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重庆市巴蜀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7)页,1.283 M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6b13acc8b8ad32c0ec3a79c15658b5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重庆市巴蜀中学教育集团高2027届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学校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
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Cl∼35.5Na∼23K∼39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2分)1.下列有关化学科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刚石、石墨互
为同素异形体B.山里的云雾是胶体C.为防止月饼氧化变质,一般需要加入生石灰D.25PO、2CO、2SO等都是酸性氧化物【答案】C【解析】【详解】A.金刚石、石墨均属于碳元素形成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A正确;B.云雾
分散质直径在1~100nm之间,属于胶体,B正确;C.生石灰可吸水,具有防潮能力,但不具有还原性,不能防氧化,C错误;D.25PO、2CO、2SO等均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化合价不变),都是酸性氧化物,D正确;故选C。2.氢氧化钠是
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NaOH固体在空气中久置可能生成23NaCOB.NaOH固体属于电解质,所以可以导电C.将氯气通入NaOH溶液,一定条件下可以制得84消毒液D.溶有相同个数的NaOH溶液导电能力强于32NH.H
O溶液(32NH.HO为弱碱)【答案】B【解析】【详解】A.NaOH固体在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故久置最终可能转变为23NaCO,A正确;B.NaOH固体不导电,是因为固体中的+Na和OH−不能自由移动,B错误;的C.在常温下将2Cl通入NaOH溶液中生成氯化钠和
次氯酸钠,可以制得84消毒液,C正确;D.NaOH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32NH.HO是弱电解质,部分电离,故溶有相同个数的NaOH溶液导电能力强于32NH.HO溶液(32NH.HO为弱碱),D正确;故选B。3.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既可以做
还原剂,也可以做氧化剂B.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得失C.钢铁生锈是氧气被金属单质还原的过程D.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答案】B【解析】【详解】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既可以做还原剂,也可以做氧化剂,例如氢气还原CuO的反应中氢气作还原
剂,氢气燃烧时氧气作氧化剂,A正确;B.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表现为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B错误;C.钢铁生锈时,铁被氧气氧化生成氧化铁,氧气被金属单质还原,则钢铁生锈是氧气被金属单质还原的过程,C正确;D.复分解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正
确;故选B。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将稀盐酸滴在铁片上有气泡冒出:322Fe6H2Fe3H+++=+B.氯气溶于水,黄绿色逐渐褪去:22ClHO2HClClO+−−+=++C.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322HCOOHCOHO−−+=+D.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无沉淀
产生:23COOHHCO−−+=【答案】D【解析】【详解】A.稀盐酸与铁片反应生氢气和氯化亚铁,离子方程式:22Fe2H2FeH+++=+,A错误;B.氯气溶于水,黄绿色逐渐褪去是因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
氯酸分解,促进氯气与水的反应:22ClHOHClHClO+−+++,22HClOO2HCl+光照,B错误;C.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与水:2332HCOOHCOHO−−−+=+,C错误;D.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
碳无沉淀产生,生成可溶的碳酸氢钙,离子方程式为:23COOHHCO−−+=,D正确;故选D。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已知氧化性:3222ClBrFeI+,则22333Cl6FeI2FeCl4FeI+=+可以发生B.所含元素处于最高价态的微粒
一定具有较强的氧化性C.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其对应产物的还原性越弱D.利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答案】C【解析】【详解】A.已知氧化性:3222ClBrFeI+,则还原性顺序为I->Fe2+>Br->Cl-。则氯气与碘化亚铁反应时,碘
离子首先被氧化得到碘单质,则22333Cl6FeI2FeCl4FeI+=+不可以发生,反应应为22323Cl2FeI2FeCl2I+=+,A错误;B.所含元素处于最高价态的微粒因化合价可以降低能表现出氧化性,但不一定具有较强的氧
化性,例如含+5价P的磷酸钠氧化性相当弱,B错误;C.结合选项A可知,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其对应产物的还原性越弱,C正确;D.该反应中,盐酸中氯元素从-1价升高到0价、氯酸钾中氯元素从+5价降低到0价,则利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
向和数目:,D错误;选C。6.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表中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选项abcANaNaOHNaClBMgO()2MgOH2MgClCNaOH3NaHCO23NaCOD2ClHClNaClA.AB.BC.
