小题,涉及地层内部圈层的划分、水循环类型及地理意义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综合应用能力。【小问1详解】读图联系已学可知,莫霍界面的平

均深度大约为33千米,甲在莫霍面以上,为地壳。由材料可知,达州天然气的埋藏深度在3000~5000米,故应位于图中的甲(地壳)层;丙位于地下400km处,为软流层,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乙和整个地壳构成了岩石圈,该圈层全部由岩石组成,【小问2详解】读图可知,图中①

、②、③、④四个环节联系了陆地和海洋,所组成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在海陆间循环中,地表径流④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地表径流是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资源,人类可以通过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方式改变地表径流的时空分布。【小问3详解】读图联系已学可知,②环节是水汽输

送,将海洋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使陆地获得充足的水汽,从而影响陆地的降水的时空分布,海洋的比热容大,海风还可以调节陆地气温,减小近海地区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④环节为地表径流,地表径流能够塑造地表形态,如对黄土高原的冲刷侵蚀,造成黄土高原干沟万壑的地貌,

可以发展航运、开发水电、提供灌溉水源等。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相关要求。海哲可食用、可入药,自古以来被列为“海产八珍”之一,经济价值很高。我国早在1700多年前的晋代已有腌渍海蜇为食的记录。海蜇生长繁殖于半咸淡水、底质为泥沙、沿海河口浅水区,其生长最佳适宜水温为20~2

4℃,最佳适宜盐度为1.8%~2.6%,下图为世界海洋表层温度和盐度分布示意图。(1)读图,从水温的角度推测适宜海蜇生长的纬度范围,并说明理由。(2)结合图文资料,从盐度的角度推测海蜇的适宜生长地区,解释理由。(3)辽宁营口位于渤海沿海,海岸线长达96公里,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海蜇之乡

,还有著名的“百里盐滩”,其海盐生产历史悠久,质地优良。分析营口“百里盐场”晒盐的有利条件。(答出两点即可)【答案】(1)南北纬20°~30°之间。理由:海蜇生长的最佳适宜水温为20~24℃;南北纬20°-30°之间的水温

为20~24℃。(2)江河入海口附近的海域。理由是:海蜇生长最佳适宜盐度为1.8%~2.6%;江河入海口处,有大量淡水注入海洋,形成盐度在1.8%~2.6%的区域。(3)海岸线漫长,滩涂面积广阔;晴天多,光照充足,蒸发旺盛。

【解析】【分析】本题以“世界海洋表层温度和盐度分布示意图”及海蛰生长条件等为材料,设置3小题,涉及海蜇生长的纬度范围、适宜生长地区及晒盐的有利条件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综合应用能力。【小问1详解】从水温的角度来看,适宜海蜇生长的纬度范围大约在南北纬20°~30°之间。根据

图中世界海洋表层温度分布可知,在南北纬20°~30°之间的海洋表层水温大多在20~24°C左右;由材料可知,海蜇生长的最佳适宜水温为20~24°C,所以这个纬度范围的水温条件适宜海蜇生长。【小问2详解】从盐度的角度推测,海蜇适宜生长的地区通

常在江河入海口附近。由材料可知,海蜇生长最佳适宜盐度为1.8%~2.6%。江河入海口处,有大量淡水注入海洋,使得海水盐度降低,在入海口附近的浅水区容易形成盐度在1.8%~2.6%的区域,符合海蜇生长的最佳盐度要求。【小问3详解】由题干“海岸线长达96公里”可知,海岸线漫长;由材料可知

,辽宁营口是著名的海蜇之乡,海蜇“喜底质为泥沙、沿海河口浅水区”,说明营口滩涂面积广阔,有利于大规模晒盐;由材料可知,营口位于渤海沿海,气候较为干燥,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有利于海水蒸发结晶,提高盐的产量和质量。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38675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