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东风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地理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7 页
  • 大小 1.360 MB
  • 2024-10-3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17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3.00 元
/ 1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东风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17)页,1.360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f77831e9622c01d0ed2cf87694133c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四川省阆中东风中学校2023—2024学年度上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段考地理试题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下图中的“蓝月亮”为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出的银河系中一个可能孕育生命的外星天体,它本身不发光,

但该天体上光照良好。完成下面小题。1.“蓝月亮”应属于()A.行星B.恒星C.卫星D.彗星2.“蓝月亮”上的光照可能来自()A.太阳B.地球C.行星D.恒星【答案】1.C2.D【解析】【1题详解】图示“蓝

月亮”绕行星运动,是行星的卫星,C正确;行星是绕恒星运动的,彗星也是绕恒星运动的,ABD错误,故选C。【2题详解】依题意,“蓝月亮”与某行星构成较低一级的天体系统,该行星与某恒星构成较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恒星能发光发热,行星和卫星不能发光

发热,但是可以反射来自恒星的光线,该恒星不是太阳,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恒星是由发光等离子体——主要是氢、氦和微量的较重元素——构成的巨型球体。天气晴好的晚上,夜幕中总镶嵌着无数的光点,这其中

除了少数行星,其它的绝大多数都是恒星。读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只考虑自然因素,下列最不适合推销太阳能热水器的城市是()A.济南B.拉萨C.上海D.重庆4.四川盆地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较低,主要原因是()A.海拔高,空气稀薄B.云层薄,大气透明度高C.阴雨天多,大气的削

弱作用强D.纬度低,晴朗天气多5.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主要原因是()A.海拔高,距太阳近B.深居内陆,晴朗天气多C.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D.海拔高,空气稀薄,透明度高【答案】3.D4.C5.D【解析】【3题详解】只考虑自然因素,最不适合推销太

阳能热水器的城市,其太阳辐射最少。结合图示信息可知,重庆地处四川盆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少,D正确。济南、拉萨、上海等城市的年太阳辐射总量均大于重庆,排除ABC。故选D。【4题详解】海拔高,空气稀薄,则到达地面

的太阳辐射多。云层薄,大气透明度高,则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纬度低,晴朗天气多,太阳辐射强,ABD均不符合题意。四川盆地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阴雨天气多,云层厚,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少。C符合题意,故选C

。【5题详解】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的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丰富,D正确。在日地距离的背景下,地表起伏对太阳辐射的影响相对不大,A选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青藏高原并非深居内陆而导致晴朗天气多,B错。青藏高原纬度相对较低,太

阳高度较大,但相对于海拔而言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故选D。【点睛】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纬度位置(影响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天气状况(阴晴状况)、海拔高低(影响大气透明度)、日照长短、其它因素(如坡向、物体遮

挡等)。湖南长沙马王堆曾出土一幅彩绘帛画,画中的太阳中间有一只三趾的乌鸦,这一现象也称“日中有踆(cūn)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画中的“乌鸦”其实是,它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A.耀斑;色球层B.黑子;光球层C.日珥;日冕层D.太阳风;

日冕层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①太阳活动强烈时,会对卫星导航、空间通信等带来影响②耀斑爆发时,太阳风变得强劲,从而干扰地球的电离层③黑子每年出现一次,与地震、暴雨等灾害密切相关④释放出高能带电粒子流

干扰地球磁场,使全球可见极光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6.B7.A【解析】【6题详解】马王堆汉墓的彩绘帛画中的红色太阳中间有一只三趾的乌鸦(日中有踆(cūn)乌),指的是太阳黑子(太阳大气光球层的部分区域因温度比四周略低,显得较暗一点,好似光亮的太阳上出现黑色斑点),

黑子出现在太阳大气最内层的光球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7题详解】太阳活动强烈时,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太阳风)发射的大量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会对卫星导航、空间通信等带来影响,①②正确;黑子每11年出现一次,太阳黑子使地球部分区域气候异常频率增

加,但不一定与地震、暴雨等灾害密切相关,③错误;太阳活动释放出高能带电粒子流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极光是高能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两极高空,与高层大气剧烈摩擦产生的,而且仅在高纬地区可见,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

A。【点睛】太阳黑子主要发生在太阳的光球层,因温度较低显得黯淡,太阳黑子的周期约为11年。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图中()A.①为岩石圈B.③为地壳C.软流层以上为岩石圈D.古登堡面以下为地幔9.图中①②③之间关系表示正确的是()A.B.C.D.【答案】8.C

9.D【解析】【分析】【8题详解】据图可知,①位于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A错。③位于软流层以上,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构成,是岩石圈,B错,C正确。古登堡面以下为地核,D错。故选C。【9题详解】结合上题,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岩石圈。①和②没有交集,②和③有交集,

且③包括①,D正确,ABC错,故选D。【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包括地壳(莫霍界面以上)、地幔(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另外,岩石圈表示软流层以上的

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属于地球内部圈层向外部圈层过渡的一个特殊圈层。读某时期地质年代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根据各地质时期发生的地质事件,可知()A.甲时代50%以上的海洋无脊椎动物灭绝B.