CD.D【答案】B【解析】【详解】A.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电解熔融状态下的氯化钠得到金属钠,均能按如图关系相互转化,A不符合题意;B.将氧化镁固体倒入水中加热并不断搅拌,能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
生成氯化镁,但氯化镁不能一步生成氧化镁,不能按如图关系相互转化,B符合题意;C.氢氧化钠和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均能按如图关系相互转化,C不符合题意;D.氢气氯气燃烧生成氯化氢,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电解
熔融氯化钠得到金属钠和氯气,或者电解氯化钠水溶液得到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均能按如图关系相互转化,D不符合题意;故选B。7.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有关二者对应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A.2ClO具有强氧化性,因此常用作自来水的
消毒B.22NaO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可生成氧气,因此22NaO在生活中常用作供氧剂C.碱石灰吸水性强,因此可用于干燥氯气D.饱和3FeCl溶液会生成吸附性较强的()3FeOH胶体,因此具有一定的净水功能【答案】C【解析】在【详解】
A.2ClO具有强的氧化性,可作自来水的杀菌消毒剂,故A正确;B.22NaO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可生成氧气,利用此反应原理,可用22NaO作供氧剂,故B正确;C.碱石灰能和氯气反应,实验室制备氯气时不可用于干燥氯气,故C错
误;D.饱和3FeCl溶液因水解生成()3FeOH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因此可作净水剂,故D正确;故选:C。8.根据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实验操作及现象结论A检验溶液中23CO−
是否存在向待测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产生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3CO−存在B验证2Cl的漂白性将有色鲜花放入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瓶。一段时间后有色鲜花褪色2Cl有漂白性C探究2H在2Cl中燃烧的反应在空气中点燃2H,然后把通2H的导管伸入盛
满2Cl的集气瓶,立即发生爆炸,集气瓶口出现白雾。2H和2Cl可以剧烈反应生成HClD探究22NaO与水反应的产物将1~2mL水滴入盛有1~2g固体的试管中,滴入2滴酚酞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反应可能生成了NaOH和22HOA.AB.BC.CD.D【答案】
D【解析】【详解】A.向待测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产生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产生的气体可能为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原溶液中可能存在碳酸根、碳酸氢根、亚硫酸根离子,故该操作不能检验溶液中一定存在碳酸根离子,A错误;的B.将有色鲜花放入
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瓶,一段时间后有色鲜花褪色,因为鲜花中含有水分,Cl2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使鲜花褪色,不能说明Cl2具有漂白性,B错误;C.空气中点燃2H,然后把通2H的导管伸入盛满2Cl的集气瓶,2H在2C
l中安静的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瓶口出现白雾,并不会剧烈反应发生爆炸,C错误;D.将1~2mL水滴入盛有1~2g固体的试管中,滴入2滴酚酞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变红表明反应生成了NaOH,褪色表明反应可能生成了H2O2,D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9.下列除去括号中杂质的
方法不正确的是A.22NaO粉末(2NaO):加热粉末B.()22OCO:通过装有足量22NaO的干燥管C.()2COHCl:通过饱和23NaCO溶液后干燥D.23NaCO固体(3NaHCO):加热固体混合物至质量不再变化【答案】C【
解析】【详解】A.加热下,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则加热粉末可除去22NaO粉末中的2NaO,A正确;B.CO2能够与Na2O2反应产生O2,从而达到除杂、净化的目的,B正确;C.二氧化碳能与饱和2
3NaCO溶液反应被吸收:22323CO+NaCO+HO=2NaHCO,氯化氢能与饱和23NaCO溶液反应被吸收,C错误;D.NaHCO3不稳定,受热分解产生Na2CO3、CO2、H2O,CO2、H2O逸出,因此可以通过加热固体混合物至质量不再变化达到除去Na2CO3固体中的杂质
NaHCO3的目的,D正确;选C。10.下列各组离子能够大量共存,通入气体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组合是A.2Ba+、3Al+、K+、Cl−,通入2COB.Na+、H+、Cl−、ClO−,通入2SOC.Cs+、Na+、3HCO−、I−,通入HClD.Na+、K+、23CO−