乙时代形成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C.乙时代欧亚和北美大陆的雏形基本形成D.丙时代后期和乙时代是重要的造煤期11.下列关于生物演化过程,正确的是()A.海洋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鱼类--哺乳动物B.海洋无脊椎动物--鱼类--爬行动物--哺乳动物C.鱼类

--海洋无脊椎动物--哺乳动物--爬行动物D.鱼类--哺乳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12.关于地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层是具有空间差异的层状岩石B.地层中一定含有生物化石C.越古老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的生物化石D.先沉积的地层在上,后沉积的地层在下【答案】10.D11.

B12.C【解析】【10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被子植物时期为新生代,在中生代末期,除恐龙外,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了,A错;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出现于新生代,乙中出现了爬行动物恐龙,为中生代,B错;欧亚

和北美大陆的雏形基本形成出现于古生代,C错;丙时代出现了两栖动物和蕨类植物,为古生代,其中古生代为重要的成煤时期,中生代为主要成煤期,D对;故选D。【1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物演化顺序是从海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因此本题

应选择海洋无脊椎动物—鱼类—爬行动物—哺乳动物,B正确;鱼炎出现在爬行动物之前,A错误;海洋无脊椎动物出现在鱼类之前,C错误;哺乳动物出现在最后,D错误。故选B。【12题详解】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称为地层,同一地层具有相似性,不同时代形成的地层具有差异性,A错误。地

层中可能含有化石,但并不是所有的地层中都含有化石,B错误。在正常情况下,先形成的地层居下,后形成的地层居上,生物演化顺序是从海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所以越古老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的生物化石,C正确

、D错误。故答案洗C。【点睛】1.前寒武纪(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出现了蓝细菌等原核生物,后期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也是重要的成矿时期。2.古生代(距今5.41亿年-2.52亿年),早古生代时期,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如三叶虫、笔石、

鹦鹉螺等。晚古生代,早期鱼类大量繁衍,中期出现了两栖类动物,晚期出现了爬行动物,蕨类植物繁盛,也是重要的成煤期。海陆格局发生了多次大的变迁,后期形成了联合古陆,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雏形基本形成。3.中生代(距今2.52亿年-0.66亿

年),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裸子植物极度兴盛,也是主要的成煤期。古生代末期,几乎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灭绝。联合古陆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4.新生代(距今0.66亿年至今),形成了现代

海陆分布格局,被子植物高度繁盛,哺乳动物快速发展,人类出现。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圏层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13.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A.①圈层B.②圈层C.③圈层D.④圈层14.下列关于地

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C.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D.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15.下列各地,地壳最厚处在()A.华北平原B.云贵高原C.青藏高原D.塔里木盆地【答案】13.B14.C15.C【解

析】分析】【13题详解】在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是岩浆的重要发源地。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的分界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读图可知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外核,④为内核。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

岩浆一般来源于上地幔,对应的是②圈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14题详解】由图示可知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外核,④为内核。①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A错误;②圈层横波和纵波都能通过,B错误;横

波不能在外核通过,故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C正确;④圈层外核,其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大,D错误。故选C。【15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壳厚度不均,陆壳厚,洋壳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四地中青藏高原海拔最高,因此地壳最厚,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地表以下

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的分界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代表四大圈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6.图中序号依次是()A.①大气圈、②水圈、③岩

石圈、④生物圈B.①岩石圈、②大气圈、③生物圈、④水圈C.①水圈、②岩石圈、③生物圈、④大气圈D.①水圈、②生物圈、③岩石圈、④大气圈1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A.①与②B.②与③C.①与③D.③与④【答案】16.C17.B【解

析】【16题详解】读图可知,①可为其它圈层供水、能蒸发到其它圈层(大气圈),可以渗透到其它圈层(岩层圈),因此应是水圈;②能为其它圈层(生物圈)供给养分、能接受水圈的渗透和降水,应为岩石圈;③能为其它圈层供给氧气,接受水

圈的供水和岩石圈供给的养分,应为生物圈;④能够产生降水,接受水圈的蒸发水汽和生物的供氧,应为大气圈。由此判断,C正确,ABD错误。故选C。【17题详解】根据图中个圈层的关系,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看出①水圈、②岩石圈、③

生物圈、④大气圈。“落花”来自生物圈,“化作春泥”是指花经过分解成为无机物,释放到岩石圈中;“护花”是指存在岩石圈中的无机养分,重新被植物吸收;反映了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的关系。“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岩石圈与生物圈之间的圈层关系。B正确。故选B。【点睛】岩石圈、大气圈、水圈、

生物圈四大圈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2021年11月24日。在重庆沙坪坝区高空气象观测站。一只1600克探空气球携带CYDT-1型臭氧探空传感器平稳升上天空,用于准确获取臭氧在大气中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

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探空气球从地面上升到30千米处,所经历的温度变化是()A.一直升高B.一直降低C.先降温后升温D.先升温后降温19.假设在下列各地同时释放探空气球,并以同样的速度上升,最先测得平流层数据的是()A.海口(20ºN)B.广州(23ºN)C.上海(3

0ºN)D.北京(40ºN)【答案】18.C19.D【解析】【18题详解】探空气球从地面上升到30千米处,依次经过对流层、平流层,对流层大气温度随海拔上升而下降,平流层气温随海拔上升而升高,因此气球经历的温度变化是先降温后升温,C正确。故选C。【19题详解】对流层高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气球以

同样的速度上升,最先测得平流层数据的地点应为对流层顶高度最低的一个城市。四个城市中,北京的纬度最高,对流层顶高度最低,D正确。故选D。【点睛】大气层分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平

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题。20.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21.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

射、太阳辐射D.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22.深秋,我国北方有寒潮活动的地方,用浓烟笼罩大白菜地,可以防止冻害,主要原因是()A.浓烟散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B.浓烟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C.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D.浓烟可阻挡冷锋前进,防止大面积作物

冻害【答案】20.B21.D22.C【解析】【分析】本题以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过程及应用,考查学生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20题详解】依据相关地理知识,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和二氧化碳对来自地面的红外线长波具有极强的

吸收能力,所以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量来源是地面辐射,故B项正确。太阳辐射是地面的直接热源,大气辐射及逆辐为.射是大气热量散失的过程。故ACD三项排除。【21题详解】图中A箭头指向地面,示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B箭头由地面指向大气,示意地面辐射,C箭头由大气指向

地面,示意大气逆辐射。综合上述分析,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意不符。【22题详解】深秋,我国北方有寒潮活动的地方,用浓烟笼罩大白菜地,可以防止冻害,主要原因是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可将一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减少地面的热量损失,使地面温度不至于过低,从

而起到防止冻害的作用,故C项正确。浓烟散射地面辐射、反射大气逆辐射、可阻挡冷锋前进等表述缺乏科学依据,故可排除ABD三项。故选C。【点睛】大气热力作用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以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削弱作用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气温,保温作用又提高了夜间的最低气温,从而减小了

地球表面的气温日较差。23.在下列“地面和高空等压线分布示意图”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气温低的地方,空气

冷却下沉,空气上升则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空气下沉则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等压面分布的一般规律:高气压处等压面向上凸,低气压处等压面向下凹。读图①,近地面热的地方等压面向上凸,即形成高气压,冷的地方等压面向下凹,

即形成低气压,与热力环流原理不符,①错误;读图②,近地面热的地方等压面向下凹,即形成低气压,冷的地方等压面向上凸,即形成高气压,高空相反,与热力环流原理相符,②正确;读图③,近地面热的地方等压面向上凸,即形成高气压,冷的地方等压面向下凹,即形成低气压,与热

力环流原理不符,③错误;读图④,近地面热的地方等压面向下凹,即形成低气压,冷的地方等压面向上凸,即形成高气压,高空相反,与热力环流原理相符,④正确。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点睛】的热力环流

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24.下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A.B.C.D.25.下列能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的现象是()A.赤道地区气温较高B.沙漠和绿洲昼夜风向不同C.人造烟幕防御霜冻D.青藏高原夏季气温低【答案】24.B25.B【

解析】【24题详解】热力环流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的地方,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近地面温度低的地方,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而A图与此过程相反,A错误;B图草地相对于裸地比热容大,故白天温度较裸地低,近地面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压,裸地近地面