、Cl−,通入2CO【答案】A【解析】【详解】A.2Ba+、3Al+、K+、Cl−四离子不发生反应可共存,通入2CO后也不发生反应可共存,A正确;B.H+与ClO−不共存,通入2SO后,ClO−具有氧化性与2SO发
生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C.3HCO−与氢离子发生反应而不共存,C错误;D.23CO−与2CO反应,离子方程式:2--2233CO+HO+CO=2HCO,D错误;故选A。11.在某酸性溶液中,分别用相同个数的24FeO−、ClO−、3BrO−、3NO−氧化足量
的KI(22II−→),已知其自身的变化规律为:234FeOFe−+→,ClOCl−−→,3BrOBr−−→,3NONO−→,得到2I最多的是A.24FeO−B.3BrO−C.3NO−D.ClO−【答案】B【解析】【详解】A.1mol24FeO−被还原生成3Fe+
,转移3mol电子,则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氧化足量的KI生成1.5mol2I;B.1mol3BrO−被还原生成Br−,转移6mol电子,则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氧化足量的KI生成3mol2I;C.1mol3NO−被还原生成NO,转移
3mol电子,则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氧化足量的KI生成1.5mol2I;D.1molClO−被还原生成Cl−,转移2mol电子,则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氧化足量KI生成1mol2I;综上,在某酸性溶液中,分别用相同个数的24FeO−、ClO−、3BrO−、3NO−氧
化足量的KI(22II−→),已知其自身的变化规律为:234FeOFe−+→,ClOCl−−→,3BrOBr−−→,3NONO−→,得到2I最多的是3BrO−,故选B。12.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实验室制备3NaHCOB.测定氯水
的pH的C.观察23NaCO的焰色反应D.比较23NaCO、3NaHCO的热稳定性A.AB.BC.CD.D【答案】C【解析】【详解】A.氨气极易溶于水,通入氨气时导管不能插入水中,否则会引起倒吸,应把通氨气和二氧化碳的导管交换一下,再发生23234CO+NH+NaCl+HO=NaHCONHCl
+,这样就可模拟侯氏制碱法的这个反应原理在实验室制备碳酸氢钠晶体,A错误;B.氯水中含次氯酸具有漂白性,pH试纸先变红后褪色,不能用pH试纸测试氯水的pH,B错误;C.光洁无锈的铁丝可代替铂丝进行焰色试验,可观察到23Na
CO的焰色试验时火焰呈黄色,C正确;D.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碳酸钠较稳定,受热不易分解,因此应该将热稳定性比较强的碳酸钠放在温度高的外管,再将碳酸氢钠放在温度比较低的内管进行实验,D错误;故选C。13.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其中可能含有KCl、()32BaNO、4CuSO、23NaCO中的
一种或几种,现做以下实验(所加试剂均足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色沉淀乙是AgClB.滤渣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322CO2HCOHO−++=+C.原粉末中一定有()32BaNO、23NaCO,可能有KClD.原粉末中一定没有4CuSO,可能有KCl【答案】A【解析】【分析】白色固体
粉末可能含有KCl、()32BaNO、4CuSO、23NaCO中的一种或几种,向其加水溶解后过滤,有完全溶于稀3HNO的滤渣,则该滤渣为3BaCO,即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23NaCO;向一份滤液中加稀硫酸生
成的白色沉淀甲为4BaSO,即原粉末中一定含()32BaNO,则一定不含4CuSO;向另一份滤液中加3AgNO生成的白色沉淀乙为AgCl,即原粉末中含KCl,所以原粉末中一定有()32BaNO、23NaCO、KCl,一定没有4CuSO,据此解答。【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白色沉淀乙是AgCl
,A正确;B.由分析可知该滤渣是3BaCO,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322BaCO2HCOHOBa++=++,B错误;C.由分析可知,原粉末中一定有()32BaNO、23NaCO、KCl,C错误;D.由分析可知,原粉末中一定没有4CuSO,一定有KCl,D错误;故选A。1
4.如图为氯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一定量的b通入热的NaOH浓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f、h、i的共存体系,则产生f、h、i的个数比不可能为1:1:6B.工业制备b主要使用软锰矿与浓盐酸加热制备C.d的酸性和氧化
性都强于eD.b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相同个数的f和h,则氧化剂和还原剂个数之比为3:1【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图分析可知,a为HCl、b为Cl2、c为ClO2、d为HClO4、e为HClO、f为氯酸盐、g为亚氯酸盐、h为次氯酸盐
、i为氯化物,据此分析;【详解】A.Cl2与热的NaOH浓溶液反应生成3ClO−、ClO−、Cl−的共存体系,生成ClO−、3ClO−是氯原子被氧化的过程,化合价分别由0价升高到+1和+5价,生成Cl−
是氯原子被还原的过程,化合价由0价升降到-1价,根据化合价升降可得511161+=,即化合价升降守恒,3ClO−、ClO−、Cl−个数比可能为1:1:6,A正确;B.实验室制备Cl2主要使用软锰矿与浓盐酸加热制备,B错误;C.HClO
4的酸性强于HClO,HClO4的氧化都弱于HClO,C错误;D.Cl2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相同个数的3ClO−和ClO−,生成ClO−、3ClO−是氯原子被氧化的过程,化合价分别由0价升高到+1和+5价,生成Cl−是氯原子被还原的过程,化合价由0价升降到-1价,根据化合价升降可得5a1a
6a+=,则有2a个0价氯做还原剂,6a个0价氯做氧化剂,故氧化剂和还原剂个数之比为3:1,D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共4个大题,共58分)15.有A、B、C、D四种化合物,请回答下列问题:ABCD3FeCl()2BaOH4NaHSO22KO(1)3FeCl可做净水剂,请用化学反应方程
式表示其原理___________。(2)()2BaOH溶液与4NaHSO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呈中性,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3)22KO在熔融状态下可导电,写出在该条件下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
__。(4)22KO的性质与22NaO相似,能与2CO发生反应,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5)区分A、B、C、D四种化合物可采用___________实验(填写实验名称)。【答案】(1)()()323Fe
Cl3HOFeOH3HCl+=+胶体(2)22442BaSO2OH2HBaSO2HO+−−++++=+(3)2222KO2KO+−=+(4)1:1(5)焰色试验【解析】【小问1详解】3FeCl可做净水剂,是因为氯化铁能水解
形成氢氧化铁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质并使之沉降,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其原理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学了可逆反应之后,应该用可逆符号FeCl3+3H2OFe(OH
)3(胶体)+3HCl);【小问2详解】()2BaOH溶液与4NaHSO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呈中性,得到硫酸钡沉淀、硫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24242H+SO+Ba+2OH=2HOBaSO+−+−+;【小
问3详解】22KO在熔融状态下电离产生钾离子和过氧根,在该条件下的电离方程式为:+2222KO=2K+O−;【小问4详解】22KO的性质与22NaO相似,能与2CO发生反应:2222322KO+2CO2KCO+O=,反应中,过
氧化钾中一半氧元素从-1价升高到0价、另一半氧元素从-1价降低到-2价,则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比为1:1;【小问5详解】钠的焰色为黄色火焰,钾的焰色为紫色且应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钡的焰色为黄绿色,铁的几乎无色,
则区分A、B、C、D四种化合物可采用焰色试验。16.氯是一种重要的成盐元素,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于海水、盐湖和盐矿中。以下为常见含氯物质:①液氯、②漂白粉、③2ClO、④2NaClO、⑤3KClO,请回答下列问
题:(1)上述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填写序号),写出3KClO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2)漂白粉是一种重要的漂白剂和消毒剂,其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_。漂白粉需要密封保存,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___。(结合化学反应方程式简述)(3)2ClO是国际上公认的第四代高效、无毒的广谱消毒剂。2ClO可通过3KClO溶液和2SO在一定条件下制取,反应后在所得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2BaCl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写出制备2ClO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若以单位微粒数的氧化
剂得到电子数表示消毒效率,则漂白粉有效成份和2ClO两种消毒剂的消毒效率之比是___________。(4)2ClO可与NaOH溶液反应可生成两种盐,且两种盐的个数比为1:1,其中一种是2NaClO,
则另一种盐是___________,通过上述反应可知2ClO___________(“是”或“不是”)酸性氧化物。当反应过程中有10分子2ClO反应时,电子转移数目为___________。【答案】(1)①.③②.33KClOKCl
O+−=+(2)①.()2CaClO②.()2232CaClOCOHOCaCOHClO++=+,次氯酸不稳定分解(3)①.232242ClOSO2ClOSO−−+=+②.4:5(4)①.3NaClO②.不是③.5【解析】【小问1详解】①液氯是氯气在特
定条件下液化的产物,为氯单质,属于纯净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②漂白粉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③二氧化氯在水溶液中自身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④2NaClO在熔融状态下或水溶液中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属