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压,B正确;夜晚山坡温度低,空气下沉,山谷温度高,空气上升,而C图与此过程相反,C错误;城区温度高,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城区,而D图与此过程相反,D错误。故选B。【25题详解】赤道地区气温高是纬度低、太阳辐射强导致的,A错误;沙漠和绿洲昼夜风向不同是热力环流昼

夜方向不同,B正确;人造烟幕防御霜冻,是因为烟幕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体现的原理是大气的保温作用,不是热力环流原理,C错误;青藏高原夏季气温低的主导因素是地势,即海拔高,气温低,大气热力作用形成,D错误。故选B。【点睛】热力环流是大气最简单的运动形式,是地

面冷热不均导致的,地面较热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较冷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使同一水平面气压发生变化,水平方向气流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于是形成热力环流。二、(本卷共3小题,共50分)26.下图为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内共包括____

级天体系统,小行星带位于____和____行星之间(填字母)。(2)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分别是____、____、____。(3)在八大行星中,地球既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体现为地球存在生命

。那么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分别是什么?【答案】(1)①.两②.D③.E(2)①.同向性②.近圆性③.共面性(3)太阳光照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有液态水。【解析】【分析】本题

以太阳系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天体系统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由题干可知,该图

为太阳系示意图,且示意图的中心天体为太阳,故存在太阳系。围绕太阳运转的八大行星大多拥有自己的卫星,二者形成行星系,如地球与月球组成地月系,故图中共包括两级天体系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分别为距离太阳第四近

、第五近的行星,即图中的D和E。【小问2详解】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均为自西向东,具有同向性特征;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倾角较小,具有共面性特征;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轨道的偏心率较小,属于近似正圆的椭圆形,具有近圆性特征。

【小问3详解】太阳正处于壮年期,太阳光照稳定;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具有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且自转、公转周期适中,地球的温度适宜生物生存;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地球具有适合生物

呼吸的大气;液态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液态水的存在不可或缺。27.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用“→”画出图中的热力环流。(2)近地面大气运动的根本能量来源是____。热力环流是因地面____而

形成的。(3)图中,甲地空气____(受热或冷却)。(4)图中甲、乙、丙、丁,气压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5)甲地天气____;甲、乙两地日温差较小的是:____(6)如果该图表示北半球冬季大气运动状况,则表示陆地的是____。(填甲或乙)(7)如果该图表

示白天海陆风,则表示陆地的是____。(填甲或乙)(8)如果该图表示晚上山谷风,则表示山坡的是____。(填甲或乙)(9)如果该图表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市区的是____。(填甲或乙)【答案】27.28.①.太阳辐射②

.冷热不均29.冷却30.甲乙丁丙31.①.晴朗②.乙32.甲33.乙34.甲35.乙【解析】【分析】本题以热力环流及其应用为题,涉及热力环流图的判读及绘制、气压大小排序、海陆热力环流判读、热力环流成因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

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等压线的弯曲规律“低压低处凹,高压高处凸”可知丙处为低压,丁处为高压,故高空风从丁向丙,再依次画出

环流,如下图:【小问2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热力环流是因为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大气垂直运动,然后同一水平面出现气压差,最后出现热力环流。【小问3详解】结合第一题分析,甲处为下沉气流,说明其气温低,冷却下沉。【小

问4详解】同一水平面大气由高压指向低压,故甲高于乙,丁高于丙,结合气压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可知,乙高于丁,故由高到低排序为甲乙丁丙。【小问5详解】结合第一题分析,甲处气流下沉,因此天气晴朗,乙气流上升,说明阴雨天气。乙阴雨天气,

云量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低,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高,昼夜温差小。【小问6详解】北半球冬季盛行冬季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故表示陆地是甲。【小问7详解】结合白海黑陆风可知,白天吹海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故表示陆地的是乙

。的【小问8详解】结合黑山白谷风可知,夜晚吹山风,风从山坡吹向山谷,故表示山坡的是甲。【小问9详解】城市热岛环流为城市气温高,气流上升,故表示城市的是乙。28.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塔里木盆地昼夜温差大的原因。【答案】塔里木盆地气候干

旱,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晚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昼夜温差大。【解析】【分析】本题以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应用等内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

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详解】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西北,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远,水汽难以到达,因此降水少,气候干旱,阴雨天少,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

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白天气温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晚上气温低。所以塔里木盆地昼夜温差大。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786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