于电解质;⑤3KClO在熔融状态下或水溶液中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属于电解质;因此属于非电解质的为③;3KClO是强电解质,溶于水完全电离产生钾离子和氯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33KClOK+ClO=
−;【小问2详解】Cl2与石灰乳制备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Ca(ClO)2;由于Ca(ClO)2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发生反应产生次氯酸,次氯酸不稳定会分解,导致漂白粉失效
,故答案为:()2CaClO;()2232CaClOCOHOCaCOHClO++=+,在保存时应避光并置于阴凉处密封保存;【小问3详解】KClO3可与SO2发生反应制备ClO2,反应后滴加用盐酸酸化的2BaCl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说明反应产生了硫酸根,因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32242ClO+SO=2ClO+SO−−;漂白粉有效成份为Ca(ClO)2,Ca(ClO)2和ClO2的还原产物都为Cl﹣,每摩尔Ca(ClO)2得到4mol电子,而每摩尔ClO2得到5mol电子,则两种消毒剂的消
毒效率之比是4:5;【小问4详解】酸性氧化物是一类能与碱反应只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2ClO可与NaOH溶液反应可生成两种盐,且两种盐的个数比为1:1,其中一种是2NaClO,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1个价态,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可知,氯元素的化合价还应该升高1个
价态,因此另一种盐是3NaClO;由于二氧化氯与氢氧化钠发生歧化反应,因此二氧化氯并非是酸性氧化物;2ClO可与NaOH溶液反应为:2223NaOH=NaCO2ClO+2ClOlO+Na+H,因此有22ClOe−,当反应过程
中有10分子2ClO反应时,电子转移数目为5。17.Ⅰ.过氧化钠是呼吸面具、潜水艇中氧气的来源,在实验室中可用空气和2NaO加热缓慢反应制取。请回答下列问题:(1)空气与2NaO反应前需要依次通过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A.
浓硫酸B.3NaHCO溶液C.NaOH溶液D.4KMnO溶液Ⅱ.某学习小组通过下列实验装置,利用水与22NaO的反应原理对上述实验方法制取的22NaO样品进行纯度检测:(2)写出水与22NaO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
_______。(3)仪器连接:发生装置___________(填“a”或“b”)与装置c完成实验仪器的连接。实验开始前,需要___________。(4)常温时,将ga样品在实验过程与水充分反应,收集到10ml某气体A,该气体的密度为1.43g/L,则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_(
列出计算式即可)。(5)某同学认为该测定方法有缺陷,测出的样品纯度会偏低,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该同学提出了另一种测定方法:将ga样品全部溶解于水中形成溶液,向所得溶液滴加盐酸,测定盐酸恰好完全的反应时的消耗量,该方法__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测出样品的纯度。(6)过氧化钠有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等性质。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过氧化钠粉末,观察到溶液褪色,发生如下反应:___________4MnO−+___________22NaO+___________=___________2
Mn++___________Na++___________2O+___________配平上述离子方程式,并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该反应说明22NaO具有___________(填“氧化性”、“还原
性”或“漂白性”)。【答案】(1)①.C②.A(2)22222NaO2HO4NaOHO+=+(3)①.b②.检查装置气密性(4)21.4327810100%32a−(5)①.氧气未完全排出发生装置②.能(6)①.②.还原性【解
析】【小问1详解】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气反应,所以用氧化钠与空气缓慢加热反应制取过氧化钠前,需先净化空气,以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其中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浓硫酸可吸收水蒸气,所以空气与2NaO
反应前需要依次通过的试剂为NaOH溶液、浓硫酸,故选C、A;【小问2详解】水与22NaO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2222NaO2HO4NaOHO+=+;【小问3详解】过氧化钠是粉末,与水反应剧烈,不能用简易启普发生器(a装置)进行,应用固液常温型的装置
b,然后再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氧气,则发生装置b与装置c完成实验仪器的连接。因该反应生成氧气,且需要收集氧气,则实验开始前,需要检查装置气密性;【小问4详解】根据反应式可得关系式:2Na2O2~O2,则将ga样品在实验过程与水充分反应
,收集到10ml的气体A(O2),其密度为1.43g/L,则样品中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1.43g/L0.01L232g/mol,样品的纯度为21.43g/L0.01L278g/1.432781032g/100%=100%g32molmolaa−;【小问5详解】若装置内的氧气未
完全排出,则测定的氧气体积偏小,最终会导致其样品纯度偏低,所以测出的样品纯度会偏低,可能的原因是氧气未完全排出发生装置;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所得溶液溶质为氢氧化钠,盐酸可与其发生中和反应消耗氢氧化钠,测定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的消耗量,求出生成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进而得到样品中的Na2O2
量,该方法能测出样品的纯度;【小问6详解】高锰酸根离子氧化过氧化钠,其Mn元素从+7价降低到+2价,化合价降低5,过氧化钠中O元素从-1价升高到0价,化合价共升高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4MnO−前面配2,22NaO前面配5,再补氢离子使反应式两边电荷守恒,最后根据原子守恒配平得离子方
程式为:42MnO−+5Na2O2+16H+=2Mn2++10Na++5O2↑+8H2O,该反应中4MnO−被还原,本身作氧化剂,Na2O2被氧化,本身作还原剂,转移电子数为10,则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此反应中,过氧化钠被氧化,作还原
剂,说明22NaO具有还原性。18.NaCl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制备多种物质,如下图所示:已知:B、C、E均为单质,且B是一种黄绿色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2)
写出NaCl溶液在通电条件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通电一段时间后,可通过测定溶液中没有___________(填写离子符号),说明反应完全进行,请写出具体的检验方法及现象___________。(3)气体B与溶液A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可反应生成三种均含有氯元素的盐,分别
是NaCl、NaClO和X,若三者的生成的微粒个数之比为7:2:1,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4)NaCl是工业生产纯碱的重要原料,其原理如图所示。写出沉淀池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_____,上述生产过程中能循
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答案】(1)NaOH(2)①.2222Cl2HO2OHCl+H−−+=+通电②.Cl−③.先加入足量硝酸酸化,再加入一定量3AgNO溶液,若无明显实验现象则说明电解反
应完全(3)2325Cl10NaOH7NaCl2NaClONaClO5HO+=+++(4)①.32234NaClNHCOHONaHCONHCl++++=②.过滤③.2CO【解析】【分析】已知:B、C、E均为单质,且B是一种黄绿色气体。电解饱和食盐水得到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电解
熔融氯化钠得到氯气和钠,则B为氯气,E为钠,氢气在氯气里燃烧可以得到氯化氢,则C为氢气,D为氯化氢,A为氢氧化钠溶液。(4)合成氨厂提供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所得溶液呈碱性,沉淀池中,饱和食盐水中通氨气到饱和、继续通过量二氧化碳则生成碳酸
氢根,由于碳酸氢钠溶解度小,故形成碳酸氢钠的过饱和溶液、则析出碳酸氢钠晶体,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3234CO+NH+NaCl+HO=NaHCONHCl+,经操作1即过滤分离出碳酸氢钠晶体进入煅烧炉,发生2NaH
CO3Δ=Na2CO3+CO2↑+H2O,即得产品碳酸钠,物质X即二氧化碳可循环利用;【小问1详解】据分析,物质A的化学式为NaOH;【小问2详解】据分析,NaCl溶液在通电条件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2222Cl
2HO2OHCl+H−−+=+通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可通过测定溶液中没有Cl−,说明反应完全进行,由于氯化银不溶于硝酸,则具体的检验方法及现象为:取电解后的溶液少量,先加入足量硝酸酸化,再加入一定量3AgNO溶液,若无明显实验现象则说明电解反应完全。【小
问3详解】气体B与溶液A即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可反应生成三种均含有氯元素的盐,分别是NaCl、NaClO和X,反应中,只有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氯元素从0价升高到+1价生成次氯酸钠时失去1个电子、氯元素从0价降低到-1价生成氯化钠时得到1个电子,若三者的生成的微
粒个数之比为7:2:1,设X中氯为a价,则按得失电子数守恒,()712110a=+−,得a=5,则X为NaClO3,物质的量之比为化学计量数之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Cl2+10NaOH=7NaCl+2NaClO+NaClO3+5H2O;【小问4详解】据分析,沉淀池中所发生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23234CO+NH+NaCl+HO=NaHCONHCl+,操作1用于从溶液中分离出碳酸氢钠晶体,名称是过滤,上述生产过程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